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交流要彼此了解,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大多数亲子间的问题和矛盾起因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或者无效沟通,所以,与孩子有效地沟通是每个父母需要掌握的艺术。下面小慧整理了5个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法则,父母们不妨试着这样跟孩子交流。 1正面语言法 要点: 1)抱怨、训斥和命令式的消极语言和语气是伤害孩子自尊的利器,孩子感受不到被父母尊重,父母的教导不管怎么正确,他都很难听得进去。 2)孩子会模仿家长消极的话语,一旦养成习惯,容易形成不健康的消极人格。 3)积极的语言清晰明确,是可以用于正面提醒、引导式、选择式的方法。 如果你是孩子,你愿意听到下面哪一栏中的话呢? 消极负面的话 积极正面的话
你对你的教育方式表示怀疑吗?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孩子手里有好吃的东西或者是一件新奇的玩具,这个时候又遇到了亲戚、朋友或者其他孩子,然后你转过头告诉你孩子说:“把你手里的吃的(玩具)分给别人好不好”。接下来要不你的孩子很愿意的和他人分享了手里的东西,要不很不情愿的给了别人甚至是拒绝,而你又会一脸尴尬或者很生气的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又或者干脆威胁孩子“下次不给你买了”、“你这样别人不喜欢你”......。其实,你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从头到尾都是错误的。 难道让孩子学会分享也是错误吗?孩子不分享批评教育也有错吗?让孩子分享没有错,对孩子不分享的教育也没错,但是大多数家长所采用的方式却是不正确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对待孩子的分享问题。 心理学通过著名的“红点实验”(给孩子的脸上点上红点,然后让孩子照镜子,观察孩子是否会涂抹自己脸上的红点,结果发现24个月之前的孩子
下周,春节长假就要来了,你终于有时间可以好好陪娃,可却发起愁来,「应该和孩子玩些啥呢?」这不,贴心的小爱为你准备了一些活动,让你和孩子的假期充实且意义非凡。 1. 玩耍中大扫除。极具仪式感的年度大扫除,对孩子来说可是个好玩的时刻!别嫌孩子碍事,就不给他们机会。辞旧迎新之际,你可以放松下来,让孩子成为你的小帮手。比如让孩子成为「图书管理员」,按大小、中英文或主题把书进行分类,帮助你整理书架;比如,让孩子瞬间变身「除尘小超人」,擦桌子抹柜子,一块抹布也能让孩子玩的不亦乐乎。 2. 贴春联识汉字。家家户户都会贴的春联,是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你可以给孩子讲讲贴春联的来历、背后的民俗文化,还可以给孩子念念各家各户的春联,让孩子感受汉语音律和对称之美,让孩子对「汉字」产生兴趣。 3. 手工礼物送亲友。假期的闲暇时间,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手
一直以来,你都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情吗? 对于即将跨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父母如何早早地帮助子女找准奋斗目标? 西方一位经济学家对儿子说:“找准自己的专长,才能彻底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今天,央视少儿为大家推荐的就是这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致儿子的一封信,一起来听听做自己擅长的事到底有多重要! 致儿子的信 亲爱的汤姆: 你知道吗?一个人没有能力,将会一事无成,因此,能力是成功的资本。但对很多人来说,发现自己的能力,即擅长做什么事,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因为他们宁可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其实,任何人都不必看轻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只会羡慕别人,或者模仿别人做的事,很少有人去认清自己的专长,了解自己的能力,然后锁定
做一名强势的妈妈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吗?如果做一个无比正确的妈妈而影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下文吧。 在我的印象中,菁菁妈妈一直都是标准的贤妻良母,烧得一手好菜,房间也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 去过她家的人都惊叹,从没见过哪个有孩子的房间,能保持得这么干净整洁。 她脾气很好,我简直不能想象她跟别人红脸会是什么模样,而她也确实做到了对孩子的“零吼叫”——仅这一点就够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她的女儿菁菁也生得一副乖巧模样,学习成绩更是拔尖到让所有妈妈都艳羡的程度。 所以,当菁菁妈妈以无比自责的口气跟我说她是个糟糕的妈妈时,我简直要震惊了。 菁菁妈妈细诉了自己的很多“罪状”。比如,对女儿的要求过于严格。 她知道不应该对孩子发火,可有时候,她的神经还是会被孩子的言行给撩拨到,但就是因为觉得
