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童年的方向,看到的永远是你的背影……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跟随你成为父亲,这是北岛《给父亲》的诗句。这两句诗说出了父子关系的真谛:父亲将儿子带入这个世界,不管儿子曾经如何挑剔挑战父亲,但有一天会蓦然发现父亲的特点原来也潜藏在自己身上,从父亲的背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谁也不能否认,父亲是男孩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人。 很多妈妈问我,怎么让孩子的爸爸更多的关心孩子,而不是关心牌局或者球赛,更不要总是沉溺游戏当中。 有时觉得很不理解,无话可说。 因为我不能跟一个男人说“嘿,你好好爱一下你的孩子呀!他需要你。” 因为这是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逻辑:我们把孩子带到世上,就是一个爱的承诺,一份责任的担当,无需理由,仅仅因为爱啊! 每个男孩小时候都会期待自己未来的模样,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很多时候就从自己父亲身上找模板。
自从有了二宝,大宝就变得调皮起来成了“问题”小孩,爸妈该怎么办?该如何处理大宝和二宝之间的关系,下面看看家有两个孩子有什么是不能忽视的? 朋友年初喜得二宝,是个大胖儿子,生活变得忙碌,年底好不容易见上一面,聊天的话题却更多围绕着大宝。她忧心忡忡:自从有了二宝,大宝变得越来越像个“问题小孩”了! 朋友家的大宝是个女孩,今年三岁,准备要二宝的时候,小丫头积极响应,想要一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跟她一起玩。二宝出生以后,大宝一开始也是满心喜欢。但是渐渐地、渐渐的,朋友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大宝的行为表现,让她越来越不满,也越来越担忧。 表现一、“妈妈,我就要抱抱!” 二宝出生之后,朋友开始新一轮把屎把尿的日子,自然而然对大宝的关注没有以前那么多。朋友期盼着自己的乖女儿能够理解妈妈,她也一直对自己说,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冷落了大宝。可是,老二时刻挂在自己的
小孩这半年来,几乎每晚睡觉都会哭泣、尖叫、说梦话,说的梦话都跟白天的情景有关,是活动量太大吗?该怎么办? 赛斯身心灵诊所临床心理师张黛眉回复: 有夜惊情况的小孩,通常都相当敏感,白天往往坐立不安、好动及冲动,以至于经常带着疲惫的身体和紧张的情绪上床睡觉。半夜的情绪发泄,是孩子抒解紧张的方式,睡不稳就像是白天身体烦躁不安的延伸。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改善夜惊: 睡前一个小时,让孩子处于安静平稳的气氛中,使孩子在平静愉悦的情绪中入睡。上床前可以放音乐或说故事给孩子听,或给他一些安心的保证,告诉他有小天使在保护他,今晚会有一个安稳的睡眠。 白天尽量避免孩子接触太多刺激,或参与太过兴奋的活动。在睡前不要指责孩子,尤其不要用威胁的方式逼小孩听话,例如“再吵,我就叫虎姑婆把你抓去吃掉。”
70后高龄新手妈妈。女儿认为,作为妈妈,她几岁我就应该几岁。好吧,我同意她的观点,感谢她让我成为妈妈,愿意陪我一起长大。 春节聚会时,总有家长免不了要炫娃,堂弟的儿子刚刚四岁,给我们表演了识字的本领,妈妈随手在书本上或是宣传单页上指出一个字,小家伙就能念出来了,大家一个劲儿地夸他聪明。妈妈骄傲地说,孩子两岁多的时候就开始教他认字,每天至少五个字。但是堂弟拆台说,每天教识字他都躲出去,因为儿子不好好认字,妈妈就会大发雷霆,自己看不了孩子被“折磨”,只好眼不见心不烦。 在育儿论坛上,妈妈们晒着自己孩子能认识多少字的帖子不少见。识300字简直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识500字只能是平均水准,1000字以上的“小神童”能获得围观妈妈的艳羡,并向“神童妈妈”讨教教育经验,入学前的识字量俨然成为家长攀比的新标准。 正好我来了一个微信,就让小男孩帮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烦恼:孩子脾气太倔强。