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龄前健康学龄前营养学龄前教育学龄前疾病
  • 父母“过剩”的关心,该何处安放
    父母“过剩”的关心,该何处安放

    关心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能力,当它变成一种行为,呈现在孩子的面前时,我们希望,它能让我们孩子更好的成长,当它成了一副镣铐,束缚了孩子的手脚时,我们请将它放置高阁。 我们的关心,“过剩”了吗? 前几天去商场遛弯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商场都提供了孩子游戏、玩耍的地方。其中一位国外的小朋友引起了我的注意。母亲站在自己孩子的身后,目不转睛的盯着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一铲一铲的往一个漏斗里装,因为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 孩子有些着急了,他焦急的望了望妈妈,但是母亲始终没有出手帮忙的的意思。孩子加快了装沙的速度,还是装不满,他又用铲子挡住漏口,可是又用什么盛沙呢?接着他又用左手堵住漏口,用右手中的小铲子快速铲沙,这次终于装满了,他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开窍”了,孩子高兴的冲母亲笑,母亲也鼓掌为孩子庆贺,然后带着兴奋的孩子离开。 正当我也转身准备走的时候

  • 如果有选择,你还会惩罚孩子吗?
    如果有选择,你还会惩罚孩子吗?

    我们为什么要惩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待孩子最常见的行为,就是:当孩子极度不听话的时候,就惩罚。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惩罚孩子呢?我想无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种,我很生气。 这个事我已经跟他说了一百遍了,但他还在反复地犯错。那么这个惩罚的原由就是,你的情绪愤怒。 第二种,如果我不惩罚他,他怎么知道自己错了呢? 他如果不知道自己错了,怎么可能改变呢?怎么可能成长呢?这样他进入到社会,对他影响就很大。这个出发点,有一个高尚的外衣,就是为了孩子好。 第三种,我也不想惩罚他,可是不惩罚不管用。 我要是不打他,他就永远是这样子。你看我一打不就好了吗?打了他我也挺难受的。 除了惩罚,你认为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方式,能够让孩子和你真正连接起来,唯有惩罚才能够让他收到你的信息。 这种父母其实是很可悲的,但我们很多人都身处

  • 如何化解孩子用“清风不识字”的态度应付读书任务
    如何化解孩子用“清风不识字”的态度应付读书任务

    第一次翻开《理想国》的时候,翻了大概十来页,没兴趣看下去,也不知所云,于是就放下了。书,看不下去,很难强迫自己看。大概隔了三个月,我重新拿起它来,这一看,即进入了角色。 我在想是什么原因第一次读它让我看不下去,又是什么原因在第二次看时,我能很快进入角色。 第一次看《理想国》时,觉得这本书是哲学教育巨著,又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心里就认定它肯定好深奥,要把它看懂是件不容易的事,这就有点把困难看得过大的心里。 在我这一次翻开这本书之前,就一直还在准备要看这本书,虽还有前面的畏难心里,但我没有放下要攻下它的心里。另外我认定这书既然是一本哲学与教育方面的巨著,能把这本书看下去,一定会有收获,所以在心里有看这本书的目标:要攻下它。这也许就是我读这本书的动力。 从我这前后两次看《理想国》的情况来谈对培养孩子的阅读,给了我以下几点体会。

  • 3-6岁孩子教养问题大集合,推荐收藏
    3-6岁孩子教养问题大集合,推荐收藏

    孩子长到三岁之后,父母们普遍反映孩子好带多了,不会动不动就哭闹了,能很好地表达自己了,能自己独立完成很多事了……同时父母也对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孩子能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甚至还会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性活动,同时很多父母也反映,这个阶段的孩子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如入园的问题、同伴交往的问题等,不知该如何应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论一下3-6岁孩子的成长关键点。 孩子入园,父母要耐心陪孩子度过 ▽ 与3岁前相比,“入园”是3-6岁孩子避不开的一个大课题。因为3岁以后,孩子们有了社会化的需求,开始走出家庭、进入集体(幼儿园),有了集体生活——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大转折点。当然也是孩子的一大挑战。 一位妈妈说:“我家宝宝从进幼儿园开始就哭闹着不肯去,一开始的时候,每天回来连吃饭睡觉玩游戏都没有

  • 自己英文不好,怎么教孩子英文?
    自己英文不好,怎么教孩子英文?

