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原则和规矩很重要,但现在大多数中国的孩子是被当成宠物养大的,没有规矩。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谈及家庭教育,阐述了他如何“给予孩子全球竞争力”的全新主张。 俞敏洪曾表示,他继承了父亲的宽厚,又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 由于来自农村,进入北大学习的俞敏洪由于普通话不标准,家庭贫困以及形象不佳曾经一度心情郁闷,“差点得抑郁症”,后来他努力阅读,才慢慢克服了心魔。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俞敏洪坚信,母亲的素质决定孩子的一生。 感情好的夫妻容易成为榜样。打开孩子心灵。一个家庭,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勤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原则和规矩方面做得并不
这部片子并没有在我今年的必看名单里。 不过话说回来,怎么感觉必看的越来越少了呢! 不过看了之后,很庆幸没有错过它。 曾经是国家级摔跤比赛冠军的马哈维亚一直梦想着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一枚世界金牌。但是这个梦想离他原来越远,现实的生活让他只能屈从。所有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 但是,上天很固执,给了他4个女儿。很固执的他只好更加屈从命运,将过往塞进箱子,尘封起来。 女儿们惹祸了。两个貌美的姑娘狠狠地揍了欺负她们的一对同龄男生,人家的爸妈找上门来。了解事情之后,马哈维亚看着两个女儿,露出了不可思议的微笑。 “明早5点来找我。” 之后,就是他对两个女儿的疯狂训练,跑步、蹲起、跳绳、上臂力量、耐力……甚至不惜减掉她们的长发,违背妻子吃素的习惯在院子里给她们做鸡肉吃。 很可爱的一
培养孩子情商方法一: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忍耐力是否好是体现一个人情商高低的决定因素,而在孩子还在小的时候,家长就要懂得培养孩子的忍耐能力。如可以鼓励孩子存零花钱,等存到一定金额时家长可以另外拿出少数金额帮助其买他一直想要的物件;又或者是孩子遇到了一些小困难,如跟朋友吵架了,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如何解决和跟小朋友和好。 培养孩子情商方法二: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当孩子长大了总是要离开父母自己生活的,这个时候往往也就是体现出孩子情商高低时候。现在很多孩子离开父母了,根本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不懂得洗衣服,不懂得如何坐车等日常生活小事,这也是父母从小宠爱的后果,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适应能力。 培养孩子情商方法三:培养孩子的爱心 市面上有很多书籍会引导家长如何培养一位智力出群的孩子,但很少说要培养一个孩子的
1 最近,有一个妈妈发了一段话在朋友圈,让我非常感动。 “亲爱的宝贝,我又冲你发了脾气,事后才知道是妈妈误会了你,真的对不起,但是你又听不懂我的道歉。我知道就算你能听懂,也会很快地原谅妈妈的。真的对不起,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怕你受伤,又怕你被我宠坏,怕的事情太多太多,我真的怕做的不好。可是,我想做个好妈妈。” 做一个好妈妈,应该是很多妈妈的心声。 可做好真难。 我们的耳边常常会听到,“你这个妈怎么当的”? 孩子又感冒了。 孩子又瘦了。 孩子又变得不听话了。 …… 好像那个生了孩子的女人,天生就会当妈妈。 当孩子出了问题,就觉得是妈妈的错。 这是多么的不公呀! 妈妈背后的艰辛,又有多少人看到。 2
一位父亲陈述与儿子关系紧张的情况,气愤的说道:“我天天那么忙,那么辛苦,一年中大半时间都在外面跑,还不是为了赚足够的钱,买大房子给他住,给他上最好的学校,送他出国留学......现在孩子上网吧、逃学、不好好学习,我说他两句,他就顶嘴,说急了还往外跑,几天不回来,急死人了。我跟您说,这都是他妈妈的错,都是他妈妈给惯的。” 问及父亲平日与孩子如何相处? 父亲又抱怨到:“哪有时间呀!我工作忙,每个月一大半时间都在出差,怎么有机会和孩子一起,总不能让我也把工作辞了,一家人喝西北风去吧?” 听到这里我向这位父亲表述到:“听完您的陈述,我感觉到您一直肩负着很多的责任,我也相信您是想成为一位好父亲的,并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着,只是我们可能缺少一些有效的方法。” “我在家里待的时间并不多,要说是一位好父亲还真谈不上。我一直也想找一个时间,休个
