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天天夸“别人家的孩子”,听说过“别人家的爸爸妈妈”吗
    天天夸“别人家的孩子”,听说过“别人家的爸爸妈妈”吗

    一些家长在教育的孩子,总喜欢拿他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这么简单的试卷,你才考95分,你看看隔壁的XXX,人家这次考了满分……”然而在这么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是否考虑过,孩子也在心里思量着:“别人家的妈妈就不会……” 01、那他晚上和女儿聊天,她突然转过来看着我说道:“妈妈,你会不会做奶油蛋糕啊?”这可把我难住了,因为我真的不会做:“为什么突然这么问啊?” 女儿回到:“小杰的妈妈会做各种奶油蛋糕,上次那个机器猫蛋糕特别可爱!”没办法,我只能实话实说:“这个妈妈目前不会,不过如果你想要,妈妈可以学,以后有时间就给你做。” 听到我的话,女儿非常欣喜:“那以后我和妈妈一起做!”心中暗舒了一口气,总算是搪塞过去了。 仔细回想一下,女儿以前似乎也问过类似的问题,比如:你会给我扎麻花辫吗?你会做糖醋排骨吗? 所以说,在我们总

  • 如此培养孩子独立性,你是在害他
    如此培养孩子独立性,你是在害他

    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独当一面,所以很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但是不少家长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只丢下一句“你自己想办法”就不管事了。这么做大错特错,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正确姿势吧。 ▼ 培养孩子独立性,这样做真的好吗? 我曾经在游乐场里看到这样一幕:有一个小男孩本来在很开心地玩球,但是没过多久球就被另一个小男孩抢走了。 玩球的小男孩第一反应是找自己的妈妈哭诉,希望自己的妈妈能帮他把球要回来,但是他的妈妈却很不耐烦的对小男孩说:“你身为一个男子汉,为什么老是一遇到事情就来找我?对你说过多少次了,遇到事情自己想办法解决!”说完便继续低头玩手机。 妈妈的话并没有让小男孩鼓起勇气去拿回自己的球,他只是站在妈妈身边不动。这位妈妈只好继续对孩子说:“遇到事情你要自己想办法,不要老是想着让我帮你。

  • 你们大打出手,有考虑过身后的孩子吗
    你们大打出手,有考虑过身后的孩子吗

    这个世上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只要是生活在一起,就必然会存在一些矛盾。其实在夫妻生活中,偶尔来一些争吵然后来个“床头吵架床尾和”反倒可以增进感情。不过切记,吵架可以,但是决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 天天(化名)的爸爸妈妈感情一直有问题,吵架也是家常便饭,为此只有四岁的天天整日都是提心吊胆,做什么事情都小心谨慎,就怕自己做错了什么让爸爸妈妈又吵起来。 前两天,一家三口走在大街上,爸爸妈妈们突然为了一些事情又吵起来,天天在旁边看着又惊又惧,眼泪也是不自觉的掉了下来。 打嘴仗似乎还不“过瘾”,妈妈们给了爸爸一巴掌,爸爸自然是去不过,立即把妈妈打到在地。看到爸爸骑在妈妈身上打她,为了救妈妈天天挥起小拳头打向爸爸。爸爸还算有理智,没有动手打天天,而是将他推开后,继续对妈妈拳打脚踢。天天不放弃,继续阻止爸爸。

  • 这6类烂人,一定要让孩子远离!渣友毁一生!
    这6类烂人,一定要让孩子远离!渣友毁一生!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需要很多朋友,当然这其中大部分都可能是泛泛之交,不值得深交,但是总会有那么几个可以在危机关头帮你一把。所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妈妈们都会教孩子培养人际关系的方法,让他们多处些朋友,为将来打基础。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世界上总有些烂人,他们不会给你任何帮助,反倒会给你各种负能量,给你的生活带来各种不便。所以在让孩子多去交朋友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远离这6类烂人: 自以为是的人 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总爱说:“反正你也不忙,你就帮我一下”“你帮我写一篇演讲稿吧,反正你是杂志编辑天天写文章”“你这么有钱,再借我10000呗”…… 这种人总觉得别人帮他是应该的,你对他的好他们永远是心安理得的接受,根本不懂得感恩,这也是为什么当你提供帮助后,他永远是欣然接受,完全没有任何感激。 这种总是自以为是、毫无感激

