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小孩子就一定不懂事吗?
    小孩子就一定不懂事吗?

    前段时间去南山的朋友家做客。朋友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我刚进门见到我就说:“姐姐好”,我内心一惊,在内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称呼我“阿姨”。幸好我从小在深圳成长6-7年,称呼我姐姐也不为怪。拿出来送孩子的点心盒朱古力,两个小兄妹很有礼貌选择了一个。 我和女朋友聊天,孩子就在隔壁房间静静的玩积木之类的玩具。小哥哥偶尔过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港式白话比较严重,我有点听不太明白,弄得有点鸡同鸭讲,但是小哥哥不纠缠,马上自己又去玩玩具。妹妹有时候过来抱抱妈妈,想加入我们的聊天,我随口问了句,“你喜欢什么呀?“,妹妹说,“我喜欢做餐厅服务员,可以帮助客人,客人吃的很开心,我也好开心。“ 晚上我起身要走,洗好澡的小朋友主动跑动客厅道别,说;“姐姐再见”,回家路上我和老公打电话,对女朋友教育孩子称赞不已。基本的礼貌,能让我这么感动,我觉得懂礼貌有教养的孩子打动我的内心。

  • 心软是害,狠心是爱,别这样害了孩子!
    心软是害,狠心是爱,别这样害了孩子!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吃亏,总是担心对孩子的照顾不够。疼爱变成溺爱,溺爱变成无底线的爱,最终吃亏的是孩子,吃苦的便是自己。有时候,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让孩子吃点苦,才不会受大罪 珂珂妈妈总是生怕孩子被开水烫着,不厌其烦地提醒“不要碰开水,很烫”,但珂珂却总是想自己去碰一碰开水,妈妈不得不时时刻刻紧紧看着珂珂,以防止他真的被烫。但是有一天,妈妈刚好出门,珂珂就把一个开水瓶弄倒了,开水涌出来,把珂珂的手臂烫得全是水泡。 皓皓妈妈的做法却不同,面对一天到晚都想碰一碰开水瓶的儿子,妈妈特地倒了一杯开水,扶着儿子的手轻轻碰了碰杯子,皓皓就迅速把手伸了回来,“烫吧。”妈妈笑着问。皓皓记忆深刻,从此不再随便碰开水。 所以说,我们要让孩子吃点小苦,孩子才不会受大罪。在我们所能看见的地方,让孩子吃点苦头,我们还能够帮孩子扶一把,让

  • 孩子撒谎的时候,高情商的父母是这么做的......
    孩子撒谎的时候,高情商的父母是这么做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看似天真无邪的孩子竟然开始撒谎了......明明肚子很饿,为了玩玩具,坚持说:不饿,不饿。明明精神很好,却在装肚子痛、牙痛,然后哭着喊着不去幼儿园...... 明明自己把玩具扔的乱七八糟,撒谎说是别的小朋友做的,不关自己的事情..... 父母每天就会很着急,这么点大的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说谎,那长大还得了! 其实,撒谎是每个孩子成长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撒谎,未必就是一件坏事,说明你的孩子正在以更加复杂的一种形式来探索这个微妙的世界。 在五岁之前,孩子的认知发展是无法区分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 比如,他在看到别的孩子有个跑车玩具的时候,他说他也有个车。实际上,他想有一个这样的车而已,但是他不太会用这些词语,没法区分虚拟的和现实的,所以听起来是在撒娇。 这不是真正的撒谎,而是他

  • 让宝宝爱上绘本的4个技巧,爸妈越早知道越好
    让宝宝爱上绘本的4个技巧,爸妈越早知道越好

    如何让孩子爱上绘本?让孩子爱上绘本有啥技巧?绘本是国际公认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阅读绘本不仅能让孩子学到知识、找到乐趣,还能解放爸爸妈妈,让带娃变得愉快又轻松! 其实,家长不应该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也不能高估孩子的阅读能力。 让孩子爱上绘本、爱上阅读,这几个小技巧家长越早知道越好。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有家长问:“孩子2岁多了,适合读哪些绘本?” 其实,一本绘本的内容丰富多彩,在反复阅读中能发现绘本的多重价值。 家长不一定纠结于孩子是否能理解故事情节,因为孩子会对绘本中的某个细节感兴趣。 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选取适合孩子的情节、画面和内容展开阅读。 家长可采用截取内容、适当放大、打破页面等方式,将孩子喜欢的画面突出。 阅读《小老鼠分果果》的关键是引导孩子观察画面

