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宝宝老尿床是什么原因 长期尿床危害大,要注意!
    宝宝老尿床是什么原因 长期尿床危害大,要注意!

    遗传因素 30%尿床的孩子爸和20%尿床的孩子妈妈在小时候也曾犯遗尿症,反过来讲爸妈均有遗尿史,他们儿子有40%会遗尿,女儿有25%遗尿,因此遗尿症具有遗传性。 睡眠过深 这是一个较常见的因素,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 睡前精神波动大 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孩子曾受了惊吓甚至是害怕尿床受到责骂等。 不良卫生习惯 父母照顾不周;没有给孩子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一次性尿布,孩子对排尿的行为没有敏感的反应;孩子的内裤太紧、局部没有清洗尿渍刺激等。 环境因素 突然换新环

  • 小儿推拿推脊柱的作用
    小儿推拿推脊柱的作用

    功效 推法:清热导滞。 捏法: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身体。 {insc m="8" i="1131863"} 主治 疳积,厌食,腹泻,便秘,腹痛,夜啼,烦躁,发热,遗尿,惊风,慢性咳喘,脱肛等病症。 临床应用 捏脊为小儿保健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补脾经、摩腹、按揉足三里)合用,本法亦可单独用于保健。捏脊是治疗小儿消化系统诸病的首选法,其主要有调和脾胃功能的作用。 操作手法 位置:背部,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 1、推法:用食、中二指面自大椎推至尾椎,称推脊柱。 2、捏法:用拇指后按,食中二指在前,或用食指屈曲,以中节桡侧后按,拇指在前,两手自

  • 小儿推拿推脊柱的手法
    小儿推拿推脊柱的手法

    位置 穴位:夹脊穴。 位置:位于腰背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操作 操作:用食指、中指(并拢)的指面,自小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 次数:推100-300次。 作用 作用:宣肺利窍,固表通阳。 主治:预防感冒、咳嗽、哮喘、咽喉炎等外感病症。当小儿感受风热发烧时,它又有退热的功效。 推拿注意事项 1、掌握好小儿推拿的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 2、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施以推拿术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做推拿。操作时手法

  • 小儿推拿推腹有什么好处
    小儿推拿推腹有什么好处

    安中调中法的好处 1、作用:健脾和胃。 2、主治:腹痛,胀满,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 3、临床应用:安中调中法具调理脾胃,安抚中焦功能,用于脾胃不和,中焦功能紊乱所致的各种病症治疗。 {insc m="8" i="1131832"} 补中健脾法的好处 1、作用:补脾益气。 2、主治:腹痛,胀满,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 3、临床应用:补中法具补脾益气,健胃助运功能,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病症治疗。 消食导滞法的好处 1、作用:消食导滞。 2、主治:腹痛,胀满,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 3、临床应用:消导法具消积导滞,降气通便功能,用于食滞不化、脘腹胀满、大便不通等胃肠里实症治疗。

  • 小儿推拿推腹的手法
    小儿推拿推腹的手法

    位置 穴位: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脐中上 4 寸,前正中线上。 操作 用中指腹在中脘做顺时针方向揉转,称安中调中法。 用中指腹做逆时针方向揉转,称补中健脾法。 先做安中调中法,继用食、中两指从小儿剑突下,轻轻直推至脐,次数为揉转次数的 1/2 ,称消食导滞法。 以上三法总称 “推腹法”。 作用 作用:安中调中法: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法:消食导滞;补中健脾法:补脾益气。 主治:腹痛,胀满,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 推拿注意事项 1、身心放松。做小儿推拿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做到身心都放松。即“要全幅慈心善念、无半点浮词燥气”。 2

  • 小儿推拿推四横纹的好处是什么
    小儿推拿推四横纹的好处是什么

    功效 推四指横纹:能调中行气、消胀。 掐四指横纹:能退热除烦、散结。 用于治疗胸闷,咳喘,伤乳食,消化不良,腹胀等。本穴也可用毫针或者三棱针点刺,治疗疳积效果尤佳。 {insc m="8" i="1131416"} 主治 厌食,疳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口舌生疮,胸闷痰喘,气血不和等。 临床应用 1、消法代表。善消导食积,主治胃痛、腹痛、疳积、厌食等。平时可推,能健胃,增进食欲。 2、相当于成人的四缝穴,可治疗小儿疳积,在此处行挑治法,因需要相应的针灸基础,故仅作介绍,不建议家长自行挑治。 其他 1、配伍:配补脾经、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捏脊治厌食、疳积,也可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出血;配补脾经、揉板门