  • 日本华人妈妈的10大家规,最后一条能救孩子的命
    日本华人妈妈的10大家规,最后一条能救孩子的命

    在日本家庭中, 父亲通常只是经济上的支柱, 而母亲才是家庭安定的基石。 孩子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和妈妈相处, 妈妈的一切行为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 甚至会决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定居日本多年的百合女士, 就给2个孩子定下了10条家规, 非常值得各位中国妈妈们借鉴。 01、见到人先打招呼, 受到别人任何恩惠和帮助, 必须口头或者书面表示感谢, 做了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 一定要当场道歉。 02、在公共场合(除了可以放开玩儿的地方), 说话音量控制在不让第三个人听到, 做事不能随心所欲, 从小学会考虑他人感受。 03、不愿意告

  • 天下无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很多家长缺了这两样
    天下无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很多家长缺了这两样

    早期儿童教育专家蒙特梭利女士说过一句话: 『要给孩子「爱与自由」。孩子需要「自由」发展,而不是被教育。成人应该是协助孩子发展的服务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所谓的教育,不在于人教给了孩子什么而在于妨碍了什么。』 中国家庭给予孩子的爱只多不少,甚至在全世界,站在父母的角度,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 但是,怎么爱?你会爱吗? 1、在你的眼中,孩子是幼稚的吗? 年龄与行为完全没关系 5月12日上午,南京市民黄女士和10岁的儿子在公园散步。期间,黄女士捡到一个包,包里有200元钱。当时,黄女士就拿着这200元钱准备带着儿子离开,没想到,被自己的儿子阻止了。 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与他的年龄毫无关系。人与人之间,能力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区别在于对于一件事情的思考方式不同。你要改变你的坏习惯。 在上述的这件事情中

  • 教育孩子太麻烦?试试这些风靡全球的方法
    教育孩子太麻烦?试试这些风靡全球的方法

    教育孩子是一个大学问,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不仅非常麻烦还总是教不好。所以今天美妈特意收集了一些风靡全世界的教育方式,妈妈们可要好好学学! 1、不要有太多计划 美国育儿专家表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们来说,自由玩耍可比有计划性的活动更有重要,这种随性玩耍对他们的健康非常有利。所以在生活中,妈妈们不要把孩子的日程塞得过满,多给她们一些自由玩耍的时间。 2、教会孩子关心他人 即便是再小的孩子,也能在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时候,获得快乐,并且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妈妈们可以和孩子整理一些旧玩具和衣服,并且陪他将这些物品捐献给需要的人;也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义工活动,传递爱心、传播文明。 3、陪孩子做些运动 让“好动”的爸爸们带着孩子踢球、骑车、游泳……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强健宝宝的体魄,还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开朗。这是因为运动不

  • 写给新手父母的又一封信
    写给新手父母的又一封信

    经常有新爸爸和新妈妈带着期盼来找我,每每接触到他们焦急无助的眼神,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紧张和压力——几经周转来找我,对于有些家长来说就像握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我不是一个热衷于抛出数据的人,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没有一组数据足够完美到可以匹配你们的宝宝。但是看着茫然无措的新爸爸和新妈妈,我还是会谨慎又谨慎地给出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是为了让你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有所参考,缓解你们因为一无所知而产生的无名焦虑——告诉你们最低不会低于这样,最高也不会高于那样,一旦偏离太多,你们就需要引起注意,需要就诊甚至紧急就诊。 关于网上问诊(线上问诊)我再多说几句,有些科室可能还是适合线上问诊的,但是儿科相对不太适合线上问诊。儿科本来就是一个哑科,儿科医生在临床并不是仅仅根据家长的描述和实验室的检查来做出诊断的,更多是通过直接观察包括查体解读孩子的真实情况来

