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宝宝有这7种行为是心理问题,家长再不了解就晚了
    宝宝有这7种行为是心理问题,家长再不了解就晚了

    孩子爱啃咬手指、胆小被人欺负了也不敢说话、不愿意入学、睡眠有障碍、易怒、暴躁爱打人骂人、不服管教……等等。不少父母都表示非常困惑,孩子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到底是不是正常的? 现代社会中,不止成年人背负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小孩子学习、竞争的负担也很沉重。加上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气氛,多重因素作用下,孩子就会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假如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下这几种行为表现,很有可能是孩子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建议及早就医治疗。 啃手指咬指甲 这个行为在孩子婴儿时期是非常正常的,家长无需过于担心。 但如果孩子到了4、5岁还有这种习惯,则很可能是受到过什么大的心理刺激或创伤,比如在断奶时期,妈妈为了强制断奶把孩子寄养在奶奶家姥姥家,不让孩子见到妈妈等。 咬指甲啃手指变成了孩子安抚自己的一种方式,孩子一紧张、不安就会习惯性的啃

  • 3岁女儿被异性强吻!比保护孩子“纯洁”更重要的是……
    3岁女儿被异性强吻!比保护孩子“纯洁”更重要的是……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朋友的女儿今年三岁多。她说幼儿园有一个小男孩特别喜欢她女儿,每次见面总要抱住女儿猛亲几下。女儿很害怕,放学后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朋友听到后十分生气,言辞激烈地告诉女儿这是不可以的,可女儿不懂得如何拒绝,反而吓得不敢上幼儿园了…… 本来 ↑ 只是一个聊天的内容,却意外引起大家的激烈讨论。只有女孩会遇到这样的遭遇吗,当然不是! / 01 / 我的儿子被幼儿园老师嘴对嘴强吻! 同事的儿子梁梁今年5岁半,是个乖巧可爱的小绅士~说实话,每次见到活的梁梁,小编我也是控制不住的想冲上去“强吻”!在幼儿园,梁梁就被女老师嘴对嘴的亲吻,只是因为太喜欢!What? “我很介意这种事,我马上告诉孩子,要拒绝!” 梁梁妈妈说。 激烈讨论过后,我们又随机采访了一些妈妈,观点鲜明,目标明确—— 妈妈群

  • 孩子胆小认生,多接触人能外向一些吗?
    孩子胆小认生,多接触人能外向一些吗?

    一位昵称“henry”的妈妈问: 我家的孩子今年是两岁又十个月大,在家的时候看他是很活泼的,可是一到了外面,他就怕生。他不会让除了家里人之外的任何人抱他,亲戚朋友都不行。 是不是因为这孩子经常自己在游乐场玩,和亲戚朋友接触的比较少的原因?是不是让这个孩子多去接触一些亲戚朋友,就会好起来呢? 确实,有些孩子,可能不管我们怎么告诉他说:这个是哪个叔叔,哪个阿姨,这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那都是不行的,这个孩子还是会往妈妈身后躲,必须让爸爸妈妈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生气质 关于这个问题呢,我首先想要告诉所有的家长一样事情,那就是:每一个孩子,他都是不一样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天生气质。 天生气质类型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今天我先介绍两种。 有一种孩子,我们说他是“乐天型”的。乐天型的孩子,他们在天性上,跟别人联

  • 孩子性格随出产房第一个抱他的人,真的么?
    孩子性格随出产房第一个抱他的人,真的么?

