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宝贝是否也被平板电脑、手机、游戏机等电子设备吸引,作为家长你是否也发愁孩子沉迷游戏整天不学习,尽看些不良内容怎么办?美国一位母亲在送给儿子一部ipad的同时, 定下了一系列ipad使用家规。其谆谆告诫看似严苛,实为金玉良言,值得所有妈妈学习! 亲爱的儿子: 现在你已经骄傲地成为一部ipad的拥有者了。太棒了!你是一个优秀的、有责任心的12岁男孩,理应得到这份礼物。不过在接受这份礼物的同时,你还得遵守一些规章制度。请把下面的使用合约从头至尾读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年轻人,从而能够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如果你没能遵守下列约定,我将终止你对这部ipad的所有权。 1.这是我的ipad,我付钱买的。我现在把它借给你用了,我是不是很伟大? 2.锁定密码必须要让我知道。 3.周一至周五晚上7:30、周末晚
如果家里有个任性的孩子,往往弄得家长又气又急,打也不成,说也不听,家长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么,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有3种“任性手段”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手段”。 手段排行第一:哭闹 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手段排行第二:哀告 乞求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父母哀告乞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父母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手段排行第三:死缠烂打 “持久战”的理论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来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不自觉地咬指甲,这不仅可能导致身体疾病,还隐藏着孩子紧张、焦虑、郁闷等心理问题,不可小觑。 咬指甲多从四五岁开始,6岁明显增多,11岁以后逐渐减少。孩子总咬指甲,会导致甲缘凹凸不平、不能覆盖指尖、出血、变形,以及甲床炎、甲沟炎等。孩子喜欢到户外玩耍,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细菌、病毒,咬指甲时还会把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另外,常咬指甲还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等。 孩子爱咬指甲,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等身体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包括家长关心不够,家庭关系不和谐造成孩子压抑、情绪紧张,父母期望过高或学习压力大等。对此,如果家长一味地责骂、喝止,可能适得其反。那么,正确做法有哪些呢? 转移注意力。多带孩子到儿童乐园和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减少孤独感。在孩子想咬指甲时,通过
孩子没规矩 家长有法宝 宝宝没规矩表现一: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规劝。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2、没收心爱的东西。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温馨提示: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宝宝没规矩表现二:打架、乱丢东西、乱画、不收玩具 有趣“惩罚”方
随着社会竞争的越发激烈,宝宝需要学习的知识本领也就越来越多了。可是,由于不少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宝宝,宝宝的自我学习能力也就越来越糟糕。那 么,你知道宝宝在幼儿园学到的或者说应该学会的11种“本领”,父母不妨做一个小小的对照:这些“本领”你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吗? 本领一:学习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学生 在许多爸爸妈妈看来,幼儿园里孩子们很自由,可以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自由选择玩具和玩伴,这可是老师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让孩子自由融入集体的轻 松氛围呢。进了幼儿园,孩子学会了把玩完的玩具放回原处,学会了离开教室的时候,听着老师的口令排队,什么时候午餐,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吃点心。学会 了自控,知道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不能随便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能随意打断老师。你有没有发现,孩子比在家里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乖多了? 本领二:学习怎样交朋友