很多时候,这些小孩不愿意听取旁人的意见,性格较偏执,会想方设法达成自己的目的,甚至会大吵大闹,让家长头疼不已。 当孩子犯倔的时候,家长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解决办法: 1、避免使用权威 当孩子出现倔强、反抗的行为时,父母应避免使用权威的口语或方式来教训孩子,而应拿出一点“办法”来。首先不要让自己被孩子的情绪影响,然后试着和孩子讲道理,教他学会尊重别人,并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2、转移注意力 感觉到孩子开始浮躁不安时,可以用他感兴趣的事或物品吸引他,来转移他即将爆发的情绪。譬如:“妈妈今天听到一个好听的故事,快点过来,妈妈讲给你听!”或“妈妈有一颗很好吃的糖,要给一个乖宝宝吃哦!” 3、让孩子先冷静下来 父母的干预越多,孩子倔强的脾气可能越强烈。当孩子犯倔的时候,尝试与孩子沟
家庭的温暖和孩子的幸福,就藏在妈妈的“废话”里!每当想起童年生活,想起那些年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北方的冬天特别冷,等到我们放寒假的时候,辛苦劳作一年的父母也都歇了下来。那是我们每天都可以在一起的日子。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妈妈纳着鞋底,爸爸烤着红薯,我们几个孩子坐在旁边,听妈妈讲儿时的故事,听妈妈说着家长里短,听妈妈讲着家里的事儿,讲着家里一年的收成。大事小事,大人的事儿孩子的事儿,好的事儿不好的事儿,妈妈都会说给我们听。 妈妈听着我们讲学校里的事儿,讲好朋友的事儿,讲老师的事儿,很小很小的事儿,我们都想说给她听。开心的事儿,不开心的事儿,学习的事儿,被老师表扬的事儿,或是挨批的事儿,我们都想说给她听,她都在听,她都会认真听。 昏暗的灯光下,燃烧的火炉旁,我们一家人说着笑着,有时候我们笑声太大,我们的说
大家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十分依恋某件物品的现象吗?这样的现象好吗?需要戒除吗?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说说宝宝的那些恋物情结。 壹丨恋物情结是怎么回事? 很多宝宝都会有钟情于某种物品的行为,这种对物品依恋的倾向,是属于安全感的慰藉,并不是病态,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消失。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度期所产生的行为。大部分发生在6个月至3岁之间。 每个孩子都渴望有一个始终陪伴自己的人,一个专属于自己并且从不会消失的人,当然妈妈是首选。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期待根本无法实现——陪伴者不可能无时无刻在身边。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物体恒定”概念,一旦看不到了一个人或物在眼前他们就会觉得这个陪伴者似乎是彻底消失了。这对于幼小的孩子是一种仿佛世界崩塌一般的打击与伤害。 为了弥补这种伤害,孩子就会将这种渴望转移
人们印象中,校园里受众星捧月的人物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形象:操场上的心机八卦女孩,或是欺负同班弱小的坏男孩。但究竟是什么因素真正能使一名学生在班里面比别人更“吃得开”呢?研究指出,关键是要有换位思考的能力。 去年发表在澳大利亚期刊《儿童发展》上的一篇论文发现,吃得开的孩子拥有更优秀的“思维能力”。换句话说,他们比同龄人更能体察到自身或者别人的心理动态,即他们的需要、想法和感受,也更能理解这些心理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 该分析源自20 多项研究的数据,研究对象包括了2096位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2-10岁小孩,根据教师报告和同龄人提名来测量“吃得开”的程度。研究发现,女孩的思维能力与受欢迎度的相关性比男孩更显著,总体上女孩在互动中呈现出更好的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更强的敏感度。研究还发现,年龄对这些结果影响不大。 当然,所谓“吃得开”并不都是正面的。研究者