    很多地方都有这么一个说法:孩子性格随出产房第一个抱他的人。于是有人生产前就综合评比选出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人,希望孩子可以沾沾人家的好。也有家人在孩子被护士抱出产房后知道自己性格不好,迟迟不敢去抱孩子。也还有这样的:妈妈后来得知自己孩子被脾气比较臭,性格不太好的某个家人第一个抱了之后恨不得再把孩子回炉重造一番再生一次。 这个说法是真的么,真有这么灵么? 网友A说:不会这么恐怖吧,我家孩子第一个抱他的人的命不知道有多坏的,这怎么办? 网友B说:我老婆生产时我在外地出差没及时赶回来,现在孩子性格各方面出奇地像我,这怎么解释? 网友C说:我生女儿的时候是她爸爸抱的,难怪孩子脾气和他爸一样都那么差啊。 网友D说:坚决不能让婆婆抱,长得像她,孩子就惨了,性格像她,孩子就完了。 网友E说:等我快要生产时,一定得全家人坐一起开个家庭会

  • 家有男宝,妈妈该不该告诉他这件事,要不要如厕反锁门?
    家有男宝,妈妈该不该告诉他这件事,要不要如厕反锁门?

    朋友玲玲告诉鸽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起,自家三岁的儿子开始关注其月经那几天丢在垃圾篓里面的带有血迹的卫生纸和卫生巾。 有次我刚从厕所出来,小家伙进入厕所,然后就听见宝宝哇地哭开了,进去一看发现小家伙蹲坐在垃圾桶旁边,把我掩盖着的带有血迹的卫生纸都用小木棍挑了出来,瞬间明白了。 问儿子,儿子说有人欺负妈妈,妈妈受伤了也不和他说,爸爸也不知道保护妈妈,小家伙是在心疼妈妈。 当时心都要碎了,为儿子的懂事和体贴感到很欣慰,但同时也很困惑,小家伙肯定不是今天才发现的,她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这个的,我该怎么和儿子讲? 从玲玲儿子的角度来看,小家伙只知道妈妈流血了,认定是有人欺负妈妈。从玲玲的角度来看,她以为儿子还小啥都不懂,掩盖一下就没事了,谁曾想儿子竟这么细心,关注妈妈。 从教育层面来讲,当然要告诉宝宝是怎么回事,告诉宝宝男女有别,女性在上厕

  • 这个妈妈真了不起,让儿子五年如一日早睡早起!
    这个妈妈真了不起,让儿子五年如一日早睡早起!

    儿子今年五岁了,因为每天晚上八点半准时上床睡觉,在幼儿园家长群里口口相传,仿佛成了一个传奇。 在这个年龄段,晚上十点甚至更晚才睡觉,已成为很多小孩子的生活常态。作为他五年来早睡早起的见证者和协助者,关于这个话题,我总是被人这样问起: “8点半他就困吗?就乖乖上床吗?” “嗯。” 他早上起得早吗?” “六点半吧!” “哎,真好啊~~” “呵呵,是挺好。” 爸妈爷奶们经常跟我诉苦:“哎呀你儿子能早睡太好了,我家的到十点半还精力旺盛,大人都被他熬困了还不愿意睡……早上又起不来,叫好几遍都不动弹……” 我跟他们开玩笑说:“我必须得在九点前给他弄睡啊,我还得加班写稿啊,他不睡觉我怎么干活?” 的确,五年来,儿子一直效仿着农民伯伯最原始的睡眠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

  • 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12岁,请花几分钟看看这篇文章~
    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12岁,请花几分钟看看这篇文章~

    各位爸爸妈妈,您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吗? 当然不仅仅是成绩那么简单。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尤其是孩子处在3-12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孩子12岁之前帮助他养成好习惯,不仅会让孩子受益一辈子,父母自己也会省心很多。 那么,怎么做呢?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 来看看这则故事: 一家要求很高的外资企业招工,一些学历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观条件都很不错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了最后一关---面试。可是,未曾想到,没有提问,没有出题,短短10分钟,他们都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总经理借故离开了5分钟,这些年轻人便得

