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门口的几张桌椅坐满了人,我拿着烤香肠张望着空座。天气晴好的休息日,来东湖绿道骑车的人特别多。在便利店排队结账的人已经排出了门口,大家都在这个地方停车休息吃点喝点。 有一张桌子显得挺松散,坐着一家三口外,还有两张空椅子。我走过去确认没人,就挨着他们坐下来。老公从隔壁冰淇淋店买了一只冰淇淋递给我。 坐我对面的小女孩,长得很好看,大眼睛亮亮的,也许六、七岁大。他们一家三口应该已经休息了有一会儿了。爸爸抽着烟看着手机,妈妈也在低头玩手机。小女孩也许是看我吃冰淇淋,跟她妈妈说想吃冰淇淋,让妈妈给她去买一个。 妈妈说给你钱自己去买。小女孩撒娇地说:妈妈,你去给我买嘛。妈妈坚持让小女孩自己去买,说要锻炼一下。旁边的爸爸加入进来,没有什么表情地说,自己想吃自己买去。气氛一下子很冷,小女孩可能很想吃冰淇淋,也可能因为有外人在场看着,比如我。小女孩声音很小地对妈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张白纸,父母给他涂上什么颜色,他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效果立竿见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邻居阿花生了一个儿子叫皮皮,也许是望子成龙心切,她发誓一定要好好的教育皮皮,于是皮皮在婴儿时期吃手指了,扔东西了,撕书撕纸巾了等好的智力发育表现,被阿花当作不听话的行为,她会冲着孩子大声的呵斥,然后打几下当作教训。 皮皮一岁时开始会走路了,阿花便会带着皮皮去公园散步,老人们都说要警惕人贩子,阿花为了让皮皮乖乖听话,她采取了吓唬式的教育方法。 阿花时常吓唬皮皮,你看那些陌生人都是坏人,特别是男人,你不听话他就会把你抓走。吓得皮皮赶紧往她怀里躲,阿花这才放心下来。 吓唬式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奏效”,阿花乐此不疲地用吓唬式教育法,比如经常吓唬皮皮,“你不好好吃饭老虎会把你吃掉”,“你不好好睡觉大灰狼会把你叼走”,“你再哭一下坏人
1 有一天下午,月宝睡得不太尽兴,起床的时候带了些起床气,好好地搭了个积木,自己撞倒了,就又踢又踹,满地打滚。 我拉她起来,她顺势把火撒到我身上,一阵乱拍,我抓住她的双手,她挣扎开,一个巴掌甩到了我脸上,啪!她给了我响亮的一记耳光。 我和她同时愣住了。 一个声音对我说:“这什么行为?大逆不道啊!连亲妈都敢打,还打在脸上,这还了得?这得管!得非常非常严厉的管教一下!” 我用力地把她从地上拉起来,迫使她站在我面前:“你胆子大了是吧?敢跟妈妈动手了!” 她一扭身,想跑,又被我抓回来:“你今天必须跟我承认错误,否则晚上就不要吃饭了。” 她脖子一梗,小声嘟囔着:“不吃就不吃。” “你再说一遍!” “不吃就不吃!”她声音真的大起来了。 被顶撞后的愤怒、不被尊重的屈辱感和面对熊孩
01 宝宝最近略显孤独,为了引起我的注意,她常在我写作的时候大声尖叫。思索再三,我给她报了一个早教班,本着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目的。 迎来了四月份宝宝的生日会,大大的教室里,戴着手工生日帽的孩子们一个个笑脸如花。只一个小朋友一脸哭相,坐立不安,就连老师分的蛋糕,他也只匆匆吃了一口。 抱着孩子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只听她嘴里一直念叨孩子刚犯的错误,“滚圈圈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走直线,要是直直地走,你不就第一了吗?第一名奖励一个小书包呢。”听得出,妈妈特别想要孩子在刚才的游戏环节获得第一,显然宝宝的第二并不能让妈妈开心。 而那个孩子,正躲在妈妈的怀里,一脸不开心地捶打着他的妈妈。尽管老师几次劝说,不要在意这一次的成绩,还会有别的游戏,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一味地说:我怎么就比不上第一的丫丫呢? 母子俩的对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在之后的环节
亲爱的小孩,从现在起,你可以做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路的小孩。 “懂事”和“乖” 是家长、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孩子平时听话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小孩子心里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自己听大人的话、察看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那些乖乖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总是会被家人、老师赞扬有加。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 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
