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深度解读——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深度解读——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1岁半的笑笑是个可爱的小女孩,爸爸妈妈都是做艺术教育工作的。最近笑笑妈妈发现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她特别喜欢一件布满小熊的蓝色罩衫,不管去哪里都要穿着它。可这是一件吃饭用的罩衫,必须每天都要洗,有时候还没有晾干笑笑就吵着要穿,妈妈给笑笑拿其他颜色的罩衫,笑笑都特别抗拒,一边挣扎一边说:“丑、丑~”。笑笑对小熊罩衫的爱超乎爸爸妈妈的想象,每天中午睡觉的时候必须把罩衫挂在房间椅子靠背上,醒来就要看到,如果没有就会哭闹不止。 随着笑笑不断长大,爸爸妈妈发现笑笑不仅对这件罩衫很执着,对家里很多事都非常在意,比如鞋子的排列顺序、爸爸妈妈的穿着、物品的摆设归置……很多时候,笑笑爸妈也觉得很好笑,小小的人儿管的事情还真不少,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事儿妈”? 其实呀!这是因为笑笑的“秩序敏感期”到了! 一般来讲,孩子的敏感期是一出生就开始,秩序敏感期主要是产生在

  • 亲子教育“负面清单”,您占几条?
    亲子教育“负面清单”,您占几条?

    很多人认为,亲子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平时多监督好孩子的作业,空余时间多带孩子出去玩耍、增长见识。其实不然,学校老师教的是知识,而父母们教的是做人。每一位家长心里面都有自己的一份教育孩子的方法,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亲子教育中的禁区是什么?该如何进行亲子教育? 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孩子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很强。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或者与他人吵架动粗,不仅会造成孩子精神高度不安,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而且这种不好的行为或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使其内化为自身的社会习惯。 如果自家孩子有暴力倾向,那么请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要记住,暴力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以暴制暴是最坏的解决方式。 对孩子责骂训斥 在家长面前,孩子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都是弱者,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出错都属正常。有的家长奉行严格管教、棍棒教育

  • 你和孩子的关系健康吗?做这个小测验吧
    你和孩子的关系健康吗?做这个小测验吧

    有这样两个小孩:丘丘刚3个月大,父母对他的哭闹不烦不恼,而是跟他说话,逗他玩。同样3个月大的小小的爸爸很少在家陪她,而小小只要一哭,她的妈妈就把她抱在怀里走来走去,有时候妈妈还会因为小小哭闹不止而生气。 很快,两个孩子都满1岁了。这时的丘丘已经可以在离父母不远的地方自己玩乐,而小小依然经常哭闹,常常要求妈妈抱着自己。 为什么丘丘更加自信独立,而小小却哭闹更多,更黏妈妈?因为丘丘的父母更加有效地处理和满足了他的需求,因此他的安全感建立得很好,能自在地进行探索活动,也越来越独立。 而小小没有习得这样的能力,她不能容忍与父母的分离,易产生焦虑或恐惧心理,也阻碍了其独立性的发展。 亲子依恋关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你的亲子关系怎么样?做这个小实验吧 根据宝宝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将宝宝的依恋类型分为四种,即安全型

  • 忍不住?打孩子,也要有原则的打!
    忍不住?打孩子,也要有原则的打!

    前段时间,我带着儿子回到乡下老家。邻里乡亲家有很多大孩子,儿子起初还有些害羞,但是没多久,就被其他孩子的热情给感染了,也开始在屋外熊玩起来。 过了没多久,屋外的欢笑声突然没有了。我心里一急,立刻跑了出去。那群熊孩子居然都不见了,我的儿子也不在了! 我感觉到自己的心跳突然加快了,有种强烈的窒息感,大脑飞速想想出了无数种可能:孩子们呢?不会被拐了吧?到底去哪里了?我该去哪里找? 我快要急哭了,发动邻居一起去找孩子们。结果在屋后面不远的小溪边,发现了儿子一行人的身影。 他们正在捉小鱼。儿子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却站在最靠近溪水的位置。 我的怒气不可遏制的袭了上来,在看到冰冷湍急的溪流,与儿子一身的泥巴之后,之前的紧张全部化为了愤怒。其他的孩子一个个被领回了家,可是儿子还是执着地想要看水里的小鱼。在板着脸说了几遍回家他却不动声色以后,我彻底爆

  • 不能当孩子面做的事,很少有人能做到!
    不能当孩子面做的事,很少有人能做到!

