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暑假作业就像孩子头上的“紧箍咒”,不管怎么假期去了哪,做什么,都得想着还有份任务需要完成。这不,放假了,老师们给孩子们布置了不少暑假作业。不过有些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会暴露不少小毛病,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自制力相对弱一些,需要家长适当督促。 那么家长们有没有头痛如何帮孩子监督检查作业呢?是不是苦恼方法不当,检查就没有效果,担心孩子的学习能力难以提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督促孩子顺利完成暑假作业,家长都能做点儿什么。 孩子写暑假作业,有这三种现象吗? 现象一:不知道着急:动作拖拉 很多孩子平时写作业的时候就喜欢拖,每次都要磨蹭到晚上8点半,甚至是9点以后才开始写,上学尚是如此,假期就更加更加喜欢拖了。 经常会说明天再写吧,等到了明天,又不想写再推迟,直到开学前几天,才开始夜以继日的赶。 孩子的小心思:假期这
小孩心海底针,小小脑瓜到底在想什么 1 Coco的儿子2岁了,小嘴儿特别甜,每次妈妈妈妈的叫着,Coco心里都有无限的甜蜜。但是同时她也有一个特别头痛的问题:“这孩子,每天吃饭都是磨磨蹭蹭,东摸摸西看看,还总是把饭菜扔得到处都是,我真的是超级痛恨像战场一样的饭桌,又特别担心他不好好吃饭影响发育、影响消化。唉,这孩子为什么这么不懂事呢?” 2 小姝有一个4岁的女儿,喜欢唱唱跳跳逗大家开心,活泼可爱的样子总是能给一家人带来很多欢乐。可是一到睡觉的时候,立刻就变成了磨人的小妖精!妈妈讲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可小姑娘就是死活不放妈妈走:“妈妈,再讲一个!”都到半夜了还不肯睡。唉,这孩子怎么这么粘人呢? 3 萍萍家有一儿一女两个宝贝,两个小天使是一家人的心头肉。本想着是人生圆满、儿女双全的好事,没想到孩子
虽然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没有一套完全可以复制的模板,但那些“成功孩子”的家长身上,都有我们普通父母值得学习的地方。毕竟有句话说的好:要培养一个牛逼的孩子,自己首先得是一个牛逼的父母。 什么样的父母才算牛逼的父母呢?多金?有权?还是智商爆棚?之前,美国《商业内幕》在时代杂志上发布了一篇文章,说是通过哈佛、斯坦福等众多名校提供的大量调研数据总结出成功孩子的父母所拥有的10个共同特征。是不是很好奇?一起来看看吧,你是否也是潜在的优秀父母呢? 1.舍得用孩子,让他们从小做家务 根据哈佛大学做过的调查显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成功孩子的父母能意识到:让孩子做家务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做家务长大的孩子更能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就有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记者采访北京文科状元的成功心得。他说,自己的父母是外交官,从学习习惯,到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最后,自然水到渠成。 “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庭又好又厉害的。” 有人说,很遗憾,他只是说出了现实。然而最刺痛人心的,也就是现实。 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确实在个人成长中起到了无法忽视的作用。温暖有爱的环境,从小轻易接触的开阔眼界和格局,潜移默化中培养的高情商……我们不能否认,确实有的人,“赢在了起跑线上”。 但是,原生家庭不够好的孩子,就活该被甩出远远的距离,带着命运不公的烙印过一生吗? 当然不。 《红楼梦》里有一个姑娘,她是等级森严的大家族里有着卑微身份的庶出女儿;她有一个不成器的哥哥贾环,和一个时常在人前羞辱刁难她的亲生母亲赵姨娘。 但是,她也是那个人人又敬又怕的三小姐,是最
记得汪涵说过这么一句话:“父母的双手是用来拥抱孩子的,而不是用来打孩子的。” 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忍不住对孩子发火,甚至会对孩子动手。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以下3个阶段的孩子千万不能打骂。 3岁以内的孩子不能打 3岁以前是孩子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时期。 3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这一阶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自主性与羞怯、疑虑之间摇摆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打骂,不仅没有警示作用,还会让孩子对自身的行为感到疑惑,进而感到羞耻。 长此以往,就会养成胆小的性格,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最重要的是,3岁都不到的孩子怎么能经受住成年人的“巴掌”呢?娇嫩的皮肤,即使下手很轻,也很容易造
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基本美德而千古流传。古有黄香温席,今有潘健割肝救父。 千万经典,孝顺为先,他们的孝道被世人称赞,成为一代楷模。 可是现在,一个家庭里最多也就两个孩子,独生子女家庭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孩子成为家里几代长辈的手中宝,小心捧着呵护着。 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骄纵的脾气,认为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所有大人得围着自己转,稍有不如意就肆意发火,就更别提“孝顺”二字了。 如果您家的孩子有下面四个特征,建议父母赶紧对孩子进行纠正和引导,否则长大后孩子非但不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还有可能因为被惯坏的个性犯下更加严重的错误。 喜欢顶嘴 “我不做,我就不做!” “不要讲了,烦死了!” “我想干嘛干嘛,你管不着!” ......
