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困惑看作问题,而要看作一种资源。这样我们就会帮助孩子从消极事情里面学到积极的经验。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我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样的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要允许孩子犯一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 家长认为这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的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家长担心害怕,其实是被自己吓倒了。 孩子受挫败没关系,痛苦是重要的,孩子没有过痛苦,那肯定会被痛苦所打倒,经历了才会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家长过度的保护倾向,以及犯错之后父母的代替承担的倾向,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只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发现优点,应积极肯定,忌抓着缺点不放 父母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肯定、鼓励他们。对于事物的发展总有他的两面性,父母的目光千万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优点。记得有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说得非常精彩,对每一幅画都是持表扬肯定得态度,当老师拿出一幅画得乱七八糟画,老师看了看,满怀惊叹地说:“大家看啊,这幅画,他用了多少种颜色啊,我们一起来数数…”我觉得所有的父母们都要向这位老师学习,深入挖掘孩子的优点,充分肯定孩子。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样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例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为着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说:“这孩子只吃鱼、肉、蛋,蔬菜不沾边……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更会加剧他的缺
1.促进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联系 孩子其实非常依赖成年人的保护,所以在学校,父母不在身边,他就会把依赖心转移到老师身上,否则他就非常焦虑很难安定下来学习。如果你注意到孩子每次上学都闷闷不乐,那你就要立即联系老师,跟老师解释,孩子现在还是无法开心上学,希望老师多加注意他。这样孩子在学校就能够依赖老师,把学校当家一样来看。其实任何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会保持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2.提前去接孩子下学 孩子在这段过渡期内,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缓和焦虑,其中一个重要做法就是确保提前几分钟去接孩子下学,这很关键的,因为如果孩子在放学后没有看到你,这可能就会加剧他的焦虑和恐惧。 3.促进孩子跟其他孩子之间的联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玩伴。你可以问老师,孩子在学校跟谁玩的比较多。你也可以问孩子他想邀请哪个小朋友一起玩耍。如果孩子不知道
原标题:育儿做好这六点 孩子自然变优秀 1.角色兑换,换位思考一 孩子不明白家长的付出,家长不明白孩子的潜能。所以,家长与孩子之间常存在着不理解,会使双方对彼此的定位不正确。可以尝试让孩子当“大人”,家长当“孩子”,这样会让孩子体验到做家长的不容易,家长也可以体味到孩子的立场。 2、绝不溺爱,冷战对待一 家长溺爱孩子是现在很多家庭教育问题。事实上,为了孩子可以变得更优秀,家长是绝对不可以溺爱孩子,否则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任性妄为。一旦孩子无理取闹,家长最好是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付孩子。 3、热情低落,激发兴趣一 厌恶也是一种情感表现,每个人都会有,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可能会出现厌恶吃饭、上学、读书写字的情况,这都是因为孩子的热情处于低落状态,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也就没有心情去努力、奋斗。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感