  • 尊重孩子的选择,别让他为了你的面子而活
    尊重孩子的选择,别让他为了你的面子而活

    “小时候最大的敌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虽然是一个搞笑的段子,但也确实是很多孩子的童年写照。很多家长总是会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教育自家孩子,好像自家孩子做不到就是在丢自己的脸了一样。 ▼ 孩子自己有选择,别用孩子成全自己的面子 我经常和几个同事一起聚会,有一次,我们都把孩子带过去了。一开始吃饭的时候很和谐,后来小朋友们吃完了就聚在一旁玩耍。有一个同事觉得孩子们太吵了,就走过去说:“小朋友们,我们来表演吧,看看你们最近都学会了什么好不好?”这招可很是受用,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要表演。 一个小女孩表演了刚学会的新疆舞,然后有个男孩还打了一套“醉拳”,最小的妹妹也背诵了一首古诗。最后只剩下一个小男孩没有表演,他妈妈有点着急,就把他推出去说:“你前两天不是学了一首歌吗,唱给大家听听”,男孩还是不愿意。“你上去表演,妈妈就给你买你最想

  • 笨妈妈在骂“强迫分享”,聪明妈妈却偷偷教会孩子“分享”的品德
    笨妈妈在骂“强迫分享”,聪明妈妈却偷偷教会孩子“分享”的品德

    分享是个好东西,负责的父母要教会孩子 给大家讲一个事儿:当年俺念研究生时,要在幼儿园观察实习。中午呆着没事,就和幼儿园老师们聊天。我和老师共同的感受是:虽然孩子们只有三岁多,但是表现出来的素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一些孩子比较自私霸道,不愿意给别的小朋友,哪怕一点点。 然而有一些孩子却发展出了惊人的好品性,她们大方把手里的东西分给其他小朋友,暖心到不行。 幼儿园老师也是人,虽尽量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但是忍不住对那些有美德、懂分享的孩子会多一些指导和夸赞。 我观察到:这些会分享的孩子散发出一种“小领袖”般的气质,孩子都喜欢围着他们转。再加上老师对他们的特殊鼓励,很有可能,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这些孩子也是赢家。 这说明:孩子3岁以后,培养出“爱分享”的品质,是好事情。 遗憾的是,现在育儿文章,要么就一言不合灌鸡汤,要么直接搬运育儿

  • 学会这几招,什么熊孩子发脾气都是浮云!
    学会这几招,什么熊孩子发脾气都是浮云!

    有时你感觉熊孩子就是个火药桶,动不动就发脾气,哎,其实这是因为宝贝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没有足够的词汇和你据理力争,只好用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啦!不过应对他们的小脾气,掌握几个技巧,嘿嘿,搞定他们还不是易如反掌? 宝贝发脾气太正常了,因为对几岁的宝贝来说,他们还没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一两岁的宝贝,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语言技能来表述自己想要干什么,当他们心急的时候,就容易发脾气。而大一点的宝贝,发脾气通常是因为他们想捍卫自己的决定权和选择权,他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当你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他们就容易发脾气。 是的,发脾气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爱发脾气的宝贝,一般都是容易产生挫败感的,这与宝贝的年龄、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有关。从宝贝的认知上看,由于宝贝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决定,当宝贝遇到挫折或是不满足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想些办法来帮助他排解

  • 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爸妈绝对不能省钱!
    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爸妈绝对不能省钱!