    有些家长对自己的英文没有信心,认定自己无法帮助孩子学好英文。 其实家长的英文不好,就让孩子来教家长英文。 爸爸妈妈可以问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请孩子当英文小老师。当然大人要跟着学,有时不妨装傻,让孩子觉得很有成就感。教过书的人都知道,为了把学生教好,老师自己必须学得更彻底。所以让孩子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就解决了“家长英文不好,如何帮孩子学好英文”的窘境。 家长要记得自己不是老师,不必非要担任“教学”的角色,而要适时接下“引导”的角色。家里最好同时准备一些视听多媒体教材,让孩子接触到正确的英文发音,自然会培养出英语语感。 几年前,在台湾土生土长,竟能听说读写两、三千个英文单字的五岁小孩多多,轰动一时。多多的母亲竺静玉在被问到如何教导孩子时,这样回答:“我并没有教他什么,只是请多多当老师,我们当学生,跟着孩子学习。” 小孩到底几岁开始“学”英

  • 从3岁到8岁,孩子所具备的艺术能力你知道吗?
    从3岁到8岁,孩子所具备的艺术能力你知道吗?

    “我孩子四岁了,该怎么对她进行艺术的启蒙教育呢?”“我孩子很喜欢画画,可是我不知道对他这个年龄的孩子,该怎么引导学习。”“5岁的孩子,该帮他报素描班吗?”...... 认为,妈妈们之所以会产生这些疑惑,都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在美术教育方面,是比较缺失的。大部分家长和对艺术是了解甚少。 所以越来越多家长产生困惑,不懂艺术的我们,该怎么给孩子做好艺术启蒙和美术教育呢?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欢乐、创作、艺术和美的家庭氛围? 今天,妈队觉得很有必要给妈妈们普及一下相关的知识。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美术发展阶段分成了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孩子所具备的艺术能力,有很大的差别。 3岁 逐步从涂鸦期过渡到象征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一般会进行涂鸦,或者画一些抽

  •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值得每个家长学习的教育主张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值得每个家长学习的教育主张

    1 ◆ ◆ ◆ 昨天下午五点多,太阳没那么晒了很舒服,小区孩子都在外活动,我陪六六在院子里骑车,却看到一个三岁多的小男孩被奶奶劈头盖脸的教训。 起因很简单,小男孩把他的三轮车各种角度的在地上拖,翻,一会轮子朝上,一会侧在地上,兴致勃勃的研究。奶奶几次制止,让他好好骑,还指着路过的六六说“你看那位小姐姐多听话,人家都在好好骑,你咋不听话!”小男孩不依既然拖拽着玩,奶奶说急了,一把拽过三轮车,“那就别玩了!坏孩子,不喜欢你了!” 看到这一幕,我忽然有点感触,听话,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真的是一个判断好孩子坏孩子的标杆。 小区里有几个被众多爷爷奶奶夸赞的“好孩子”,不打闹,不玩水,不乱跑等等,老老实实的跟在家长后边,大人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这孩子特别听话,真好带”。可是我观察过,这几个孩子眼中总是无所事事的样子,即便看到什么想动,却总被

  • 爸爸的不缺席,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富养
    爸爸的不缺席,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富养

    1 ◆ ◆ ◆ 周末的时候,我在朋友圈补发了六六前些天五岁生日时的照片。 评论一片祝福的同时,也有朋友问,感觉我平时那么爱带六六到处旅行,肯定是在富养女儿的,为什么不给她办生日party呢? 说真的,参加过几次朋友家给孩子们办的几万块一次的主题生日趴,很重视仪式感的我真动心过,也想给六六留下很特别的回忆。这次六六五岁生日前,我还跟六爸提过这个事情,但是六爸不同意。 “嘿,你那么疼六六,为啥不同意给她办party呢,该不是因为心疼钱吧?” “这和钱没什么关系” “那是为什么呢?” “六六还小,办party压根就是办给大人的,孩子本身哪会感到什么特别的乐趣,在我看来这事儿没有意义。有一天六六长大了,如果她自己想要邀请相熟的小朋友一起过生日,咱们就支持她。” 确实,这就是六爸的教

