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想说爱你不容易,亲子沟通的误区在哪里?
    想说爱你不容易,亲子沟通的误区在哪里?

    很多家长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我们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可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懂呢?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没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沟通。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语言。只有当我们透过孩子的眼睛去了解他们的世界,孩子们的手才会和我们握的更紧。 孩子是上天创造的最美好的礼物。他们的一颦一笑无时无刻的牵动着父母的心弦。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天使,他们纯真可爱、天真无邪。但有时他们又会变成小恶魔,无恶不作。这时作为父母的我们,到底应该去责怪还是用耐心去对待? Scene 1 游乐场里人很多,妈妈带着儿子去游玩,一眨眼孩子不见了,当失魂落魄的妈妈疯狂地寻找,才发现了微笑着跑来的孩子,生气的妈妈一把抓过孩子一顿揍屁股,孩子哭完张开了胖嘟嘟的小手,里面是一朵皱皱的黄色小菊花,孩子委屈地说:“妈妈,这个给你!” Scene 2 孩子外出玩耍买了个口哨要回家吹给妈

  • 内向的孩子=没出息、孤僻、无趣?大错特错!
    内向的孩子=没出息、孤僻、无趣?大错特错!

    01 我的内向女儿 在喧嚣沸腾的游乐园,女儿果果始终没有融入“大队伍”,而是哪里人少就拉着我往哪走,有时静静地搭着积木,有时坐在地上默默翻看着绘本,安静的脸上洋溢着浅浅的笑意。 “小区里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她从来都不去。” “一走到人多的地方,就闹着要回家。” 每天晚上回家,都能听到果果奶奶类似的抱怨,脸上的忿怒表露了她对果果的极大不满。 在这个褒奖“外向”,不赞赏“内向”的世界,内向的孩子似乎等于低情商,总是不被人待见: 长辈会说:“这孩子见了生人就躲,长大肯定没出息。”此时,内向=没出息。 老师会说:“这孩子功课不错,就是太内向了,经常不参加集体活动。”此时,内向=孤僻。 同学会说:“他经常沉默不语,过于沉闷。”此时,内向=无趣。 02 他们都是内向的人

  • 孩子情商高不高,关键还得看爸爸
    孩子情商高不高,关键还得看爸爸

    母亲在培养孩子亲密性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父亲则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不可取代。 高情商孩子所具备的心理素质 高情商的7、8岁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优点,都源于一种我们通常称为“高迷走神经张力”的物质。 简单来说,就是拥有“高迷走神经张力”的孩子,对紧张情绪状态的回应速度和复原能力都很强。 对他们来说,在应对紧急或兴奋事件时,他们的心跳速度会在短时间内加快,但一旦紧急事件宣告结束,他们的身体就能够很快恢复正常的状态。 这些孩子更善于安慰自己,集中注意力,在关键时刻克制住自己的行为。 对压力作出回应,快速复原,这种能力在孩子的童年以至未来一生都极其重要。 作为情商的一部分,这种能力将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学习功课。 这种能力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情绪反应和自我控制力,而这些正是与其

  • 逼孩子打招呼的害处竟然这么多,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逼孩子打招呼的害处竟然这么多,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在街上遇到熟人,作为父母,你希望孩子懂礼貌、嘴巴甜,催促孩子跟叔叔阿姨打招呼,可是小家伙却缩到你的背后,任凭你怎么说,就是要躲着人家。“这么没礼貌,可怎么行啊?”你心里暗暗着急。为什么孩子这么怕跟别人打招呼呢? 孩子非常怕跟人打招呼,每次要ta跟人打招呼,就抿着嘴、一边往后缩,一边勾着眼睛看爸爸妈妈,不说就是不说。你站在一旁,害怕得罪了对方,觉得尴尬极了,觉得自己没把孩子教好,你忍不住开始责备ta:“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 你觉得郁闷极了:“真是不公平,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活泼,自来熟,讨人喜欢,自己家的孩子就这么不开窍呢?” 爱不爱打招呼,是天生的,也是父母后天影响的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性格既有先天遗传,也有后天的环境作用,两者难说孰轻孰重。但笔者认为,对于幼小的孩子,也许先天的成分更多一些,因为比起成年人,他们

  • 怎样对4岁孩子进行正确教育?
    怎样对4岁孩子进行正确教育?

