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父母的鼓励对孩子的影响大吗
    父母的鼓励对孩子的影响大吗

    最近热门的一档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有这么一个情节,让我明白了在教育孩子方面上,父母的鼓励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一天晚上,郭跃邀请好友来家里做客,她在厨房准备了一道菜,眼看父亲回家,连忙问父亲自己做的手艺:“你看我里边做菜咋样。”“色泽还行是吧” 可是郭跃父亲保持着一贯的严格态度,告诉她:”照我还差点”“再撒把盐”。 看郭跃求夸奖却不得,朋友赶紧进了厨房想要安慰几句,没想到郭跃淡然地笑了笑说:“从小我已经习惯了,一般是以批评为鼓励,我是在批评中长大的。” 就连郭跃自己本身也能感受到,自己和父亲的关系很僵硬,这样的现象直戳了大家的痛点。 像大多数的中国父亲,明明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好,却不能表达好自己想说的话,只会用最无声、最质朴的方式爱你,指出你哪里做的不好了,说你哪里做的不到位了。 对孩子而言,这样的“爱”并不能

  • 孩子太熊怎么长记性
    孩子太熊怎么长记性

    教育熊孩子最好的办法,不是打骂,聪明的父母用这招更有效。都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而会更加地变本加厉,经常搞得家长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打骂不管用,换一个让他长记性的方式 作为一个4岁男孩子的妈妈,我深有体会。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孩子也是特别的不听话,跟他讲什么话都是不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没有用,好了伤疤忘了疼,下次还是不听话。后来我决定换一种教育方式,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我的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老是喜欢离电视很近,这样对眼睛不好,为此还挨了不少打。挨完打之后那一会儿听话,不离电视那么近,但是第二天又忘了,还是坐在离电视很近的地方看动画片。 后来我就跟他说,以后再坐这么近,就不让看电视了。说一遍的时候,他当然是不听的。看他没有反应,我就立刻把电闸给关掉了,并告诉他如

  • 感统训练,孩子感统失调的表现与原因
    感统训练,孩子感统失调的表现与原因

    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A、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B、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C、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D、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E、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 F、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

  • 管教孩子不发火的方法,家长们赶紧学起来!
    管教孩子不发火的方法,家长们赶紧学起来!

    管教孩子有不发火的方法吗?作为父母,你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最头疼的事情是什么,相信在育儿道路上,父母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头疼事,家长该如何压制内心的火,理智面对孩子的问题。 最近就收到一位妈妈的烦恼留言, 首先感谢这位妈妈对小碗一直以来的支持和信任, 另外对这位妈妈的“如何与孩子沟通不发火”的问题感同身受。 唉,这真是一个世纪难题,每个家庭都面临着这个沟通难题。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的心得、看法和答案, 但我们想说下我们总结出来的,或许有些空泛,或许有效, 与其吼孩子,还不如明白这两个关键词:临界点和延长! 一个让你明白为啥发火,另一个给你一个缓解发火的心态! 希望对你有实际的帮助,对缓解你和孩子的关系有用! 孩子的反复犯错 冲破了你的临界点

  • 亲子关系比任何教育方法都重要,动画片小猪佩奇里的教育法则
    亲子关系比任何教育方法都重要,动画片小猪佩奇里的教育法则

    小猪佩奇这部动画片相信很多小朋友们都看了,最近,我一遍又一遍地观看《小猪佩奇》动画片。在看这部动画片时,我深深地被震撼了。一部如此简短的动画片竟然把家庭文化阐述得淋漓尽致,它就像一束阳光径直照进我们中国家庭中,给我们的孩子成长带来了曙光。 我们现在大多数家庭都面临婆媳矛盾、夫妻矛盾以及教育孩子的焦虑。可以说,各种矛盾让妈妈们不堪重负。当然,她们累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家庭从一开始就定错了位,界限模糊,让矛盾不断激化。 在我们家庭中,亲子关系比夫妻关系重要,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成为孩子的主要抚养人,而父母则成了甩手掌柜。所以,我们目前家庭现状用一个等式来形容: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在这个等式中,受伤害最大的永远都是孩子。 反观《小猪佩奇》这部动画片,它一开始就给家庭进行了精准定位,划清了界限,

