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育热点开心娱乐节日大全
  • 你的不耐烦,是孩子的毒药
    你的不耐烦,是孩子的毒药

    有一次出去吃饭,隔壁桌是一个三口之家。小孩光脚踩在沙发座位上走来走去,孩子的爸爸一直在斥责孩子。他们快要走的时候,孩子不小心把茶几上的水杯打翻了,爸爸什么话都没说“啪”的一巴掌打在了孩子的头上。 我下意识地想去保护这个孩子,事后想了想,就连陌生人都知道对孩子耐心一些,这位父亲怎么就这么没耐性呢? 妈妈对女儿不耐烦 有个女孩叫笑笑,人如其名,她很开朗,见到别人的时候也总是笑眯眯的,这让家里的长辈们都很喜欢笑笑。笑笑从小跟着父母长大,虽然她爸爸妈妈的工作比较忙,但他们还是觉得孩子自己亲自带才比较好。 但随着笑笑上小学,问题也就来了。笑笑开始提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老师为什么只喜欢学习好的孩子” “为什么小孩一定要去学校学习” “为什么那么多小朋友要做科学家”…… 一开始的时候

  • 5天好父母速成记,让你和孩子的沟通不再是难题!
    5天好父母速成记,让你和孩子的沟通不再是难题!

    世界上任何事情,但凡是速成的,都会潜藏风险。比如好父母的速成,我们给出的5天速成的建议,一旦父母不能一个又一个的五天持续循环下去,孩子就会给我们这样的行为一个定义和标签:“爸爸妈妈真的很会装,很虚伪。” 到那个时候就更得不偿失了,所以在我们给出的好父母速成的建议中,请持续一个又一个的五天坚持下去。也请不要再问我们:“我的坏脾气怎么改?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之类的问题。 任何孩子的问题都源于家长,从家长端发起的改变才最有效。5天的速成是我们讨论之后给家长的建议,在一周7天时间里,5个工作日里我们能够在单位“装出”一副好人的样子,为什么回家和孩子不能呢? 第一天 对孩子面带微笑 当我们对孩子微笑时,当孩子朝我们微笑时,表示孩子接受我们,也可能表示孩子爱我们。都说孩子的笑容最纯净,但是父母的笑容确实能够减少孩子的忧虑。我们的笑

  • 教育孩子的方法论有很多,聪明的家长这几件事一定会坚持做!
    教育孩子的方法论有很多,聪明的家长这几件事一定会坚持做!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孩子的方法论有很多,没有一种方法完全适用于你的家庭和孩子,也没有一种方法能让你一劳永逸,天下永远都没有免费的午餐。 如今我们的家长一定都看过很多的教育理论书籍、很多专家的心得文章,也对教育孩子有自己的理解。 虽然我们比较擅长分享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文章,但是今天我们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看到的一些身边的成功人士是如何在教育自己的子女,当然你也可以说,成功没有定论,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一样。 无所谓了! 就像我们的标题写的一样,不管你成功与否,是物质上的成功还是精神上的成功还是自己认为的成功。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些人他们在坚持做的事情,你也可以参考和选择性的模仿。 只要对孩子没坏处,试试又能怎么样?不是吗? 第一件:和孩子多说话/

  • 如果老公当起了全职奶爸,孩子的生活会怎样,你尝试过吗?
    如果老公当起了全职奶爸,孩子的生活会怎样,你尝试过吗?

    “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似乎男主外女主内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女人也可顶半边天,社会上的女强人也是越来越多。可是一说起全心全意带孩子,肯定想到的还是妈妈。 但是我表姐和表姐夫自从有了一位小公举后,身份颠倒了个,表姐负责在外挣钱养家,表姐夫在家做起了全职奶爸。 因为表姐一直是个女强人,对事业有很高的追求,有了孩子后也不要把工作落下,也不想麻烦家人,打算请月嫂照顾女儿。表姐夫不放心,就辞职在家当起了全职奶爸。 说实话我表姐夫还挺让人敬佩的,能当一个合格的全职奶爸,这真的很少有,也很难。现实中别说像我表姐夫这样当个全职奶爸了,只是偶尔照看一下孩子也是状况百出啊! 大部分宝爸带孩子画风都是下面这样的: 守望花开:我儿子两岁多的时候,他爹带出去玩儿,儿子坐在自行车后座

  • 没给孩子吃过这3样东西,算不上合格的父母!
    没给孩子吃过这3样东西,算不上合格的父母!

