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孩子不听话,教养有技巧
    孩子不听话,教养有技巧

    孩子听话的前提:懂得爸妈说话含义 学龄前孩子所谓的听话,必须听懂父母说的话,也要能懂父母说话的含义,有些家长管教时会讲反话,例如:"你再皮就试试看、再丢东西就试试看",结果孩子因为不懂话中意思,就真的去试、去丢东西了,这时候妈妈就更火,而孩子也感到委屈,会问妈妈:"你不是要我试试看吗?"所以要先清楚孩子听不听得懂。 究竟多大的小孩可以听懂父母说话的涵意?张旭铠老师表示,所谓听得懂不只是语言,也包括表情、语调等,一般出生9~10个月孩子已懂得察言观色,甚至有孩子六、七个月就会。此阶段或许言语上不是很懂,但是已经会看父母表情来做互动,知道爸妈是高兴或生气,亲子互动多从这时候开始,而即便孩子已听得懂简单单字、语言,但是大脑神经理解力还不好,所以需要给时间做反应或去理解,这也是家长要先了解的。 不同阶段孩子,要用不同方式引导

  • 对孩子说“不”的十种方法
    对孩子说“不”的十种方法

    【冰淇淋吃多了不好,来点优格吧】 心理学家大卫•沃尔什(David Walsh)建议,对孩子说“不”的同时,提供其他选择。 【面条要拿来吃,不要拿来玩】 家庭谘商师琳达•索尔金(Linda Sorkin)说,与其告诉孩子不要做什麽,不如告诉他们要做什麽。 【我来教你怎麽玩吧!】 心理学家弗兰•沃尔费什(Fran Walfish)说,如果孩子拿玩具乱丢,参与他的游戏比对他吼“不要”更好。 【这样会痛痛,我们要温柔】 明星保姆玛瓦•苏格伦(Marva Soogrim)说,当孩子拉扯宠物尾巴或攀折花木时,这句话最好用。 【我们动嘴巴,不动手】 索尔金解释,孩子动手打人是一种需要发泄的表现,这

  • 台湾妈妈育儿经:6岁前别做十件事
    台湾妈妈育儿经:6岁前别做十件事

    在台湾,父母从来不会会让六岁以下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或是培训班,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英文。还有以下的这些事情,台湾的父母不会让自己六岁以下的孩子做哦。 六岁以下的孩子不做这些事情 1.记忆性学习 背英语单词、唐诗宋词、数学口诀都是记忆性学习的一种,过早学习对孩子只有害处没有好处,原因有三: a.孩子大脑有很强的塑造性,如果过早的让孩子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这样只会降低孩子的大脑塑造性,影响孩子的想象力。 b.记忆性学习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降低孩子学习兴趣,等到真的上学的时候会产生厌学心理。 c.孩子大脑是需要均衡发展的,记忆力学习只能开发孩子的左脑,不能开发孩子的右脑,这样就阻碍了大脑的全面发育。 2.住寄宿幼儿园 很

    标签:育儿经验
  • 如何培养孩子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如何培养孩子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6种方法推动孩子的友善基因 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表现来树立自己的价值观,父母时刻做出身体力行的友善慷慨之举,孩子的天然初心也就容易被培养成终生习惯。 1、邀请孩子“分担”家务活 你也许已经发现,孩子总是在寻找机会做点事,也非常喜欢“分担”大人的活儿,对诸如衣物分类、扫地、淘米做饭之类的日常家务很感兴趣。父母别老是觉得他碍事,邀请他做你的“小帮手”吧,允许孩子“插手”布置餐桌、分发筷子或者喂食小狗。这不仅能教给孩子重要的生活技能,也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事实上,如果孩子经常在家里和父母一起进行一些家务活动,日后他参与团队事务时,会更富有合作精神,会和别人合作得很好,而这无疑也为他以后和身边人的友善交往打下基础。 2、大自然是孩子天然的关爱课堂 孩子总是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有天然的亲近感。从孩子熟悉、亲近的环境中,启迪他用和善的态度对待一草一木,这样的爱心