    亮亮自从生下来之后,都深受父母疼爱,而且打亮亮记事起,父母一直都十分恩爱,每天下班回来还会一起陪着亮亮散步。可是在亮亮上二年级的时候,父母就逐渐的因为一些琐事相互拌嘴,当着亮亮的面甚至还会大吵大骂,有的时候把亮亮吓得直接哭了起来。 爸爸说妈妈太懒惰,家务活不做,以前做的很好吃的饭现在变得很咸;妈妈指责爸爸现在不恋家了,有时候还和狐朋狗友通宵达旦喝酒不回家。 就这样,亮亮在爸爸妈妈的打打闹闹中长大,越来越感觉不到身边的美好,整天胡思乱想,对身边的人充满了怀疑,一生气就和同学打架,为此还专门被留校察看了一年。想到明年就要高考了,就凭亮亮现在的学习成绩,估计上县里的三高都难,亮亮真的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心情难受极了! 观点分析: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身心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一旦父母平时说一些消极的话,

  • 想要养出一个不爱哭的孩子,家长得先做对了!
    想要养出一个不爱哭的孩子,家长得先做对了!

    孩子哭,是每一个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特别是遇到一些宝宝动不动就哭上半个小时,越哄哭的越厉害。当妈的,不免又是心疼又是心塞。 如果你也会为孩子哭闹而焦虑的话,今天的这篇分享,或许会让我们找到更好的办法。 孩子哭是怎么回事? 有一句俗话这么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可见哭是孩子的一种本能情绪的表达方式。刚出生的时候,孩子会因为饿了热了哭,会因为害怕哭。长大一点过后,需要帮助的时候会哭,想得到回应的时候也会哭,不如意的时候会哭,愤怒的时候会哭等等。 总之,哭,就是孩子的语言,即便是在他们学会说话后,哭,也依旧是宝宝表达情绪的方式。 为什么阻止孩子哭不对? 很多时候,孩子哭,我们的第一直觉往往都是阻止孩子哭,而我们并不知道,这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因为,在宝宝不能诉之于言语的时候,哭,是唯一的语

  • 真搞不懂现在的孩子在想什么,和他们说话到底需要哪些技巧
    真搞不懂现在的孩子在想什么,和他们说话到底需要哪些技巧

    有一位宝妈向我抱怨现在的孩子难带,之前的孩子只要照顾他吃好喝好就够了,现在的孩子情绪问题大于一切,有时候都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就会突然生气。一次宝妈和2岁的女儿以及老公在家看电视,自己和老公在聊剧情,本来一切安好,不知道为何女儿就站起来,撅着嘴走到屋里一个角落去,时不时拍打着墙,很是气愤的样子。当时夫妻俩有些傻眼了,没人招惹她啊。结果去哄时,越哄孩子越来劲,还不断地摔东西,弄的宝妈心力交瘁,不管了任你去闹吧。后来宝妈通过和其他宝妈聊天,好像明白了那天的事情,原来宝妈在和老公讨论剧情,把一旁的女儿给忽视了,女儿叫了几次爸爸妈妈希望引起注意,但是二人也只是应着并没有顾上孩子,孩子感觉被忽略了才有后面的那些作为。 孩子的情绪有时候是最让父母头疼的,根据最新一组育儿数据显示,在所有的育儿难题中,最让父母头疼的就是孩子的情绪问题,其次才是睡眠、哭闹等问题。现在的小屁孩儿啊,真是让人

  • 这三个育儿误区,可能会推迟孩子学会说话的时间
    这三个育儿误区,可能会推迟孩子学会说话的时间

    这天陪朋友去医院给孩子做体检,在沟通中医生表示,现在体检两岁以下的孩子,主要就是看孩子的语言发育状况,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身体素质都还可以,就是语言发育较慢。很多人都以为孩子是贵人语迟,而事实并非如此,这责任主要是在家长,因为家长在孩子语言培养方面存在很多误区,这才让孩子说话越来越晚。后来医生详细给我说了一下误区的存在方面,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希望家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首先给家长普及一个医生判断的依据:周岁不会说一个字,一岁半会说的词汇量不超过50个,两周岁还不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占其中一个就说明你家孩子语言发育滞后了,需要特别注意了,看看你是不是也陷入了这三个误区。 一、孩子哭就是饿了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哭是饿了,赶紧去给孩子喂食物,其实不然,孩子语言的发育是有一个过程的,从发简单音到发音节,再到字,然后说句,而哭就是最初