  • 5.23乌镇 围棋人机大战柯洁对阵AlphaGo
    5.23乌镇 围棋人机大战柯洁对阵AlphaGo

    中关村在线消息:上个月,Google在中国棋院召开发布会,宣布5月23日-27日将在乌镇主办“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为期5天。届时,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九段将与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展开对弈。据悉,柯洁的出场费为30万美元,获胜者将获得150万美元的奖金。 去年韩国职业棋手李世石曾与AlphaGo对弈,采取的五局三胜制,最终AlphaGo以4:1获胜。今年柯洁与AlphaGo对弈改变了规则,仅比三局。AlphaGo与柯洁对弈的三局比赛,分别于5月23、25、27日进行。 除了AlphaGo与柯洁将进行的三场比赛之外,峰会上还将安排配对赛与团体赛。配对赛中,两位棋手将分别与AlphaGo组队,挑战棋手除了要理解AlphaGo的风格,还要与之合作。而在团体赛中,五位中国顶尖职业棋手将组成战团,以集体智慧对抗人工智能AlphaGo。

  • 宝宝才艺启蒙需掌握3要点
    宝宝才艺启蒙需掌握3要点

    若想让宝贝的学艺之旅变得轻松有趣,我们就要首先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他的成长需要。下面这3个小故事,隐藏着宝贝在才艺启蒙过程中最重要的3个小秘密。看看心理学家是如何解释它们的。 故事一 我很喜欢古老的书法艺术,时常追着女儿问“要写毛笔字吗?”女儿一般会给我个否定答案,然后迅速跑掉。后来我放弃了强迫她,但是会在自己每天临帖的时候让女儿在身边玩。她玩她的玩具,我练我的书法。几次之后,当我写了一段时间后,女儿就会提出她也要写一写。接下来就是我们母女俩快乐地书写一阵。 心理学家解读关键词:模仿 模仿是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甚至有些理论认为,小婴儿仅在出生十几天后就会模仿成人的张口、撅嘴等行为。儿童心理学家认为:“与成人比较起 来,儿童有更强的模仿倾向,这与儿童缺乏生活经验,缺少独立性有关。”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越是他喜欢的、熟悉的、见得最多的人,

  •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这些方法你可以参考!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这些方法你可以参考!

    提高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这是很多家长一直头疼的问题。 是的,这件事很严重,如果处理不好,如果我们能越早帮孩子建立这样的意识,帮孩子获得方法,孩子在学习上越轻松,家长的压力也就越小。 有人说:出名要趁早。 其实当了爹妈之后,帮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趁早这才是正经事。 第一 孩子需要积极的学习型朋友 与学习型群体在一起是众所周知的概念,也是我们父母经常说的:要跟好孩子学习的另外一种表达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请帮孩子联系到一些善于学习的孩子,创建学习小组一起学习,哪怕在周六日的时候一起玩一起学习也是极好的。 这个小团体要保证人数的精致,一般不超过三五个人最合适,保证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在相对平等的状态。 但是每个孩子各有所长,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提问、相互做老师、相互产

  • 孩子输了就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输了就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输了不能生气耍赖,是不是很难跟孩子解释这个概念? 很简单,今天分享的这个故事,轻而易举地就做到了。 浇浇和爸爸在玩跳棋呢。 “爸爸赢喽!”爸爸站起来,小浇浇生气地噘起嘴巴。“讨厌!爸爸!” 妈妈公平地说:“爸爸没耍赖啊!浇浇,你输了。” 解析:黑头发,黑眼睛,冲天辫,红裙子,一个典型的中国娃娃,爸爸妈妈也是小朋友熟悉的形象,表情动作刻画得十分到位,成功塑造出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没有拖沓的语言和没必要的铺垫,故事单刀直入。 下棋输了,浇浇生气啦! “我没输,我没输,你们都是大讨厌!”浇浇不知道哪来的力气,她推翻了跳棋。 解析:浇浇情绪失控,背后有一团黑色阴影,烘托着她的愤怒情绪。 妈妈拉着小浇浇的手,“小浇浇,你需

  • 千万别随便对孩子说“ 你真棒!”
    千万别随便对孩子说“ 你真棒!”