从小就开培养孩子成为优秀之人,给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请最好的家教等。父母尽早明白这3个育儿道理,孩子才能健康成长,越来越优秀。 虽然给孩子好的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其实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所以,不想要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其他人,认清这3个育儿道理,很有用。 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是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的了。虽然现在的家长事业都比较忙,但是也要尽可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经常陪孩子在一起做游戏,不仅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并且有些游戏还能让孩子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积木和拼图就能开发孩子的智力。 除此之外,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这就需要父母的陪伴来带给他们快乐和幸福感。有快乐的童年了,才能更阳光,更健康的成长。 教会孩子学会独立和坚持
近几天,网络上曝光了一件事:微博大V、90后创意者许豪杰,被网友怀疑有恋童倾向,消息被扒出的瞬间引起了众怒。 昨天,老公给我发了一段视频: 事情发生在一辆公交车上,老人尾行小女生上车,车上空座很多,老人偏要坐在女孩身边。行进途中,老人一直对小女孩动手动脚,最后直接一把抱住强吻女孩。 司机发现情况后,当即大声阻止了老人的变态行为。 老公表示,如果他是小女孩的爸爸,一定把这个老头找出来,打断他的腿。 孩子姥爷表示,大人怎么回事?怎么能放心这么小的女孩单独出门? 作为一个妈妈,我感到后怕,孩子总有独立面对社会的一天,我不可能像姥爷说的时刻跟随着她,而当她受了伤害,爸爸再去替她讨回公道或惩罚对方已为时晚矣。 我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看到了一些需要我们重视的结论。 1.儿童性侵案件中,88%是熟人作
几乎大多数父母,都对一个共同对话题保持高兴奋度:孩子是否聪明。育儿砖家们为聪明的特征加注了各种注解:注意力集中、说话早、对数字敏感、阅读早、观察能力强……不胜枚举。 在骨干的现实面前,在柴米油盐和苦难面前,人们磨平棱角,却寄希望于新生命上。 而纯洁无暇的新生,肩负了父母的期待:这个孩子,愿他一生坦荡、前途无量,大道金光,一路向前。 殷切的盼望建立在人们的普世观念上,如果先天聪慧过人,早早崭露天分,那就阿弥陀佛,好好培养。 若是普普通通,天资平平,自我安慰“那就好人一生平安”,至少,平平淡淡也是真。 若对照育儿砖家的理论,爱因斯坦的童年不但谈不上聪慧,甚至是有点孤僻奇怪了。 3岁了,他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客厅角落里玩搭积木,一玩就是老半天。这种状况持续到四五岁,他还不大会说话。连父母都看出异样:“难道他是低能儿,是个傻子?”
01 曾经读到一篇文章,里面写的故事关于一个名媛郑念: 生的好,嫁得好,可以算是她人生的标签了。出生于贵族,又嫁了一个外交官,外派到澳大利亚,随先生在澳大利亚生活7年,过着优渥的生活。 原以为一辈子能够非富即贵,不料,人生的下半场急转直下。 丈夫不幸患癌症去世,郑念因为当时的时代所迫和历史曲解,被捕入狱,开始了6年的牢狱生活。 但她没有抱怨。而是尽量让自己得体、舒适地活下去。 比如她将原本就不多,甚至是吃不饱的米饭,每顿留有一些当浆糊用,将手纸一张一张地贴在沿床的墙面之上,这样她的被褥便不会被墙上的尘土弄脏。 后来,政府官员就郑念被错误逮捕和监禁表示道歉。 事情结束,郑念定居国外。 02 撇开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我最钦佩的是郑念身上的既能讲究,也能将就。
有对悲哀的父母,孩子的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孩子的性格,受父母影响是最大的,但是很多父母都不会在意,总觉得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理解的。 世界上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再好的婚姻也会产生摩擦,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怎么做,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法用语言说出来的,父母的矛盾,会变成孩子内心藏着的恶魔,早晚有一天会蹦出来,吞掉孩子的幸福,因此,作为父母,如何处理好双方的关系,让危险关系化险为夷,这是夫妻共同育儿的过程中必须学会的事情。 一、不要拿孩子撒气 很多时候,父母之间的战争都会最终转发到孩子身上,更有甚者在夫妻之间讨不到对方便宜的时候,会直接拿孩子撒气,甚至殴打,或者和孩子拉帮结派对抗另一半,但要知道,在孩子眼里,母亲是母亲,父亲也是父亲,都是亲人,怎么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去做这么冷血的事情?这样的孩子长大会极具攻击性,稍有不顺,可能一生就毁了。