一个18、9岁的女孩,深夜和三个小伙子打车到KTV。打的途中与母亲的对话交流是这样的: 妈妈: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来? 女儿:这才几点?就这么晚? 妈妈:你和谁在一起? 女儿:和朋友! 妈妈:男的还是女的? 女儿瞅了两眼身边的男孩,回了句:女孩! 瞬间,包括司机在内的四个男人都乐出声! 妈妈感觉到这边的异样:说实话,到底跟谁在一起? 女儿:别墨迹!再他妈墨迹,今天晚上我不回去了! 妈妈:乖女儿,妈不说了,你快点回来吧! 女儿:唱完歌再说! 咔!电话挂断! 女孩和其他后座的两个男孩勾肩搭背,副驾驶的男孩伸过一只手拉住女孩的胸………很尴尬的场面就这样诞生了! 最后交待一下女孩的形象:头发是绿色夹
每个父母都想要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想让孩子被培养地聪明有智慧,赢在起跑线上,家长千万别错过了这 6 个关键期。 0~3 个月 视觉发展关键期 聪明的宝宝,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而敏锐的观察力,又与视觉能力的发展分不开。 宝宝一出生,就有了一定的视觉能力,比如,宝宝会盯着对比明显、颜色鲜艳的图片看。爸妈要做的,就是把宝宝的视觉能力「发扬光大」。 下面三个方法,可以帮助宝宝发展视觉能力。 1. 移动图片法 让宝宝躺下,将能够引起宝宝注意的图片,如黑白的、或者鲜艳颜色的图片,放在宝宝眼前,慢慢移动,并呼唤宝宝的名字,鼓励宝宝眼睛跟着图片来回转动,每天 2 分钟。 2. 指物法 用手指着色彩鲜艳的玩具,或者绘本中的人物,告诉宝宝那是什么,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锻炼宝宝跟随爸妈的手指接受
01 在民国名人录里,若论博学、风趣、有痴气,大概非钱钟书先生莫属了。 钱先生自幼便鲜少生活能力,不会系蝴蝶结、握筷子像小孩那般一把抓、穿鞋分不清左右脚、上街便失去方向感,行事常常拙手笨脚窘态百出,又充满着骄傲的书生气。 但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在女儿钱瑗面前,却是个相当有趣的父亲。 关于父女俩之间的趣事,钱瑗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为《爸爸逗我玩儿》。在文章里她写到,她自幼便与父亲最为亲密,两人一同读书一同玩闹,是一对儿无话不谈的好伙伴。 钱钟书行事调皮如顽童,曾趁她睡着的时候,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 他经常编顺口溜,为她起满箩筐的绰号,以“猪噘嘴、牛撞头、蟹吐沫、蛙凸肚、红猢狲”等形象的称呼来戏弄她。 他爱玩“埋地雷”的游戏,喜欢在女儿的被窝里埋藏玩具、书本、小梳子小镜子等障碍物,令她措
幼儿的成长发育都是有时间规律性的,比如,妈妈们常说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十二走”,说的就是孩子行动变化的发展规律,又如“七个月认生,两岁分你我”,说的就是孩子的精神方面的认识和发育规律。 教育孩子,一定要随顺这些规律,不可错过各种敏感期,但也不能过于心急,在孩子的身体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就为孩子施加教育,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严重的,还可能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下面这10件事,绝对不能过早让孩子学。 01不宜过早学认字写字 正常时间:上小学后 很多父母认为,早点让孩子认字,等于开发了孩子的智慧。实际上不然,在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准备好之前,就教孩子认字,相当于还没有准备好锅的时候就烙饼,你想想,谁有那么大的能量,能在手上烙好一张饼? 前一段时间,陈彧的一篇《不能过早教孩子识字》曾经让很多父母感觉不理解,难道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老师常常因为孩子进步缓慢而着急,由此或者粗暴地给孩子戴上“脑子笨”、“性格难以改变”之类的帽子,或者自认为学识浅、水平低,不会教育孩子。实际上,只要方法妥当,任何孩子都是优秀的;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1、扮弱计——让孩子充当一次“小大人” 父母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因此,父母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2、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 美国加州大家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了“补强法则”。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
