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为自己的宝宝很小的时候就会识字而感到自豪,觉得自己的宝宝有超出常人之处,其实不然,这跟宝宝的智商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幼儿学习汉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那么到底宝宝什么时候学识字才最好呢? 01、观点一:教孩子识字越早越好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认为:“人有非凡的使用象征性符号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幼年时就已经显露。”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具备了便于让幼儿学习的先决条件。同时,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越早开始识字,将来智力水平越高。 持此观点的家长往往在孩子两岁左右,甚至在孩子一岁前就开始对其进行识字教育,包括买幼儿图书在睡前给孩子讲解,将识字卡片贴在家中的物品上随时复习,看电视、逛街时也抓住一切机会教宝宝认广告、招牌上的文字。 因“早起步”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今年高考中
3岁之前怎么教育孩子?3岁之前,妈妈经常做什么事情容易让宝宝长大后要么自卑要么自恋?我们都知道有了小孩的父母对他们的孩子都非常好,有时候嘴上说的严重,但是心里面还是非常在乎自己的孩子的。 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正式的方法教育,不能用偏激的方法教育,因为这对孩子的发育影响有影响。比如你们应该在当今社会上见到一些小孩目无中人,以自己为中心,非常的自恋,这种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自恋。其实这也是平时父母教育孩子的原因,不该说不该做的话和事就不要在孩子面前去做了。平时要注重细节。 下面小编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就是平时家长应该注意的细节。我相信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去逗逗孩子取乐。但是你们要知道你的语言对孩子的也是有影响的。比如孩子不听话时,你们会说,不听话就会被人贩子拐走会被鬼抓走,这样的做法可能你们是出于好意,但是你们要知道,这样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自卑的心理。这样也会
带孩子出去逛街,只要看到有玩具的店子就走不动了,一定要买一个才会了事,给孩子选择玩具需要注意哪些呢?孩子的玩具是越多愈好吗?给孩子买多少玩具最合适?一起来看看吧! 朋友芹看上一套新型玩具,想买下来给孩子当生日礼物。 她老公制止道:“ 咱家的玩具都能放满大半个屋子了,孩子天天坐在玩具堆里,就没见他哪个玩得时间长。” 芹不服气:“玩具多孩子才聪明,你不懂别掺和。” 芹打和我诉苦:“现在哪家孩子玩具不多?哪里能不给孩子买玩具呢?” 我告诉她:“你老公说得有道理,给孩子的玩具真的不是越多越好。” 为什么孩子的玩具不要超过5个? 美国弗吉尼亚学者说:留给孩子的玩具应该是5个。 因为低于5个,孩子可能会出现自卑心理;超过5个,不仅会让孩子分心,而且会限制他们的创造力。 前
《海蒂与爷爷》:与其塞满娃所有时间,不如懂得适当“留白”。电影除了美得无法呼吸的山中景色,以及里面那些至纯至善的人物之外,对我触动最深的其实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片中的海蒂,在阿尔卑斯山时一直没有上学。她一个字都不认识的状态惊呆了克拉拉一家。 克拉拉的家庭教师每天都在努力的教海蒂认识字母,但是依靠死记硬背的枯燥方法,再加之家庭教师特别严厉,海蒂怎么也记不住那些字母。 还是克拉拉的奶奶用的办法好。 没有严厉的责骂、没有不近人情的苛责、也没有枯燥抽象的记忆,奶奶只是用一本好玩有趣的立体绘本,为海蒂敲开了认字的大门。 她先是让海蒂自己感受到认字的意义。 那本书为海蒂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她全神贯注地盯着那些可以立起来的图片,认真地听着奶奶给她讲故事。还差几页就讲到结尾了,奶奶却故意停了下来,卖起了关子。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孩子艺术修养如何养成?良好的艺术修养是孩子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孩子享用一生的财富,然而艺术修养不是孩子天生的,它需要在艺术欣赏和才艺学习中逐渐培养和锻炼起来。 周末有幸去了趟北京国际设计周,或许是入了这个行业所带来的视觉角度的变化,在关注有趣的创意、设计,感叹科技改变未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看到了不少小孩子的身影。 孩子的存在总是格外的明显,他们会小跑着穿行在人来人往的展会上,脸上充满着好奇,遇见有趣的东西都要去瞧瞧,满脑子都是问号。 令我惊讶的是,孩子们的确是认真地在看,拿起手作的围巾、帽子,细细打量上面的颜色和图案;看到有趣的东西会露出惊奇的表情还不忘跟父母分享;遇到展品前有着“请勿触摸”的牌子,也会小声地读出来,似乎是在提醒自己。 比较有趣的是,在展厅里,一个小女孩指着展台上地球仪的某
