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都里山四季》里读到一句话:“GRAIN BY GRAIN A LOAF,STONE BY STONE A CASTLE.”这本书的译者翻译成“积谷成食,累石为邦”。 一束束的麦子打下来、去糠、研磨成粉、和水、撒上酵母、揉面团、发酵、放进石炉里烘烤,面团一点点膨胀,经过这些程序,不含膨化剂等添加剂的天然酵母面包新鲜出炉了。也许它的外表不及一些表面刷了人造黄油的面包炫目,但纯自然的味道才能实实在在令人幸福。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养孩子跟制作健康的面包道理有相通之处。 “你在家整天跟孩子大眼对小眼,一天的日子怎么打发?”闺蜜A问我,她也有孩子,与我当全职妈妈不同,她工作忙需要公婆帮忙照顾孩子。“你都带孩子去哪里玩啊,我都快无聊死了,真想快点去上班。”闺蜜B跟我一样是全职妈妈,她迫切渴望把孩子送去托儿所以便重新外出工作,还有一年她的孩子才
家长们,你知道吗?运动有利于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因此,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运动有哪些是对智力发育有好处的哦。 在游戏中消除恐惧感 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在青春期就发育成熟了,过了这个时期,通过运动来促进智力发育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因此家长不要对贪玩的孩子太苛责。研究发现,2 至5岁的儿童中,爱玩耍的儿童大脑比不玩耍儿童的大脑至少大30%。在运动和玩耍的过程中,儿童要完成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的动作,例如掌握平衡、 协调心理、处理问题等。通过玩耍和运动,孩子能提高识别物体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想象创造力,还能消除心理压力和恐惧感等。 尽管运动对儿童的身体、心理以及大脑发育都有好处,但也要掌握适度原则,同时还要因人而异。由于儿童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因此不宜过早进行负重训练。 很多儿童医学专家建议,儿童的运动应以“游戏为主&rd
的确,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大人们往往没有太多耐心去听完孩子的想法,去分析他们为什么那么做。而是习惯性用眼睛快餐式的扑捉眼前的信息,想当然的下结论。其实当你多等一会,用心而非用眼睛去看时,也许就能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感动。 说到这,突然想起小时候很受伤的一件事,即便多年后,我依然问妈妈,当初怎么能这么想我,我,是你的孩子呀! 那是93年,我上小学四年级,做为独生子女的我,家庭条件并不差,妈妈习惯性的每天给我一毛零花钱,我可以用它买我喜欢的五分钱一个的泡泡糖,或是其他零食。但是,你知道吗,我并没有买,而是把每天的一毛钱都悄悄的攒起来,我要做一件大事。 于是我攒啊攒,终于有一天,我攒够了10块钱,我兴奋极了,赶紧拿着一堆毛票找小卖部老奶奶换了一个十元大钞,十元啊,你知道吗?这在93年对一个小屁孩来说,是多么大的钱吗?这种钱只有大
不是吗?我们经常听到爸妈们抱怨: 现在的孩子太不好管了。本来他发脾气哭,我就想凉一凉他,可一听孩子哭,老人就心疼,什么要求都满足他了,搞得我的坚持前功尽弃。 跟这个相似的,还有爸爸妈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式。 抚养人教养观念不一致直接导致:孩子出现问题时,他总能找到一个人纵容自己的错误行为,成为他的保护伞。这样,教育孩子就变得非常难。 如何解决? ❶ 确立稳定的第一负责人,最好是父母 第一责任人就是对孩子所有的发展问题承担责任的人。这个责任人必须稳定。不要前一年姥姥,第二年换奶奶,第三年轮到孩子妈。稳定的环境,稳定的责任人,会让孩子有安全感,从而逐步建立自尊、自信,敢于与人交往。 第一责任人既要稳定,又要开放。责任人并不是说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都不准管,而是要乐意去吸收,接纳别人给提供的好的建议和想法。 ❷ 父母积极卷入,和孩子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结 在教育
