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很优秀的小学教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是她的班级里也存在一个问题学生,这孩子叫做田野,10岁孩子,成绩中等偏下,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作业也做得马虎。田野的父母也是头疼,平时得对孩子三催四劝,才能把他“请”上书桌学习。 有一天这位老师在评改试卷时,发现田野在试卷的作文处留下空白,里面只写了歪歪扭扭的三句话: 老师,读书有什么用? 我不喜欢读书,我是为爸爸妈妈读书的。 爸爸妈妈说以后我读到大学毕业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可是我不想工作,我以后想去放羊。 老师才恍然大悟,田野平时总表现出厌学的情绪,归根到底是他想不通读书的作用。孩子有了心结,自然没办法爱上学习。而他扬言自己是为爸爸妈妈读书的,这句话更是很多孩子的心声吧! 第二天课堂上,这位老师忍不住向学生们提问:“你们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吗?”
所谓“因材施教”在育儿方面的用处,想必不用多说大家也有所体会,因为宝宝个性的不同,家长们要选择最适合宝宝的方法进行教育,今天我们就以“清华妈妈”的育儿经验来做参考,看看她是如何教育宝宝的。 关于吃饭: 1、家长总是担心宝宝营养摄入不全影响身体发育,其实营养不良也不是一顿饭两顿饭就会导致的情况,如果宝宝不喜欢吃,家长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可能家长并不能理解宝宝是否是真的饿了或者吃的太多了,但是孩子是最有感觉的,只要孩子不是一整顿饭都不吃,家长最好适可而止。 2、虽说宝宝吃肉,对身体发育都有好处,但也要有个度,饮食中的蔬菜要占据宝宝饮食中的百分之五十,主食百分之三十,肉类百分之二十,满足了正常的身体需要就可以了。每天必吃苹果和猕猴桃,补充维生素的同时还提高身体抵抗力。 闺蜜是医生,她告诉我,家长千万不要强
给宝宝买了《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绘本,一套共12册,宝宝每次都让我从第一本开始讲。 讲到第五遍的时候,我已经很不耐烦了:“第一本不是讲了很多遍了吗,你不想看看第二本吗?” 宝宝不回答,只是把第一本书塞进我的手里:“妈妈讲!” 我喝口凉水,平息了一下喉咙里喷薄欲出的焦躁,翻开第一本《我想去看海》,一字一句地讲了起来。 此时我已经做不到声情并茂了,我不偷工减料,胡编乱造已经很不错了! 宝宝静静地听我讲,很认真的样子,我却开始偷偷构思我的下一篇文章,今晚我要写一篇育儿文,题目就叫《世界上最考验耐心的三件事:喂饭、哄睡、讲故事!》 讲到中间,我实在累了,于是灵机一动:“要不你给妈妈讲吧,哪不会妈妈给你提醒。” “好的妈妈。” 我把书递给宝宝后,心里露出一个得逞的笑容,顺势来了个葛优躺。而一旁的宝宝
孩子从小练习各种乐器,绘画或者跳舞,但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大多孩子都是半途而废了。其实这是大人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因为大人从思想上都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一样特长,目的是培养孩子什么能力。 我都告诉女儿,比赛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让你知道,你拥有了资格。而即使这个资格也是你自己用了这么长时间奋斗出来的。我要让她知道,她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她自己得到最大的快乐,而不是为了我。 我们不是为了培养孩子一种特长而让孩子去学什么东西。我们是为了培养孩子一种生活能力而去学习。我们要在培养孩子拥有一种特长的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抵御诱惑,战胜不良情绪,提高自己的做事的毅力等等一些做人的优良品质。 孩子的特长都是后天培养的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只能看到孩子是否具有某种天赋,而无法看到她有什么特长。我认为孩子的特长都是靠父母培
老师与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路上影响最大的两个群体,本有着相同的责任与使命——让孩子成才。可是,近来在新闻推送中屡屡看到,仅仅因为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便有家长到学校闹事,更有甚者与老师大打出手,伤身夺命。 我们不能否认教师群体中,有极个别的老师,确实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这类老师也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过,我们切莫将所有敌对与仇视的眼神对准所有老师。尤其是家长,应该与老师团结与协作起来,才能让家校和谐,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 我们都应该摆正一个事实: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让所有家长满意。 01 疏忽,在所难免 作为父母,你是否有过因为孩子在学校磕碰而火冒三丈的经历呢?感谢,你没有马上拿起手机就让老师给个说法。 我佩服你身为人母却又处变不惊的态度!你了解自己照顾一个孩子已是含辛茹苦,学校老师管理四五十个孩子确实不易!
