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访友的好时期,虽然一群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吃喝玩闹也是很有意思,可挡不住有些天生就喜欢给人添堵的人在过年期间非要早早的登上你家家门,啰啰嗦嗦半天都不走。 一直等到你的好脾气马上就要被磨尽了的时候,才起身潇洒离开,留你一个人在家里生闷气。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亲朋好友,是很招人烦有木有?一般最招人烦的亲戚普遍都具有这三种特质。 1、显摆孩子,显摆老公,显摆一切型 有一种亲戚的心理是: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你的孩子不如我,房子不如我,老公不如我,什么都不如我。我来你家并不是想喝你家的茶水,磕你家的瓜子,我只是单纯的想让你长长见识。 当然,这种亲戚表面上肯定是不会这样说的,但可以细心观察一下。如果坐在你家左看看又看看,还一脸嫌弃说房子有点小,家具有点旧等等,那大概就可以知道她的意思了。这个时候,先让孩子乖乖地自己回房间玩,然后放空心思自
很多父母因为宝宝表现好,一时高兴,或者为了激励宝宝达到某项目标,而许下物质奖励,但是最后却因为忘了或者其它种种原因,而无法兑现。 这是很多家长的一个通病,却也是为人父母的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的。 有时候,家长为了激励孩子达到某个目标就会向孩子做出某些承诺。专家解释,轻易向孩子承诺其实对孩子的危害是很大的。 孩子幼小的心理是很脆弱的,请家长不要用盲目的承诺让孩子的心理给上枷锁。言传身教,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影响深刻。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越来越叛逆,殊不知这正是平时对孩子言而无信的后果。 很多父母因为宝宝表现好,一时高兴,或者为了激励宝宝达到某项目标,而许下物质奖励,但是最后却因为忘了或者其它种种原因,而无法兑现。这是很多家长的一个通病,却也是为人父母的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的。 案例1:为了爸爸的承诺,一直等待
新年在即,孩子们也会收到各种红包,然而正当“小富翁们”欢呼雀跃之际,家长们不禁担忧起来,孩子会不会随意乱花?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教孩子正确对待“压岁钱”? Part1 家长可以在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带孩子去信用社或者银行,开通属于他们自己的储蓄账户。把他们的零花钱存进去,由他们自己保管。另找一个笔记本,记录每一笔取出的钱的用处,让孩子自己分析哪一次用得最有意义。培养孩子自己的事用自己钱的习惯,尽管钱是大人给的,但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 Part2 给孩子购买保险或理财产品,建立理财观念。有的孩子压岁钱比较多,甚至有报道称,有孩子的过年压岁钱多达十几万,对于压岁钱比较多的,家长可选择给孩子购买保险或者理财产品,如健康保险、教育基金等,让孩子的压岁钱保值的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建立理财观念。 Part3
我生女儿之前流过一次产,后来好不容易的隔了四年才有了女儿,所以就格外的宠溺,也可以说给惯坏了,舍不得女儿受半点委屈,也让女儿养成了很多嚣张跋扈的坏毛病。还舍不得送去幼儿园,怕她吃不饱睡不好,受委屈,所以三岁半了还没送幼儿园呢。 这天孩子外婆从老家来看我们,半天的车程,赶来了,也是太久没见到我们想念的紧,进屋女儿就开始东躲西藏的,不让外婆抱,还哭闹,耍脾气,外婆给带的好吃的她都扔了一沙发,我跟着后面收拾,她就在前面嚯嚯。 妈妈很着急的说我,女儿啊,你平日里就是这么带孩子的吗?这样不惯坏了么?再说你不是太辛苦了么,慈母多败儿啊,你怎么能这么溺爱孩子呢,这样下去可不行,必须给孩子送幼儿园了,你自己管教不好,就把孩子交给老师管教。你配合着老师的步调,好好调教调教这孩子吧,这么下去你带出来的孩子,辛辛苦苦还会让婆婆家埋怨的!我瞬间
拥有一个情商高、性格好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相信很多宝妈宝爸都希望得到这样的一个孩子,那么该如何培育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呢?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 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 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 他们齐心协力开动脑筋斗败了格格巫 这首童曲像极了众艾的孩子 个个活泼又聪明 总感觉他们身上蕴含着宝藏,有无限能量 总有一天,会五彩斑斓的释放 这次采访的小主角年年,妈妈说:“姐姐家的孩子从小就上感统课,现在上小学二年级,都不用姐姐操心,时间都是自己安排,井井有条,特别省心。”因为亲人的推荐认识了感统,预见了感统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所以年年妈很希望年年也可以更加优秀。
