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迟迟不会说话怎么办?
    孩子迟迟不会说话怎么办?

    小男孩均均,瘦瘦的,一双圆圆的眼睛骨碌碌地转,挺机灵。虽然是第一次来我这里,却一点儿不胆怯,这里看看,那里转转,敏捷而机灵。但他就是不讲话。我逗他说话,他看着我,表情有变化,却不开口。   他爸爸是医学博士,对儿子3岁了还不会讲话很头疼,说:“我要带他去看病了,他是自闭症。”   听了这位父亲的话,我很吃惊,第一感觉这个孩子不像自闭症。均均相当活泼,与环境、与成人也有交流,尽管他不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详细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我发现了孩子不会讲话的原因。   均均的父母都是博士,孩子出生前后的那几年,他们正处于工作、学习的双重压力之下,所以,孩子一直是由南通老家的奶奶和姑姑照看的。奶奶没文化,平时在家里带孩子,讲的是南通方言,奶奶不会讲、也听不懂普通话,平时也极少带孩子出门。姑姑也习惯讲南通方言。3岁的均均只会讲两句南通话“不”、“走”。   均

  • 缺父母爱 长大易失恋
    缺父母爱 长大易失恋

    当你对爱情患得患失时,当你不断要求伴侣的呵护时,会不会想到,这与童年时和母亲的关系相关呢?日前,美国研究人员调查了1500名男女后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会影响他们日后的性格、感情,乃至整个人生。   母爱影响恋爱模式   安全型爱情。拥有这类爱情模式的人占55%左右。母子关系主要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情感表达方式。而拥有安全型爱情的孩子大多有一个关心、爱护他们的母亲。儿时的安全感让孩子长大后,更懂得也更能够接受伴侣的爱,同时知道如何爱对方。   逃避型爱情。一个对爱情和婚姻表现出恐慌的人,恐怕在年幼时饱尝过被母亲冷落的滋味。孩子很小就懂得看父母的眼色了,尤其是母亲的态度。“妈妈的冷漠,会让他对异性产生排斥,成年后则出现‘不敢爱、不会爱’的现象。”   极端渴望型爱情。23岁的小曾2年内换了5个男朋友。“几乎每次都是我倒追。两个人刚在一起时我会很依赖对方,可

  • 与孩子沟通不能停在表面
    与孩子沟通不能停在表面

      本报讯(记者蒋昕捷)一项由全国90万个家庭填写的母子双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的行为和孩子的愿望存在一些不符——幼儿、小学生最希望和父母做游戏、聊天,而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时更倾向于选择看电视和读书。  由全国妇联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太阳石药业主办的第二届“太阳石杯”智慧新妈妈&健康好娃娃评选活动专门就“母子沟通”进行了调查。从回收的90万份有效问卷看,49%的幼儿和35%的小学生希望和父母在一起时,最好与他们做游戏,其次是聊天,选择同父母在一起读书或看电视的分别只占十几个百分点。而相应的,在母亲回答的问卷中,有32%的幼儿家长与孩子共处时会选择与他一起看电视,有40%的小学生家长选择和孩子一起读书,选择和孩子一起聊天的小学生家长仅占10%。  对此,负责调查评估的专家认为,生活在都市中的独生子女容易产生孤独感

  • 家长如何与孩子讨论震灾
    家长如何与孩子讨论震灾

    自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灾情一直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行动着,努力为灾难中同胞尽一份力。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又从这场灾难中获取了什么信息?除了他们会积极响应学校的捐款行动以外,在他们小小的脑袋里,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而身为父母,我们又应当如何引导他们呢?   对于这场地震来说,孩子们也不是“绝缘体”。他们一样从学校、报纸、电视媒体等途径了解到灾难的信息。很多父母也会借此机会,教育儿女们应该具有的同情与爱心,鼓励他们拿出自己的零用钱,捐给灾区受苦受难的同伴。可是,在孩子们表现出爱心与同情的同时,心里也会有一堆疑惑,比如,为什么会发生地震,那些孩子们以后怎么办,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恐惧,我们这里会发生地震吗,我会死吗,爸爸妈妈会死吗,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孩子们通常“自成逻辑”,有的孩子会主动与父母谈起,有的孩子不谈,但不代表没有这样的恐

  • 手淫的孩子就“下流”?
    手淫的孩子就“下流”?

