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千万不要做这几种妈妈,不讨孩子喜欢!
    千万不要做这几种妈妈,不讨孩子喜欢!

    妈妈们应该都希望并且认为自己是宝宝最喜欢的人吧,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孩子的世界是幼小而敏感的,大人因为某些不当的行为而让孩子讨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能各位妈妈都没有注意到吧,下面我们来看看令孩子讨厌的妈妈有哪些? 邋遢的妈妈 很多宝妈在有了宝宝之后就变成了家里最邋遢的人,以前每天出门要打扮一两个小时,现在出门随便穿件衣服,头发胡乱抓两下,化妆什么的就免了。 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这样的话: 你都当妈了,还化什么妆啊? 你都当妈了,还用得着做发型吗? 你都当妈了,怎么还喜欢花里胡哨的衣服? 不知道为什么,好像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偏见和歧视:女人一旦结了婚当了妈,就应该事事顾着孩子,就得抛弃之前的自己,舍弃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安心做一个家庭主妇。 我想说这是完全不存在的好吗? 因为,你越时髦,孩子越

  • 孩子还在脱线晃神、停留在“假期模式”吗?教你四招收心操
    孩子还在脱线晃神、停留在“假期模式”吗?教你四招收心操

    刚开学,孩子还在脱线晃神、停留在“假期模式”吗?《纽约时报》特别整理4种收心操,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长假过去,面对新的教室环境孩子肯定是既紧张又兴奋,这些心境转换的过程,都是家长陪伴孩子探索情绪的宝贵机会。 开学几周内的过渡期,最重要的就是陪孩子将开学后的行程表订下来,确保孩子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同时,花点时间与他们讨论曾在学校发生过的趣事或糗事,帮助孩子知道在新的学期里,哪些是可以修正、准备的。 为此,整理4大实用技巧,让家长一起陪孩子做好开学收心操: 收心操1 有困扰,先想怎么做 家长若是希望养成孩子处变不惊的个性,就必须培养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能有效训练他们思考的弹性,无论任何年纪的孩子都适用。如果孩子担心接下来的课业压力,千万不要漠视他们的困扰,不论是处在什

  • 家长你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吗?
    家长你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吗?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和小孩相关,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实验“棉花糖实验”,由斯坦福大学的Walter Mischel主持完成。这是一个研究孩子延迟满足能力与个人发展有什么关系的实验。 以“棉花糖实验”为蓝本,重现了实验过程,但将棉花糖换成了巧克力和蛋糕。 实验的最初只是想研究人们推迟享受心理的过程,重点在观察孩子们面对延迟满足的要求时,作何表现。 后来,Mishcel注意到,长大后的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他们之前在棉花糖实验中的变现有一定的相关度。 Mischel的研究团队发现在1968——1974年进入斯坦福大学幼儿园的孩子们有超过550位参与了棉花糖实验。于是对这些孩子进行了每10年一次评估的追踪研究。 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在青春期时更有竞争力和更好的学习成绩;成人后,当时能坚持下来不吃棉花糖的人拥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社

  • 宝宝这4种能力,是靠父爱培养的…
    宝宝这4种能力,是靠父爱培养的…

    很多家庭在宝宝出生后,都是由妈妈带孩子,而这个时候爸爸总是感觉插不上手,有点笨手笨脚的。其实想想大家都一样,第一次做父母,谁都不会有太多的育儿经验,而这些育儿经验都是在育儿的过程中点滴积累的,如果爸爸们不学着去带孩子的话,将永远都是旁观者了。 而根据母婴专家的建议,其实爸爸付出越多,宝宝就更聪明哦! 1、爸爸陪宝宝时间影响宝宝数学能力 我们都知道男女性在逻辑和思维上有较大差异,而且普遍是男性的数学比较好。所以如果由爸爸来教宝宝数学,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效果哦。 法国的一项研究证明,3个月大的孩子对数字已经有了认知能力。因此爸爸可以在宝宝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时候,给他看数字卡片(黑白、标准阿拉伯数字印刷体),一次看5、6张,每张看2~3秒钟,看的同时需要爸爸念出相应的数字,你会发现宝宝很快就学会认数字。 等

