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如何做好一个好的超级奶爸?
    如何做好一个好的超级奶爸?

      在民办小风车广洋新景幼儿园,就有两位这样的爸爸。为何愿意放弃高薪职位,回归家庭?两名爸爸走进本期《育儿有招》,和观众分享他们的育儿经。     为家付出也值得     说起辞职回家的原因,两名爸爸观点一致:培养一个孩子成才,其意义可能比高薪厚禄更加重要。吕爸爸有两个女儿,他看了很多儿童教育类书籍,留意孩子的点滴变化,并从这一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和价值。后来,他干脆辞职回家,专心陪伴孩子们慢慢长大。董爸爸的妻子是美国人,为了便于和老师用中文沟通,夫妻俩作出了爸爸带孩子的决定。“每天妻子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抱孩子。她非常能体谅我的辛苦,妻子的支持和理解是不可少的。”董爸爸说。     更理性更放手     和细致温柔的妈妈相比,“超级奶爸”们有何“独门”育儿妙招

    标签:家庭教育
  • 如何让家务在家教中施行?
    如何让家务在家教中施行?

      孩子通过劳动探索和发现世界,发展自己的生活能力,培养勇于尝试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另外,孩子可以体会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为家庭成员付出带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冯英杰绘)     育儿调查:您的宝宝做家务吗?     近日,编辑分别在中外育儿论坛发出提问:您的宝宝做家务吗?为什么?从中外家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不同文化背景对家长育儿理念的影响。国外家长的回答中,“责任”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而中国家长普遍不善于等待,隔代教养也成为一个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     【中国家长】     当当:我不让孩子做家务,我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做家务多累啊,我可舍不得。     若音1223:我女儿4周岁,我从未让她做家务,她肯定越做越乱。我让她做我的“小佣人”,帮我端茶、倒水、拿零食。

    标签:家庭教育
  • “孔融让梨”在家教中的应用
    “孔融让梨”在家教中的应用

      近日,有媒体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上海一所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中,一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的题目时,称“我不会让梨”,却被老师打了大大的红叉。这张试卷被孩子的父亲发现后,拍成照片发到微博上,被网友转发了2000多次,评论700多条。孩子父亲想不通:这就是如今的教育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回答呢?     从价值观上看待“孔融让梨”这件事,应该有四种选择,即:A毫不利己,专门利人B损人利己C利己利人D损人不利己。编者出这道选择题在微博测试时,多数网友都选择了C。但是,当孩子作出“我不会让梨”的选择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正确答案”真的只有一个吗?很明显,在教孩子“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恰恰是要考量一下

    标签:家庭教育
  • 幼儿园“圈养”到底好不好?
    幼儿园“圈养”到底好不好?

      当今社会,是一个求快的社会,好多事都在追求速度,但停下来回头看看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怪现象,我们现在吃的很多东西,相比以前丰富了许多,但滋味、营养却不如以前了。     于是,很多中看不中吃的东西层出不穷。讲究的人们,开始寻觅没上过化肥、没用过农药的原生态蔬菜。散养的猪、鸡,散养鸡下的“笨鸡蛋”开始红火起来。由此,我忽然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想到了在幼儿园生活的孩子们。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从孩子没出生便“不甘落后”进行教育,出生后更是忙着让孩子学这学那,尤其对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更是以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为着力点,并为孩子的“成绩”沾沾自喜,引以为荣。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这种心理,也不惜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在幼儿教育“小学化”上起推波助澜的

  • 幼儿园课外作业有利于幼小衔接?
    幼儿园课外作业有利于幼小衔接?

      作业,这个似乎在小学才出现的词,近两年也流行于广州市的幼儿园里。据了解,放学后,孩子们都会带一些亲子作业、技能作业、书写作业回家,要求跟父母共同完成这些课外作业。究竟幼儿园该不该给幼儿布置课外作业呢?幼儿园和家长都有不同的看法。     赞成派     大班有必要幼小衔接     基本书写技能阿、动手能力、时间观念……这些幼小衔接需要做的工作,幼儿园可通过给大班幼儿布置作业来培养。荔湾区玛利亚幼儿园苏园长表示,老师没有必要给中小班的孩子布置课外作业,但让大班孩子接触未尝不是好事。     苏园长告诉记者,虽然社会上教育人士大呼减负,但现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已经很紧张,学生每天做作业的时间都花1小时以上。如果孩子能在幼儿园大班期间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对其日后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有帮助。    

  • 7岁儿报复妈妈挪用压岁钱打牌 炮制“咸汤圆”
    7岁儿报复妈妈挪用压岁钱打牌 炮制“咸汤圆”