    手淫是人类性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目前国内外都已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的、健康的行为。根据弗洛依德人格发展理论,人类性感区域的变化可分为几个期,在性器期(3-7岁),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满足的主要来源,表现为玩弄、抚摸外生殖器。因此,从发育的角度看,这是正常的暂时现象。    生殖器自摸在小学低年级期间可能开始变得更为蓄意,也或许不可能。你对此或许也不能做太多的什么。我的一个女友说,她的第一次性高潮大约在6岁或7岁。我的一个同事告诉我她6岁女儿的故事:很小的时候,她女儿就常常趴在家具上或用洋娃娃摩擦她的阴部,他们告诉她这种行为应该在她自己的房间私下里做。在她的女儿大约6岁的时候,一天晚上妈妈进到她的房间去吻她并道晚安。从女儿的动静中妈妈意识到她在手淫。她6岁的女儿说:“妈妈,你能出去吗?我正在摩擦,我就快要到那特别舒服的时候了。”很清楚,

  • 孩子是否也在喊“累”
    孩子是否也在喊“累”

          有些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得不想动了”。这里所说的“累”是孩子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有的是属于生理性疲劳,有的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   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不过,由于孩子们精力旺盛,能在短暂的休息后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是人的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它的危害性在于不仅会引起生理疲劳,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专家们认为,有心理性疲劳的孩子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就喊“肚子痛”、“头痛”等。      2、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

  • 鹿群的启示:给孩子逆向关怀
    鹿群的启示:给孩子逆向关怀

      美国阿拉斯加国家动物园的鹿苑里,鹿群因既不必为觅食而发愁,也不必为逃避敌害而穷于奔跑,因而很快就繁殖起来。然而在一度兴旺之后,病弱残疾者与日俱增,最后竟出现濒临绝种的危机,虽然政府曾不惜斥巨资予以抢救,可惜一概无效。后来一位聪明的管理人员建议把几只凶残的恶狼引进鹿苑,许多病弱的鹿被捕杀了。狼捕食了病弱者,又迫使鹿群为逃避狼害而重新拼命奔跑。从而使得留下来的鹿群体质日益健壮。后来,人们把这种奇特的动物“保护”方式称为“逆向关怀”。  对于孩子,我们也应提倡这种“逆向关怀”。   亲子之爱,人皆有之。望子成龙,将来在社会有所作为,也是人之常情。但许多家长不顾客观实际,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处处溺爱,使孩子成了养尊处优的“小皇帝”。这种方式极易造成孩子脆弱、依赖、攀比、消极、懒惰等不良心理,无益于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家庭教育必须补上重要的一课——适当

  • 为什么小儿有逆反心理
    为什么小儿有逆反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对事物渐渐有了自己思想、词汇也日渐丰富,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对父母的指挥及各方面的安排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不完全按照家长的意志行事,有时还会有相反的相反和举止出现,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在小儿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暂时出现这种现象。  使小儿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  ★家长不考虑小儿的意志、兴趣而独断独行,如小儿正玩得高兴时,家长要求他立即停下来,去洗澡去睡觉;小儿不愿意学画画,而家长非逼着他坐着画……如不按家长的意见行事就给予训斥或惩罚。  ★不能满足小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儿对任**鲜的事物都有好奇心,未知欲非常旺盛,如对于新买的玩具(购买玩具),其常会拆拆弄弄,敲敲打打,最终玩具(购买玩具)被拆坏,或由于拆弄玩具(购买玩具)而致小手损伤,此时,家长如果不是正面诱导而采取阻止反对或没收玩具(购买玩具)的做法,则会使小儿心中耿

