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到三四岁时,其独立欲望明显增强。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愿处处被人压制,不满足于模仿成人,要求独立思考,独立行动。 一、尊重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 1、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去摸,去想,父母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活动机会,创造活动环境。 2、不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模式行动,当孩子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设想,做了一件从来未做过的事,父母应积极支持,及时赞许。 3、发扬家庭民主,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 二、批评教育孩子切忌唠叨 父母对孩子的不当言行,有责任作必要的提醒、忠告,乃至严肃的批评,但必须言简意赅,切忌一味重复,喋喋不休。还要重视不言之教,运用行动、榜样等引导孩子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注重与孩子的精神交流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家长应学会经常听听孩子的意见,努力理
说起熊孩子,很多人都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直接提起倒挂,毒打一顿才能气消。每次看见熊孩子被惩戒了,都会觉得大快人心,好像是自己受的委屈,有人替天行道一样。但每个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他们没有什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父母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没有一个孩子希望自己是被人讨厌的。让人真的讨厌反感的,除了熊孩子本身,更多的是他身后的熊家长。家长不熊,哪来的熊孩子? 微博上,一姑娘说,每年过年才见一次的阿姨,带着初中的女儿来她家拿辅导书,结果她女儿到了房间拿完书后,看见她的化妆台上整齐地码着各种口红、眼影,就说想要礼物,姑娘就送了她一只口红,结果要求想要更多,姑娘不想给,这个阿姨就和姑娘吵起来,说你有这么多,送妹妹几个又怎样了,姑娘不肯,阿姨就一直在骂,姑娘爸爸看不下去了,就说你自己给女儿买就好了,干嘛这样子,这样不是明抢吗?结果这个阿姨恼羞成怒,随手抓起化妆台上的各种口红眼影粉饼往地
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并不会对孩子的安全感到过多的担心,因为父母一直都在照顾他们。这种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安全情况是非常了解的。那么,在孩子长大以后,他们能够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照顾好自己呢? 1.从小就开始教育 有些事情早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就可以教给他们,比如说饭前便后要洗手,将盘子里的食物都吃掉等等。如果时不时地告诉孩子们一些这样的事,那么在以后再教孩子们就会变得简单的多。 2.教孩子注意自己的财产安全 在家里的,孩子们可能会将自己的玩具、书籍、衣服和其他的东西扔的到处都是。父母是不会介意这种情况的,因为他们会将这些东西都放回原位。但是,在他们去别人家的时候,或者是去幼儿园上学的时候就不适合这么做了。孩子们的这种行为不仅仅会让其他的孩子感到尴尬,同时也会让父母感到难堪。即使不会感到尴尬,孩子们也可能会因为粗心大意
1.促进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联系 孩子其实非常依赖成年人的保护,所以在学校,父母不在身边,他就会把依赖心转移到老师身上,否则他就非常焦虑很难安定下来学习。如果你注意到孩子每次上学都闷闷不乐,那你就要立即联系老师,跟老师解释,孩子现在还是无法开心上学,希望老师多加注意他。这样孩子在学校就能够依赖老师,把学校当家一样来看。其实任何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会保持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2.提前去接孩子下学 孩子在这段过渡期内,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缓和焦虑,其中一个重要做法就是确保提前几分钟去接孩子下学,这很关键的,因为如果孩子在放学后没有看到你,这可能就会加剧他的焦虑和恐惧。 3.促进孩子跟其他孩子之间的联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玩伴。你可以问老师,孩子在学校跟谁玩的比较多。你也可以问孩子他想邀请哪个小朋友一起玩耍。如果孩子不知道
