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宝宝体温测哪里最准
    宝宝体温测哪里最准

    新生儿 新生儿宝宝建议测量肛温、腋温。 推荐理由: 新生儿测量肛温、腋温均可,但相比之下,肛温更为准确,能真正反映宝宝体内温度。 推荐器材: 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 测量前要保证体温表的刻度在35℃以下,肛门测量前可在测量端上涂抹一些润滑剂,测量3分钟,即可读取刻度体温。肛门测量体温需要注意,腹泻,肛周破损,肛周手术、烦操不安的患儿不宜选用。 2岁以下宝宝 可以测量肛温、腋温 推荐器材: 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 慎测量口温: 口腔测体温,需要把感温泡含在舌下3分钟左右,对于很多小宝宝来说较难做到。尤其水银温度计,还有被宝宝咬破致使水银泄露,导致中毒的风险。 2岁以上儿

  • 宝宝吃鸡蛋的好处 食谱推荐
    宝宝吃鸡蛋的好处 食谱推荐

    提供丰富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全身组织细胞增长和发育的重要物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小儿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对蛋白质的需要比成人还高,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蛋白质2.5-3.5克,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仅需要1克蛋白质。据测定,一个重约50克的鸡蛋,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3克。它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所以,多吃鸡蛋有利于婴幼儿机体的发育生长。 提供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一个重50克的鸡蛋,含铁1.3毫克、钙23毫克、磷89毫克、维生素A含612单位、维生素D含70-195单位,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等。这些营养素都是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 促进脑细胞发育 鸡蛋中除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含磷脂。研究资料显示,蛋白质和磷脂供应与脑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如

  • 小儿推拿揉中脘的手法是什么
    小儿推拿揉中脘的手法是什么

    位置 推拿位置:当脐中上4寸。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insc m="8" i="1127766"} 操作 操作手法:用指端或掌根按揉中脘穴,称揉中脘。 操作次数:一般100~300次。 作用 推拿作用:顺揉消食导滞,逆揉健脾和胃。 功能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胃痛、食积(食物积在肠胃里不消化)、食欲不振等。 引文 《幼科推拿秘书》:“中脘穴,胃脏饮食处。”、“揉中脘,中肮在心窝下,胃腑也。积食滞在此。揉者,放小儿卧倒仰睡,以我手掌按而揉之,则积滞食闷,即消化矣。”

  • 小儿推拿揉中脘的作用
    小儿推拿揉中脘的作用

    功效 顺揉消食导滞,逆揉健脾和胃。 主治 泄泻,呕吐,腹痛,腹胀,胃痛、食积(食物积在肠胃里不消化)、食欲不振等。 临床应用 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常用于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溃疡等)等症。多与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推胃脘自上而下主治胃气上逆,嗳气呕恶。 推拿手法 穴位:中脘穴。 操作:用指端或掌根按揉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称摩中脘;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往下推至中脘称推中脘,又称推胃脘。 次数:一般100~300次。 注意事项 1、小儿推拿时,根据小儿的病情、所选取的穴位以及操作手法等因素,小儿可分别采取坐位、

  • 小儿推拿二马有什么作用
    小儿推拿二马有什么作用

    掐二马穴的作用 1、作用: 常有清神,宣散气血,利水通淋的作用,且病重时运用较多,可苏醒沉疴。 2、主治: 热移小肠的小便淋漓;心火旺盛的烦躁不安;虚火上炎引起的牙痛等,可掐二马,或者重掐轻揉。 {insc m="8" i="1126963"} 揉二马穴的作用 1、作用: 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偏于温补为主,性较温和,独穴久揉二马,可大补肾中水火而祛寒,功同八味丸。 2、主治: 临床上常见的如肾气不足引起的小儿发育迟缓,精神不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筋骨萎缩,免疫力低下;上实下虚的喘咳之症;下焦虚寒导致的遗尿、小便淋漓;腹泻脱水引起的津液耗伤,可揉二马,宜多揉久揉。 主要功效 1、该穴为补肾养阴要穴,用于肾