        前天下午,一位妇女提着两袋拆了封的汤圆找到江夏区青龙工商所投诉,汤圆应该是甜的,怎么煮出来是咸的。该妇女姓黄,住在纸坊兴新街,前天家里来客打麻将,客人饿了她就拆了袋汤圆煮着吃,汤圆是枣泥馅的,可客人尝了一口,汤圆咸得发苦,难以下咽。黄女士又拆了一袋,还是这个怪味。   黄女士怀疑汤圆变质,找到卖汤圆的“宏璋超市”理论,店主涂某说,这汤圆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出厂日期为2012年1月13日,现在还在保质期内。   工商人员赶至现场,查看了涂某的进货凭证,也没发现什么问题。涂某还现场将黄女士带来的汤圆煮了,一尝味道正常。   工商人员接着到黄女士家中查看,她7岁的儿子看见穿制服戴大盖帽的“警察”来了,吓得赶紧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前天,小姨给了他400元压岁钱,立马就被妈妈收走,说是为他存起来,可是他无意之中发现,妈妈打牌时用了他

    标签:压岁钱
  • 5名小学生一天花掉3万元引争议
    5名小学生一天花掉3万元引争议

        孩子们的压岁钱需要在父母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支配,如果家长放任不管可能就要出问题了。   春节以来,孩子们压岁钱咋花,格外引人注目。今天,5位家长联手来到某商场,了解孩子的“巨额消费”情况,希望商场能够退货处理。记者了解到,大宗消费超越孩子行为能力应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方有效。   一天花掉3万   今天16时许,记者接到热线赶到某商场。商场一位负责人介绍,春节以来,商家推出高档儿童用品大赚孩子们手中的压岁钱,昨天5名小学生疯狂购物,一天花了3万元压岁钱,引起了家长们的不满,他们要求商场做出退货处理。   据8岁的小刚介绍,昨天他与4位同学逛商场,看到一些学生出手阔绰令人惊讶,有两位中学生结伴而来,不假思索地买下了两辆600多元的遥控抓斗车。当他们上前问价时,遭到对方的嘲笑,他们才开始疯狂花钱“摆阔”。   记者了解到

    标签:压岁钱
  • 妙法巧对孩子的压岁钱!
    妙法巧对孩子的压岁钱!

        近年来孩子的压岁钱是水涨船高,父母们到底应该怎样来监管孩子们的压岁钱呢?直接没收显得太野蛮太不相信孩子了,但是放任不管也坏处多多,有什么还办法来对待孩子的压岁钱呢?   1、树立用钱观念,让孩子真正了解“钱”。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用钱观念,告诉孩子钱是干什么用的,怎么用最好。   “钱是用来买有用的东西的,而不是来乱花的。”比起不让孩子花钱,一味禁止,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更加行之有效。   2、父母自己做好榜样。   如果父母能够做到勤俭节约,言传身教,让孩子跟着学,就很容易帮助孩子建立起好的花钱习惯。   比如过年过节,讨论买东西、送礼,父母自己就铺张浪费,孩子必然也是大手大脚。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看父母如何合理规划、讨论合理用钱,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3、有错就及时指

    标签:压岁钱
  • 谁动了我的压岁钱!
    谁动了我的压岁钱!

        眼见着元宵节也快到了,这龙年的春节也就算是过去了。在这个长长的年里,收获最多,最欢乐的应该是孩子们吧?你看,除了有新衣服穿、有鞭炮烟花放,还能收获大把大把的红包!谁说不开心呢!?   可是,这年一过完,压岁钱怎么都不见了?!   谁动了我的压岁钱!——红包引发的“血案”   不满妈妈挪用自己压岁钱,7龄童炮制“咸汤圆”报复   前天下午,一位妇女提着两袋拆了封的汤圆找到江夏区青龙工商所投诉,汤圆应该是甜的,怎么煮出来是咸的。该妇女姓黄,住在纸坊兴新街,前天家里来客 打麻将,客人饿了她就拆了袋汤圆煮着吃,汤圆是枣泥馅的,可客人尝了一口,汤圆咸得发苦,难以下咽。黄女士又拆了一袋,还是这个怪味。   黄女士怀疑汤圆变质,找到卖汤圆的“宏璋超市”理论,店主涂某说,这汤圆是正

