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法介绍 1、手法介绍: 将患儿肢体关节作被动性的环形旋转运动,称为摇法。 2、功能主治: 摇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属被动活动类,用来防治各部关节酸痛或运动功能障碍等症。 {insc m="8" i="1112839"} 操作手法 1、操作手法: 以一手托握住患儿需摇动关节的近端肢体,用另一手握住患儿需摇动关节的远端肢体,作缓和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旋转运动。 2、适用部位: 适用于肩、肘、腕关节及膝关节等。 {insc m="8" i="1112980"} 动作要领 1、动作不宜急: 医者两手要协调配合,动作宜缓不宜急,宜轻不宜重,用力要稳。 2、摇法范围要适
手法介绍 1、手法介绍: 以虚掌拍打患儿体表的一定部位,称为拍打法。 2、手法功效: 对风湿酸痛,局部感觉迟钝或肌肉痉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insc m="8" i="1112839"} 操作手法 1、具体操作: 患儿坐位或卧位,医者右手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用虚掌反复地拍打患儿治疗部位的体表。 2、适用部位: 适用于小儿肩背和下肢部。 {insc m="8" i="1112980"} 动作要领 1、身体放松: 肩肘放松,掌心穹空,手腕灵巧,以臂带腕,以腕带掌。 2、用力舒适: 用
宝宝多大可以去扫墓 3岁内最好不要去 清明是扫墓祭祖的日子,可是,自古代到今朝,基本上很少见3岁以下孩子去为祖宗扫墓。 有一种说法是7岁以下的孩子不合适,从科学角度上来讲,3岁以内的孩子更容易因为扫墓现场的各种条件限制不好携带,外出到一个相对污染比较厉害的地方也容易让孩子生病,也就是不建议带去了,哺乳期的妈妈就更别带自己婴幼儿去了。 为什么宝宝3岁内不要去扫墓 1、首先,3岁以内的宝宝对祭拜先人懵懂无知,根本不知道大人在做什么,所以带孩子去等于徒劳。孩子6岁以后,可以和宝宝讲祭祖的一些相关事宜,掌握祭拜的意义。 2、其次,3岁以内的孩子到墓地看到一个很难控制的环境,很容易致使宝宝生病,如果是哺乳期更不宜带宝宝去。小孩子抵抗力低,很容易受到山风的侵袭而受凉感冒。所以,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建议清明节不
刮法介绍 1、手法介绍: 以手指或器具的光滑边缘蘸液体润滑剂后直接在患儿一定部位的皮肤上作单方向的直线快速刮动,称为刮法。 2、适用部位: 主要适用于眉心、颈项、胸背、肘膝凹侧等部位。 {insc m="8" i="1112839"} 操作手法 1、材料准备: 汤匙、铜钱等器具,清水、麻油、药水等液体润滑剂。 2、具体操作: 患儿坐位或卧位,以拇指桡侧缘或食指、中指罗纹面,或食指第二指节背侧尺侧缘着力,或手握汤匙等器具,用其光滑的边缘着力,蘸液体润滑剂后,直接在患儿一定部位或穴位的皮肤上,适当用力作由上向下或由内向外的直线、单方向的快速刮动。 动作要领 1、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压力要轻重适宜,宜使用介
捻法介绍 1、手法介绍: 以拇指、食指罗纹面捏住一定部位,作相对用力往返捻动,称为捻法。 2、推拿功效: 具有疏通关节,理筋通络的功效。 操作手法 1、具体操作: 患儿坐位,以拇指与食指罗纹面或拇指罗纹面与食指中节的桡侧缘相对着力,夹捏住患儿需要治疗的部位,稍用力作对称性的往返快速捻动,并可作上下往返移动。 2、适用部位: 手指、足趾小关节部与浅表肌肉、皮肤筋结处。 动作要领 1、着力要对称: 捻动时要灵活、快速,状如捻线。 2、用力要均匀: 用力不但要均匀,还要柔和,上下、左右移动要慢,要有连贯性。做到紧捻慢移。 注意事项
搓法介绍 1、手法介绍: 以双手掌侧作对称性夹持或托抱住或平压住患儿肢体的一定部位,交替或同时相对用力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并在原部位或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称为搓法。 2、适用部位: 主要用于胁肋部。 {insc m="8" i="1112496"} 操作手法 1、具体操作: 患儿坐位,以双手的指掌面着力,附着在肢体的两侧,相对用力夹持住患儿肢体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并在原部位或作上下往返移动。 2、操作次数: 一次3-5遍。 动作要领 1、医者肩、肘、腕关节要放松,双手着力部位要对称。 2、操作时,用力要对称而均匀,柔和而适中。挟持过重,搓不动,挟持过轻,搓不到。 3、搓动要
擦法介绍 1、手法介绍: 以手在患儿体表作直线往返摩擦运动,称为擦法。分为掌擦法、大鱼际擦法(也称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也称侧擦法),指擦法等。 2、适用部位: 掌擦法多用于肩背、胸胁部,大鱼际擦法多用于四肢、肩胛骨上部,指擦法多用于头面、四肢穴位等。 操作手法 1、具体操作: 操作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面、手掌面、大鱼际、小鱼际着力,附贴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经络循行线路上或特定穴,或治疗部位的皮肤,稍用力下压,肩肘关节放松,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前后摆动,肘关节作屈伸运动,带动前臂使着力部分在患儿体表作上下或左右方向的直线往返摩擦运动,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 2、摩擦频率: 一般每分钟100次左右。 动作要领
