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真正塑造他们的,或许不是知识,而是他们的“经历”、生活中发生的对他们有意义有影响的“事件”。 比如:与家人出游、和亲友某次相处、为某个比赛而拼的过程、也包括看书得来的间接虚拟的体验。这些经历体验,这些让人思考、触动人情感的事情,会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留下真正的痕迹。小事件起积累作用,大事件或许能促成某个转折点或者形成某种全新的目标或信念。如果孩子们生活太单调,都是两点一线,之间发生的事情都是被安排好的固定模式,没有你主动做什么能促成变化的空间,那么,你会有一种徒长岁数却没有成长的感觉,一直到成年了也会对自己没有信心、没有想法。 所以,在支持孩子努力学习的同时,我一直特别留意,给孩子留出一些空闲和空间。有时哪怕是学校的任务没有完全做完,我也鼓励她做点别的,自己安排好时间,比如以后再找机会把任务完成。对于小学生们周末上的课,我也建议:无论是英
″多大点事儿啊,别哭了啊,妈妈回去给你做好吃的。″ 孩子的挫折,到了大人那,总会被有意或无意的忽视,却没想到孩子会记忆很久很久。 周六,我带着乐乐像往常一样上轮滑课。 下课时,他闷闷不乐的走到我身边,我猜他可能是学的时候遇到困难。过了一会儿,老师过来向我表示:乐乐在学一个动作上迟迟没有进步,跟不上大家的进度,换一个进度慢一些的班对他更适合。 我能理解老师,也没多说什么。乐乐上完课默默跟我走到车上,眼泪就开始流:″妈妈,我不想学轮滑了……″ 看着他哭泣时抖动的小肩膀,让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自己。 对于大人来说,可能觉得这芝麻点事,过段时间就好了。 但对孩子来说,这些打击非同小可,记忆也很深刻。 小学二年级时,我所在的学校获得一个机会,去外地进行汇报演出。当时对于我们那个小县城,
我们总是会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的闪光点,而看到自己家的孩子的缺点,往往拿别人家的孩子的闪光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作比较,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吗? 几年前的一天晚上,橙子和姥姥视频聊天。隔着屏幕,橙子给姥姥比划他们学的京剧健身操,就听姥姥说:“跳得真棒,你妈就不会……“ 我在旁边做家务,有一句没一句地听他们聊。 一会儿,橙子又给姥姥演示什么动作,姥姥又说了一句:“真棒,你妈就做不了这个。” 我忍不住凑过去说:“你们聊你们的,干嘛总扯上我啊?” 很小的一件事,但姥姥的这两句话却让我心有所动,思考了好久。 很多时候,我看姥姥姥爷和橙子的相处,就像是在“考古”,从他们对待橙子的方式中,我隐约会找到一些自己当年的成长痕迹,推测出他们当年是怎样教育我的。 总的来说,父母对我的教育是很宽松的,记忆中,
在孩子面前时,总是忍不住发脾气 几天前收到一个妈妈的留言,她说自己刚刚和孩子发了一通火,把孩子吼哭了,等孩子睡着后, 她看着孩子熟睡的脸,看到他还因为刚才的大哭而断断续续地抽泣,自己又后悔又难过。 她说自己是个职场妈妈,平时工作压力很大,上班的时候总是会想念孩子,盼着回家陪孩子玩耍,但是一到家,听到孩子尖叫,看到他没完没了的跑来跑去,就觉得心烦,看到他把家里弄得一片狼藉就忍不住要爆炸。 就像今天,她刚刚收拾好玩具,给孩子洗完澡,准备上床给孩子讲一会故事就睡觉,却不料她上个厕所的功夫,孩子光着脚噼里啪啦地跑出来,把刚刚收拾好的玩具又抖落在地上。 她强忍住怒气把他拎回床上,却不料他又把刚铺好的被单弄得一团糟。 她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把积压了很久的怒气一股脑发泄了出来,她觉得自己的脸孔一定很狰狞,孩子看了一眼就哇哇大哭起来。
宝宝的成长总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因为宝宝刚出的几个月,变化是非常快的,很多细心的妈妈直言孩子似乎一天一个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面对5个月的宝宝,父母该如何开发宝宝的各项智能。 1.语言智能训练 5个月的宝宝是从呼唤乳名开始训练的,因为宝宝在5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识别出自己的名字了。父母可以选择天气好的时候带宝宝外出,不妨试着先叫别的小朋友的名字,看看孩子的反应,然后再叫自己宝宝的名字,看看宝宝有无反应。家长应当明白,呼唤宝宝的名字应当固定,这样是非常有利于宝宝语言智能发展的。另外当孩子听懂自己的名字的时候,父母记得要给宝宝一些奖励哦,比如夸奖、拥抱等等。 2.运动智能训练 很多宝宝在4个月的时候就可以翻身的,5个月的宝宝在俯卧时,头部可以抬起90度,并且能够用前臂支撑抬起胸部。父母可以练习宝宝熟练翻身,比如用玩具逗引宝宝,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如何根据宝宝的脾气进行教育呢?