  • 保护孩子隐私有妙招!快来接招~
    保护孩子隐私有妙招!快来接招~

    孩子终于上学了,作为孩子妈妈的我来说,孩子刚上幼儿园,心里还是怕怕。孩子不懂得保护自己,虽然也对她做了隐私保护的教育,却还是是闹出了洋相。 “那天,和几个朋友相约出去郊游,到了目的地后女儿和另外一个小女孩突然跑到几个朋友面前,掀开裙子,叫大人们:‘你们来看啊!”我正与朋友们在聊天,一看女儿这样,急忙将女儿和她的小朋友叫到一边,我告诉她们:‘屁股是你们的隐私部位,不可以露出来给别人看啊!’她们点头答应了。可是过了一会,女儿和那个小女孩又跑了过来露出屁股对着众人喊:‘你们来看我们的隐私部位啊!’我急坏了,女儿怎么不给我面子?” 原来,女儿将妈妈的话理解成了屁股的名称叫“隐私部位”,而没有懂得隐私部位的真正含义。对于三岁的儿童来说,妈妈想靠一句话就教会孩子明确隐私部位的概念,看来是行不通的了。 隐私教育的难点? 1、 孩子的

  • 现在的孩子普遍性早熟,罪魁祸首与父母息息相关
    现在的孩子普遍性早熟,罪魁祸首与父母息息相关

    王女手的女儿今年才13岁,可是据王女士所知,女儿经常和社会小青年混搭在一起,而且女儿已经透漏性经历已经有3次了。王女士一次忍不住质问女儿,女儿的回答竟让王女士震惊不已:“男女之间这样不太正常了吗?你和爸爸以前不也经常做这事吗?”一瞬间王女士变得哑口无言。 原来女儿一直和王女士夫妻俩睡在一起,在女儿6岁的时候,曾经被爸爸妈妈晚上的动静弄醒,最后经过王女士的解释才知道个大概,之后女儿晚上睡觉竟然一直都期待着爸爸妈妈的动静,直到女儿9岁的时候分房睡。随后女儿就开始和社会小青年经常在一起,还打扮的花枝招展,性方面也十分放纵。对此,王女士和丈夫感到十分惋惜,也后悔的不得了。 案例剖析: 现实中不少孩子到了6、7岁,还缠着父母要和父母一起睡。其实,一般在孩子3岁之后就要和父母分开睡觉了,否则可能会引起孩子性早熟,对孩子的性格、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很大

  • 美国性教育大纲: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具备哪些性知识?
    美国性教育大纲: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具备哪些性知识?

    在美国,性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延续到高中的。总统奥巴马曾号召每个孩子都能在学校里接受到 “medically accurate, age-appropriate, and responsible sex education.”- 科学的,适龄的,负责任的性教育。而2012年由美国卫生协会、美国学校卫生协会、美国教育协会等联合发布的《美国国家性教育标准》 - National Sexuality Education Standards,就体现了这个精神。 大致上,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孩子每年要有5小时的性教育,而5到12年级每年要有10小时左右的性教育,主要学这7个方面的内容: 1、人体和生理结构(Anatomy and Physiology) 2、自我认知(Identity) 3、怀孕和生殖(Pregnancy and Repro

  • 洗澡是性教育最好的时机,爸妈这样做效果才好
    洗澡是性教育最好的时机,爸妈这样做效果才好

    前一阵子,丁妈的一个朋友来问:女儿现在 2 岁了,爸爸给她洗澡,我总觉得有点儿别扭啊。这个问题,丁妈当初也纠结过。不过,在咨询了左飞老师后,丁妈就不焦虑了:洗澡可是给孩子进行性教育最好的时机之一,爸妈可别浪费啦。 3 岁以前,洗澡 是最好的性教育课堂 不少家长老是发愁给孩子做性教育的时机,其实,对于 3 岁以前的孩子,洗澡的时候就是很好的性教育小课堂。 宝宝在 2 岁左右,就开始有了基本的性别区分意识,开始好奇两性间不同的身体特征了。 和孩子一起洗澡的时候,不论是同性还是异性父母,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体做教材,教给孩子各个身体部位和男女性器官的区别。 如果爸妈只是帮助孩子洗澡,可以在孩子身上将身体部位指出来教给他,也鼓励偶尔和孩子共浴一次,这样可以让孩子对性别的认知更加全面。 当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性

  • 是孩子不够听话,还是我们不够宽容?
    是孩子不够听话,还是我们不够宽容?

