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扼杀聪明宝宝的3种错误早教观念
    扼杀聪明宝宝的3种错误早教观念

    ╳ 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 其实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很重要 一些家长认为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往往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即情商的培养。 0~6岁是发展情商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是情感能力的学习最佳时期,其情感经验对于孩子的一生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 早期教育学习书本知识,多认字会算数 其实掌握生活自理技能也是早期教育的内容之一,有助于增强孩子培养自信心 让孩子学会该年龄段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常识,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有助于孩子将来自立于社会、自立于生活、同时也有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 ╳ 早期教育就是超前教育 违法大脑发育规律的教育影响孩子一生发展 教育必须顺应大脑发育的客观规律去激活孩子的潜能,任何超前和滞后教育都是不可取的。一味热衷于超前教育,超过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与

    标签:学前早教
  • 如何强化孩子好的行为:15个诀窍
    如何强化孩子好的行为:15个诀窍

    试试这些小诀窍来鼓励孩子做出你希望的行为举止(适合1-8岁的孩子)。 1、你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会学习你的行为。 孩子会通过观察你来了解在社会上应该有怎样的行为举止,你是他最早的老师,他的榜样,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做出好的行为,要以身作则。你所做的常常比你所说的要重要得多。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说“请”,那么 你自己也要这样说。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大声说话,那么你自己说话也要轻声轻气。 2、 向孩子表达你的感受。 如果你希望孩子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你也要诚实地告诉他,他的行为会如何影响到你。这样能帮助他体会他自己的感受,就像一面镜子,这叫做同理心。到三岁时,孩子已经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同理心。所以你可以说“妈妈不高兴了,因为你太吵了我没办法打电话。” 当你说话用“我”开头时,能够让你的孩子有机会从你的角度去看事情。

  • 科学应对熊孩子的坏脾气
    科学应对熊孩子的坏脾气

    我家小朋友已经表现出一些急躁和发脾气了,比如,当我要拿走她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抽纸或爷爷的眼镜,她便会死死拽紧,生气地舞动她的小手,大叫,然后大哭。有时她大哭大叫起来,我就屈服了,说,好吧好吧,还给你…… 当我看到澳洲政府对如何强化孩子的好行为,和如何处理孩子发脾气的建议,我也反思自己之前对待孩子情绪和行为的反应,真的有好多做得不对的地方。不得不感叹,养育孩子真是需要不断学习啊! 这是澳洲政府给家长的如何应对熊孩子发脾气的建议,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学做好父母吧! 发脾气在学步儿和学龄前儿童中非常普遍(1-6岁)。因为幼儿很多方面的能力发展还不足,这是他们应对困难的方式。避免会引发孩子发脾气的情况是会有帮助的,同时你也需要有一个管控孩子发脾气的计划。如果父母坚持像这篇文章中的建议做,孩子四岁以后发脾气的次数会减少。三岁前嘛,要接受孩子的发

  • 不慌不忙,这样管理“磨蹭”小孩
    不慌不忙,这样管理“磨蹭”小孩

    我的孩子特别磨叽,磨蹭的不行,每次出门前,得好几道手续才能出门。经常一顿饭也是,要吃上半天才行。催促、提醒再多次好像也没用。这样的孩子以后长大了,会不会同样动作慢,爱拖延? 父母们的担心到底有没有道理?孩子们又为何爱拖拉?为了寻求答案,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幅四格漫画: 漫画讲的是:宝宝在睡觉,妈妈在门口喊:“起床了,快起床”,然后就赶紧给宝宝准备好毛巾、水、牙刷,让宝宝开始自己洗脸、刷牙。接着又把早饭准备好:“快喝奶了、吃面包了”,最后抱着孩子急匆匆地赶上了校车,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赶上了”。 这个漫画只反应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从中我们却能窥见不少孩子变得“拖延”,原因何在。 下面,我列出了孩子拖延的几种常见原因,原因分析里,同时也给出了解决办法,供父母参考: 别用成年

