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导并非惩罚 小孩犯错、淘气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清楚孩子犯错的原因。孩子可能出于幼稚、嫉妒、恐慌、疲劳、压力或者挫折感而犯错。我们应该多花点时间陪孩子玩,一起看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灵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当地训导方式。预料孩子可能出现的淘气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对症下药。例如,如果害怕孩子在超市发脾气,在出门前,我们最好先和他说明我们的购物计划以及我们所期望的孩子的表现。 冷处理很重要 别以为小孩子只顾着发脾气,他其实也在偷偷地观察你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你一定要做到“威武不能屈”。别理他,要让孩子明白,你已经看穿了他的把戏,这一套不管用了。为了让冷处理有效果,一定要事先做好老一辈的思想工作,千万别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另外,爸妈们要提醒自己,别被孩子的坏脾气传染,如果孩子不听你的劝,告诉自己人在气头上都是这
孩子自己选的兴趣班,现在又不想去了,该尊重他的意愿还是要坚持到底? 最近,壹姐儿一位朋友对这个问题很是苦恼,应她5岁女儿的要求,她给小姑娘报了一个舞蹈班,可这才刚上了几节课,女儿就说不喜欢了,不想再学。 朋友说,她不想勉强孩子,可就这样轻易放弃了,又担心孩子将来会做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度”。 各位爸妈,你们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谁能料到孩子主动报班,竟是他“心血来潮”了一次? 顺着孩子吧,无异于怂恿他打“退堂鼓”;可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又觉得于心不忍。不解的是,这可是孩子当初自主选择的…… 邻居的孩子学钢琴,也是这样。刚学时别提有多热情了,我每天回家都能听到他练琴的声音。可过了一阵儿,就再没听到过。 后来孩子的妈妈和我说,孩子练琴的新鲜感一过,抵触情绪就汹涌而至了。刚开始还扬言要当“钢琴家”呢!
为什么有些孩子听话,有些孩子不听话?如果我们简单地用听话与否来对孩子的品行优劣下定义,显然有点过于简单。这就像一个公司,一个缺少领导艺术的上司,见下属犯错就是一顿臭训,下属虽然不敢顶嘴,但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将错误的缘由推向其他人,从而导致员工之间出现矛盾,直接影响公司的运转效率。 有领导艺术的上级是不会拿下级出气的。即使员工犯了错,作为上司,也会很艺术地与员工谈心,待双方彼此放下心里的戒备后,才开始言归正传,向员工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做很容易让员工以积极的心态承认错误,并虚心接受上司的意见。问题解决了,还在员工心里留下好印像,何乐而不为呢? 家庭谈话艺术与公司的上下级谈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亲子关系就像上下级关系一样,处理得好,孩子就很听话,很容易与父母沟通;处理不好,孩子就会抵触,你说东,他偏向西。一旦出现这样的亲子关系,肯定是亲子交流出现了问题。
最近宝宝很不听话,不过一两岁的宝宝也会叛逆吗?基本上宝宝不听话任性都是有原因的,你有没有做错的地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一两岁的宝宝也会叛逆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两岁的宝宝也会叛逆吗? 经历过terrible2(可怕的两岁)的家长,也许会用尽毕生的耐心和自控力。宝宝的行为有时极端有时反常,可能刚刚还活泼亢奋,一会又沉默寡言了。这一刻他还不停地跑来跑去,下一刻又一动不动了。明明能自己完成一件事情,却偏偏要你帮忙,等到你要帮助他的时候,他又非要自己来做了。吵着要吃一样东西,过一会做好了,他又不吃了。妈妈忙的时候,非要妈妈抱抱,等妈妈闲下来了他又对妈妈不理不睬。他会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真的抢了回来又扔在一旁不喜欢了。这就是terrible2的魅力。 遵照孩子的“规矩” 昨晚我给宝宝讲入睡故事时,一个《丑小鸭》讲了三十几遍,仿佛进入了无限