家庭教育真相 这篇文章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相,看不到真相的父母就会活在自己的观点里,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要求其去做;告诉孩子什么是错的,禁止其去做。这样的方式不是教育,是教导。看不到真相的父母就会在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和期待时,情绪化地对待孩子,惩罚、贬损、打击,放弃。这样的方式更不是教育,是教训。教导孩 子,孩子做不到;教训孩子,孩子逆反、对抗、自暴自弃,家庭成了战场,父母在无名之中痛苦,纠结委屈抱怨。 除非你看到家庭教育的真相,否则你无法轻松智慧地做父母! 以前夸孩子说“家教好” 现在夸孩子是“成绩好”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外语口语是多少等级”。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可我依
二胎家庭里,大宝和二宝要区分对待吗?很多妈妈说,二胎家庭里,大宝比二宝更要重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生二宝无法照顾大宝,因此在大宝抢二宝玩具时,会依着大宝,让二宝多谦让。如今,大宝性格强势,经常欺压妹妹,对于大人讲的道理也不太听。而二宝则显得有些胆小懦弱。 家人提出把两个孩子分开带。如果真的分开带,会对妹妹好一点吗?如果不分开,又该如何改变两个孩子的相处方式? 作为二胎妈妈,在您的描述中,娇妈没有感觉到一丝一毫的埋怨,这是非常值得赞赏与肯定的地方。 当然,不管二胎生活如何美好,总还是避免不了会产生一些矛盾或困难。 正如您所担心的,一个强势的姐姐是否会让妹妹变得胆小懦弱?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讲一讲身边好友的经历。 好友是我的大学室友,我们几乎无话不谈。也因此,我结识了好友的姐姐。 好
如果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怎么办?很多父母会说,“赶快告诉老师呀!”可是美国老师却有不同的看法,她们的建议是——“等等看” ... 等?怎么等?别人都欺负到头上了,孩子还要等?就这方面,朋友豆沙小月饼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了我们一点参考! 意外的受伤 一个周五的下午,我在Preschool接到小鸭苗苗,她的脸上有两道非常明显的挠痕,一条从额头鼻梁划过,一条从右眼窝划过,非常靠近眼睛。两道划痕都还在渗着血… 她的两位任课老师已然下班,剩下的是几个志愿者,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回家的路上,小鸭苗苗提到两个男娃的名字,大概是他们在争抢LEGO时,苗苗只觉得脸上一疼,就放开了手。她自己并不知道脸被抓伤了,伤口到底多严重。 回到家里,苗爸,苗外公,苗外婆看到苗苗脸上渗血的抓痕,火冒三丈。 苗爸心疼坏了,激动地说,“
作为家长真的不容易,不能鲁莽的打骂孩子,也不能太过溺爱。其实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再以一颗平常心和孩子交流。 以下16句话,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说出口,但却会对孩子造成潜在的心灵伤害,需要特别注意。 01 男子汉大丈夫,至于吗 让孩子学会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非常重要,如果经常对孩子这样讲,最终孩子会成为一个无法自如表达自己情感的人(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还少吗?)。 02 这哪是男孩子/女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啊 不要在孩子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阶段,就武断的对其否定。男孩儿成为一名出色的舞蹈家或是女孩儿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不好吗? 03 未来如果你有一个和你一样的孩子,你就明白我的感受 这句话听起来好像点儿意思,但是它会让孩子受到极大