  • 小儿推拿推四横纹的手法是什么
    小儿推拿推四横纹的手法是什么

    位置 推拿穴位:四横纹穴。别名四横。 推拿位置:位于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 操作手法:用拇指面逐个纵向上下来回直推本穴,或使患儿四指并拢,在穴位上横向来回直推,称推四横纹。 操作次数:纵推为30~50次,横推为100~300次。 作用 推拿作用:理中行气,化积消胀,退热除烦。 功能主治:疳积,腹胀,厌食,咳喘,慢惊风,口唇破裂,发热,烦躁,手足常掣,头偏左右,肠胃湿热,眼目翻白,肚腹疼痛,口眼歪斜等。 相关论述 《小儿按摩经》:“推四横纹,和上下之血,人事瘦弱,奶乳不思,手足常掣,头偏左右,肠胃湿热,眼目翻白者用之。”“推四横:以大指往来推四横纹,能和上下之气,气喘、腹痛可用。”

  • 小儿推拿推脾经的作用
    小儿推拿推脾经的作用

    功效 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insc m="8" i="1130590"} 适应症 1、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肌肉消瘦等。 2、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 3、治疗脾胃不和导致的饮食停滞、胃脘痞闷、吞酸纳呆、呕吐腹泻等。 4、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可推补本穴。 临床应用 1、补脾经: 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廋、精神萎靡、消化不良等证。 2、清脾经: 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所致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证。 操作手法 1、位置:

  • 小儿推拿推脾经手法
    小儿推拿推脾经手法

    位置 1、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直推法补脾经)。 2、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 3、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 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宝宝的手,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宝宝的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1、直推法:使宝宝拇指屈曲,然后从指尖开始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补脾经。 2、将宝宝拇指伸直,从指根到指间来回推。清脾经。 3、旋推法:在宝宝拇指一面旋转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泄。 作用 1、推拿作用: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推脾经。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2、主治疾病: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等。

  • 小儿推拿推天柱骨的方法是什么
    小儿推拿推天柱骨的方法是什么

    位置 推拿位置:自枕骨下,沿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定位方法:就是颈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 {insc m="8" i="1130129"} 操作 操作手法:用拇指指面或食指、中指指面自上而下直推,大一些的宝宝可用瓷汤匙边蘸水自下而上刮。 操作次数:推法一般100-300次;刮法一般刮至微微发红即可。 作用 推拿作用:降逆止呕,清热解表。 功能主治:防治恶心、呕吐、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临床应用 1、恶心、呕吐、呃逆(意思就是气总往上顶)、嗳气(也称打嗝)、头晕头痛。这里说的头痛就没有分是风寒还是风热的,只要有外感引起的头晕头

  • 小儿推拿推天柱骨功效
    小儿推拿推天柱骨功效

    作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常用于防治恶心、呕吐、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临床应用 1、外感发热、项强可与拿风池等穴合用。 2、呕吐可与揉板门、揉中脘等穴合用。 民间说法 民间常可用汤匙蘸水自上而下刮天柱骨,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作用同推天柱。 操作手法 穴位: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呈线状穴。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 次数:一般推100~500次。 相关文章 {insc m="8" i="1027904"} {insc m="8" i="1028775"

  • 小儿推拿拿肚角有什么好处
    小儿推拿拿肚角有什么好处

    作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滞,为止腹痛的要法。 主治 腹痛、腹胀、腹泻等。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以寒痛、伤食痛为佳。 临床应用 按拿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特别是对寒痛,伤食痛效果更好。本法刺激较强,一般拿3到5次即可,不可拿的时间太长。为了防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可在诸手法推毕,再拿此穴。 操作手法 穴位:肚角穴。 位置: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 操作:有拿肚角与按肚角之分。患儿仰卧,术者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深拿3-5次,称按肚角。 相关文章 {insc m="8" i="1027904"} {insc m="8"

  • 小儿推拿一天可以推几次
    小儿推拿一天可以推几次

    一天可以推几次 1、推拿次数: 小儿推拿每天做都可以,次数最好是一天1-2次,再多就不提倡。 2、推拿部位: 小儿的穴位大多分布在手、头面、背部、腹部等部位,无论衣服穿得厚薄,操作起来都比较容易。 推拿时间是多少 1、推拿时间: 要掌握好小儿推拿的时间,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 2、推拿介质: 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施以推拿术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 小儿推拿的要求 1、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应按“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顺序进行。 2、有些穴位刺激性较强,容易引起小儿哭闹,应先推拿刺激较轻、不易引起小儿哭闹的穴位,并且尽量先推拿主穴,后推