家长强行管教孩子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小果是我一位中学同学,她现在已经是一位3岁女宝的妈妈。趁着国庆中秋双节黄金周,为了避免因路上堵车把带回的4盒月饼吃掉了3盒还过不了虎门大桥这样的痛苦经历,也为了不给国家添堵,所以我决定这个假期就近去和小果聚聚聊聊。 “你怎么又发脾气了?又哭闹了?妈妈不是跟你讲过,不能随便发脾气,哭闹的吗?爱发脾气,爱哭闹的孩子都不是好孩子乖孩子,以后不准你再这样了,知道吗?”刚到小果家就听到她在苦口婆心地哄女儿。 可惜,孩子不仅没有听她的话,反而更不依不饶,甚至还把手上的玩具狠狠地摔了一地。 旁边的爷爷奶奶见状更是直接对孩子说:“你怎么又这么不听话了,坏孩子!你脾气这么丑,不喜欢你了,不理你了。” 孩子瞪了爷爷奶奶一眼,终于在小果百般的迁就和满足之下慢慢恢复了平静。 小果苦笑地对我说:“又让你笑话了!你看
小六儿子先是买了 iPod touch 又买了手机,说是校庆抽中。由于他一向是乖乖牌,我们没有怀疑,直到最近网购商品陆续寄到家中才起疑心。在逼问下,一周只有两百元(台币)零用钱的他,终于承认在半年内陆续从爸爸皮夹偷了一、两万元(台币)。他才小六就这样,怎么办? 旭立心理咨商中心咨商心理师黄柏嘉回复: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此时正是孩子迈开步伐,离开父母的保护与限制,开始挑战各种规则,并从各种正负向经验中学习的阶段。犯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孩子更了解自己、他人,也更了解这个世界;如何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并负起责任,比教导孩子如何避免错误更重要。以下提供两个介入的角度: 1.了解偷窃背后的动机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重视同侪对他们的看法,他们渴望被同侪接纳、认同,甚至是崇拜。最新的3C用品之所以吸引他们,不单只是为了使
2010年,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Richard Levin)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个是缺少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绝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学校,本科教育是一个专识教育,一般来说,学生在18岁时就选择了自己终身的职业方向,之后就不再学别的东西了。学生是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他们一般不会挑战教授和彼此的观点,把注意力放在对于知识要点的掌握上,而不是去开发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当然,各国教育都有各自不同的问题,但这个针对性的批评还是很中肯的,就发生在每个人身边。 批判性思维当然不是批判那么简单 一位很喜欢我组织的艺术活动的妈妈,在听到“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这个词的时候有点纠结,殊不知,这个critical thinking的
“我的孩子到底该不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没空陪孩子聊天的时侯,能给孩子看视频吗?”“在公共场合安抚孩子,一只手机就够了?”“孩子对游戏上瘾,开始就停不下来?” 会提出这种种问题的家长,往往自己心里对科技和自己的孩子没个谱。其实,美国有句话叫,Screen Time is a great teaching moment,家长摆正立场,不必妖魔化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 一个妈妈写给孩子的18条手机使用规则 教育这件事,当你有了明确而坚定的想法,孩子就会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巨大力量。美国著名家庭讲师 Janell Burley Hofmann,也是一位五个孩子的妈妈,她在送给儿子第一部手机时,给这个13岁儿子写下了18条手机使用规则: 1.这是我的手机,我花钱买的。但我愿意借给你使用,你是不是应该对我心怀感激? 2.我
孩子的童年就应该快快乐乐的,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很重要吗?想让孩子拥有快乐开心的童年,父母该怎么做呢?避免在孩子面前做这4件事,孩子的童年一定会快乐的。 每位爸爸妈妈都希望给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他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开心快乐的长大。如果童年是幸福的,那么孩子的一生都会是这样,但若是痛苦的,有阴影的,那么他后半生就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很难走出来。所以,童年对于宝宝的一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想要自家孩子拥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就一定要避免在他小时候当面做这四件事情。 一、发泄情绪 人生在世,哪有不烦恼的时候。但是人要学会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更何况是对着孩子,哪怕一天的工作下来精疲力竭,也要再坚持一下,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坏脾气发泄在宝宝的身上。他很敏感,也是能感受到的。如果爸爸妈妈每天都冲着他们发脾气,渐渐地,孩子