其实乐天派的宝宝要多关注身体,不同气质宝宝的个性养育方案!让我们一起看看! 别以为小宝宝没有脾气,没有性格,只要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其实小宝宝跟成人一样,也有不同的气质,不同的性格。对待不同气质的宝宝,新手爸妈要采取不同的养育法,这不但有利于气质宝宝的培养,也会纠正宝宝性格中的缺陷,为将来宝宝培养健全的性格打下基础。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跟宝宝智商没有关系,不同气质的人都有不同优点,爸爸妈妈不必太介怀自家宝宝属于哪种气质,只要了解宝宝的气质类型,对症下药,势必能培养出优秀、可爱的宝宝。 医学上将宝宝气质类型分为4种:难养型、易养型、中间型、启动缓慢型。这四种类型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情感丰富型、乐天派型、内外向兼有型、迟钝温和型。气质类型能明显影响宝宝的活动方式,且对性格形成起很大作用。
小学三年级的子月是个阳光大气的女孩,学习成绩优异,做事敢做敢当,人际关系也很好,是班上的中队长。 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会被人欺负吗? 也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傻大胆’,欺负了子月,还把她打哭了。 子月可不是那么好惹,她背后可有一位随叫随到的老爸。 子月哭着给爸爸打电话:“爸爸,你快来学校,我被人打了。” 子月的爸爸马上告诉女儿,“好的,你等着我,我马上开车来学校。” 子月的爸爸是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平时公务繁忙,但是只要是女儿的事。 他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女儿的身边,做女儿的温馨港湾,做孩子的坚实后盾。 爸爸在操场上找到哭泣的女儿,做了以下四步,化解了孩子的委屈,平和了孩子的心情。 01 倾听
作为一个没有一技之长,无论长相、能力还是家庭背景都是平凡得不值一提的人来说,我总是在困惑,到底自己是不是还有值得骄傲的地方。 好友听到我在抱怨,一脸鄙视地说:“你性格这么好,大家都挺喜欢你,为什么还不知足?” 难道性格好也是优势吗?而且像我这种比较内向的人,又算得上是性格好吗? 我很喜欢《欢乐颂》里面曲筱绡的性格,她敢爱敢恨,性格率直,反应快想法多。为人又很主动,为了追求赵医生,主动去接他下班,分手时也是她主动挽回。她犀利和任性的一面让人觉得很真实,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但我不可能强行改变自己的性格去变成她。不能拥有某些受大众欢迎的性格特质,不代表自己就不被认可。 想追求更好的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很多技能,提高自己的情商,甚至通过非一般的勤奋去赶超别人,但唯一无法被取代的是,自己性格中自带的优势。
让孩子劳动的好处还是很多的,多劳动并不是“贱养”小孩,锻炼小孩的动手能力,开发智力等等。孩子的潜能是需要被开发的,不是坐等浪费的! 01、一年一度的寒假就要来临了,很多家长开始盘算,这一个月的假期让孩子干什么呢?继续上兴趣班,还是报一个补习班,为了来年的学习做准备,或者补一补平时落下的课程。孩子自律性差,总不能一味地看电视、睡懒觉吧,你偷的懒里,可都藏着孩子以后吃的苦啊。 关于寒假孩子干什么,家长群里热火朝天地讨论着。 有人艾特我,问我有什么计划和安排?其实,关于孩子的一些事,我很少安排——该说的都说了,需要我做的也都做了,没有其它问题,我一般都不会插手。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安排,那就是“做家务”了。 看到这三个字,家长们又讨论开了,觉得孩子还是小了,做事不放心,而且,家庭的事也不多,不需要孩子帮忙。 除了家长不
儿子今年2岁半,各方面发育都不错,就是不愿往人堆里去。为了锻炼他,我专门带他到游乐场里玩。有几十个孩子在跳充气蹦床,可他死死地抱着我不肯往里踏进一步。我劝说了半天也无济于事,最后只好在他的哭声中离开。他这么害怕社交,上幼儿园后会不会不适应?怎样才能和小朋友融合? 专家解答 为了孩子的健康,在他小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带他到人多的地方去。习惯了只和养育者接触的孩子,如果突然被带到孩子很多的环境中,肯定会不适应。 那个充气蹦床对你的孩子来说可能太新鲜了,如果他从未体验过蹦床的好玩,再看到那么多陌生的孩子在上面跳,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孩子也是要退缩的。 作为父母,我们要相信孩子有一种内在的探究世界的动力。同时,我们需要创造条件,保护好这种动力,并让这种动力得以生长。这种学习能力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揠苗助长,这种内在