  • 每个缺乏独立的孩子,背后都有个不懂放手的妈
    每个缺乏独立的孩子,背后都有个不懂放手的妈

    前两天接到小雅的聚会邀请,我和其他朋友都很意外。自从有了娃,她便成了姐妹团里最常“失联”的那一个,虽然辞去工作在家,却比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上班族都还要忙碌,伺候孩子起居饮食,带孩子上早教班,陪孩子去游乐场,事无巨细,全都亲自操办。我们劝她适当放手,她总是睁圆了眼睛:那怎么行,我的娃,交给谁能放心啊! 这样一个“守娃奴”,如今却主动要出来消遣,我们猜想她准是遇到了什么事情。果不其然,小雅在饭桌上始终自顾自喝闷酒,问什么也不肯开口,喝着喝着,突然趴在桌上哭起来,着实吓了我们一大跳。 百般宽慰下,她终于道出了实情:女儿这周去上幼儿园了,却没有想象中的舍不得她。 我们哭笑不得,孩子一哭二闹家长心里焦虑难过,孩子乖巧懂事,怎么家长还更上火了? “你们知道吗,那种不被孩子需要的感觉,简直是太失落了!我是日日夜夜陪伴她的亲妈啊,她怎么能头也不回地就跟刚见面的幼儿

  • 高情商父母,都不忘培养孩子这种能力
    高情商父母,都不忘培养孩子这种能力

    隔壁邻居阿姨的儿子相亲不下二十次,都快奔四了还是都没能找到对象。阿姨天天在家里犯愁:论外貌,论教育,都不差……这么一个好青年,怎么会没人喜欢? 印象中,小时候这位哥哥除了念书,父母什么都不让干。有一段时期,哥哥忽然痴迷上弹吉他,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偷偷练琴,由于学业紧张,父母知道后大发雷霆,将孩子的东西全部扔掉。就这样,曾给了他激情与活力的爱好变成了奢侈品,被无奈地束之高阁了。只为学习忘我付出,哥哥成绩超好,是我们好多人望尘莫及的榜样,后来他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出来当电脑技术程序员,正处在很多人眼中一腔热血的年纪,然而,他对很多事兴趣都是淡淡的。 这样一个名校毕业生,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子跟他相亲,见面后他每天给女孩子的联系是吃了没?吃了没?……见过三次,女孩子就坚决不肯再联系他了。她说:“在他身上,我闻不到生活的香味。” 一个人闻不到生活的香味有多可怕

  • 艺术教育不需要“大耳光”
    艺术教育不需要“大耳光”

    拆一间房子只需一把镐头,盖一间房子却不知要动用多少东西。如果想把一个天才变成蠢材或变成一个心理变态者,确实光有大耳光就够了;但如果说大耳光抽出一个杰出的钢琴家,这相当于说一个农夫抡着镐头在土堆里乱刨乱挖就能造出一间宫殿。 孩子学才艺需要吃苦,需要家长拿着鸡毛掸子站在旁边监督,这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误导。误导的直接后果就是,在艺术教育中,人们不再关心艺术的娱乐价值,只关心它的实用价值。只强调才艺学习要吃苦,却不去懂得带孩子品味其中的甜美。例如有的人舍得每月花几千元给孩子找音乐辅导老师,却一年都不舍得花500元带孩子去听一场音乐会。艺术的趣味性在不合理的手段之下被慢慢消解,生命中本该最可口的果子渐渐变得酸涩。 大耳光 某天,我打开电视,很偶然地看到当时被媒体猛烈炒作着的一位号称“虎妈”的女嘉宾,正在说她女儿学钢琴的事。“虎妈”曾出过一本家教书,书中讲述了她对孩子严

  • 触碰孩子自尊底线的3件事,请不要做
    触碰孩子自尊底线的3件事,请不要做

    每逢过年,总能提及压岁钱,同学小张说,小时候她最耿耿于怀的就是父母总是把别人给她的压岁钱“占为已有”,虽然她心里也知道这些钱父母都要包还回去,但总觉得存了很久的私房钱,突然不翼而飞了,父母完全不经过她同意,直接没收了,让她心里超不舒服。 是的,其实不止父母有自尊,孩子也会有,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当你做这些事时,可能都会伤害到她,请不要做: 在众人面前让孩子丢脸 小汪是个脾气暴躁粗粗咧咧的人,她总习惯对女儿晴晴大呼小叫,有一次晴晴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过了头,超过了吃饭时间,小汪二话不说,直接冲过去,揪着晴晴又打又骂,抱怨大人工作太忙孩子还不懂事之类的,晴晴眼泪哗啦啦的掉,在小伙伴们面前完全抬不起头了。 还有父母总是拿孩子的事当作玩笑话说给众人听,孩子跟大人一样,最怕众目暌暌之下无地之容的感觉,这会让她失去自信、觉得丢脸,还有可能日后被嘲笑,更有