邻居老王教他4岁儿子学数学,一旦进展缓慢,轻则黑脸,重则打骂,鸡飞狗跳,全家不得安宁。我每次听到这训斥声就浑身烦躁。情不自禁地想,你说好好的人,为什么要做爹妈呢? 有一次跟老王闲聊,才知道老王家的“鸡飞狗跳”也是用心良苦,他希望孩子上学后在面对激烈的学校竞争中,不脱颖而出起码也能立于不败之地,希望孩子上学少受打击,更有自信,所以提前备课学习,准备拔苗助长。 后来听说孩子被诊断自闭症,老王搞不明白,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活蹦乱跳,怎么就成自闭症了? 对一般老百姓来说,这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就很好理解。我们很多父母现在不是在教育孩子,说的刻薄点其实是在祸害孩子!每个孩子基本上都有自我发展的无限潜能,但是我们得尊重孩子的发展特征,摆正我们的教育观念。 教子心态不当伤害颇深 心理学界的大师级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他是心理
电影是哭着跪着看完的,结束后电影院想起了掌声,这个掌声和奉承虚伪这些词都没有关系,因为主演并不能听到。这里有的只是由衷的佩服。 出自电影《摔角吧,爸爸》 电影中爸爸为了让女儿成为世界冠军,定下了一系列的训练计划:每天5点起床,进行各种项目,各种忌口和可恶的牛奶与鸡肉,还把女孩子的头发都剪掉,让她们和男孩子去摔跤,使得她们背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忍受着来自路人和同学的嘲讽以及异样的目光。虽然过程是波折的,但结局是美好的,孩子终有所获,这是一个展现了父亲慈悲的大爱,但也有妥协的温情故事。 教育观之坚持 父亲是全国摔跤冠军,他有很好的技术,但是无论是谁,无论在哪个方面。只要想成功,势必要付出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和努力,“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任何有浓度的教育,有质量的教育都势必带着痛苦和坚持。
何兵的家庭条件只能说一般,很多人不能理解,他为何要二孩。采访中,何兵也坦言,确实经济压力是他目前最大的压力。最多时,他打过三份工,因为吃不消,最终舍弃了一份。 谈到二孩生活带来的苦与乐,何兵说:“热闹也是一种幸福。”他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着大宝带着二宝一块玩耍,兄弟俩吵吵闹闹、哭哭笑笑……不过,何兵也有他的苦恼,不知为何,他爱二宝多一点,对于大宝,他有点愧疚。 我的二孩是“骗”来的 可能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像我这样的经济条件,为什么要生二胎。我和老婆都是普通职员,月收入都在4000元左右,加起来都没有过万,在南京养两个娃,确实紧张。 一开始,我是坚决反对二孩的,但他是个“意外”,就这么来了。老婆很想生,我就退了一步,如果是女孩,就生。男孩,打掉。你们不要觉得我狠心,以我的条件,两个男孩压力太大。结果,老婆骗了我,她说找人查了
我给女儿学校的孩子们上作文课,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困扰我的一件事》。当我批到女儿的作文时,不禁愕然。 女儿在作文中写到:“困扰我的一件事是我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爸爸妈妈因为一件小事说我时,我要是能忍住不顶嘴就好了,事情就能平静地过去。当同学议论我的衣着发型时,我真想对他们大喊,可是知道不能这么做,这弄得我心里很烦。” 从女儿的作文里,我看到她不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其实她有情绪是正常的,尤其是在这个面临种种冲击和挑战的青春期。女儿常说她很烦,因为学习枯燥烦,因为想做的事做不了烦,因为想做好而做不好烦……总之,她里面有很多的情绪,想表达又说不清,发作时又不被理解,真的好烦哪!可是,反观我们做父母的呢?也常常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急时自己比孩子更急。 要处理情绪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情绪。上帝赋于了我们丰富的感受,我们不应当对自己的
- 01 - 前段有个妈妈找我咨询。 她儿子从小就是学霸,一路重点学校,一直年级前三,最后保送进了名牌大学。 可是大学毕业一年,他失业三次。前两次是没过试用期,第三次是自己估计通不过,主动打包走人了。 然后他就拒绝再找工作,现在已经在家闷了快半年,整天打游戏到深夜,无节制地吃垃圾食品。 这位妈妈急得起火,偷偷打电话给儿子的前领导。对方也坦诚,说:你儿子对工作不上心,好几次安排他工作,他根本就不干,还没有任何理由,批评他一次,第二天人家就不上班了。而且他不太懂事,开会老呛领导,走廊里见了老总从来不打招呼,跟同事相处也不好…… 这些话让她很吃惊。她承认儿子确实有点自我,但没料到问题如此严重。 她说,“我一个那么优秀的儿子,以前一直是我的骄傲,我也觉得自己是挺成功的母亲,但怎么一下子就变成这样
