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这样与“不听话”的小孩儿相处
    这样与“不听话”的小孩儿相处

    “不听话”小孩儿,其实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 古立古豆父母学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考察时,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苹果,老师走过去夸赞道:“画得真好!”孩子高兴极了,中国专家奇怪地问老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呢?”那位老师说:“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 外国老师和家长用包容来面对孩子不按规则和常理的行为,最大可能地保护了孩子的想像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思维上“不听话”的孩子,看到的世界都是独特的,他们想像力丰富,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横加干涉,很容易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 我们习惯给孩子讲道理,将成人的思维和意愿强行加给孩子,但如果不考虑孩子的性格,一味地强调服从,孩子也许就会迫于父母的威严而不敢去反抗,但久而久之,很有可能就变

  • 懂事到让人心疼的暑假作业
    懂事到让人心疼的暑假作业

    小小的画笔 承载着大大的梦想 在那一片碧海蓝天里 爸爸、妈妈和我会永远在一起 今年的酷暑总觉得格外绵长,学校里的暑假作业,不去理会也罢,理会了那也是冰冰冷冷的数字和单词,仿佛从有记忆起,脑海里永远都是孩子匍匐在写字台上奋笔疾书的模样。 今天一份小女孩的绘画作品深深得抓住了我的心,不是艺术展览的佳作,也不是大师传承的精品,而是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暑期我要做家长”。 这位小女孩想要用自己的压岁钱带着爸爸妈妈去海边旅行。稚嫩的线条,懵懂的色彩承载着她对父母浓浓的爱意,更是融化了万千网友们的心,大家纷纷留言“快些回家陪孩子吧”。 小女孩画的画▼ 懂事到让人心疼的暑假作业 昨日微博大V“fefe喆妈”在微博上抛出朋友的朋友圈后,引来网友纷纷评论,并引起“北

  • 教育孩子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教育孩子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一位妈妈向我慨叹:当妈的都像我这么累也够烦的……我追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说怎样不累呢? 而大多数的家长呢,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那么,为什么许多妈妈没有确信

  • 熊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美好解决方式
    熊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美好解决方式

    完美应对熊孩子 这个小女生看起来已经有五六岁的样子,其实这个推车对她来说已经太小,不适合,但是妈妈完全没有告诉她为什么会否决这个请求的原因,而是像完全没听见一样,用身体挡住这个女孩,迫使她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其实类似的小事每天都在上演,孩子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小事而闹脾气不开心,作为家长的我们看到孩子的情绪了吗?你是怎么处理的?会认真的考虑ta的诉求,还是武断专制的替孩子做决定? 在我的经验中,当孩子提出“不合理”需求时,妈妈的处理方式是抵抗专制的,通常都会觉得“孩子很烦”、“带孩子好辛苦”、“再也不想要孩子了”,而会体会孩子感受,和孩子商量着来的妈妈,通常会拥有一份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觉得孩子很好带。 作为和孩子关系非常融洽的妈妈,我的切身感受是,孩子是情绪先行的小家伙,其实你完全可以拒

  • 如何应对宝贝“叛逆期”,家长技能get√
    如何应对宝贝“叛逆期”,家长技能get√

    家长一方面知道不能过度纵容孩子的坏脾气,需要给TA做做规矩;另一方面家长又不忍心看着宝贝的自虐行为,无理要求能满足就满足,长大点“叛逆期”过了就好了。一家人左右为难,期待这“叛逆”早点度过,叛逆的宝贝可不好惹!孩子有三个叛逆期,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7~9岁左右,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在12~18岁,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2-3 岁是孩子经历的第一个叛逆期,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一叛逆期正在低龄化发展。在这一阶段,家长会有好多困惑,宝贝讲道理似乎不太管用;做规矩又有许多障碍(爷爷奶奶充当护孩使者、下班回家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本来就有限、孩子这么小可不能让TA身体和心理上受伤害),新手爸妈不知如何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总是不听话,不知如何去引导,所以就