  • 这件事最让孩子伤心,却每天都在上演
    这件事最让孩子伤心,却每天都在上演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探讨下,你的孩子不好好吃饭,中间到底哪里出了错?如果不及时调整、改善,消磨的不仅是孩子的吃饭欲望,更是孩子的健康心理。 毕竟吃饭这个事,每一天,都在每一个家庭中,雷打不动地上演。 边吃边玩,是孩子常做的事 ▌孩子边吃边玩,怎么办 有妈妈问: 我家孩子31个月,特别喜欢吃饭的时候用手去玩食物,或者拿筷子敲击碗碟,怎么说都不听怎么办? 吃饭对孩子来说,最初就是一件新鲜有趣的事。每一种食物形态对孩子都是探索对象。每个孩子都需要经历一个探索食物的过程。 不少大人会阻止。阻止的结果,要么是孩子丧失了对食物的兴趣,要么是孩子会花更多的时间持续去“玩”食物,直到他们玩透了为止。 至于吃饭敲碗碟,在很多孩子身上看到过。这恰是孩子的手部探索和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反应。 大人可以给出替代办法,比如提供能敲击的玩具,并正向引导,而不是简单地指责孩子。如果大人能够顺势去提供机会

  • 夸孩子千万不要说“你真聪明”,试试这15种说法 
    夸孩子千万不要说“你真聪明”,试试这15种说法 

    但是,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 Dweck很严肃地提到,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可是在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哦!因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最大的区别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不会变化的。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是“能力渐进论者”,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所以,当孩子表现好时夸他们“聪明”,会让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只和那些定量的天赋有关。Carol Dweck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她指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也更强。 这个成长型思维的概念,被绝大多数美国学校实践化了,比如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每个问题该怎么转换思维的对照表就贴在美国教室里。除此之外,Carol Dweck教授还提出了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可行的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方法。

  • 为啥孩子都喜欢重复读一本书?作为妈妈千万别误会!
    为啥孩子都喜欢重复读一本书?作为妈妈千万别误会!

    “妈妈妈妈,给我讲这个好吗?”优妹举着一本书跑过来。我瞥一眼书皮:又是《我要救出贝里奥》 ! “这本书咱们今天已经读过7遍了,换一本好吗?” “不要!我就是想看这个!” 好吧,深呼吸,现在开始读第八遍…… 妈妈们交流起来,都对娃这种执着精神抓狂不已。为啥娃非要一本书看好几遍、一首歌反复听、一个游戏玩十遍八遍都不嫌烦?为啥他们就不想整点儿新鲜有趣的? 难道是缺乏好奇心?还是记忆力有问题?千万别想歪,很多人都不知道,小朋友这种行为其实大有深意。 听听孩子怎么说 妈妈,我需要在重复中不断学习 优妹两岁多时,有天午睡醒来,我把便盆放在她旁边就到客厅去接电话,等打完电话回到卧室,发现她已经自己脱下内裤坐在便盆上。自然少不了大大表扬一番。但从那天起,她常常下意识做出脱裤裤的举动。我第一反

  • Follow me !学一学如何正确陪0~3岁宝宝安全玩水?
    Follow me !学一学如何正确陪0~3岁宝宝安全玩水?

    0~1岁 1小小溜冰场对于在大部分时间里喜欢趴着或者还不能持续坐很久的小宝宝而言,准备一个比较浅但是大一些的盒盖,上面放入一些水冻成冰,再准备几样表面光滑的小玩具,比如圆底儿的小勺子等,冰的沁凉触感本身即会引起孩子不断探究的兴趣。 父母先来示意,推动玩具从冰面的一边滑到另一边,或者仅仅只是推动着玩具在冰面滑行,边玩边说,“推着勺子滑冰喽,勺子怎么滑到妈妈这里来啦……”长按宝宝的兴趣与眼睛长按点,鼓励宝宝的肢体运动与手眼协调锻炼。 安全贴士:冰比较凉,可以准备一些防水的衣物,随时长按宝宝身体不要大面积接触冰体。 2 打捞小行家给宝宝准备一盆水或者让宝宝坐在浴缸中,水中放一些质地不同,大小各异,轻重有别的小物件,比如一个可以浮在水面上的橡皮小鸭子,几个彩色的海洋球,可以沉入水底的贝壳、积木、石头,再准备几个不同大小的小碗,