  • 妈妈三观正,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妈妈三观正,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昨天,同事的妻子来我们单位玩,她在一所小学当班主任,我们俩闲聊,说到现在的孩子们不好管。 她们班上有一个男学生,外号小霸王,谁都不敢惹,家长娇惯得要命,一开学就和她打了招呼:儿子是我的心肝宝贝,你们把他放到教室最后一排就行,他愿玩就玩,考倒数第一名也没事,但你们不能说他,更不能骂他,否则,我和你们没完! 真是奇葩,她一脸无奈地说。 我苦笑:孩子摊上这么个妈,真是倒霉。她以为是疼他,其实是害了他,别看这会儿嚣张跋扈,等慢慢长大,生活一定会狠狠地教训他。 同事的妻子说:是啊,在该学习的年纪选择纵容,那是对孩子未来最大的不负责。 我有个亲戚在法院做法官,一次,她去提审一个抢劫犯,看他卷宗上已经是第三次进去了,可年龄才不过二十几岁。 亲戚问他话时,他一脸的不在乎,嬉皮笑脸,让人看着又生气又叹息。 看守所的人员了解他的底

  • 小王子“怕生”不肯下飞机!威廉王子的做法值得每位爸爸效仿
    小王子“怕生”不肯下飞机!威廉王子的做法值得每位爸爸效仿

    带孩子外出,孩子有些怕生。这是育儿过程中极为常见的情况,父母普遍的做法要么是解释一下,“我这孩子就是胆小,有点怕生”,要么就数落一番,“这有啥好怕的”。威廉王子用他的做法,给父母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育儿课。 过去几天,威廉王子一家结束了对波兰和德国为期5天的访问,所有的焦点都被凯特王妃、乔治小王子和夏洛特小公主所吸引了,而威廉王子却似乎被大家习惯性的“忽略”了。 通过视频和相关图片资料,在出访的过程中,乔治小王子出现过几次闹情绪的状况,可都被威廉王子一一化解了。注意是威廉王子哦!而且从处理的细节来看,威廉王子的育儿水准一点也不比凯特王妃逊色。 7月17日,威廉王子一家抵达波兰华沙,飞机刚落地,正准备下飞机,小王子就不干了,看起来他有点紧张,“这么多生人,我怕,我不想下飞机!”,还一个劲儿地往机舱里躲。 如果是普通的父亲一定会觉

  • 在教育孩子方面“猛下功夫”,这6大"毁娃"教育法做了吗
    在教育孩子方面“猛下功夫”,这6大"毁娃"教育法做了吗

    在教育孩子方面“猛下功夫”,这6大"毁娃"教育法做了吗?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然而很多时候你“想当然”的做法,有时候是错误的,可能会无意中在“戳伤”孩子,其中有3位权威家庭问题专家指出,以下6大育儿“硬伤”,是家长常犯的,看看你占了几条? 1、回避性教育 视“性教育”如洪水猛兽,不让孩子接受性教育,这是中国父母常犯的一种错误。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逐渐对性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妹妹会问到,“我也要像哥哥一样站着尿尿!”、“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家长不应该对性问题躲躲闪闪,因为孩子总会长大,正确回答孩子的性问题,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孩子被“性侵”问题。 开始性教育的最佳年龄是3-5岁,可以根据孩子的好奇心来诱导他。在帮孩子洗澡时,可以教他认识自己的身体,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家

  • 宝宝的专注力要怎么培养 如何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宝宝的专注力要怎么培养 如何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专注力是一个人学习和做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孩子专注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最好是从婴幼儿开始,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把训练贯穿到游戏和生活中,专注力就会越来越强。 一、孩子不同时期专注力的特点 一般来说,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力3到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力10分钟;5到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力约15分钟。这个时间是指孩子从事学习、写作业等“费神、费劲”的事情的时间。就连成人最多也只能坚持25分钟。所以我们成人做事的时候,最好的策略也是做25分钟,休息5分钟。这样精神集中的效率更高。 但是在游戏条件下,2至3岁孩子的注意力可持续时间可以达到20分钟,5至6岁孩子可达到96分钟。幼儿园的活动时间便大致如此。 二、孩子专注力不强的原因 儿童专注力不

  • 1-5岁孩子的情感需求及特点,分年龄,很详细!
    1-5岁孩子的情感需求及特点,分年龄,很详细!