  • 调教不听话宝宝的窍门
    调教不听话宝宝的窍门

          路路越来越“不听话”   大家都夸两岁的路路聪明可爱,可妈妈最近在抱怨:路路真是越大越不听话了,早上我急着去就上班。他就急着跟我捣乱,我这边帮他穿上鞋了,他那边趁你不注意就脱下亲……平时在家里越是不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种花我要去他也会用丢捏一招;沙发套后面的拉链也要拉开,掏出里面的东西看看;你刚把玩具收拾到篮子里,他那边又一股脑全倒在了地上;有时他连打火机、插座、暖水瓶都想去碰碰……害得我们每天都要对他“严加防范”。   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体格的快速发展,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路路最初

  • 性教育多大年龄最合适
    性教育多大年龄最合适

      “妈妈,男人和女人有什么区别?”“我要过几年才算是个男人?”    对今年才上小学二年级的小军来说,很多“为什么”萦绕在他的脑海,特别是一些男女性别问题,他总想弄个明白。他的妈妈为了彻底解答儿子的问题,在自己洗澡时,把儿子叫进浴室,对儿子进行“现身”说法。为此,孩子的爸爸王先生感到不可思议,夫妻俩还吵了一架。    “我认为,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过早地让他知道男女性别上的事,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王先生满脸的苦相。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健康性教育时,性教育专家认为下面几方面的内容要注意:    1.合适的年龄    从理论上讲,男女的性别差异,特别是第一性征,在孩子青春发育之前解答没有问题,就目前社会文化的现状看,对于男女第一性征的差异,最好在5岁之前解答。性教育要相对超前一些

  • 新生儿也需要心理护理
    新生儿也需要心理护理

          在许多人看来,新生儿除吃、睡、哭之外,没有其他的行为能力和心理活动。但现代医学证明,新生儿有令人惊奇的行为能力,并有神秘多变的心灵世界,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1、多与婴儿对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婴儿大脑有上千亿的神经细胞渴望着从“窗户”进入信息。 被母亲多加关注的孩子安静、易笑,易形成良好的性格。   2、多与婴儿说话:耳朵是婴儿的第二个心灵窗户。当婴儿清醒时,可轻轻呼唤宝宝的名字,并温柔地与其说话,经常听到妈妈亲切的声音会使婴儿感到安全、宁静。   3、多给婴儿温柔的抚摸:皮肤是婴儿第三个心灵窗户。温柔的抚摸会使关爱的暖流通过爸爸妈妈的手默默地传递到孩子的身体、大脑和心里,对婴儿智力及健康的心理发育起催化作用。   4、周到的日常护理,如按需哺乳等,可以使婴儿获得生理上最大限

  • 性要怎么对孩子谈
    性要怎么对孩子谈

     近来,未成年少女生孩子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广东一初一女孩产下一男婴,北京一13岁女孩生下一足月婴儿。在她们怀孕的9个月中,老师和家长乃至她们自己都没有察觉。   在我国,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达3亿以上,每年有2000万人进入性成熟期,在近年被关注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性犯罪案件占18%-25%,并呈持续上升态势。   而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有影响、最为亲密的成年人,他们对性知识的掌握却不尽如人意,更别说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了。如何关心孩子的性健康,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妈妈,这叫相亲相爱”   王女士上幼儿园的儿子一天问她:妈妈,为什么男女小朋友撒尿不一样?王女士愣了一下,轻描淡写地说:男女有别,长大就知道了。过了一段时间,儿子非常神秘地告诉她:妈妈,我发现一个秘密,男女小朋友长得不一样,为什么呀?   

  • 我们为什么会害羞?
    我们为什么会害羞?