一是不利于孩子良好“自我意象”的形成 孩子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尤其是小学生,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即使是中生也是“他评”占重要的地位。 家长认为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结果孩子就真的认为自己是个笨蛋,是个什么也不行的人。没有了自信,没有了自尊,或者说,自尊与自信受到打击。以后的发展可想而知了。 二是孩子前进没有了动力 很多孩子之所以很努力,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老师表扬,为了家长夸奖,同学的赞美。正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为了母亲的微笑”。老师、家长都一味地贬低他,看不起他,他会怎样呢?他会破罐子破摔。甚至用恶作剧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你不说我不好吗,我就给你来个不好的让你见识见识。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现象”, 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三是孩子容易同家长顶牛
现在,早教读物琳琅满目,很多家长不知道哪些早教读物更适合自己的孩子。如何才能更好地给孩子挑选早教读物呢?要做到五个步骤。 1、 考察读物的“身家背景” 首先我们要熟悉各个出版机构,因为每个机构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比如我们都知道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更多的是面向大学、成人的出版业务,比如说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外语和少儿类出版就在行业具有比较高的权威性、专业性。当大量产品涌现的时候,机构的品质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背书。相比起孩子的未来教育问题,权威专业在选择上降低了家长的一些难度。 2、考察读物内容是否分级 在阅读上面,尤其是在外语的阅读上,一定要分级,因为从外语的角度来讲有语言的难度和规律之分,如果没有分级可能会让孩子的学习有些困惑,分了级就有利于配合孩子课堂的学习。 同理,“分级”不光是外语读物所必备的,母语也同样需要。
我们当年的班长——学霸组男一号摸着孩子的头说:来来,问叔叔阿姨好。 我们一边快乐地拥抱这个小贵宾,一边用眼神咬牙切齿的说:“不是说好了不带孩子!” 班长呵呵地笑:没办法,小家伙非要跟着我,再说,带他见见你们这些精英也能长见识。 若说精英,非班长莫属,他先是在外企摸爬滚打了五年,结婚后把职一辞,出来创业。 创业不是应该忙成狗吗?但是他的朋友圈里总有和孩子一起玩耍的照片。 有同学在下面留言:姜总,你管那么大公司,还有时间管自己的孩子啊? 他回复说: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时间管,还管什么公司啊! 这句话在我心里余音绕梁好几天,我觉得,太有道理了!! 教师节时回母校探望了高中班主任,这几年他职位一路飙升,已经从年级主任晋升为副校长了。 说起当年的趣事,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到下午最后一节课,只要下
曾经看到过一套绘本,它的推广语是:爱的至高境界就是充分放手,又暗中呵护。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是我多年来的教育理念。在和两个小牛妞的相处过程中,我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1 大女儿韵宝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刚好从一所公立高中辞职出来办了这所培训学校。 当时一切处于起步阶段,我每天都非常繁忙。 有一天,韵宝对我说:“妈妈,我们老师说,你妈妈就知道赚钱,都不管你。” 我笑盈盈地看着女儿的眼睛说:“老师这么说吗?你心里难过吗?” 韵宝摇摇头。 “妈妈管不管韵宝呢?” “管,妈妈每天都陪我写作业。”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吗?” “因为我的作业老是没有一百分。”韵宝有些不好意思。 我搂紧女儿:“所以我们以后做作业时,要更加认真,写完后还要
照理说,是越小越黏人啊。我家怎么是倒着来的呢?我仔细琢磨,发现这和陪伴方式很有关系。 姐姐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独生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围着她转,她从小就很少有自己独处的时间。但两个双胎弟弟属于“批发”,再加上我坚持三个孩子一起带,大人忙于那些必须且紧急事项,所以他们常常需要自己打发时间,时间一长,也就变得可以自得其乐。 当孩子越长越大的时候,就会越来越觉得:独处真是一种能力。对孩子过度地关注、陪伴、亲昵,反而会带来很多问题。 过度陪伴会影响注意力 过度陪伴,带来最为明显的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我家姐姐身上就表现得特别明显。 我现在还记得小闹姐一周岁在家里爬梯子。爷爷是个摄影师,一看到这么精彩的画面,马上拿出照相机,指挥:闹闹,看这里看这里。奶奶在边上护着:闹闹,当心点哦!外公在厨房烧饭,一走出,就举起大拇指夸:闹闹,