    过了0-1岁吃睡玩的基础需求期之后,宝宝开始有了各种情感需求,什么年龄相应了什么特点,爸爸妈妈们了解一些,能够事半功倍地养育孩子哦! 1-2岁One - two years old 1岁之后,宝宝逐渐能说话,有自我表现意识: 最突出的表现包括:“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他们一点儿也不坏,一点儿也没有折磨妈妈、蛮不讲理的意思。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生活规律:饿了、渴了、累了、困了、闷了,孩子就容易发脾气。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

  • 你这样保护孩子,则会让他的人生处处碰壁!
    你这样保护孩子,则会让他的人生处处碰壁!

    01、女儿上幼儿园以后,每逢节日,或是新学期开始,就会带回来很多小礼物,说是小朋友给的。 有时候是小玩具,有时候是小卡片,每个小朋友都有份,很精致,价格也不贵。 我也会按照女儿的意愿,买一些适合的小礼物回赠回去。 看得出来,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人缘”,希望通过这些小事,帮孩子维护好和小朋友之间的友谊。 其中有一个名叫琪琪的小女孩,给小朋友们分享小礼物的次数最多。有几次儿童节的时候,她妈妈不但帮她准备了礼物,还给每一个小朋友都手写了祝福的卡片,在上面画了简单的小图案,然后,让琪琪认真写上自己的名字。 其中用心,可见一斑。 有一次,我提前去接女儿,看到小朋友们正在商量做什么游戏。 琪琪说:“咱们玩跳房子吧!” 然后,很认真的补充说:“阳阳、悦悦,你们觉得好吗?”

  • 你不好好管教熊孩子,这个世界会替你狠狠地教育他!
    你不好好管教熊孩子,这个世界会替你狠狠地教育他!

    看到一个新闻,说的是江阴市一名22岁的女孩,她在经过一幢24层高楼时,被顶楼扔下的砖块击中头部,当场死亡。 这个女孩才刚刚结婚,两个月前办的喜酒,还这么年轻就遭此横祸,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警方的调查,发现闯下如此弥天大祸的竟然是两名8岁的熊孩子! 两个熊孩子在顶楼玩,把矿泉水瓶,木棍、瓶盖、易拉罐、石子、砖头等依次往楼下扔,正好砸中了路过的遇难者。 让人意外的是,当谈到赔偿问题的时候,两个熊孩子的家长都不想承担责任。 砸人的那个孩子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还小,是被其他玩伴的诱导才会做出荒唐的行为,然后还把责任推给物业,说物业没有及时清理这些垃圾。 另外一个孩子家长的理由更简单,人不是我家孩子砸的,我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熊孩子的家长平时是开超市的,事情忙,对孩子疏于管教

  • 谁把我们的孩子害成了这样?仅为一件小事就要轻生
    谁把我们的孩子害成了这样?仅为一件小事就要轻生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玻璃心了,没错,有些孩子心量真的需要引起注意了。 案例 最近比较火的一个儿童心理案件,男主人公是个十岁的孩子,说白了也还就是一个小屁孩。 但是人小鬼大的玻璃心,一次在和老爸发生争执后,直接从自家卧室的窗口纵身一跃,家住20楼,孩子当场就没救了。 经过调查发现,只是因为孩子的父亲不让其看电视,孩子生气了,就不计后果的跳了楼。 看到这样的案例,真的不知道该是一种怎么样的心理,同情这个生命的早逝?还是责怪孩子的脆弱。 可能更多的还是想不明白,孩子怎么就能因为一个电视,就做出如此过激的一个行为?据调查,现在孩子心理脆弱的不在少数,因一点小事情就可能做出过激行为: 比如因为老师一句简单的重话,就开始讨厌老师,甚至不去上学,因为家长的一点责骂,就不依不饶甚至离家出走。 有人说

