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跟大家说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很多朋友都觉得我是一个慈父。当然,我也想成为一个跟孩子无话不说,亲密无间的好爸爸。 可是,我们家的规矩棒还是握在我的手上,我也是一个严厉的爸爸。 那是用报纸卷的一个纸棒子,打身上还真的很疼。 因为我们跟孩子讲规矩,说道理,他们不一定听。 特别是男孩子,更是如此。 有时候你说的规矩,他好像转眼就忘了。 而自己喜欢的东西倒是一直记得。 比如这次,因为我要去北京书展,所以就要送儿子回奶奶家住几天。 早早地给他做准备,我自己好不舍得地说宝宝会不会想爸爸,他没事人一样,只想着早点回去。 因为爷爷奶奶的宠爱总是让他更喜欢一些。 我就说:你一定要记住三件事,每天读一本故事书,自己吃饭,少看动画片,下午看30分钟。 因为第一次他说记
“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有没有在听啊……”前不久,一段名为《妈妈之歌》的视频在网站上被疯狂点播。创作演唱这首歌的是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作为3个孩子的母亲,她将自己催促儿女的话写成了歌曲。紧凑的3分钟,整整唱了800多字的歌。听完这首“唠叨之歌”,我忍俊不禁:原来全天下的妈妈唠叨起来都是一样一样的! “来不及了,快起床” “赶紧洗脸刷牙去啊” “怎么还不去吃早饭” “有没有听见我说话” “再不快点儿,就要迟到了” 每天早晨,你的家里是不是也上演这样火急火燎的一幕。妈妈们急的团团转,可孩子呢,当没听见似的,该怎么磨蹭就怎么磨蹭。然后,很多妈妈控制不住自己,火冒金星大发脾气,甚至一不做二不休——打! 可是依旧然并卵。 ● ● ●
不论孩子还是大人,都爱玩游戏。把游戏玩得很好也是一种能力,现如今更是一种能赚大钱的能力。为什么在玩游戏这件事上从来不存在“坚持”一说? 我一个朋友是一家上市游戏公司的老板,他告诉我,游戏最大的魅力是“及时反馈”。你错了,会很清晰地知道自己错了。但更重要的是,只要你对了,马上会收到鼓励,绝不拖延一秒。而只是鼓励呦,这种鼓励同样不能吃不能喝。 下面文章里的观点我都同意。 但我要补充的是: 鼓励不是简单的“你真棒,你是最棒的!” 1、鼓励要即时。孩子有了进步,马上鼓励表扬,绝不拖延且要肆无忌惮。 2、鼓励要在点儿上。笼统的鼓励是不走心的敷衍,孩子听上几次就无感了。 这样更佳: “你知道我喜欢你这幅画的哪里嘛?就是颜色的搭配。蓝色配上白色就是这么清爽!” “宝贝儿,今天尽管输了,但是你
晚上,妈妈群里,有位妈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邻居家男孩,4岁了,最近从幼儿园放学回来,经常在书包或者 衣服口袋里发现玩具。有时候是几个串珠,有时候是一块拼图,有时候是几个彩色雪花片。不光在幼儿园这样,有时去别人家玩,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会偷偷塞到背包里,直接问他怎么回事,刚开始还承认,后来渐渐的就什么都不说了…… 这种情况频繁出现,大人已经对孩子偷东西的行为无可奈何,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 看到这条消息,我正哄孩子睡觉,怕家长一冲动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抓紧回复了这样一段内容—— 四岁左右的孩子,没有偷的概念,男孩子晚熟,可能还分不清你我的界限,只单纯的喜欢,就拿回去了。家长最好别反应过度,和老师商量商量,一起跟小朋友说,如果喜欢,想拿回家去,要跟老师申请,不是自己的东西,没经过允许是不可以拿回家的。慢慢建立孩子的边界概念。 还有个群友,刚刚