过节过生日,家长们都要忙不迭地送孩子这样那样的礼物,其中以玩具零食、玩偶绘本为典型代表。但调查显示,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礼物并不是这些,你是否准备好给孩子以下这十种“爱与关怀”了呢? 01 临睡前的一个吻 孩子临睡前的一个吻,孩子遇到困难时轻拍他们肩头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时一个温暖的怀抱,孩子回家时的一个问候,还有一句“爸爸妈妈爱你”的表达。这是我们采访的数十名孩子表示出的想要的爱的方式。还有一些孩子提出:“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在一起,一起来爱我?” 专家建议:中国是一个讲究深沈含蓄的国家,长辈都不愿意表白自己对孩子的爱,可是,孩子们需要家长把爱说出来做出来。另一方面:这些年来一直都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又让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爱,作为家长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尽量享受完整的爱。 02 请尊重孩子的个人形象
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公共场合被打闹的年轻人撞到,紧接着一句“对不起”将我发脾气的话咽回去。 是啊,人家都说“对不起”了,怎么好意思责怪? 教育孩子时,我们也常常会面对这样的状况: “妈妈对不起,我错了!”女儿故意把水洒在地上玩后她这样对我说,然后下次她依旧不改; “姥姥对不起,我错了!”女儿不好好吃饭,姥姥怎么说都不听时她这样对姥姥说,然后她继续光玩不吃; “姥爷对不起,我错了!”女儿跟小朋友抢玩具,还动手推小朋友,回家后这样对姥爷说,然而再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她还是上手就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句本应是犯错时有愧于他人的“对不起”,成了我女儿的“口头禅”。 "好了,孩子说了对不起,不要再说他/她了!” 我坚决反对打骂教育,用说理代替指责去管教孩子,当她做错事时与她一起分析事情发生的
每当考试成绩一出来,也就是家长最头疼的时候,因为孩子的成绩实在不理想!有的孩子是单科成绩差,有的孩子是连着几门都很差劲! 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家长不禁疑惑: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一直稳居前三呢?开心老师想说,那是因为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就差了这“5分钟”的学习时间! 1 课前5分钟预习 课前预习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老师,我常常对着自己的学生说“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只有预习充分,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每一节新课都需要旧知识作为基础,而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学习新课程扫清障碍。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学习中自我思考的环节。 所以,孩子有必要在新课前预习,先大致浏览一遍新课内容,发现有不理解的地
教育孩子是件费心费力的大事!有的孩子比较调皮难管教,有的孩子则比较安静不言语。无论哪种孩子,都让家长感到十分头疼,为孩子的将来感到担忧!尤其是下面这4种孩子,更需要家长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 1 放纵的孩子 有的孩子一到饭点就耍赖不吃饭,有的孩子一放学就往外跑,坚决不做作业,而有的孩子一回家就玩游戏,常常玩到通宵…… 这类孩子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自律,对规则和约束丝毫不放在眼里,归根结底也是家长过于放纵! 应对方法:家长要下定决心纠正孩子放纵的行为,分析孩子的行为是否要被制止,如果家长觉得要制止,那就拿出明确坚决不粗暴的态度,用行动告诉孩子不可以,并且不要拖延犹豫,也不要因为孩子的讨价还价而心软。 比如,孩子为了玩游戏不吃饭,家长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不可以,如果警告后孩子仍旧我行我素,家长可以狠心一点:直接不管他!