第一 临睡前的一个吻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这是我们了解到的数十名孩子表示出的想要的爱的方式。还有一些孩子提出:“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在一起,一起来爱我?” 专家建议: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另一方面:这些年来一直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又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爱,作为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尽量享受完整的爱。 第二 请尊重我的个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靓妹都是现在的家长们很愿意做的一件事,至于孩子们是不是喜欢家长给自己设计的“包装”就不管了。有些家长总是爱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有些父母总是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孩子的不好,而不当众对孩子进行表扬
我一个朋友,面对老公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直在抱怨:爸爸认为孩子要多练习写字,以后长大就会更聪明学习更棒!于是买了好几本描红本来给孩子每天练习,而且一写就是两三页,刚开始孩子还乖乖地完成爸爸的任务,后来就不乐意了,每次一写就皱眉头,才写几个字就开始发呆。 他爸爸看到这样就劈头盖脸的指责道:“写这么点字就不想写了?你怎么都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考100分?”“爸爸,好累啊,我不想写这么多!”孩子流着眼泪说。朋友也说小孩子还小,写不了这么多,写多了也没效果。可孩子的爸爸却一意孤行,不听孩子的想法,非要儿子按他原来布置的去做,有时甚至还让孩子多写点,觉得这样做是为孩子的将来好。孩子没办法只能听话照做。 转眼2年多过去了,那天去朋友家,看到朋友的儿子正好在写作业,我拿起一本作业本来看,发现作业本上的字不太端正,歪歪扭扭,而且还喜欢涂改。这时朋友的老公说:“
饭桌上,当大人们拿起筷子,5岁的小男孩大声说:“等等……我喜欢这个!”随后将喜爱的烤鸡端到自己面前,还将不喜欢的萝卜炒肉用筷子推到远处。小男孩的妈妈只是抬头看了一眼,便继续跟旁人聊天,眼神似乎在告诉同桌的人:“小孩子嘛,天真活泼一点没关系!” 但这个妈妈似乎不知道,无视别人存在的孩子是没规矩,通过打搅别人而释放天性的孩子是粗野。放任孩子无规矩地玩耍,孩子将无视别人的存在,这就是我们说的缺乏同理心。 精神学家认为,五岁前的孩子应该建立一些规矩,对于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有个基本的认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下面5个规矩。 1、培养同理心 缺乏同理心的孩子就像个心灵“失聪”的家伙,当他们粗野地冒犯到旁人时,却没有愧疚感,这就是缺乏同理心。有同理心的孩子,他们行动前都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打搅到别人,让孩子建立同理心
为什么宝宝会说话不算数? 3岁半是宝宝感觉缺乏安全感的年龄段,这时候宝宝的性情会变得古怪,也经常做一些事情去吸引父母的注意,有时候他们甚至觉得让父母生气也是让父母关注自己的一种方式。 另外,孩子刚刚开始建立社会交往原则,遵守约定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情,需要一段时间来习惯,也需要反复的实景练习才能确立。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些错误示范,或者对孩子没有遵守约定的事情抱着没辙无奈的态度,都会让孩子感觉是否遵守约定并不重要。 但是到了4岁左右,这种不安全感会变得稳定一些,孩子也会开始逐渐关注人际交往之间的问题,再加上幼儿园老师的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都会让孩子渐渐学会信守承诺。 孩子只有从小养成了诚信的好习惯,将来才能获得社会的信任。那么面对说话出尔反尔的孩子,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父母先说话算数 要孩子说话算数,
岗位职责一:交流 职责说明:少说多听 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和你交谈,怎样才能跟他开始愉快的交流呢?那就先试着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吧。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这样他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千万不要把跟孩子的谈话演变成你滔滔不绝的说教,这可是很多父母在跟孩子交流时最容易犯的错误。 实施要领:要想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并得到孩子的信任,首先你要留出固定的时间和他们交流,这段时间只属于你和你的孩子,不要被其他人打扰。然后你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安静地听他们说话。在听他们讲完以后,你可以帮他们理清思路,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岗位职责二:关注 职责说明: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 你希望孩子不要吸毒,酗酒?你希望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是一塌糊涂?你希望他们不要面临太大的压力?你完全可以做到这些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了解孩子的情况,无论是在家里,在社区,还是在