活动目标: 1、用肢体语言感受活泼欢快的音乐。 2、了解集体游戏方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感受音乐的节奏、结构;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轮流的合作方法。 活动准备: 1、旅行舞音乐:《库乞乞》mp3、导游旗三面分别写上数字“3”、“4”、“5”;大纸一张、记号笔一支;海边游玩和登山的照片。 2、幼儿14人,小椅子围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1、说说快乐的旅行。教师:“老师最喜欢出去旅游了!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里旅游?那里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2、初步感受音乐,大家一起快乐地“库乞乞”。 今天老师邀请你们参加我的音乐旅行团,旅行的时候有首动听的曲子,仔细听—— 播放音乐《库乞乞》—— 教师:“你觉得什
早教最好的课堂是家庭,是大自然。父母亲是最好的老师。科学早教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每时每刻交流共处的影响,就是给孩子提供的每一个环境细节的熏陶引导。 游戏和快乐才是孩子早教的主要构成,生活则是最好的内容。家长与其带着孩子在各种拔苗助长的特长班之间疲于奔命,不如有的放矢地进行寓教于乐的 亲子游戏,使其在学中玩,玩中学,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比如敲锅子,可以培养婴幼儿的节奏感和听觉;如果孩子对抽水马桶好奇,就可讲解马桶几个开关的使用 关系,让孩子知道“抽水马桶的水箱怎么用了又会满”的小秘密等。通过这些共同参与的游戏,同样可开发孩子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亲子互动加强了与孩子的 沟通,有利于培养儿童健全的心智。 千万别以为早教就是要教什么难懂的大道理,其实就是在“玩水”“玩米”等活动中教孩子怎么生活。作为实践者,家
你会让大人闭门思过吗 想象你刚和配偶吵了一架,然后打电话给你最好的朋友:“珍妮丝,我烦死了!彼得又是很晚才回家,我受够了。我都等他等得不耐烦了,也受够了为他担心。我们刚才大吵了一架,我很生气,把他吃饭的盘子丢到了窗外。他活该。” 珍妮丝说:“朱迪,你这样做就不对了啊。你不应该把他吃饭的盘子扔出窗外!你现在就去卧室46分钟不许出来(1岁1分钟)。你想明白了你刚才哪里做错了,然后再给我打电话。听见了吗?现在就去闭门思过。” 现在,你认为这个朋友接受你愤怒、担心和不安的感受吗?她真的理解你吗?她真是在支持你吗?这会帮助你冷静下来吗?你下次不高兴的时候还会再打电话给她吗?如果她继续这样对你,你还会当她是朋友吗? 当然都不会。现在好好想想,你有多少次对孩子强烈的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饮食的科学态度。 2、帮助幼儿了解浅显的营养学的知识,知道人体生长发育需要从各种食物中吸取不同的营养。认识到偏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3、培养幼儿养成不挑食、注重营养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活动准备: 1、录象、课件 2、课前把各种菜的卡片贴在黑板上,用布挡着,准备好快餐盘。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这堂课我们先来看一组录象(录象:学生排队去食堂、用餐、特显饭菜,轻快的音乐) 2、这是在哪里?我们食堂里的菜可丰富了,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现代家庭模式1+6:一个孩子后面跟着6位大人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别说养孩子有压力,对祖辈的烦心事也都多着呢!辰辰是名6岁的孩子,父母上班时间长,回到家基本是8、9点的晚上。6岁的辰辰只能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在爷爷奶奶的看护下,辰辰养成的唯我独尊的霸道习惯,因为隔代教育的常见模式,认为既然现在生活好了,就应该给孩子一个好的条件。 孩子需要什么基本上孩子未开口,东西就已经送到手边了。有一次,家里来客人了,按常理,辰辰每次吃苹果,问奶奶吃不吃,奶奶会说不吃给辰辰吃,这次辰辰问来做客的奶奶吃不吃苹果,那位奶奶接过苹果就吃了。结果是:辰辰看着这位客人号啕大哭了起来,边哭边嚷:“不是会说不吃,然后给我吃吗?”隔代教育的欠缺,使得孩子养成的唯我独尊不良习惯,让人揪心。同样伤心的还有奶奶,我对你如此好,你们还要责怪我,我该拿你怎么办? 隔代教育,严也不好,疏也不好,究其原因,总究不是自