一位网友给我来信: 我家已经有个儿子啦,不过这儿子只跟妈妈亲,虽然平时老婆带他们比较多,可是生下来以后换尿布,冲奶粉啥的我都有做,甚至还给宝宝做过辅食呢,还让宝宝骑在我的肩头上,他可高兴了。 可是当他生气的时候,只有老婆才能安抚他,我怎么抱着他,哄他都不行。宝宝牙牙学语,第一句也是叫妈妈,这让我这个当爸的情何以堪啊,目前只能在外围给老婆跑腿,我也想跟儿子你是一家啊,可是儿子不买账,可能我也是男的吧,哼哼。 现在老婆怀二胎了,大家都说是女儿,女儿好呀,我喜欢。我要让女儿跟我亲,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呀,我的小情人也要来啦。可还是担心以后这女娃娃也跟她哥哥一样。 我看好多宝宝都是跟妈妈比跟爸爸亲,睡觉的时候臭脚丫子都是蹬爸爸的脸,或者是臭屁屁坐爸爸脸上,对妈妈那是脸挨着脸,给的是香吻,我家
随着步入社会、组成家庭、为人父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越来越多,我们对自己的了解逐渐深入,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也慢慢发现,在为人处事方面,自己身上有抹不去的父母的影子。「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中英文皆有的俗语说的真是一点儿也不假。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有一回跟家里打电话,我妈跟我吐槽了我爸的事迹。 一位战友叫我爸一起去云南旅游,说很便宜,旅行社给的价格一人只要三百八,包机票和食宿。我爸听了很心动,把主席「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新年贺词抛在了脑后,想去。我妈火眼金睛,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不允。 我爸还是聪明的,说到时候他只带一千块钱,这样就算被骗光了,也只有一千三百八,云南旅游一趟只花一千三百八还是值的。我妈仍然不让,你没钱可骗,谁知道黑心导游会不会盯上人呢。我爸说他也不是上当受骗的人,那这样吧,他去旅行社看看,问个究竟,就知道是不
在面对孩子无理的要求后,你会选择拒绝吗?面对孩子无尽的哭闹,你会作何反应?教育孩子最大的死敌,其实是父母的脾气! 地铁附近开了一家石磨坊,一般早上时间充裕,我会去那点一杯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再要一根刚出锅的香脆油条,然后吃完满满的能量去挤地铁,开始一天的工作。 和往常一样,早上我正喝着豆腐脑啃着香脆油条,突然被邻座妈妈的呵斥声打断。 “你看看时间,我今天又要被你弄迟到了。” 小女孩若无其事的继续喝着豆浆,好像对妈妈的呵斥早已有了免疫。 过了不到1分钟,邻座妈妈第二次呵斥声蹦出: “哎哟,喝个豆浆都要喝这么久,你能不能给我省点心啊!” 这时候,小女孩开始大口大口啃着手里的馒头。 我用余光扫视了下那位妈妈,满脸的焦躁,右手还不停的点击手机显示屏按钮看时间,每看一次眉毛就挤成了一堆。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答记者问 2012年4月5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日前,记者就条例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 问:为什么要制定校车安全管理的专门法规? 答: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孩子们的安全牵动着家长和全社会的心。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孩子们上学路途趋远,上下学交通风险增大,一段时期多次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造成未成年人重大伤亡,教训惨痛。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非常关切,全社会高度关注。尽快制定出台校车安全管理的专门法规,建立起有法律约束力的切实可行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生上下学集体乘车安全,已显得十分迫切。温家宝总理去年11月明确指示,要求有关部门迅速起草校车安全条例,将校车安全问题纳入法制轨道。制定校车安全条例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
有些家长在教孩子做题的时候十分奔溃,明明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可是怎么教他都不会,是不是觉得被气炸,其实再温柔再有耐性,这样你也教不会孩子! 孩子怎么教都教不会是怎样一种感觉? 相信所有重视教育的父母都会经常体会到那种几乎被掏空的无力感。 当你掰开了揉碎了,用尽这辈子所有的耐心和温柔,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细细的讲给孩子听,一遍两遍直到N遍之后,看到孩子依然一脸茫然,用崩溃已经不足以形容此时的心情了。 曾经亲眼见过一个妈妈,教两岁多的女儿如何打滑梯,孩子站在滑梯口,一坐下,就一只脚朝前,一直脚朝后,无论她妈妈在下面如何指手画脚,口若悬河,她就是领悟不到如何坐下能两只脚都朝前,眼看着她站起来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来好多遍,随着母亲的声调越来越高,音量越来与大,孩子的动作也越来越迟疑,越来越僵硬。 最后,这当妈的终于崩溃,终究没
