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孩子,请还击!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孩子,请还击!

    01 前天下午,我一会没留意,小叨就被小区里一个老爱打人的熊孩子给打了。昨天小叨就不肯去散步了。 我问小叨,是不是因为害怕再被打,所以不想去散步?小叨怯懦地点点头。 “那么如果以后还有人要打你,你是不是也会缩在家里不想出去?” 小叨不说话,只是抓紧了他的车车。 我说:“如果他打你,你就打回去啊。” 小叨听了看着我说:“妈妈,我是好孩子,我不打架。” 我说:“如果有人要抢你的东西,要打你,你一定要还手。因为,你越是忍着他们,他们就会得寸进尺,就会一直欺负你。所以你为了保护自己,一定要向他们还击。” 02 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很常见,当妈的也不用过度干涉。但是,如果遇到像那个熊孩子一样,见谁打谁,以欺凌他人为乐的,我们就一定要告诉孩子,不需要忍这种人,要勇敢地还击! 我们

    标签:行为心理
  • 来,和孩子在家这样玩社交游戏!
    来,和孩子在家这样玩社交游戏!

    成三梅|广州中山三院治疗师 在和孩子展开社交互动初期,我们先跟随孩子的引导,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积极互动阶段。 这个阶段很重要,我们从旁观者变成积极参与者,从孩子的世界到了共享互动的世界,给大家展示几个范例: 范例一 ▼ 玩积木 玩积木属于玩玩具的游戏,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1、保持面对面的眼神。在孩子对人的关注还不是很好的时候,我们要保持面对面,想办法去抓孩子的眼神,让他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让孩子多看你一次,再一次。 2、平行描述。用夸张的表情、声调开始,带入描述,比如告诉孩子:“红色”、“球”、“放”。 3、加入手势,不断指向需要拿的积木。 4、轮流,积木是很好的轮流道具,可以你搭一个,让孩子搭一个,或者把积木放远一些,让孩子捡回来,总之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变换不同花

    标签:亲子游戏
  • 孩子总说自己没朋友,爸妈怎么帮忙来破解?
    孩子总说自己没朋友,爸妈怎么帮忙来破解?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我们孩子必备的一个基础,如果孩子总是说自己没有朋友,那么父母就要引起重视了,因为我们的孩子若能与人良好的交往,对他们的个性、情绪情感、智力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若是孩子人际交往有些吃力,我们父母需要帮助和引导孩子怎样去交朋友。 1、首先了解孩子没朋友的原因 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有了解之后再去做有针对性的引导。比如,有的孩子比较好静不好动、有些内敛、不太善于主动去和别的小朋友交往。 父母了解和观察到这一现象,可以从身边做起,帮助和鼓励孩子多融入一些群体环境,像是小区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去看一些表演、去公园等,让孩子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在这些互动中也可以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2、就近找朋友 如果父母了解到一些原因之后还要做些长期交往的准备,比如就在家附近邻居的孩子、同小区的孩子

  • 这个问题超敏感:小学要择校吗?
    这个问题超敏感:小学要择校吗?

    上小学要不要择校? 孩子幼升小,做父母的您会不会不惜代价为孩子择校?有的家长坚决赞同择校:“有什么理由不给孩子选个好学校”、“孩子上学,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小区其他家长都在择校,不择校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前途”;也有部分家长不会为孩子择校:“就近入学,离家近才是王道,接送孩子都方便”、“好的家长比好的学校更重要”、“小学教材都差不多,没有必要择校,关键是父母一起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一时间众说纷纭,看看幼儿园老师赵丽是怎么说的吧! 择校现象普遍 坚决择校的家长们应该“庆幸”,因为不止你一个人在纠结孩子的择校问题。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前全国范围内有 59.57%的地区普遍存在择校现象,而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更为严重,其中初中达 69.15%,小学达 41.49%。 其实,“择校”本是一种中性的行为词,但被当前的大社会背景