我喜欢给孩子买“活的玩具”,就是能够让孩子自主能动,通过玩具探索世界,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然而,有一类玩具虽然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有规则可循,但同样是我说的“活玩具”——就是拼图。 我家的拼图玩具比积木还要多。一方面许多拼图体积不大,方便存放;一方面拼图也在随着女儿成长更新迭代,给孩子更多新鲜感和挑战。从女儿6个月开始,我就给她玩儿拼图了。 什么,6个月?!这么小的孩子能玩儿拼图吗?—有的家长对拼图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纸盒子里面装1000块小纸片的概念。那么,今天我要介绍的这些玩具,可能会颠覆你的印象哦! 先说说,给孩子玩儿拼图,都有哪些好处呢? 还记得咱们小时候的拼图吗…… 1、有效促进孩子视觉发育 大部分拼图都有着色彩鲜艳的画面,能够吸引孩子的目光。宝宝的五感中,视力是发育最迟的,在出生后仍需要适当的
把娃带大就像过五关斩六将,小的时候宝宝为吃奶、睡觉哭闹大一点又会发脾气,撒泼打滚、大喊大叫……其实两岁之前所有的育儿烦恼,都可以用“套路”解决,so easy,就这五招! 最简单的一招 “爱的抱抱”,胜过一切武器 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贴近孩子,无需多话,抱抱TA ,抚摸TA,都能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就在我身边,我是安全的,我是被妈妈接纳的,我的情绪是被妈妈看到并理解的。2岁以内的宝宝可能无法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出自己的需求,需求越是得不到回应和满足,情绪爆发的越厉害。但当孩子感受到妈妈无条件的爱时,就再没有太多不满需要通过情绪来发泄,这将有助于孩子平复情绪,接下来的事儿,才好办。 最有技巧的一招 转移注意力,全靠演技 待孩子的情绪基本上趋于稳定和平复,就可以进入转移注意力的步骤了,这一步需要点儿脑子,要靠妈妈平时对孩子的观察和了解,切中要害才能
今天憨爸结合总结了乐高启蒙的精髓,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乐高培训班会教些什么?有哪些知识点?我们如果想在家教的话,怎么教?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乐高诉求 乐高不是一个单一的课程,而是融合了包括生物、物理、机械、数学、几何、电子、工程、艺术、建筑在内的一个综合体,我们经常会听到STEAM教育,而乐高则是对STEAM教育一个最好的诠释。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乐高有不同的诉求,所以乐高很讲究循序渐进。 比如说同样是搭一个迷宫,年龄小的宝宝会用大颗粒搭成下面这个样子,完全是平面的一个迷宫, 等年龄稍微大一点,他们有了空间感的概念,就会不止玩平面,还会往立体发展,比如下面这个迷宫开始有垂直方向的立体造型, 等孩子年龄再大一点,比如我家憨憨这个年纪(8岁),他们开始痴迷于机械、轮轴,迷宫就会往机械化发展,
身为新时代的女性,一般都是职场和家庭两兼顾的。但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好像我们的职场妈妈们就抽不出太多的时间陪着孩子学习了呢。 没关系, 今天小优就给各位职场妈妈出几个小妙招, 让各位在“驰骋”职场的同时也能兼顾孩子的学习发展~ 设置一个时间表 当时间被排的满满当当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一张时间表。把工作的计划和陪孩子学习的计划全都设置出来,总表给自己,学习计划的部分则要和孩子共享。 确定了哪个时间该做什么,才能让事情有条不紊系统化地运行,一旦你每天都有了一个计划目标,那你就会节省很多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充分了解孩子的长短处 有针对性的帮助可以更高效的帮助孩子学习。所以要了解孩子的短处,针对这些短处快速的对孩子进行帮助