    标签:压岁钱
  • 适当“争斗”有益于培养自我意识
    适当“争斗”有益于培养自我意识

      幼儿园里宝宝间的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事儿。小朋友成成在幼儿园没犯事儿,却还是被老师电话叫了家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最近成成妈把这件闹心的事发布到网上,引起网友热烈讨论,记者联系上了成成妈,还原了这个新妈妈们纠结不已的幼儿园“打架事件”。     事件:     宝宝没打架,却被“隔离”了     接到幼儿园老师电话的时候成成妈心里一惊,难道宝宝在幼儿园里又捣蛋了?电话那头的幼儿园老师怒气冲冲,“成成在幼儿园里带坏了小朋友尧尧,尧尧今天和小朋友打架了,很恶劣。”成成妈听得一头雾水,尧尧和小朋友打架,和自家成成有什么关系呀?电话那头的幼儿园老师丝毫不吝惜自己的口水,“成成平时很调皮,而且和尧尧走得很近,尧尧以前从来不打架的,自从和成成一起做了好朋友,他也开始打架调皮

  • 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孩子本应该是和伙伴一起玩得废寝忘食的,但是独生子女和邻里不相往来,让很多孩子习惯一个人的童年,一旦接触到其他孩子,却变得呆若木鸡,不知如何和其他小朋友玩,孩子内向怎么办呢? 一、为宝宝酿造自信 对于害羞、内向的宝宝,多鼓励他,允许他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与周围不同年龄人的接触、交往。如见到邻居家的奶奶、爷爷主动打招呼,看到邻居家的小姐姐在骑车,鼓励宝宝也去试试。对宝宝要尊重,关爱而不溺爱;多鼓励和表扬,但不过分夸耀。参与宝宝的成长过程,和宝宝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对宝宝提出具体的合理的要求,要积极满足并加强指导,帮助宝宝实现目标,增强他的自信心。 二、机会加技巧培养“外交家” 婴儿期的宝宝就已经会主动与其他宝宝交流,他会盯着对方看、朝对方微笑并“咿咿呀呀”地说话,吸引对方注意。一岁左右,宝宝就出现同伴交往行

  • 幼小衔接应做到适度
    幼小衔接应做到适度

      提问:殷老师,我是从外地来南京打工的,在孩子上小学前没有好好上过幼儿园,来到南京后发现班上的孩子都已经学习了很多知识,不少孩子小学一年级的课本都已经会了,这给我和孩子很大压力。我要问的是孩子为什么要提前学习这些知识?提前学有没有好处?我现在该怎么办?     回应:首先是第一个问题,城里的家长为什么会喜欢带着孩子在学习上“抢跑”?我认为,第一是家长在教育信息和教育能力方面的不对等,致使家长常常被不良商家的概念炒作所蒙蔽,在这个层面上家长属于弱势群体。如“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对孩子而言什么是真正的起跑线,以及真正的起跑线在哪里。在孩子有没必要抢跑的问题上,我的观点是在知识层面上孩子其实没有必要抢跑,有效的幼小衔接从本质上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基本习惯的培养,基本意识的培养和对学校环境的熟悉等等,这

  • 教育孩子需读懂孩子的心
    教育孩子需读懂孩子的心

      如何教育孩子是每个家庭都关心的问题,或许不是每个家庭都知道: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你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难在哪里呢?有人说知识不足,有人说方法不当,这些都是对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对今天的孩子缺乏了解。     有一些父母或许不服气:知子莫如父母,我们每天看着自己的孩子,难道还不了解他(她)?我在主编《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时,就是以此确定的办刊格言:“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我想,这两句话也可以视为给家长们的赠言。但是,若想真正的尊重孩子和了解孩子并不容易。     复杂的对象,简单的教育,正是教育困难的重要原因。假若以简单的教育对待复杂的对象,也必然引起教育无效或失败。     所谓复杂,是说今日孩子接受了复杂的大量信息,由于难以消化、难以适应而产生了复杂心态,甚至模糊了与成人的界限;所谓

    标签:家庭教育
  • 男人最值得的投资:孩子
    男人最值得的投资:孩子

      好好做父亲:男人最有价值的投资     做父亲才是男人最重要的事业,也是男人最有价值的投资!     2013年1月,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携手李文道博士推出了《好好做父亲》一书,该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     酝酿10年,沉淀之作     孙云晓坦言,《好好做父亲》是他和李文道博士酝酿10年的沉淀之作。两位作者从多年亲职教育的研究个案入手,提出了“父教缺失的孩子终身缺钙”、“小时父亲缺席,老时孩子缺席”等新观点,全面论述了做一个好父亲对儿子、女儿、妻子和父亲本人的意义所在。     全书以“一个观点+一个案例+案例分析+理论支持”的形式,理论性与实用性有机融合,通过比尔·盖茨、奥普拉、希拉里等名人,以及众多中国孩子与父亲之间的真实