    作为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单凭一腔热情来疼爱孩子,溺爱不过是包着糖衣的伤害,而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以后很难会有出息。所以要想孩子以后能有所作为,必须要在小的时候就教会他们吃饭、吃苦和吃亏。 吃饭是以后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交方式,体现孩子的教养;吃苦是锻炼意志品质的最佳方式,培养孩子自主能力;吃亏教会孩子谦让和宽容,带来豁达的心胸。 01 吃饭 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其实就是对一个人教养的最直接体现。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过:“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的确,吃饭是小事,但也是大教养。 朋友在公司负责招聘。前几天他看到收到一封名牌大学学生的求职信,在求职的新人中,他的简历好看极了,笔试中也取得了很高的分数,所以被邀请参加有高管出席的面试饭局。一进门,他在同批求职者里最

  • 妈妈,我们家有钱吗?你的回答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妈妈,我们家有钱吗?你的回答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每个周末我都要去附近的大卖场采购一番,像仓鼠一样尽可能多地囤积生活必需品。 上周出发前小诺正在看动画片,不太乐意和我同去。为了把孩子从电视前带走,我答应她可以买一个小玩具。 一到卖场,小诺就迫不及待地要去挑选自己的礼物,至于买什么,她其实没有具体的想法。 在文具柜台我给了她很多建议,比如一小桶橡皮泥,一个小本子,一盒水彩笔等等,都被她无情地拒绝了,理由是这些东西可以在小区门口的书店里买到。 到了玩具柜台,她一眼就看中了一大盒装扮娃娃(类似芭比的那种),里面一溜站着6个穿着各式裙子的“公主”,旁边还有许多备用的衣裙,以及衣柜鞋子和首饰之类。 我一看价格,要两百多。拿着盒子仔细看,“公主”及衣裙的做工挺粗糙的,就想劝孩子换个礼物。 “这种我们家不是有一盒吗?4个公主的那个。” “那是姐姐小时候玩的,不是我

  • 老大比老二更容易成为人生赢家?出生顺序真的会决定孩子的性格吗?
    老大比老二更容易成为人生赢家?出生顺序真的会决定孩子的性格吗?

    一转眼孕期已经进入最后三个月了,怀二胎时间真是过得太快,最近也在抓紧时间研究,二宝来了以后如何保持两个娃发展的平衡。没怀二宝之前,就经常听到“老二比老大精”、“老大比老二自信稳重”这类说法。作为爱较真的学术二胎妈一枚,我很想知道这些结论有没有科学依据,忍不住深挖了一下,才知道这个话题其实100多年前就有科学家在研究了。 传统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的性格 出生顺序影响人格,这个观点最早是奥地利的心理分析学家Alfred Adler在上世纪初提出的。因为历史上很多总统和领导人都是长子,社会也普遍有“老大更有领导力”的传统看法。 在家是独子/长子/长女的名人:希拉里·克林顿、小布什、丘吉尔 在家排行老二/老三的名人:比尔盖茨、马丁路德金、戴安娜王妃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系的教授Sulloway也特别感兴趣这个话题,他花了二十多年功

  • 这样的孩子,生命里最不缺贵人
    这样的孩子,生命里最不缺贵人

    欢欢是一个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读中班,脾气极差,情绪非常不稳定,而且毫无克制能力,在幼儿园受了一点点委屈,转眼就在家里撒泼。哭滚打闹,弄得欢欢的爹妈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一次,欢欢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争一包糖果,其实本来是欢欢无理,要去抢,老师决定把糖果给另外一个小朋友。 欢欢当即哇哇大哭,躺在地上打滚,甚至恶意谩骂那个拿了糖果的小朋友: “小气鬼!你就是个小气鬼!再也不和你玩了!” 回到家之后,各种打闹,吃饭也耍小性子,一气之下把汤碗都打翻,哇哇大哭起来。 欢欢的父母手足无措,打吧,这小的孩子不忍心,说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听得进去,好吧,那就骂,就算是骂,也不敢骂得太狠。 “欢欢,你不能这样!” “欢欢,你这样是不对的!” “欢欢,你再这样,妈妈要打你了!” 没用,欢

  • 宝宝将来没朋友、不合群、人缘差……只因3岁前忽略了这些事!
    宝宝将来没朋友、不合群、人缘差……只因3岁前忽略了这些事!