    标签:家庭教育
  • 防止小孩“手机依赖症”的7大方法
    防止小孩“手机依赖症”的7大方法

    1、限制一个人玩的时间 首先在开始玩之前,就先限制玩的时间,例如、「只能玩30分钟喔!」还有告诉小孩只能在客厅玩喔!而且要在家长们都看到的地方,这样也可以在时间规定到时,规定他收起来。 2、设密码 在app裡面,有些是要钱的游戏或功能,在app裡面设定需要密码才能购买的功能,而且不要设定简单的密码。 3、不要突然收起手机 例如不要在晚餐时玩手机,如果小孩都不听的话就马上收起来,这时小孩就会大声的哭。但是换一个方式告诉他还有10分钟就要吃饭了喔,在这10分钟之内小孩会有心理准备,这个方法说不定可以让小孩自己把电源关掉结束游戏。 4、强制收起手机 最初一定会限制时间,还有10分钟就要收起来了喔,但是如果小孩不愿意结束,家长们可以强

    标签:家庭教育
  • 孩子说话不算话怎么办
    孩子说话不算话怎么办

    最近跟几个家长聊了聊,发现反映出一个共同的话题:孩子说话不算数。有的博友也问我这个的事情,看来这个问题还很普遍。 有的家长说:“我跟孩子都谈好规则了,孩子也答应了,可转天就不是他了。我好好跟他说也不行,我冲他喊,也不管用,气死人了。我答应他们的我都做到了,我起到了好榜样的作用,我很讲信用,但孩子们就是不做答应我的事情。最后,我罢工了,我不做饭了。”“我真的不做饭了,那几天孩子们老实多了,可后来还是不去做,我特别苦恼,简直没招了。” 这位家长很苦恼,被孩子操控挤兑的身心疲惫,往往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是家长最无助的时候。 那么我们先来审视一下规则。首先,规则制定的公平合理吗?有的家长单方面提出了规则,没有征得孩子的同意,这样强加给孩子的规则多半推行不下去。另外,规则内容与你孩子的能力划等号吗?如果不匹配,这样的规则不仅无效,还打压了孩

  • “为了孩子”我们说的那些谎言
    “为了孩子”我们说的那些谎言

    出镜率最高的谎言:“宝贝,你先自己玩会,妈妈(爸爸)正谈工作。” 谎言之所以能成谎言正因为它听起来像真话。在这个寸时寸金的年代,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长显然不够,很多人需要把工作带到家里来,但是多数家长这么说时手里一定捧个手机,屏幕上大多数都是微信朋友圈和各种交际群。职场上的人脉固然重要,但你却忽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血脉联结,孩子真的很快就要长大了,他们再也不会缠着你说抱抱,说爸爸妈妈你陪我玩会。 所以,当你以“忙”为接口搪塞孩子时,你真的那么“忙”吗? 最不公平的谎言:“宝贝,这个咱家里有,这个不好,咱不要!” 当孩子对着商场里喜欢的玩具发呆时,家长会想起“孩子不能宠”这条育儿黄金定律,不惜一切代价(比如孩子大哭)培养孩子对货架上的玩具“断舍离”,其实“这个不好”的潜台词是“这个太贵”,家里有好多倒是真的,不过都是淘宝上仿品或地摊货。这时候谈不上孩子恃宠而骄,因为他一件正品玩

    标签:家庭教育
  • 你的儿子成为青少年的七个特征
    你的儿子成为青少年的七个特征

    1.他的气味变得没那么好闻。 在青少年阶段之前,我的儿子总是闻起来像普瑞来交替的气味和果冻布丁。当然,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闻到不一样的味道,那是青少年的味道,但当它真正发生的时候,我仍然觉得很奇怪。现在,如果他几天不洗澡,他的气味闻起来像香体喷雾,生洋葱和牛肉干。 2.他很少公开表达自己的情感。 就在一年前,当我们走到学校时,甚至在商场里闲逛时,他会握住我的手。当我们在一家餐厅紧挨着坐在一起时,他会亲切地把他的头靠在我的肩膀上。现在,他走在20英尺的前面或在其他家庭成员的后面,他总是假装没有听到我们喊他的名字。粗鲁的。不用说,每当我张开我的胳膊,在一大群人面前说“给妈妈一个吻”,他没有做。 3.他现在会用镜子。 在青春期之前,我儿子在早上离开家之前不会看他的头发是否已经打理好了,不会看他的脸颊是否有干的口水印,不会看他是否穿的是同一双鞋子