这些偷懒的带娃方式,正在悄悄伤害你的孩子,爸爸妈妈们要警惕!第二天早上再起得晚晚的,可是到了幼儿园,孩子却不对劲了。 在孩子3岁前的那段日子,自己偷懒的带孩子,给孩子带来太大的伤害了。 家长们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会提要求,只要给点好处,孩子就能随着自己的心愿做自己爱做的事情。可是家长这种任性偷懒的方式,会在孩子最重要时期留下难以改变的习惯,以后长大了麻烦可就大了!特别是下面几点,家长们 要特别避免! 一、用手机哄骗 像小美一样用手机作为哄孩子手段的家长还非常多!现在手机就和小型电视一样,可以播放各种视频,有各种游戏,对于好奇心特别重的孩子,这比任何玩具都好玩。给孩子一支手机确实会让自己清静,但是代价就是孩子会视力不好、容易走神,最为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孩子自闭。 二、整天不出门 有些老人家带
孩子的好教养跟家风有关,跟家境无关,有一次在学校里面搬校区,搬完以后去食堂吃饭。当时食堂里面有很多面包车司机,还有些是搬家工人。 当时舍友还跟我抱怨着“鱼龙混杂,怎么什么人都坐在食堂里吃饭啊”,这时有一位排在我后面的搬家工人掉过头来询问我,能否把饭卡借给他刷一下,他付现金给我。 我便答应了,我把饭卡递过去,他并没有立刻接过去,而是擦了擦手再取,边憨笑着说不好意思,刚搬完东西,手上有点黑,但是来食堂之前已经洗过一遍了。 我连忙说着没关系,他打完饭以后把卡还给了我,又如数掏出了现金给我,我发现在拿钱的时候,他特地从一沓钱里挑了一张很新的五块钱给我,笑着说:“现在的小姑娘都喜欢新一点的钱。” 我笑着接过来,他道完谢以后坐到我们斜前方的那张桌子上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搬家大队从早上五六点就开始了,估计忙了一上午,也挺累的。 他吃得很快
锻炼大脑的方法很多,而且并不难,比如换只手刷牙、闭着眼吃饭、发发呆、玩玩填字游戏、适量运动,一个崭新而聪明的娃娃就出炉了。 1、闭眼吃饭 为了有意识地用脑,你可以阻断一些信息,比如视觉信息。闭上眼睛,靠其他感官去寻找食物,再送到嘴里,这样可以刺激触觉、味觉和嗅觉,从而增强大脑中相关区域的功能。 2、吃富含卵磷脂的食物 乙酰胆碱是大脑的“润滑剂”,它能使脑部更加活跃。而卵磷脂能转化成乙酰胆碱,因此,多吃花生、大豆、毛豆等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将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3、用手指分辨硬币 随时在口袋里放几枚不同面值的硬币,没事时拿手指的指尖去尝试着分辨,这样可以刺激大脑皮层,从而挖掘出大脑隐藏的一些能力。 4、关掉声音看电视 阻断声音,仅靠画面去分析电视里正在播放的内容。这样做能刺激大脑皮层,并训练自己集中注意
老人会“带坏”孩子吗?面对隔代教育的矛盾,家长该怎么办?让人头疼的“隔代育儿”矛盾,该如何化解?育儿教育离不开家长父母,但同时也会得到上一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关怀照顾,但有时候因为观念冲突,父母会和上一辈之间会有摩擦,甚至上演家庭大战。 如何用心理学的方法,转变老人的教育思维,让宝贝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快乐成长呢? 关于带娃的理念方面,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建构健全的人格,爷爷奶奶的理念确实也需要扩充升级。 想改变错误的育儿习惯,就自己多承担 这样的抱怨我们是不是经常能听到: “我跟爷爷奶奶说了多少次了,不要给孩子买那么多巧克力,吃了喉咙就容易发炎,吃多了饭吃的就少了,还怨孩子不好好吃饭。” “我们家爷爷奶奶追着孩子喂饭,还美其名曰,这样吃的多!” 其实对于喂饭这件事,我和老公,也跟公公婆婆抗争了很
作为父母你是否有育儿焦虑?育儿焦虑是什么?家有小学生的妈妈真心伤不起,对于育儿这件事,莲子妈一直比较谨慎,因为每一个孩子天生就不一样,爸妈在学习如何养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找对方法,对症下药,不可盲从,家有小学生的妈妈该如何缓解育儿焦虑? 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教育。任何时候,都告诫自己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爱自己,爱家人! 征得小英本人的同意,把她经历过的焦虑以及莲子私下建议,整理出来,仅供爸妈们参考。 小英的儿子今年刚好一年级,之前在学前班,学了简单的加减法、字和拼音。 第一天送孩子去上学,很开心,一周以后孩子一到校门口就是使性子。每天回家写作业就会哭。 刚开始,她还会安慰,但是安慰越多,孩子小性子越多,这一点让小英很挫败。 小英第一次对孩子发脾气,是老师把月考成绩发在群里。 看着成绩单,九十分以上