    中国传统的育儿理念是这样的,不少妈妈仍秉持着:一岁内尽量少出门的观念,认为这个阶段,只要管好吃喝拉撒、健康安全就够了,等孩子3岁上幼儿园了,自然有的是机会适应社会。 这和国外的理念正好相反,妈妈可能在月子里就已经带宝宝去参加party,商场里、博物馆里,也经常看到小婴儿的身影。不少中国妈妈吐槽,是因为她们身体比较好,但其实有更深层原因!一些西方儿童心理学家发现,3岁前、甚至1岁前宝宝的“社会化”,都对其一生的社交能力至关重要。 她们认为,孩子从一出生,就成为了“社会人”。带婴儿去美术馆、商场不是去看画、买衣服,而是带TA们去尽早感受各种各样不同的“社会”。 0-6个月,那么小的宝宝怎么社会化? 1妈妈和宝宝的关系,决定了未来ta和别人的关系 出生后几个月的宝宝,就开始对人有“反应”了。熟悉的人走近宝宝身边,ta就会高兴;

  • 哪有什么职场家庭一肩挑,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哪有什么职场家庭一肩挑,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上个月,带女儿暖暖参加了一次线下亲子活动。其中有一个互动环节,随机问几位妈妈“平时在家里谁带孩子时间比较多”,最热门的答案居然是“孩子姥姥”。而我,也是光荣的“姥姥带娃团”的成员之一。 和几位妈妈聊起带孩子的话题,大家的想法出奇一致:在艰辛的带娃之路上,如果没有孩子姥姥,自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之所以能有现在这样貌似光鲜亮丽的职业辣妈形象,无非是身后有一个强大的后盾——孩子姥姥。 这个世界上对自己和孩子最毫无保留付出的人,大概就是姥姥了。 1 替你带孩子,我不怕苦 小米在北京出生、长大、定居,但公婆却常年定居国外。生完孩子以后,让孩子姥姥帮忙照看孩子几乎成为唯一的选项。从小米休产假到出月子,一直是自己妈妈在身边鞍前马后地悉心照料,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料孩子,辛苦可想而知。 自己生完孩子那会儿,姥姥刚刚

  • 宝妈必看:最新的宝宝护理知识
    宝妈必看:最新的宝宝护理知识

    1、如果孩子没有出满月,最好不要让太多的人接触,尤其是年龄大的老人和小孩,未满月的孩子生病百分之百是大人传染的,有慢性病的老人和不讲卫生的孩子是罪魁祸首。 2、未满月的孩子,不要怕见光,见光可以刺激宝宝的视神经的发育,同时还可以及时地发现宝宝有没黄疸,即皮肤发黄,小孩黄疸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要听老人的,以后就会自然好的,黄疸的后果很严重可以导致脑瘫,儿童医院每年都收治大量的因黄疸造成的脑瘫儿。 3、婴儿只要条件允许,就要保持卫生及时洗澡,厚厚的油脂涂在身上会影响生长发育容易起湿疹。 4、小孩到了五至六个月会拉肚子,只要没有脱水,就不用输液打针,打针也就是补充的糖和盐,空腹吃上,一小时后在吃饭喝水同时吃利巴韦林和妈咪爱。家长不要觉得孩子不喝水就不给喝,这是很大的误区,会让你的宝宝越来越重,甚至因缺水导致肾衰。拉肚子都有五至七天的过程。不要心急。