  • 99%的父母都错过了给孩子玩积木的黄金时期
    99%的父母都错过了给孩子玩积木的黄金时期

    1岁宝宝 当小宝宝开始玩积木时,他们最主要的兴趣是努力去发现这些物体的属性。他们可能扔积木或是将它们拿起来看有多重,或是试着用一只手里拿着不止一块积木。 很快,他们就有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他能使爸爸建造的一座积木塔倒掉!他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对一座积木建造物产生如此惊人的效果。 宝宝真正开始学习搭积木是从发现这些积木结构怎样倒下来开始的。这时他也有可能将两块或者三块积木堆砌在一起。 2岁宝宝 在约2岁的时候,宝宝会对堆砌更高的积木塔发生兴趣。他不仅能够将积木堆高,还会把积木首尾相接地排成一条直线。他在努力发现直线的性质。他还会将自己用积木拼成的线条转弯或是形成角度。 宝宝还可以按大小顺序给方块积木排队,按粗细顺序给圆柱积木排队等。在宝宝学会阅读以前,将积木或者玩具排列成行对他而言是

  • 大吼大叫还得动手?学会这几个方法,你家的熊孩子也会听话
    大吼大叫还得动手?学会这几个方法,你家的熊孩子也会听话

    @小天妈:我家宝宝两岁,强别人东西,抢了就跑,打了n多次,也没用,是打到身上全红都不行,下次还这样,怎么整啊! @晓龙妈:我家的有时候你跟他好好说话,他不理你,吼他偶尔才管用,只有动手了,立马见效。我也是疯了,不动手不行吗? 还有一些“很听话”的宝宝,让妈妈打下不去手骂开不了口: @小东妈:我家孩子做错事我打他,他就乖乖伸出手来,狠狠啪下去,我手都麻了,他一点反应没有。回头又看到他犯同样错误,我一看他,他自己就淡定地伸手出来。。唉! 那么真的是不动手不行吗?下边就来给各位爸妈支几招:1.计时隔离这是很多妈妈都反映比较管用的一个方法,当宝宝犯错时,妈妈立马指出来,并且让孩子自己反思几分钟,承认自己的错误后再去玩。比如孩子乱扔玩具,几次劝说后仍不管用,妈妈就要把孩子带到一旁,告诉他几分钟之后才可以玩玩具,烦的次数越多,隔离的时间可以越久,这样相信宝宝就会

  • 生活中的“虎父”会把孩子培养的一无是处,要懂得示弱
    生活中的“虎父”会把孩子培养的一无是处,要懂得示弱

    在外奔波了一天,瑞瑞的妈妈满脸疲惫,今天瑞瑞妈妈公司将要迎接上级的检查,员工有许多任务要做,瑞瑞妈妈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晚上一回到家,累的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看见瑞瑞在客厅玩玩具,瑞瑞的爸爸在厨房忙活,于是瑞瑞的妈妈有气无力叫瑞瑞过来,让瑞瑞帮妈妈把拖鞋拿过来,并告诉瑞瑞,今天妈妈太累了。瑞瑞玩得正起劲儿,听到妈妈的话,肯定不乐意,虽然瑞瑞有点不情愿,但是瑞瑞看到妈妈有气无力的样子,还是跑到门口,找到妈妈的拖鞋,帮妈妈把拖鞋拿到妈妈的面前。 瑞瑞妈妈换好拖鞋,接着又让瑞瑞帮自己捶捶腿,这时,小家伙可不高兴了,瑞瑞想等爸爸做完饭,然后让爸爸给妈妈捶腿,瑞瑞自己还要玩玩具,瑞瑞妈妈灵机一动,装作很伤心地样子,说瑞瑞是一个小男子汉,将来妈妈还要依靠瑞瑞,瑞瑞听到妈妈的话,顿时浑身有劲儿,立刻跑去帮妈妈捶腿。瑞瑞爸爸这时从厨房出来,看到眼前的一幕,直夸瑞瑞长大了,有

  • 如何对11个月的婴幼儿积极聆听和第三法?
    如何对11个月的婴幼儿积极聆听和第三法?

