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有点漫长的暑假,你的孩子准备怎样过?“泡”在课外辅导班,还是已经制定好一套科学、完美的暑期方案,亦或正在迟疑怎样才能过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那么来看看一些时下受家长们亲睐的几个暑假新选择,也许能为你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启发,让你轻松搞定孩子们那令人头痛的“暑假计划”。 儿童暑假选择一:出国游学 出国游学又称“微留学”、“预留学”,不少家长已将其当成孩子将来出国留学的前奏和预热。俗话说,观世界,才有世界观。利用暑期,让孩子参加各色各样的暑期出国游学项目,不仅有助于开阔孩子的眼界,充实孩子的假期,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自理能力等。和普通旅行不一样的是,孩子们的行李中既有生活用品,也有课本书籍和厚厚的英汉词典。
每一位父母为了培养孩子,都耗费着巨大的心血。其实对于不同性别的孩子来说,成长的道路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下面这篇文章也许会比较长,但建议家里有男孩的妈妈仔细阅读一下,因为对培养孩子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如果男孩培养得当,他们可以成为非常棒的爱人、父亲和工作伙伴,展现男性的美好一面:能干、会照顾人和稳重。 那么男孩子究竟是如何成长的呢?我们父母在他们的成长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关注男孩成长的心理学家们把男孩的成长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6岁)温柔幼年 这段时期里虽然父亲的角色也很重要,但男孩依赖的主要是妈妈,因为他们需要很多的爱和安全感。 发展特点 男孩还是婴儿时,他的需求和女孩没有什么区别。他需要和一个抚育他的人建立特殊的亲密连接,这个抚育者往往是母亲,母亲提供他最需要的奶水、安抚和拥抱。父亲这
家庭性教育不该再羞羞答答 报载,近日,哈尔滨市妇联与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对哈市城乡1181个家庭进行了家庭性健康教育调查,只有25.2%的男性家长称“能与孩子就性问题顺利沟通”,女性家长也只有36.3%。 家庭在对孩子的性教育中,有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效果和作用。然而,今天的家庭性教育仍然羞羞答答,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折射出时下社会还没有走出性耻感的窠臼。因而,性教育羞羞答答,不仅是家庭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 正由于时下一些老师和家长对性知识、性教育产生了误解,对诸如“我是怎么来的”之类追问,习惯于躲躲闪闪,含糊其辞;甚至有的学校规定男女生距离不得小于50厘米、不得同桌吃饭、不得独处。殊不知,老师和家长越如此神秘兮兮,越会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难保孩子们不再&ldquo
现在不少父母都工作繁忙,因此孩子都交给父母代为抚养。那么隔代抚养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告诉你隔代抚养的11个提醒。 1、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 2、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 3、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 4、如果两代人观念上发生冲突,要多进行沟通,不要各自固执己见。老人可以多阅读一些现代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提高自己科学育儿的水平。 5、平时多沟通,多交流育儿经验,也能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6、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就以补偿心理来养育孙辈。 7、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长辈不要越俎代庖,尽量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8、避免纵容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习惯。