关于兴趣班,孩子爱上兴趣班,但不久就没了兴趣,上完厕所又上厕所,批评他管用吗? 我儿子3周岁,刚上小班。试听美术课后说喜欢,就给他报了美术兴趣班。上前两次撕贴课都还挺认真,第三次课用蜡笔画仙人掌,就不认真了。刚上完厕所又要上厕所,也不好好画,我批评他了。我该怎么让他对美术课一直都有兴趣呢? 孩子第三次课就失去了兴趣,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这么大的孩子很容易遇难而退缩。撕贴游戏属于比较好玩的美工活动,通常孩子会很喜欢,但执笔画画可能由于孩子之前缺乏练习和经验,无论观察力、想象力还是运笔能力等会有一定难度,完成得不好,所以孩子就想回避了。家长应该放平心态,少批评少要求,否则会加重孩子的压力。要让孩子多接触,多玩,以兴趣为主导,不要以结果为取向,这样孩子从中能体会到更多的乐趣和自信,慢慢地会爱上美术活动的。 另外孩子
不要粗暴对待孩子的情绪! “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都别管”、“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很多中国父母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它隐含了一个讯息:孩子是自己的“产品”,应该听命于自己,还不能有情绪。美国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博士将这类父母归为“情绪抹杀型”。 为了研究情绪是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戈特曼在36年里,调查了3000个家庭,后来又对儿童跟踪调查了10年。戈特曼将父母分为两种类型,即“情绪抹杀型”与“情绪管理训练型”。“情绪抹杀型”父母尤其无法容忍孩子有负面情绪。比如,孩子哭时, 他们会大声喊“停”,强迫孩子憋着,甚至还吓唬说:“再哭,就送你上幼儿园。&r
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 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 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 人品教育 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
父母最好的爱,是用自己灿烂的生命价值,去点燃孩子对生命的认识。什么是丧己式妈妈?简单地说,就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的妈妈们。 如今,随着教育压力增大,中产阶级越来越注重教育,丧己式妈妈也越来越多。 她们不注重打造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子,不重视经营事业、没有爱好、忽视家人和老公,甚至忽视自己,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视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生活寄托。 分享一个最近采访的故事—— 陈先生是北方一座省会城市的高级工程师,1978年出生。他和妻子娜娜是大学同学,感情深厚。 2003年两人结婚,陈先生和娜娜都是刚上班的年轻人,当时工资很低,但日子却能在娜娜的打理下鲜活有情调。 娜娜每周都会去野地里采一些野花,插在瓶中装饰小屋;每晚下班后,娜娜都会精心做两道菜,虽然简简单单,但是配着音乐和桌上的野花,陈先生觉得
远离小叛逆,和娃说话需要注意什么?妈妈:“来,我们吃饭了!”宝宝:“不!”妈妈:“宝宝,今天穿红色的衣服好不好?”宝宝:“不!”这种快、狠、准、稳的回应气场,简直让妈妈们怒火攻心,却欲哭无泪,远离小叛逆,宝妈怎么做? 养娃几多欢喜几多愁,面对这样“尬聊”“非暴力不合作”的宝宝,真得很头疼。 宝宝一味地拒绝,只说“不”,他们的小脑袋里在想啥?今天,我们就让爱说“不”的小家伙们乖乖就范! 宝宝尬聊是有自己的小想法啦 宝宝萌发了最初的自我意识,感受到了自己的个体存在,开始在观察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在自由活动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当宝宝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了限制,很多想法又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就会用否定性的语言来挑战身边的大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事实上,多数宝宝并不知道自己是真心不想还是嘴上随便说说,很多时候在还未了解情况
你有没有在孩子不愿意分享东西时,强迫孩子分享、谦让?你有木有在孩子探索新奇好玩的东西的时候,武断制止?你让孩子显得懂事、显得听话、显得安全,这样做好吗? 你有没有在孩子和你讲话时,嫌老说不清,打断、帮他表述? 你有没有在孩子自己穿衣服、穿鞋时,担心时间使劲催促,还怨孩子拖拉? 你有没有不顾孩子的羞耻心,甚至在同龄人场合,当众教训? 你有没有在孩子把饭弄得到处都是、尿裤子、老摔跤、闹腾捣乱时,不耐烦吼叫、发火? 你有没有在孩子被欺负的时候,训斥:你怎么这么没用?不会还手吗? 并且,你实在没忍住对孩子大喊大叫后,还能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地说“对不起,爸爸/妈妈错了,我不应该对你发脾气”吗? 有了孩子的我们,常常都不会好好说话了。我们抱怨孩子的胆小、自卑、不积极、不自信,而不知不觉中,我们却亲手扼杀了孩子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