在孩子的养育中,很多人总是把妈妈的角色看得比爸爸重要,实际上,爸爸的一举一动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角色完全不输于妈妈。 如果孩子有一个不合格的爸爸,那么这将会给他的人生造成一万点的伤害。 01 暴躁的爸爸 妈妈是慈爱的,爸爸是严厉的,这种刻板的印象自古已有,但是很多爸爸误把“暴躁”当严厉,动不动就打,动不动就骂,以为这样就能够竖立起一个“严父”的威严形象,好让孩子乖乖听话。 棍棒教育下,孩子的确会听话,但那只是因为他害怕你。孩子天生崇拜父亲,但是一直被尊崇的人严苛对待,心里肯定会受伤,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胆小怕事,亲子关系也会变得冷淡。 所以请暴躁的爸爸们面对孩子的时候,收敛一下脾气吧,暴躁的性格可是会传给孩子的! 02 手机不离身的爸爸
闺蜜发微信来向我抱怨,“以后再也不敢去桃子家了,实在招架不住她家那熊孩子,黏在我身上打滚,踩着我的高跟鞋臭美,扒拉出我的口红涂得满脸都是,还偷偷解锁我的手机,死活缠着我陪她打游戏……” 桃子刚刚生了二宝,她家大女儿跟我儿子同岁,几年前我们两家曾结伴去旅游,期间,也曾领教过这位大宝的淘气和顽劣。 不过,当时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并不是孩子,而是桃子两口子对待孩子的态度。 飞机上孩子虽然坐在两人中间,可桃子晕机,一上飞机吃过药就沉沉睡去,桃子老公则全程都在玩手机,别说跟孩子有什么沟通,就是眼皮都不曾抬一下。 我们一家跟他们同排,中间隔一条过道,儿子第一次坐飞机,兴奋异常,一路都在不停发问,安全带怎么系,桌板怎么放,紧急安全门的作用是什么,机场在下小雨,为什么天上却阳光灿烂?空姐好美空少好帅,我以后怎么才可以做一名空少,他们看起来都好神气啊我好葱
前几天,有宝妈在群里说,能不能做一篇爸爸陪伴的文章,自家宝爸带孩子就两分钟耐心,动不动还板起脸训孩子,本来孩子一岁多时还挺喜欢爸爸,现在孩子直接说,不想跟爸爸玩了,开始排斥自己爸爸了,害怕以后也会出现孩子和爸爸关系很僵的问题。 爸爸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爸爸和妈妈带孩子会形成一种互补,比如爸爸的阳刚果敢与妈妈的阴柔进行互补,可以促进孩子全方面发展。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爸爸带孩子总是被抱怨“几宗罪”:要么是各种忙为借口让家成“丧偶式”家庭,要么带孩子没有耐心动不动就板起脸树威严,要么自己玩手机不肯陪孩子,要么带孩子的方法不对导致孩子讨厌爸爸…… 不管你家那位是哪种爸爸,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有一定损失,而对于各位爸爸来说,这也是无法挽回的一种损失。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孩子最需要陪伴的也就这几年,所以爸爸们要抓住这几年
当你发现去年孩子还甜甜地抱着你撒娇、今年却叛逆地咬人摔东西时,别太头疼,这些都是正常的。所以,想要和孩子好好相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的行为特点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孩子相伴。 孩子1岁时 孩子这个阶段已经开始有独立意识,开始离开你的怀抱,开始走路或者学着走路,有些甚至可以说话了,他们在慢慢独立,说明从这时起,每天只赖在你怀里的日子很快就要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时候,站着看世界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角度,也开始能听懂你的话了,但是,好奇心让孩子开始用叛逆挑战你的底线,比如开始说“不”,不过这个年龄段主要还是依靠爸爸妈妈来示范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所以,很多规矩要从现在开始给他立。 认知方面,他很多时候开始去模仿,比如模仿大人打电话、模仿妈妈扫地(这个时候会有很多小暖男抢着要帮忙),但他们仍然不知道事情的后果是什
前几天,有妈妈在群里说,自己孩子经常被对面家小孩欺负,对方家长也不管,自己很着急。 这种情况应该每个妈妈都会遇到,孩子欺负别人,或者被别人欺负。当孩子在一起游戏时,有的孩子比较强势,有的孩子则相对弱势一些。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往往强势的孩子比较佔上风,而弱势的孩子家长就会认为孩子被欺负了,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从下面这些方面来分析。 首先,欺负别人的孩子,有时候他并不是欺负别人,而是不知道怎么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往,孩子社会交往能力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视,我们大人应该去学着了解小孩子的社交,关注自己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其次,孩子都是比较单纯善良的,面对不开心的事情也很容易忘掉。而父母看到孩子受欺负会显得很焦虑,不会像孩子一样扭头就忘掉,甚至有时会要求孩子打回去,其实这样子做会让孩子有些迷茫,因为在幼儿园老师会强调不要动手打人。