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2.培养幼儿的认知观察力和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知道怎样保护牙齿和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提前两天用醋泡好的鸡蛋壳、幼儿牙齿情况记录表、牙刷、小镜子、牙齿模型等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开门见山,听故事直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引发相关思考,"冬冬为什么牙疼"。 二、围绕主题进行针对性谈话 1.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 "冬冬的龋齿是怎样形成的",借助"醋泡蛋壳"的小实验引导幼儿了解,龋齿是由于口腔卫生不好,细菌繁殖所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鸟和小田鼠之间的友爱之情。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体验交流沟通的快乐。 活动准备: 操作图片;实物投影仪;小鸟和小田鼠胸贴若干;玩具电话(手机)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田鼠和小鸟,引出课题。 吱吱吱,谁来了? 喳喳喳,又有谁来了? 2、欣赏故事,想象表述。 (1)演示投影仪,操作图片,教师有表情讲述前半段故事。 A、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小田鼠和小鸟一起玩? B、幼儿自由想象,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继续讲述后半段故事。 小田鼠想了个什么办法? 3、进一步理解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活动目标: 1、复习2以内的点数,在游戏中尝试区分红黄绿色。 2、初步引导幼儿感知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重点:复习2以内的点数 难点: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环境创设: 1、物质:红黄绿色汽车挂卡与幼儿人数相同;红黄绿色圈各一个; 标有颜色和点子的停车场六个。 2、心理:幼儿以小司机的角色进行活动。 活动过程: 一、汽车开来了: 1、 幼儿身挂汽车挂牌,边唱歌边开车进入场地。 2、 说一说自己开的是什么车? 3、 说一说自己开的是什么颜色的车? 4、 按喇叭: (1)听老师说数字,按喇叭。 (2)看图片,按喇叭。 二、红绿灯: 1、
1、 考察读物的“身家背景” 首先我们要熟悉各个出版机构,因为每个机构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比如我们都知道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更多的是面向大学、成人的出版业务,比如说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外语和少儿类出版就在行业具有比较高的权威性、专业性。当大量产品涌现的时候,机构的品质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背书。相比起孩子的未来教育问题,权威专业在选择上降低了家长的一些难度。 2、考察读物内容是否分级 在阅读上面,尤其是在外语的阅读上,一定要分级,因为从外语的角度来讲有语言的难度和规律之分,如果没有分级可能会让孩子的学习有些困惑,分了级就有利于配合孩子课堂的学习。 同理,“分级”不光是外语读物所必备的,母语也同样需要。因为孩子的阅读涉及到各个领域,如孩子认知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如果你选择的内容不当,可能会打击他阅读的热情,比如他读一本书看不懂,
先和大家分享一下国庆长假期间见到的几个场景: 故事A 我陪一宝在玩沙子,突然听到一阵刺耳的哭声。顺着声音看过去,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哭得鼻涕眼泪一大把,妈妈揪着她耳朵:“回不回?你到底回不回?”,小女孩从地上爬起跑开:“我就不回,我就要玩沙子”,妈妈捡起一根树枝,“啪”地一声抽在腿上:“叫你不听话,叫你不听话”,一把拽起小女孩,往家里去了。 故事B 游乐场里,男孩咬了女孩一口,男孩的爸爸冲过来,一巴掌拍在男孩屁股上:“说过多少次了!不许咬人”,男孩吓得哇哇大哭,爸爸继续训斥:“还咬不咬?打得不疼记不住是吧?”看到围观的人太多,爸爸一脸尴尬:“教过很多次了,总是不长记性,不打不行啊”。继而又对着孩子吼道:“不许哭!做错了事还好意思哭!” 我看得心惊胆战脊背发凉,这哪里是教育孩子?分明是羞辱!