  • 孩子为啥总喜欢“重复”一件事?父母一味阻止是错的!
    孩子为啥总喜欢“重复”一件事?父母一味阻止是错的!

    宝宝为什么总喜欢重复呢? 首先,给大家消除一个顾虑,宝宝喜欢重复,因为那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方式,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爸爸妈妈不要过于担心。孩子们喜欢做同一个动作,听同一个故事,玩同一个游戏,这都很正常,越是年龄小的宝宝越喜欢这样。 宝宝的不断重复,在大人看来很枯燥无聊,但是对于孩子自己来说这很重要,因为他们在重复的过程中学习新东西。由于宝宝的各方面能力有限,他们会在“重复”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认识,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这个过程其实是在不断的学习。 如何正确对待宝宝的重复行为? 面对宝宝的各种重复行为,一些妈妈会担忧、烦躁,甚至忍不住要干涉宝宝,其实当你看到前面所说的就知道过度干涉是在违背宝宝成长的规律甚至让亲子之间容易产生冲突,所以大家要注意。另外,重复会给孩子带来已知的安全感,宝宝感到更安心和安全。比如,

    标签:亲子教育
  • 这3种行为父母经常做,但你知道那是错的吗?
    这3种行为父母经常做,但你知道那是错的吗?

    (一) 商场里,一个孩子欢快地在前面跑,突然脚底一滑摔倒了,跟在后面的妈妈说:“不痛不痛,起来!”孩子不理会,仍然趴在地上哭。 “再不起来我可要揍你了!1,2,3……”孩子撅着嘴不情愿地起来了。 这种做法正确吗? 我们假设一下,当你在厨房做家务不小心摔倒疼痛难忍,你老公在一旁说:“不疼不疼,起来”,估计你要发飙了。如果你老公继续说:“再不起来我可要揍你了……”想必你会立即从地上爬起就要跟他打一架。 这叫什么?这叫忽略别人的感受!我摔倒了你怎么知道不疼?忽略孩子的感受已经让孩子很难受了,你还威胁孩子,孩子心中的无助、怨恨油然而生。 (二) 电影院门前,一辆私家车突然停下,车上丢下了一个大约3,4岁的小男孩,车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滚!别回来!” 车辆随即缓缓往前开动,孩子撕心

  • 你都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孩子怎么知道?
    你都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孩子怎么知道?

    同事小吴问我,你儿子在哪儿学了朗诵?我也给我家儿子报个名,他太胆小,太不爱说话,我想去历练历练他。 小吴的儿子程程我见过,确实是个比较沉默的孩子,但我印象中那个孩子比较爱画画,因为他每次跟他妈上班来,总会拿着她妈妈桌上的签字笔把打印机里的纸一张张的涂鸦完,当然,比毕加索的还抽象。 我对小吴说:程程喜欢朗诵吗?如果不喜欢他去了也学不好,不如他喜欢什么就让他学什么! 小吴撇撇嘴说:我问过他很多次了,他什么也说不出来,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我笑着对她说:孩子八岁了,你还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什么吗?孩子才八岁,他怎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这两句话不矛盾,孩子八岁了,在和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家长留心,孩子的偏好和天赋其实都已经会显露出来了,但是孩子才八岁,对世界认知还很少,他怎么可能明确表述出自己喜欢什么呢?