著名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此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华妇幼健康大会”上提出,今日的中国已经步入独生子女养育独生子女的时代,而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问题大都不是由于“独生”造成的。“独二代”教育要警惕三大误区。 据2008年数据推算,中国30岁以下独生子女达到1.6亿,占到30岁以下人口的近30%,非独生子女子女也大都兄弟姐妹较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独生子女所占比重会越来越高,独生子女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今日的中国开始了独一代养育“独二代”的全新时代。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中国“独二代”的养育出现了三大误区: 第一,独生子女隔代抚养成风,忽视亲子依恋情感。在许多城市家庭里,祖辈挑起养育“第三代”的重任
儿童成长教育中,掌握科学的儿童心理特征至关重要。多数家长们在孩子成长中热衷于给宝宝们提供各式营养,以保障孩子体格能得以健康成长,孰不知,心理健康也对宝宝生长发育作用重大,甚至会影响到宝宝人生道路的发展。因此,允许宝宝有独立的性格形成,深入了解儿童心理成因,选取适当的处理方式,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下面,就让“青蛙王子”带您了解宝宝们常见的几种成长状况,以此解密宝宝的成长密语: 成长状况一:顶嘴。顶嘴属于宝宝们最为常见的成长状况之一,也相信不少父母为此头疼不已。宝宝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在一些事件上,父母和宝宝意见相左,或者尝试纠正宝宝某些不良习惯未果,顶嘴就难免了。对于该类现象,“青蛙王子”提醒您,家庭民主教育十分必要,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民主的。注意倾听孩子顶嘴中的原因,理解他尝试维护自己的权利的行为
随着性侵案例的频发,我们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不过性教育如何进行呢?家庭性教育的开展有以下6个步骤,一起来看看。 一、孩子出生后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要有性别差异。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别,或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孩子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二、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微博]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三、自由探索自己的身体是健康性教育的良好开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选择适当时机,如洗澡、睡前等,很自然地让孩子
女儿5岁,zzh是女儿同班同学, 跟我们同住一个小区。女儿一天突然说:妈妈,上次在zzh家玩结婚的游戏,zzh说结了婚后, 他的小鸡鸡要和我小便的地方相碰。 我抱着女儿,对女儿轻声说:小便的地方是女孩子的隐私,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除了妈妈外,不可以让别人看,不可以让别人摸。 女儿问:那爸爸呢。 我说:女儿长大了,爸爸最好也不可以接触。 我内心有点着急, 问了下:那你裤子脱了没有? 女儿说:没有。 我说:那怎么碰到一起呢? 女儿做了挺肚子的姿势:像小便这样。 女儿说:zzh还非要我脱掉裤子,说如果不脱掉裤子,就不和我玩了。 我说:你们都玩什么游戏了,说给妈妈听听? 女儿说:玩了黑色幽灵的游戏。 于是女儿把游戏内容告诉我, 关掉灯, zzh做幽灵, 女儿假装碰到幽灵的女孩, 看到幽灵,吓得晕倒。 我说:这个游戏里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变得越来越野蛮,耍小脾气,这个不愿意做,那个不肯听。此时,爸爸妈妈不要一味的责骂,而是要耐心地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学会改正。 1、宝宝不愿洗澡 让宝宝养成勤洗澡的好习惯,把洗澡当作每天必做的事情。 控制好房间和洗澡水的温度很重要,宝宝要是觉得太冷或太热,当然就会闹别扭了。 让宝宝养成勤洗澡的好习惯 在澡盆里放一两个小玩具,也很管用。对大一点的孩子,鼓励他自己洗就能调动他洗澡的积极性。 对于不喜欢用澡盆的宝宝,可以让他和你一起淋浴,记得脚下要放上防滑垫哦。 2、宝宝不愿剪指甲 乘宝宝睡着偷偷剪。 告诉宝宝指甲长了后,里面就会爬满“小虫子”,吃到肚子里要拉肚子的。 跟宝宝说大拇指是老大,食指是老二……左手从小剪到大,右手从大剪到小。
