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看动画片却很专心,其实都是注意力在捣鬼
    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看动画片却很专心,其实都是注意力在捣鬼

    孩子经常丢三落四,做作业磨磨蹭蹭,一看动画片却像钻到屏幕里一样,听不到你讲话。总是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是不是自己都烦了。 小朋友,爸爸妈妈有没有对你说过:你怎么昨天忘了带雨伞,今天忘了带水壶,丢三落四的,不能小心一点吗? 或者在你写作业的时候,你是不是抄写字词常会少了笔画,还漏掉了一些该写的东西呢?或者,在写作业的时候,磨磨蹭蹭写很久,结果才写了几个字,结果被骂了甚至被罚了呢? 更奇怪的是,在你认认真真地看动画片时,爸爸妈妈也会莫名其妙地生气,好委屈。 其实你知道吗?这些行为都是注意力不足的表现哦。不过别担心,扬名老师可以为你支妙计。 粗心大意,磨磨蹭蹭,都是注意力在捣乱 根据注意力研究的大师 Michael I. Posner 等的理论,注意力可以分为三个网络:警觉 (Alert)

  • 小心!这样带娃会养出个熊孩子
    小心!这样带娃会养出个熊孩子

    父母都爱问:「如果我的孩子被欺负,该怎么办?」而几乎没有人问:「如果我的孩子欺负别人,怎么办?」可是,你知道吗,爱欺凌人的熊孩子,未来生活会更危险。那究竟熊孩子是怎么变得熊起来的呢? 在父母眼中,孩子都是天真可爱,怎么可能是熊孩子,去欺负别人呢?可是,欺负他人的熊孩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是父母教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心目中都有一个非常危险的观念:就是「欺负别人,总比被别人欺负好」。宁可矫枉过正,让孩子过于有攻击性,就怕万一孩子软弱了被人欺负怎么办。 其实,欺凌者的下场也不好。美国有一项调查发现,学校里的欺凌者在走出校园后,在 24 岁之前犯罪的可能性高 60%,而说谎的可能性就更吓人了,要高出 10 倍,打架的可能性高 6 倍,骚扰别人的可能性高 3 倍。 所以,让孩子不欺负别人,其实和让孩子不被人欺负一样重要。 什

  • 你不能代替孩子的一生,培养决策力从现在就开始
    你不能代替孩子的一生,培养决策力从现在就开始

    你是不是经常看到这一类人:遇事没主见,犹犹豫豫拿不定主意。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甚至,动不动就说我爸我妈说怎样怎样。 其实,这是在大人和孩子身上都存在的问题:无法自主决定自己的事情,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对一种能力的培养——决策力。 为什么孩子需要训练决策力 什么?小孩子也谈决策力? 决策力不是成年后的结婚、工作选择,以及领导和老板们的事情么?这么重要复杂的能力,有必要对孩子就进行训练么?其实,不管看起来有多复杂,决策力简单来说就是独立思考,最终作出适当决定的能力(Decision-making),与领域或年龄并无关系。 在不同年龄阶段,决策力都对人的行为影响重大。 对孩子来说,决策力简言之,就是做决定。那么选 a 还是选 b 这样简单的事,有这么重要么?做决定,是思维的

  • 孩子总是没耐心、爱冲动?4招提高自控力
    孩子总是没耐心、爱冲动?4招提高自控力

    很多父母在一起时,都会说到孩子做事没耐心,爱冲动。还有的父母会说孩子总是出大喊大叫,大吵大闹,乱写乱画,怎么说都不管用。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还小,自控力比较差。不过,自控力实在是太重要了,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怎么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呢,让我们从一个实验说起吧。 棉花糖的诱惑 20 世纪 60 年代斯坦福大学必应幼儿园 4-5 岁的孩子们参与了一项有趣的小实验。 他们先从各种棉花糖、曲奇饼干等食品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样。研究人员告诉孩子,如果他们能够等待 20 分钟忍住不吃这颗棉花糖,那么 20 分钟后就会多奖励 1 颗棉花糖。 研究人员追踪那些选择等待的孩子到他们成年的阶段。发现当年等待的时间更长的孩子,他们的高考成绩更高,青春期社交和认知能力也更强,同时,他们拥有较低的体重指数和更好的自我价值感,能有效追求自己的目标,适应能

  • 发飙、怒吼、宣泄——为什么道理都懂,面对孩子却总要失控?
    发飙、怒吼、宣泄——为什么道理都懂,面对孩子却总要失控?