长江大侠是谁?119岁的健康长寿老人吕紫剑在重庆去世,长江大侠曾与与霍元甲齐名踢过日本武馆! 10月21日,一代武术宗师、被联合国誉为“健康长寿老人”的吕紫剑老人在重庆家中去世,享年119岁。吕紫剑生于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经历3个世纪,曾与“津门大侠”霍元甲、“关东大侠”杜心五齐名,号称清末民初武林“三大侠客”。据估计,如今仅内地由他教出的徒弟就已经逾五六千人,这些徒弟又授徒,算起来现在授至了第五代。 生于宜昌武术世家 吕紫剑出生于湖北宜昌一个声名显赫的武术世家,家里经营着一家在国内武术界颇有名气的“长胜镖局”,镖局总人数近千人。7岁那年,吕紫剑随母习武,12岁跟从武当名师李国操习武,成为其入室弟子。 1911年,18岁的吕紫剑前往北京,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是个高智商,却往往忽略了对于孩子情商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宝宝呢? 但实际上,培养孩子情商也是宝妈们不得不学的一门课程 为什么这么说的,陪伴孩子一生的一定是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品性,而这一切都和孩子情商的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强调“知识改变命运”的当下,其实还有着这样一个说法,叫做“先成材后成人”,表达出培养孩子的自身素质和性格习惯的重要性。 在家庭生活中,不少宝妈宝爸却犯上了一些习惯性的问题,让宝宝养成了不健康的习惯,甚至是溺爱孩子,放任自流,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培养一个孩子的品性,促进他的情商发育,一定要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最重要的显然是大人们言出必行 对于父母们来说,在孩子面前建立一个正面权威的形象是很有必要的。
有些宝宝的破坏力相当的惊人,让宝妈们简直是无招架之力,那么面对这么一个小“破坏王”,家长该怎么解决?这几招教你轻松搞定! 菲菲1岁2个月了,最近“破坏”的本事变得花样繁多,令妈咪很是头痛。他不是一会儿把故事书撕得七零八落,就是把新买的玩具在地上摔来扔去,很快就变成一堆散落的零件了;一转眼,他又出现在桌子旁,把抽屉里的东西全倒在地上,或者把水盆里的水撒得到处都是,还不停地用脚踩水。 总之,菲菲现在成了家里的“破坏王”,什么东西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就会变得面目全非,家里常常被他弄得一片狼藉。妈咪的耐心劝说对菲菲丝毫不起作用,严厉地阻止也只能取得短暂的“太平”。要怎样对待这个小小“破坏王”呢?妈咪十分烦恼。 专 家 解 析 菲菲妈的烦恼,是大多数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家中原本整齐、有序的生活,被宝贝的各种“破坏”行为搞得乱七八糟。在妈
你想要孩子更加独立吗?很多宝妈都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么在生活中该怎么做呢?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更独立,你会让孩子这样做吗? 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孩子就长大了,这就叫成长,这就叫教育。”两者在教育理念上是一致的,即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独立做事。? 在孩子一到三岁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喜欢模仿,他们看到大人在做什么,他们也想跟着做什么。 比如说 有时候我在拖地,我女儿也是也跟我说:妈妈我帮你,我也要拖地。虽然她只是在乱拖。 我在扫地,她也要抢着,她说让她来扫,虽然扫得非常不干净。
我最近和一位年轻妈妈的对话,这位妈妈来自四川的一个小城市,她无比爱她的女儿,她带着12岁的女儿来北京向我学英语,在北京呆了半个月。学英语之余她与我的所有对话几乎都是询问女儿教育的,能看得出,这位妈妈在努力把她对女儿全部的爱都转化成最好的教育。 但最近她与我的一次谈话,使我发现了她的困惑:别看她一心一意在为孩子寻找最好的教育,却对教育孩子的大方向模糊着,她的困惑代表着中国当代父母对教育孩子的普遍困惑。因此我把与她的对话写成博客发表在这里,以启发更多的父母们如何爱孩子。 “女儿考上了哈佛耶鲁, 我就算对得起她了” 这位妈妈很郑重地问我:“曲刚老师,有孩子的这12年来我一直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就是送给孩子一个最大的礼物,这个礼物就是让孩子上美国哈佛或耶鲁大学,我这么远带她来北京向你学英语,都是为实现这个大理想。 可我一直不知道