  • 美国小朋友暑假都参加哪些夏令营
    美国小朋友暑假都参加哪些夏令营

    安雅是本文作者的女儿,现在美国公立学校读小学。 美国小学校的暑假比中国的稍长,6月底就放暑假了,9月初才开学。漫长的两个多月假期该如何度过呢?大部分孩子会去夏令营。 从冰天雪地的1月份夏天还遥不可及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夏令营就开始宣传、开放报名了,有运动类的,教网球、篮球、游泳,舞蹈类的,艺术类的,自然类的,种类繁多,一般是以一周或两周为期。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在一个夏天选择不同夏令营,比如学两周网球,两周舞蹈,然后两周美术。学习不同的东西,也认识更多的朋友。夏令营有全天的,也有半天的,适应不同家庭的需要。家长们也会抽时间带孩子出门旅行,所以,七八月份如果去各大主题公园,一定是天天爆满。 我们为安雅选择的是镇上组织的夏令营,6月底开始为期6周,针对本镇学前班到小学的小朋友,地点就在镇上的一所小学。是半天的夏令营,每天8点半送去,1

    标签:暑假日记
  • 怎么让孩子更爱自己的同胞手足!
    怎么让孩子更爱自己的同胞手足!

    作者丨云香 常常会有人问:你们打算生二胎吗?每次我都毫不犹豫地回答:不生。这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父母生了我和弟弟,虽然他们很爱我们,虽然我的母亲饱读诗书,但他们却不懂得如何教育。当然,我写这篇文章绝对不是为了控诉,而是想要给那些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和那些准备生二胎的家庭一点借鉴。 两个孩子,如何养? 不要有了老二,就让老大独睡 记忆中,我似乎没有和父母一起睡觉的经历,当然刚出生的时候肯定有,但很遗憾,那时候我还没有记忆。 小时候,我最羡慕弟弟可以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尤其让我不能忍受的是,每天晚上他们在床上打滚、躲猫猫,欢声笑语洒遍了整个屋子,而我,只能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忍受着嫉妒的折磨,默默地流泪。 有一次,我实在太想上父母的床了,我使了个小心眼:故意尿在床上。我本来以为,我把床尿湿了,他们会把我抱到

    标签:二胎
  • 爸妈,请给我摸得着的你!
    爸妈,请给我摸得着的你!

    1 最近带小家伙回乡下老家,发现小小鱼的一个玩伴变了很多。 以前那个总是躲在奶奶屁股后面的小女孩不见了。 而是一个脸上带着微笑,敢和一群孩子一起奔跑,还总是冲前面的小女孩。 我觉得奇怪,问缘故。 原来孩子现在是自己的妈妈带了。她妈妈换了一份工作,回到家周边的一个工厂做小会计,当然收入不如以前在城里。但是她能每天下班回来带孩子,周末能陪在孩子的身边。 以前这个孩子是周边最老实也是最胆小的一个孩子。 如今在妈妈的陪伴下,开始变得乐观积极,自信大方了。 还记得以前,我带着小小鱼去外边路上玩,她总是怯生生地看着,然后跑到奶奶屁股后面,揪着老人的衣角,小心嘀咕,我要给爸爸打电话,我要找我爸爸。 “你爸上班呢!你妈也要上班,你不知道我带你多辛苦,你

  • 母亲的情绪,对孩子有多严重的影响?
    母亲的情绪,对孩子有多严重的影响?