各种玩的机会 孩子需要一个人独自玩耍,也需要获得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间。通过玩,孩子可以发展自己的运动技能。玩也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方面技能的发展,比如,画画可以锻炼他的手部精细动作,可以激发他的想象力;跳跃奔跑,可以锻炼他的大动作能力;和小朋友一起玩扮演游戏,可以激发他的创造力。 社交的机会 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在这个阶段,他需要和其他孩子交往。孩子会渐渐发现和小朋友玩是件有趣的事情。通过和不同的小朋友一起玩,他会学到一些交往技巧,会在和不同的小朋友的社交过程中亲身体会到,在一些时刻别人会如何对待他,比如当他抢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时,当他不和别人分享时。这样他也就慢慢地学会了很多时候需要分享,需要考虑别人的感受,需要轮流玩,需要让一让别人。
趣味之中学教子,不羡虎妈与狼爸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对于心理学我一窍不通,不仅不通,私下还觉得,这是一门很玄的学问,大致和民间的巫婆差不多,说好听点心理学就是读心术,基本上,非专业人士不可能懂。偶尔看到一本心理学的书,大段大段的理论依据,诘屈聱牙的术语,看了以后让人在崇拜的同时不禁敬而远之。这样的书,还是好好供着吧,和咱老百姓的距离实在太大。 但是,行业你可以自由选择,可父母这个行业却没得选择,而且还没有固定的课本和课堂可研习。很多父母都是秉着大无畏的精神,摸着石头过河,走到哪里算哪里的,实在不行,还有中国老祖宗留下的那句话“棍棒下出孝子”,于是乎,就有了“虎妈”“狼爸”风行一时。 我不想做虎妈,儿子的爸爸也没有当狼爸的资质,可家里却
教案一:《小金鱼逃走了》 【活动目标】 1、对观察有兴趣,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小金鱼与周围事物的异同。 2、在看看、说说、找找中体验和老师、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绘本、波波鱼手偶、音乐、呼啦圈、藏好小鱼的画。 【活动过程】 一、引题:认识波波鱼(播放水泡声)。 1、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讲故事。故事里的主角是谁呢?听!它来啦! 2、它是谁啊?(小鱼)你怎么知道是小鱼?(听到水泡声)听到水泡咕噜噜的声音对吗? 3、出示波波鱼手偶。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这条小鱼,它叫波波鱼。你喜欢波波鱼吗?你喜欢它什么呢?(身体、颜色、眼睛、尾巴、嘴巴) 教师小结:波波鱼穿粉衣,圆圆身体小尾巴,黑黑眼珠白眼眶,张着嘴
几年前,不管是哈佛校训,还是哈佛凌晨四点半的照片,都是大家非常喜欢的鸡汤内容。然而,几年之后,很多人都对此提出质疑。 哈佛学霸的凌晨四点半,根本没人在图书馆看书,聪明人都出去浪了!一起来看看吧! 听说前几年国内出了一本很畅销的书,叫《哈佛凌晨四点半》,很多人跟我提起过这本书,据说至今朋友圈还不断有人转载,成就了经典的鸡汤文。 也有很多人向我求证,哈佛商学院的凌晨四点半,真的是这样一派悬梁刺股、挑灯夜读的景象?学霸们真的是受着墙上一条条励志校训的激励,狂啃书本就成为了社会精英? 1哈佛没什么人在图书馆啃书啃到凌晨 事实上,在哈佛商学院读MBA的那两年里,我一次都没有在凌晨四点半去过哈佛的图书馆。而哈佛本科学院的所有图书馆里,好像也只有一个是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开放,我想要是那么多学生都挤进去通宵达旦地读
这是一种灾难性的做法: 第一,会让孩子养成拜金的人格;第二,对仍在塑造判断力和培养冲动控制力的青少年会有致命的吸引力,教会他们仰赖别人,而非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他们的生活。 我们越迫切地想用奖赏买到服从,就越不可能成功。我们极力试图用物质来收买孩子的事实,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我们正感受到庞大的压力和无力感。物质永远无法取代父母的关心、亲近和教养。 我在诊室里一次又一次看到这样的中介交易,“只要这样做,或不要这样做,我就会买任何东西给你”。这种教养方法注定要失败,尽管可能产生某些短暂的行为改变,但我从未见过对孩子能有长期有效的改变。 收买孩子的教养策略,只会削弱父母的权力和加深孩子的贪念。 这种方式尤其会带坏孩子,他们需要的是,利用每个可能的机会来培养诸如独立、自制和忽略同伴压力的内在应变能力。当孩子们自己能看清楚这些行为的好处时,会自动戒烟、减重和拒绝毒品。不幸的是,老是借由物
都说一岁宝宝最让人头疼,自从他们学会走路,能和你对话后,他们就变得无组织无纪律。不是昨天咬了小朋友,就是今天又把自己的勺子扔到马桶里,甚至你都无法预测他明天又会出现什么让人头疼的行为。这个时候你应该注意:该教他学点规矩了。 晨晨20个月,是个淘气的小伙子。他拿着画笔在家里客厅墙壁上描绘自己的艺术,当他听到妈妈愤怒的喊“停!”时,很是不能理解,于是回复妈妈一个灿烂的笑容后,又继续他的创作。妈妈很苦恼,一方面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释虽然他画的很漂亮,但画画的地方选错了。另一方面,即使解释给他听,他也不会懂也许你也在努力尝试让一岁宝宝学会“请”、“谢谢”、“不和小朋友打架”,鼓励他“和别人一起分享”“懂得谦让”;也会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