有一次坐高铁,身上带了点小饼干,正吃着,发现过道上一个小妹妹盯着我手里的饼干,一脸渴望。被她的样子逗乐了,随手拿了一包说:“小妹妹,拿去吃吧。” 本来她已经向我伸手,最后反而又缩了回去,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然后说:“妈妈说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哥哥我不要了。” 这么小的姑娘都知道占人便宜不对,我想这便是教养吧。 还有一个故事大家可能知道:关于父亲用三碗鸡蛋面教会孩子不占便宜的意义。 第一次: 一天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 儿子指着碗说。 父亲说:“让我吧!孔融七岁能让梨,你都十岁了。” 儿子说:“他是他,我是我,不让!” 父亲试探的问:“真不让?” “真不让
这七种教育,会毁掉女孩的未来: 1、教导她有礼貌且沉默寡言 举止得体和沉默寡言之间有天壤之别,但是女孩子似乎都被推进了后者的范围。我们经常用“女孩是蜜糖是香料是一切美好的事物”来教导她成为一个“可人儿”。我们用各种方式教导女孩要友善、避免一切冲突、不要麻烦别人、要安于现状,这样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 但是,这样会让女孩长大后不敢在课堂上及工作会议中发言,以免被视为不淑女。她们也不敢在职场上争取更高的薪水,因为不愿意得罪潜在雇主。 2、给她买性别色彩鲜明的玩具 在她人生的头三年只给她买粉红色的玩具,这样你的女儿可能会决定粉红色是她最喜欢的颜色,因为“那是女孩应该喜欢的”。研究表明,这并不是天生的基因倾向,而是父母及社会因素所造成的。 在2009年的一份研究中发现,31%的“女孩”玩具都强调仪容外表,
你粗暴地对待孩子,孩子还你以暴虐,你细心地对待孩子,孩子还你以感恩,你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与习惯。对于偷钱的孩子,亦是如此。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学内发生了偷窃事件,当时的老师让班上的学生会干部留在教室,一个个询问是否偷窃。结果查明,偷窃者是一个女孩子。 于是,这个女孩子在众人面前被指为小偷,遭到了大家的指指点点。从那以后,她不但没有改过,反而步向仇视老师、同学甚至社会的人生。 虽然不只是这次事件逼得她如此,但她已被烙上“我是坏孩子”的烙印。虽然钱找回来了,但是这种“抓犯人”方法会伤害孩子自尊,甚至会导致“破罐子破摔”的后果。作为父母家长,要避免在众目睽睽之下伤害孩子自尊。 有一位妈妈曾经告诉过我这样一件事: 这位妈妈有个12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他们为了买一只新手表,哥哥从妈妈
如果孩子出现下面这几个征兆,家长就要及时对他进行干预帮助 一、孩子太过于害羞 不少的孩子在自己家里非常活跃,但是一到外面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特别腼腆都不说话。或者是遇到家里有亲戚朋友来跟他打招呼,孩子就突然蜷缩成一团,往父母的怀里钻。 害羞的孩子因为不会自我表现,在学校就很少会受到同学的关注,很多事情也不会去主动争取。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害羞的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心,导致自我否定。所以特别害羞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 二、孩子脾气暴躁 有些孩子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时,就赖在地上大哭大闹,爸爸妈妈一开始跟他讲道理最后演变成打骂,但是发现都没有什么效果,而且过段时间遇到同样的事情孩子还是这么闹,遇到这样子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干预,不然以后将很难改正,要让他知道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
养孩子,最怕的不是苦,不是累,而是家人的不理解和闲杂人等的指指点点。 其实,不是当事人,谁都没有资格评判人家的生活。更没有资格去质疑一个女人,她是不是好妈妈? 1 前几天伊能静女儿小米粒从餐椅上坠落下来,伊能静进厨房后连扇了自己俩耳光,一群键盘侠就跳出来说她作秀。自《妈妈是超人2》开播以来,不断地有人质疑,这个爱作、爱矫情,还出过轨的女人,会是个好妈妈吗? 只有当妈的懂得,当孩子不小心磕了碰了的时候,我们心里比谁都自责,比谁都心疼,扇耳光实在是很正常的举措;当孩子生病了的时候,看着原本活蹦乱跳的孩子,焉焉地躺着我们怀里时,我们多希望他要多熊有多熊,要多淘气有多淘气,哪怕是我追在你屁股后面不停地收拾,哪怕是妈妈来替你生病,只要你能立马好起来。 没当过妈的人,体会不到一个女人为了孩子的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