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小儿推拿预防疾病手法
    小儿推拿预防疾病手法

    最佳疗法:捏脊 1、推荐理由: 其实捏脊是中医的传统疗法,儿童的脊柱两侧膀胱经有17对穴位,对头部、四肢、内脏都有调节作用。经常捏脊,可起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宝宝全身气血畅通,自然免于疾病。 同时注意未患病时以保健为目的效果较好,在冬季操作时应注意环境温度避免受凉,虽然捏脊疗法是一个良好的保健防病措施,但贵在坚持。那些说难见其效的定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父母,只要有恒心坚持,父母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健康强壮的宝宝。 2、具体方法: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从尾椎骨沿脊柱的两旁向上捏,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一直捏到脖子。每天捏脊10遍左右,捏到宝宝脊柱表面皮肤微微发红为止。 最开始很多宝宝的家长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结果慢慢坚持了下来发现宝宝真的病少了,以前三天

  • 男宝宝爱玩小鸡鸡怎么办
    男宝宝爱玩小鸡鸡怎么办

    转移注意力 当宝宝再这样时,妈妈不要对宝宝大声斥责,更不要打骂宝宝。因为宝宝并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好的,妈妈应该尽可能地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和他玩喜欢的游戏,让宝宝暂时忘记。 充分的触觉练习 宝宝对周围的事物都是充满好奇的。这时候应该为宝宝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宝宝进行充分的触觉练习,给宝宝各种质地不同的东西让他摆弄,满足他的好奇心。 正确的引导宝宝 妈妈不要以为宝宝小不懂事,其实耐心教育宝宝很重要。要告诉宝宝,不可以当着别人的面摸小鸡鸡,背后也不好,因为老是去摸小鸡鸡,会生病,小鸡鸡也会害羞和不高兴的。 妈妈不要激动 妈妈在宝宝玩小鸡鸡时,反应不要激烈,因为宝宝会觉得妈妈的反应很有趣,

  •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斜视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斜视

    角膜映光法 这个方法很简单,爸爸妈妈只要手里有一个手电筒或者照相机即可。检查时只要打开手电筒或者照相机,让孩子看光源。根据孩子眼中的光点来判断孩子的眼位。 1、正常眼位: 双眼角膜映光点均在瞳孔正中。 2、内斜视: 左眼角膜映光点在瞳孔外侧。 3、外斜视: 左眼角膜映光点在瞳孔内侧。 交替遮盖法结合观察头位异常 有种特殊斜视可以导致患者歪头看东西,这种现象称为斜颈,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眼性斜颈。而要鉴别是否为眼性斜颈也很简单,只要盖住孩子的一只眼睛后,孩子的斜颈就消失了,就高度怀疑眼性斜颈,此时应及时带孩子到眼科就诊。 观察孩子是否畏光 如果孩子出现畏光,在阳光下喜欢眯眼睛,这时应警惕是否有间歇性外

  • 小儿推拿补泻手法
    小儿推拿补泻手法

    轻重补泻法 补法是较轻刺激的按摩手法,手法柔和、轻快、时间短促。例如,轻柔、轻按能疏通气血,扶正补虚。泻法是重刺激的手法,手法重而强,用力由轻入重,作用时间长。例如,重揉、重按能止痛活血,以疏散凝滞结聚,开导闭塞肿胀,减轻疼痛。 迎随补泻法 《灵枢 九针十二源篇 》 对迎随补泻有具体说明,它说:“……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临床按摩时,需通而补者,应顺其经脉的走向进行按摩,如在与患病有关的经脉下段,顺着经脉方向,在穴位上进行短时间的轻快手法按摩,或顺其经脉方向施以推法、揉法,以使气血通畅,使虚衰的组织器官恢复正常的机能活动。这就是随其气去而济之的手法,是一种补虚的手法。需行而泻之者,应逆其经脉的走向进行按摩,如在与患

  • 小儿咳喘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咳喘推拿手法图解

    清肺经 位置:无名指面,指根至指端。 操作:推法,清肺由指根推至指端。 次数:100~200次。 功效:清肺能宣肺解表、止咳化痰。用于外感发热、咳嗽痰多、便秘等。 揉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用拇指甲逐个掐揉本穴(可掐1次,揉3次),称掐揉小横纹。 次数:100~200次。 功效:开胸散郁,化痰涎。主要用于脾胃热结、退热,消胀,散结、口疮、唇裂、烦躁等症。 补脾经 位置: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 次数:100~2