    元宝11个月的时候得了感冒,咳嗽得厉害,医生给开了药,几种药磨碎加上糖粉混合在一起。 刚开始的时候,我试图劝说他喝药,他当然不听。 阿姨尝试着把药水放在他的喝水杯里,几次下来,他就拒绝用喝水杯喝水了。阿姨又把药水放在奶瓶里,只一次,他连奶瓶也不相信了。奶奶没辙,只要用了土法子,就是捏住鼻子,强行往嘴里灌。刚开始成功了几次,后来元宝越来越抗拒,越来越难了。 医生还给开了喷雾的药,我们就等元宝睡着以后,偷偷打开喷雾器,罩在他的脸部附近,让他吸一些算一些。但他很快发现了,在他睡着后就会有个巨大的怪声出现。于是他常常醒来,以至于我们无从下手。 元宝的猛烈反抗,让我们所有的招数都失效了,而且副作用巨大。束手无策之际,我才想起来也许我可以试试PET。我的导师Steve曾经讲过的一个经典案例是他如何让只有九个月的女儿自主吃药的。 我曾经多次跟人分享这个小故事。老

    标签:教育方法
  • 九种“坏”爸爸,究竟影响了孩子什么?
    九种“坏”爸爸,究竟影响了孩子什么?

    罗静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发展心理学 博士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委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 理事 积木宝贝国际早教 首席教育官 父母在线 静观育儿讲师团 专家 例如,妈妈在给孩子喂奶,爸爸在玩手机;妈妈在给孩子讲故事,爸爸在玩手机;妈妈在和孩子做游戏,爸爸仍然在玩手机......这种爸爸,有了孩子不但没有成长反而“退化”了。虽然表面上看,爸爸是陪在妻儿身边的,可是这类爸爸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却处于边缘地带。 下面是我们常见“问题”爸爸的九种类型,爸爸们可以尝试对号入座,找到自己所属的分类,也就基本找到问题的所在了。 你是属于哪种类型的爸爸? 一、事业型 这类爸爸往往以工作为重,整日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为给孩子提供的只是物质上的满足,但却忽

  • 警惕!孩子如果有这10种表现,说明家长身上有大毛病!
    警惕!孩子如果有这10种表现,说明家长身上有大毛病!

    我们常说:父母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 你今天对孩子喊,就别怪他明天对你叫; 你今天对孩子没耐心,就别怪他明天对你不耐烦; 你今天训孩子不如别人优秀,就别怪他明天怨你不如别人爹妈有权势; 你处处苛求孩子完美,就别怪他自卑懦弱; 你习惯打骂孩子,就别怪他崇尚暴力或奴性十足; 你自己界限不清,就别怪他不负责任。 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影响巨大。如果父母总在孩子面前不注意约束自己,就等于在无意中培养了一个“熊孩子”。 今天,我们列出孩子最常见的10个“熊孩子”表现,看看是怎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 1. 孩子常撒谎父母不够宽容,喜欢惩罚孩子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犯错,不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就是一顿揍。孩子当然会害怕,孩子一害怕,下一次犯错的时候,就会采用一种逃避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避免

  • 父母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父母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但是当她蹲下来询问孩子原因的时候,她明白了,在孩子的角度,只能看见一条条的人腿,以及一些高高的柜子,一点也不能让人赏心悦目,反倒让人非常不舒服,而以大人的高度,是看不见这些的。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家长应该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掌握孩子的听觉、视觉与理解特性。许多爸妈会从大人的角度,和小孩互动,间接或直接安排甚至命令孩子怎么做、怎么玩、玩什么。其实小孩就是小孩,他身体和思想的高度都还有待成长,如果站在大人的立场,就很难明白孩子的喜怒哀乐。 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你蹲下来了吗? 成人有自己固定的思维,也有自己已经成形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也习惯了用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衡量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者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孩子的心理。如果这样,那家长永远也猜不到孩子在想什么,因为你们的出发点、角度和

    标签:教育反思
  • 育儿:忽悠孩子要不得 爸妈别做坏榜样
    育儿:忽悠孩子要不得 爸妈别做坏榜样

    你是不是曾经也因为想要哄孩子开心而随口说带他去看动物?你是不是也曾给孩子承诺但最后没有兑现?相信很多家长都有放孩子鸽子的时候,有些是逼不得已,有些可能是说过就忘记了。但是你的孩子可是对你的一言一语记得清清楚楚呢!家长经常放宝宝鸽子,很容易让宝宝也说话不算数哦! 片段回顾:涛涛很喜欢看动画片,有时一看就是一个下午,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看得津津有味。妈妈担心孩子会近视眼。所以现在只让他看两集就不让看了,但是孩子又吵又闹,嚷嚷说最后一集,可是又趁妈妈不注意再看一集,还说其实是还没播完。有几次还答应了妈妈,看完这部卡通片便回房间收拾玩具,但是一转眼又跑到楼下和其他小朋友踢皮球了,收拾房间的事情又是不了了之。 孩子说话不算话,往往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些错误示范,时常给了孩子承诺却不实现;或者对孩子没有遵守约定的事情时家长抱着没辙无奈的