01 从妙乐很小的时候,我开始给她讲睡前故事。关灯后,她睡不着我就给她默讲简单的故事,比如三只小猪、白雪公主、小锡兵……慢慢长大了,她对于简单的故事不满足了。 有一天,她说:“妈妈,别讲故事了,我们来聊聊天吧。”我觉得惊讶又有趣,小小的人儿知道聊天了。 于是,睡前小聊,成了我和女儿亲密交流的珍贵时光。但有时,她的一句话也能让我一口喷出血来。 这天晚上爸爸带妙乐在楼下玩儿的时间有点儿长,回来得比平时晚,洗完澡又磨着我讲了两本绘本。我一看,已经九点半了,就催着她赶紧睡觉。 她突然说:“妈妈,老师说,明天要穿园服,有升旗仪式,我去衣柜把园服找出来。” 我马上驳回:“你赶紧睡,妈妈给你找,快点儿闭眼睛。” 妙乐撅着嘴说:“我想自己去找。” “可是现在已经很晚了啊,你快睡觉。” “我知道
走在大街小巷、地铁里、办公室、商场里、微信朋友圈···大家最近探讨的话题都是围绕马伊琍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这部电视剧是接近现实生活的都市情感剧,导演以独特的视角,写实的表现手法将罗子君面临着问题,也就是很多中年家庭主妇都会遇到的危机,将这一社会话题集中表现在女主角身上,引起广大女性观众的共鸣。 我觉得这部剧目前最虐心的情节,是在打官司之前,陈俊生的律师找到子君,劝她:“为了孩子有个好前途,你就放手吧,权当是成全孩子。你是一个做母亲的,当然要为孩子着想啊。” 幸好子君没被洗脑,沉浸在自我牺牲的感动里把孩子拱手相让。 我是没有很多钱,也没有很好的社会资源,难道我连做一个母亲的资格都没有吗? 养育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不是休养,不是品味,而是一颗愿意陪伴他呵护他的心。 只要我愿意,哪怕我是一个
前几天带女儿出去玩的时候,路过一个许愿池。看到大家往里扔硬币,女儿很好奇:“他们在干嘛呀?” 我说:“大家在许愿呀!把心愿装进硬币里,来祈祷能够实现愿望。” 女儿说:“就像我过生日时候吹蜡烛许愿一样吗?” 我笑了:“对呀!” 女儿很高兴:“妈妈我们也来许个愿吧!你的愿望是什么呀?” 我的愿望?如果愿望真的可以实现,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你能一生健康平安、顺遂如意吧! 也许,和我有着同样愿望的,还有很多很多的父母。 但偏偏有这么个父亲,却在儿子的毕业典礼上祝他“不幸、孤独、被忽视、遭到背叛”…… 约翰 罗伯茨(John G. Roberts Jr),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大法官。今年六月,他参加儿子的初中毕业典礼时,给毕业生们送上了一份不一样的“祝福”—— 我希望今后你
《欢乐颂2》已剧终,可是追剧群众却意犹未尽啊。 虽然整个剧情开展到后来,一点都不犀利了,老套的婆婆妈妈国产剧标配缓缓上演,不过还是跟着剧情追完了。 嗯,果然没有惊喜。 我在想,《欢乐颂》会不会再出一部3,而这第三季,五美变成了五妈,想想都觉得会鸡飞狗跳啊。 尤其是曲妖精,她多是放了妈,会被炸成什么样子呢?不过瘾,不如我们自己来编个剧吧。 安迪,应该会保持一贯干练的作风,高效管理好情绪和时间,是一个能干的事业家庭两不误的妈妈。然而,她情感世界的肃清,让我怀疑她能否充分感应婴儿的需求和反应,建立亲密的亲子互动。 樊胜美,一个被家庭拖累得精神和身体都无法舒坦的人,差不多已经失去爱人的能力,让这样一个人去面对一个内心渴望无条件的爱的婴儿,既太为难她,也太委屈孩子,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悲剧。 邱莹莹,是一个
每个妈妈都经历过,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那些让我们啼笑皆非的“纯真行为”~ 尽管我们知道,他们是在探索世界, 但生活中看到孩子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我们的第一做法,却依然是对孩子说“不”! 是啊,很奇怪,为什么我们心里无条件爱着孩子,可在嘴上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三个字, 不是“我爱你”,而是…… 渐渐地, 我们的处处否定,让自己精疲力尽, 也让孩子的性格有了强烈的变化…… 小家伙变的固执叛逆, 越不让做的,越好奇做到底。 有时脾气急躁,一言不合会打人。 甚至有时候还自我封闭,畏首畏尾。 我们总是摆出大人的架子对孩子说不, 为什么就不能顺应孩子天性, 好好的呵护孩子纯真的成
这个故事你一定听过:一个恶行累累的窃贼被国王判处死刑后,国王赐予他一个愿望,窃贼说:我想见我的母亲最后一面,国王准许了。本以为窃贼会与母亲深情告别,不曾想最后一刻他却一口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大声控诉到:“为何在我第一次偷窃的时候你没有制止我!我一辈子不会原谅你!” 爱是贯穿我们一生的重大事件:爱爱人,爱孩子,爱家人,爱朋友。人不可能离开爱而存在,爱像引力一样无处不在。所以爱的错误观念,对人的影响也特别大,有时候能毁掉人的一生。 今天童姐跟大家分享3个反面教材,与君共勉,希望我们不要成为我们最讨厌的人! 讨人嫌类型一:过分愧疚型 德国父母为教孩子严谨与担当,会让孩子去体验挫折的感觉,常常会说:“你得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中国的一些家长,在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时,则充满焦虑,容易愧疚自责。 《妈妈是超人》节目中马