教案一:好玩的鞋盒 活动目标: 1、能主动探索废旧鞋盒的玩法,练习双脚立定障碍跳。 2、产生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韵律音乐》、《小鱼和水草》音乐、鞋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趣。热身活动,手持鞋盒做准备操。 1、导语:大家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鞋盒是用来干什么的?今天我们用鞋盒来做个游戏好吗,来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2、随音乐活动身体:放体侧敲→转身敲→曲线跑→蹲着→走高举欢呼。 二、指导认知:引导幼儿双脚练习立定跳。 1、幼儿自主游戏,鼓励幼儿探索多种玩法,教师予以关注幼儿法,并适时指导。 (1)、导语:孩子们刚才我们用鞋盒舞龙又敲鼓,那你想一想,用鞋盒还可以怎么玩?请小朋友想出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倾听形象鲜明的音乐,试着在音乐的情境中用动作表现大和小。 2、感受与熊一同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主题背景:"熊的故事"。 对部分较常见的动物已有些初浅的了解。 2、材料准备和环境创设: 音乐三段:音乐1--力度渐强,音高上行,表现"变大"的音乐。 音乐2--低沉、缓慢,表现熊睡觉的音乐。 音乐3--熊的游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多媒体课件。 有一位教师扮演熊。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看见什么 出示蚂蚁、森林背景,想想讲讲:"这
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那个让座的姑娘可能也没放在心上,但是作为旁观者却感到一丝的担忧,现在很多家长急着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组织能力,但是鲜少有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感恩能力。 父母的包办是在剥夺孩子学习感恩的机会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场景: 父母或爷爷奶奶接孩子上学或放学,顺手就接过孩子的书包; 家长让孩子专心读书,而自己包揽一切家务活; 总是等你盛好饭,叫孩子吃饭,他才愿意吃饭。 当孩子想要玩具或手机电脑,你就要给他买。 ...... 一开始,你觉得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自然而然就懂事了,但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你对他的好,对于你所做的的一切觉得理所当然。一旦有一天,你突然忘记帮他盛饭了,或者让他帮你分担一点家务,他反而闹脾气,觉得受委屈了。 现在,家长更加重视孩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了解自己身体能动的一些部位,从而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 2、知道多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3、在大胆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中,增强活动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体验愉快情绪。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纸盒制作的木头人;各种图案标记;音乐《眉飞色舞》、《兔子舞》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木头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请出木头人,幼儿与木头人打招呼。 师:小朋友们,听,是谁在哭呀?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 木头人出现提问:他是谁?木头人怎么了?他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问问他。 木头人讲述原因(不舒服、不能动)
文 | 马睿欣 (本文节选自《管教的智慧》一书,2013年4月出版,中国言实出版社) 作者简介:马睿欣,多年来在夫妻和亲子关系领域做辅导。三个孩子的妈妈,出生于台湾,目前与先生定居洛杉矶,另著有《理家理心》、《直面网络》等书。 养孩子让父母谦卑,养到比较难搞的孩子,作爸妈就有机会重整生命。我相信,一个孩子对许多人事物的反应,是自幼在家庭里和家人互动学来的。尤其,与父母之间的互动。 所以,一个孩子得着聆听的养分,终于听见之后,还需要施予正确回应的养分,帮助他们懂得合适地,正确地与别人的话语互动。 不听话的孩子是父母教出来的? “不会呀!我的命令很简单,一点都不难回应,我叫他坐下,而且还用手把他压在椅子上,可是我一松手,他马上就站起来跑来跑去。”父母说。 “这不是叛逆是什么?”