霍思燕让嗯哼晚一年入园,是害还是爱? 小编看了《爸爸5》的先导片,嘉宾阵容真真养眼啊~ 不过,小编发现快4岁的嗯哼大王还没有上幼儿园!只因为霍思燕看过一本书,说晚上一年幼儿园对孩子好。 而后面从没有上过幼儿的嗯哼的表现,更让不少宝爸妈相信晚上一年对孩子好了。 面对学校的陌生环境,嗯哼虽然稍显紧张,但能看出他一会儿就融入了小朋友的圈子。 尤其在吃点心时,先拿给其他小朋友,最后仅剩了一个蛋挞,还说:“回家吃就好了,爸爸和老师一人一半。” 嗯哼选择优先分给爸爸和老师,这种暖心的分享精神,让网友们都在疯狂为嗯哼大王打call啊。 以至于不少宝爸妈想起入园一周多还未适应的宝宝,都想把孩子给带回家,晚一年再上啦。 可是一带娃出去玩,小区的大爷大妈们便是一通“围剿”: “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这方面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乖,但是真正的乖孩子应该是怎么样的,做乖孩子到底好不好,乖孩子有多么危险,作为家长一定要知道! 我的邻居老徐,特别喜欢跟别人夸耀他的教子之道。 他认为,家长管孩子,就应该严。小树要砍,小孩要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他和妻子,在儿子刚上高中时,就为其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表。每天,孩子都有一串必须完成的任务:复习、自测、做模拟卷。 这份日程十分精确,连上厕所都要掐着时间。 如果哪天的学习目标没达到,老徐就要大加申斥;要是哪个阶段的学习计划没完成,就会把孩子揪来打一顿,叫他以后勤奋点。 这种方式确实有效。老徐的儿子,在高中真的很乖,养成了刻苦攻读的习惯。 前年,他考上一所省内的大学,985加211,还进入竞争激烈的热门专业,为老徐挣足脸面。 可是两年之后,事情发
你有了解过自己的孩子吗?你对你自己的孩子了解有多少?其实在生活中,最容易误会孩子的细节,却最容易被家长忽略!让我们看看下文吧。 我的儿子总喜欢在街角跑来跑去,每次他这样做,我都会惩罚他,告诉他不要在街角跑。但是孩子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有一次,又被惩罚后,孩子眼泪汪汪地望着我,问:“爸,‘街角’是什么意思?”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明白为什么我3岁的儿子不愿意去朋友家玩儿。他的小朋友每周都会到我家来玩好几次,大家玩的很好。他们也会邀请我的儿子。每次儿子都同意去,但是总是走到一半的时候,哭着要回家。 后来我试着去听他的话,弄明白他到底在怕什么。让我非常意外,他告诉我他害怕的是小朋友家的卫生间。他不知道朋友家的卫生间在哪,所以担心尿裤子。 我牵着他的手,一起到小朋友家。我们请小朋友的妈妈,指给我们卫生间的位置,告诉
当父母的不要总以为孩子小什么不懂,有些事情是不能当着孩子面做的,特别是这3件事,家长别当着孩子的面做,会留下心理隐患,尤其第三件! 同事小邱的男宝今年五岁了,正处在孩子爱模仿爱淘气的阶段。小邱常常和我们说起现在男宝好像一个小大人似的,什么事都瞒不了他,什么事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像一个小侦探似的,对宝爸宝妈做的任何事情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小邱说完都要再补充一句“四五岁的孩子,宝爸宝妈有这么三件事情不能当着宝宝的面做,容易给孩子留下心里阴影”。概括来说,主要有这么三种行为最好别在孩子面前做: 一、宝爸宝妈不要当着宝宝的吵架 言语伤害对一个人的身心危害更大,所以宝爸宝妈最好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即使说话提高嗓门,在宝宝幼小的内心也是极为敏感的。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塑造宝宝好的品格和养成善解人意的性格,而一旦宝爸宝妈经常当着宝宝的面爆发
绕口令是训练孩子语言的好方法。孩子对绕口令很感兴趣,觉得很好玩,认为在做游戏。在练习绕口令的过程中,孩子的唇、齿、舌得到锻炼,还能提高他的记忆力和反应力,这对他以后的发展和社交活动很有好处。 1.捉兔——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2.小猪——小猪扛锄头,吭哧吭哧走。小鸟唱枝头,小猪扭头瞅,锄头撞石头,石头砸猪头。小猪怨锄头,锄头怨猪头。 3.白石塔——白石白又滑,搬来白石搭白塔。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石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4.花鸭与彩霞——水中映着彩霞,水面游着花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乐坏了鸭,拍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5.四和十——四和十,十和四,十
