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室内活动中,我把一条长方形积木摆在课室中间(积木厚度仅如大拇指的高度一般,孩子绊倒在地毯上不会受伤),让孩子们排好队……咦,这不正是“跨栏”吗?他们在电视上看到过的,这游戏太有挑战性了!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跃跃欲试。看着他们的模样,我想起了教科书里说的话:孩子喜欢探索、冒险。所以,老师要“设计”一些从幼童的角度看来“很危险”、“够刺激”的活动;但大人心里明白,那其实很安全,也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 “跨栏”开始了,每个孩子顺利跳过去,我们都鼓掌给予鼓励。这回,轮到三岁多的“大头仔”卡门上场,他有一对大大的眼睛和圆乎乎的小脸。这个父亲是工程师的男孩子,砌积木时爱低垂着脑袋,专心致志地干。我在这里用“干”字,取代那个听上去不太争气的“玩”字,是因为他真的
越来越多的学生抑郁、出走、自残、自杀或伤人、杀人的报道,这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和老师一直忽视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而只关注表现,让孩子感受到的是有条件的爱,时刻生活在被爱遗弃的恐惧中,缺乏安全感、存在感和价值感,要不断通过好成绩或战胜别人求得关注,而证明不了时,就会做出极端的事情。 挫折是人一生中所必须要经过的坎,就必须让孩子明白挫折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接受挫折中成长。抗挫力可以通过教育和合理的锻炼得到培养、提高。 一、设置挫折情景 设置挫折情景,主要是指成人利用现实情境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当然创设挫折情景要根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来设定“难题”或“情景”的难度和强度,避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挫折意识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
妈妈带着三岁的洋洋去超市购物,这时妈妈突然遇见了一个好朋友,正要上前和她热情招呼时,洋洋突然死命地抓住妈妈的腿,并且对朋友简单的“你好,洋洋”这句问候置之不理。妈妈对洋洋的这种反常行为感到惊奇,立即询问洋洋:“宝宝,你怎么啦?你不是很喜欢她家的小妹妹吗?”洋洋却仍然躲在妈妈身后,一言不发。 生活中像洋洋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往往会对新情境表现出突然的“退却”。这样的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他们小心谨慎。实际上,这是他们特有的、先天的气质所决定的行为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害羞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只有当孩子的害羞程度大到阻止他结交好朋友,或者让他们无法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时,他们害羞的特性才会成为一个问题。 爸妈的态度很重要 如果家有一个害羞宝宝,任凭你怎么鼓励,他都大胆不起来,此时爸爸妈妈往往会表现得焦急万分,这种心态其实不利于帮助宝宝消除他们的害羞
一、用五句话,来解开孩子磨蹭的秘密 1.越不专注的孩子越磨蹭 穿着鞋子的时候突然就玩起了鞋带,写着作业又摆弄起了一旁的玩具……明明是要做这件事,眼睛一下就飘去另外一件事去了,咋整 ?孩子天生没心没肺吗?其实不然,因为大脑发育的问题,越小的孩子专注力越差。 对策 • 接纳孩子的专注力还在发育的事实,并不是故意和咱们作对。 不以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而是应该做到不去破坏孩子的专注力,这点可看丹妈分享过的文章 ☞ 《毁掉孩子的专注力只需一件事》。 • 倒数法:这招我常对我侄子用,目的是让孩子感受时间的紧迫感。 在使用中要注意这几点—— (1)从10或者3开始数,别对孩子说还有1分钟什么的,他对一分钟是多久真的没概念; (2)倒数速度不能过快,孩子会认为你在作弊,也跟着耍赖;