懵懂期中止 在宝宝尚未懂事前直接中止提供奶嘴,例如1岁前,宝宝的自我主张尚未萌芽,有些医师认为,在此时为孩子中止吸吮奶嘴的习惯,是无痛戒除的好方法,建议可同时给予安抚巾或安抚玩偶,让宝宝的慰藉需求有其他的替代品。 损坏终止法 对于较大年纪且对吸吮奶嘴有严重依赖的孩子,奶嘴的耗损率较高。可直接与孩子约定,当最后一个奶嘴损坏,即是戒除奶嘴的最终期限,让他在奶嘴损坏前,能先对戒除奶嘴有心理准备,缩短日后终止供应奶嘴后的辛苦适应期。 改变味道 通过在奶嘴上涂抹可食用但味道难接受的物质(应避免使用辣椒),可让宝宝因为味道改变而慢慢减少吸吮,进而达到戒除的目的。 直接了当法 2-3岁间,在可以与宝宝沟通的前提下,直接了当告知父母的期望,并
拿法介绍 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处的肌筋,逐渐用力内收,井作一紧一松的拿捏动作,称为拿法。有“捏而提起谓之拿”的说法。 {insc m="8" i="1111626"} 操作手法 1、具体操作: 以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的罗纹面的前1/3处相对着力,稍用力内收,夹持住某一部位或穴位处的肌筋,并进行一紧一松的、轻重交替的、持续不断的提捏动作。 2、适用部位: 主要适用于颈项、肩部、腹部、四肢部。 {insc m="8" i="1111670"} 动作要领 1、肩、肘、腕关节要放松,手掌空虚,着力部分要贴紧患儿被拿的部位或穴位处的肌肤。 2、操作时要蓄劲于掌,贯注于指,拇指与余指
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 以中指指端,或食指、中指屈曲的指间关节着力,有节奏地叩击穴位的方法,称为捣法。实为“指击法”或“叩点法”。 2、适用部位: 适用于手部小天心穴及承浆穴。 {insc m="8" i="1111626"} 操作手法 1、具体操作: 患儿坐位,以一手握持住患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使手掌向上,用另一手的中指指端或食指、中指屈曲后的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其他手指屈曲相握,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带动着力部分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 2、操作次数: 5~20次左右。 {insc m="8" i="1111670"} 动作要领 1、前臂为动力源,腕关节放松
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 以拇指罗纹面或食指、中指的罗纹面在患儿体表作环形或弧形移动,称为运法。 2、适用部位: 多用于弧线形穴位或圆形面状穴位。 {insc m="8" i="1111626"} 操作手法 1、操作手法: 以一手托握住患儿手臂,使被操作的部位或穴位平坦向上,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罗纹面着力,轻附着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作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运动,或在穴周作周而复始的环形运动。 2、操作频率: 每分钟60~120次。 动作要领 1、操作时,医者着力部分要轻贴体表。 2、用力宜轻不宜重,作用力仅达皮表,只在皮肤表面运动,不带动皮下组织。运法的操作较推法和摩法轻而缓
患儿俯卧位 1、操作手法: 患儿俯卧,被捏部位裸露,医者双手呈半握拳状,拳心向下,拳眼相对,用两拇指指面的前1/3处或指面的桡侧缘着力,吸定并顶住患儿龟尾穴旁的肌肤,食指、中指的指面前按,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同时用力将该处的皮肤夹持住并稍提起,然后双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紧一松地挤压,向前移动至大椎穴处。 2、适用部位: 脊柱。 患儿坐位或卧位 1、操作手法: 患儿坐位或卧位,以一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的指面前1/3处相对着力,或用拇指指面与食指中节掌侧的桡侧相对着力,稍用力将治疗处的肌肤夹持住,然后一紧一松挤压被治疗的肌筋,井在该肌筋上下端之间作缓慢移动挤压。 2、适用部位: 脊柱。 患儿俯坐位或俯卧位
被兔子咬伤不需要接种疫苗 2004年《WHO狂犬病专家磋商会首篇报告》中关于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指南明确指出:“暴露于兔和野兔后很少需要专门的抗狂犬病暴露后预防。”也就是说,被兔咬伤后通常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兔子传播狂犬病的风险很小,特别是在非疫区被兔咬伤,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极小。事实上,迄今全世界(包括中国)尚无一例有确切证据因被兔咬伤而引发人患狂犬病的病例报告。兔对狂犬病病毒高度敏感。世界上最早的狂犬病疫苗就是用人工感染兔的脑组织制成的。国外对北美洲和欧洲狂犬病流行地区成千上万的野生动物(包括兔类)持续多年的监测表明,极少发生兔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现象。在美洲偶然从极少数兔中可检测到狂犬病病毒,随后的基因鉴定证明其来源是浣熊,说明兔不是狂犬病病毒的宿主。 兔子不易传播狂犬病 传播狂犬病的自然宿主主要是野生食肉动物(也包括家