    前几日,有一位妈妈向我吐槽说,孩子真是个难搞的生物,打不得、骂不得不说,好好跟他讲道理吧,他也听不懂,孩子一执拗起来,简直分分钟让人发狂。道理我都懂,可是真的忍不住要对孩子发飙…… 当妈的都有如此的体会——为娘数载,最挑战自己涵养和耐心的就是当孩子发飙哭闹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什么道理都懂,可面对孩子却总要失控呢? 你有没有想过, 孩子才只有几个月、几年的生活经历? 三岁半的琳琳有一段时间,总是要妈妈抱着入睡。琳琳妈妈已经很累很累了,怎么劝说琳琳也不肯听,如果硬生生放下,琳琳就大哭大闹,一定要抱着睡。琳琳爸爸气呼呼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呢?妈妈抱着你睡很累,你怎么不能体谅妈妈呢!” 很多家长也许都有过类似的烦恼:孩子怎么好话赖话不听,非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呢?也有的家长会说:你看,小孩子现在什么都会说了,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能听懂,心里

  • 父母会虐打自己的孩子么?打自己的孩子算不算违法?
    父母会虐打自己的孩子么?打自己的孩子算不算违法?

    其实我挺喜欢狗的,因为一直觉得狗很通人性,这里把有些父母比喻成狗,真的是有点冤枉狗了,在这里先向狗道个歉。 狗,亦可以叫做犬,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亦数12生肖,狗通人性,所以被称作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但是人不通狗性,于是有些人被称作猪狗不今仍在昏迷中。 情夫虐童案件刚落下帷幕。新的虐童事件又被暴露在公众视野,5月1日,四川广元市一8岁女童因为撕毁了父母的离婚协议书,被生父吊起来进行虐打,随后还发视频给妻子,目前父亲已经被警方带走,对此次事件警方已经立案调查。 恐怕目前在大多数家长的认知里,打自己的孩子属于自己家庭的事,别人无权干涉,受到这种心理影响的家长不在少数,这也造成了很多人在童年时期都被父母打过,一般情况下,父母打自己的孩子最多属于管教方法不当,但是虐打自己的孩子,造成孩子重伤甚至死亡家长该不该坐牢? 至少在国外,如果父母打自

  • 孩子智力发育的7个重要提醒(别让孩子变笨!给所有父母)
    孩子智力发育的7个重要提醒(别让孩子变笨!给所有父母)

    今天的文章,就来聊聊孩子智力促进的那些事儿。“闪卡”等曾被一些商家吹捧的神乎其神,并且都打着“开发右脑”的名义。理由是,人类惯用左脑,右脑的巨大潜力则被闲置;左脑是普通脑,右脑是天才脑,天才与普通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天才在有意无意中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了右脑。然后,脑科学家现在已经证实单纯的右脑开发是没有的事情,有wifi有流量的亲可以看文前的视频。 问题是,当商家们宣传说,我这里有很简单的操作方法,可以让你的孩子变聪明!于是,父母们就再也坐不住了。 最有名的莫过于“杜曼闪卡”。它最初是用来给那些特殊儿童作为脑康复和训练的道具。儿童经过训练能够进行一些特殊的技艺表演,比如“过目不忘”、“挑选点卡”、“识字”、“珠心算”等。 当孩子们看起来掌握了令人不可思议的“知识”时,很容易满足家长炫娃的虚荣心,并给家长带去严重误导。 事实上,这些并不是真正

  • 孩子最怕的两个字,大多数中国父母天天都在说!
    孩子最怕的两个字,大多数中国父母天天都在说!