  • 小儿推拿二马手法
    小儿推拿二马手法

    位置 穴位位置:位于手掌背面。 定位方法:第4、5掌骨小头后陷中。 操作 二马穴的主要操作方法掐、揉二种方法。 1、掐二马穴: 既用拇指指甲重按二马穴,以不刺破皮肤为宜。一般掐5~10次。《幼科推拿秘书》:“掐者,用大指甲将病处掐之,其掐数亦如推数。” 2、揉二马穴: 用拇指指端紧紧附着于穴位上作和缓回转的按抚动作。 作用 二马穴在临床上具有滋阴补肾,顺气散结,清神,利水通淋的功效。 1、掐二马穴: 常有清神,宣散气血,利水通淋的作用,且病重时运用较多,可苏醒沉疴。 2、揉二马穴: 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偏于温补为主,性较温和,独穴久揉二马,可大补肾中水火而祛寒,功同八味丸。

  • 宝宝腹胀口臭怎么办 小儿推拿来帮忙!
    宝宝腹胀口臭怎么办 小儿推拿来帮忙!

    顺时针摩腹 顺时针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 揉天枢 用食中两指按揉小儿肚脐两旁天枢穴100次。 逆运内八卦 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掌心四周的内八卦做逆时针环形推运50次。 清大肠 用右手拇指桡侧面着力,先自小儿食指根直推至指尖200次。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横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 捏脊 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大椎穴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6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 小儿推拿晚上可以做吗
    小儿推拿晚上可以做吗

    小儿推拿晚上可以做吗 小儿推拿晚上可以做。 1、原因分析: 小儿推拿可以晚上做,但你如果是去医院的话,一般晚上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自己在家推拿的话,可以晚上推拿,不会有什么影响。 2、温馨提示: 但小儿推拿一定要注意正确的补泻方法。 做小儿推拿的最佳时段 可以利用子午流注规律来定时间,结合病儿本身的情况取舍。 子时(23点至01点)胆经最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01点至03点)肝经最旺,肝血推陈出新。 寅时(03点至0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卯时(05点至07点)大肠经最旺,此时起床利于排泄。 辰时(07点至09点)胃经最旺,此时吃早饭,有利消化。 巳时(

  • 小儿推拿清板门手法
    小儿推拿清板门手法

    位置 穴位名称:板门穴。 穴位位置: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操作 操作准备: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 操作手法:可以用手在板门和手腕横纹之间来回推。 由于不少推拿书上对清板门的方向都有不同的解释和说法,有些甚至自相矛盾,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家长可以来回推。 其主要作用是可以止上吐下泻。通常可以是3-5分钟。 作用 推拿作用:清热凉膈,止血除烦,可以调节胃蠕动的速率,促进消化。可以止上吐下泻。 主治疾病:清胃热,除口臭,止吐泻,退热除烦躁。疹痘潮热不退,鼻血和鼻腔炎。 推拿说明 1、如果宝宝有乳食积滞,腹胀,没有食欲厌食,呕吐或者嗳气发出酸臭味,这个时候运揉板门的效果比

  • 小儿推拿推五经好处
    小儿推拿推五经好处

    脾经 1、功效: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廋、精神萎靡、消化不良等证。 2、临床应用: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熏蒸所致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证。 小儿脾胃虚弱,不宜攻伐太甚,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体装邪甚者方可用清法。 {insc m="8" i="1125269"} 肝经 1、功效: 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常与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推六腑合用。 2、临床应用: 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须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滋肾养肝法,以防动肝火。 心经 1、功效

  • 小儿推拿推五经是什么
    小儿推拿推五经是什么

    脾经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亦称脾土。 操作: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在拇指正面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统称推脾经。 肝经 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亦称肝木。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统称推肝经。 心经 位置:中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旋推或由指根向指尖方向

  • 小儿推拿清脾经作用
    小儿推拿清脾经作用

    健脾胃 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肌肉消瘦等。 {insc m="8" i="1125092"} 除湿热 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 调理脾胃 治疗脾胃不和导致的饮食停滞、胃脘痞闷、吞酸纳呆、呕吐腹泻等。 补气益气 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可推补本穴。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推拿手法 位置:拇指末节桡侧面。 操作:将宝宝拇指伸直,由指端经罗纹面向指根

  • 小儿推拿清脾经的手法
    小儿推拿清脾经的手法

    位置 1、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 2、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 3、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 准备: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做法: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作用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推拿说明 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 1、对胃蠕动有促进作

  • 小儿推拿清肝经作用
    小儿推拿清肝经作用

    作用 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补肝经能养血柔肝。 {insc m="8" i="1124121"} 主治 惊风、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目赤、口苦咽干、头晕耳鸣等。 临床应用 1、清肝经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症,多与掐人中、掐揉小天心、掐老龙等合用。 2、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滋水涵木,滋肾养肝。 推拿说明 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推拿注意事项