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你就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恐惧导致掌控。你越恐惧,你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以让你自己有安全感。 掌控者是头脑,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们像水一样流动,很难被掌控。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 如果一个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样子成长,他长大以后的智慧和能力将会最大化。但是如果不是那样,而是你特别有意识地去培养或训练他,成年以后,或许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错,但是他的智慧心将发挥不足。 一、如何才能让一个小孩天然成长 当你成为一个完全无惧的家长的时候。 放一匹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的心啊!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会担心,这样地放任着小
如果家里有一个疯狂的科学小苗子,那么父母肯定会早早地观察到这一切,因为孩子会在方方面面表现出对于科学的兴趣。一旦发现孩子对于科学的兴趣,父母该做些什么呢?从玩具到日常生活,可以激发孩子科学潜能的小活动各种各样,就看爸爸妈妈们是否肯费心思了!不论你的孩子看起来像是个天生的科学家还是你只想简单地激发孩子对于科学的兴趣,以下的这些小办法都可以为父母们所用。 1.探索日常生活的科学 烹煮是学前儿童了解科学运作的一种好办法。东西燃烧、煮沸、改变颜色和质地、上升与下落、分离与混合,这简直就是厨房自己制造的一出科学舞台剧。当然植物也是不可多得的科学素材,有空的话多带孩子出门走一走,观察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树叶的飘零、人们的足迹、小生物的作息。此外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艺术背后的科学,例如颜色的混合产生的变化。 2.使用手边之物给生活带来科学
原标题:斗娃动能:家庭安全教育有哪些内容? 学龄宝宝最容易受到的伤害就是跌伤和碰伤。对于每一对父母来讲,掌握一些急救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如何处理外伤口,如何安抚小朋友的情绪等等。 小朋友对家里的每一个东西都有好奇心,尤其是那些能套在头上的东西,所以家长也要注意,不要让小孩子把塑料袋,气球等物件套在自己头上,否则也会导致了窒息,甚至是意外死亡等等。 我们家一般容易出现水渍的地方,例如,厕所门口,厕所地面,厨房地面等,我爱人都铺了网格状的垫子,虽然容易脏,但是完全保护了乱跑乱动的孩子,不至于滑倒摔伤。 有些家长在家里用过的一些尖锐的工具,或者是刀具等,也会乱丢乱放,好些孩子摸到了自然可能学着样儿弄,就会刺破了手指等等。所以,家长在家里用过的工具,最好是要收起来,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 不过,家长也不要过分地保
昨天,在地铁换乘的路上,碰到一位妈妈带着大约3岁的小男孩。走着走着,小男孩说,妈妈,我要尿尿。小男孩的话,被一个打扫卫生的叔叔听到了,告诉那个男孩的妈妈,前边走几步就是厕所。这位妈妈没搭理叔叔。准备让孩子在地上尿尿。 叔叔说,地铁地上不让撒尿,就几步路的距离。妈妈依然不听,说孩子憋不住了,尿完了我擦还不行吗。等孩子尿完了,没擦尿就要走,被叔叔拦住,把尿擦干净再走。这位妈妈说,没手纸了,又要走。保洁叔叔从自己的裤兜掏出手纸,我这儿有,你擦干净。这位妈妈火了,我就不擦,你管的着,把孩子憋坏了,你负责啊。叔叔说,就几步路,并且规定地铁上不让尿尿。俩人开始吵起来,越吵越厉害 。后来,那女的给老公打电话,不信,我收拾不了你。在旁边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 叔叔可能也害怕她老公来了挨揍,不再说话,到别处去了。孩子还是吓得不停地哭。妈妈开始和孩子说,我们就在这儿尿了,能怎么样,
所谓的“自恋”,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它并没有那么多附加的价值判断。要说区别,也只是“健康的自恋”和“不健康的自恋”之间的差异。健康自恋,不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而且成年人也很需要。它意味着接纳自己,是一切快乐和自信的基础。 不过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父母们总会下意识地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言行举止,就像妮妮妈,看到孩子对自己的外表表现出关注和带有夸大成分的肯定时,便会生出担忧——“孩子是不是太自恋了?”甚至有些家长还会采取某些约束行为,这反而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0-3岁正是正是发展好感觉的时期,类似于妮妮的这种“自恋”情结不仅完全正常,而且还需要被满足、被保护。 一、孩子自恋是天生的 需要被认同 一般来说,孩子在童年前期需要有一定的自恋,别人的认同和赞许。这是对孩子自信心的一种培养。但若父母一成不变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永远正确,或毫无选择地竭力