已有越来越多的专家把媒体某些对孩子的不利影响称为“隐暴力”,他们认为,媒体对孩子的影响并非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的。对此,父母应有清醒的认识。 问题1:把孩子交给“电视保姆” 案例:对于上班的可可妈妈来说,最缺的就是时间了。虽然她很不愿意把孩子交给“电视保姆”,但她说只有当孩子坐在电视机前时,自己才能做点事情。现实生活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让她感觉很无奈。 点评:“电视保姆”是现代生活中最便宜和最有效的保姆。“电视保姆”带孩子,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什么影响?英国电视台曾经发起过争论:如果妈妈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是否应该生孩子?同样的争论在比利时也发生过,在家照顾孩子是家庭工作还是社会工作:结果是社会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同时又希望孩子被照顾好,是现代人的矛盾,需要父母做痛苦的选择。 提示: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把电视机和光碟机请出卧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总是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大人的思想去教育孩子。下面一起来看看十一种不负责任的育儿方法。 1.孩子想要玩泥巴,我们说:太脏了,不许玩!注解: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掐灭了孩子玩的天性,阻断了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缩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间。 2.孩子想自己吃饭,我们说:搞得到处是;饭都冷了……妈妈喂!注解:孩子的自主意识、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这样被扼杀。 3.孩子有些不舒服,我们说:宝贝,我们上医院,打点针就好了!大夫,用点好药!注解:我们的盲目和无知直接导致孩子成为一个缺乏抵抗力的玻璃人,让他遭受更多病痛折磨和医疗创伤,让世界多了多少耐药菌和不治之症。 4.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们说:别把衣服弄脏了;水这么冰;别把碗打碎了……注解:孩子眼里原本就像游戏的劳动,因为你,愉快的劳动变成了苦差,四肢肌肉萎缩,毫无阳刚之气。
八九十年代,每个孩子都有一大堆兄弟姐妹陪伴、一起成长,互相之间也能有个扶持和照应。虽然已经开始二胎,但是依然有很多孩子是独生,这就让他们的成长少了这些扶持和陪伴。此时父母就要注意了,要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让孩子健康地成长,那么,要怎么做才好呢?做好的做法是让孩子交朋友。 1.交什么样的朋友 研究表明,孩子和同龄人的相处频率已经远高于和父母等亲人的相处频率,因为只有同龄人才会和孩子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和情绪感受。孩子在和同龄人的交往中,更容易有共同话题、更能有相似的价值观,从而能够更好的成长。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处在什么样的小团体内,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和习惯,孩子受到小伙伴们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所以说,交朋友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交的,要交那些可以给孩子带来正能量的朋友。 2.提高孩子交友的信心 父母可以多让孩子出去走
原标题:“我教育孩子的时候,请你别拆台”,“拆台式”育儿,真的要不得 拆台式育儿可能许多家长都比较陌生,但是这种方式却普遍存在许多家庭中,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对夫妻关系也会有很大的伤害,那么接下来我们用几个例子来感受一下,什么是拆台式育儿,如果这种育儿方式在你的家庭中也存在,那么各位爸爸妈妈就一定要引起重视了。 场景一 到了吃饭的时间,大家都坐下准备吃饭,唯独孩子还在客厅看电视,妈妈叫了几句孩子,孩子却没有理睬自己的妈妈,妈妈又反复的叫了几次孩子,慢慢的妈妈的声音变得严肃,但是孩子还是没有反应,这个时候爸爸也催了孩子,孩子嘴上答应,可是还是一动不动,这个时候奶奶出来说,饭还热着呢,让她先看吧,我等下过去喂她。 场景二 孩子每周都会有英语补习课,所以妈妈会在2点左右的时候
孩子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都有自己的规律,家长不能由着自己的性情,去影响他们的成长。否则,急于求成的心态可能会导致“揠苗助长”的悲剧。 许多父母从宝宝上幼儿园开始,就为其“定制”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两岁学心算、绘画,三岁背唐诗、四岁练钢琴、五岁学数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有出息,自己心里也更踏实。还有些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和担心:“隔壁小张家的孩子早就会说话了,我家孩子怎么还不开口?”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成长表。古话说,“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乖”。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用“修理”来形容自己的教育。然而,农夫种田要尊重作物的生长规律,按时浇水、施肥、除草,剩下的时间,则由它们自己生长。教育孩子也一样,要“三分教,七分等”。孩子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 果,什么时候明白,什么时候觉醒,都有自己的规律,家长不能由着自己的性情,去影响他
孩子受教育生涯的开端打好基础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但是现在,有很多家长早期教育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