如何增强宝宝的语言能力,使得宝宝伶牙俐齿、头脑聪慧呢?可以在宝宝很小的时候,由爸爸妈妈大声的朗读,培养宝宝的求知欲。 识字早、语言能力好是“早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对他大声朗读非常重要,也是一条捷径。你每天15分钟的朗读,可能改变宝宝的一生。 Q:妈妈想知道 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对宝宝大声朗读呢? A:专家认为 从宝宝出生起就要这样做 宝宝从出生起就怀有强烈的求知欲,并非像你想象的那样只知道吃奶、睡觉、玩闹。宝宝出生不多久,就开始学习使用语言了,如果你在家里讲不同的语言,如汉语和英语,宝宝也能很快学会。出生第一年对宝宝的语言学习非常重要,它为阅读大厦打下了基础。 开始时,你给宝宝读什么不重要,无论是小说还是报纸都可以,重要的是你的声音和语调。等宝宝3个月大的时候,听过故事书的宝宝就能够表达出哪本书是他
当我们带着对婚姻的美好憧憬结婚后,爱情的激情慢慢消退,留下的是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压垮夫妻情感的最后的一根稻草,或许就在那么一瞬间,夫妻矛盾接踵而至的,往往也是这一阶段。 A妈妈,女儿5个月 有一个年轻的妈妈,女儿5个月,就跟丈夫办了离婚,女儿归她。当她提起丈夫,心里满是怨恨:“孩子半夜哭个不停,他倒好,不仅不帮忙哄,还把被单搬到隔壁房间蒙头大睡;我晚上照顾宝宝,白天做家务做饭,他回来后还说我懒,而他只忙着玩游戏……”说着说着,这个妈妈掉下了眼泪。 B妈妈,儿子3周 有个妈妈还在坐月子,她“满脸泪水”地跟我说了她在医院剖腹产后的一段经历:剖腹产后麻醉消去,那种疼痛难以形容。由于医院不帮忙照顾宝宝,晚上家属要自己照顾。我手术后完全不能动,而我的老公,曾经在结婚时发誓不让我受一点苦的丈夫,竟然在半夜说去抽根烟,结果一晚上没回来,因为他找了家酒店睡觉
很多时候父母只想着如何让孩子变的更优秀,成为自己心目中的人中龙凤,却常常忽略了去教孩子孝顺。孩子将来不孝顺的4个信号,你家孩子有吗? 现在很多父母的口头禅是: “孩子,家中好吃的都是你的!” “宝贝,为了你我们可以牺牲一切!” “你就只负责好好学习吧,其他事情都让妈妈来!” …… 他们以为这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却不知道一直这样做,孩子就会越来越随心所欲,一点也不会体谅父母。 养一个孝顺的孩子,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的某些行为会直接导致孩子的不孝顺。他们用错误的方式让孩子成材了,却忽略了教导他们要孝顺。 如果发现孩子有下面这4种行为,父母就需要及时引导了! 随意顶撞父母 惹父母生气 顶撞父母,惹父母生气,这是孩子不孝顺最常见的表现。
通常孩子的需求都会被满足,你家孩子需要什么你都会给他买吗?而且是想要给他最好的?舍得给孩子花钱,不过是最低层次的爱! 经常听到这些话: 养不教父之过 有其父必有其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这些都反映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家庭教育主要指什么呢? 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诚信、善良、尊重他人、有礼貌等更多品质方面。通俗的说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最开始是取决于父母的。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对家庭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孩子出现问题,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很少反思自己。在你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是否反思自己也是其中的推动者?你是否逼迫孩子报了
一对夫妻在儿子两岁时协议离婚,双方约定孩子由母亲抚养。但由于各种原因,小孩在离婚后却仍跟随父亲生活。如今,孩子9岁了,父母却发动了一场抚养权的“争夺战”。导火索是母亲将孩子接回家住了3个月,其间孩子共旷课15天。父亲对此不满,认为前妻不适合抚养孩子,并起诉到天心区人民法院,要求变更孩子的抚养权。 昨日,法院审理认为,抚养权归属应以孩子健康成长、静心学习为标准,对原告(孩子父亲)的诉求予以支持,依法判决变更了孩子抚养权。 3个月里孩子旷课15天 2005年,大卫和小萍(两人均为化名)协议离婚,约定两岁儿子明明(化名)由女方小萍抚养。由于小萍没有房子,离婚后仍然和前夫、明明生活在一套房子里。双方在原来的离婚协议中补充了一条:“现因女方工作单位破产,小孩暂由男方抚养,等女方工作稳定之后,再由女方抚养。” 2009年,小萍
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的产生,那么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作为家长的你是怎么处理的呢?面对孩子负面情绪的五种误区,你也进入过吗? 五种负面情绪处理方法,都是错误的,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看到,看看作为家长的你,有多少中招了。估计99%的家长都中招了…… 1、打压 “你自己做错了事情,还发脾气,想找打啊?” “你再不听话,就不让你看电视了!” “我数三个数,你如果还哭,我就把你扔这儿。” 2、说教 “我告诉你多少次了,这样站着危险,容易摔下来,不听话,摔下来怪谁?” “世界上的事哪会有这么完美,谁不想得第一啊?你要学着看开点,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根本不用大人问了,更不会为这样的小事哭鼻子啦……” 3、冷漠 “回你自己的房间吧,等气消了再出来!”