  • 婆媳大战之孩子教养问题
    婆媳大战之孩子教养问题

    “吐槽婆婆大会” 某日小区里,小宝贝们晒着太阳,渐渐地进入了梦乡,新妈咪们的聊天则围绕着“婆婆”这一话题展开了。 “我真受不了我婆婆的那一套,朵朵才3个月,就非说天天穿着纸尿裤不好,说是在他们老家,孩子从现在开始就可以把尿了”,朵朵妈说。“那你怎么回答她呀?”问话的是5个月艾米宝贝的妈咪。“我就直接告诉她不行”,朵朵妈回答。“那你说了不行就可以了,怎么你看起来还是气呼呼的?”艾米妈问。 “她哪里肯轻易罢休啊,当时是没说什么,可是背着我不知道怎么跟朵朵爸说的,结果第二天朵朵爸就给我发短信,说让我听婆婆的,现在就开始把尿。气得我等他下班回来,当着婆婆的面就跟他大吵了一架。” 成成妈也加入了这个话题,她说,“朵朵妈就知足吧,你婆婆还只是背后跟儿子说,我婆婆从年轻时就强势,从来说一不二,到我们家了也是如此,什么都得依她的,从宝贝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到一天吃

  • 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进入夏季,由于天热出汗,我们每天都给皮皮孩洗澡。周六这天,妈妈回来了,因为白天有一些应酬,虽然和他在一起,可和他玩以及让他自己玩的时间就少了些。晚上,洗澡的时间也比平常晚了些,再加上刚打开电视,皮皮孩刚刚看了个头,问他洗不洗澡,他就说不洗。考虑到不洗澡不行,就动员他洗。由于爸爸妈妈都回来了,姥爷就说了句:“孩孩可听话了,人家看完这集就去洗了。”说完就看自己的电视节目,再也没有管这件事。妈妈继续动员他,皮皮孩就说:“我要看电视。”妈妈说:“咱看手机上的好不好?”皮皮孩就自己关上电视机,跟着爸爸妈妈洗澡去了。 第二天晚上是姥姥和姥爷给他洗澡,姥姥说了句:“昨天晚上洗没有洗?”姥爷说了句:“没洗。”皮皮孩就说:“洗嘞!”姥爷就说:“再想想,是不是没洗?”屁屁孩就和姥姥说:“姥爷说我没洗。”说罢就大哭。姥姥可能也是想不准了,就没有正面支持他。皮皮孩不干了,就一边哭一

  • 哪些亲子游戏能够培养宝宝的创造力
    哪些亲子游戏能够培养宝宝的创造力

    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锻炼宝宝的创造力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其中的方法有亲子游戏等。那么哪些亲子游戏能够培养宝宝的创造力呢? 父母平时可与宝宝多做一些能开发宝宝创造力的游戏,如用积木堆出各种不同的图形,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形状的东西,用纸叠成各种形状的小东西等等。 千变万化的纸张 1、准备一些彩色文具纸、剪刀、细线等东西,将彩纸剪成大小不同的小方块,教宝宝叠不同形状的东西,如小船、飞机、青蛙、传声筒、望远镜等。 2、刚开始妈妈和宝宝每人拿一张纸,妈妈折一下,让宝宝跟着做,妈妈的动作要慢,让宝宝有足够的模仿时间,叠成之后,告诉宝宝这是什么。 3、训练几次后给宝宝一张纸让他自己叠,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宝宝叠得与妈妈的图案完全一样,可以让宝宝自己随心所欲地折叠,充分发挥他自己的创造能力

  • 对孩子爱的矛盾
    对孩子爱的矛盾

    宝贝!爸爸、妈妈、奶奶都是爱你的,都是想让你健康快乐的成长。 可就是因为太爱你了,因为每个人爱你的方式总会不一样,也就有了矛盾,而你这个无辜的小人儿,却成了目标,而可怜的爸爸就成了导火索。 妈妈哭了、奶奶也哭了。可都是因为爱你。 爸爸多希望你能张嘴叫奶奶别哭,用你的小手去逝去奶奶的泪水。爸爸长这么大,没让奶奶因为爸爸而伤心流泪,可这一次爸爸没处理好爱你的矛盾,让奶奶伤心流泪了,爸爸很伤心。爸爸多么希望妈妈能劝下奶奶,让奶奶不哭了。 我的宝贝!爸爸又让妈妈流泪了,你是不是认为爸爸不是一个好爸爸,总是让人伤心流泪。爸爸为什么总是和妈妈沟通不了,处理不了问题呢?妈妈说爸爸总是以理服人,可妈妈是女人,很多情况下妈妈不听道理,用感情。爸爸也学着理解妈妈,可爸爸这个学生总是学的不够好,总是出错。 你说该怎