    前几天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里面提到父母赞赏孩子千万要小心。很多时候,看似善意的表扬,其实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联想到我妈最近对叮当错误的表扬,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下,三种常见的错误表扬方式,以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表扬孩子: 第一种错误表扬 千篇一律、简单粗暴 也不知道是第几次了,我的书、笔和鼠标被叮当丢到了垃圾桶里…… 而这一切还要从好像是从我妈表扬叮当自己扔尿布开始的: 每次换下尿不湿,我妈就让叮当捡起尿不湿,让他丢进垃圾桶,准确“投递”之后,我妈都会给他一个大大的表扬:“叮当真棒!”“真是个好孩子”,叮当同志很受用,乐得屁颠屁颠的。 几次下来,现在不用我妈指示,他都会主动拿起自己的尿布丢进垃圾桶。 结果,随之而来的“表扬”后果就是,叮当迷上了丢“垃圾”:一开始是他自己的袜子、书,后

  • 孩子遇事就退缩怎么办 为什么你的孩子遇事总是退缩?
    孩子遇事就退缩怎么办 为什么你的孩子遇事总是退缩?

    没玩过的游乐设施,无论父母怎样鼓励,孩子都不愿意尝试;第一次的集体表演,无论父母怎样威逼利诱,孩子都不愿意试试看;一个问题就认准了一个解决方法,无论父母再怎样提示或引导,孩子都不愿意用别的方法试试看…… 这样的孩子,你家有吗? 你可知道,这类太早放弃、太少尝试的孩子,多半是父母亲手养出来的吗? 不被错误对待的孩子,都是爱尝试的 孩子害怕失败,不愿尝试 孩子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愿尝试,这和一直以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有关系。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的父母,常会在看到孩子失败后给予负面评价,并且担心孩子的各种失败。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容易被家长忽视,那就是,孩子还小,经验和能力都比不上成人,而我们却按照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或者急于求成,寄予孩子过高的期望。 当孩子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或期望时,尤其是面对

  • 宝宝“上学难”?爸妈应该这样放手让TA适应陌生人
    宝宝“上学难”?爸妈应该这样放手让TA适应陌生人

    每个孩子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都是生活在爸爸妈妈的周全保护之下。一旦到了三岁这个年龄段爸爸妈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孩子要上幼儿园。 上幼儿园这件事情,在《妈妈是超人2》马雅舒家的混血小公主Mia身上是个头痛的问题;因为妈妈自己都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因此小mia也不知道那些与幼儿园相关的事情;对他来说幼儿园就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上幼儿园也意味着要离开爸爸妈妈。 遇到类似的情况,宝宝到底在想什么?爸爸妈妈们该如何面对? (一) “身为父母师长应该要教会孩子随时与危险保持距离;无论这个人是谁,还有是什么身份。” 我们想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让妈妈了解到:在Mia上幼儿园的这个问题上面,妈妈准备好了没有?怎么帮助孩子准备? 于是我们为妈妈与孩子设计了一个测试:这个测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醒妈妈在孩子与外界之间搭建良好的桥梁。 孩子到幼儿

  • 吃饭能看出一个孩子的教养
    吃饭能看出一个孩子的教养

    朋友的为人怎么样,吃几次饭就能看明白;两口子过得怎么样,看看厨房和饭桌就能猜出个大概;孩子有没有教养,带出来吃顿饭马上就清楚。所以说,在很普通的饭桌上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更能体现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中国的餐桌文化有着很深的底蕴。入座时有主客之分,长幼之序,进餐时也有客人先动筷子之说。夹菜更是讲究,无论是否是你喜欢的菜,都不能夹得太多,也不能满盘子乱翻;远离自己的菜要少吃,喝汤吃菜忌讳弄出响声;无论是否吃饱,响嗝是不能打的;一旦出现打喷嚏现象,还应对入席者表示歉意。至于给客人夹菜的礼节、敬酒的礼节、吃菜的礼节那就更多了,在此,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虽然中国餐桌文化的礼仪很多,但是现在很少有人把这些礼仪教给孩子,甚至有些父母连自己都做不到。我们通常所见到的情况是:孩子上了餐桌后,只管挑自己爱吃的菜吃。有时能把一盘子东西都弄到自己的碗里,而孩子的父母却视而不见,任由孩子没

  • 别人家的“熊孩子”能随便打吗?
    别人家的“熊孩子”能随便打吗?