原标题:来给《小舍得》泼泼冷水,魔都鸡娃圈也没那么魔幻 蒋欣扮演的田雨岚,儿子颜子悠乖巧听话,成绩从来没下过年级前十,是个人人称羡的学霸。可他妈还是焦虑得不行,为了送儿子上奥数金牌班,百宝出尽,什么手段都用上了。又是求后爹,又是求公婆。 人家是谈个恋爱,低到尘埃里,她这当妈的,一样低到尘埃里。连老师指着她儿子的鼻子骂笨蛋都能忍得住。太卑微了! 再看南俪家的大女儿欢欢,人又漂亮,又多才多艺。学习虽然暂时落后,但是很要强,主动要爸妈给她报奥数班提升成绩。 可南俪和夏君山还是为了欢欢操碎了心。为了能让娃上奥数,南俪求了退休的老父亲,夏君山更是委屈求全,硬是勉强自己“摧眉折腰事权贵”,去小心伺候自己压根瞧不上的暴发户金主。 还有米桃,父母费尽力气,把她从小城带到了大上海,她凭着基因突变的高智商,在班里成绩
年轻的父母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男孩的家长,如果具备了这四大原则,那么你的孩子会很了不起! 一、从小就要让男孩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男孩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他已经知道自己是个小男子汉。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男子汉的作风。 男孩跌倒了,告诉他:自己爬起来; 男孩胆怯了,告诉他:你可以做得更好; 男孩犯错误了,告诉他:好汉做事好汉当; 男孩不听话了,告诉他:不给父母添麻烦,是男子汉的一种荣耀! 值得注意的是,让男孩从小就具有男子汉意识,父亲的作用是巨大的。无数事实证明,妈妈过多的保护和担心,会削减男孩的男子汉气概;而父亲更显严格的规则、更显宽松的约束,则会赋予男孩无与伦比的坚强与勇气,进而促使男孩更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男子汉。
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源自父母头脑中的问题,父母头脑中的问题不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无从谈起。不会思考和功利心态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伤。所以,我们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讨,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启蒙。 父母育儿的智慧方法 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如果说"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许多父母把教育目标锁定在“考大学”上。事实上,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机会,也并非上了大学就一定有机会。只注重学历的追求,实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健康的人格、积极达观的态度、适应环境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父母的眼色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
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自己做小宝宝的时候,是不是这样被爸爸妈妈“哄”上做家务的?! 白羊座 对付这个没耐性的宝宝,最好的办法就是为枯燥的家务添上点小乐趣。譬如让他收拾自己玩具的时候,可以对他说:“宝宝,麻烦你把小飞船和小汽车,放到叮当的口袋(其实也就是贴有叮当照片的抽屉啦!)里好吗?” 金牛座 要让这个有责任心和注重家庭的宝宝来做家务,难度相比于其他星座而言,就小得多了。只要在他完成一项家务后,真诚地赞扬他:“宝宝真厉害!可以帮妈妈做事了。”相信牛牛一定会干得更起劲的。但是要注意的是牛牛的慢性子,千万不要催促他,否则他很容易会觉得委屈而撒手不干哦! 双子座 这个星座的宝宝聪明活跃,所以干起家务来上手非常快。但是要注意的是,分给他们的家务一定要简单而且明确。譬如说扫地,就可以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你可以先说:“宝宝,把放在门后的扫把拿来这里吧!