  • 别做孩子讨厌的6种妈妈
    别做孩子讨厌的6种妈妈

    1.总是向孩子说另一半坏话的妈妈 父母吵架,是孩子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有些妈妈和另一半吵架之后,喜欢把孩子牵扯进来,经常向孩子抱怨另一半,说另一半的坏话,强迫孩子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他都非常爱,要偏袒其中一方,诋毁另一方,会让他感到非常为难和痛苦。因此,夫妻吵架,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更不要把孩子牵扯进来。 2.经常哭穷的妈妈 “妈妈,我们班这周组织郊游活动,每个人要交100元!” “怎么又要交钱啊,上次不是刚组织过活动吗?没钱,不去!” 有些家长经常向孩子诉说家里有多穷,自己赚钱有多么不容易,养育孩子有多辛苦;甚至在孩子要去参加集体活动或同学聚会时,妈妈也总以“没钱”拒绝,不让孩子去参加。妈妈总对孩子哭穷,无形中给孩子贴上了“贫穷”的标签,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即使日后孩子再富有,也依然会被贫穷意

  • 穷养富养,都不如良好的教养!这才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绝招!
    穷养富养,都不如良好的教养!这才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绝招!

    01 几个朋友在饭店吃饭,旁边一桌坐着两个家庭聚餐,都是六七岁的孩子,一会拿筷子敲碗制造噪音,一会满店乱跑追逐打闹。周围的人因为影响了进餐而纷纷侧目,他们的父母都忙着聊着家长里短,并不在意。 服务员上菜时,其中一个孩子将菜汤泼到服务员身上,事后坦白就是为了好玩,服务员对此非常生气。孩子的家长不仅没有歉意反而埋怨道:“哎呦,你下班洗洗不就行了么,这么大人了怎么还跟孩子一般见识”转头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像她一样当个服务员。” 无独有偶。 朋友公司招进几位实习生,有一个人很特别。自己不买洗发露,每次洗澡都是用同寝室的,连声招呼都不打。你给他看手机里某张照片,他接过去竟然能前后翻看十多张。借同事的笔记本电脑,还回来的时候键盘之间夹杂着饼干残渣,屏幕被手指摸的都是指纹…… 后来他被孤立,没人愿意跟他一起共事。犯了众怒还不明所

  • 被领养的中国女孩想要当美国总统,养父母全力支持,她们的故事,告诉你中美教育的差距
    被领养的中国女孩想要当美国总统,养父母全力支持,她们的故事,告诉你中美教育的差距

    八十多年前,著名学者陈寅恪写下了那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当时的中国教育指出一条明路,培养一个心灵自由,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直是中国教育家们追求的目标。 八十多年过去,这个目标似乎偏离了轨道,离我们越来越远。能够有底气说出要培养一个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孩子,恐怕没几个家长能做得到。 中国教育的问题摆在那里,不是“掩耳盗铃”就可以忽视的。教育改革是一件可能要耗尽几代人时间的事情,更何况这改革必须要有足够的动力,目前情况,看不出动力在哪里。但孩子的成长是不能等的,这也是为何留学潮兴盛,而且越来越低龄化的原因。说得偏激一点——在这样的环境下,送孩子出国就是在救孩子。 下面来看三个美国小女孩的故事,从她们身上,你能看到中国教育离真正的培养人才,还差得很远。 1 要修改宪法当总统的小女孩

  • 高中儿子因妈妈总是唠叨,不耐烦的顶撞了母亲,爸爸得知后竟然这样说!
    高中儿子因妈妈总是唠叨,不耐烦的顶撞了母亲,爸爸得知后竟然这样说!

    这个喂奶的女人,今天刷爆了所有人的朋友圈!一个爸爸告诉儿子:顶撞妈妈是有条件的……有这么一个故事,妈妈们看完欣慰的传走了,爸爸们看完默默的传发了,孩子们看了懂了很多…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已经高中的儿子因为妈妈总是唠叨,不耐烦的顶撞了母亲,母亲气得半死。当晚,父亲便约儿子一起出门散步。两人走了好久,父亲说道,顶撞妈妈时,下列的事任选一样,做到后,才有顶撞的权利: 1.连续3个月每吃完一餐就须催吐(孕吐) 2.乳头被别人吸到破皮达一个月(喂奶) 3.肚子塞一颗篮球达10个月(怀孕) 4.接受皮鞭抽打达48小时(生小孩) 5.10个月不能喝冰水、咖啡、茶 6.5个月睡觉不能翻身 7.10个月不能出游远行,不能跑跳 8.10个月不能生病,实在要是病了,生病不能吃药 9