    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对孩子的未来有多大的帮助,可能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很多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拼命工作努力赚钱,但物质只能决定生活水平,父母的高度才决定孩子的未来。 勤俭节约是美德,但能赚会花同样也是本事。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什么钱值得为孩子花,什么钱不值得为孩子花。以下这几点,父母要早知道。 不能省的钱:阅读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重点不是考多少分,而是他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尤其是阅读能力,这将影响他今后的学习成绩。 为什么这么说呢?丰富的阅读能帮助孩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就不愁写作文的时候没东西可写了。 而且,孩子的阅读的时候,会受到作者美妙的文字和作文的整体布局影响,从而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如何运用文字,这样,孩子的作文就会写的越来越好。 再说数学应用题,其实

  • 孩子总是犯一种错?家长要好好反省了
    孩子总是犯一种错?家长要好好反省了

    孩子总是犯一种错?不管在公共场合还是家里,孩子大声吵闹,作为父母也不应该高声斥责他,这样反而适得其反,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了。 孩子把东西扔在了你身上,你气得将东西扔垃圾桶,他下次还是生气发火了爱扔东西? 这些看似屡教不改的小错误,其实都是我们“以暴制暴”的结果,所谓“以暴制暴”并不仅仅指的是暴力殴打。 每一个孩子,无论是幼儿,还是其他年龄段的,都像一块海绵,吸收着周围其他人的行为,特别是父母的。 周末的时候,涵涵看见我一边看书一边做读书笔记,她也兴冲冲地拿个本子过来打算“写字”。无奈,小小的她画完一页字后,翻页时,总是把本子弄不平整。 她自言自语:“哎,怎么就是弄不好呢?” 其实,这个适合,她是想引起我的注意,毕竟我已经看一上午书都没理她了。可我正看的入迷,就没有理她。 她以为我没听

  • 家长须知:亲子教育中最关键的启蒙因素
    家长须知:亲子教育中最关键的启蒙因素

    亲子教育中最关键的启蒙因素 亲子教育是什么呢?很多人虽然听过这个这个词语,但是却不是了解得很仔细。亲子教育不是单纯的家庭教育,也不是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是父母与子女都应该受到教育。 3岁后 观察指标示例:1.大人之前讲过的东西,下次再问孩子,他可以一问一答了。或大人问他今天玩了什么,他可以回忆当时活动而略作描述,即开始发展一些比较长期、事件性的记忆。2.动作的记忆也会越来越多,动作协调性、复杂度不断提升。 前期的记忆力学习,比较像是我看/听到什么学什么,但孩子正是从这许许多多的外显记忆中作学习,使之成为内隐记忆,即变成自己脑海里的常识、知识,不用特别意识就能提取出来。 举例来说,你给孩子看一张厨房的相片,而厨房里放了一个根本不是厨房该有的物品,3岁后的孩子大半能够将之指出。这是因为他会在过去很多妈妈提醒他或自己探索的经验里,不断将关

  • 做什么事情都磨蹭?孩子要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学会时间管理
    做什么事情都磨蹭?孩子要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学会时间管理

    妈妈们最大的烦恼,就是担心孩子不能习惯集体生活,一个朋友,开园一个月,就被叫了3次家长。晓华妈妈是我的好朋友,之前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特别是孩子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小毛病,好多宝宝身上都有,旁边看着真捉急。做啥都磨蹭?孩子要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时间管理。可是经过她的一番改造,女儿居然变成了一个守时的小乖乖,让我惊奇不已,她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晚上玩不够,早上睡不醒,吃饭时边吃边玩……女儿三岁了,要上幼儿园,这个样子怎么适应到点吃饭、到点睡觉的集体生活呢? 孩子不像大人,小脑袋瓜里才没有时间观念呢。 朋友也跟我一样发愁。他本人是急脾气,儿子散漫惯了,两人常常因为步调不一致而产生矛盾甚至冲突。一天早上,他急着出门办事,很早就叫儿子起床了,但眼看着约定时间就要到了,儿子还在卫生间像电影慢镜头一样刷着牙,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全然不顾大人的催促…… 朋友气不打一处

  • 宝贝的性别决定养育方式,家长清楚吗?
    宝贝的性别决定养育方式,家长清楚吗?