    标签:孩子
  • 0-6岁各阶段的宝宝怎么带
    0-6岁各阶段的宝宝怎么带

    可怕的2岁前后 这一时期宝宝的主要行为特征:喜欢说“不”、固执己见、霸道自私、超强占有欲 行为分析:这个时期,宝宝的自我意识刚刚萌发,他们不懂得表达自我意愿,甚至有些不明白自我意图,自控能力很差,却又只能随性而为。因此妈妈需要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并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避免“硬碰硬”。 父母陪伴须知: 1、保持好心情。当妈的难免有累的崩溃的时候,这时是最容易跟小坏蛋硬碰硬的时候,所以妈妈尽可能放松自己,不要太累,这样才能对宝宝有耐心。 2、摸准宝宝的生活规律。孩子在饿了,困了的时候情绪最坏,妈妈们要摸清这些规律,给宝宝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争取把他的坏情绪扼杀在摇篮里。 3、对付熊孩子以疏导、绕道为主。这个时期的宝宝倔强且叛逆,妈妈“硬碰硬”不仅自己累,孩子也更胡搅蛮缠,倒不如适当转移注意力,或者让他自己哭够了闹够了,再心平气和地疏导。 4、与其对他

    标签: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之温柔且坚定的妈妈
    家庭教育之温柔且坚定的妈妈

    亲子阅读是妈妈们都会做的事情,绘本里简单的情节,美丽的色彩,是孩子们所喜爱的。而细心的妈妈会发现,绘本里的故事,不仅能教给孩子道理,对我们成年人,也会有很多启发。下面就让我们从一个绘本故事中,探讨一下育儿的度量衡吧。 咕噜汪是一只可爱的小狗狗,肉嘟嘟,很聪明,但是也很调皮,就和我们的宝宝一样难缠。但是在汪妈妈的引导下,咕噜汪成为了人见人爱的狗狗。 今天天气有点冷,咕噜一个人去公园玩。 “咦,秋千下怎么有一个娃娃?” 孩子看到别人拉下的东西,常常会两眼放光。孩子们好像都喜欢别人的东西,大人的饭菜好吃,小朋友手里的玩具好玩,而且总喜欢捡地上我们认为的垃圾当作宝物,常常几个瓶盖就能引起孩子之间的争抢。妈妈们不要无奈,其实这是孩子特有的好奇心在作怪。 “汪,汪,你好呀。你叫什么名字呀?喂,我在问你呢。” “啾,啾,我知道。她叫小美” 小麻雀扑扇着翅膀飞

    标签:家庭教育
  • 孩子怕生不爱打招呼?六招轻松搞定
    孩子怕生不爱打招呼?六招轻松搞定

    父母习惯以身作则 爸妈一定要习惯先示范大方的打招呼,也常说”你好!再见!谢谢!“等话语,再引导孩子自然的说出。可引导孩子去观察打招呼时,对方的笑脸和表情,理解打招呼这件事做起来快乐且得到肯定回馈。 多点等待与耐心 若孩子气质是内向敏感,爸妈请多些支持和等待,多点正面鼓励协助,即使孩子没有立即打招呼,也同理孩子"妈妈知道你等一下就会打招呼的!",少些批评责骂。 不过度保护 常过度限制与老是告诫这危险那不行,会让你的孩子缺乏勇于尝试新事物和主动交新朋友。 事先预告 "等回妈妈的朋友要来哦!我们要跟说阿姨你好!这样阿姨会很开心"。有客人来访或出门时,请事先预告孩子会遇到的人,引导孩子如何应对,让孩子有心理准备。从熟悉固定的人开始练习

    标签:家庭教育
  • 孩子看动画片的另一角度阅读思维
    孩子看动画片的另一角度阅读思维

    迪斯尼的动画片可以说风靡全球,几乎每年都有几部力作推出一个高潮,别说孩子们喜欢,就连我这个即将步入中年的妈妈级人物也是爱极了。去年春年期间,《forzen》可以说走进了千万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小孩们不仅把影片中的一些歌曲背的滚瓜烂熟,还可以说出经典的对白。这部冰雪奇缘好像已经有阅读版本了哦! 这就是动画片的魅力,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能力。也许我们会觉得让孩子看电影不好,特别是这些有点青少年味道的动画片,小小孩是不是适合看呢?结果是,不管多大的孩子都会着迷上,看完一遍又一遍,从不知道厌倦,这就是喜爱的疯狂。 看电影是一回事,阅读似乎是另外一回事,其实不然,看电影和阅读完全是可以连成一体。对孩子来说,看完一部电影,最主要的还是过后的讨论。而且现在网络上很多人因为喜欢就会自己改变一些动画片变成文字版动画片或者漫画版动画片。 我记得去年回国的时候

    标签:行为习惯
  • 家庭教育该谁做主?
    家庭教育该谁做主?