  • 很有创造力的孩子,身边都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
    很有创造力的孩子,身边都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

    虽然这是一个笑话,但却说明一个道理:创新的行为往往产生于“奇思妙想”。有创新能力的人提出的问题常常“出乎意料”,思考的结果往往“与众不同”。 我听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老师问同学:“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这是一个传统的脑筋急转弯题目,不够聪明的人会老老实实地回答“还剩9只”,聪明人会回答“一只不剩。”但是有个孩子却是这样反应的。 他反问:“是无声手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80分贝至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 “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 “OK,树

  • 宝宝爱飙脏话,肿么办?
    宝宝爱飙脏话,肿么办?

    太不文明了!回家!” 牛牛一边挣扎一边嚷嚷,“他就是臭大便,就是,以后再也不跟他玩了。”为啥以前乖宝宝怎么突然飙起脏话了? 2岁多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模仿能力比较的强。当孩子听到好玩的话,有趣的话,脏话就能迅速的记住,并且开始不断重复这些话。特别大人在说脏话的时候情绪一般激动或亢奋。宝宝们就觉得这句话好像特别有魔力似的。加上宝宝开始学说话,说的每句话家里的父母长辈都会很开心很逗,当孩子说出脏话的时候,大人的反应往往是好玩好逗,经常是逗得大人哈哈大笑。 于是孩子在潜意识里就觉得说出这些话能得到更多的关注,会显得特别的开心和兴奋,并会不断的重复。 当宝宝在家里说脏话的时候,得到的回应是笑声,当他在外头讲脏话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家长责骂,在他小小的心里一定是无所适从,又委屈又生气。当众发飙也就不奇怪啦!有的家长说在家听到他讲脏话我一定是很激烈批评他,请注意家

  • 当心你的焦虑,可能正让孩子变得更糟
    当心你的焦虑,可能正让孩子变得更糟

    孩子就在焦虑妈妈的这种担忧、放大缺点中,以及没有安全感的比较中成长着。 我们下面就按焦虑妈妈的类型来分析,妈妈的焦虑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一严重洁癖+照顾狂这种过度担心式的焦虑它会让孩子变得身心脆弱。 我一个朋友上大学时也不怎么爱收拾宿舍,可有了孩子之后,你一进她的家门,绝对会闻到浓浓的消毒剂的味道。她甚至会一边跟我聊天,一边不停地从孩子手里抢过玩具来,用蘸了酒精的抹布擦拭。 陪她一起做饭,翻开她家的冰箱,各种有机食品琳琅满目,还有进口的脱脂奶酪、核桃油、浓缩果汁等等。做辅食的工具更是一应俱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淘不来的。而且她还让朋友从全国各地代购来各种营养素及补剂,恨不得把全世界最有营养的东西都塞进孩子嘴里。 这就是典型的,过度担心和焦虑的妈妈。恨不得把全世界最好的都拿来给孩子,却又总是觉得做的还不够好。整

    标签:教育反思
  • 爸爸妈妈,你们能多抱抱我吗?
    爸爸妈妈,你们能多抱抱我吗?