  • “妈妈,我自己来”丨适度放手吧,不要成为孩子独立的障碍
    “妈妈,我自己来”丨适度放手吧,不要成为孩子独立的障碍

    这几天闺密带着家里的小闺女来我家里玩。哥哥看到新客人可激动了,于是手把手在门口立正站好,笨拙地把门打开,打声招呼,并且领着比他小三个月的小妹妹入门,给她安排好位置,递给她水杯,并且手脚并用爬上了桌子,捧着一堆橘子等水果递给小妹妹,一脸热情洋溢的“我是当家小主人”的招呼状态,让我们看得是一愣一愣的。 闺密回去后,半夜就给我微信留言了。她苦恼地说, “和哥哥相比,我觉得我家妹妹实在是太不独立了。喝水都要我捧着水杯,玩具弄完不肯自己收拾,甚至连组装一下乐高积木,都要我手把手拆解好才肯继续,来客人则更是不理不睬。我根本就无法想象,这样子的孩子,她5岁会不会自己穿衣服?10岁的时候会不会知道如何给自己做午餐?15岁的时候会不会还不知道如何洗碗?” 听完闺密的话,我有点意外,但是却感同身受。当哥哥还小、分离焦虑离不开手的时候,我基本上成了孩子的保姆、钟点工和服务员。孩子

  • 过年不做熊家长,教出人见人爱的乖宝宝
    过年不做熊家长,教出人见人爱的乖宝宝

    提起过年,让小编最怕的不是出门去应酬,而是遇到亲戚家的熊孩子。撕书、拆手办、在电脑上乱点乱删...家里人还总说孩子还小,大人何必和孩子一般见识?OMG,没家教还有理了吗? 自从自己有了宝宝,我就特别注意对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不做熊家长,教出乖宝宝,小小经验与您分享。 提到熊孩子搞破坏,网络上的吐槽声可谓是络绎不绝,而“手撕”熊孩子更是让人直呼过瘾。 小皇帝们平日里被爷爷奶奶们惯出一身的坏毛病,到了别人家也依旧我行我素。 最无奈的是熊家长不但不制止,还要讽刺你真小气......真的是分分钟原地爆炸,这辈子都不想再联系! 坐火车回家,好不容易买了下铺硬卧(当天开车当天刷票买到的),我在半路上车,把我的水以及泡面零食放在床上,转身去打水喝。 回来一看,好家伙,一孩子坐在下铺那里大吃特吃我的零食,他看到我,立马要跑,

  • 这样批评宝宝,没有任何卵用!
    这样批评宝宝,没有任何卵用!

    很多妈妈认为,一定要当众批评,不然宝宝不长记性。孩子面对批评的反应会是什么呢?妈妈到底要如何做更有效呢? 我们都不喜欢当众被批评。 但在面对孩子时,我们却总忍不住要说孩子几句。 因为妈妈总觉得说,孩子总是人来疯,你不说他几句,就更不得了了。 孩子真是的这样吗?你会当众批评宝宝吗,这种批评有用吗? 妈妈带大宝在小区玩,刚下过雨,大宝偏偏在有水的地方走,还一边使劲踩一边大笑。 妈妈生气地说:“大宝,看你把鞋子都踩脏了。说过多少次了,每次出门都乱跑乱跳,把衣服弄得那么脏。” 妈妈的声音很大,从旁边经过的人都回头看看大宝。 大宝不笑了,默不作声地跟在妈妈身后。 很多妈妈以为,一定要当众批评,不然宝宝不长记性。 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 即使是幼小的宝宝

  • 孩子的创意如何激发 32个激发小孩创意的练习
    孩子的创意如何激发 32个激发小孩创意的练习

    不是艺术家才需要创意,也不是艺术家才可以有创意。生意人可以有创意地卖东西、工程师可以有创意的解决问题、家长可以有创意地处理冲突、小孩可以有创意地学习。 美国Inc杂志教你32个激发创意的小练习,大人小孩都可以试试。 用15分钟的时间画点什么──苹果、你的咖啡杯、你的狗、猫、家人??不可以用橡皮擦。 连续一周,每天用不同的表现方式画一颗苹果。 用一组彩色铅笔,画一组并行线。可以徒手画或用尺画、画直线或曲线。 用平板电脑的画画应用程序画一样对称的东西,比方说一支铅笔、一个瓶子、一只叉子,只画一半,然后用镜面效果完成另一半。 去听音乐会的时候,带着你的素描簿。在音乐会当中随手画或写下你的感

  • 家长这4种行为,易毁掉孩子自信!
    家长这4种行为,易毁掉孩子自信!