家长们碰到一起,总要聊聊各家孩子,其中最常见的话题就是孩子“乖”和“懂事”。在大部分家长眼里,孩子可以通过“乖”的程度来分三六九等,越是听话的孩子越受家长们追捧。 而孩子们也知道爸爸妈妈们的心思,为了得到表扬会刻意的表现非常乖,为了迎合大人的需求,他们会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长此以往,他们也会慢慢失去自我,一切都只为了讨大人喜欢。 教育学家做了一个调查,他们发现,小时候越是乖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相反小时候越是不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心智越是成熟。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1 乖就代表着讨好,隐藏真实的自己 虽然小时候事情都不记得,但是有一件事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就是“要听话”!小时候跟妈妈出去玩,路过路边的冷饮摊,妈妈问我想不想要,我摇了摇头说不想要。对于我的反应,妈妈非常开心:“真听话,从来不乱要东西
“刷牙洗脸这么快?”“怎么这么慢腾腾呀?”“吃饭掉得满地都是”...... 有没有从早就晚一直念叨的麻麻? 教育与批评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选择一个时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机会提出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对父母提出意见。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认识到错误,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订出改正错误的计划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强,他对于自己写下的计划是会认真对待的。 这几个时间点切莫批评教育孩子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一是早上出门时。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二是一起吃饭时。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
一则心理学实验 美国心理学者戴维.麦克米伦和詹姆斯.奥斯汀曾经对一些大孩子做过这样的一项心理学实验。他们在一些孩子进行测试前,安排一个已经测试完的孩子进入课室,故意透露说大多数答案为B。随后在给这些孩子发卷时,实验人员问有没有提前得知这项测试的信息。有些孩子没撒谎说“有”,有些孩子撒谎说“没有”。到测试结束后,实验人员说:“测试结束,你们可以离开,但如果你们有空,能否帮忙为一些问卷评分……”结果没撒谎的孩子只多付出了2分钟,那些撒谎的孩子竟然多付出了63分钟。这说明,内疚的孩子有弥补的心理倾向。 以至于心理学者们普遍认为,内疚感有很多益处,它促使孩子坦白、道歉、提供帮助,避免再犯错,它还使孩子更敏感,并使亲密关系能够持久。所以,教育的最高境界,其实是父母在利用孩子的内疚心理,让孩子主动弥补和自我改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故事1:
穆扎弗.谢里夫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他的强盗野营实验结论,被广泛应用于种族关系调和、交友、企业团队建设、亲子手足关系培养上,取得了让人振奋的结果。 谢里夫的强盗野营实验是这样进行的: 他召集了一班孩子到一个公园野营,他把这班孩子分成了A,B组。两组孩子最先在公园的不同位置扎营,并且两组孩子都不知道对方组的存在。谢里夫通过一系列的团体活动,比如修游泳池、搭建桥索、准备食物等,让组内的孩子的团队意识非常强烈,组内孩子的关系也变得亲密。 没多久,谢里夫“制造”了竞争。比如他让A组的孩子到B组孩子的棒球场活动,还让A,B两组的孩子进行一系列竞争性的比赛,比如拔河比赛,棒球比赛论输赢等,矛盾慢慢在两组孩子间产生了,最终还引发了谩骂、冲突和营地洗劫行为。后来,谢里夫又通过“设计”,让A,B两组孩子的关系变亲密了。 他让两组孩子为他们“共同的目标”做出
01 边玩手机边带娃,算陪伴吗? 在最近热播的亲子节目《妈妈是超人》第二季里面,包贝尔的老婆包文婧被很多人吐槽为“巨婴妈妈”。 女儿饺子在一旁看动画片,包文婧一直在旁边看手机,头也不抬一下,没有任何互动。饺子已经长到两岁了,她自曝:孩子跟姥姥和保姆更亲。 孩子的内心非常简单,谁对她更用心,她就会更亲近谁。 很多父母自以为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却发现孩子在他们面前常常闹脾气、不听话。却不知道,孩子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渴望,他们渴望被爱、被关注——爸爸妈妈,你们可以放下手机,陪我玩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看手机。 02 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最近看到一首诗叫做《等》-- 三岁时,你说让我等五分钟。 二十三岁时,你却还没回