    先说说现在家庭育儿的几种模式: 1、祖辈或外祖辈带孩子 现在很多家庭里,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已经不仅仅是爸妈,更可能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我们放眼身边会发现,小区里带宝宝玩耍的多是老人,幼儿园门前接送孩子的还是老人居多。这似乎是很多双薪家庭的选择之一,因为工作的忙碌,爸妈只能把照顾孩子的重任交托给老人。 但由老人带小孩往往容易伴随有溺爱孩子的风险,这种溺爱会害了孩子,甚至有时孩子的问题还可能上升为两代人的家庭矛盾。比如,爸妈会发现,有些跟着长辈生活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少问题会渐渐地出现:孩子的脾气变差,总是任性,提出的要求要是不给满足就大哭大闹。 另外,有些长辈也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其实这也与他们时刻不停地看管、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注有着一定关系,这些过度的看护往往使孩子变得容易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更任性,更逆反。 2、早早送幼托班 这是有些双薪家庭的另一选择

    标签:家庭教育
  • 巧用机缘,帮助孩子学会坚持
    巧用机缘,帮助孩子学会坚持

    坚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和习惯,可是想要培养孩子坚持的品质,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很多孩子的常态,家长们也经常反映自己的孩子做事三分钟热度。其实,坚持也并不是真的就那么难,在陪伴女儿成长过程中,我经常巧用机缘,帮助女儿学习坚持。 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她对我说,想要每天帮我做一件家务事。面对女儿的热情,我欣然同意,我安排她每天帮忙扔垃圾,虽然这是很小的事情,但要做到每天自觉去做,也不是那么容易。当女儿坚持了一个月后,我送了一块巧克力给她,奖励她这一个月的坚持,并由衷地称赞她为家庭的付出。当女儿坚持了一年后,我又额外奖励她一件小礼物,虽然每天扔垃圾已经成了她的生活习惯。如今,女儿已经上四年级,每天家里的垃圾仍然是她处理。 不仅在生活中可以巧用机缘培养孩子坚持,在学习上依然可以。女儿上三年级,学校里开设了英

  • 你是否想过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你是否想过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闺女三岁多,对“钱”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充其量只知道“钱”能够买东西,至于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票面上的数字代表多少一概不知。到了商店看中什么东西,就拿起来抱在怀里,在收银台潇洒的对跟在后面的妈妈说“妈妈付钱”,然后拿走自己的东西。 之前对孩子的这一行为并未放在心上,甚至觉得好玩儿。今天,偶尔翻了翻《穷爸爸富爸爸》,立即被那篇《序言》所吸引,进而开始反思自己的理财观念和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正如序言中所说,我们长期形成的对成功的观念是:好好上学,好好念书,长大之后能够找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然后通过努力工作,获得事业上的发展,进而获得财富,实现事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一直以来,我们的家长,我们周围的人也都是这么教育孩子的,所以我们按部就班的努力上学,考上好的学校,毕业之后找个好工作,然后开始努力打拼,慢慢让自己的财富增长。没有人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其实随着人生

    标签:行为习惯
  • 教会孩子做一个好人
    教会孩子做一个好人

    近一段时间“传媒女生被杀案”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位置,网络上并随之出现很多的题为“女生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文章,甚至“女生应该如何才能不受伤害”的系列讲座和活动也再次开始。 从今年春节前后的几起“女大学生失联案”,再到几年前印度一度禁播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似乎受到伤害的女性,全都没有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在《印度的女儿》这部纪录片中有一句宣言写的十分触动人心:“不要管我穿什么,请教会你的儿子不要强奸”。一个无辜的姑娘仅仅是因为穿着而遭受到伤害么?我们一贯的总是强调避免被伤害?为什么不来教会我们的孩子做一个好人呢? 在工作中我遇到过这样的一位妈妈,那段时间和这位妈妈聊天时,她很担心孩子不能和其他孩子良好的互动,害怕孩子会在人际能力这方面发展不好,害怕会接触到很多的负性情绪。而她的孩子非常渴望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总是在幼儿园或者游乐场和小朋友们发

    标签:性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