    文:小楼老师 1、妈妈对于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都不记得三岁前发生的事情,所以三岁之前那段时光对一个人来说不重要吗?当然不是,因为一个人在三岁以前,已经形成了关于“自我”的概念。 三岁以前的经历,对一个人影响甚远,这些经历深深沉积于一个人的内在,甚至能够驱动人们余生的感觉和行为。若一个人的自我在童年早期阶段受到损害,这个人可能终身在情绪上都会有些问题。 而一个人三岁前的经历,和母亲关系密切。 斯霍勒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和生物行为学院教授,他是目前世界上“依恋关系理论”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的鲍尔比(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最先提出了“依恋关系理论”。)斯霍勒博士是最早将先进脑科学运用在发展神经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专家。 斯霍勒博士说,婴儿出生时已经有一套情绪机制的

    标签:情绪控制
  • 必看!被熊孩子惹炸毛,请默念这段咒语……
    必看!被熊孩子惹炸毛,请默念这段咒语……

    前段日子,是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都比较难熬:幼儿园毕业、期末考试、奥数排位、小升初、中考、高考查分…… 比孩子们更难熬的,当然是孩子他妈! 当妈的平时什么好的都想留给娃,有时间都想多陪娃,平日里带娃就很辛苦了,还要时不时应付孩子的任性、倔强、依赖、发脾气…… 被孩子炸毛了,恨不得把他(她)塞回肚子里去!之前网上还疯传了一个精神治疗法,一定很奏效!哈哈 被孩子气的快要崩溃时怎么办?一定要控制住体内的洪荒之力,气沉丹田修炼内功,稳固亲情的小船稳步向前: 做到一哄二亲三拥抱,心中默念:这娃是我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 这基因是我遗传的,是我遗传的,是我遗传的!!! 如果发现其实是遗传了他爹的,想要火冒三丈的时候, 也请心中默念:他爹是我选的,我选的,我选的!!!

  • 别让谣言影响了你家孩子的世界观
    别让谣言影响了你家孩子的世界观

    今天我们来讲讲 谣言(rumor) 马云曾说过 “当真相还在穿鞋子时 谎言就已经游走大半个世界了” 意思是 谣言往往会比真相 传播得更远更广 当你还信以为真的时候 这句话其实跟马云没啥关系 是不是感觉被骗了 没错 同样的试验基本百用不腻 骗子或者那些谣言传播者 完完全全可以把这个名字换成任何人 那些编造谎言的人很喜欢用 比尔盖茨、索罗斯、奥巴马.... 这些人名来说一些让你感觉好像很有道理的话 今天的引言 不管是谁说的,都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

  • 你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改变你(下)
    你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改变你(下)

    《你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改变你(上)》 05 0-6岁的孩子用身体反射外在的一切 在儿童发展的0-6岁阶段,孩子会去反射出任何他们能够感受到的东西。他们是通过模仿和这种反射去学习的,但是他们却是用身体来去表达(而不是语言)。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不是一个心理学家,他们的智力发育也没到到那个水平。他们最先发育的是他们的身体,然后他们开始学习如何让他们的眼睛和手连接在一起,之后学习如何站立,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模仿习得的。 0-6岁的孩子还有一种学习方式就是环境的反射。 所有外部环境中的一切都可以通过孩子的身体反射出来。所以,当这个姥姥是在感受着恐惧的时候,就算这个姥姥并没有把这个恐惧表达出来,孩子依然能够感受到姥姥的这种情绪。或者当姥姥是愤怒的,即使姥姥什么都不做,孩子也能感受到她内心的这种愤怒

  • 不去游乐场人挤人,这位爸爸在家里给女儿造了个“迪士尼”
    不去游乐场人挤人,这位爸爸在家里给女儿造了个“迪士尼”

    游乐场一直是孩子最爱的假期去处,特别是主题公园,每年暑假,世界上最流行的主题公园都在准备迎接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小游客们。根据《全球青少年最喜爱的25大主题乐园》,全球各地的迪士尼每每总是高居榜首。 不过,梦想总是丰满: 现实,却大体骨感: 加拿大温哥华平面设计师Guizzo,他们一家都是忠实的迪士尼粉,但每次周末/假期,带两个女儿和老婆去游乐场,都要大排长龙,女儿们最喜欢的景点——“丛林迷航”,经常人挤人,每次玩都不尽兴。 (迪士尼乐园景点——“丛林迷航”) Guizzo就寻思了——自己会画画,还会点木匠活儿,为什么不在家里建一个专属于女儿的迪士尼呢?! 他给自己划了条“死线”——4个月,他要完成游戏屋的全部搭建,从此,他每天一下班就往家里赶,周末也不出门。