指摩法 1、操作手法: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腕部微悬屈,以指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摩动。 2、适用部位: 主要适用于胸腹部。 掌摩法 1、操作手法: 指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背伸,用掌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部位上,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连同着力部分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摩动。 2、适用部位: 主要适用于胸腹部。 动作要领 1、肩、肘、腕均要放松。 2、操作时,前臂要主动运动,通过放松的腕关节而使着力部分形成摩动。 3、动作要和缓协调,用力轻柔、均匀。
指按法:拇指按法 1、操作手法: 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握空拳,食指中节桡侧轻贴拇指指间关节掌侧,起支持作用,以协同助力。用拇指罗纹面或指端着力,吸定在患儿治疗穴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持续一定的时间,按而留之,然后放松,再逐渐用力向下按压,如此一压一放反复操作。 2、适用部位: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的经络和穴位。 指按法:中指按法 1、操作手法: 中指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略屈,稍悬腕,用中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吸定在患儿需要治疗的穴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余同拇指按法。 2、适用部位: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的经络和穴位。 掌按法 1、操作手法: 腕关节背伸,五指放松伸直,用掌面或掌根着力,附着在患儿需要
指揉法 1、操作手法: 以拇指或中指的指面或指端、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着力,吸定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和缓的、小幅度、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揉动,使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根据着力部分的不同,可分为拇指揉法、中指揉法、食指中指揉法和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揉法。 2、动作要领: 指揉法的腕关节须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动作宜轻柔。 {insc m="8" i="1110987"} 鱼际揉法 1、操作手法: 以大鱼际部着力于施术部位上,稍用力下压,腕部放松,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带动着力部分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和缓、小幅度、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揉动,使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2、动作要领: 鱼际揉法腕关节自然放松,动作宜轻柔。
直推法 1、操作手法: 以一手握持患儿肢体,使被操作的部位或穴位向上;另一手拇指自然伸直,以罗纹面或其桡侧缘着力,或食指、中指伸直,以罗纹面着力,用腕部发力,带动着力部分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频率约每分钟220~280次左右。 2、动作要领: 用拇指着力作直推法时,主要依靠腕部带动拇指作主动的内收和外展活动,用食指、中指着力作直推法时,主要依靠腕部带动肘部作适当的屈伸活动。操作时,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拂尘状,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操作时必须直线进行,不可歪斜。 旋推法 1、操作手法: 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穴位上,拇指主动运动,带动着力部分作顺时针方向的环旋移动,频率约每分钟160—200次左右。 2、动作要领: 医者肩、肘、腕、掌指关节均
改善局部 按摩能促进眼睛局部的气血更加通畅,促进眼部的新陈代谢,化除瘀阻物质。 {insc m="8" i="1110709"} 优化整体 按摩能弥补遗传不足,优化五脏六俯的整体功能,使肝胆之气更加充足、通畅、有序,保证眼晴的气血、营养、精微物质的供给,促进眼晴视力正常。 放松眼球肌肉 按摩能通经络、活气血,放松疲劳的眼球周围的肌纤维;消除眼疲劳。 推拿调理方法 1、头、面部穴位: (1)点揉穴位:天门、坎宫、太阳、晴明、赞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四白、球后。 (2)轮刮上、下眼眶。 (3)按压眼球。 2、按揉肩、颈部: (1)按揉大脖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