专注力:是我们常说的注意力,对孩子来说,是指他们能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达到认识该事物的目的。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是孩子最基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应该在学龄前就开始。这是因为,学前期的主要任务就在于通过一些学习活动为孩子的正规学习准备条件。家长可以从以下十个方法入手! 1、要减唠叨和训斥 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2、培养孩子大声朗读的习惯 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然而陪伴孩子,为人父母的你真的知道其中的要义吗?今日小编选取了一名常春藤名校毕业生母亲的育儿心得。与各位宝妈宝爸们共勉。 在孩子幼年时,父母与孩子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孩子的幼年、童年是否获得丰盈的母爱和父爱,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极大影响。获得充分关爱的孩子,会生发出健康强大的心理能量,能建构出丰富博大的情感世界。 对孩子从零岁起就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爱的满足,不是来自于我们上一代的育儿观念传承。记得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婴儿哭是正常的,不要一哭就抱、就哄,这样会惯出毛病来。在我刚做妈妈时,甚至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孩子哭是运动,小孩不会动时就是通过哭来运动的。 现在看来这种说法十分可笑,但上一代父母就是这样认为的。因此在我们的童年时期,都没有得到来自父母和养育者的足够的关爱。这种爱的缺失是很难弥补的。我很庆幸自己在做母亲之前,就已经
孩子的安全感如果有缺失,就会在不必要的态度、情绪方面浪费大量的精力,也会影响他的发展状态。那么我们应该要怎样让孩子有安全感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1、和谐的家庭气氛 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合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 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自己的闷气,后者会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心中将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2、充分的亲情陪伴 现在有许多俗称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是长辈照顾,自己则因为工作应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而对于孩子来说,爸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父母以身作则最关键。 1、爱批评抱怨。 母亲如果经常抱怨自己的身材,给孩子特别是女儿传达的信息是“自尊来自牛仔裤是否合身或体重有多轻。”这可能会使孩子讨厌镜子里的自己,自尊下降,对自己身材不满。这些都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反复节食减肥、暴饮暴食或者厌食症等严重问题。 2、用食物安抚情绪。 家长在伤心或失望时用食物安慰自己,也会给孩子发出错误信号——食物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正确的做法是,通过与朋友交谈或者散步等更好的方式改善和提升情绪。 3、过多使用手机和电脑。 研究发现,在屏幕前的时间太长会影响儿童睡眠问题,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及体重增加等多种问题。而与家人共餐的孩子肥胖几率更低。然而,有些家长一边告诉孩子不要在吃饭时发短信,一边自己却在使用智能手机。言教不如身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对孩子要少下命令,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不适用或失败时才用。要像一个善良的立法者一样,不会因为去压迫人而高兴,而因为用不着压迫而高兴。 商量的魅力在于,使自己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两代人的沟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实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方法就是学会商量。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商非常重要。协商能够让人感觉到受尊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尊重的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无法获得满足,人类就会产生沮丧、失落等负面情绪。 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也有受尊重的需要。如果父母喜欢与孩子协商,孩子就会非常乐意与父母交流,反之,孩子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封闭自我。 学会与孩子商量,在子女的教育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不能满足或不应满足时,我们不应粗鲁而简单地拒绝:不行!不准你去!或
孩子犯错了,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但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心理专家指出,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 批评孩子的三大原则 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该得到保护,家长们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不会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 批评的方法:一事归一事
从前,孩子多家长少,整体贫困,用一根绳把儿童拴在桌脚,一天就过去了;现在,孩子少家长多,条件改善,四、五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依然抱怨“太难带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孩子难带”,不仅是因为带得太细致,也是很多低效甚至错误方法使用太多的缘故。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从“修身”走向“齐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标迈进。相信有不少家长觉得——有男孩的家庭,父母就注定要付出得更多!且男孩的爸妈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 有时候觉得孩子萌萌的很可爱;有时候觉得孩子总是惹麻烦,一刻不得消停;有时候觉得孩子特别固执,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