    听话,在中国式育儿中,是用得最多的一个词语了。一个孩子在哭,拽着妈妈的手,要超市货架上的玩具,妈妈讲道理无果,很生气地说:“你到底听不听话?” 周末的下午,爸爸说要带孩子去游泳,一起锻炼身体,可孩子却想和小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玩。爸爸试图说服孩子,可孩子还是坚持要和小朋友一起玩。爸爸很恼火:“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孩子的钢琴学得非常快,考试成绩也提高得很快,爷爷知道了这个好消息,表扬孩子:“真乖!真听话!” …… “听话”二字,几乎能被我们大人运用到各种育儿场景中。似乎,孩子只要表现好,让大人满意,就能用听话来表扬;否则,就是不听话。也因此,听话成了语义最广,也最为模糊的育儿词语之一。从这点上看,可以和听话相媲美的还有“乖”、“懂事”。 想想,汉语词汇那么丰富,可为什么被我们用来形容孩子的行为的词却如此匮乏?因为我们大人在育儿

  • 孩子爱黏人,总求抱抱,背后的真相竟然这样心酸
    孩子爱黏人,总求抱抱,背后的真相竟然这样心酸

    孩子哇哇大哭,要妈妈抱抱,而妈妈却一脸怒气:“哭什么哭!一天到晚到抱抱抱抱,再哭我就走了,不要你了!”孩子一听,哭得更厉害了,抱着妈妈的腿不撒手,妈妈走到哪,他就跟到哪,生怕妈妈真的走了。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常见? 在小区,也经常会看到很多孩子,玩着玩着就走到爸爸妈妈身边来,要妈妈抱抱或者过来蹭蹭妈妈,腻歪了一会儿后又屁颠屁颠跑去玩了,而有的妈妈就会一把把孩子推开:“玩得好好的,干嘛要抱抱,自己去玩吧。” 要抱抱,蹭蹭妈妈,亦步亦趋的跟着妈妈,这些爸爸妈妈看似黏人的行为,这其实是孩子在寻求安全感的表现。他既好奇外界的新鲜事物,又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所以他会回来蹭蹭,或者妈妈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确定妈妈还要自己,愿意带着自己,才敢在妈妈“爱的庇护”下放心大胆的去探索新世界。 所以,黏人其实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表现,不要刻意拒绝,不要延迟满足,给他安全感,

  • 对于孩子,禁止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对于孩子,禁止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我们经常有一个心理就是,越得不到的越想得到,越做不成的事情就越想去做,甚至是茶不思饭不想也想做到或者得到。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一种选择性知觉存在。往往是你先入为主,心里更期待自己所想的出现。而其实所有所出现的都是概率差不多,或又有一定偶然性的,内心的急迫需求使你焦躁,觉得现实总是悖向你的想法。 通透一点的说:从主观上讲你对想得到的东西就抱有很大的期望,也就是说你会下意识的投入过多的关注,然而对得不到的失望也投入了过多的关注,这样,其实在主观上你就觉得越是难得到。从客观上说你的主观想法使得你的行为有时候会破坏事物自然的发展规律而使你本身能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但是不同的是,大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能很快的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而孩子就不会那么容易尽快的从失落中走出了。况且,孩子正处于心理、身体的发育

  • 每天抓住这3个时间教育孩子,才最简单有效!不信你试试
    每天抓住这3个时间教育孩子,才最简单有效!不信你试试

    “平时工作忙,有时候还得加班,真的不大有时间陪孩子,他学的怎么样也都全凭他自觉了。”想必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有这方面的烦恼吧?上了班就不能陪孩子,在家陪孩子就不能去上班,但还是很想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其实这并不矛盾,关键看你怎么陪伴,陪伴的是否是时候!一天中有3个时间段,陪伴孩子最高效,哪怕父母时间有限,只要做好这3个时间段的陪伴,养出优秀孩子一点也不难。   1、早上起床——出门前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的开始,可以说一个人早上的状态将决定他一整天的状态。 看看我们大多数家庭的早上时光是怎么度过的呢?是不是能多赖床一会儿就多赖一会儿,估算着快迟到了才匆匆起床,简单地收拾一下自己和孩子,有时候连早饭都省了,出门前脾气暴躁的吼叫孩子快点,然后送孩子去学校,自己再火急火燎的赶去公司?将自己美好的早上就这么草草的结束了,然后在浑浑