    标签:手工制作
  • 孩子“输不起”,家长不要着急。
    孩子“输不起”,家长不要着急。

    水果不仅需要阳光,也需要凉夜。寒冷的雨水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陶冶不仅需要欢乐,也需要考验和困难。——布莱克 小明跟院内小朋友们踢足球,他抢着做守门员,开始的时候,他扑住了好几个球,得意得又唱又跳。可没过多久,小明的球门就被攻破了。小明甩下小帽子,带着满脸的不高兴,哭着跑着再不玩了。小明跟爸爸学下象棋,只几个月的工夫,就把下了几十年象棋的爷爷给赢了,大家都夸他聪明。可从此以后,小明居然变成了只能赢不能输,一输棋就开始哭,闹情绪对谁都不理不睬。像小明这样“输不起”的小孩很多,面对这样“输不起”的孩子,家长该如何开导,让他们坦然面对输赢呢?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孩子“输不起”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面对挫折和失败,采取回避的办法逃避困难。比如,妈妈批评小强学钢琴不认真,不如隔壁的玲玲弹得好,听到这话,小强就索性不弹了。另外一种是一旦在游

  • 吾心安处是吾乡——读《六个人》
    吾心安处是吾乡——读《六个人》

    你想要一份怎样的生活?是金玉为饰,绫罗裹身,还是寻一处山光水色,品茶看炊烟?当看完被誉为“当代寓言大师”大卫·麦基的《六个人》之后,我陷入了沉思,《六个人》的开局很好,曾经过过富裕安定的生活,但最终却失去了这样的生活,重新流浪、寻找,这中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这六个人从一开始就想追求安定、富裕的生活,他们彼时的目标很明确,信念很坚定,于是他们开始周游世界,终于找到了一个安安稳稳过日子的地方,修建房子和农场,甚至过上了富翁的生活。这一切是他们努力付出的结果,就如同第一幅图画所展示的他们“负重前行”, 他们在走“上坡路”,弯腰驼背是努力付出和内心坚定的展示。 可是,此刻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是随着他们富裕的生活日渐充实了吗?社会经验告诉我们,精神文明的发展有时候会滞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的

  • 为了培养双语娃,我在英国只和孩子讲中文会受到排挤吗?
    为了培养双语娃,我在英国只和孩子讲中文会受到排挤吗?

    前言: 当今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双语启蒙,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英语,但是作为家长的你能够坚持吗?即便你在坚持,但是你的家人,朋友,幼儿园的老师,甚至整个教育系统支持孩子们早期接触第二门语言呢?光有自己的坚持,而社会舆论却各抒己见,教育机构又没有统一说法的时候,你会动摇吗? 其实不只是在中国,就是在英国成长的华人孩子,即便有着先天的双语环境,能够自然而然的成为双语娃吗?答案是“不能”,想成为双语娃有赖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父母的坚持,二则是整个社会的态度。在孩子语言发展的早期,即便是在双语环境成长的孩子也很难做到两种语言同时发展成第一语言的水平。根据孩子接触不同语言的时间,有可能发展成某一语言强势,某一语言劣势,或两种语言平行,但哪种语言都无法达到同龄孩子第一语言的水平。拿中英混血儿双胞胎奥利和查理来说,生活在英国,英语是社会语言,但在家里我和