    标签:家庭教育
  • 孩子成长需要父母完整的爱
    孩子成长需要父母完整的爱

      美特斯·邦威的创始人周成建说:“父亲是一个意志力非常坚强的人,而母亲对事物的变化感觉很敏锐,美邦(美特斯·邦威)能走到今天,这种执着、这种坚持是父亲给予我的,而对时尚、市场的敏感度则是母亲给予我的。”     崔永元曾用一个精彩的比喻形容父爱与母爱的不同:“父爱就像日出,那样光明磊落,真挚情深;母爱就像月亮,那样温柔无私,慈爱无边。”     如果你承认男性与女性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是不一样的,那么你就很容易理解母教为什么难以替代父教。父亲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是男性,他向孩子展现了一个不同于母亲的世界。     对父亲的独特之处,美国《父母》杂志这样总结:     1.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     2.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     3.

    标签:家庭教育
  • 应该让压岁钱变得更有意义
    应该让压岁钱变得更有意义

        过年了,虽然不再以穿衣服为荣,但压岁钱的多与少,仍然是孩子们关心的话题。与之相应,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在压岁钱问题上,既给予孩子快乐,又给予孩子们真正的幸福,还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第一,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压岁钱,它的生活意义与教育意义何在?   第二,如何给孩子们压岁钱,是给予式还是奖励式,是无理式还是有理式?   第三,如何指导孩子们花压岁钱,是消费型、储蓄型还是理财型?   第四,如何管理孩子们的压岁钱,是代管型、协商型还是放任型?   在此我想针对此话题发表一下我的意见。   关于压岁钱,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也水涨船高,这也是自然现象。但作为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如何去认识压岁钱,并且给孩子讲压岁钱的意义,并不谁给的钱多谁就好,要根据家庭收入情况而定。   过年了,作为小孩子都希望得到压岁钱,那么压岁钱如何管理呢?我认为可

    标签:压岁钱
  • 大人孩子争管压岁钱 谁管更合适呢
    大人孩子争管压岁钱 谁管更合适呢

        最近《孩子的压岁钱怎么花》一文,引起了家长与孩子的共鸣,昨日晨报热线84701110探讨热线一直响个不停,有稚气未脱的童声,也有爷爷奶奶的声音。   家长要求监护孩子压岁钱   已经退休的仝先生打进电话说,他比较鼓励孩子从小就学会计划收入与支出,这样有利于他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是关系其一生的重大问题。   顾先生在热线中表示,他的孩子每年都能收到两万多元的压岁钱,但是孩子现在并没有使用这么大笔资金的能力,所以他以孩子的名义为其在银行设立了一个账户,作为基金购买股票,这样做倒不是为了真的能挣多少钱,而是让孩子形成储蓄的意识。   另一位李女士则更注重小孩内心善良品质的培养。她孩子的压岁钱有一千多元,她说,与其让这些钱被用在吃喝玩乐上,倒不如鼓励他用这笔钱去资助南京周边地区的贫困同龄儿童。   小孩坚决要求支配压岁钱   “我一点也

    标签:压岁钱
  • 中外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上幼儿园的?
    中外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上幼儿园的?

      当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中外父母关注不同     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们今天学什么了?     3.有人欺负你吗?     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国外父母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你快乐吗?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3.你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中国的父母比较多地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而国外的父母

  • 全托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全托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是否送孩子上全托幼儿园而犯愁,一边要应付忙得不可开交的工作,一边又怕与孩子泪光闪闪的眼睛对视。 在不少育儿网站上,家长们争论激烈,甚至分成两大阵营,各执一词。支持派乐观地认为,个人的职业发展不能放弃,孩子既然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就意味着他们初步具备了独立的能力。因此,上全托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并且不受家长溺爱的孩子将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反对派似乎更多,其中不乏隔代的祖父母们。他们认为孩子毕竟太小,幼儿园老师无法替代监护人的角色,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两大阵营似乎都有道理,为此,《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发展心理领域的专家。 “孩子难以适应分离,能不送全托幼儿园就不要送。”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迟毓凯指出,目前,孩子都是在3岁左右上幼儿园,这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年龄段。如果过早地让孩子上全托,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

  • 教育孩子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教育孩子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当兴趣班成为“信仰”     每一年小升初,杭州的顶尖初中都会为争夺两三百名“最最优质的生源”而激战一番。     他们被称作“牛孩”。一位网名“牛爸”的家长为今年刚刚进入初一的这群新生建起了一个QQ群

    标签:家庭教育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