粒粒的朋友有个可爱的女儿,今年刚满5岁,上幼儿园大班。小姑娘不仅特别乖巧,小嘴巴也甜:每天睡觉前,都会跟妈妈讲园里发生的事,让妈妈特别放心。 但最近朋友发现女儿话越来越少了。因为工作很忙,朋友想着小孩子偶尔有点脾气不奇怪,就没在意;直到有一次,女儿在梦中哭得厉害,女儿醒过来后,朋友一问直接心疼到掉泪! 原来女儿跟一个男孩比赛写字,她写赢了,那个男孩不服就天天欺负她、用铅笔扎她。朋友问女儿怎么不告诉老师,她说:“老师说‘又没受伤,哭什么哭!’” 朋友掀开女儿的衣服,看着身上浅浅的痕迹,瞬间感觉自己当妈的太失败了:虽然自己忙是为了女儿的未来打拼,但却因为女儿太乖巧而忽略了她当下的痛苦。 女儿肯跟她说,一定是受了很大的委屈。想想一个小姑娘硬憋了那么久,有委屈却没地方说,这样自己的努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经过这件事之后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自带闪光点。让他们的闪光点在后天环境里发扬光大,会变成他们的强项,使他们在某个领域或方面更易取得成功。而这个闪光点,其实就是孩子们的天赋。 “很多人都有天赋,但如果不加以发挥,天赋就只好被埋没了。”天赋的发掘与多方培养对于孩子来讲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却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越早发现孩子的天赋越利于孩子发挥优势,激发潜能。 孩子天赋的发现,可以通过他们的日常表现观察、总结得来。 一、具有语言天赋的孩子在这些方面表现突出: 具有语言天赋的孩子,可以让他们给父母多讲讲他们遇到的事、看到的人等等。 二、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在这些方面表现突出:
孩子一哭闹,老人就妥协,父母该怎么办呢?老人一烦躁、一心软、一妥协,又会强化孩子「通过哭闹去满足需求」的不良行为。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需要迅速的将孩子抱离哭闹的现场。 因为一旦孩子开始哭闹,一定是在这个旧环境中有刺激他哭闹的诱惑物,例如可以看动画的手机,或者是心仪却又昂贵的玩具,甚至只是一根求之而不得的棒棒糖。 在这样的场景中一直呆下去,孩子的愤怒就会在脑子里卡壳,一直会处于「想要-得不到-更想要-更得不到」的恶性循环中,孩子还会从轻微的哭闹变成歇斯底里的大吼大叫、撒泼打滚。 想要快速遏制孩子的负面情绪,应当将她抱到其他安静又人少的地方。 所以,我立即将小萌抱在怀里,带到了商场的角落。 其次,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冷静下来。 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很多,
在社会上生存,“规矩”是比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规矩是非常重要,一个有规矩的孩子,并不是“乖”,“听话”就行,更重要的是要孩子懂得遵守规则才是最重要的。 5岁之前给小孩子立规矩有方法 规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建立了规矩的孩子,并不仅仅是“乖”、“听话”和“好调教”,更重要的是,遵守规则的生活保证孩子在秩序中成长,让孩子们判断是非善恶,自发地建立良好秩序与和谐的氛围。 1岁的孩子 特点: 好奇、好动,而且精力充沛。此时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探索周围的世界。 典型行为: 开始认知语言,懂得一句话里字词的前后关系了;他们还不了解外界的环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比如说,他们并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会碎的;一旦他们想要,他们就要马上得到,让的孩子等待简直是太困难的
如何锻炼孩子记忆力?孩子记忆力差是怎么回事?人的一切活动,从简单的认识、行动,到复杂的学习、劳动,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而在智力发展最重要的儿童时期,记忆则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下面看看提高孩子记忆力的黄金手段。 研究表明: 1岁以内的宝宝只对几天以前的事物有印象; 2岁左右的宝宝只对几个星期以前的有印象; 3岁左右的宝宝记忆能力大大提高,能记住几个月以前看到过的事物; ...... 如果将宝宝记忆数量和年龄进行对比的话,如图所示: 我们从图片中也可以看出来,宝宝在3——7岁的记忆数量增幅是最大的,而且在7岁达到儿童阶段顶峰! 专家研究同样表明: 3—7岁,就是儿童各项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
生活中有些孩子有暴力倾向,动不动就喜欢发脾气大人那么孩子易怒打人怎么办?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可以改变吗?一起来看看吧! 打人这种行为其实是存在在人类的思维之中,毕竟远古时期的祖先出于本性就开始因为争抢地盘而厮打,这种行为也根深蒂固的保存。 一个家庭生育好几个孩子已经成为了过去,目前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居多,最多在有一个弟弟妹妹。这一代的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理所应当拥有的,稍有事情不顺他们心意,就会暴躁的想要武力解决问题在,这个时候家长如果不摆正自己的态度,不给孩子好的引导,很有可能负面信息会愈演愈烈。 1、 换位思考多交流 2岁之前的小孩子要让他去理解其他的人的感受是不太可能的,毕竟因为他自身的身体发育程度是不允许的,负责理想思维的前额叶此时还处于发展阶段,这个时候小朋友很有可能因为某个玩具和小伙伴的争抢就开始厮