  • 怎样带宝宝轻松旅行
    怎样带宝宝轻松旅行

    怎样宝宝轻松旅行?带孩子旅行可不是简单的出走,带孩子旅行,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问题,都是你和孩子所同时面临的。 由于秩序感被打破了,又处在对陌生环境的焦虑中,旅途中,即使是平日的「乖宝宝」,也可能变成「熊孩子」。尤其是平日由保姆或者老人照看的孩子,在出行时失去了主要照顾人的陪伴,又面临陌生的环境,更可能随时发飙和暴走。 实际上,不管让孩子在家还是出门,并不会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真正重要的是,不在父母在哪里陪伴孩子,而是父母是如何陪伴孩子的! 即便如此,双十一抢购的旅行产品也已经箭在弦上,我说得再多,也阻止不了你们带娃旅行的决心! 那么,作为一名「一拖二转机往返美国」,每逢寒暑假就和队友两人带两娃在外浪一个月的老母亲,我来分享一些实用的建议,让大家带娃出行能轻松一点。 行程规划

  • 孩子沉迷游戏一定是游戏的错吗
    孩子沉迷游戏一定是游戏的错吗

    孩子沉迷打游戏是父母的错,家长别说无辜,这几件事你做过吗?孩子从对电子产品、游戏一无所知,到最后深陷其中,是有一个过渡期的。 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拒绝陪孩子玩 孩子小的时候是特别喜欢和人一起玩,有人和他互动的。有一次一个亲戚带着孩子到我们家做客,他们家的孩子才一岁左右的样子,只要有人对他笑,或者给他反应,孩子都会乐不可支。 我妈说,好奇怪,这么小的孩子也听不懂大人的话,怎么就会被逗得开心呢?其实这是因为,孩子虽然可能不懂大人要表达的意思,可是他喜欢别人和他有交流。 可是,有些大人嫌孩子太烦,陪孩子太累,就偷懒不想陪孩子,边陪孩子边玩手机。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对手机感兴趣,并且会模仿大人的行为,慢慢的沉迷手机,会玩游戏以后会沉迷游戏。

  • 宝宝的读书规律如何
    宝宝的读书规律如何

    孩子阅读启蒙前,家长需要做什么呢?宝宝读书规律是什么样的,宝妈了解吗?下面跟妈妈分享养成孩子的阅读习惯的技巧。今天,小编想跟妈妈分享早期孩子阅读时的萌趣小心思。 阅读存在马太效应,它由认知科学家斯坦诺维奇提出,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启蒙阶段拥有阅读能力,随后的学习能力越强;如果在小学 3~4 年级还没有掌握阅读能力,将可能终身有学习技能的困难。 了解宝宝的读书发展规律,亲子阅读时从容不焦虑。 1岁+ 刚开始接触图书,宝宝会对它「不客气」,撕、咬、扔,把书当成一个物品来探索。 过一阵子,宝宝也会安静地「看书」,短时间让目光停留在书上。 2岁+ 经常见到「书」这个东西,宝宝开始习惯与它为伴。看到自己熟悉的书,宝宝会很开心,还会去书里寻找自己熟悉的物品、辨别书中的角色。 最初,宝宝通常跳着翻页,不能按照顺序翻书,

  • 你喜欢把宝宝的玩具随便送人?求你别再用这个细节伤害他了行吗!
    你喜欢把宝宝的玩具随便送人?求你别再用这个细节伤害他了行吗!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童年阴影?好好的玩具,莫名其妙地被送给第一次见面的小弟弟小妹妹了,关键是,这不是宝宝我主动的啊!你说气不气人!小编真的想替广大有童年阴影的孩子们说一句:我还是个宝宝啊!谁还没有个脾气啊! 来家里做客的孩子临走时带走几件玩具,你的孩子会怎样表现?如果他哭闹不止,你又会如何对待他?或许你觉得这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但或许孩子却怎么都无法过去这道伤。 /01/ 一项调查! 我们都曾经历这样的童年故事 其他孩子来做客,临走在我的默许下带走几件玩具,而我的孩子为此大哭不止。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会如何解决?我们在小小的朋友圈里做了一个小调查。受访对象20人里,有超过一半(11人)说“再买新玩具给他”。然而这样的做法我并不赞同。这些家长所犯的错误是中国家长普遍遇到的,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有类似的“童年故

  • 为什么有的孩子特别会聊天?
    为什么有的孩子特别会聊天?