可是,我们的孩子被“爱”包围住真的就是为他们好吗?如果你想要给的不是孩子所需要的呢?如果你付出的方式不是孩子所能接受的呢?如果你所做的孩子感受不到开心、温暖呢…… 正因为父母把一些“付出”看成理所当然不用考虑,所以,就自顾自的去给孩子那些“好”,这样自然也就会忽视孩子他们自己需要什么“爱”、需要父母哪些帮助……所以,以下几点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一起对照看看是否给孩子帮错了、帮了倒忙。 1、在孩子吃饭方面照顾太精心 以前在工作中遇到一件这样的事,孩子们平时都是在食堂吃饭,有次新来的一个孩子在早饭的时候不竟然“认识”煮鸡蛋,确切地说是不认识带皮的煮鸡蛋,也不知道怎么来处理这个鸡蛋,因此很多人被震惊!我听说后也很吃惊。 原来,这个孩子从小到大只要是吃饭,坐在自己的位置直接开吃就行,都是现成的,什么都不用额外的做,哪怕帮忙拿个碗
上上个周末,我照例带着豪豪去农贸市场买一些新鲜的瓜果。在回来的路上,他说肚子饿,我们就顺便拐进了一家汉堡店。近几个月,每次带他出去吃饭或者买他想要的东西,我都会直接给他钱,让他自己去买东西,一来希望锻炼他独立面对陌生人的胆量,二来也考验一下他上学后数学的学习状况,三来,让他对购物以及物品有一个价值的观念。 如今的孩子大多在温室里长大,对金钱的概念非常的薄弱,对数字的概念和物品的价值也很难挂钩。我也不能免俗的让豪豪成为了这个温室中的一朵花,基于这些外在的条件,也就有了相对应的教育锻炼。就如同我让豪豪独立购买自己的物品。 那日,我给了豪豪20元去买一份他喜欢的汉堡,汉堡的价格是3.87。去之前我告诉豪豪要对照一下账单小票,虽然锻炼了很多次,但他还是会有弄错的时候,特别小数点以后的数学,他根本就没有学过。而我也没有高要求,只希望他可以对照账单的最后数额
今天我们就从根源说起,让你学会倾听孩子的感受,找到孩子情绪的源头,允许他释放深埋心底的不安,帮助孩子慢慢缓解他的攻击行为。 第1步与孩子建立更加亲密的联结 动作要领 不管你们目前的关系如何,寻找更多机会,和孩子更频繁、更深层地联结。 给孩子一段“你说了算”的时间 一段“孩子完全说了算”的时光,是建立亲密联结的理想方式。尝试每天给孩子这样的5分钟或者10分钟,可以固定在每天早晨,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他完全可以把你折腾得团团转,他也有权利打破任何规则…… 这段时间里,你原本要做早饭,或者收拾自己,但正因为这段特殊时光的约定,你对他以外的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再关注,你只是用温暖而有爱的眼神关注他,听他摆布。 此时此刻,他就是No.1!对于已经出现行为问题(比如爱攻击)的孩子来说
因此,你不应该和你的孩子坐在沙发上一起看着电视节目,很少有交流。你需要做的,应该是关掉电视机,和你的孩子一起做晚饭,谈论着今天发生的事情。 “我经常觉得我分秒必争,尤其是我出差一个礼拜时。”安吉高夫,一个WRC电视主播兼记者说。“我回来了,然后我喜欢说‘天呐,他们又长高了一点点。’” 据《婚姻与家庭杂志》刊登在四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母亲与孩子(至少是年龄在3岁至11岁之间的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取得的小成就没有关系。 萨曼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专家在节目中说到,“为了能和自己的孩子更多的相处,我们不断地给自己压力。”但研究认为,强调你经常陪孩子,或者强调你花了很宝贵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这实际上会对你的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这项研究还发现,现在的母亲实际上相比70年代是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与他们的孩子在一起。现在,更多的女性进入职场,这意味着职场妈妈在工作时不应
1爸爸给孩子建立规则 照顾、养育孩子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爸爸与孩子相处的过程和妈妈有所不同。爸爸与孩子的交流多是通过运动方式进行,这个过程就是向孩子传输各种基础规则的过程。即便在孩子最爱玩的游戏里,父亲也可以立规矩,并且引导孩子掌握一个度,为良好的自控力奠定基础。 2爸爸帮助孩子形成性别意识 性别意识,对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尤为重要。开始让宝宝有所认识的时候大概是在2岁左右,这个时候孩子能够意识到不同的性别,会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们还会观察爸爸、妈妈,从中获得与性别相关的典型特征,孩子会把爸爸的所有行为特征作为自己辨别男人的特征,以后在孩子的生活中出现的男性形象都会与最早获得的这一男性范例相比较。 爸爸对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化发展进程都具有重要影响。男孩会模仿父亲的角色和行为,形成自己的性别特征。女孩往往从父亲身上找到未来生活的参照,青春期的女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学认字词寒冷冬天受伤脖子双,并能用“双”组词。 2、通过学习培养幼儿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大范例(要学的新字词用红色的笔写)字卡以及字义图片录音机磁带幼儿用书及人手一支铅笔自制神秘袋(里面放一些幼儿喜欢的礼物和字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复习已学过的字词(游戏神秘袋) 师:神秘袋真奇妙,里面的东西要不要? 幼:要(老师用手从口袋里摸出东西,吸引小朋友,交替摸出字卡,以达到复习已学的字词目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赏儿歌,引入课题。 提问:儿歌中的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