  • 读书多=作文好?阅读演变成写作能力,中间还隔着好几道坎
    读书多=作文好?阅读演变成写作能力,中间还隔着好几道坎

    读书多并不意味着作文好,阅读演变成写作能力,中间还隔着好几道坎。首先是读什么,第二是怎么读,第三是解决字词书写的技术性障碍,第四是阅读与生活的连接,转变与内化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第五是口头作文,第六是书面写作的技巧。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感知力与概念体系支撑的逻辑思维能力。 1、读书多=作文好? 问:阅读对孩子很重要,阅读能力很强的孩子,是不是学习能力也强呢?周围有两个朋友的孩子,从小就大量阅读,读过很多书,速度也很快,但是学习成绩并不很突出,一个差在数学,一个差在作文。这是为什么呢?需要如何引导呢? 康妈答: 读书多是会聪明,但前提条件是读书的质量与方法。如果说6岁的孩子还能靠大量阅读“赢在起跑线”上,10岁的孩子就要靠“广泛高质阅读”取胜了。比如说孩子读了大量的故事书,对其他领域学科少有涉及,就意味着数学启蒙几乎是零,顶多

  • 青春期,这10个问题你一定要和孩子说!很重要!
    青春期,这10个问题你一定要和孩子说!很重要!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他就站在了人生节点上。有些话,你不跟他说,没有人会跟他说。那么,下面的10个问题,你必须跟孩子聊一聊。 1、目 标 人可以没有伟大理想,但不能失去目标。在一考定终身的体制下,不管你平时多么努力、多么用功、多么厉害,只要考砸了,就会被淘汰!你应该明白,作业多、书包重、没日没夜去学习,不是大人无情,而是现实残酷! 2、定 位 在家里,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皇帝,但在学校,皇帝太多,没人会把你当回事!除非你的成绩更优秀、你的才艺更出众、你的表现更出色,老师还当你是块宝。社会也一样,以后,你要成为富人还是穷光蛋,要住平房还是别墅,要别人瞧不起还是尊重,都靠自己负责。 3、学 习 在学校,学习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学习好却体质差,这与“读书读书、越读越猪”没二样。有句话这样说:“同学间搞聚会:20岁比学历、

  • 孩子不喜欢的五类妈妈,你中招了吗?
    孩子不喜欢的五类妈妈,你中招了吗?

    如果孩子总是让你不“顺心” 做妈妈的不妨审视一下 自己属不属于孩子最不喜欢的五类妈妈 “无能妈妈”不受欢迎 孩子: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妈妈这些都不会。妈妈早出晚归,对我的爱好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对我的提问也从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小孩子的话为什么这么多。 点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他们想从妈妈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妈妈总是一问三不知,便会让孩子感到很失望。同时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建议:为做一个令孩子喜欢和自豪的妈妈,读书学习是关键。但同时,也要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语交流。毕竟妈妈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妈妈不会的,也没必要为了孩子而去学这学那,要告诉孩子知识是无涯的,妈妈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就像孩子现在做的一样

  • 家长没做好这几点,孩子成绩肯定差,父母赶紧看看!
    家长没做好这几点,孩子成绩肯定差,父母赶紧看看!

    周四,孙小蕾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到家,这时,手机滴的一下响了,她打开手机,看到了女儿班主任韩老师发来的一条短信: “大家好,今晚语文作业:复习第八单元,复习方法已经教给孩子。明天下午2:50—3:40考试英语Unit5,正常时间放学。今晚帮助孩子多花点时间复习英语,愿明天咱班孩子考出好成绩。加油!” 她看完短信,顺便打开了几个家长私下建的群,这个群里只有几个关系比较熟悉的家长,大家会时不时地交流下孩子的情况,也会时不时地“吐槽”下老师。 只见女儿同学小刚的妈妈说:“上了一天班,今天晚上又要看着孩子复习和英语,好累啊!” 小明的爸爸说:“我都是让孩子自己复习,我很少过问孩子的作业情况,学校的要求太多了。” …… 孙小蕾看完放下手机,每次她都认真按照班主任老师的要求,配合做好孩子的各种工作,孩子的成绩也一直