    第一、从爱好出发为自己喜欢的事物工作就可以忘记时空、忘记时间。家长可以积极发掘宝宝爱好,鼓励宝宝专心投入到爱好当中。一种有益的兴趣会陪伴孩子的一生,带给他无穷的乐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文化研究小组负责人米哈里提到,如果人从小就体会过为兴趣而忘我的滋味,就会感到快乐,并一直主动寻找这种乐趣。因此,让孩子从爱好出发,如让喜欢解数学题的孩子多做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他们的忘我精神和征服欲。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主动去体味这种感觉了。 珍视孩子的每一次尝试。 第二、鼓励孩子尝试对于宝宝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努力家长都要注意多鼓励,不论尝试的结果如何。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有助于孩子专心投入某项活动中。例如,儿子嚷着买玩具飞机,我说,不如爸爸教你折个纸飞机吧?儿子欣然同意。我边折边给他讲解,折好后儿子非常高兴,自己也想尝试折纸飞机。第一次折出的根本不像飞机,但我还是鼓励他

  • 别不信,父母都会陷入这九大误区!
    别不信,父母都会陷入这九大误区!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如果对父母教育方式有所不满,一定会在心里默默地说,“等我有了小孩,我才不会这样对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其实己所欲也勿要施于人,因为很多你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都在不知觉中陷入了误区。今天就来谈谈那些显而易见却又相见恨晚的经验。 过分溺爱 爱得无原则,孩子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太阳,成了家里的独裁者,东方不败。 严厉专治 在观念上没有做到尊重孩子,管教孩子的态度居高临下。到后来爸妈一个严厉的眼色就能让孩子双腿发软,忍不住跪下。 期望过高 很多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表现为目标过高,错误的认为孩子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顾孩子的实际,盲目的定发展目标,有的要求孩子超过村里学霸,有的要求孩子比老爸做的更好,有的甚至要求孩子超过华罗庚…… 重养轻教 许多父母节衣缩食,尽可

  • 家里宝宝不听话这是为什么?
    家里宝宝不听话这是为什么?

    1.宝宝不听话 有的时候宝宝在家里面很是不听话,有的时候还发小脾气让家长很是无奈,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有的时候宝宝希望可以引起家长的注意,有的是宝宝需要的得不到满足,其实这都是宝宝的一种情绪,需要家长的安抚,家长不要用打骂孩子的方法来教育宝宝,这样子对于宝宝的身心健康都是有阴影的。 2.宝宝的无理取闹 家长对于宝宝的无理取闹都是很烦的,因为这样的宝宝很是不好的沟通,不管家长说什么宝宝都是不听,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根本就不会听话,有的时候自己做错了事情还不承认,感觉自己做的对是应该的,有的时候买玩具不买那就是撒泼哭闹,其实小编想说的是家长的教育没有到位,家长要对于宝宝错误给予否认,还要教育宝宝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3.宝宝的自私 有的宝宝你会发现和别的小朋友就玩不到一起,因为之前家里面都是一个孩子,对于宝宝的

  • 原来这么“骗”孩子,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原来这么“骗”孩子,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对孩子的教育要积极和正面,而我们教会你“骗”孩子,是因为“骗”是一种教育智慧,并不是歪道理的哄骗。如何让孩子越“骗”越优秀,爸爸妈妈们,快学习这个秘诀吧! 在家庭教育里,有一个著名的教育法则,叫做罗森塔尔效应,也叫做期待效应。这来源于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从前有一个世界级的大骗子,叫罗森塔尔,他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有一次他到一个学校,随便挑了十几个孩子,硬说他们是天才。结果八个月后,家长和老师们真的发现这些孩子进步明显,慢慢变成了天才。 这个教育法则恰恰说明,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的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的去爱护、期望,珍惜这些孩子。简单的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给爸爸妈妈支招1.看优点,避开缺点 骗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多看他