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有什么事情是会让孩子更加自信呢?那些充满自信的孩子,都是因为父母常做这8件事! 在人的所有性格当中,自信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了。自信的人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时刻充满自信。但是自信也不是天生的,在后天中,如果父母可以经常做这8件事的话就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1. 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向父母提出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耐心的聆听。即使是回答不了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如实的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谁都有做不到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 2. 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 在父母需要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可以用商量的语气来跟孩子说,比如“你可以把那本书递给妈妈吗?”这样就是让孩子知道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需要被教育,那么家长需要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追求完美养育的父母,更容易养出幸福感缺失的孩子! 父母总被孩子“要挟”,是因为没做到这一点,真正的好妈妈,不是没有缺点,不是任何时候都力求完美,而是在养育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不断认识到自己的匮乏和无能为力。 孩子挑食,是令妈妈们感到头疼的事。但我接触过的孩子里,有一个从不挑食,这令我很是惊讶。 据他妈妈回忆说,他三、四岁时挑食很严重。本着营养均衡的原则,她在做饭时,会刻意做孩子不爱吃的菜。 没想到孩子很聪明,看到饭桌上都是自己不爱吃的菜,便赌气不吃。他觉得,妈妈不可能真让自己饿着。 见他这么倔,妈妈使出大招,关黑屋,一直关到他肯吃为止。小黑屋是家里的工具间,面积大约一平米,关上门,里面黑洞洞的,什么都看不清。 那天,她把孩子推进去后,紧紧
我是一名学生家长,孩子就读于一所教学质量相当高的公立小学,上三年级。今年寒假,学校给孩子额外布置了一项作业——三人一组,开展雏鹰小队活动。虽然雏鹰小队活动名为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可实际上学校还要求,孩子们在活动之后必须对活动过程乃至意义进行总结,建议总结以PPT的形式呈现,希望PPT文档做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孩子在假期即将结束之前,临时抱佛脚,与同组另两个孩子敲定了他们小组的活动内容:学习互联网知识。某一天,三个孩子齐聚我家,关进书房,打开电脑,很是倒腾了一阵子。为了表达对孩子们的尊重,我和我太太并未“擅自进入”孩子们的房间。只是其间应孩子们的请求,进去为他们拍了几张照片。不消说,自是摆拍镜头——孩子们很乖巧地围拢在电脑前,像模像样地在争论商议着什么。 半天过后,小队活动结
近日读到鲁迅先生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题目中为“做父亲”,但文中讲的是告别封建枷锁,成为开悟的父母。 文章写于1919年,读完不由感慨,近一百年了,现在的父母,是否已成为文章中写的觉醒父母呢? 我想到朋友介绍的一位大姐的求助信。 她是60年代末生人,今年近50岁,是北方一所县城税务机关的部门负责人。 她痛斥了孩子考上南方的一所大学,毕业后计划留在那里,而不愿回老家工作。 另一方面她也表达了养育孩子的自豪,认为孩子从小都特别优秀,但儿大不由娘,很难控制孩子的思想。 她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孩子聪明地、乖乖地回家考事业单位,拥有牢靠的编制,而不是苦兮兮地在陌生城市奋斗? 她的心态很有代表意义,也是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