有人说,2岁以下的宝宝看电视会阻碍注意力的发展,所以婴幼儿还是少看电视为妙。 2岁以下的宝宝看电视真会影响专注力的发展吗? 2岁以上的孩子看电视如何控制时间呢? 选择什么内容或形式的电视节目给宝宝看呢? 宝宝看电视上瘾,有时候叫也叫不应,把电视强行关上就哭闹,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看电视、玩平板到底是早教养料,还是美好的毒药? 现在市面上各式形形色色的电子产品充斥着儿童教育市场,大到电视节目、平板电脑,小到小的电子屏幕故事机等。 生产商都在告诉家长们,电子产品对孩子的某一方面能力有多么大的好处。 可是事实呢?家长不一定知道它们的利弊,一直在纠结,而孩子却对这些产品非常好奇,甚至容易上瘾,更让家长担忧。 2岁前 电子产品只是美好的毒药 运动才是大脑的“养料
今天的主题是 —— “孩子的坏脾气” 作为一枚 “身经百战” 的资深宝妈, 当我拿到这个命题的时候, 我反复问自己, 什么是孩子的坏脾气? 也许是前一秒 我还沐浴幸福的春天里, 后一秒我就被气晕在自家厕所里。 也许当我刚刚才在朋友圈 炫晒了一张“O(∩_∩)O”温馨同框照时, 下一刻残酷的现实却是 —— 我怎么生了这么个熊孩子:(/(ㄒoㄒ)/~~ 美好的情绪, 在瞬间彻底瓦解 。。。 在超市,儿子看见自己喜欢的任何东西,就特想买, 不买他就给我哭闹、打滚儿,丢人都丢到姥姥家啦,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一怒之下,我大声的说:“别哭啦,再哭以后再也别想我带你出来”
作为父母,你可以有望子成龙的梦想,但当不得真。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孩子们终将很平凡,是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容易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啊?” 日本的小孩子在面临这个问题时,往往会回答,长大了想当电车司机、面包师、清洁工…… 但这样的答案在中国是会被无情嘲弄的。谁家孩子要是敢说自己长大了的梦想是做个厨师,就连他的爹娘也会觉得颜面尽失。 在中国,父母们早早就教会了孩子标准答案,长大了只能做科学家、文学家、宇航员……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被认为有出息,父母们才会有面子。更为重要的是,这符合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 中国父母最难接受,也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会是一个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人。即便是从内心隐约意识到这一点,也定要排除万难
爸爸妈妈们是不是都遇到过这样尴尬的场面:家里来客人时宝贝要么无理取闹,要么大声喧哗,无论父母如何制止都不行,让你烦恼不已。家长也倍感奇怪:平时明明很听话的孩子,怎么突然一下子就变了?简直是“人来疯”嘛!现在我们带你一起分析原因并教你正确应对。 镜头1 平时铁蛋算个乖巧的孩子,可一有客人来访,他就像变了个人: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或是把拖鞋当球踢,还不断展示自己的“拳脚功夫”,甚至拉着客人和自己格斗,要不就是拿着玩具枪对着客人一阵“哒哒哒”的射击。 客人在场时妈妈不好意思教训他,但有一次,铁蛋把客人的衣服钮扣都扯下来了,妈妈气得在他屁股上使劲拍打几下。铁蛋哭得很厉害,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教你出招 当铁蛋再次表现出“人来疯”时,妈妈觉得他的初衷是对客人表示热情、友好,同时也想展示一番自我。如果这个美
孩子懂礼貌是好家教的体现,而这需要从宝宝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育起来,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因为孩子的进步都是从点滴间开始延展,而一些社交礼仪以及生活好习惯确实从实际生活中培养更有效果。 第一、培养孩子落落大方的个性 现在很多宝宝小时候都表现得比较羞涩,除了跟家人接触之外,看见其他的叔叔阿姨都会害羞打招呼,这也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居住在高屋建瓴,物质条件虽然好了,但是接触的范围却小了很多,父母工作忙碌忽略了跟孩子的语言交流,也鲜少带着去开拓视野,接触新环境。 故而对孩子的个性培养上会有一定的影响,爸爸妈妈们要多带着孩子外出,给孩子更多语言锻炼的机会,而对于孩子们做得好的的地方要及时的给予肯定,例如孩子跟叔叔阿姨打招呼了,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孩子的行为,这个积极的回应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了。 第二、养成聆听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