    用更科学化的描述来说,肌肤相亲能触发某种脑神经传导介质,这种介质能舒缓宝宝的神经系统,降低宝宝的压力激素所分泌的皮质醇含量。肌肤相亲,能带给宝宝的大脑这样一个讯息:我很安全。 若是走到相反的极端,一个新生宝宝如果连续几天都与他人毫无肌肤接触,那么宝宝就会变成一个双眼空洞无神的小呆瓜。他的应激反应系统已经遭到了破坏,随之而来的更是一连串的负面效应。 与宝宝亲近的各种途径 在宝宝出生之后的头几个星期里,单单忙着熟悉照顾宝宝的一系列套路就能让你忙得头晕脑涨了:给孩子喂奶、替孩子拍背排气、哄孩子睡觉、帮孩子清洗便便……让孩子能好好活下来。渐渐的,某些时候你开始发现该做的都做了,这时,你会不会想:现在我们又该做什么了呢? 与其让宝宝睡在婴儿秋千里望着头顶来回摇晃的小玩具发呆,你不如抱抱孩子。 肌肤与肌肤相贴: 让宝宝只穿着尿布,躺在妈妈或者爸爸赤裸的怀抱里。也可以

    标签:育儿经验
  • 孩子开启“热衷打人”模式?这些打人、咬人的举动怎么破?
    孩子开启“热衷打人”模式?这些打人、咬人的举动怎么破?

    有些2、3岁的孩子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也不管小伙伴的年龄大小、认识不认识,不是举手打对方了,就是咬人家,哪个父母看见心里都不会乐意有时候也难免有争执。你看,爱“打人”的宝宝也是不止这两位育友家里有,我们父母需要细心引导,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打人敏感期”,之后也会发现孩子的另一面成长。 孩子爱打人原因也是多方面: 1、孩子的自我意识萌发,同时迎来逆反期,凡事得看是否合自己的心意,要不然就是“不行”“不要”,小情绪上来的也很快,要是不“顺着”那就对着干难免也有打人迹象,其中有些敌意和攻击行为也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反应。 2、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在发展中,有些情况下表达能力受限孩子就会用行为动作来表现。 3、孩子和小伙伴的交往能力正在发展中,不稳定,经常有很多孩子其实想和对方交朋友,无奈自己的能力有限,有时候就会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意愿”,如果是这样的情况,父母可要会分辨,帮助孩子

  • 孩子害羞紧张怎么破?这位聪明爸爸太好玩了
    孩子害羞紧张怎么破?这位聪明爸爸太好玩了

    还有一次,汤姆爸爸带汤姆参加奶奶的生日会,又是屋里黑压压的人群,爸爸牵着汤姆的手走进去,感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往他身上看,小汤姆双腿酥软、两眼一黑,又再次晕菜过去了。 汤姆的爸爸翻阅了大量的书籍,然后在某天清晨问了小汤姆这样一个问题:“宝贝,我今天有什么特别的?”孩子摇头。 然后转头问正要出门的妻子:“亲爱的,我今天有什么特别的?”妻子也摇头。 爸爸指了指自己的胡子,原来是黑色的胡子被染成了棕红色,格外装逼!但除了他自己,家里的其他人都没有留意到。 爸爸随后给小汤姆讲了一个故事: 小男孩戴维某天无聊,盯着贝克汉姆的帅照给自己剪发,结果剪了一个丑陋的屎桶盖头(娃娃头),到学校上课时浑身不自在,感觉全班的目光还有老师的斗鸡眼都往自己脑袋瞧。下课后他强颜欢笑,装作若无其事地跟同学聊天,结果跟他聊天的10个同学中,只有2个同学留意到他剪了头发,

  • 父母的坏情绪,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污染源
    父母的坏情绪,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污染源

    作者 冯瑞玲 1 清晨,四岁的小雅要求妈妈:“我要编两个漂亮的小辫子!”“没时间了,妈妈上班该迟到了!” 眼见时钟的指针已经指到了7点40分,还有20分钟就到点了。妈妈简单地给小雅梳了一个马尾,小雅噘着嘴,一边反抗一边扯下刚绑好的橡皮筋。 “你这孩子,不告诉你要迟到了吗!”妈妈的音量明显提高,拽过孩子又重新扎回了马尾,这时小雅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大声哭闹起来“我就要编辫子!”妈妈又急又气,“我不管你了!”把孩子交给爸爸摔门而出。 小雅哭得更歇斯底里了,“哭哭哭,再哭我也不管你了!”爸爸被吵得心烦,气愤至极。 2 上述案例中的妈妈,相信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一定会很容易满足女儿的愿望,但是在即将迟到、女儿还不配合的情形下,她抑制不住急躁的情绪,口不择言,说出伤害孩子的话,而爸爸不仅没有对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