  • 聪明父母都爱用的“忽悠大法”,你如果从没用过就太亏了
    聪明父母都爱用的“忽悠大法”,你如果从没用过就太亏了

    有时候,养娃不能按常规出牌,否则你就输了成为好父母的资格。前段时间有妈妈跟我说,她家的儿子越来越让人不省心了,让刷牙不刷牙,让睡觉不睡觉……反正就是事事跟自己作对,她越发觉得儿子没以前那么可爱了,相反还觉得儿子很让人烦。 后来,这个妈妈要出差一周,将儿子寄托在朋友家。第一晚过去后,朋友说她儿子很乖,自己刷牙、自己睡觉,非常懂事,也让人省心。这位妈妈回答说“孩子肯定是到别人家不好意思,过两天便露出马脚”。 没想到,一周过去后,朋友还是反映她儿子非常自律。她出差回来到朋友家接孩子时,也发现孩子似乎真的变乖了,问朋友施了什么魔法,朋友笑笑说:“我只是把他当自律懂事的孩子看待而已。” 为什么这位妈妈接儿子时也发现儿子“似乎真的变乖了”?那是因为过去一周朋友给她传达的信息对她产生心理暗示,让她同样以不同于以往的眼光搜索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而她的朋友,她的做法是否让我们感

  • 不想二胎再“丧偶式育儿”?把握好这个关键期!
    不想二胎再“丧偶式育儿”?把握好这个关键期!

    认识一对双胞胎姐妹,这两姐妹除了长得像,选择男友的标准也差不多 —— 两人的男友彼此也是多年好友。姐姐和丈夫在国内工作,妹妹的丈夫毕业后到美国读博,所以妹妹和妹夫就去了美国。 姐妹两人生孩子的时间只相差不到一年。 生完孩子后,姐姐日子明显比妹妹好很多,因为在国内有双方父母帮忙照顾孩子。姐姐丈夫工作比较忙,有这么多人帮忙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他工作回家后基本不用管家里的事。 妹妹两口子就比较惨,美国请保姆很贵,妹妹生完孩子后自己在家带孩子,一般是白天她照顾孩子,晚上丈夫照顾。 几年后,妹妹带着孩子回国小住。 某天姐妹正聊天,妹妹丈夫打来电话,说想孩子睡不着,要和孩子视频。妹夫和孩子咿咿呀呀聊了半天,说byebye的时候竟然哭了,还一直对孩子说:“Daddy miss you and mommy(爸爸想你和妈妈)

  • 孩子,我为刚才的粗鲁跟你道歉!
    孩子,我为刚才的粗鲁跟你道歉!

    1 最近几日,天天有些感冒咳嗽,但是精神状态还挺好。倒是我自己,也有些头疼脑热,精神不济。 昨天按往常,接他放学回家后,他就开始在沙发上折腾,一会儿玩蹦蹦跳、一会儿玩枕头,一个人就可以玩得很high。 没玩多久就开始狂咳。 “你看看你,赶紧下来,玩得都咳嗽严重了,别玩了。”奶奶忍不住过去给他喂水,劝他别玩了。 “不要不要,我还要玩。”小孩子的玩劲一上来,一般都很难一下子刹住。 “好好好,但是过来先喝口水,咱喘口气休息休息。”一般这种情况,奶奶都会依着大孙子。 估计是咳得有点难受了,他还真下来喝了几口水,然后继续爬上沙发准备大干一场。 可是在一旁的我,抱着二宝真真,已经达到忍无可忍的状态,用天天平时的表述就是“心中的大火球要爆炸了”。 “你赶紧给我下来!” 这一声几近

  • 妈妈想用手机让宝宝乖乖的,但是产生的危害却超乎你的想象!
    妈妈想用手机让宝宝乖乖的,但是产生的危害却超乎你的想象!

    现在,手机已经成了人们不离手的必备工具,很多爸爸妈妈也都是手机党,甚至有一些很多家长玩手机玩的太入迷还把孩子给忘了。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丰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用率的不断普及,手机的使用年龄也呈低龄趋势。从5、6个月的小宝宝到已经上学的学生,手机俘获了大部分孩子的心。 小编外出时就看到很多爸爸妈妈都会给宝宝用手机,一方面是手机里的音乐、动画、故事对于小宝宝来说很新鲜,有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小孩子的脾气是不可控的,带宝宝出门玩的时候,最怕孩子闹脾气又哭又闹的尴尬时刻,手机简直就是让宝宝们安静下来的杀手锏。但是,很多爸爸妈妈都不知道这样会让孩子养成坏习惯,长期下去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一哭闹就有手机玩。孩子们还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长时间对着手机、电脑、平板、电视,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小孩子长时间玩手机的危害 1、危害眼睛健康

  • 毁掉孩子的不是别人,正是父母的这5种教育!家长必看!
    毁掉孩子的不是别人,正是父母的这5种教育!家长必看!