    自从有了两个宝贝之后,我深深的感受到在教育的问题上是不能复制的!不同的性别决定了男孩和女孩行为方式的不同,因此,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养育男孩与养育女孩是明显不同的”。在认可这个结论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男孩和女孩差异都是很大的,也并非所有的男孩和女孩都会遵循性别的规范。因此,仅仅是用性别来认定你的孩子的某种行为方式未免有些程式化了。虽然我们必须承认,男孩、女孩拥有性别特定的大脑结构和形态,他们是按照完全不同的轨迹思考的。男宝宝和女宝宝不但在生理上有许多不同,在疾病、教养及照顾方式上也有不少差异。 男孩和女孩体能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男孩脑干中有更多的脊髓液以及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比女孩更多,这使他们精力更旺盛,体力更出色。所以男宝宝总是没有女宝宝那种安静的小“天使”的称呼,男宝宝一般都会被冠上“淘气包”、“小魔王”等称号。大脑的活化也让男孩子出现睡眠少的情

  • 请对你的孩子停止“羞辱”
    请对你的孩子停止“羞辱”

    做父母的要面子,难道孩子就不要面子了吗?公共场合适合能教育孩子吗?有天和老公逛街,走着走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滑着滑板,突然一歪,侧身歪在了地上。如果这个女孩是你的孩子,你作为父母的你现在会作何反应? 当时那个女孩的父母,几乎同时的只说了一个字:该。 我和我老公当时一愣。 很多家长问,我们又有几个不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呢?那反问一句:你觉得现在的你好么?好,指的是你对你的自我价值评估高么? 目前还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们普遍在管教上使用羞辱,他们认为孩子若不为自己的错误吃尽苦头,不会收获教训。 也有很多家长自豪的说,羞辱的确有可能激发孩子做得更好,如果你只是希望孩子在某件事或某些事上做好,那就继续使用吧。这只能说明你或许不知道其他更好的方法怎么用,也不知道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对其成长和发展多么的重要。 被羞辱成

  • 好父亲应该具备的8种品质!
    好父亲应该具备的8种品质!

    “有一天傍晚,我在北京的街头打出租车。的哥是个中年人,他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做儿童教育的。的哥很惊讶地看我一眼,说:“老爷们还搞什么儿童教育啊?”聊天中我知道他有一个9岁的女儿,就反问:“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吗?”他不以为然地“嗨”了一声:‘教育孩子是他妈的事,我就管挣钱!’” 这是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 现实中,很多父亲都和故事里的的哥一样,在孩子成长的时光离席。 然而,研究证明,孩子在家里和父亲在一起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智力也就越发达,更具同情心,有更好的社交关系。美国耶鲁大学一项连续进行了12年的研究表明,从小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高、精力旺盛、擅长交际、学习成绩好。 到底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父亲呢? 这8种品质,好父亲应该拥有 第一认真负责、勇于担当 孩子需要父亲给他

  • 孩子最爱听的39句话,最好能成为爸妈的口头禅!
    孩子最爱听的39句话,最好能成为爸妈的口头禅!

    经常给孩子说这些话,你会看见一个懂事,努力,好学,快乐的孩子,让你简直无法想象,幸福如此简单!而爸爸妈妈所要做的就是经常对你的孩子去说这些话: 1.我们该玩游戏了。 2.妈妈没想到的你想到了。 3.大胆去做吧,做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认真做了! 4.不舒服时说出来就会好点,我很能体谅你现在的心情,我会帮你分析的。 5.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6.我喜欢你笑的样子。 7.对自己要有信心哦! 8.你很聪明,想用最简单的方法解这道难题。 9.你说的有道理,往下说。 10.你已经很努力了,再坚持一会儿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11.你想吃什么?我们一起做好吗? 12.孩子,加油吧,你一定行! 13.看咱俩谁先跑到家。 14

  • 只要有钱,孩子将来就能出人头地?错大了!
    只要有钱,孩子将来就能出人头地?错大了!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有钱,孩子将来就能出人头地,人前财大气粗,自然会幸福。孩子小时不懂事,不用管他,顺其自然,树大自直。所以很多家长为做生意,打工,忙着赚钱,连孩子的一日三餐都难以顾及,把孩子托付给别人,甚至几天不见面。他们以为给孩子充裕的钱,需要什么都能买到。可是等有些孩子逐渐长大以后,特别是进入中学阶段,当逃学、打架、吃喝、浪费、哥们义气等社会恶习集于一身时,老师已无能为力。这时即使家长陪伴,进行艰难的再教育也已难见成效。这样的孩子将来怎能幸福呢?这将是父母一生的悲哀。 我们培养孩子,让孩子成功,要做的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地的伟大教育,而是从生活里的一些小习惯开始。 教会孩子这4个习惯,对孩子终身都有帮助。 早睡 — 早睡早起身体好 — △ 早睡早起身体好的道理我们都懂,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成

  • 孩子的阅读可以任性一点!
    孩子的阅读可以任性一点!