    标签:教育反思
  • 让孩子好好学习,和吃饭一样简单又一样难
    让孩子好好学习,和吃饭一样简单又一样难

    去年,孩子五岁时的一天,晚餐时间 ▼ (其实孩子说的仅仅是一次测试,算不上考试) 吃饭和学习这事, 是一样一样的简单, 又是一样一样的难题! 一、相同的烦恼 道理都懂,就是放心不下。 ▼ 放心不下, 最终将孩子的事情, 变成了父母的事情! 越是威逼,结果越是糟糕 ▼ 想尽办法利诱, 却并没什么鬼用 ▼ 最后闹到自己心力交瘁 ▼ 二、相同的成长过程 一开始谁不是吃得一地,勺子都不会拿?

    标签:孩子学习
  • 如何应对孩子的尴尬提问
    如何应对孩子的尴尬提问

    一般孩子在2至3岁开始表现出喜欢提问,到4、5岁时问为什么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且问题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特别,当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是有关性、生老病死,以及大人私生活方面的提问时,会让许多父母陷入尴尬窘迫,难以开口回答的情况。 父母应当如何面对孩子们层出不穷,奇形怪状的问题呢!?其实,对于让父母感到棘手的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类: 第1类问题是与“性”有关问题 孩子对自然界的一切均感到新奇,加上旺盛的求知欲。使他/她们看到任何不理解的事情都想弄明白是为什么、怎么回事,对性的问题也不例外。而这个问题往往是令很多父母觉得不好意思,难以启齿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代80年前后的父母来说,依然是在一个传统文化偏向保守的背景中成长,一般较少在平时交流中出现有关性的话题,当被孩子问到“为什么男孩子有小鸡鸡,可以站着尿尿?”、“妈妈和爸爸睡有了宝宝,我和妈妈

    标签:亲子教育
  • 8个好玩的亲子水游戏,宝宝一定喜欢
    8个好玩的亲子水游戏,宝宝一定喜欢

    水漩涡用手指在盆里画圆圈,跟随着手指的转动,水里会出现一个个旋转的小漩涡。如果在盆里放一些能漂在水面的小玩具(小纸片、塑料片都可以),当水转起来的时候,玩具也会跟着转起来,宝宝看到一定会觉得很有趣。 玩的时候,大人先做示范。如果宝宝不会玩,大人可以抓着宝宝的手指在水里转动。 适合年龄:1岁以上。 2捞水准备一些“捞水”的工具——塑料袋、塑料网兜、纱布袋、小杯子、纸袋、小筐……(什么都行,就是看起来像个容器,但不一定能盛水) 拿两个脸盆,一个装水,另一个不装水。 游戏开始,告诉孩子我们要把水捞到那个空盆里去,让宝宝用不同的工具来尝试。宝宝一定会发现有的工具能盛水,有的工具会漏水。你要假装不知道哪个会漏,可以故作惊讶地说:“哎呀,这个怎么漏了?看来用这个盛水不行。”“哦,这个盛水可以。”玩几次之后,宝宝也会学着这样

  • 一个孩子写给父母的“十诫”,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一个孩子写给父母的“十诫”,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父母十诫 1. My hands are small; please don’t expect perfection whenever I make my bed, draw a picture or throw a ball. My legs are short; please slow down so that I can keep up with you. 我的手还小,我铺床、画画、扔球的时候,请您不要求全责备。我的腿比您短,请您走慢些,好让我能跟上。 2. My eyes have not seen the world as yours have; please let me explore safely; don’t restrict me unnecessarily. 我还没有像您一样见多识广,在安

    标签:教育反思
  • 别老是”宝宝真棒“,看了这个夸奖方式有多不好
    别老是”宝宝真棒“,看了这个夸奖方式有多不好

    让我们来看几组夸奖方式对比,可能你会马上明白,什么样的夸奖才是合适的。 ▼ ▼ ▼ ▼ ▼ ▼ ▼ ▼ 看完之后,你总结出要点了吗? 1. 夸具体不夸全部 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就像你在工作中,如果领导告诉你:“这样没有感觉,要更有冲击力一点。”你是不会想揍他! 2. 夸努力不夸聪明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

  • 游戏好重要!可是孩子要怎么玩?
    游戏好重要!可是孩子要怎么玩?