表扬孩子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充满自信,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认可,然而,对孩子的赞美或表扬,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一、夸孩子的禁忌 1、“这次你终于没错!”明褒暗贬,触及过去不足。 2、“你比同学都聪明。”比较让孩子错误认知自我。 3、“这次进前十,下次一定会进前三!”苛责给孩子制造压力。 4、“你真棒!”空洞造成孩子或骄傲或被完美绑架。 5、“赢了就好!”只重结果忽视过程,让孩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二、夸孩子的原则 1、态度、语气和身体语言比说什么更重要。 2、多描述,少评价。说出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就好。“你饭前主动洗手,我很高兴。” 3、夸事实,不夸人
身为父母都应该明白,在教育方面,孩子不能管的太严,也不能太过于惯着了,以免你们的态度会引发孩子内心的不安。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大,孩子需要理解她们周围世界的规则,她们需要别人对她们的期待;她们和别人怎么相处;她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她 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她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 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第一,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 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原标题:长大后自卑的孩子,大多来自这几种家庭 前些天,带孩子回了一趟娘家。 一进屋,就看见侄女坐在阳台上画画,特别认真。 走近一看,只见她画的几朵荷花栩栩如生,很是漂亮。 于是我就夸她: “豆豆画得真好,以后都可以当画家了!” 侄女见到我来了,停下了画笔朝我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这时候,豆豆妈妈从厨房出来,说: “你别夸她,她现在也就画画好一点,成绩一塌糊涂。” 我赶紧接上话: “好啦,孩子还小,要求不要太严格了。” 她听完我的话,瞥了一眼侄女说: “杵在这里做什么,还不赶紧去倒茶?” 侄女被她一吼,眼里突生恐惧,乖乖地去了厨房。 忽然间,有点心疼这个女孩。 想起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优秀的自卑患者”。 这一类型的人,看起来特别优秀
宝宝正常的“恋物”行为并不是病态,是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消失的,只要情绪、行为等方面发育正常,宝宝对物品的依恋就不是异常的。通常多数宝宝只是在特定的时候才需要依恋物,如必须抱着枕头或玩偶才可入睡等等。对于这种情形,妈妈一般无需干涉,更不应生硬地制止甚至强行夺走宝宝的依恋物。 宝宝出现了“恋物”情结,妈妈该怎么办?在此推荐八大妙招给妈妈们一些帮助。 日常的、无条件地拥抱孩子——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拥抱他。经常性的拥抱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我在你身边;我爱你;别怕,有我呢;失败了不要紧;你很安全……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绝不会将小包被或玩具熊当作他的“精神保险带”。 鼓励比惩罚有效——父母需耐心地处理孩子的坚持。有些父母会使用一些过激的方式,如把辣椒涂在奶嘴上,涂辣椒具有惩罚的意味,甚至会让孩子产生恐惧,这种影响值得深思。惩罚或给予
玩是孩子的天性,与此同时,如果孩子的学习兴趣不高,会使孩子在选择玩还是学习时更容易倾向于玩。玩得投入,忘记做作业对这些孩子是常有的事情。有学习的兴趣、有责任感、听话的孩子才会积极地记住学习任务,安排好时间并努力完成任务。很多忘记做作业的孩子,往往因为对学习没兴趣,而不愿意主动写作业。那么,孩子贪玩不愿意写作业该怎么办呢? 一、帮助孩子制定制度 孩子贪玩而忘乎所以,主要是约束力不够,制度的制定正是纠正的最佳方式。比如制度可这么定:放学后马上做作业,不做完作业或不做完任一科作业不准看电视,也不准出去玩。 制度定出来后,要照着做,家长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抓好督促检查,不要一阵风,时冷时热、时管时不管,那样制度就不起作用了。 心理学解读:根据行为心理学的观点,通常要让人形成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就需要一个牢固的刺激(也就是你的鞭策)
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戒除掉家庭教育中的会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下面就列举了家庭教育中的“十戒”,为保证孩子能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成长,家长们不可不看呦! 1.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做错了事,一般都具有恐惧和后悔的心理。这种恐惧感主要是担心由于犯错误所引起的对自己的不利后果。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一点上,就是家长对他的错误将如何处置。如果这种心理状态得到强化,就会妨碍孩子对错误的认识。因此,家长首先要防止加重孩子的恐惧感,应该像对待生病的孩子那样热情关心、鼓励孩子有信心和勇气改正错误,并严肃认真地指出其错误的性质、危害,使孩子从父母的盲行中感觉到父母的信任和对错误的重视。这样就抓住了孩子后悔的心理,促使他进一步加深对错误的认识,产生痛恨自己错误行为的感情,使纠正错误有了内动力。 其次,家长要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引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找危害,帮助孩子提高对错误的认识,分清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使他改有方向,改有决心,改有信心。家长的这种说教,要力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渗透在有趣的故事