    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沉默寡言,而有的孩子却非常外向,也非常会聊天,通常我们更加倾向于喜欢更会聊天的孩子,那么你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了吗? 社交能力,在国外算是一种 Social Skill,从早期教育开始老师就会引导小孩去培养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讲是一位生活在美国的妈妈,她发现有些小孩特别善于社交,能主动跟大人去聊天,而且让人感到很舒服。相比之下,我们东方民族的孩子总体比较含蓄,跟人交往,总是有点不好意思。 所以,在平时生活中,她格外注意训练孩子的社交能力,比如怎样主动开始一段对话,怎样能把话题聊下去,怎样和人眼神交流,等等。这篇文章里分享了她锻炼孩子社交能力的4个具体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遇到一个会“聊天”的孩子 十多年前,我和丈夫一起坐邮轮到加勒比海度假。在轮船上的自助餐厅里,我们正在吃饭,一个八九

  • 0-12月和宝宝这样玩,越玩越聪明!再不做就晚了!
    0-12月和宝宝这样玩,越玩越聪明!再不做就晚了!

    也许有些父母认为这么小的宝宝不需要什么玩具,他们根本不懂得玩耍。研究表明,即使新生儿也有很强地学习能力,从一出生,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来认识周围的世界。不到一个月的宝宝,吃饱睡足后也能积极地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 0-2个月 适合0-2个月宝宝的玩具有: 摇响玩具(拨浪鼓、花铃棒等) 摇动拨浪鼓,让宝宝寻找声源,训练听觉能力。让宝宝抓握拨浪鼓,摇动,锻炼精细动作。 音乐玩具 让宝宝倾听声音,训练听觉能力,同时愉悦情绪。 活动玩具 吸引宝宝的视线,追随玩具的活动,训练视觉能力 。 镜子 让宝宝照镜子,观察自己,培养自我意识 。 悬挂玩具 悬挂在床头,能吸引宝宝的视线,发出声音 ,训练视觉、听觉能力 。 图片(人像、有一定模式的黑白图片) 悬挂在床头或贴在墙上让宝宝观看,训练视觉能力。

  • 孩子有这三个本子成绩肯定好,家长们都知道是哪三个本子吗?
    孩子有这三个本子成绩肯定好,家长们都知道是哪三个本子吗?

    快开学了,很多爸妈都给孩子买了新书包、新文具,但不知道,要想孩子新学期成绩好,一定要给孩子准备这三个本子! 家长们都知道是哪三个本子吗? 一、笔记本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节课45分钟,就算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孩子都听懂了,可经过一天的学习,还是会遗忘部分。 给孩子准备笔记本,让孩子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重点记录下来,既方便孩子日后复习,巩固加深印象。又能防止孩子上课走神开小差。 有些孩子求知心切,不放过任何知识点,整节课都在做笔记,老师已经说到下个内容了,她还在抄上个内容的知识点。 一整节课下来,除了满满的笔记,并没有学到实质性的知识。这样只顾笔记,而忽略了老师讲的内容,反而容易成绩下降。 正确的做法: 1.记提纲,孩子有时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和速度,那就把老