  • 为什么非要爸爸带孩子?背后的原因你想不到!
    为什么非要爸爸带孩子?背后的原因你想不到!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尽职的爸爸,他们会花很多时间陪伴孩子,他们十分在意孩子的情绪,他们从不缺席孩子成长的每个瞬间,但也有些爸爸让妈妈失望,也让孩子失望,他们之中 有的像长不大的孩子 有的没时间陪孩子 有的不懂怎么陪孩子 尽职的爸爸多,当不好爸爸的人更多 很多妈妈也表示 “真希望孩子爸爸一天能陪她玩几分钟” 中国的家庭中 很多爸爸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单一 掐一下脸,摸一下头,拍一下屁股 不懂与孩子交流,也不懂教育孩子 孩子似乎成了妈妈一个人的事 人们常说中国家庭很多都是“丧偶式育儿” 其实这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很多家庭中 父亲这个角色都是缺失的 物理上缺失 父亲常因工作、出差

  • 等你老了,请不要帮你的孩子带小孩!
    等你老了,请不要帮你的孩子带小孩!

    这是一位年轻女儿写下的感悟,但是却震惊了所有父母!她的父母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拒绝帮女儿带孩子,女儿却说:“我的父母为我做过许多事,但这件事是最让我感动的。” 我的父母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 ◆ ◆ 我的父母为我做过很多事,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拒绝帮我带小孩。 80年代中,我们国家最流行的,除了喇叭裤就是独生子女。这种时代大潮流下,我硬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作为二胎来到这个世界。虽说没有独生子女的命,可独生子女的病我倒是全身扩散晚期不治。 我爸妈是典型的创伤型人格,因为老觉得年轻时不会疼孩子欠了我姐的,就把全部歉意报偿在我身上,对我的溺爱程度几乎令人发指,简单说,就是有事没事就跑来给我洗衣做饭,再给些钱什么的,弄得我差点以为他们上辈子对我干了什么大坏事。 直到有一天,他们做了一个郑重的决定,一举把我从

  • 俞敏洪:你现在不看,等孩子18岁你就后悔了
    俞敏洪:你现在不看,等孩子18岁你就后悔了

    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 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 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 人品教育 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

  • 这九类妈妈养的孩子能成大器,你上榜了吗?
    这九类妈妈养的孩子能成大器,你上榜了吗?

    1、鼓励孩子自己选择的妈妈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给孩子他该拥有的权利和自由,他会更容易迎接今后的竞争。 不仅仅是吃饭穿衣、分担家务,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表达意见、做出选择,小到每天穿什么衣服,大到如何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都可以让孩子参与决定。 2、喜欢跟孩子一起玩的妈妈 春天,陪你去梦幻般的主题乐园;夏天,陪你去海边堆沙子城堡;秋天,陪你去喂小羊,感受大自然的清新美好;冬天来了,我们就去打雪仗呀。 陪孩子玩耍的妈妈,才能走进孩子的心,妈妈才能更了解孩子的爱好,引导孩子成长。 3、不计较的妈妈 小时候,我们都有一个特别讨厌的人,就是爸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别让孩子重蹈我们的覆辙,每个孩子都有独特之处,复制成别人的孩子有什么意思? 不拿以爱之名比较的妈妈,不会盯着结果,而是鼓励过程,不会“用己

  • 这样跟宝宝说话,不需说两次,再调皮的孩子也乖乖听话!
    这样跟宝宝说话,不需说两次,再调皮的孩子也乖乖听话!

    平时你们跟宝宝都是怎么说话的?是不是天天都是:宝宝最乖了,宝宝真可爱,妈妈爱宝宝,妈妈可想宝宝了!但你认真想一下,真的是这样吗?我想应该不是的!跟宝宝说的最多的一个字应该是“不”! 是的,到起床时间了,宝宝不想起床,想再睡一会儿,你说:“不可以,到时间了,要迟到了!”。 宝宝在沙发上跑来跑去,你说“不可以,下来”。 宝宝想在饭前吃水果吃饼干,你说:“不可以,马上就吃饭了”。 宝宝想自己倒水喝,你说:“不可以,会烫!” 宝宝想开冰箱门,你说:“不行” 是的,这就是你家最常见的场景,甚至孩子不听你的指令的时候,你会说“不乖”! 想想咱自己,每天要听到这么多个“不”,估计早就崩溃了,何况是小朋友呢! 其实,说不也是有技巧的,暂不需要说的那么生硬,教养孩子更是有诀窍的!

  • 财务自由之路从小开始:你知道孩子“乱花钱”背后隐藏着什么吗?
    财务自由之路从小开始:你知道孩子“乱花钱”背后隐藏着什么吗?