冬天一到,起床又成了每天一次的必经考验,尤其在“过冬靠抖”的南方,起床真心需要洪荒之力。别说宝宝了,就连大人也不忍心离开暖烘烘的热被窝啊!可是,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上班&上学,哪一个耽搁得起? 大人凭借顽强的意志(穷)起了床,睡得香甜的宝宝,该怎么办呢? 如何改掉孩子赖床的坏毛病? “到点了起不来”型宝宝 睡眠时间不足:宝宝晚上睡得太晚,或者入睡前准备工作太久,睡眠时间缩短,导致孩子早上起不来。1-3岁的幼儿,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1-13小时,3岁以上可缩短到10-11小时左右。 白天午睡太久:宝宝白天午睡时间太长,到晚上正常入睡时精力过剩,反而减少了晚上的高质量睡眠时间,间接导致睡眠不足。 精神过于兴奋:宝宝白天玩得很high,或者睡前活动太激烈,精神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会难以快速入睡,睡得不安稳,降低宝
盼盼上小学了,每天早上总是磨磨蹭蹭,大人催促,乃至对孩子发脾气,影响一天心情,这样的剧本A和剧本B天天上演,直到聪明的盼妈创作出了剧本C…… 随着冬季的到来,很多早上磨蹭的孩子更不积极起床了,早上催促唠叨、手忙脚乱的家长,我想必定不计其数吧。无论你怎么提醒、怎么催,孩子就是不积极,导致我们当家长的心急如焚,脾气变差。很多家庭早起后的剧本经常是下面这两种: -剧本A- 孩子磨蹭+大人提醒催促+孩子依然磨蹭,甚至哼哼唧唧+大人天天提醒催促,甚至忍不住生气发脾气+每天早上起来大人孩子都心情糟糕。 -剧本B- 父母也不想总催促唠叨+尝试一段时间没有改善+或配偶/老人不配合+无奈重复剧本A。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呢?其实刚开始孩子做不好时,我们只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孩子自己慢慢会调整好节奏。但往往是大人总忍不住去提醒和催促,
有妈妈问,宝宝快2岁了,还不怎么会说话,但是我能感觉他很多时候是想说的,就是说的不清楚,一着急就用“嗯啊”或者肢体动作来代替了,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能更好的说话呢? 我们先看下图,下图是孩子在每个阶段相对应的语言表达能力。 宝宝在接近2岁时,已经能够连续的说2个字以上的短语了,比如我家点点在两岁时,她会说“爸爸吃,妈妈吃”“找妈妈”“穿鞋”“起床”“吃饭”“我要玩”“我还要”“工作”“休息”“晚安”等等。她吃了一个橙子之后,突然自己冒出了一句“好甜”。还有,去年12月份的时候,点点还不会完整的叫外婆,外公,舅妈,但是会叫爷爷,奶奶,舅舅等。每次叫外婆外公都是“婆哦””公哦“,每次叫舅妈都是“妈哦”,临近春节时,就很自然的学会了叫“外婆”“外公”“舅妈”。 所以,孩子在临近两岁时,是语言发育的爆发期。 此时,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做,才能让
着笔今天的话题,不禁让我这个年过三十的老妈子回忆起了童年。小伙伴们一起玩得很嗨,但也时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谁推了谁一把、谁抢了谁的玩具)就开撕闹起矛盾来。 记得小时候,有个邻居叫小琦。他有一辆漂亮的迷你脚踏车,大院一起玩的小伙伴都很羡慕,也想要骑一骑。可是小琦自己很喜欢,一下都舍不得给别人玩。那天,玩着玩着,小琦要去上厕所,便把脚踏车临时停在了树下。旁边的毛毛见脚踏车空着,就想骑一会儿再给放回去。 没想到骑着骑着,小琦回来了。看见别人在玩自己的车,他生气地朝毛毛喊:“车是我的,你不许动,你不许动!”可是毛毛不仅没有停下来,还回了一句:“小气鬼,喝凉水!”这下小琦更不高兴了,直接跑上去拦住毛毛,想把他从车上拉下来。争执时,小琦的脸蛋被毛毛的指甲划破了…… 晚上,小琦爸爸知道这件事后,二话没说就领着他去毛毛家算账了。爸爸给小琦“打抱不平”的事,除了