  • 小儿尿潴留的治疗方法
    小儿尿潴留的治疗方法

    急性尿潴留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是解除病因,恢复排尿。如病因不明或梗阻一时难以解除,应先做导尿或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膀胱尿液解除病痛,然后做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若经耻骨上膀胱区热敷或针刺等治疗仍不能排尿,可行导尿术,尿潴留短时间不能恢复者,应留置导尿管持续导尿,视情况拔除。急性尿潴留病人在不能插入导尿管时,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若无膀胱穿刺针,可手术行耻骨上膀胱造口术。如果梗阻病因无法解除,可永久引流尿液,定期更换造瘘管。 急性尿潴留放置导尿管或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时,应间歇缓慢放出尿液,每次500~800ml,避免快速排空膀胱,膀胱内压骤然降低而引起膀胱内大量出血。 {insc m="8" i="1108850"} 慢性尿潴留的治疗方法 若为机械性梗阻病变引起,有上尿路扩张肾积水、肾功能损害者,应先

  • 小儿尿潴留原因
    小儿尿潴留原因

    梗阻性因素 1、原因分析: 常见原因是由于各种器质性病变造成尿道或膀胱出口的机械性梗阻,如尿道病变有炎症、异物、结石、肿瘤、损伤、狭窄以及先天性尿道畸形等;膀胱颈梗阻性病变有膀胱颈挛缩、纤维化、肿瘤、急性前列腺炎或脓肿、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等;此外,盆腔肿瘤、妊娠的子宫等也可引起尿潴留。 2、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或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insc m="8" i="1108850"} 精神性因素 1、原因分析: 还有由于排尿动力障碍所致的动力性梗阻,常见原因为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或马尾损伤、肿瘤,盆腔手术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以及糖尿病等,造成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 2、预防措施: 出现排尿困难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避免病情

  • 小儿尿潴留推拿治疗方法
    小儿尿潴留推拿治疗方法

    揉摩少腹(中极、关元)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极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将耻骨和肚脐连线五等分,由下向上1/5处即为该穴。 操作:摩者用拇指进行揉摩婴幼儿的少腹(中极、关元)。 时间:5分钟。 揉水道 位置: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操作:用双手手指指端按压此穴,并做由内向外运动。 时间:每次3分钟左右,每日2次。 推箕门 位置: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当血海穴与冲门穴连线上,血海穴上6寸。 解剖: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

  • 小儿推拿健脾胃手法图 推拿手法步骤
    小儿推拿健脾胃手法图 推拿手法步骤

    第一步:推补脾经和泄胃经 1、手法 (1)补脾经: 补脾经由指尖向指根方向推,大概100次。 (2)泄胃经: 泄胃经由指根向指尖方向推,大概100次。 2、作用: 补脾经和泄胃经共同作用可以健脾和胃。 第二步:揉板门穴 1、手法: 顺时针揉板门穴1-3分钟。 2、作用: 揉板门穴能健脾和胃、宽胸理气,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 第三步:运内八卦穴 1、手法: 顺时针推1-3分钟。 2、作用: 运内八卦穴可以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 第四步:掐揉四横纹穴 1、手法: 揉三下掐一下,每个

  • 小儿七星茶是凉茶吗 是茶还是药?
    小儿七星茶是凉茶吗 是茶还是药?

    小儿七星茶凉茶吗 小儿七星茶是一种药物 小儿七星茶可以清热除烦,主要是靠一些寒凉药物达到的。孩子在有“火热”的时候,小儿七星茶可以及时灭火。如果“火热”已经灭了后,这些寒凉药物再继续久用的话,必然伤及阳气,损伤脾胃。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把小儿七星茶当做“茶”类的饮料,随便给孩子喝。 小儿七星茶的主要成分 薏苡仁、稻芽、山楂、淡竹叶、钩藤、蝉蜕、甘草。七味药制成,故名:七星茶。 1、山楂: 消食健胃。 2、稻芽: 清热除烦。 3、薏苡仁: 利尿化湿,健脾胃。 4、淡竹叶: 利小便。 5、钩藤: 平肝息风。 6、蝉蜕: 疏水透疹。 7、甘草:

  • 宝宝总歪着头斜眼看电视是怎么回事
    宝宝总歪着头斜眼看电视是怎么回事

    屈光不正 具体表现为孩子歪着头,面转向左侧或右侧,两只眼一起斜着看电视。家长一般都以为孩子是斜视,其实,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屈光不正,可能是近视,远视或者散光。孩子通过歪头减少屈光不正引起的物像变形以达到清晰的视觉状态。对于这样的患儿,需到眼科进行散瞳验光,戴镜矫正之后,歪头也会治愈。有许多早期的近视,都是这样被发现的。 麻痹性斜视 大多是先天性疾病,表现为头向一侧肩膀倾斜,在临床上也比较多见。麻痹性斜视的患儿眼科检查可以发现存在高低斜视,孩子通过歪头,使双眼视线平行,以避免发生复视和混淆视。简单的家庭检查方法,可以通过用纱布遮盖一只眼,如果头位改善,那麻痹性斜视的概率就很高了。对于这类病人,只有矫正了眼位,才能矫正头位。若不及时治疗,长期的歪头,还可引起骨骼和面部发育不对称。 特发性眼球

  • 宝宝春天皮肤痒是怎么回事 应对措施推荐
    宝宝春天皮肤痒是怎么回事 应对措施推荐

    干燥 刚入春的时候,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子还不是很充分,天气还是略显干燥,而宝宝皮脂腺分泌又不很旺盛,使得原本娇嫩的肌肤变得瘙痒难忍。 应对措施: 1、尽量避免刺激,洗澡时应该用温水,尽量不用浴液,忌用碱性大的肥皂、香皂和浴液。如果需要,须选用专门为婴幼儿设计的沐浴产品。 2、宝宝每次洗澡或者洗脸后,妈妈应该给宝宝的全身或者小脸涂一层婴儿专用润肤霜,保持皮肤的滋润和营养。 湿疹 湿疹是春季宝宝常见的皮肤病。当宝宝受到花粉、粉尘或螨虫等这些致敏因子刺激后就会引起湿疹。局部皮肤的瘙痒常使宝宝烦躁不安、哭闹不止、难以安睡。 应对措施: 1、湿疹部位勿用水洗,特别不能用热水和肥皂;可以用消毒的植物油或石腊油擦拭。 2、避免接触丝、毛、纤维,等织品

  • 小儿泄泻是什么意思
    小儿泄泻是什么意思

    名词解释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西医称泄泻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 中医学名:小儿泄泻 相关西医疾病:腹泻 多发群体:6个月—2岁小儿 其他名称:腹泻 传  染 性:无 疾病分类:儿科—脾系疾病 病因 1、原因: 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2、具体分析: (1)感受外邪:小儿脏腑娇嫩,肌肤

  • 宝宝吃饭用左手需要纠正吗
    宝宝吃饭用左手需要纠正吗

    宝宝吃饭用左手需要纠正吗 宝宝“左撇子”不是病,不需要特别纠正。若妈妈强迫宝宝使用右手,不但会束缚宝宝小手的自由,还会让宝宝感到强大的压力,即便是最后妈妈帮宝宝纠正了“左撇子”,也可能无形中限制了宝宝右脑的开发。所以说,如果妈妈希望宝宝使用右手,不妨让宝宝学会两只手共同使用、交替使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宝宝左右脑的开发。 宝宝吃饭用左手正常吗 人的左脑控制逻辑、语言、抽象思维等功能,而右脑则控制着音乐、绘画、想象等功能。如果宝宝的左脑功能强大,一般多用右手,相反地,如果右脑功能强大,则一般是“左撇子”。宝宝两侧大脑哪边功能更强大,在某种程度上与遗传因素有关。通常,家族中有长辈是“左撇子”,下一代出现“左撇子”的几率会大许多。究其根本,宝宝“左撇子”不是病,不过是大脑的自然选择而已。 如何引导宝宝用右手