  • 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人们常说父母爱孩子应该是无条件的接纳,不管孩子能不能给你挣面子,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不管孩子能否活成你想要的样子,你都愿意为他奉上所有的爱。 是的,父母的爱,可以没有条件,但是,一定要有原则。 现在有很多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买什么,对父母长辈缺乏起码的尊敬,出门在外也表现得十分没有规矩。其实,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有共性的:父母没有原则的让步甚至是纵容。 为什么教育孩子要有原则?想让孩子守规矩、讲规则,前提是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电影《伊甸湖》中有这样一幕:当主人公控诉熊孩子的暴行时,孩子的家长却强调“他们只是孩子......” “他只是个孩子,长大就会好的!”这句话常常是大人打破原则的借口。但是,很多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如果小时候不严格一点,长大后就很难矫正。 孩子年龄越小,父母越需要

  •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训练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训练

    别轻信“贵人语迟”,这时期是语言发育黄金期,孩子错过很难补。“贵人语迟”,真的是这样吗?孩子错过很难再弥补,那只是在安慰你。 什么样的宝宝说话早?又是什么阻碍了宝宝学说话? 想要让宝宝学说话,首先要有丰富的语言环境。语言学里有这么个说法,想要输出语言,就要先输入语言,建立自己的语料库。如果把宝宝的大脑比作是一个水池,把宝宝会说话比作是从水池里舀水,首先得保证水池里有水。也就是说,想让宝宝多说话,首先得保证宝宝听到的话得多。 这样就不难理解,什么样的宝宝说话早了。自然是常听别人说话的宝宝说话早。宝宝通过听别人的谈话,在大脑中储存了一系列词汇,又知道了这些词的意思,这才能用嘴巴说出来。 因此,那些说话晚的宝宝,其实是因为身边的人不爱说话,影响了他的语言学习能力。邻居家那个小男孩,因为一直是爷爷奶奶带,而两个老人都是沉默寡言之人

  • 如何培养宝宝的识字兴趣
    如何培养宝宝的识字兴趣

    过早教孩子识字好吗?如何培养宝宝的识字兴趣?4-5岁不是孩子识字最佳时期?先来说说4-5岁,这是很多爸妈认为的宝宝识字黄金期,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哦。 4-5岁是大部分宝宝的识字敏感期,识字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也确实4岁左右的宝宝记忆力超级强(比如你随口答应了宝宝的事你早忘了,宝宝记得一清二楚呢)。但这里说的不是最佳时期,主要还是语言学习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只要有合适的环境,自然而言就学会了,具体几岁识字其实差别并不大,不必等到几岁了才开始发力。 不过,并不是说爸妈就可以一直对宝宝不管不问。像宝宝1-2岁之间,主要是知道每样东西叫什么,爸妈不必让宝宝识字,只要多带他认识身边的物品即可,这算是识字的单词句时期,方便以后的理解。 2-5岁之间呢?不是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了么? 就算爸妈让宝宝识字,还制定了严格的XX计划等,宝宝也确

  • 开学了,父母的焦虑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开学了,父母的焦虑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开学在即,父母焦虑了该怎么办?父母焦虑会给孩子严重的挫败感,下面看看如何缓解父母的焦虑? 父母焦虑,给孩子严重的挫败感 前段时间,我被热心的邻居拉近小区妈妈群。她说这个群特别好,尤其是孩子问题,在群里完全可以一呼百应。 进群以后,每天都有妈妈求助,所谓抱团取暖,也不过如此,很多妈妈在这个群里找到归宿感。真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但是孩子成绩一出,妈妈们集体“崩溃”了。 有妈妈在群里诉苦,她说:考试前的几天,孩子莫名其妙的上吐下泻,好几天都不好转,临近考试的前一天,又突发性的高烧,导致孩子发挥不正常,寒假作业比其他同学多出一半。 老师还专门嘱咐她:对于孩子学习,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虽然孩子在“重点班”,但能不能考上好的中学,还得靠孩子自身努力! 她还透露,孩子之前在“平行班”成绩很不错,处于中等偏上