您家里吃饭的时候,第一筷子菜是夹给谁的呢?这件小事,对孩子的成长到底有没有影响呢? 1 第一筷子菜给了孩子 小优幼儿园马上开学了,帮忙照看了一暑假孩子的爷爷奶奶也要回老家休息一段时间了。 昨天晚上,我跟优爸做了一桌菜,算是给老两口践行。当最后一道清蒸鱼端上桌的时候,我特意把鱼肚子肉夹下来,放到了爷爷奶奶碗里:“爸,妈,这一个月您俩又是看孩子又是给我们做饭,挺忙活的,多吃点!” 当两块鱼肚子都“飞到”爷爷奶奶碗里的时候,我瞧见小优明显不高兴了,她皱着眉头一脸着急地说:“哎呀我也想吃那块!”那语气,分明是在责备我把本该属于她的肉夹到了别人碗里。 爷爷见状,一边起身要把肉拨给小优,一边对我说:“你也真是的,先给孩子吃呀!” 我连忙阻止了爷爷,然后给小优重新夹了一块,对爷爷说“爸,您吃您的就行,不用老想着孩子,又饿不着她。您整天忙忙活活的,吃点
1-2岁 2岁前后的小坏蛋有多坏,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最突出的表现包括:“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他们一点儿也不坏,一点儿也没有折磨妈妈、蛮不讲理的意思。 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书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 生活规律:饿了、渴了、累了、困了、闷了,孩子就容易发脾气。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 转移注意:这么小的宝宝,注意力移动得很快,你要好好利用。比如,你抱孩子进餐椅吃饭,孩子打挺
作为妈妈爸爸,我们总想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除了供应孩子吃穿和学费以外,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消费也十分重要。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人都离不开钱,如何花钱,是每个父母都应思考的,切不可因不正确的给予方式影响了孩子的将来。 1.什么是零花钱 零花钱就是家长给孩子自己的可以随便支配的钱。 虽然金额一般不会很多,但是相信孩子们都很喜欢拿到零花钱,因为这样他们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比如漫画、糖果、小玩具等等。 2.何时给零花钱 父母从孩子一年级开始便可固定给一些零用钱。孩子的年龄越小,给钱的间隔越短。比如,年纪小的孩子一星期可分两次或三次给,高年级的孩子一周、半个月给一次等。 3.给多少零花钱合适? 到底给孩子零花钱的数目为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家长可根据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孩子的自
我曾经的董事长是一位知名的企业家、教育家。这位已经年过七十岁的老太太现在已经退休养老,和已成为科学家的儿子定居美国。 这次回国探亲时,当地县政府特意邀请老太太给当地数千名师生、家长进行一场免费的教育报告会。 被亲切称呼刘妈妈的她,十五年前就是“中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在育儿的方法上有很多成功经验。加上近些年来在国外定居,她受先进育儿思想洗礼和不断学习,很多育儿观更加鲜明。 会上,她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很多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大忌,她呼吁千万家长和教育界朋友们,一定要克制这个问题,不要将这个问题再一代代的复制给下一代。 她说:这世上有一种东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就是发脾气,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01 为什么不要发脾气? 1)一分脾气七分害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遗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孩子会下意识地模仿大人的行为。 人人都想孩子成才,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只会适得其反!下面的几类妈妈就很难养出优秀的孩子,快看看有没有你? 1、过分愧疚型 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很多家庭都把孩子摆在第一位,父母和孩子的位置颠倒了,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宝贝,对不起哦!妈妈今天有点事来晚了,下次不会了!” “哎呀,是我不好,早上太着急,忘记把水杯放书包里了,下不为例!” …… 明明是孩子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不仅一手包办,偶尔出现问题还要连连道歉,只为了孩子心里能够舒服一点,少点自责。 这样的