最近有妈妈问怎么处理孩子惰性的问题?其实,前几天一个朋友也在跟我诉苦,说她的孩子在家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总要大人盯在后面,学校的作业也总是拖拉到很晚才能完成。上兴趣班,开头总是很积极,但过几天就厌倦不愿继续。她跟我说她每天都像在打仗一样,苦不堪言! 其实,我家也出现过这样的状况,特别是当老人帮我们带娃时,感觉娃的惰性特别特别严重。比如憨憨以前吃饭要拿个碟子,他只要说一声,老人连忙屁颠屁颠地跑过去给他拿 … 简直太殷勤了 … 这种做法就培养了孩子的惰性心理。思想方面,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积极思考问题,依赖老师和家人,缺乏责任心等;行为方面,日常起居无秩序,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不独立等。 有一句话说的好:100分妈妈和0分妈妈一样都是不合格的妈妈。0分妈妈不合格,大家都能明白。那100分妈妈怎么也会不合格呢?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母亲精心打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很多孩子都有一些“强迫症”倾向。比如小D喝完水杯一定要放在桌上的某个角落规定位置,我有时随便一放,她就能和我翻脸;出门一定要先穿好衣服背上小书包然后再穿鞋子,千万不能先穿鞋子再背书包,不然也是分分钟大哭大叫。 我一开始特别不理解,觉得有什么区别啊,后来才明白,这是小D开始在建立自我的秩序感,她急切需要并且在保护一个精确并且有秩序的环境。在蒙特梭利教育中称这是“秩序敏感期”。 做事“有条不紊”其实说的就是人的一种内在秩序,因此抓住秩序敏感期培养孩子的秩序感特别重要。今天曾经是蒙氏老师的当当妈妈又来和大家分享,如何在家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看文章之前请大家看看当当爸爸这三天早上出门后跟我的秘密聊天。对于当当爸爸的这种忘性我由最开始的耐心提醒慢慢变成愤怒,最后再次转为无奈,因为我发现改不了啊,真心要吐血。 你家里是否
职业父母都很忙,一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短。父母们都觉得自己在事业上打拼,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事实上按教养的标准,大部分父母是在养孩子,而不是教孩子。 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法则是过程法则。儿童教育是平时点点滴滴的渗透,若干年后才看到教育的效果。如果我们平时没有进行长期的细致的教导,心里又带着高度期盼的心,难免许多的父母到时会感到失望。 犹太人深知教育孩子的过程法则,为了确保将好的价值观传递下去,他们遵行的教导是: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 即使是只有短暂的时间相处,如果是个有心人,我们仍然可以做到殷勤教导孩子。一天24小时,我们甚至可以发现24个教育孩子的机会。
你家孩子开始做家务了吗?记得孩子是几岁开始的?你知道孩子做家务的年龄也有学问吗?有个老人抱怨自己的儿子懒惰,衣服堆了一星期长菌斑也不洗、洗碗槽的碗碟叠成小山也不碰、书籍散落地上乱七八糟也不整理、床铺衣柜凌乱得成鸡窝,别人走进屋子还以为他家里刚被洗劫。老人一天到晚唠叨儿子懒惰成魔。老人的女儿说,弟弟从小到大,母亲都不舍得让弟弟做一丁点家务,总是让弟弟好好学习,别的事情不要管,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都是姐姐和母亲包办,导致弟弟只会享受别人做好的,不会做也不懂做丁点儿家务。让人讽刺的是,老人一边唠叨一边每周还要跑到儿子家里打扫卫生。 小安安1岁8个月,妈妈就特意培养小安安做家务了。换下的脏衣服要自己放在衣服篮子里、用过的纸尿裤要丢垃圾桶……小家伙也做得很乐意。但安安妈经常有个疑问:让孩子从1岁多开始做家务是正确的吗?会不会太早? 孩子几岁开始做家务最好? 美国