  • 孩子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第一句话
    孩子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第一句话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责备并不是教育,而是一种当众剥夺孩子自尊的行为。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小学的时候,我和邻居家的小女孩一起由各自的妈妈陪着去水上乐园玩。 趁着大人不注意,我们两个不会游泳的小女孩竟然同时从水池岸边滑落,栽进水里,害得最后救生员叔叔把我们救上岸时,忍不住一直呛水咳嗽。 看着惊慌失措的我,妈妈赶到我身边,第一句话就是大声责备:“刚跟你说了别打闹,摔进水里了吧?淹死了咋办?” 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心里一万个委屈飘过。 而我一边哭,一边听见身边邻家小女孩的妈妈轻轻安慰女儿说:“我的小公主都敢下水了呀,真棒!”接着,母女俩竟然都笑了起来。 那天,邻家姑娘学会了换气,而我却就此不敢再游泳…… 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个乖乖女,不敢提反对意见,生怕

  • 十大非常恶劣的育儿习惯
    十大非常恶劣的育儿习惯

    教育孩子并不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育儿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教育好子女。但是有些父母却有不好的育儿习惯,这样的习惯不仅不能教育好孩子,反而还会把孩子引入不好的境地,下面让我们看看具体的十个不好的育儿习惯。 1.倾听不够 倾听是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和做决定有效的方法。不要老想着教孩子怎么做,相反,应该让他告诉你他想怎么解决。要多关注孩子的感觉和情感。这个过程中你的工作就是聆听,提供意见并且偶尔问些问题来诱导他以便获得更多信息。如果你觉得你有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问问孩子愿不愿意听。如果孩子说愿意,那么尽可能简洁地表述你的观点。如果不愿意,那就坦然接受。毕竟,是他自己要做的决定。 2.做得太多 家长们在好多方面都做得过了。其中一个就是给孩子买一切他们想要的东西。孩子总认为,他们应该拥有最流行的东西,并且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买愿望

  • 父母18个坏习惯影响孩子一生,别毁了孩子,快看看你有没有!
    父母18个坏习惯影响孩子一生,别毁了孩子,快看看你有没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孩子还不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和错的时候,他会观察并模仿父母的行为。我们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准则?是否在毫不自知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 坏习惯1:不耐烦 疲惫的你回到家看见乱七八糟的衣服玩具,还有一旁在哭闹的孩子,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了成人的尊重。孩子哭闹一定有他的原因,别带着你的情绪去抱怨,蹲下来,心平气和的给孩子一个拥抱,说不定问题就解决了。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坏习惯2:不回避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提醒:我们的

  • 不懂事的父母,该陪孩子的时候,玩手机
    不懂事的父母,该陪孩子的时候,玩手机

    我平常走在路上,经常会看到很多家长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握着手机。但却不再小心翼翼地关注孩子,而是低着头,专心地盯着自己的手机屏幕。 之前有个孩子控诉自己的爸爸玩手机,在作文里说“爸爸已经不是我的爸爸,他是手机的爸爸”,我倒觉得是手机的奴隶更合适。 而且通过和这些家长的接触,我发现——层次越低的父母越喜欢玩手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多爸爸下班回到家,孩子在做作业,他就自顾自往沙发上一瘫,拿出手机就开始刷。大拇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滑动,孩子叫他检查作业也浑然不知…… 不难想象,对于自己的生活毫无追求,整天把时间消磨在手机、电视上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层次也高不到哪里去,因为他们永远都忽视了这最重要的几点! 1、层次低的父母缺乏学习意识 离开学校,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意味着无事可干。平时下班回家、周末休息,不看电视不玩手机还能干

  • 如果你都放弃了,拿什么让孩子坚持?
    如果你都放弃了,拿什么让孩子坚持?