    最近一段时间,年糕小朋友晚上常常醒来哭,还很不好哄,我又困又累又恼,已经忍不住对孩子发过几次脾气了。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睡惯了整夜觉,再这样不断被打扰睡眠,真是有点受不了。加上白天的工作安排超级满,稍有差池就会影响一天的节奏。他都快三岁了,怎么能还这么吵呢! 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前几天年糕也病了,感冒+夜里咳嗽导致呕吐,他没有休息好。最近去托班了,对于内秀的他来说,想必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

  • 孩子天生就有不同的性格,快来测测你家是哪种?
    孩子天生就有不同的性格,快来测测你家是哪种?

    学习了这么久的育儿,说起来似乎道理都很简单,但做起来又不禁感叹教育的复杂。比如,我经常听到妈妈们的疑惑: “为什么同样的教育方式,我家老大成长得很好,从不要我操心,老二却性格很差,让我苦恼不已?” “你看我家隔壁的那个妈妈,似乎从没有什么教育方法,自己也很普通,但他家孩子却非常优秀,读书好,性格好。为什么?” 又或者是,分享完一篇文章,有的读者觉得受益匪浅,有的读者只冷冷地反馈:“根本没有用。”没有用?有时候我也忍不住较真起来:我的方法你真的用对了吗? 后来发现,这并不是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从出生开始,他们就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与人迥异的气质,这就好比,不同的植物,有些喜阴有些却必须向阳,有些耐旱有些却喜欢湿润的土壤。 我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米罗的父亲是一个酒鬼,他家

  • 孩子总说“不”,怎么破?
    孩子总说“不”,怎么破?

    “我家孩子不是不爱说话,是太爱说话了,你说一句她回你十句。”“现在TA自己的主意可多了,大人叫去东,他偏要去西。”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之前都很听话和温顺,现在变得喜欢顶嘴,还总爱对着干呢?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聊聊“反抗期”了。众所周知,在青春发育期,孩子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叛逆心理,我们称之为“第二反抗期“。那”第一反抗期“又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其实就是在孩子3岁左右这个特殊的时期。 有些家长疑惑了,为什么3岁的小朋友也会有反抗心理呢? 在婴儿向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机体功能不断发育完善,他们通过模仿大人,观察周围的环境,与其他孩子的交往和游戏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的能力。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在认知,语言,行为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他们开始喜欢摆弄简单的物件,例如:试着把家里所有的鞋子放进柜子里;他们还喜欢做大人做的一些事,像

  • 想要养出独立自主的孩子,这样做事半功倍
    想要养出独立自主的孩子,这样做事半功倍

    小宝宝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想要探索、触摸物品,想要研究每一件触手可及的事物,但是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去探索会发生什么后果?如果孩子动手去摸那些不让碰的东西而遭到打手的惩罚时,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后果? 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在八段论中,1.5-3岁是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

  • 父母不会正确的对孩子说“不”,只会让孩子形成畸形的性格!
    父母不会正确的对孩子说“不”,只会让孩子形成畸形的性格!

    因为小宝最近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妈妈总是不厌其烦的对小宝进行教育,可是小宝越听越反,最后竟然直接跑到了网吧,再也不想听妈妈的唠叨了。等到妈妈找到小宝之后,小宝赌气的一直赖在网吧不走,最后竟然表示如果妈妈再这样逼他,他就跳楼自杀。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变成了这样,心里憋屈的不得了,瞬间感觉头晕脑胀,因血压升高而紧急住院。等到妈妈缓过劲来之后,心里憋得慌:一个好好的家庭竟然闹成这样子?这到底是谁的错? 观点分析: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善良的,可是在不同的家庭环境教育下,最终有的成为了优秀的人才,有的却走上了不归路,这值得所有的父母去反思。其实这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孩子从小的教育就是正确合理,否则很有可能出现一些极端情况。 那么针对孩子平时的无理取闹,父母如何做才最合理呢? 1:学会对孩子坚决说“不” 不