  • 小儿推拿清肝经的手法
    小儿推拿清肝经的手法

    位置 穴位位置:食指末节螺纹面。 定位方法:食指指根到指尖成一直线。 操作 操作方法: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称为补肝经。或者旋推食指末节螺纹面,称补肝经。自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称清肝经。 操作次数:300--500次。 作用 功效: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补肝经能养血柔肝。 主治:惊风、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目赤、口苦咽干、头晕耳鸣等。 推拿说明 1、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 2、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3、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 小儿推拿清胃经有什么好处
    小儿推拿清胃经有什么好处

    清胃 可用于胃热所致之牙痛,口臭,口疮等,也可用于发热、汗出、口渴、烦躁等,清热力较强。 {insc m="8" i="1124065"} 降逆 降法代表。用于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等。 通腑 用于大便秘结、腹胀等。 作用调理 作用:补肺益气。 调理: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推拿手法介绍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或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之间。 操作:旋推拇指掌面第一节或沿赤白肉际从指横纹推向掌指横纹为补,称补胃经;反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一般推100~300次。 相关文章 {

  • 小儿推拿清胃经手法图
    小儿推拿清胃经手法图

    位置 推拿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或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之间。 温馨提示:胃经的位置不同流派略有不同。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胃经的位置,是在第1掌骨桡侧缘赤白肉际处;而书上胃经的位置是第1指节桡侧缘。现在尚没有标准,家长操作这两个位置都是可以的。 操作 操作手法:旋推拇指掌面第一节或沿赤白肉际从指横纹推向掌指横纹为补,称补胃经;反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 操作次数:一般推100~300次。 作用 推拿作用:清热祛湿、和胃降逆。 临床应用:清胃经能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也可用于胃火上亢引起的衄血等症。 引文 《厘正按摩要术》:“大指端脾,二节胃。” 《小儿推拿

  • 2018年宝宝剃头发吉日
    2018年宝宝剃头发吉日

    2018年1月宝宝剃头发吉日 2018年01月14日,农历二零一七年十一月(大)廿八,星期日,冲鼠(庚子)煞北 2018年01月26日,农历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大)初十,星期五,冲鼠(壬子)煞北 2018年2月宝宝剃头发吉日 2018年02月09日,农历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大)廿四,星期五,冲虎(丙寅)煞南 2018年02月17日,农历二零一八年正月(小)初二,星期六,冲狗(甲戍)煞南 2018年3月宝宝剃头发吉日 2018年03月08日,农历二零一八年正月(小)廿一,星期四,冲蛇(癸巳)煞西 2018年03月09日,农历二零一八年正月(小)廿二,星期五,冲马(甲午)煞南 2018年03月14日,农历二零一八年正月(小)廿七,星期三,冲

  • 2018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
    2018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

    2018男孩身高标准表 注:表中3岁前为身长,3岁及3岁后为身高。 2018女孩身高标准表 注:表中3岁前为身长,3岁及3岁后为身高。 2018男孩体重标准表 2018女孩体重标准表 表格说明 “中位数”,表示处于人群的平均水平; 如果在“-1sd~中位数~+1sd”即:中位数上下一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属于“正常范围”,代表了68%的儿童; 如果在“(-2sd~-1sd)或者(+1sd~+2sd)”即:中位数上下两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则定义为“偏矮(高)”,代表了27.4%的儿童; 如果在“(-3sd~-2sd)或者(+2sd~+3sd)”即:中位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内,则定义为“

  • 小儿推拿清小肠的作用
    小儿推拿清小肠的作用

    功能主治 功能: 补之固肠涩便,泻之清利脏腑之湿热,平补平泻导积滞。 主治: 积食,口疮,痢疾,泄泻,肛门红肿,脱肛,翻肛,便秘。 临床应用 1、心火炽盛之发热,口疮,夜啼,口燥咽干等。 2、小便赤涩不利,尿痛等。 3、可用于泄泻,取利小便以实大便之意。 4、补小肠,小肠可用于遗尿,多尿,常与揉丹田,揉肾俞等穴合用。 中医小肠的功能作用 1、主受盛化物: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小肠接受由胃腑下传的食糜而盛纳之,即受盛作用;二是指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即化物作用。小肠受盛化物功能失调,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