1. “这像是你这么大的孩子做的事儿吗!” 当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哭,或者一个4岁的孩子拒绝在公共汽车上老老实实地坐着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在做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做的事儿。当然,如果孩子表现得更加地成熟、懂事、得体,父母会十分满意和高兴,但当你要求他“合理”时,你实际上是在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他会出现这样“不合理”的行为的原因之前,就说出了这样带有责备性质的话。这时,你真正关心的,其实是孩子带给你的影响(让你尴尬或者难堪)。真正地去关心他的感受,理解他并给他以足够的体恤和同情——他是不是因为觉得呆在这里很烦闷?或者他饿了? 2. “你真是个没用的孩子!” 和孩子开玩笑,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开发他幽默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诸如“你又忘记了拧紧瓶盖,你是不是没脑子啊!”这样的“玩笑”,却很可能让孩子感到受伤或者气馁。尽管有些父母想,这样
“砰”的一声,优优妈进到家里关上门,当看到孩子正在和平常一样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妈妈本来就因为工作上的事心情很是糟糕,现在更烦躁了。直接走到孩子面前把电视关上,并斥责孩子“整天就知道看电视,怎么不见你的学习上这么上心,是不是想一辈子没出息?” 孩子被这莫名其妙的责骂吓到了,抹着眼泪回屋学习了。但事情还没结束,优优爸回家后,和妈妈两个人又因为一点儿小事互相指责,闹得鸡飞狗跳。优优则躲在房间里不敢出门,一个人默默的抽泣...... 看到上面的例子,你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有把在外面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里么?是不是一有不愉快的事,在回家后也会在情绪上表现出来? 妈妈的心情影响着和整个家庭的氛围。情商高的妈妈知道,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进门之前把坏情绪都丢掉,不会把不愉快的心情带到家里。 因为随意对孩子发脾气
教育孩子,是每个父母感到复杂甚至头疼的事,可是,教育孩子,又是每个父母必须完成的一门必修课,我们没有理由推诿。尤其现在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是一个孩子,如何对这唯一的宝贝进行教育与引导,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家长,这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记得有一位做母亲曾经与小育交流:“我们家经济条件不错,孩子要啥就给买啥,吃的穿的什么都不缺,可这孩子就是不听我们的话,一说他,他就心烦。我们很想成为他的朋友,帮助他,可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真是急死人了。” 在家庭生活中,怎样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呢?今天小育与大家分享一位妈妈的心得,看看她是怎样和女儿成为朋友的吧! 女儿有一天很认真地说,我是她最好的朋友。我简直有点受宠若惊了,这可是孩子对父母最高的评价啊。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是怎样和女儿成为好朋友的。 解决孩子的问题不能敷衍了事