  • 对孩子,就是得溺爱
    对孩子,就是得溺爱

    可能看到标题,无数为人父母者,还未开始阅读,就要愤起而骂之:瞎JB说什么呢?溺爱会毁了孩子的好吗?你懂不懂,不懂给我闭嘴! 来来来,先息怒。 息完怒,回答老师一个问题:你见过哪家孩子,是因为被父母溺爱而真正毁了的? 李天一?药家鑫? 因为不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我无从理性分析,但如果这两个家庭真实的育儿细节爆出,我相信,我们看到的,除了物质的满足(也不一定真正满足),应该还有父母对孩子的无尊重,无界限侵犯,控制和打压…… 这不是溺爱。 恰恰相反,这是不够爱。 溺爱是什么? 在中国人的家庭里,这是一个闻之色变的词。 因为,在无数杜撰出的故事里,成功人生,都与穷养相关。失败人生,都与溺爱有缘。这种对比简单易懂,又因为政治正确,千百年下来,成为集体无意识

  • 熊孩子哭闹的“收治”大法
    熊孩子哭闹的“收治”大法

    通常,孩子在商场出现吵闹,坚持索要玩具的行为,大概在两岁左右会出现。而坚持的程度,又随着孩子的年龄和个性有所不同。但面对孩子死缠活赖,最好的方法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年纪较小的孩子兴趣虽然广泛但注意力也很短暂(比如诱导他,我们出现在这儿原本是要做什么事情,是不是要先离开一会儿)。 同时,就算孩子情绪过于激动,也不要在当场解决,新鲜的物品会反复坚定幼儿购买的欲望,而且聚集的人过多你也许很快就会迫于外界的压力,选择妥协。 而且不要小看孩子们的记忆和学习力,一旦你让他成功了一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肯定还会这样做,所以与其在当场讲道理或纠缠,不如引诱孩子离开现场再进行安抚,这样也可以及时的控制孩子的情绪不会过于激烈。 但是家长们也要切记的是千万不要为了引诱孩子离开,开出许多空头支票,这样以后孩子对于你的承诺也会产

    标签:哭闹
  • 父母该让步,还是坚持到底?
    父母该让步,还是坚持到底?

    我们继续宝宝行为塑造的旅程。 上一篇讲到用反馈促进孩子的学习, 可是生活中更多是吃喝玩睡的琐事, 这些琐事该如何处理和应对呢? 生活琐事是亲子冲突最大的来源, 每件小事都有可能争执、对抗。 该如何尽可能和平处理那些冲突? 之前晴妈说过,想要化解危机时刻, 最重要的是减少危机次数。 因此本篇先讲减少冲突,下一系列再讲化解冲突。 今天这一篇仍然是良性塑造系列, 是行为塑造之三:有边界的自由。 【经典说】 《魔法岁月》 一旦宝宝从被动地依赖父母转变为积极地用身体追求自己的目标,一系列新问题便会随之而出。 这其中大部分问题都源于宝宝与家人的利益冲突。

  • 带娃旅游的六大误区
    带娃旅游的六大误区

    1. 自驾游的时候,如果娃们闹,千万不要呵斥,千万不要教训,千万千万不要动气,认真你就输了! 2. 步行,不要低估娃们的实力,他们闹的时候可能不是真的累,可能是真的无聊..... 3. 在荒郊野地车抛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觉得无助吗?要找保险公司吗千万别,首先,先把爸爸藏起来......(欧洲地区适用) 4. 出门旅游带东西很多,很麻烦吗?其实只要带一样东西,一切烦恼都解决。 5.谁说带着娃们出行的妈拍不出美照?其实主要看定力。 6. 出门旅游,拍大片一定要带专业设备吗? 错!这主要看摄影师是不是够拼。

    标签:亲子游
  • 调皮,怎么能少了你.....
    调皮,怎么能少了你.....

    有两个娃的家都一样,老二成天学老大... 有两个娃的家,老大有的,老二也不会少... 有两个娃的家,老大干的,老二经常也有份... 总之,干好事怎么可以少了一个你? 有两个的娃家,少不了一个辛苦妈妈...... 但传说中有个妙方, 专治妈妈操劳的心...... 至于家里的爸爸......

    标签:二胎故事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