满招损谦受益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训诫。当受到别人的赞美,中国人和西方友人的反应更是天壤之别:我们总是谦虚地推托。谦虚是件好事,但是过犹不及,不信你看。 【案例一】 有位妈妈很爱自己的女儿,为了让女儿有个好的未来,对待女儿很严格,也付出了很多。从女儿出生后,就经常给女儿读唐诗宋词、播放英语,无论女儿听懂还是听不懂。 女儿也很争气,不满2岁就会背诵《岳阳楼记》,三岁时便可讲出几千字的《哪吒闹海》,不到四岁时,就独自解开了九连环。 可是,这个妈妈很“谦虚”,每当家里来客人,妈妈就示意女儿在客人面前背诵,得到别人赞赏的目光和夸奖的话语时,妈妈很得意却“谦虚”地对别人说:“这没什么,这么大了还要我喂饭,上厕所了还要我擦屁股,没用的东西!”小女孩心里一怔,默默地走近房间。 女儿上小学了,学习也很优秀,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可是每当亲戚朋友夸奖
前段时间去文具店买办公用品时,看到这样的一幕:进门两侧摆满了装饰精美的日记本,而且都是带锁的,锁头造型各异,让人眼前一亮。 店员看我望着出神,忙跑过来向我介绍:“这是今年非常畅销的带锁笔记本,很多孩子都喜欢,您也买一本吧,您的孩子肯定会喜欢的。”我听的有点神乎其神,什么魔力让孩子喜欢上这样操作麻烦的笔记本,难怪只靠光鲜的外表和可爱的卡通造型?不是吧?我注意到店内有其他普通笔记本包装一点也不逊。 这时,一位家长带女儿进了店,好像也准备挑选笔记本,只见女孩抖着两根小辫子,大摇大摆不假思索的走到带锁的笔记本前,指着某一本心仪目标,用近乎命令的语气对妈妈说:“妈!不用找了,我就要这个!” 这让我很好奇,难道现在孩子都时兴这样的锁头笔记本?后来和大儿子交流下,才知道现在很多学校都流行这个,甚至有些老师还提倡他们自主去购买,原因是孩子需要建立自己的隐私,现在的
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受到诸多的影响,诸如环境,家庭教育,学校软硬件环境,班级环境等等。抛开这些因素不说,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最重要的,应当数下面这五大因素。 家长们常常困惑:别人家的孩子在学习,我家的孩子也没偷懒啊,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呢?看看你家孩子是不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1、没有计划。 对学习没有计划,是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不快的第一因素! 作为家长,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做事先计划。比如,咱们要开一家餐厅,就要先计划如何实施,要达到什么目标。孩子的学习也是这样,要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孩子学习过程中,要有一个清晰地目标,要分清主次。 如果孩子学习没有计划,今天做个题,明天念点书,或者一会玩电脑,一会打游戏,一会写作业,想起什么做什么,那么,孩子的学习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也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
1.爸爸妈妈的爱 可是,孩子们要的爱,不是家长们取代一切的疼爱,不是一切都百依百顺的溺爱,不是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的宠爱,不是拼命搞智力投资的“关爱”。孩子们要家长把对孩子的爱表达出来,还要家长给他们完整的爱。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这是我们采访的数十名孩子表示出的想要的爱的方式。还有一些孩子提出:“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在一起,一起来爱我?” 建议: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沉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另一方面:这些年来一直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又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爱,作为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尽量享受完整的爱。 2.请尊重我的个人形象 把孩子打扮成酷哥、靓妹都是现在的