曾有一位事业成功的高管妈妈,用管理员工的KIP绩效体系管理孩子——达到什么标准,给什么奖励;未达标,实施什么惩罚。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路都考取最好的学校,直到高中。 向来全力为达成妈妈的“考核”而努力的孩子,少有自己的空间,到了高中,仅有的两个朋友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有一次,她跟两个朋友吵架后,朋友不理她,她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了,某天晚上想从家里的阳台跳下去。 那时,妈妈才猛然惊醒——这么多年,从来没关注过孩子的内心孩子的感受。幸好,妈妈及时求助专业人士,帮助孩子度过这次心理危机。 而类似这位妈妈教养孩子的方式,却在很多家庭上演。 年幼时,孩子身心力量弱小,最怕的是“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父母用怎样的方式,他们大都会牺牲自我努力取悦父母。 本文转载自最近一则非常火的帖子,发帖人为孩子的外公。 他的外孙,在
促进宝宝的视觉发展怎么做?促进宝宝的视觉发展有哪些亲子游戏可以帮助的?接下来看看这几种简单的小游戏促进宝宝的视觉发展。 宝宝有着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同时,这双眼睛也需要家长们悉心地呵护才能健康发育。在宝宝6个月的时候,TA的视网膜基本发育成熟,而伴随着宝宝的成长,TA的手眼协调能力、视觉辨识能力、观察能力、对颜色的辨别能力都将得到一定的发展。 那么,在宝宝视觉发展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如何锻炼宝宝的视觉呢?试试这几个简单易学的小游戏吧! 会转动的图形 准备各种颜色鲜艳的图形积木, 将每一块积木都自由地悬挂着。 投篮海洋球 玩法一:家长可通过用嘴轻吹、用手拨动悬挂着的积木,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 玩法二:家长也可以关掉房间内所有的灯光后用手电筒照射,来吸引孩子新的“眼光”来看玩具
写作业确实是一件又费脑又辛苦的差事,但是,怎么样使孩子对写作业这件事不那么抵触,是我们父母应该去思考和做的。 今天,涵妈将和大家分享如何增加孩子写作业的主动性,并解决孩子磨蹭不专心的一些方法。 1、你是怎么提醒孩子完成作业的? “好了,吃完饭了,赶紧去写作业去吧。” “认真写,好好写......” “写不完今天就别吃饭。” 也许这时候,听话一点的孩子可能会自觉跑到书桌上认真完成作业;不自觉的孩子也许会磨蹭一下,直到在你的严厉警告下,不情愿地走到书桌前,边磨蹭边写作业。 在你的一声声:“快点写,怎么还没写完?不要磨蹭……”的催促中,艰难地完成作业。 2、为什么大多数孩子会排斥写作业? 除了做作业真的是一件费力又费脑的苦差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孩子叛逆怎么办?不放弃,不抛弃!究其原因,其实是父母在12岁之前对孩子太过于宠溺了,才导致孩子12岁之后怎么都管不了。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之前父母百依百顺,等孩子长大有主见之后就会想干嘛就干嘛。 那么当这样的情况发生后,应该怎么办呢? 1、父母要认识到自己教育的错误,学会求助别人,当然并不是那种简单的将孩子交给别人去管,而是父母要陪伴孩子 这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一点,要让孩子明白,我既然生下了你就会对你负责,即使你做错了,我也不放弃,不抛弃,这样的一个态度。 2、父母要给孩子物色一个好的外部力量去干预孩子。比如一些有教育经验的初高中老师;或者是有着资质认证的叛逆孩子教育学校,来帮助孩子。他们是受国家认可的,有教育资质的,受国家审核,有着一整套完整的教学方式。 而且是不脱离孩子情感交流的,
随着月龄的增长,3岁孩子的牙齿逐渐出齐了,但食物制作时仍需注意:软、烂、碎,不要太油腻,以适应宝宝的消化能力。那么宝宝跟大人一起吃同样的饭菜可以吗?如何应对孩子挑食?孩子没有食欲不想吃饭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跟大人一起吃同样的饭菜可以吗? 宝宝最好和大人一起上餐桌进餐,宝宝吃的食物可以跟大人吃的一样。但是,食物不能根据大人口味的喜好来做,而要以天然、清淡为原则。添加过多的盐和糖会增加宝宝肾脏的负担,损害其功能,并养成日后嗜盐或嗜糖的不良习惯。 如何应对孩子挑食? 1. 每餐中有一到二样宝宝爱吃的食物,让他自己选择吃什么、吃多少。 2. 让宝宝帮忙做餐前准备,挑选自己喜欢的餐具。 3. 可选择红薯、胡萝卜等带有甜味的蔬菜。 4. 让宝宝和家人同桌吃饭,提高他的用
