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小儿推拿清小肠的手法
    小儿推拿清小肠的手法

    位置 位置:在小指尺侧缘。 定位:自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线。 操作 操作:患儿立掌,术者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侧握小儿四指,使其小指尺侧面暴露,再以右手拇指推之,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清小肠(或称利小肠或推小肠)。 次数:一般100~500次,若单独推小肠,可推1000次(如无小便时用)。 作用 作用:分别清浊,泻热利尿。 主治:水泻无小便,尿频,尿闭,尿少,口疮,伸舌,弄舌,木舌,口唇裂,尿道炎。 其他 1、六腑——小肠: 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包括回肠、空肠、十二指肠。主要功能是主化物而泌别清浊。它承接胃腐熟的饮食再行消化,有“受盛之腑”“受盛之官”之称。食糜在小肠再经消化并分别清浊,精华部分营

  • 小儿推拿清大肠的作用
    小儿推拿清大肠的作用

    功能主治 功能: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 主治:腹泻、痢疾、便秘、脱肛。 临床应用 1、泻大肠经”与“补大肠经”相反,从虎口推到食指侧线为泻大肠,效果同吃大黄、枳实,有清热通便之效,可治疗便秘。 2、“补大肠经”从食指推向虎口,相当于吃诃子、炮姜,有温肠止泻之效,可治疗腹泻。一旦孩子出现腹泻,就可以试试推大肠经,从食指推到虎口,往往可手到病除。 另外,大肠有固肠涩便之功,但水泻(即湿热泻)时,应以利尿为主,推大肠时先用泻法、清法,等尿多后再用补法;里急后重时先用泻大肠,症状缓解后改为清大肠或补大肠。虚证、脱肛者要用补法;翻肛、肛门红肿、便秘者用泻法或清法。 操作手法 穴位:大肠。

  • 小儿推拿清大肠的手法
    小儿推拿清大肠的手法

    位置 穴位位置:食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 定位方法:由指尖到指根,属线型穴位。 操作 操作手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离心方向推称清大肠,即从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大肠;向心方向推称补大肠。 操作次数:约100~500次。 作用 推拿作用:调整大肠功能,清肠通便,退肝胆之火。 功能主冶: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亦可用于新生儿黄疸。 其他 1、清大肠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用于湿热、食积滞留肠道、身热腹痛、下痢赤白、大便秘结等症,常与清天河水、清脾经、清肺经、分腹阴阳等法和三关、八卦、四横纹和龟尾等穴相配伍。 2、止寒热泻痢,常与补脾经、摩腹、揉脐、推七节骨、分腹阴阳等法合用。 3、

  • 小儿推拿天河水的作用
    小儿推拿天河水的作用

    功能主治 1、功能: 清热,泻火,除烦。 2、主治: 这是一个凉性的穴位,可以用于一切热证。比如,感冒发热、内火—烦躁、夜睡不宁、脸红、舌头口唇红、口干口渴、鼻涕黄、痰黄、小便黄、大便臭等都是有内热的表现。 功效应用 1、清法代表。 治疗各种热症,邪在卫分,见发热,恶风,汗出;邪在气分之高热、烦躁、大汗;阴虚火旺之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2、推法不同,适应症不同。 清天河水多用于外感,以透发为主;大推天河水清热力量,较前者强,但弱于打马过天河,打马过天河的清热效果是最强的,二者均用于气营热盛;取天河水用于虚热。 推拿手法 1、取天河水——从肘推至腕,推法100~300次。 2、清天河水——也叫“推天河

  • 小儿推拿天河水退烧图
    小儿推拿天河水退烧图

    天河水退烧手法 1、取天河水: 从肘推至腕,推法100~300次。 2、清天河水: 也叫“推天河水”,从手腕推至肘弯,推法100~300次。 3、打马过天河: 从腕至肘,跳跃式拍打或者点拿,推法100~300次,弹打法3~7次。 取天河水、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这三种手法,都是可以退烧的,是最常用的。对于外感风寒的退烧,在38.5度以下的一般是用清天河水,清天河水退烧是非常神奇的,一般推上5到10分钟,宝宝开始出汗,烧就退了。 其他退烧推拿手法 1、推攒竹: 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2、揉太阳: 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家长两拇指外侧自前向后直推,推30~50次。再用中指