中国这几代的男人和女人都不懂如何处理情感问题,这是中国社会最大的危机。男人把生活的焦虑投射到工作上,女人把焦虑投射到孩子上,都是无法处理自己的状态。父亲缺席了,孩子可能出现问题,但这绝对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如果你简单地认为是男人的问题,那么只能造成社会中男女之间彼此的仇视、孤立和怨气,只会导致孩子与父亲更大的隔离。 沦陷在父教缺失的时代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 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孩子就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而现在却完全不是这样,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关系中成为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针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对天津市1054人的调查显示: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制造”的,你光盯着孩子的问题犯愁,却不去反省自己如何“制造”了这些问题,即使能一时能把某个问题压下去,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你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不改变自己的内在,孩子的问题是不可能真正消除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 一、孩子的问题是父母内在焦虑的投射 每一个当了父母的成人,都难免对自己的成长心存这样那样的缺憾,孩子出生后,很容易本能地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性格内向的家长看到孩子不敢登台表演更容易着急,一个从小就容易受欺负的家长对孩子的忍气吞声更加敏感。 因为父母心里总是心存这样那样的焦虑,自然禁不住在所关注的方面对心爱的孩子“明察秋毫”,不知不觉就带着问题的眼光去看孩子了,带着问题的眼光看孩子,看到的当然都是问题,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在问题上,就决定了一些不是问题的行为无意
每位焦虑的父母背后,都有一个熊孩子 小时候,吃饭时间满屋乱跑,把房间装饰砸个稀巴烂;上学了,上课不认真听讲,每次家长会被老师点名挨批; 长大了,沉迷于电脑游戏,背着父母把零花钱用光;成绩不好花大价钱去国外读书,却跟着土豪同学吃喝玩乐,父母成了提款机,甚至长大成人后还吃住在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啃老族…… 亲爱的父母,你是否问过自己:希望孩子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做到了没有? 怎样做家长,孩子会更加优秀?狼族的教育管理方式,能给我们启发。 狼喜欢集体出动,超过五头的狼群一定不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而其中必然有个首脑,它是狼群的优秀代表和象征,更是狼群的核心所在;在整个群体遇到困境时,它必须挺身而出,用自己最锋利的牙刀将敌人扑倒,撕开受困纱网,率领狼群突围,这就是头狼。 头狼是狼群中拥有更
教育孩子,一直是个难题。有的父母会在小孩上学后,就把这方面的事情,放到学校、老师上,而忽略了自己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1、家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2、矛盾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有矛盾,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品学 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4、贫穷 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 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