    生活中,不少父母总是在责怪孩子“不够努力”、“不够聪明”,却很少去检视自己给孩子的到底是怎样的教育。 毫无疑问,好的教育让孩子一生受益,而错误的教育却是让孩子变差变坏的根源。下面这5种教育方式,家长们必须避开! 1、啰嗦式 孩子犯点错,隔三差五拿出来说一遍;孩子问个问题,絮絮叨叨说半天也讲不出重点;孩子想尝试做点事,一直重复念叨着这不行那不行的...... 其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很喜欢对孩子啰嗦。在他们看来,孩子还小,完全不长记性,很多事都是要嚼烂了孩子可能才会听;或是,父母过于担心孩子,免不了时刻想对孩子絮叨;或是,平时啰嗦惯了,遇上事了就改不过来了。 然而,啰嗦太多不仅不能让孩子听进去,反而会让他们感觉压力很大。时间久了,还会招致孩子的反感,影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 不妨适当改变下与孩子交

  • 用爱教育孩子,比任何方式都有效!
    用爱教育孩子,比任何方式都有效!

    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比任何方式都有效,很多家长表示疑惑,家长对孩子就差掏心窝了,为什么孩子一老不听话,你对孩子爱的教育用对了吗? 父亲对我一直用身体和心理的惩罚教育我,让我好好学习,出人头地。现在更明白小时候偷父母钱去买好吃的,父母发现一次打一次,还是屡教不改,他们从来不知道我内心真的想要什么,我就是太孤独了,没有陪也没有朋友,内心自卑,就想让他们给我想要的爱,却得不到就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他们能放下身段,蹲下来和我好好说几句暖心话,就不会再犯错了、、、、、、 现在有了自己的女儿,无证上岗往往心里想的在做时却做不到,还是自己修行不够。在刚生下孩子没有学习,也是以为给孩子好的物质和自由就是爱她;问题不断地出现,困惑重重,很矛盾,我也忍不住开始用惩罚来教育她,结果不是我所想看到的。我发现孩子被这样惩罚后很呆,不活泼会在我发脾气时做出惯性反应。我怕了,孩子不能因为我把该

  • 孩子成长过程中关键的八年,错过就晚了!
    孩子成长过程中关键的八年,错过就晚了!

    一岁孩子 培养安全感不可错过的一年 很多父母在孩子一岁时就抱着很高的期望,甚至开始对他进行各种技能和思维的训练。其实,科学实验证明,孩子在一岁半前行为和智力水平基本上和猩猩一样,太早训练并没有益处。 而父母该做的,其实是多陪孩子玩就好。这胜过任何生硬的知识,因为他在这里已经学到了更宝贵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有人疼爱,知道自己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知道有人会帮助他,还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每天都经历着挫折和困难,小小年纪,要千方百计的做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的事情。 他们特别喜欢有人在他们身边,注意他们的举动,逗他们开心,和他们说话,以及用一切最自然的方式跟他玩闹,才会有安全感和亲熟感,成长起来也才会更顺利。家长最应该做的,是耐心的包容孩子,培养起他一生的信赖感和幸福感。

  • 孩子各阶段的培养重点有哪些
    孩子各阶段的培养重点有哪些

    心理学家告诉你,0-18岁各阶段的养育重点,做对了才能成就孩子。快3岁的小男孩不会自己吃饭,不愿意下地走路,更让爸爸妈妈担心的是,不太会说话。 同龄的小朋友早就能说完整的句子了,只能偶尔说几个词,大部分时间都不愿意开口,和大人交流基本靠“意会”。 为什么在语言、自理能力、运动能力这些方面有那么严重的滞后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里老人的养育方式不对。 尤其是爷爷,一直在用照顾小婴儿的方式照顾。整天把他抱在手上,陪他玩举高高,吃饭全靠喂,除了玩不让做任何事,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虽然爷爷很用心地陪伴,即使上班回来很累,只要孙子开心,他就可以不休息、不吃饭,一直抱着二十几斤满屋子转。但因为爷爷没有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所以爱得越深,对的阻碍就越大。 其实不止是老人,很多爸爸妈妈也会一直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没有意识到他们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