    本报综合报道 调查显示,以色列儿童据说是世界上最大胆的儿童,而日本和中国儿童是最害羞的,英国和美国的儿童则介于两者之间。一种比较普遍的解释就是:西方国家更加鼓励儿童张扬个性,敢于表达自我;而东方国家则更主张内敛和低调。   本报综合报道 害羞是一种对社交场合过分的恐惧。《精神健康百科全书》对害羞的定义是:“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舒服,想退却……这是一种过分关注自我的表现。”有统计数据显示,害羞的情绪仍然不同程度地影响50%的成年人。   “害羞基因”   有大量关于害羞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将来是否会成为害羞的人,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但是,科学家认为,还有第三个重要的因素不容忽略:生理因素。有专家指出,害羞和其他人类性格特征一样,部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研究显示,在社交场合中,害羞的人和自信的人

  • 自信宝宝可以“宠”出来
    自信宝宝可以“宠”出来

    很长时间,很多做父母的都认为孩子是不能宠的,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是会被宠坏的。可是,看看下面的两个小故事,你的看法也许就会改变。    “宠”子乐分享   乐乐爸:你已经很不错了   有这样一位特别有意思的父亲,他特别宠自己的女儿乐乐,也特别欣赏她。在一次朋友聚会中他讲了许多和女儿相处中有趣的事,当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在一次幼儿园画画比赛中,几个小朋友都画得不错,可他的女儿却画得乱七八糟,他满不在乎地笑笑说:“虽然他们画得比你好,可你的歌却唱得特别棒,每个人都有长处。画画你再练练,如果不行,就不画了。”这样一来,女儿非但没有压力,反而很快赶上了别的小朋友。还有一次,这位爸爸居然跑到幼儿园去说:我的孩子可以当班长。实际上,他的女儿不是特别突出,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虽然不漂亮却有十二分的可爱。带孩子去游泳,孩子胆小不敢下水,他没有像

  • 怎样对待幼儿的提问
    怎样对待幼儿的提问

    问:我的孩子很爱提问题,有时他提的问题大人都想不到,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不理他吧,孩子非要知道,讲给他又讲不清楚。孩子爱提问好吗?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提问呢?  答:孩子在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疑问,正是通过对这些疑问的解答,孩子才逐步熟悉了这个世界,适应了这个世界。父母几乎每天都要回答孩子的各种问题,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回答错了,不但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知识经验,还会影响父母的教育威信。所以,回答孩子的问题,一定要严谨、慎重,切不可信口开河。  一个婴儿降生到这个大千世界,世界上的一切,对他们来讲都是陌生的、新奇的,所以,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奇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的一种求知欲,好奇心能促使孩子的大脑对刺激物产生兴奋中心,产生一种发现与探索的欲望。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是成才的必备因素。每一个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好奇心,特别是在童年时期

  • 帮助怯于交往的孩子
    帮助怯于交往的孩子

    孩子在交往中表现胆怯,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生性气质造成。这类孩子对陌生的人或事物比一般的孩子反应较为缓慢,需要长一点的时间来适应;也有的孩子神经类型弱,表现过于敏感,易紧张,对不熟悉的人、事、环境本能地感到害怕。  2、环境影响。家庭中的大人不善于对外交往,孩子和外界联系少,缺乏交往经验;生活在公寓式的小家庭里,婴幼儿大多数被关闭在室内,缺少学习人际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在交往中怕生、胆怯。  3、教育上的问题。孩子曾在以往的交往中受挫,如家长强求孩子叫人、表演等。 孩子因缺少心理准备或紧张而不愿意时,受到父母的逼迫、责备,造成孩子怕交往。 平时对待孩子要求过高过严,孩子做错了事就受训斥,孩子因怕失败遇事退缩。 父母过分照顾孩子,什么都包办代替,一旦遇到新的环境,孩子丧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显得手足无措。有的孩子因在家里缺乏规范的约束,不能控