  •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还要父母做什么?!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还要父母做什么?!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全世界都一样。谁不是一路考试拼搏上来的,有时做得不好还要被老师批评两下?但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这过程中或许更加感受不到什么是快乐。当然,爸爸妈妈也不要以为孩子有兴趣就会喜欢学习,这只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假象。如何培养孩子努力付出,帮助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这是爸爸妈妈的责任。所以快看看鲁尼妈妈为什么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一个优秀的孩子,绝不可能横空出世,其背后必然有着父母付出的无数时间和心血。 / 01 / 鲁尼快5岁时,经过慎重考虑,多地走访,我给他报名学跆拳道。小家伙一开始很喜欢,可是,上了两个月后,开始不耐烦了。 一天晚上,他终于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去上课!”“为什么啊?”“我不喜欢练跆拳道!” 对于孩子的这种反应,我早有预料,于是安慰了他两句,然后坚定地告诉他:“今天必须得上!

  • 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情绪?
    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情绪?

    如何应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的情绪,这是有些父母很难掌控的。孩子容易暴躁,发怒,不理人,如何科学对待呢? 实例:先去理解理解和接纳孩子 我和儿子(高二)多年来冲突不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接纳他,常常否定他。我不断告诫自己要接纳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可是一遇到具体问题,我仍然不知道怎样接纳。 孩子有一天回家满脸不高兴:“物理老师真变态,我看见他就恶心。今天我忘了带物理作业,结果他突然宣布班级规定,忘带作业的同学扣班级2 分,还要连带学习小组成员一起被扣分。扣我的分也就算了,连小组同学的分也一起扣,他啥意思呀!我以后永远不交物理作业了,他有本事使劲扣吧!” 我听到这些话,气不打一处来。心想:“儿子八成是忘记写作业了,故意给老师说忘带了,老师识破了他的谎言,他才恼羞成怒。再说了,老师宣布惩罚规定也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呀。自己不好好学习

  • 如何预防孩子上网成瘾?
    如何预防孩子上网成瘾?

    很多父母视网络游戏如猛虎。其实适当玩游戏,对孩子各方面发展也有好处;只是如果成瘾,会影响学业和身体。网络游戏为什么会吸引人? 请看几位资深玩家的感受: 网友:“网游我也玩,我太明白为什么会沉迷了:网络能给人带来轻松的成就感,能带给人各种虚拟的幸福。幸好生活中我混得还算可以。我认为:电子游戏作为娱乐可以给孩子玩,只要孩子能在生活中找到快乐和成就,就不会沉迷。” 网友:“我曾经就是痴迷网游,我玩游戏,只为了开心,为了在紧张与复杂的世界保存自己的那份自我。” 预防胜于治疗,如果已经成瘾,纠正是比较麻烦的。在预防方面,父母大有可为。如果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做朋友,孩子就不至于只能到游戏中寻找伙伴;这样孩子的烦恼会少很多,烦恼时也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就没有必要非要到游戏中宣泄;父母更多地去鼓励和肯定孩子,去帮助孩子,孩子就会获得成就感

  •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吗?父母不必过分苛责自己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吗?父母不必过分苛责自己

    孩子的有些问题与父母有关,所以父母改变了,孩子的问题可能就自然解决了。另外,育儿是门学问,不学不会,自己也需要成长,比如要学习情绪管理、辅导学习的方法等。从这个角度来看,“育儿先育己”是有道理的。 但是有人提倡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纯粹的人。这就过头了,没有必要给自己施加这么大的压力。其实我们并不需要成为纯粹、完美的人,也不需要自身取得什么成功,就可以把孩子养育好。有时做不好也很正常,不必过于内疚,把精力放在反省改进上就可以了。 我自己有时也做不好,比如会说话不算数,减肥的计划常常做不到;我也没有严格规律的生活习惯;我对道德也没有纯粹的要求;我偶尔也会对女儿发火生气。这些不过是人之常情,不影响我去养育女儿。我们不必苛求自己,不断地去反省、成长就可以了。 网友:纯粹的教育理念把父母们变得无所适从,我看有些妈妈群里面,不少人每天都在忏悔

  • 孩子放学回家不愿写作业?这样安排,孩子自愿写!
    孩子放学回家不愿写作业?这样安排,孩子自愿写!