宝宝不满足又哭又闹怎么办?宝宝又哭又闹是怎么回事?有位家长的困惑,快2岁的女儿,经常耍脾气,想要的东西如果得不到,就会用哭的方式来解决,甚至直接躺在地上哭闹,妈妈该如何引导。 根据描述,基本可以断定,你的女儿处于2岁叛逆期,也叫Terrible Two的阶段 。 侄女果果进入两岁以后,姐姐就经常在电话里抱怨她的调皮不听话,说自己“带一天娃,折一年的寿”。 比如,晚上睡觉前不肯洗澡、刷牙,哄劝没用,只好吼一顿;喜欢到处翻抽屉,叠好的衣服一件一件弄乱然后笑作一团;做好的饭菜不肯吃,过一会儿又跑去客厅拿着零食开啃。 不仅如此,小家伙还经常一言不合就哭,哄半天都止不住。 我笑着摇摇头,回了姐姐一句:“果果突然调皮不听话,不是因为她在故意和你作对,而是因为她进入了terrible two阶段,即两岁叛逆期。” 姐姐一脸懵圈
家庭好不好看“饭桌”就知道吗?“饭桌”上面的学问多着呢?吃饭事小,但每顿饭的细枝末节里,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暴露最真实的自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饭桌见人品。饭桌能看到的东西不止如此。在一个家庭中,饭桌更是幸福的试金石。 在饭桌上,我们能看到一个个家庭相处的细节,体现的绝不仅仅是教养那么简单。 孩子家教好不好,“饭桌”知道 在家庭教育中,餐桌上的教育,常常被父母们所忽略。 有个朋友曾对我说: “我吃饭的时候,最怕遇到熊孩子,说话大声、转盘子、撒泼哭闹、到处乱跑,大人跟着后面找,鸡飞狗跳,宛如灾难大片。” “我理解十个月大的婴儿,在餐厅放声大哭、玩食物,但是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将食物又挑又丢,实在是太没家教。” 吃饭这件事,是孩子人生中最先学会的事之一,在我心里,它是孩子“人生”的头等大事儿。 很多
当孩子“自私”时,人际交往便真的开始了。又哭又闹地叫道:“这是我的,我的!”从哥哥手里抢过枪,就跑到房间里,偷偷地把枪收到了衣柜里。 老公对二宝说:“这是你的枪,能不能给哥哥玩一会儿,他一会儿就还给你!”“不行!我的!”不管怎么说,二宝总在反复强调那把枪是他的,不能给别人买。自从哥哥动了他的枪之后,他每次把玩一会儿之后,都会偷偷地把枪才起来。 我家二宝刚满3岁,很多家长朋友们都会发现三四岁的孩子非常“自私”,他们的玩具是坚决不能让别人动的,即便他不玩,把玩具放在那里,有人动一下,孩子都会立马暴跳如雷。 于是,有些家长就会不管不顾地从孩子手中拿走玩具,让其他小朋友玩,他们觉得不能让孩子太自私了,要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与玩耍。其实这样做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我们违背了儿童的成长发展规律,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藏、占有敏感期,他们的这些表现从心理
如果老公对孩子动粗,妈妈应该怎么做?在家教育孩子,爸妈的做法不一样吗?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面,爸爸和妈妈的方式肯定会不一样。 很多当爸爸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比较的简单粗暴,不听话就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训,然而宝妈们就非常看不惯老公这样的行为,但是又不知道该要怎么做。那么,当老公对孩子动粗时,妈吗应该怎么做呢?看完这位宝妈的做法,表示学到了。 我哥和我嫂子,是教育观念完全不相同的两个人,我哥认为应该对孩子严厉一点,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个道理。但是我嫂子却不这样觉得。 她认为,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用打孩子来教育。取而代之的是,应该和孩子进行及时的沟通,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上去就打、就骂。 有一次,我侄子作业还没写,就开始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我哥让他先写作业,写完了再玩,但是我侄子一点反应都没有,依然在玩着他的游戏。于是,我哥就立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