    其实最重要的理财教育,不是教孩子如何用一元钱赚到十元钱,或如何攒钱、如何投资,而是让他们知道,钱的本质是什么,钱在生活中的地位应该是什么,我们对钱应该持有什么态度——这些决定了孩子未来在金钱和幸福感之中是否能取得最佳平衡。 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乱花钱,从不给孩子零花钱,在金钱上对孩子管得非常严。他们会对孩子说“你想买什么跟我说,只要合理,我都给钱。”这个规定看起来碗大汤宽没问题,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合理”或“不合理”,是家长来判断的,它根本不是孩子的想法。这种控制一方面剥夺了孩子消费方面的自由选择,另一方面表达了对孩子的不信任,对孩子的金钱观和道德养成并无好处。 童年时在金钱方面严重匮乏的人,反而容易成为成年后在金钱方面斤斤计较的人,过分吝啬或过分贪婪,缺少平常心。所以建议家长一定要给孩子零花钱。给多少、如何管理,下面是我的做法,供家长们参考。 我

  • 这么陪孩子,你输定了!
    这么陪孩子,你输定了!

    01 有次带莲子在游乐场玩,看见一对父子。 那个小男孩大概有五六岁的样子,在各种游乐设施中间来回穿梭,但孩子的注意力似乎并不在于“玩”上,因为每换一次游乐设备,他都要回过头来对着场外的爸爸大喊:“爸爸,你看我呀!快看呀!” 而这位父亲呢?坐在场边的椅子上,翘着二郎腿,眼睛全程盯着手机,也不看一眼儿子。 小男孩可能以为爸爸没听见,又跑到场边对着爸爸大喊:“爸爸你看我呀!看我玩的好不好?”结果爸爸不耐烦地说:“你让我歇会儿不行吗?”小男孩愣了一下,转而说:“那我们回家休息吧!” 谁知那位父亲立刻跳起来嚷道:“不是你要办会员卡的吗?怎么才玩了一会儿就不玩了?不好好学习,玩也是三分钟热度!”小男孩显然被爸爸的反应吓到了,顿时哭了起来。最后,孩子哭、大人叫,拉拉扯扯中草草收场。 场边的家长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孩子太任性,自

  • 扎心了!宝宝为什么别人带就很乖,我带就爱哭又黏人
    扎心了!宝宝为什么别人带就很乖,我带就爱哭又黏人

    宝宝为什么别人带就很乖,饭也好好吃,让睡觉就睡觉,还会自己玩,我一带就特别爱哭,一直陪着也总是不高兴,还黏在身上不肯下来? 这个问题几乎每几天就会有一个妈妈来问, 从两三个月的小婴儿,到两三岁的孩子,都有这个现象, 尤其是那种妈妈带一半儿,老人或者保姆带一半儿,或者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这种对比反差更加严重。 我家毛头已经快上小学了,依然是如此,在学校是乖宝宝,回家就各种耍各种作。 妈妈们,尤其是职场妈妈,会为此而感到内疚和困扰不已,觉得已经尽力去陪孩子了,觉得自己已经很温柔耐心了,觉得自己已经努力做规矩了,为什么孩子表现这么不好,是自己带娃水平太差劲了吗? 可是当爸爸的,当奶奶的带娃手段也没高到哪里去啊,我怎么就变成惹娃不高兴的坏人了呢!? 解答这件事,就要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宝宝的正常状态应该

  • 好奇害死猫?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的秘诀在这里
    好奇害死猫?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的秘诀在这里

    孩子的好奇心往往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和支持,反而被抱怨。可是我们要认识到,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源动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自由探索是我们成人的责任。那么成人如何才能转变抱怨的心态呢? 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一步步去探索。 不要抱怨孩子惹麻烦 一方面孩子觉得新奇的事物,对成人来说却司空见惯,实在太普通。另一方面孩子的探索行为又常常给大人们制造麻烦,带来烦恼,让家长产生抱怨的心态。 “告诉他电插头危险,他还是要去摸,真麻烦呀!” “新买的玩具,没玩几分钟就被他拆坏了,真伤脑筋!” “总是喜欢看马桶冲水,我们装了安全锁扣也没用,到别人家他还看!” “让他看书一点也坐不住,垃圾车一来他会一直在那儿看,拉也拉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