带过娃的都知道,2岁后的孩子越大越难管,不听话,还总是和父母对着干,其实,这只不过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叛逆期。 大部分人认为小孩只会在青春期时比较叛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孩子从小到大,是要经历3个叛逆期的, 2~3岁的自我意识觉醒产生的“宝宝叛逆期”、7~9岁积累生活经验带来的“儿童叛逆期”以及12~18岁身体和心智发育高峰所带来的“青春叛逆期”。 无论处于那个叛逆期阶段的孩子都会让家长们头疼不已,拿有些家长的话来说就是“简直比上班还恼火!”。 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为此伤神,下面4个步骤帮你轻松应对。 01 深入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与动机 相信以下的场景,家长们并不陌生, 唱反调,你指东,孩子偏偏朝西;你越是不让干的事,孩子偏要干;孩子突然什么都要自己做,不允许你帮忙,谁帮跟谁
女老师从最后一排被踹到讲台 宝马考生狂言:“你知道我爸是谁啊,你就查我?” 阜蒙县教育局:作弊属实,结果由省招办决定 6月8日上午,阜新一开宝马轿车参加高考的男性考生考场作弊被抓,为泄愤从背后飞脚将监考老师踹飞并连补几脚。 “我们已认定该考生作弊事实属实,处理结果省招考办决定。”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邹建华(音)表示,事件发生后,公安人员在考场将该违规考生直接带走了,下午的考试根本没参加。 晨报调查 被打老师家属:在医院住有顾虑,怕被报复 6月8日上午,在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考点,发生考生不满监考老师没收作弊手机,而在考场内暴打监考老师的严重事件。 昨日15时40分许,记者在阜矿集团总医院骨外一科病房见到了被打的监考教师王老师。 “我们很有顾虑,怕被报复
开学了! 孩子焦虑吗?你焦虑吗?到底是你焦虑还是孩子焦虑? 如果孩子突然间出现以下状况: 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这些生理现象,或者记忆里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行为表现 那么,你的孩子可能罹患了开学焦虑了! 如果你突然间出现以下状况: 担心孩子上课不能够专心、不习惯学校的环境,或者担心被同学欺负、不被老师重视等等,甚至因此睡不着觉 那么,你可能罹患了开学焦虑了!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开学焦虑? 一句话:放假太舒服,上学太痛苦。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对比,正经八百地上学对孩子来说就太痛苦了! 年龄较大的孩子,可能还会担心开学之
原生家庭的影响对一个家庭究竟有多深 其他的例子暂且不提,说一说小新妈的故事: 昨天小新妈和妈妈视频,妈妈聊起了最近和爸爸的一次吵架。 她说:“你爸这人啊,每次和他沟通简直就像对牛弹琴,一声不吭的只知道看手机,等我说完了他才回一句“哦”,真能把人气死。” 我说:“那不是挺好的吗,你生气的时候他静静的听着,总要好过两人大吵一架吧。” 电话那头,妈妈无奈的笑了,我也笑了,不是笑他们人已中年还要吵架,而是笑自己,因为换成是我,也是爸爸那样的做法。 其实不仅仅是这种吵架,在很多其他情况下,我的性格以及处事方式都和我的爸爸如出一辙。以前我只是单纯的以为,可能是因为我和爸爸沟通比较多,所以比较像。后来我才明白,这种父女性格相似的背后,其实有着一个所谓的“原生家庭”的说法。
你家孩子有野心吗?面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吗?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好的分享呢?父母最好的爱,是保护孩子的野心! 假期陪女儿去游乐场玩,有个4岁左右的男孩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虎头虎脑的,特别可爱,也比较调皮,在玩蹦蹦床的时候,不断尝试要跳的更高。 “妈妈,我要跳到100米高。”他大声对着妈妈喊到。 我正感慨这个小家伙还真有野心,谁承想,那位妈妈的一句话让我跌破眼镜:“100米高?妈妈告诉那是不可能的,你现在连1米高都没有跳到。” 我留意到男孩就像气球被扎破了,蔫了。 再玩蹦蹦床,明显跳得不如刚才高了,玩了会就喊着累,让妈妈带他去吃冰淇淋。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我想起了几十年前,6岁的小阿姆斯特朗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他说:“妈妈,我要到月球上去。” 他的妈妈回答他:“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