    阅读对孩子的学习特别重要,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孩子的阅读,家长能任性一点,不论家境如何,也不论穷养富养,对孩子的书架,请一定舍得投资。这是我常常跟朋友们说的一句话。 有的朋友觉得这有道理。 于是回家就跟孩子一起整理书架。 结果翻来翻去,家里的很多书竟然都是新的,买回家就没有翻开过。 而有的家里,也找不到一丝的书香味。 听你说起时点头称是,然后又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日复一日照旧。 可是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目前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好读书。 而阅读对孩子的学业有着重要的关系。 从长远来看,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很多老师发现一种现象,那些在小学阶段,单纯通过题海战术和补

  • 如何奖励与惩罚孩子?注意把握奖励与惩罚的分寸
    如何奖励与惩罚孩子?注意把握奖励与惩罚的分寸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孩子总有犯错和需要奖励的地方,家长如何奖励与惩罚孩子?奖励与惩罚孩子可是有讲究的,下面我们说说奖励与惩罚孩子的方法。 “奖惩措施要明确并严格执行”,在执行奖励与惩罚时,父母应该如何把握奖惩的分寸,注意以下7点: 奖励的技巧 奖励有奖励的技巧,前面提到了笑脸、搂一搂、亲一亲,都是奖励。 这里有两个常见的错误的奖励做法,提出来让大家引以为戒。 不要滥夸奖 孩子学会了一个新词,就夸聪明;孩子学会了系鞋带,就说能干、好孩子、乖孩子、真听话、真孝顺……这些概括、总结、定义式的话一定要小心。 往小了说,孩子真正的好行为并没有得到正向强化,他会以为自己一好百好;往大了说,孩子的自我认知会极为混乱,对好、乖、聪明等定义会摸不着边际。 正确的夸奖是夸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带来的结果,例如

  • 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在幼儿园受到的处罚
    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在幼儿园受到的处罚

    孩子在幼儿园受到处罚,对家长来说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而且,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我们现代父母都已经有了这样一个理念:教育孩子要讲道理,多用赏识,少用惩罚。 其实,教育原本就是各种理念和方法的综合。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下,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方法。教育必定要随当时的情况而改变。因此,如何面对孩子受处罚,当家长的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维护老师的威信 孩子入园后,许多父母会觉得与老师很难沟通。有些父母甚至会想当然地认为,老师要管那么多孩子,肯定没有时间和精力,因为遇到孩子调皮的时候,惩罚肯定会很多。而且,社会上现在流行是不能体罚孩子,所以,有些父母一旦听到孩子被惩罚,马上会把老师置于对立的角度。 其实,幼儿园的大部分老师都是负责任的。许多媒体报道的缺乏职

  • 这些逗孩子的话,讲一次伤一次!
    这些逗孩子的话,讲一次伤一次!

    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会遇到下面这些场景: 场景一:安安去姑姑家玩,“安安,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妈妈肚子里有了弟弟/妹妹,以后就不喜欢你了。”于是,安安陷入深深的害怕被抛弃的恐惧中。 场景二:“把你的糖给叔叔吃吧。”看到安安为难不想给,就故意再一次索要:“给叔叔吃嘛,不要小气嘛。”安安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好不容易把手里的糖拱手相让,叔叔却嘻笑着说:“叔叔不要,逗你玩呢,你自己吃吧。”安安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场景三:大人聊天时,会说起安安的各种糗事,比如尿床。“安安,你昨晚又画地图了吗?”“这么大还尿床啊?好羞羞!”安安难过得要哭出来了。 可怖的是,有时候父母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孩子,甚至参与其中,将孩子推到了被逗、被戏弄的角色中。甚至在孩子觉得委屈而难过和哭泣时,批评孩子:“你一点也不大方,叔叔阿姨跟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