没有孩子之前,幻想自己做个温柔美丽大方的妈妈,然而有了孩子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看看下文,你就会了解当妈的心酸。 工作室妹子说前几天带宝宝参加同学聚会,本想在老同学面前展现自己优雅妈妈的形象,结果却是一地鸡毛。小家伙根本坐不住,到处跑来跑去,想凶孩子两句,让他听话点,但为了保持形象,只好温柔的叮嘱娃要小心点。 熊孩子见妈妈不生气,很好说话,小短腿撒得更欢了,又是爬凳子又是钻桌底,搞得浑身脏兮兮的,把妹子气得不行,硬是忍住怒火没发飙,一直跟在宝宝后面小心翼翼的护着,免得他摔跤。 刚好服务员打开包房门,准备上菜,小家伙飞奔跑到门口,眼看就要撞上端菜的服务员,吓得妹子大叫危险,甩掉包包一把抱起娃,小家伙被妈妈吓着了,又哭又闹,又抓又踢。 眼泪、鼻涕、衣服的灰尘全往妈妈身上蹭,把妈妈的头发、衣服、脸上的妆搞得乱七八糟
市面上早早就在流传着类似《养育男孩》或《养育女孩》的书籍;微信圈里也少不了《10条养女孩的秘籍》或是《养儿的7条黄金定律》这样的洗脑文章,对于男孩女孩的大脑构造和行为表现上的不同,谁都不能否认,比如女孩子遇到娃娃家的玩具就是会马上眼前一亮,而男孩子至少某个阶段就是对各种交通工具痴迷不已。但我想说的是,这种与生俱来的性别差异,我们应该怎样“用”呢? 是一味鼓励,加大这种行为的不同? 还是告诉孩子,不管你的感受和行为如何,都是合理的呢? 我的观点非常简单: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家长按照他的性别再制定一套加强他性别角色的教养方式,而是应该让他感觉到即使自己的行为不太符合传统的性别角色,也同样可以被接受。 比如男孩子哭的时候,你不该和他说,“你是一个男孩子,男子汉!怎么像个小姑娘似的那么娇气。”而是应该给他唱,“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尝
和朋友婷约在咖啡厅见面,她迟到了半个多小时,刚见面,她就急匆匆地坐下,拿起我面前的果汁大口喝了起来。 其实,婷迟到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几乎每次迟到都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又被婷的宝贝女儿萱萱的班主任留下了。 我坐直身子,看着眼前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的婷,做好了倾听的准备。 小喵,你说我家萱萱怎么就变成了今天这样? 今天她和同学在音乐课上因为座位问题发生了冲突,老师要求后排的同学要和前排的同学插空坐,但是萱萱因为不喜欢前面的同学,不按照要求插空坐。 身边的同学说她这样坐让后面的同学和旁边的同学都没办法插空坐了,觉得委屈的萱萱就哭了起来,不论老师怎么劝,同学怎么安慰,她就是没有办法停止哭泣,最后只能被老师带到办公室。 你也知道萱萱这孩子在家也是这样,一哭起来,非得全家人都来安慰,不然就停不下来。 我也实在是没好的办
曾经在某论坛有一个存在了八年多的小组“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 共计10万余名组员,最后因其“离经叛道”的名字和话题引发关注而被雪藏。成员的发帖虽然多是消极抱怨,但也无不暴露中国式育儿的种种问题:一犯错就呵斥、孩子之间相互攀比、填鸭式教育等等。 有人总结过,毁掉一个孩子,其实很简单,家长只需对孩子长期重复7句话就够了!据说,中国90%父母正涉足其中,向着让孩子在各类场合都拘谨、退缩、胆小、怕事的方向使劲…… 1有了你,我XXX都没干过。为你操碎了心! 父母付出了,就必须让孩子领情。为了最大程度的让孩子感恩,于是,有的家长把自己塑造成了家庭牺牲者形象,让孩子萌生罪恶感!虽然说穷人孩子早当家,但也不应以卖惨达成这种目的。 父母在生活中遇到了坎坷,对孩子适当倾诉可以,但不应把孩子当成生活苦难的发泄口,如果一味向孩子抱怨,就别总
孩子,我为什么要逼你读书?这封妈妈的信刷爆朋友圈!那是因为,读书,是回报最高的投入,是世上最光明最好走的路,你必须和我一样坚信:读书有用。 第一,当然,读书能学知识。 这是开学第一天老师告诉你的,也是现在你能脱口而出的标准答案。 但我想你其实并不知道知识的真正用处——除了在试卷上得高分。 那我现在告诉你,现在你眼里的死知识,将来都会活过来。 你现在学到“旋转”这个词,将来它出现在洗衣机说明书上,你就能懂。 如果说明书上所有的字你都懂,你就能顺利学会使用洗衣机。 语文课上认的那些字,除了能帮你看懂说明书,也能让你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将来向老板做汇报,给恋人写情书。 数学课上那些公式,能让你在买房子的时候迅速算出首付、税费,是贷款还是全款更合适。 地理课上学到的常识,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