一、接受失败的能力 在一个团体社会里,输给别人的机会,本来就比赢他人的机会多,因此,比起把目标放在第一,努力迈进,更重要的应该是对任何事都尽力的心态。请不要忘记,在你畏惧孩子的失败之时,孩子更多的成长机会正在被你剥夺。我们不能再因为自己的畏惧而执着于第一,并无形中把孩子的手脚给捆绑,反而应该要培养孩子跌倒后,可以有站起来,并再次勇往直前的能力。我们要切记,没有“失败力”的孩子,其人生绝不会成功。 二、哲学式的思考能力 哲学式的思考,时时抱着怀疑的精神,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当成是理所当然般的对待, 不应该用太多的直观来看待事物,不是「凭着感觉走」的模式,而是以理论为基本,来解释所遭遇到的事物,对于不熟悉的,如果思索没有任何的收获, 不是因为你的智商不够. 三、感知幸福的能力 既然当官不是幸福,发
在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偏科的现象,一直以来都令学生信心不足,家长头痛不已。 1.认真分析造成偏科的原因 孩子偏科的原因一般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孩子偏科学习,受老师影响较大。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在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某些方面的能力长期未得到培养。 2.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出现了偏科,家长不要太着急,自己先把心态放好,然后教育孩子不要自卑,让孩子掌握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在面对学习成绩差的科目的时候,要在自己的心理暗示:加油!我一定能行! 3.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孩子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4.循序渐进,从零做起 指导孩子以教材为基础,从最简单的习题入手,只要是做对了,孩子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千万不
孩子进入高年级后,有很多家长突然感觉孩子管教非常难,对于孩子进入高年级了说教还有用吗?高年级的孩子该怎么管理? 高中学生是培养孩子优秀素质的最后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高中阶段是孩子青春期的最后阶段,是人格成熟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子迎来了自己成长的收获时期。 过得好,前期交流的优秀成果会得到巩固与提升,成为优秀人格的一部分; 过得不好,好的品质会丢掉,坏的品质会恶化为人格的缺欠,是对孩子终生的祸害。 02 高中生必须完成一个任务,就是统一性的完成,这是影响终生的大事。 统一性是指三个自我的统一,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心中的自我、他人眼中的自我和理想中的自我,这三者之间的相互统一就是最好的自我。 统一性完成的好,孩子就是自信的、有梦想的、有理想的、积极向上的优秀
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入园焦虑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出现的状态,只不过是有的孩子自我调节的能力好,就能够很快的适应,如果孩子的调剂能力比较差就会有很长的一段过渡期,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 有一位叫兰兰的小朋友,从小由奶奶带大,现在已经3岁了,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爸爸妈妈决定送兰兰去幼儿园,可兰兰却怎么劝说也不肯去。东东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不知什么原因,近几天突然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兰兰和东东的妈妈都很着急,不知如何是好? 造成孩子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多,对于初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首先是因为不熟悉环境,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会使孩子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其次是因为生活方式不适应,孩子从个体活动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难以适应。 对于上过幼儿园已有一段时间的孩子来说,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可能因为他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
1.有求必应 打从孩子出生开始,你就给他所有他要的东西,如此一来就算他以后长大成人还是会倔强的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脏”你一笑置之 当孩子讲出不得体的话甚至口出秽言时,你却只是笑了笑,这将会使他认为自己很可爱他说的话很讨喜,你的反应不外乎是鼓励他下次再挑些更讨喜的话来讲。 3.从不训练他精神独立 从小一切帮他打点好一切事情由你来负责,等到他20岁时再突然告诉他“自己决定吧!”,我们不难想象孩子们对这种突如其来且迟来的恩准反应会是措手不及. 4.从不告诉他你错了 如此将造成他日后严重的罪恶感,若我们一直避免把错字冠诸孩子的不良行为,一直不告诉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抵触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无法替他掩饰的罪行,他还以为整个社会都与他作对,是他自己受到***。