    曾经有一位妈妈与我聊天。她说:你猜我每天最怕什么?我问:是什么?她说:我最怕孩子放学回家。我问她:为什么?她答道:因为陪他做作业啊!每次都气的我几乎要发疯!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 乌嗷喊叫、连骂带教。 分分钟想要撕作业抽娃的节奏。 可谓是:前一秒亲妈,后一秒后妈。 很多孩子都不爱写作业,怎么催都无济于事…你是否想过,换一种方式对待孩子做作业的问题呢? 很多时候,不是作业的问题,不是效率的问题。归根究底,是方法的问题。 孩子一放学回家,你就急着问他,“你作业写完没”“没写完赶紧去写”......殊不知这句话背后,透露出多少你不知道的秘密。 请全天下的父母记住一句话:“孩子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不被理解,不被真爱!” 01 第一句话的问法很关键

  • 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应该如何辅导孩子学习?(强烈推荐)
    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应该如何辅导孩子学习?(强烈推荐)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穿最合适的衣服,吃最有营养的东西,送孩子去最好的学校。正因为如此,一些文化水平不太高的父母,常常会为给不了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而自责。 确实学历不高的父母,辅导孩子学习难度是会大一点,但菠菜老师想说:如果注意教育孩子的技巧,积极引导他们学习,就算父母没什么文化,一样能教出优秀的孩子。(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错的父母,也可以看看,下面的3点是不是都做到了~) 01 跟孩子一起学习 明星的孩子一般对歌舞比较感兴趣,运动员的子女也会更爱运动,老师的孩子则更偏爱读书…… 摒弃天赋,更多是因为家长的言行会决定孩子兴趣,如果你想让孩子热爱学习,首先你得自己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可是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家庭氛围的重要性,下班后会邀请同事到家里打牌,吃过饭就跑去看电视节目,闲了再去洗个碗,殊不知孩子

  • 这句话会毁了孩子一生,千万不能说!
    这句话会毁了孩子一生,千万不能说!

    一、孩子在写作业,妈妈端过来水果,问:“累了吗?吃点水果吧。” 孩子解题解得正烦躁,就说:“不吃。” 妈妈就劝了,“吃点吧,吃点水果对身体好。” 孩子不耐烦了,“说了不吃了,你能不能别烦我!” 妈妈也火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让你吃水果是为你好,为你好才管你,你还烦,烦什么烦!” 这件事就发生在我表姐家,短短一分钟间,母子俩就吵了起来,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最后的结果是,侄子“嘭”的一声关上了房门,任凭妈妈在外面拍门,理也不理。 之后,我问过侄子,为什么要因为一点水果跟妈妈吵起来呢?侄子说:不是水果的原因,我一听见她说‘为我好’就烦,好像我不听她的话就犯了罪,那我偏就不听。 二、不少爸妈经常用“为你好”这样的话语绑架孩子:为你好,所以你要顺从和接受;我骂你是为你好,我给你报补习班是为你好,我逼你练

  • 别再对孩子大吼大叫了,后果让你无法想象!
    别再对孩子大吼大叫了,后果让你无法想象!

    为人父母,我们一直都在不断努力,希望自己成为合格的家长,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会沮丧地发现,光有一颗努力的心是不够的,熊孩子的一些行为分分钟让你崩溃。 我知道,我们都有忙不完的家务,有操不完的心,有剪不断理还乱的人际关系要处理;我知道,我们都是早上赶车,中午赶餐,下午赶进度,回到家的时候,早已身心疲惫;我知道,孩子晚上不肯睡觉,早上不肯起床,总是淘气贪玩,做作业拖拖拉拉…… 我知道,你每天忙得筋疲力尽,孩子任何不听话的小举动,都可能让你崩溃,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 “你长耳朵了没有!要我说多少遍才肯听话!” “你怎么那么不懂事,说什么都不听!” “我说东你偏往西,你到底想干嘛!” “说了这么多次,一次都记不住,下次还这样吗!” 我知道,脾气上来的时候,是很难忍住的,总要把孩子吼骂一顿