  • 专家说孩子撒谎无罪,家长该如何应对不同年龄孩子的谎言
    专家说孩子撒谎无罪,家长该如何应对不同年龄孩子的谎言

    说到孩子撒谎,不少家长就会心头一紧,很担心从此孩子走上歧路。在育儿专家眼中,撒谎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我们应该重新看待这种本能,而不是一味否定它。 在英国的《儿童十大宣言》中就有一条申明:孩子有权撒谎保护自己。尽管如此,当人们一说到撒谎,尤其是说到孩子撒谎的时候,评判心、道德感还是会冒出来,大家会联想到不诚实的品格问题。这样的自动联想,直接影响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几个不同的“撒谎”阶段。每个阶段的“谎言”有着各自的内涵,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内涵,并区别对待,帮助孩子顺利渡过每一个“撒谎”期。 关注撒谎背后的原因 放学了,妈妈准时来接芸芸,上了车,芸芸告诉妈妈:“今天老师给我贴了三颗小星星,小美只有一颗,我比小美表现好。”第二天,芸芸又对妈妈说:“老师会选我做白雪公主,因为讲故事的时候,我最安静,我比

  • 孩子有这5个异常行为,可能被性侵!
    孩子有这5个异常行为,可能被性侵!

    性侵犯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听起来好像非常遥远。很多父母可能根本不相信这种遭遇会与自己的孩子有什么关系。但相关数据却触目惊心。 据《“女童保护”2016年性侵儿童案件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年媒体公开报道的14岁以下儿童性侵案件为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同比增长近三成。其中,女童被性侵的比例为92.42%,而有7.58%的男童也遭遇过性侵害。 根据这份经全国31个省份共9151名家长填写的报告显示,68.63%的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过系统的防性侵教育;50.61%的家长不确定是否可以从孩子言行中识别孩子是否遭遇性侵,还有16.85%的家长完全不能识别。 而就在3月13日,京华时报刚刚报道一起4岁女童疑遭性侵的事件。 京华时报3月13日报道截图 不止在中国,女

  • 你家孩子有以下3种特点,恭喜你,他将来会大有出息
    你家孩子有以下3种特点,恭喜你,他将来会大有出息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以后能生活的更好,但是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对人生道路的影响是很大的,对未来的发展也十分重要。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就是说,从孩子小时候的一些表现就能看得出,他长大以后能否成功。 童年时期,孩子的性格品质已经基本定型,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3种特点,那么恭喜你,他长大后可能会大有出息! 1、有较强的自制力 外国有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者发给4-5岁儿童每人一颗棉花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 有的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眼睡觉或唱歌,以此来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 十几年以后,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自制力强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在后来的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自制力强、

  • 资深教师透露真正优秀孩子的特征,看看你家孩子有几条?
    资深教师透露真正优秀孩子的特征,看看你家孩子有几条?

    本文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师给天下所有家长的忠告:教育好孩子的秘诀,不是成绩、不是早教、也不是名校,而是父母每天对孩子耳濡目染的习惯的影响,由此孩子养成的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东西。 仅追逐成绩、早教、名校而忽略其他,这样的父母目光短浅,因为他们把孩子的人生错误地当成了短跑,但其实人生是一场长跑,只有优秀的性格和习惯,才能让孩子走得更好更远。 老教师用她丰富的教学经验,列举了优秀孩子的5个特征。无独有偶,她的经验跟一些国内外学者的总结相差无几,这也是按照统计学总结出来的概率,孩子在童年时期只要养成以下5个好习惯,未来就不会差。 1、主动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论是我们的学校,还是不少家庭,都是以灌输的方式让孩子被动接收。 而当孩子自主捧起书本贪婪阅读的那刻,才是一个标志性的不同——孩子懂得了主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