    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是你与孩子可以一起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你和孩子一起游戏的时间为他们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是的,玩是他们学习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 游戏还有助于孩子: 树立信心 感受爱、快乐和安全 培养社交技能、语言和沟通能力 学习关爱他人和环境 培养身体技能 连接并完善大脑中的神经通路。 孩子会喜欢和你一起玩,但有时可能更希望自己玩,不想要你过多插手。他可能只是希望你给他一些点子,或者让他知道他玩得怎么样。 不同类型的游戏: 没有固定结构的自由游戏是幼儿最好的游戏方式。 这种游戏是即兴的,取决于当时引起孩子兴趣的事物。自由游戏没有计划,让孩子用自己的想象力按自己的节奏活动。 A

  • 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自制玩具和不花钱的游戏
    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自制玩具和不花钱的游戏

    自制玩具和不花钱的游戏的好处 自制的玩具和不花钱游戏活动都是绝妙的养娃方法,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与成长。这些玩具和游戏一分钱也不用花,又确实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简直不能更赞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很容易想出玩游戏的点子。你和你的孩子可以一起创造出许多玩具和游戏,你居家环境周围就有无穷尽的游戏素材可以提供给孩子,比如小朋友通常都很喜欢各种容器和盖子。唯一需要注意的是, 在给孩子使用的各种东西是不会破碎的,也没有可被孩子吞下的小部件。 新生儿 你就是新生儿宝宝最喜欢的玩具,你的碰触、你说话的声音、被你抱在怀中摇动或是盯着你的脸看,对刚出生的宝宝来说,都是最大的娱乐。 新生儿宝宝也会喜欢在天气好的时候出门,感受风的吹拂,听鸟的叫声,大口吸进户外新鲜的空气,他们也喜欢看晾晒的衣服被风吹动,看树纸条的

  • 熊孩子到底有多作?为什么乖孩子都是别人家的
    熊孩子到底有多作?为什么乖孩子都是别人家的

    帮倒忙的清洁工 周末在家洗衣服, 小小袋非常热心地来帮忙。 ▼ 为了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只得欣然同意。 ▼ 看着小小袋一本正经洗袜子的样子, 不禁暗自赞叹自己的开明。 ▼ 正得意之际, 小小袋突然站起来, 我预感有坏事要发生…… ▼ 说完伸出小手就往我的盆子里抓来, 为娘来不及反应, 小小袋一头栽在我的洗衣盆里…… ▼ “呜~~这下不光要多洗一身衣服, 还得给熊孩子洗澡啦!!!” ▼ 2 天生的安检员 每天下班之后,

  • 为什么你越讲道理,孩子往往越不听话?原来你错在这儿!
    为什么你越讲道理,孩子往往越不听话?原来你错在这儿!

    尤其“讲道理”,似乎是受很多父母推崇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渐渐地人们发现,讲道理对于教育绝大多数孩子而言收效甚微——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前些日子,小编一同学诉苦,说她6岁的女儿相当叛逆:“这还没到青春期,怎么什么事儿都和她对着干?”她苦口婆心地跟女儿讲道理,可女儿却偏不听,惹得她常常发脾气。她知道打骂女儿不对,但真是被小家伙气得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我让她举个例子,详细讲讲孩子是如何不听她的话,她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家住四楼没有电梯的那种小区。她意外发现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她看到楼梯扶手常年没人擦,会把衣服弄脏磨破,便严令禁止女儿这样做。但每一次下楼时,孩子却又跟没说一样,屡教屡犯,她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从此,女儿当着她的面再不敢那样了,却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