孩子的敏感期阶段一般是什么时候?糟糕的两岁是怎么回事?你真的懂“糟糕的两岁”吗?如何辨识宝宝的敏感期?今天我们将继续介绍的是:感官技能、运动和社交技能敏感期。 感官技能 从出生到五岁左右,是孩子了解和完善感官的时期。这个敏感期的特征可以这样概括:孩子对触觉、味觉、视觉和嗅觉等感官体验的迷恋。 感官意识的第一阶段--对小物体的敏感——出现在一至三岁之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孩子对小物件和细微的细节的执迷。经过这个阶段则表明,在孩子的脑海中,出现了秩序和细节的理解。 感官敏感的第二阶段--感官探索和分类—出现在两岁半至六岁之间。这个阶段,孩子对参与整体感官的学习意愿会很强烈。这些经验为儿童建立了一个体系,可以帮他们在环境中对物体进行分类。 为了促进感官敏感期的发展,要让你的孩子尽可能地利用感官探索和观察他们的环境。 在家里,你可
男孩与女孩在生理、智力和社会化三方面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并采取合理措施可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1、生理 在生理上,男孩会产生较多的雄性激素,女孩则产生较多雌性激素。由于激素水平的不均衡,致使男女之间的发育出现差别。通常,女孩发育比男孩快而均衡。比如,学龄前的女孩比同龄的男孩有更好的平衡水平,她们能很好地进行单腿跳,但后来居上的男孩会在跑步和跳高方面更胜一筹。 一般而言,在青春期之前,男孩与女孩的体格发育相当接近。过了青春期以后,男孩开始比女孩发育得更快、更强壮。这是因为男孩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使得心脏和肺增大,以适应氧气和血液用量的增加。 2、智力结构 通常情况下,女孩在语言、记忆、知觉速度等方面较占优势,而男孩在算术理解、空间关系、抽象推理等方面较占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1)认知方式。女孩
“我不管孩子,女儿却考上清华”:母亲的格局,影响孩子一生。有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中国父母这一生,永远有着操不完的心。 我们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于是给孩子报了奥数班、英语班、舞蹈班…… 我们希望孩子毕业后能够找个好工作,再苦再累也要逼着孩子考上985、211; 我们希望孩子后半生安稳幸福,不断叮嘱孩子一定要快点结婚生孩子。 有研究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贵的地区,而且1/3的家长已经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孩子身上。 可尽管如此,中国父母仍然担心自己做的不够。拼尽全力也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 广州一位高管妈妈,给孩子一个暑假的教育花费高达三万五,而自己连新衣服都不敢买。 为了孩子,做家长的简直操碎了心! 可是,父母终归不能代替他去经受成长,更没有能力去为他扫清所有的障
我是怎样变成了孩子的后妈?当孩子的后妈好吗?我们太爱孩子,觉得做一个完美妈妈才是爱的体现;我们太渴望做成功的现代女性,觉得事业和家庭兼顾才算成功。但「世俗社会成功学」意义上的完美,或许未必就适合当下的你我。 在做妈妈和做自己之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条路,也许才是对孩子、对自己,最好的方式。 虽然我不觉得自己是「后妈」,但懒妈的这篇文章,仍让我不禁回想起哥哥弟弟刚出生时的无数点滴,那些与屎尿屁斗争的日子,慌张忙乱,又温馨美好。 或许你也曾这样一路走过,从满心焦灼到淡定如「后妈」。 怀着慢慢的时候,我去一个有小孩的朋友家里玩。 她家闺女差不多十个月,坐在餐椅里头吃辅食。 正是开始不安分的年纪,三五下就把妈妈手里的勺子抢过来,然后pia ji一下扔地上。 朋友很淡定,捡起勺子,先拿了张纸巾把弄脏的地板仔细擦
感官指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鼻、耳、舌、身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感官可以成为纯天然的教学工具,在活动中帮助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作为成人,我们在生活中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当引导孩子活动时,尽量像孩子一样,调动你的全部感觉,这样你才能感受到感官体验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让孩子感受及学习如何运用自己的感官。下面简单的介绍几个游戏,从而帮助家长在家里提高孩子的感官体验。 一、学习感知相反的触感 >>>>你需要: 2到4个软硬度不同的物品(如橡皮泥、木制品、弹珠等); 装这些物品的篮子或者其他容器。 >>>>小提示: 挑选质感对比明显的物品,这样孩子才能清晰地感受区别;可以用力将手指压入柔软的物品中,这样孩子才能明白软的物品在用力的情况下可以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