首先向辛苦生了两个宝宝的妈妈致敬。刚把一个孩子弄利落,又来个小天使。虽说有了经验能省点心力,但怎么让大宝自然而然地接受二宝呢? 这个我可有经验啦,秘决之一:当成大宝自己出生的全程现实演习,让她参与胎教、起名、营养、锻练全流程,聘她当顾问,结果大宝上心的主动性按都按不住。 秘诀之二:不减少一分对大宝的爱,甚至还要让她感觉到关爱更多了。告诉她,爸妈的陪伴之外,还有小妹妹的陪伴。 要让大宝明白,有二宝的美好:有一种淘气叫一起,有一种好奇叫一起,有一种永远叫一起,有一种快乐叫一起。 然后,就等着大宝催你生三宝吧,哈哈。 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总有不少妈妈留言说很想生二胎,问我是如何做到让两个孩子相亲相爱、和谐相处的? 婕咪出生前,我和咪爸一致认为:一个有点少,两个刚刚好,三个也不多!(现在的看法改变了,三个太多啦,完全不可能。)婕咪才
微微妈妈最近被五岁女儿“讨价还价”的行为弄得心烦意乱:早上,希望她在喝过牛奶后刷个牙,她说行吧,但晚上要多看半小时动画片;晚上,你要求她弹一小时钢琴,她会花半个小时跟你讲条件:周末带我去游乐园,要么弹完琴我要吃三块巧克力…… 微微妈妈发现自从在家里“发扬民主”、“与女儿平等对话”后,连让女儿穿什么袜子,都要和她商讨半天。每天跟孩子相处的时间里,很多时候都像个小贩,不停地在“讨价还价”。 其实,孩子会“讨价还价”的根源在父母身上。如果你叫孩子做点什么,他总是提出各种交换条件,让你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你仔细回想一下,曾经的某一次或某几次,你是否主动给孩子提出过“交换条件”,用事后的“好处”来引诱他做什么事?这些话让孩子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父母要求自己做事,自己便可以理所当然地获得某种“报酬”,于是他们开始充分把握每一个时机来要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Q“讨价还价”
一天我小孩在公园玩耍时不小心跌下来,因脸部朝下所以一直流鼻血,孩子本能的狂哭猛喊痛,但是身旁的奶奶及爸爸一直说:“不许哭!男孩子要勇敢!”我先生甚至在这过程中,因为生气孩子一直哭、不够冷静,而打了孩子。 而身为母亲的我希望他能接受到关爱,就安抚他说:“妈妈知道你很痛,但是要忍耐。”后来发现孩子跌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吐血出来,坐救护车去医院。当下我才真的感受到,孩子哭闹是本能的在表示他的不舒服,也觉得严厉的要孩子忍耐有点残忍。 在这过程中,我的确有需要检讨的地方,比方说孩子吐血的那一刻我不够镇定,慌张的情绪可能让孩子更害怕;我需改进的是态度要冷静,但态度冷静不是要求孩子不许哭。然而孩子的奶奶却认为,我的反应就是溺爱他。请问身为母亲的我在这事件中,真的是如同奶奶所说的“溺爱孩子”吗?我该如何跟孩子的爸爸及奶奶沟通呢? 凯
对教学充满热忱的老师为什么失去热情?当家长不理解老师的教学直接投诉,几次之后老师胆怯了,少数家长赢了,但全班的孩子都输了。 两年前,曾在一次谈翻转教学、教学创新的演讲后,有位年轻女老师跟我说了她的故事。她是一个非常热血,很用心教学的老师。但她很苦恼的是,每次她为了班上的学生很用心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常常没隔两天就被家长投诉。投诉的理由都很荒谬。像她曾用心找到一些很棒的国外网站的教学材料,给孩子们做补充。竟然也被家长投诉! 更让人不舍的是,老师被投诉后校内主管只想息事宁人。学校要年轻老师跟家长道歉,不要再多生事端。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让这位充满热血的老师,内心不断的受伤。老师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她这么用心为孩子努力,为孩子们设计最好的教学,却是换来一次次的屈辱、一次次被迫低头道歉?教学这条路,到底该怎么办?究竟该如何继续? 在现场听了她的故事,看到一个对教育、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