  • 小儿推拿天河水手法
    小儿推拿天河水手法

    取天河水 1、操作:从肘推至腕。 2、次数:推法100~300次。 清天河水 1、操作:也叫“推天河水”,从手腕推至肘弯。 2、次数:推法100~300次。 大推天河水 1、操作:从肘推至掌心。 2、次数:推法100~300次。 引水上天河 1、操作:蘸水,从掌心推至肘弯。 2、次数:推法100~300次。 打马过天河 1、操作:从腕至肘,跳跃式拍打或者点拿。 2、次数:推法100~300次,弹打法3~7次。 推拿注意事项 1、这五种手法,常用的就是前两种,由于流派不同,有的主张用清法,有的主张用取

  • 小儿推拿清天河水作用
    小儿推拿清天河水作用

    功能主治 1、功能: 书中记载天河水,性微凉,具有清热解表、泻心火、除烦躁、润燥结之功,可用于一切热症。也就是说天河水不仅仅作用在解热,对于心经有热的所有疾病都有疗:比如孩子晚上睡眠不好、口舌生疮等。 2、主治: 这是一个凉性的穴位,可以用于一切热证。比如,感冒发热、内火—烦躁、夜睡不宁、脸红、舌头口唇红、口干口渴、鼻涕黄、痰黄、小便黄、大便臭等都是有内热的表现。 {insc m="8" i="1120948"} 作用原理 天河水得位置在心包经上,清天河水的操作是逆着心包经的走向,心包经在前臂是从肘部到手部,根据“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经络规律,逆推心包经是能够泻热的,而“心包代心受邪”,疾病如果要影响到心,首先要突破心包的“保护”,如果突破不了心包的“保护”,就不会对心产

  • 小儿推拿清天河水手法
    小儿推拿清天河水手法

    位置 位置:前臂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定位:从劳宫穴一直到曲泽穴,这正好是心包经的位置。 操作 手法: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至肘,称清天河水。如自内劳宫开始推至肘,称大清天河水。 次数:100~300次。 作用 主治:这是一个凉性的穴位,可以用于一切热证。比如,感冒发热、内火—烦躁、夜睡不宁、脸红、舌头口唇红、口干口渴、鼻涕黄、痰黄、小便黄、大便臭等都是有内热的表现。 应用:取天河水、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这三种手法,都是可以退烧的,是最常用的。对于外感风寒的退烧,在38.5度以下的一般是用清天河水,清天河水退烧是非常神奇的,一般推上5到10分钟,宝宝开始出汗,烧就退了。 对于外感风寒发烧达到39度以上的用打马过天河,引水上天河,

  • 小儿推拿清肺经的作用
    小儿推拿清肺经的作用

    功能主治 作用: 清肃肺金,补肺固表。 治疗: 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insc m="8" i="1120813"} 推拿应用 补肺经: 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汗出气短等肺经虚寒证。 清肺经: 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证。 {insc m="8" i="1120878"} 作用引文 《小儿推拿广意》:“肺金:推之止咳化痰,性主温和。” 《推拿仙术》:“鼻流清水推肺经为主。”、“到晚昏迷推肺经为主。” 《厘正按摩要术》:“无名指端肺,三节包络。” 《小儿推拿疗法简编》:

  • 小儿推拿清肺经推哪只手
    小儿推拿清肺经推哪只手

    清肺经推哪只手 中医本来就是整体,除了八卦穴,左右手的穴位相对称,所以小儿推拿双手都可以进行。但若是只选一只手进行推拿的话,一般是选择左手。 按照中医来说,左属于先天遗传,右属于后天,很少有单独光推右手的。或者左右手交替,比如今天左手明天右手也可以。 {insc m="8" i="1120813"} 清肺经推拿方向 清肺经的方向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这涉及中医针灸推拿的手法补泻问题,一般来讲顺经为泻,逆经为补。小儿肺心一般需泻则顺经,从近端向远端,所以是指根推向指尖方向为清肺经,指尖推向指根方向为补肺经。 包括大(脾经),食(肝经),中(心经)也是由指尖推向指根方向(也就是向心方向)为补,逆之则为清。小(肾经)正好和其他四个方向相反,由指尖推向指根方向为清,指根向指尖为补。

  • 小儿推拿清肺经的手法
    小儿推拿清肺经的手法

    位置 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定位:掌侧,无名指指根至指端处。 操作 操作:推法为主。通常以末节指纹推向指尖方向为清,称清肺经;以旋推或反向直推为补,称补肺经。 次数:推100~300次。 作用 治疗: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汗出气短等肺经虚寒证。 (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证。 其他 说明:肺经一般用清法或泻法,不用补法。小儿慢性腹泻、虚寒泻,应用本穴时应慎重,推清本穴时间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当,多见腹泻加剧;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时,可推清本穴1~2

  • 小儿推拿佝偻病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佝偻病治疗方法

    补脾经 推拿位置:大拇指末节螺纹面,到指根,是脾经。注意是手指边缘哦,不是正中。 操作方法:由指尖往指根处轻推。(如果是相反方向,就是清脾经) 操作次数:300次。 补肾经 推拿位置:小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方法:旋推或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统称推肾经。 操作次数:300次。 揉板门 推拿位置: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揉大鱼际平面中点,称揉板门;用拇指桡侧从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 操作次数:30次。 摩中脘 推拿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

  • 小儿推拿痢疾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痢疾治疗方法

    揉天枢 位置:天枢穴,在膻中两旁两乳之下。 操作:以大拇指和食指两指,八字分开,按而揉之。 时间:2分钟。 拿肚角 位置: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 操作:用拇、食、中三指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次数:3~5次。 揉上巨虚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操作:患者取最舒适的体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侧上巨虚穴上,其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按而揉之。 次数:15~20次。 拿上巨虚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操作:端坐凳上,四指弯曲,按放在小腿外侧,将拇指指端按放在上巨虚穴处正

  • 小儿推拿麻疹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麻疹治疗方法

    开天门 推拿位置:由小儿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发际处。 操作方法: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患者两眉之间的印堂穴,自印堂穴向上直抹到前发际处的神庭穴止。 操作次数:30次。 推坎宫 推拿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操作次数:30次。 运太阳 推拿位置:眉毛末端与眼睛末端的连线中点向后一指宽有一个凹陷处,这就是太阳穴。 操作方法:用两大拇指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睛的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朵的方向推运为泻。 操作次数:30次。 按风门 推拿位置:人体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小儿惊风推拿手法
    小儿惊风推拿手法

    急惊风 1、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先以开窍镇惊,然后分别予以清热,或导痰,或消食以治其本。 2、基本治法: (1)开窍:掐人中、拿合谷、掐端正、掐老龙,掐十宣、掐威灵、拿肩井、拿仆参等各3~5次。 (2)止抽搐:拿合谷10次,揉曲池50次,拿肩井10次,拿百虫、拿承山、拿委中等各3~5次。 3、加减: (1)肝风内动,角弓反张:拿风池、肩井,推天柱骨、推脊,按阳陵,拿承山。 (2)痰湿内阻: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揉中脘、搓摩胁肋、揉肺俞、揉丰隆。 (3)乳食积滞: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摩腹、按揉足三里、推下七节骨。 (4)邪热炽盛:清肝经、清心经、清肺经、退六腑、清天河水、推脊。 慢惊风 1