一、教养跟穷富无关 有一次在学校里面搬校区,搬完以后去食堂吃饭。当时食堂里面有很多面包车司机,还有些是搬家工人。 当时舍友还跟我抱怨着“鱼龙混杂,怎么什么人都坐在食堂里吃饭啊”,这时有一位排在我后面的搬家工人掉过头来询问我,能否把饭卡借给他刷一下,他付现金给我。 我便答应了,我把饭卡递过去,他并没有立刻接过去,而是擦了擦手再取,边憨笑着说不好意思,刚搬完东西,手上有点黑,但是来食堂之前已经洗过一遍了。 我连忙说着没关系,他打完饭以后把卡还给了我,又如数掏出了现金给我,我发现在拿钱的时候,他特地从一沓钱里挑了一张很新的五块钱给我,笑着说:“现在的小姑娘都喜欢新一点的钱。” 我笑着接过来,他道完谢以后坐到我们斜前方的那张桌子上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搬家大队从早上五六点就开始了,估计忙了一上午,也挺累的。 他吃得很快,在
身边的故事 小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霸王”,到外面玩时,不是推倒邻家妹妹,就是一脚踢哭比他大的小哥哥,妈妈总是不停地应付小龙闯的祸,可小龙自己连个“对不起”都不说。 一次,爸爸带小龙到叔叔家做客,小龙和妹妹一起玩“过家家”,玩着玩着,俩人就为谁扮演警察而吵起来,小龙一把将妹妹推倒,妹妹哭着向小龙的爸爸告状:“他欺负我!” 爸爸拉过小龙要他向妹妹道歉,小龙不说话。眼看爸爸伸出手就要打自己了,小龙不服气地拉着长声说:“我错了,哼!”看着小龙一副不知错的模样,爸爸真是又急又气。 专家诊断 培养幼儿知错改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幼儿往往缺乏是非观念、责任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不足,不知道改正。随着道德感、羞耻感等高级情感的发展,幼儿将逐渐学会知错就改。 父母应正确对待幼儿所犯的错误,避免使用
1.促进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联系 孩子其实非常依赖成年人的保护,所以在学校,父母不在身边,他就会把依赖心转移到老师身上,否则他就非常焦虑很难安定下来学习。如果你注意到孩子每次上学都闷闷不乐,那你就要立即联系老师,跟老师解释,孩子现在还是无法开心上学,希望老师多加注意他。这样孩子在学校就能够依赖老师,把学校当家一样来看。其实任何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会保持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2.提前去接孩子下学 孩子在这段过渡期内,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缓和焦虑,其中一个重要做法就是确保提前几分钟去接孩子下学,这很关键的,因为如果孩子在放学后没有看到你,这可能就会加剧他的焦虑和恐惧。 3.促进孩子跟其他孩子之间的联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玩伴。你可以问老师,孩子在学校跟谁玩的比较多。你也可以问孩子他想邀请哪个小朋友一起玩耍。如果孩子不知道
多让孩子与人接触:孩子们只有在集体环境中,与别的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才会锻炼他们的性格和品质,从小就让他学会忍让,有一颗爱心,懂得关心别人。 不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危言耸听:虽然世界上有丑恶存在,但还是要多让孩子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否则他们会形成厌世和恐惧心理。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做每一件事之前,要让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考虑一下怎样做会更好,然后再开始动手。日常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做。若有机会,让孩子到亲戚家住上一两天,改变一下环境,可以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 不要轻易承诺:做任何事时,父母不要提前讲好报酬,以免孩子形成做每件事都要讨价还价的坏习惯。如果报酬没有了,他就会哭闹,久而久之便助长了孩子的任性。 多鼓励,少打击:孩子犯错误是常有的事。如果做错了,父母应该从正面引导和教育,千万不要用斥责、嘲讽等方式伤害他们,否
1.促进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联系 孩子其实非常依赖成年人的保护,所以在学校,父母不在身边,他就会把依赖心转移到老师身上,否则他就非常焦虑很难安定下来学习。如果你注意到孩子每次上学都闷闷不乐,那你就要立即联系老师,跟老师解释,孩子现在还是无法开心上学,希望老师多加注意他。这样孩子在学校就能够依赖老师,把学校当家一样来看。其实任何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会保持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2.提前去接孩子下学 孩子在这段过渡期内,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缓和焦虑,其中一个重要做法就是确保提前几分钟去接孩子下学,这很关键的,因为如果孩子在放学后没有看到你,这可能就会加剧他的焦虑和恐惧。 3.促进孩子跟其他孩子之间的联系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玩伴。你可以问老师,孩子在学校跟谁玩的比较多。你也可以问孩子他想邀请哪个小朋友一起玩耍。如果孩子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