    这几天,网上曝光了一则视频。讲的是一个小女孩被一名女大学生用脚“飞踹”的事。 这件事的起因是两个小女孩在餐厅玩藏猫猫,其中一个小女孩由于玩得兴起,尖叫了两次。结果邻坐一位女大学生由于和男友生气,就把气撒在了这个尖叫的小女孩身上,直接过去用脚踹这个尖叫的小女孩,嘴里还不停地说:“让你叫,我踹死你……” 当然,小女孩的妈妈肯定是不愿意了,直接和这名女大学生撕打起来,幸亏有人拉架,才没有发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这件事发生后,网友们也纷纷评论,主要有两大倾向。 倾向于女大学生的人认为: 1、小女孩缺乏教养,在公共场所大声尖叫,影响其他人进餐。大家的意见也正应了笔者前面写的那篇文章,“家长不好好教育孩子,社会上有人会替你教育他(她)……”总的意思是“熊孩子”不能惯着。 2、强调小女孩尖叫,影响他人进餐时,妈妈应该把小女

  • 没错,我就是你们眼中孩子的“后妈”!
    没错,我就是你们眼中孩子的“后妈”!

    好妈妈是什么样的?其实一直到现在我也给不出个确切的答案,因为在家当全职妈妈的缘故,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宝妈,然后发现每个人爱孩子的方式都千差万别,我们没法因为人家跟我们的育儿观不同,就随意去评定:她是不是个好妈妈! 不过,话虽如此,在老一辈的眼中,我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后妈”!比如,在我自己妈妈的心中,好妈妈的形象应该是这样的: 总之,孩子还小,处处呵护他们才是我们父母的责任。我还听一个年轻妈妈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就是要宠着我的孩子,哪怕你们说那是溺爱,毕竟社会那么险恶,干嘛那么早就让孩子去经历那些? 可是,我不知道那位妈妈是否想过:路,孩子总有一天要自己去走,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一辈子站在孩子前面为他清除一切障碍,那如果我们不趁着还能陪伴他时慢慢放手,又怎么能指望他突然学会一个人去面对这个世界呢?

  • [早教]你试过蒙上眼睛的早教吗?蒙台梭利是这样做的
    [早教]你试过蒙上眼睛的早教吗?蒙台梭利是这样做的

    蒙台梭利曾把教室营造成一种肃穆静寂的环境,将窗户遮住,然后让孩子们用双手蒙上眼睛,并将头埋入双臂之中。 然后,她开始轻声地叫孩子们的名字,一个接一个,声音随着远近不同而变化。 在黑暗中,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期盼着微弱而神秘的呼唤声。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名字时,就会立刻高兴地跑过去。 蒙台梭利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游戏。无论是触觉、温觉,还是压觉、立体感觉训练,孩子们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致。尤其是当自己猜测正确时,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比如,许多孩子在运用双手感觉时,会伸出手来喊道:“这是我的眼睛!”“我可以用我的手来看!”。 她将这种感觉训练称为感觉隔离,这种早教方法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而不至于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 同盲人会有很强的听觉、乐器演奏家会闭上双眼演奏一样,感觉隔离的方式对于锻炼儿童的

  • [教育]中国的课堂最缺的是什么?最该“教”什么?
    [教育]中国的课堂最缺的是什么?最该“教”什么?

    无论是幼儿园的孩子,还是上小学的孩子,都不能不去上课外班,艺术类、外语类、数学类、语文类等等,形形色色的班到处都是。 与幼儿园或学校授课稍有差异,课外班的老师会更活泼,与孩子的互动会更多,但这并未改变这类课程的本质。 即以教学为目的,却非以教育为目的;但教学形式的变化,并不会带来教育本质上的改变。 2005年,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钱学森之问”既是疑惑,更是对当今中国教育现状的描述。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无论是传统教育模式,还是新的教育模式,目的都有一个,即提高以考试成绩为目的的教学,而非教育。 哈佛幸福课导师TAL在其授课中提到,西方的认知心理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