“媛媛性格越来越孤僻了,现在见到生人都害怕。”李奶奶对自己孙女媛媛越来越孤僻的性格表示担忧。 小区的其他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孙女从来只远远的看着;在外面从来不说话,只喜欢在家里抱着她的布娃娃独自玩;每当家里来了客人,主动和媛媛打招呼,媛媛故意装作视而不见,总是躲在我后边,现在见到生人都害怕。“李奶奶对孙女现在的情况无可奈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据了解,媛媛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父母工作很忙,每天能陪孩子的时间很少,往往他们下班回到家,孩子已经准备睡了。 国家心理咨询师 杨莉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孩子性格孤僻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长期的严厉教育、将孩子关在家里缺少跟其他人的交流、家庭温暖缺失都有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孤僻。 媛媛的案例中·:缺少应有的父母关爱,导致性格孤僻的原因很大,建议父母多陪伴媛媛,多带孩子参与社交活动
现在的小孩,从小就在爸爸妈妈的宠爱中成长,可是随着孩子慢慢懂事了,父母却发现他们越来越没大没小了,常常对长辈大吼大叫,怎么说也不听,有时 候还会顶嘴。孩子出现这样的坏习惯,很多人觉得没什么,等孩子长大了,懂事理了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有礼貌。其实不然,如果爸妈没有及时纠正孩子没大没小的坏 习惯,他们就会觉得这样做是没有错的,反而会越来越没礼貌,甚至不止是对爸爸妈妈,对家里的客人、幼儿园的老师都会这样没大没小。这样时间久了,可是会养 成孩子霸道、不讲理的个性哦。这可怎么办呀? 通常孩子会出现没大没小的行为的原因有很多种: 孩子出现“没大没小”的坏习惯,爸爸妈妈可先不要太着急地打骂、教育他,因为小孩出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种,家长要先冷静分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好好地教导孩子呀! 孩子没大没小原因一:孩子跟爸爸妈妈意见不同 三岁以上的孩子刚开始
美国儿科学会专门对婴幼儿看电视的问题,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1.不建议2岁以下婴幼儿看电视或视频。 2.2岁以上幼儿每天看电视时间应控制在1~2小时。 3.电视节目应适合幼儿年龄,避免任何暴力镜头。所选电视节目应有利于儿童发展语言和社交技巧。 4.将看电视当成一种特权或奖赏。孩子做完阅读任务、家庭作业或者指定任务后,才允许看电视。 5.选定孩子看的电视节目,节目一结束,立即关电视。 6.选择有利于培养孩子善良、责任感和合作等正面价值观的电视节目。 7.与孩子一起看电视,看完节目之后再与孩子一起讨论电视内容。为孩子解释其中不理解的内容,了解卡通人物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让孩子认识真善美。 8.鼓励孩子将看电视变成积极的学习体验,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鼓励孩子与电视人物一起唱歌跳舞。多问孩子“如果换做你,你该怎么做?为什么?”之类
6大注意事项: 1、走路的姿势要端正。 两脚要朝前,不要向外,也不能向内,这样会形成内八字脚或外八字腿,很容易摔倒,而且极不雅观。 2、要多晒太阳。 吃些鱼肝油和含钙高的食物,使幼儿骨头长得硬实,能够承受身体足够的重量,不致因双腿不硬实而形成罗圈腿。 3、大人牵着幼儿的手走路时,不要使劲拉拽,以免小孩的肩关节,肘关节脱臼。 4、加强对学会走路的幼儿的保护。  
小孩子平时又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难道还会休息不足吗?为什么老是会赖床呢?据李淑丽老师介绍,根据其多年的教养经验来看,宝宝会赖床的原因确实有很多,而最常见的就是如下4种: 1、睡眠不足 晚上睡得太晚,造成睡眠的时间不足。通常1岁以上的学步儿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为10~15个小时,所以,请不要让宝宝养成晚睡的习惯。 2、午睡过久 如果宝宝午睡时间太长,或睡午觉的时间接近傍晚,那么都会让宝宝在晚间精力旺盛,到了就寝时间也睡不着,于是间接造成晚睡、睡不饱的状况。 3、睡不安稳 有些宝宝在睡觉的时候会有踢被子、翻来覆去或磨牙的情形,这时家长要多多留意,看宝宝是否存在情绪上的问题或身体不适,或是有其他环境因素干扰了宝宝的睡眠品质。 4、噩梦干扰 小宝宝也难免会做噩梦,一旦惊醒就很难再入睡,即便能够再睡着,睡眠品质也大大下降。而除了做噩梦之外,还有很多