  • 以前的孩子就喜欢出去玩,现在的孩子整天闷在家里,这是咋了
    以前的孩子就喜欢出去玩,现在的孩子整天闷在家里,这是咋了

    70、80包括一些90后小时候,放学后经常会和同学朋友形影不离,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慢慢的变的不爱出门了。 以前的孩子在外面玩的是乐驰不疲,家长们如果不找都不知道主动回家。 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变得不爱出门了,整天赖在家里,原来家里也有很吸引孩子的东西。

  • 有孩子后,夫妻间该避免的三件事,为你好的别不在意
    有孩子后,夫妻间该避免的三件事,为你好的别不在意

    前些天,大学里一个要好的朋友带着一岁的儿子来家里做客。朋友面色憔悴,按照我这个“过来人”的经验,应该是这一年来没日没夜地带孩子所致。 我打趣着问:“怎么样?有了孩子以后是不是整个人都变了呀?”朋友一脸无奈:“何止人,整个家都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朋友告诉我,有了孩子后,角色变化不说,每天累得要死要活,自己和老公之间还出现了感情“危机”,真是想想都心累。 其实,造成朋友和她老公之间误会的原因很简单,本来每天为了带孩子、做家务就忙得跟陀螺似的,结果老公一回家还得忙加班,压根帮不上朋友的忙。 慢慢地朋友就抱怨老公不体谅自己,朋友老公也数落朋友脾气太暴躁,相互看不顺眼,也就打起了骂战。 说实话,生活中这样的夫妻关系挺“狗血”的,琐碎的本不是什么事,却引发了“世界大战”。 有位宝妈朋友跟我说,自己和老公是自由式恋爱,结

  • 美国人养个孩子要162万,中国父母算完账沉默了……
    美国人养个孩子要162万,中国父母算完账沉默了……

    美国农业部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中等收入家庭,抚养一个出生于2015年的孩子一直到18岁(不包括上大学),需要花费233610美元(162万人民币)。 中等收入是指税前年收入在59200美元至107000美元之间,收入低于上述范围的家庭可能会花费174690美元(120万人民币),收入高于107499美元的家庭则会花费372210美元(256万人民币)。 中等收入家庭的“养孩”成本比上一年增长了3%,难怪美国老百姓抱怨,抚养孩子到成年的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是儿童护理、医疗等费用变得日益昂贵。 那么,中国人养一个孩子,要多少钱呢? 我们先来看下凤凰财经做过的统计—— ▼怀孕生产 ▼0-3岁 ▼3-6岁 ▼7-18岁

  • 《变形计》中的问题孩子真的能变好吗?
    《变形计》中的问题孩子真的能变好吗?

    停播两年后,湖南卫视前几年热播的真人秀节目《变形计》,近日再次来袭。2006年《变形计》首播第一季,一度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推荐的“教育节目”。 考虑到有些家长没看过这个节目,我先简单科普下。《变形计》就是安排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 近期再次开播,却遭到很多人的质疑: ● 刻意、夸张的表演,经不起推敲的情节; ● 把乡村当作治疗“问题少年”的场所; ● 忽略流于表面的交换,带给乡村孩子的影响; ● 过度网络化、娱乐化…… 而我,更关注的是:穷山恶水的环境,真的能改造少年的“问题”吗? 前几天开播的节目中,第一个交换到农村的少年是17岁的陈新颖。 节目开头,就呈现了他和妈妈之间的紧张关系。 妈妈推开他的房门,送来一杯热牛

  •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我见过最糟糕的教育成果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我见过最糟糕的教育成果

    上周末和小曦聊课外书,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红楼梦》,小曦只看过少儿精简注音版的,一百二十回的全本只是大略翻了翻,因此我们只聊了里面的几个主角:黛玉、宝钗、宝玉。说到宝玉,我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 年轻的时候读《红楼梦》,和大多数读者一样,我自然也是喜欢宝玉的。 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样的论调,哪个年轻姑娘不喜欢? 他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如此思想,最符合年轻人骨子里的叛逆,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可现在人到中年,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回头看,却发现贾宝玉身上处处都是问题,整一个就是被教残了的孩子!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