  • 幼儿园礼物排行榜2018
    幼儿园礼物排行榜2018

    top1:儿童早教机 适合3岁以下儿童早教益智,会讲故事、唱儿歌,启蒙宝宝的听说能力。 top2:儿童益智手敲琴 手敲不同的颜色,发出不同的声音,培养宝宝的听视觉和音乐天赋,适合0-2岁宝宝使用。 top3:儿童电动玩具车 一款在室内室外都能开的儿童汽车,适用于1岁—7岁年龄的儿童,仿真设计更加真实,遥控控制档位让孩子健康成长。 top4:智能声控狗玩具 它是送给孩子的智能萌宠,只需对它说话即可完成指令,跳舞唱歌样样俱全,送给宝宝早教必备的玩具。 top5:儿童可升降篮球架玩具 篮球架+篮球套装,高度可自由调节,适合0-12岁小朋友。安装简单便捷,亲子互动,宝宝运动玩具的第一选择。

  • 宝宝缺锌的危害有哪些
    宝宝缺锌的危害有哪些

    影响身体和智力发育 锌是人体200多种酶的重要组成,它参与了宝宝体内碳酸酐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许多酶的合成及活性发挥,与许多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密不可分,能维持宝宝中枢神经系统代谢、骨骼代谢,促进儿童体格(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生长、大脑发育、性征发育及性成熟的正常进行。所以缺锌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青春期性发育迟缓等。 食欲减退、味觉失灵、异食癖 锌是唾液中味觉素的重要组成,宝宝缺锌的危害就是会导致黏膜增生和角化不全,使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堵塞住味蕾小孔,食物难以接触到味蕾,宝宝缺锌的危害从而就会降低味蕾的敏感度,使味觉功能减退。 食欲减退主要表现在: 挑食、厌食、拒食、普遍适量减少、没有饥饿感、不主动进食; 异食癖主要

  • 宝宝脾虚的危害有哪些
    宝宝脾虚的危害有哪些

    挑食、厌食、拒食 很多孩子特别不喜欢吃饭,吃一顿饭家里要追着跑,喂半天,这里有喂养习惯的问题,但是其中还有一个大原因,就是孩子脾虚,孩子吃的饮食,无力运化,这样的孩子吃下去食物就会严重腹胀,因此,孩子的胃口也会很差,难以受纳,对进食比较抗拒。 中医讲脾是一个助消化的脏器,而脾气就是行使该职能的主角,脾气虚,胃的消化功能就弱了,如果再让他多吃,更消化不了。所以宝宝不想吃饭,是有原因的。 个子瘦小,面黄肌瘦、形成疳积 这个问题也是脾虚一系列的问题中最令人担心的,脾虚导致吃饭不好,吃不好,怎么长得高。 脾虚引起运化失常,形成积滞。积滞日久,孩子摄入的食物不能消化,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无能吸收,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最终形成疳积(慢性营养紊乱性疾病)而导致面黄肌瘦。

  • 宝宝积食拉肚子推拿手法图解
    宝宝积食拉肚子推拿手法图解

    清板门 在拇指下,手掌大鱼际,从手腕到拇指根方向推200次。 清胃经 在拇指下,黄白肉积和板门平行,也是从手腕到拇指跟方向推300次。 清补大肠 在食指桡侧缘,取虎口到食指尖来回推.一来回一次,约300次。 逆八卦 在手掌内,取手掌丰满凸起处,逆时针方向画圆200次。 四横纹 手掌面食指至小指指根横纹,即指掌交界处。四横纹没有方向,故操作上一般来回推。可以先掐后推,四个指根轻掐七下,也是一来回为一次,200次。 清天河水 在前臂内侧正中,从腕横纹中点推至肘横纹中点,清300次。

  • 小儿推拿揉合谷手法
    小儿推拿揉合谷手法

    位置 穴位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取穴方法:将拇指和食指并拢,骨缝处的肌肉最高点处即是该穴。 操作 操作手法:顺时针揉或上下揉合谷穴。 操作时间:2~10分钟。 作用 推拿作用: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功能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等。 配伍 1、合谷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 2、合谷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 3、合谷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4、合谷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

  • 小儿推拿揉板门的手法
    小儿推拿揉板门的手法

    位置 穴位名称:板门穴。 穴位位置:小儿手掌大鱼际处。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insc m="8" i="1098347"} 操作 操作手法: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操作次数:100~300次。 作用 推拿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通达气机。 功能主治:胸闷、呕吐、积滞、食欲不振、嗳气、腹泻。 其他 1、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 2、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 3、本穴还常用于“割治”,以治疗“疳

  • 小儿推拿揉天枢手法
    小儿推拿揉天枢手法

    位置 1、穴位位置: 在腹部,横平肚脐中央,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即:在腹中部,距脐中左右2寸处。 2、取穴方法: 仰卧,肚脐旁开3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 操作 1、操作手法: 孩子平躺取卧位,妈妈用大拇指的指腹分别按揉两侧天枢穴。 2、操作次数: 1秒揉1-2次,共揉3分钟,约100-150次/天。 作用 1、推拿作用: 调中和胃、理气健康。 2、功能主治: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其他 1、穴位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9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9肋间神经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