    01、鲁尼快5岁时,经过慎重考虑,多地走访,我给他报名学跆拳道。小家伙一开始很喜欢,可是,上了两个月后,开始不耐烦了。 一天晚上,他终于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去上课!”“为什么啊?”“我不喜欢练跆拳道!” 对于孩子的这种反应,我早有预料,于是安慰了他两句,然后坚定地告诉他:“今天必须得上!既然报了名,就要坚持下去,妈妈会陪着你的。” “不去,我就不去!”他继续闹,然后感叹了一句:“大人真幸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小孩真不幸福,什么都要听大人的!” 我告诉他:“很多事情你们小孩还不懂,不能做决定,就得听大人的!” 在没有孩子之前,我曾告诉自己:我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凡事跟他商量,绝不逼他做任何他不想做的事。 然而有了孩子之后,我的想法渐渐变了。 我渐渐发现,父母绝对不可能与孩子成为朋友,尤其是在孩子小的

  • 幼童情绪失控的两种表现:肆意爆发、过分压抑
    幼童情绪失控的两种表现:肆意爆发、过分压抑

    01、在壹心理看到一个故事: 欢欢是一个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读中班,脾气极差,情绪非常不稳定,而且毫无克制能力,在幼儿园受了一点点委屈,转眼就在家里撒泼。哭滚打闹,弄得欢欢的爹妈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一次,欢欢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争一包糖果,其实本来是欢欢无理,要去抢,老师决定把糖果给另外一个小朋友。 欢欢当即哇哇大哭,躺在地上打滚,甚至恶意谩骂那个拿了糖果的小朋友: “小气鬼!你就是个小气鬼!再也不和你玩了!” 回到家之后,各种打闹,吃饭也耍小性子,一气之下把汤碗都打翻,哇哇大哭起来。 欢欢的父母手足无措,打吧,这小的孩子不忍心,说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听得进去,好吧,那就骂,就算是骂,也不敢骂得太狠。 “欢欢,你不能这样!” “欢欢,你这样是不对的!” “欢欢,你再这样,妈妈要打你了!”

  • 看电视与不看电视的孩子,差别居然那么大!
    看电视与不看电视的孩子,差别居然那么大!

    “几年前,英国就有专家向国会递交报告,建议禁止家长让年龄低于3岁的儿童看电视。 奇幻小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句台词:“千万、千万、千万别让孩子,靠近你的电视,最好是别购买、安装,这最最愚蠢的东西”。 英国教育专家马丁·洛森说:“如果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终生都将获益。”” 因为0-3岁是生命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孩子需要在真实的世界中发展和构建自我,把孩子交给屏幕上的虚拟世界,除了能让家长轻松一些之外,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1、看电视的坏处 ·看电视替代了孩子的玩耍,而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 ·看电视阻碍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因为看电视是单向的,语言学习需要通过交流来实现。 ·看电视阻碍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因为孩子处于被动的灌输。 ·看电视限制了孩子的感觉体验,感觉体验丰富的

  • 宝宝怎么开发智力?3岁前宝宝智力开发的要点
    宝宝怎么开发智力?3岁前宝宝智力开发的要点

    开发3岁前孩子的智力有很多学问,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性地通过各种方法去引导孩子,也可以通过看书,看杂志来获取开发孩子智力的方法。今天为广大父母朋友总结几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1、理解智力的内涵 不少父母认为孩子能多背几首唐诗、多识几个汉字就是智力好,于是强迫孩子去背诗、识字,提高孩子的智力。其实这些父母所认为的智力只是记忆力,是智力多种内涵中的一种。 智力包括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观察力、注意力和创造力。因此,开发孩子的智力应从多方面入手。比如,让孩子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变化;让孩子自己制作小模型;让孩子自己重新装配被自已拆散的钟表或玩具等。 2、发展孩子的动作 孩子的动作的发展与3岁前孩子的智力发展密切相关。3岁前孩子动作的发展有一个从大到小、从粗到细的过程,比如,孩子刚开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