1、 顶嘴 3岁的儿子能说会道,你说一句,他顶你10句,且振振有词。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电视,我说:“不收好不能看电视。”他就说:“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我气得关掉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叫起来:“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专家解密:孩子的话显然来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话,可以说“句句是真理”,且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他的行为本质没有错。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没有尊重他。 一对一支招:在孩子回答“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后,父母可以不再言语。事后与孩子讨论:父母希望他立即收拾玩具,他是否应该接受?他希望什么时候收拾玩具,父母是否也可以接受? 2、 批评就摔门 每次批评女儿时,她
不少家长觉得孩子还小,怕累着,不舍得让他们做家务。但西班牙部长委员会于4月25日通过《西班牙儿童保护法》草案,希望借助法律来改变西班牙孩子普遍不爱做家务,养尊处优的现象,让未成年人担负起照顾家庭和做家务的义务。 草案规定,18岁以下的儿童,无论其年龄还是性别,都有义务参与包括照顾家庭和做家务在内的一切家庭生活。不过,此次立法并未规定违法的责任及处罚条例。议员们认为,还是应该先以教育为主,等法律出台后,再根据实际反馈进行补充调整。 此外,草案提出,未来西班牙《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法》将加入一个新的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在家庭方面,未成年人应参与家庭生活,尊敬家庭成员;在学校方面,未成年人应遵守学校有关规定,完成义务教育,在整个学习阶段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社会义务方面,未成年人应尊重自己,尊重与自己相关的人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 “家务法”草案一经推出,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矫健的雄鹰,但要让雏鹰变成雄鹰,就必须让它自己去飞。因此,要想让孩子长大成才,自立于社会,一定要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高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己独立起来呢?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 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饭,自己搬小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臆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街买东西,自己洗碗。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你只要好好学,一定能做好!”千万不能泼冷水:“你还小,干不了!“ 2、 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家长
儿童性识别障碍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行为表现与自己真实的解剖特征相反。孩子以与其实际性别不同的身分表现出现于公众场合,如男童穿着女装,行为爱好像女童,或否认自己身体具有男性的解剖特征,硬说自己是女孩。 正常儿童在3岁左右即可识别自己是男是女。到三四岁时,则可正确识别玩具娃娃是女性还是男性。日常行为具有明显性别差异,如女孩喜欢玩洋娃娃,而男孩喜欢玩枪弄刀。有性识别障碍者,到了相应年龄仍不能识别自己的性身分或举止行为酷似异性。 按理说,看一个人是男是女,是在生物学基础上看其生殖器的结构,然而社会因素对发育中的儿童性别身分的自我识别和认同影响极大。家庭环境在童年早期对儿童性特征行为的不同要求具有明显影响,如让男孩着女装,鼓励他斯文听话,或从小生活在女孩儿丛中,慢慢地男孩认同自己
中国古时候教学,私塾的老师教学生,教句读,只是教他背诵,教他认字,不讲解的。小孩六、七岁上学,一般都是从《三字经》念起,诸位要晓得,《弟子规》不是学校的课程,私塾是学校,不是学校课程,《弟子规》是在家里面父母做给儿女看的,是家庭教育。所以,根在家庭。中国五千年的教育特色就是家庭教育,从小孩出生眼睛张开,耳朵会听、眼睛会看,他就在学习。大概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想应该是三、四天,小孩生下来的三、四天,他的眼睛耳朵就管用。天天在看大人做些什么?大人说些什么?那个印象都印在他阿赖耶识里,所以到三岁就相当成熟。做父母的(就是大人)在小孩面前都要端端正正,不可以让他有负面的、不好的影响。 真正要做到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一切都要合乎礼节,要合乎德行,那就是《弟子规》的原则。做给小孩看的,这是身教不是言教。你天天这样做,到三、四岁他真的就学会了,他处事待人接物就很有分寸。你们在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