  • 小儿泄泻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小儿泄泻的预防措施是什么

    母乳喂养 婴儿出生至4个月时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营养丰富,易被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能结合病原微生物,阻止侵入肠黏膜,具有抗感染的能力,并具有增强婴儿免疫力的作用。另外,母乳几乎为无菌食品,直接喂哺,卫生经济。所以,母乳喂养的小儿发生泄泻的比例较人工喂养儿低得多。乳母在饮食上切忌辛、辣、油、腻及生冷过量。 {insc m="8" i="1108339"} 注意饮食卫生 对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及餐具、用具要定时消毒,不用时盖好,保持清洁卫生;给小儿吃的食物要保持新鲜,夏天食品容易变质,最好给小儿吃一顿做一顿,不要把食物储藏太长时间给小儿吃;不能给婴儿喝放置24小时以上的白开水,果汁要现做现吃。给小儿喝的饮料要在正规商店购买。 {insc m="8" i="1108354"}

  • 宝宝边吃边玩有什么危害
    宝宝边吃边玩有什么危害

    易导致消化系统紊乱 人在吃饭的时候,整个消化系统都处在活动状态,大量的血液流到胃肠部,胃肠部一边进行机械里蠕动,一边分泌消化液来消化食物。如果宝宝在吃饭的时候玩玩具,或者走走跑跑,或看电视,或者做游戏,都会刺激神经兴奋,而大脑神经的视觉、听觉、触觉的活动同时也需要供给很多血液,就会造成消化系统上对供血不足,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胃肠道疾病,大脑也会因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缺氧,引起疲劳。 小建议: 宝宝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会喜欢边吃边玩,但却不知道这样做其实会对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有所伤害。所以作为爸爸妈妈的一定要由小培养起宝宝的吃饭好习惯,避免造成胃肠道疾病或者其他更严重的后果。 容易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 宝宝边跑边吃饭,呼吸作用加快了,不但咽喉软腭活动容易失调,还会导致食物被误吸入气管内,甚

  • 小儿泄泻的护理措施
    小儿泄泻的护理措施

    控制饮食 1、原因: 适当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胃肠负担。 2、建议: 吐泻严重及伤食泄泻患儿可暂时禁食6-8小时,以后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饮食量。忌食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insc m="8" i="1108344"} 保持皮肤干燥 1、原因: 保持皮肤干燥,可以防止发生红臀。 2、建议: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宜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扑上爽身粉。 {insc m="8" i="1108339"} 观察病情变化 1、原因: 这样可以防止发生泄泻变证。 2、建议: 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

  • 小儿泄泻的病因
    小儿泄泻的病因

    感受外邪 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冷暖不知自调,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均可致泻,唯无燥邪致泻之说,盖因脾喜燥而恶湿。其他外邪则常与湿邪相合而致泻,故前人有“无湿不成泻”、“湿多成五泻”之说。由于气候的因素,一般冬春多为风寒(湿)致泻,夏秋多暑湿(热)致泻。小儿暴泻以湿热泻最为多见。 {insc m="8" i="1108339"} 内伤饮食 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饮食不知自节,若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不洁,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而发生泄泻。故《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伤食泻既可单独发生,更多于其他泄泻证候中兼见”。 脾胃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导致脾胃虚弱。胃弱则腐熟失职,脾虚

  • 小儿泄泻吃什么药
    小儿泄泻吃什么药

    葛根苓连丸 功效作用: 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克;小儿一次1克,一日3次;或遵医嘱。 甘露消毒丹 功效作用: 为祛湿剂,具有利湿化浊,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肠伤寒、急性胃肠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胆囊炎等证属湿热并重者。 用法用量: 生晒研末,每服三钱,开水调下,或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9g;丸剂,每服9-12g;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

  • 小儿泄泻怎么办
    小儿泄泻怎么办

    湿热泻 证候: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肠道,传化失司,故泻下稀薄如水样,量多次频。湿性粘腻,热性急迫,湿热交蒸,壅阻胃肠气机,故泻下急迫,色黄而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烦闹不安;湿困脾胃,故食欲不振,甚或呕恶,神疲之力。若伴外感,则发热;热重于湿,则口渴;湿热下注,故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征。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常用药:葛根解表退热、生津升阳,黄芩、黄连清解胃肠之湿热,甘草调和诸药,共具解表清肠、表里双解之功。 伤食泻 证候: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