走入葛存壮在北影厂的家中,在媒体面前一项很低调的葛老夫妇,听说记者想请他谈谈有关教育的话题时,他很谦和地说:“对于教育,我可是门外汉。葛优兄妹小的时候,正值文革前后,我们对于他们的教育基本上处于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没有刻意培养他们一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是希望他们能思想好、品德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可以了。” 尊师重教提高自身修养 葛存壮对葛优的成绩如此评价:“我不管什么影帝不影帝的,我觉得葛优在表演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还要努力实现自我突破。”葛老夫妇对于葛优教育之严格由此可见一斑。 熟悉葛优的人,都知道他的家教很好。如今已扬名立万的葛优回家时,看到迎面走过来曾经教过自己的幼儿园的老师时,一定要停下车,走出来恭恭敬敬地问好:“老师您好!”并且势必要请白发皓首的老师先走,然后自己再驾车离开。老师们很感动,在葛老面前一个劲儿地夸奖葛优平易近人
经常发现有的幼儿边做游戏边嘀嘀咕咕,自言自语。父母看见这种现象感到很奇怪,甚至认为孩子得了病。专家指出,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幼儿学习语言时的必经过程,初为父母者不必担心。 大家都知道,人类的语言,有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之分。1~3岁幼儿,是以学习外部语言为主的。到了4~6岁时,其内部语言才开始形成。幼儿的自言自语正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一种过渡。 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能单独地思考问题。但由于幼儿的语言动作调节功能的发展尚不完善,还不能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便出现了既有说出声音的特点,又有自己对自己说话不发出声音的特点。也就是既有外部语言,又有内部语言。孩子到了6岁以后,这种自言自语的现象会逐渐消失。但如果到了八九岁还常常自言自
对于孩子的教育要从小的时候就开始,通常情况下,大家会从小孩三岁时就开始进行训育,可是在对孩子进行训育的时候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接下来就对大家来讲一下到底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在这个时期,有小孩的爸爸妈妈经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唠叨”。不过,比起爸爸妈妈的“唠叨”,孩子更喜欢通过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来学习。所以,爸爸妈妈与其在口头上教育孩子“多读书”,不如通过自己念书的行为来教育,不要总是说“多吃些蔬菜”的话,可以在吃饭的时候自己多吃一点给孩子看,不要说“少看点电视”,可以直接拒绝孩子看电视的要求。爸爸妈妈的行为对孩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不过对爸爸妈妈来讲,比起“唠叨”,以身作则其实也是比较难做到的事情。很多时候心理想着不要“唠叨”,可是看到孩子哪里做的不好了就会控制不住的提高音量,然后孩子显得很害怕的时候又不自觉的心疼,要是对孩子太凶了会对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教育孩子时,家长可以用好5面镜子,每一面镜子都代表了一种教育准则,帮孩子开启美好人生。 1、望远镜 看得长远些。“怎么教了半天还不会”、“这次为啥考得这么差”……不少家长总纠结于孩子某一刻的表现。但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每个孩子都在不断成长。用望远镜看长远些,或许某一天,他就会给你一个惊喜。家长要看到孩子的优点,看出哪些特质最值得培养。 2、显微镜 看自身的不足。显微镜是专为家长准备的。每个成年人都有缺点,往往被自己忽视,但这些缺点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嫌孩子不爱干净,殊不知自己就邋里邋遢;有的父母批评孩子丢三落四,可他自己平时也是这样。所以,每位家长都应该时不时用显微镜审视一下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做一个严于律己的父母,才能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3、平面镜
孩子上学了,需要爸妈陪伴着一起做作业。其实在学习刚开始时爸妈陪着做作业是有必要的,但是孩子已经有好的学习习惯的时候,爸妈应该试着慢慢放手,孩子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问题在于怎样陪伴孩子做作业,才能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呢?许多家长在陪伴孩子做作业时,不仅没有起到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作用,还无意之中让孩子产生了厌学、依赖、学习习惯越来越差的行为;让家长无所适从,这是大家万万没想到的。那么家长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怎样陪伴孩子做作业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呢? 家长应该明确,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只有让孩子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提高了认识,端正了学习态度,孩子才会努力认真地对待学习和作业。这需要家长做许多思想引导工作,同时开始应该做好一些基本的规矩,让孩子自觉地遵守和执行,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基本规矩做起来的,不可能天生就有。 正所谓“性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