  • 孩子学什么都不坚持,掌握3点圆满解决
    孩子学什么都不坚持,掌握3点圆满解决

    不论孩子还是大人,都爱玩游戏。把游戏玩得很好也是一种能力,现如今更是一种能赚大钱的能力。为什么在玩游戏这件事上从来不存在“坚持”一说? 我一个朋友是一家上市游戏公司的老板,他告诉我,游戏最大的魅力是“及时反馈”。你错了,会很清晰地知道自己错了。但更重要的是,只要你对了,马上会收到鼓励,绝不拖延一秒。而只是鼓励呦,这种鼓励同样不能吃不能喝。 下面文章里的观点我都同意。 但我要补充的是: 鼓励不是简单的“你真棒,你是最棒的!” 1、鼓励要即时。孩子有了进步,马上鼓励表扬,绝不拖延且要肆无忌惮。 2、鼓励要在点儿上。笼统的鼓励是不走心的敷衍,孩子听上几次就无感了。 这样更佳: “你知道我喜欢你这幅画的哪里嘛?就是颜色的搭配。蓝色配上白色就是这么清爽!” “宝贝儿,今天尽管输了,但是你

  • 不同天性宝宝的不同教养法
    不同天性宝宝的不同教养法

      宝宝的天性是选择教养宝宝方式的线索之一。可以让我们看清宝宝的特性,知道宝宝的行为是他的天性所致。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爸妈和老师需要了解宝宝天性的原因。   走近“天性”   宝宝天性的差异甚至从新生儿时期就看得出来。例如哭泣,每个宝宝哭泣的 方式不同,强度不同;等宝宝大一些,当他试着想要做某些动作或触碰物品时,他表现出的坚持度与勇敢性也不尽相同。天性分为多种类型,一般我们把宝宝的天性 类型分为三种:容易型、困难型和胆怯型。   不同天性宝宝的比例   容易型 约占75%;   困难型 约占10%   胆怯型 约占15%   每一种天性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分。换句话说,每种天性都有其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了解宝宝的天性类型与行为表现特征,掌握引导宝宝行为的最佳策略,发展其积极的方面而削弱其消极方面,不仅可以提高爸妈的教育效果,而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 让孩子学会等待,只需要这两个字
    让孩子学会等待,只需要这两个字

    有的孩子很任性,有的孩子却不怎么任性。你觉得他们之间的区别在哪?无论哪个孩子都一样,他们会有欲求,也有欲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只是,不任性的孩子知道该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下决心不向孩子妥协 某一天我在超市里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哭叫声,只见一个4岁左右的男孩子正拿着一个类似糖果盒的东西,一边叫着“给我买!给我买!”,一边大声地哭着,但是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却没有看到他妈妈。过了一会儿,从稍远的地方传来了一句“不是跟你说不买了吗”的声音,只见孩子的妈妈正站在那里冲孩子喊叫着。 对于这个任性的孩子,妈妈似乎想要不理他一会,但看他哭个没完没了,才又忍不住吼了起来。这样的情景在超市和商场里并不鲜见,十有八九是孩子想让妈妈给买东西,而妈妈却不给他买。过了一会儿,当我再次遇到那对母子的时候,孩子已经完全停止了哭叫。我刚想着孩子是不是已经放弃了,却看到他的手里

  • “其实你孩子挺聪明的,就是不用功,”这句话骗了多少人!
    “其实你孩子挺聪明的,就是不用功,”这句话骗了多少人!

    前几天,我跟家中亲戚约好一起去南京旅游,加上各自家的小孩同行的人有十来个,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表弟家女儿笑笑。 我们的第一站是南京博物馆,热心的志愿者提出要带我们领略一番这充满浓厚人文气息的文物的风采。然而对于志愿者口中的青铜、玉石、陶瓷、竹木牙角等,我一向自诩读过不少书,很多东西却还是一知半解,其他亲戚更是一头雾水。 然而笑笑的表现却让我很意外。一路上,他和志愿者侃侃而谈,相谈甚欢。上至远古,下迄当代,不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让我们一众人听得是目瞪口呆。 离开的时候,志愿者一个劲儿地夸奖笑笑,没想到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不过表弟却没有那么开心,皱了皱眉头:“这个小孩聪明是聪明,就是不努力,心思不在学习上,一放学回家就看课外书,这次期末考试数学居然还没及格。” “去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也说笑笑很聪明,只要用功考个好大学没什么问题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