    对于孩子来说,自信有助于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很多家长却喜欢这样做,导致孩子的自信遭受打击。1.从不给孩子自主的权力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但正是因为中国父母过多地包办孩子的一切,往往毁灭了孩子身上很多的闪光点。比如孩子的自信,孩子过于地依赖于父母,最终会导致他们这样也不会,那样也不会,一旦融入一个集体或是一个团队,他们就会发现孩子是一个什么也不会的拖累,最终失去自信,产生负面情绪或是内心阴影,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包括孩子的未来发展,对孩子的伤害很大。 因此,父母切记不能包办孩子的一切,应该让他们自己动手。 2.父母的消极行为和心理 有些父母身上本身就存在着消极的心理和行为,这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自信心的建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因此,父母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常之重要,父母身上不能出现消极的言行,

  • 母亲和儿子之间的3种病态关系,家有儿子必读
    母亲和儿子之间的3种病态关系,家有儿子必读

    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母亲是孩子未来关系的理想典范。母亲就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的人生参照物。心理学家发现,人的性格会随着年龄与环境有所变化,但总体的趋势却是越来越像自己的母亲。 相对于女儿,母亲对儿子有着更特殊的影响。尤其在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中国式母子关系,更多了一层复杂性。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母子关系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建议,供参考。 1妈妈用强势、严厉、干预过多……淹没儿子,会导致儿子缺乏自我与自主,以及男性力量 前几日,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有趣的小学生作文: 刚考完就让我学习,学习。爸爸也治不了妈妈,整天稀罕类里很很,不舍得熊她一句。瑶瑶的爸爸就不这样,就揍她妈妈,她的妈妈就很老实。女人这东西,稀罕后患多,一揍就老实。我爸爸就是太小胆。 除去中间一些字词我没弄明白

  • 请警惕这几种病态母女关系,家有女儿必读
    请警惕这几种病态母女关系,家有女儿必读

    前不久,我看到过一个新闻:一名12岁女孩竟然往妈妈饭菜里下药。这事太令人震惊了。这对母女是彼此生活中的唯一。何至于此呢?了解背景后才知道,女孩父母在她5岁时候就离婚了。单亲环境让母女俩紧紧捆绑在一起。但最近,女孩妈妈反复提及,她要上中学了,学费会很贵,而爸爸又不准备给生活费了,压力很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孩子看来,这是妈妈也不想要她的信号。如何想办法让妈妈永远不离开自己呢?那就是让妈妈生病。因为女孩记得,妈生病的时候总会抱着她,说只能依靠她了…… 病态的母女关系,想一想都让人不寒而栗。这个例子中,母亲对孩子其实有过多的依赖。她对孩子浓度过高的爱,把孩子吞噬掉了,让孩子无法从与妈妈的共生关系中走出来。为了继续能够依赖妈妈,女孩的做法近乎变态。 当然,这是特例。前不久我们分享过的吴绮莉和女儿之间的问题,也属这种特例。抛开这些家庭中父亲的缺席不说,这些母亲往往都

  • 孩子口中的“屎尿屁”,竟然传递出这么重要的信号
    孩子口中的“屎尿屁”,竟然传递出这么重要的信号

    一位妈妈说:我儿子3岁了,最近特别喜欢研究他的屎尿屁。每次拉完臭臭尿完尿,都要蹲下来看好久。还经常要闻一闻。我下班回家,他跟我分享的第一件事情绝对是他的屎尿屁,“妈妈,我今天拉了一个香蕉臭臭”“我今天拉了一个大山臭臭”“我今天尿了一瓶饮料”…… 我倒是觉得,孩子很有想象力,也不反对他去研究他的屎尿屁。可我婆婆不这么认为,每次都会批评孩子,说屎尿屁太脏了,不能说这样的话。还说,锻炼孩子想象力的东西有那么多,少研究个屎尿屁没什么影响。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说服她。 能帮帮我吗? 从这位妈妈的描述我看到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个愿意看见孩子的妈妈,一个被传统观念束缚着的奶奶。 在“屎尿屁”对孩子有多重要?(深度心理解读)这篇文章中,我们已经深入探讨了屎尿屁对于孩子的心理学意义。 接下来,我们重点从想象力的角度,对孩子口中的“屎尿屁”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