  • 如何对待胆小的孩子
    如何对待胆小的孩子

    问:女儿一岁半了,每周我都会带她出去玩或是参加早教课程,可我发现她胆子还是很小。比如我带她去做客,不熟悉的环境,不认识的人,她就更黏我,就要我抱她。她这样胆小,需不需要锻炼一下,我该怎么办?   答:很多父母会担心孩子胆小的问题。喜欢一个人玩、害怕和陌生人接触、依赖他人的照顾、容易受到挫折、会做噩梦等,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父母不妨在家让孩子适应一些生活中出现的声音,如吸尘器声、水龙头流水声、飞机声等,鼓励孩子辨认,并为孩子解释这些声音的来源;还可以模拟一些拜访陌生人的情景,对于克服孩子胆小是有好处的。   此外,还要多给孩子安全感,父母和孩子可多做些身体上的接触,从而帮助孩子克服对陌生环境的不安。 

  • 太小入园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太小入园会不会有心理阴影

      生活实例:  宣宣在日本出生,她出生3个月后就进了当地的幼儿园。与国内幼儿园不同,我们大多数收托3岁以上的宝贝,现在收托2岁宝贝的也渐渐多起来,但收托2岁以下的幼儿园还是很少。日本就业压力大,家庭的双职工比较多,有一半的日本幼儿园对3个月的宝贝就提供收托服务。因为工作关系,妈咪把宣宣送到了京都市伏见区墨染幼儿园,每天早上8点送去,晚上6点接回来。刚开始妈咪非常担心,这么弱小的生命,饿了、渴了、拉了、尿了,妈咪以外的人能照顾好吗?她怀揣着不安,但默默地配合着幼儿园的工作要求,如购买单子上所列的物品,每天晚上取回脏衣服洗,每天记录宝贝在家的情况等。这样,宝贝不到2岁就能自己吃饭了,令国内的同事赞叹不已。现在,2岁的宣宣随妈咪回北京接着上幼儿园,拥有班上小朋友最阳光灿烂的笑容,热爱爸爸妈妈但又不黏人,跟老师和小朋友相

  • 小男孩的心理问题:阉割忧虑
    小男孩的心理问题:阉割忧虑

      胖小男孩壮壮,今年4岁。在妈妈的带领下,他又蹦又跳地来到诊疗室。妈妈带他来这里,是想让医生检查一下,壮壮的“小鸡鸡”是否有问题。但没想到,医生刚想脱下壮壮的裤子,刚才还活蹦乱跳的他,竟然一边大喊大叫起来,一边用手紧紧捂住自己的“私处”,生怕被医生看见。这时,任由妈妈不停地解释、劝说,甚至用他最爱吃的巧克力哄骗,仍然无济于事。最终,妈妈不得不采取了强制手段让医生完成了检查。  事后,妈妈十分疑惑,壮壮为什么不让医生检查“小鸡鸡”,难道是怕被割掉吗?  专家表示:壮壮妈的猜测不无道理。一般,小男孩在生长发育早期,尤其是3-5岁,他们或多或少在思想上有一种担心和害怕,惟恐失去“小鸡鸡”,儿童心理学称为“阉割忧虑”。这是种特殊的,并与年龄有关的不健康心理。究其原因,有些是男孩在与女孩对比后产生的,但更多的则是由于孩子受父母

  • 好胜宝宝的隐忧
    好胜宝宝的隐忧

         关于孩子的好胜心,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好胜心不是坏事,使进取之心的表现,但是不能过度。我的看法与此不同。好胜心和进取心是不同的,就像“要强”和“争强”不同。     怎么来分别呢?就看对待失败和落后的态度就好了,如果失败或者落后了,就气急败坏或者怨天尤人,或者就避而不谈、兴趣大减,甚至表现出对“胜者”的妒嫉和诋毁,那这就是“争强好胜”而不是“进取”和“要强”。争强好胜,往往仅仅是贪图胜利或者成功的“心理优势”,或者是出于对失败和落后的恐惧,而并非是想要取得自己在某方面的进步。“贪胜”和“惧败”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恐惧、不安和自保,不是真正的进取。真正的进取,不在乎一时的胜败,而在乎自己是否取得进步。     生活中好胜的孩子十有七八,为什么概率这么高呢?因为大家的教

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