  • 腮腺炎小儿推拿手法
    腮腺炎小儿推拿手法

    按揉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操作:两手交替,对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按揉。 次数:20次。 作用: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行气止痛的功效。 清天河水 位置: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至肘,称清天河水。如自内劳宫开始推至肘,称大清天河水。 次数:300次。 作用:具有清热解表、泻心火、除烦躁、润燥结之功,可用于一切热症。 推六腑 位置:在前臂伸侧面尺侧缘,阴池至少海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称推(退)六腑,或退下六腑。 次数:300次。 作用:自肘推至腕有清热止汗等作用。主治

  • 小儿血友病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血友病的症状有哪些

    皮肤、粘膜出血 明显由于皮下组织、口腔、齿龈粘膜易于受伤,为出血好发部位,幼儿亦常见于头部碰撞后出血和血肿。 关节积血 是血友病最常见的多钱临床表现之一,多见于膝关节,其次为踝、髋、肘、肩关节等处,关节出血善良可以分为3期:①急性期:关节腔内及周围组织出血,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和共蒙障碍。由于如些肌肉痉挛,关节多处于屈曲位置,②关节炎期:因反复出血、血液当然不能完全被治疗希望,刺激关节组织,形成还行慢性炎症一下,滑膜增厚,③后期:关节纤维化、强硬、畸形、肌肉萎缩、骨质破坏,导致功能丧失,膝关节反复出血,常引起膝屈曲、外翻、腓骨半脱位,形成特征性的血友病步态。 肌肉出血和血肿 重型血友病甲常发生肌肉出血和血肿,多发生在创伤或活动过久后,多见于用力的肌群。深部肌肉出血时可

  • 小儿推拿肠梗阻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肠梗阻治疗方法

    按揉脾俞 位置: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督脉脊中穴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系脾之背俞穴。 操作:以拇指罗纹面着力,在一侧或两侧脾俞穴上按揉5~10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祛湿。常用于治疗呕吐、腹泻、疳积、食欲不振、黄疸、水肿、慢惊、四肢乏力等病症。常与推脾经、揉揉足三里等相配合,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病症。并能治疗脾虚所引起的气虚、血虚、津液不足等。 {insc m="8" i="1113881"} 按揉胃俞 位置:在小儿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一。 操作:在进行推拿的时候可让小儿趴在床上,双手拇指同时着力,按压此穴,然后再以画圆圈的方法按揉,约按揉5~10次即可。 作用: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胃痛呕吐等症状。

  • 小儿推拿的揉捏法是什么
    小儿推拿的揉捏法是什么

    手法介绍 1、手法介绍: 将揉法与捏法的动作结合运用,称为揉捏法。 2、功效作用: 揉捏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缓解痉挛之功用。用于治疗颈项强痛,肩背酸痛,肌肉萎缩,关节活动不利,寒痹疼痛。如治疗落枕,可揉捏颈部成条索状的肌肉,配合弹拨法、点法、摇法等,缓解肌肉的痉挛;如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放松整个前臂后,揉捏桡侧伸腕长、短肌,同时作局部的推法、弹拨法,以舒筋通络,消肿止痛。 {insc m="8" i="1113881"} 操作手法 1、具体操作: 医者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将手掌平放,紧贴在治疗部位上,拇指与其余四指紧贴在治疗部位的两旁或肢体的两侧,然后前臂与腕关节作主动摆动,带动拇指与掌根部作揉的动作,而其余四指作捏的动作,从而形成节律性的揉

  • 小儿推拿的按揉法是什么
    小儿推拿的按揉法是什么

    手法介绍 1、手法介绍: 将按法与揉法有机结合应用的手法,称为按揉法。可分为指按揉法和掌按揉法两种。 2、功效作用: 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血压、糖尿病、痛经、颞颌关节功能系乱、近视等多种病症。 操作手法 1、具体操作: 以拇指或中指罗纹面、掌根部着力于患儿体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指或前臂主动施力进行节律性按揉。 2、适用部位: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 动作要领 1、指按揉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余指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助力。腕关节悬屈,拇指和前臂部主动施力,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指按揉法无论是以单手拇指还是双手拇指操作,外形均酷似拿法,其区别是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