蒙台梭利认为,当儿童能够走出大门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带着他们,让他们尽可能观察周围的世界。否则,儿童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父母与朋友谈话时,孩子是否应该在旁边? 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观点认为,如果我们想帮助儿童,就应该经常把他们带在身边,以便他们能够看到我们在做什么、说什么。 然而,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研究出了很限制儿童行动的“工具”。父母为了保证他们安全又使自己轻松,会把他们限制在围栏里、限制在婴儿椅上,等等。 事实上,这种类似囚狱的生活使宝宝无法发挥他们的潜能,他们可能会常哭、暴躁、易怒,因为他们正处于精神饥饿状态。 而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培养儿童的方式却比现代人更加文明合理,因为儿童总是寸步不离地跟着母亲,这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 比如,最先发现日本的人把日本人称为“双头民族”,因为
暑假有一段时间了,孩子们也玩嗨了。 前几天,有一个妈妈留言说,自从学校放暑假以后,家里的电视机从早到晚没有停过。就算是广告时间,孩子也是守在旁边不动。 电视台也往往迎合孩子们的兴趣,一天连着播放好几集。看到孩子木讷地坐在沙发上,不停地揉眼睛。而自己又要上班,怎么办呢? 很多父母是恐惧假期的,尤其是暑假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就集中暴露出来: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吃零食现象严重;看电视,玩手机不亦乐乎......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暑假也是孩子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为至少,我们能够看到孩子身上的这些平时不易发现的问题,知道怎么去引导孩子。 千万不要把教育孩子的全部任务都交给学校,交给老师,认为等到开学自有人去管教他。 我们养育一个孩子都觉得很累,何况是班上那么多孩子,凭老师一个人怎么可能管教的过来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发火,并不是因为他犯了多大的错,而是咱的心太累。 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太高了,既要在事业上打拼,还要在家庭中承担管孩子的主要角色。男人回到家一般是看手机和打游戏,或者一边假装陪娃,一边看手机的。 涵涵爸爸是抽空就会帮我看娃和做家务的男人,但因为工作性质的不同,照顾孩子的主要任务还是在我身上的。 昨天晚饭时,涵同学跟我说:“妈妈,你的优点是非常爱我,缺点是老跟我发火,你得注意下了!” 一句话把我说得逗笑了,但却也揪心地反思着。最近因为搬家、工作、公号,我实在是太忙了,分身乏术,火气也就跟着见长了。 其实之前是认真管理过自己的情绪的,可最近老毛病又犯了。于是就想把我之前以及现在了解到的关于情绪管理的经验和知识分享给大家。 01 降低你的期望值 想想当初咱刚生下宝宝的时候,
01 周末回了趟老家,听亲戚讲了一个真实故事。 一家生了两姐弟,姐姐从小承包了所有家务,父母还要动辄打骂。弟弟呢,就是家里的小皇帝,要什么有什么。 姐姐成绩好,一直都是班上的前茅,高中毕业后又考上了重点大学。弟弟却不争气,打架、泡妞、赌博,小小年纪就惹了一堆麻烦。 姐姐毕业后,跑业务风吹日晒攒下点钱,在老家贷款买了套小户型房。这时弟弟搞大了女朋友的肚子,想结婚又没有婚房,就动了姐姐的主意。 二老把姐姐堵在房子里,又哭又闹,一把鼻涕一把泪,求女儿让出房子。姐姐当然不肯,这房子是她唯一一点依靠了。 二老见软磨硬泡不行,就开始咒骂:“你个没良心的,供你读大学花了那么多钱,都不肯帮一帮弟弟。”说到最后,母亲就用头去撞门,要死给女儿看。 女儿毕竟心软,就把房子让了给弟弟,但说明只是给弟弟借住,产权依旧在自己名下
每位妈妈都希望教育出一个阳光开朗、自信乐观的好孩子,也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温柔细腻的好妈妈。可是真到了管教孩子的时候,面对孩子的执拗、任性,却又很容易变得暴脾气、没有耐心……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中科院陈琦老师,在“家长必读讲堂”做分享时就说: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为一个好妈妈。如果你觉得孩子不好管,如果你觉得自己老是动不动发脾气,基本上是因为你太久没学习了。 孩子的成长,是件很有规律的事情,比如小孩子吃手这件事,学习过儿童心理学的妈妈,就知道这是孩子处于‘口欲期’的正常表现,就不会当回事;而没学习过的妈妈,就认为这是坏习惯,就会费尽心思帮孩子改,甚至打孩子…… 所以你看,要想培养出个好孩子,妈妈不进步、不学习怎么行呢?” 陈琦老师前段时间讲座时,阐释过很多心理学方面的教育法则,包括“手表定律”、“超限效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