  • 孩子出不出色,取决于妈妈的性格
    孩子出不出色,取决于妈妈的性格

    “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1 有一天,一位身为大学教师的朋友跟我聊起他那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夫妻两个都是博士,朋友的妻子还是“海龟”,可儿子的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一,他问我为什么,我说主要你的夫人太能干了。 他还以为是开玩笑呢,认为我在指他夫人忙于事业,就说,没有,我老婆每天陪他写作业,就是每次不到五分钟,就火冒三丈,对着孩子大叫“你怎么这么笨!”。我说,你看 ,问题就出在这里,你儿子的母亲太聪明了,他这么小怎么可能比他母亲聪明呢?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过很多名人传记中是怎样描写母亲的:母亲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她始终默默地为孩子奉献而毫无怨言,母亲坚强、善良、有主见,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母亲的……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 就是这样的母亲才可能

  • 晚一年入学,是害还是爱?尤其是男孩!
    晚一年入学,是害还是爱?尤其是男孩!

    1、我想,每个父母心里都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表,就是孩子的入学时间。 今年2月,教育部发文说一年级儿童的入学截止时间由各个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办。我心里就一咯噔,这就是说儿子可能在5岁半就能读一年级了。 因为儿子是12月出生的,之前再怎么算,也要6岁半才能进小学。可我内心还是问自己,有必要如此吗?因为我知道,父母心里的时间表,仅仅是父母的计算法,而每个孩子,有他自己成长的时间表。 就拿孩子出牙来说,有的孩子几个月就出牙,可儿子那时候1岁半才陆陆续续出牙,我跟孩子妈也为这个事急过。有一天看到他两只小牙冒了出来,心里高兴极了。 而那时我就开始不着急了,初为人母或者初为人父,面对着一个新生的小生命,总是会显得有点紧张而着急。 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了,或者担心是不是自己的方法不对,期许和忧心总是萦绕心头。可对于入学这件事而言,忧心可不能变成等不起的

  • 亲爱的孩子,我允许你不优秀,但不允许你没教养!
    亲爱的孩子,我允许你不优秀,但不允许你没教养!

    一个孩子的教养是成功的基本因素,而教养是从小就要开始培养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的。因此,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关注孩子的教养问题。 当你带着孩子出门,给孩子带上小书包、小水壶的时候,别忘了给他带上教养。有教养的人在哪里都会受到尊重,而没教养的样子,真的很丑。 1、这个故事告诉你,孩子为何会缺乏教养 周末,几个朋友在饭店吃饭,旁边一桌坐着两个家庭聚餐,都是六七岁的孩子,一会拿筷子敲碗制造噪音,一会满店乱跑乱追逐打闹。 周围的人因为影响了进餐而纷纷侧目,他们的父母都忙着聊着家长里短,并不在意。 服务员上菜时,其中一个孩子将菜汤泼到服务员身上,事后坦白就是为了好玩,服务员对此非常生气。 这时孩子的母亲不仅没有歉意反而埋怨道:“哎呦,你下班洗洗不就行了么,折磨大人了怎么还跟孩子一般见识”,转头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像她一样

  • 6岁前,没给孩子立下这6个规矩,后悔莫及!
    6岁前,没给孩子立下这6个规矩,后悔莫及!

    现在的爸爸妈妈,都希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但是,一味地纵容,觉得“只要他喜欢就好”、“孩子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规矩长大了孩子自然就懂”……这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容易变得自私、没礼貌,甚至是叛逆。 无规矩不成方圆,6岁前的小孩子正处于发育期,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制定的规矩来约束他,孩子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的还是坏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将有非常大的影响。 那么,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立下什么规矩呢?立下规矩之后又应该怎样对孩子实施呢?很多父母都在被这些问题难住了,今天,我就给您排忧解难,看看6岁前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1、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孩子有怎样的行为才算粗野、粗俗呢?比如乐乐在幼儿园里跟小朋友抢东西,小朋友不给他他就开始打他,还骂他说:“你要是不给我,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