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每天至少陪伴孩子1小时以上的5大理由
    每天至少陪伴孩子1小时以上的5大理由

    其实育儿也没那么难,并说起当时自己与伴侣两人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辅导孩子,但两人每天保证至少陪伴孩子1小时。是啊,有时候,别小看这1小时(或1小时以上的时间),当然,此处的陪伴不指简单的跟孩子呆在一起,而是与孩子有互动,专注认真的陪伴,哪怕是陪孩子认真的玩游戏。 那么,能带来哪些好处呢? 更加了解你的孩子 大多利用放学路途中的时间,咨询孩子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等等,引导孩子表达自己,当然,更重要的是,能不断的了解孩子。 如今大多数的孩子上学后,白天的时间都跟同学与老师在一起,也只有下课后,与家人在一起,孩子可能不会跟同学与老师倾诉所有的心事,他们最有可能也最信任的人则是家长,每天花时间了解孩子当天经历了哪些事,并给予孩子一定的指导,能让孩子事半功倍的学会新事物,并且养成有问题及时解决的好习惯。 相互沟通与倾听

  • 越早笑越聪明?想要逗孩子笑,就靠这几招了
    越早笑越聪明?想要逗孩子笑,就靠这几招了

    最近有个朋友跟我说,听说孩子越早笑越聪明。她家娃未满月就会笑了,是不是聪明的象征呢?首先呢,我觉得每个娃娃都很聪明。然后呢,其实,几乎所有的孩子在1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学会笑了。因此,这个说法只是一些爸爸妈妈的美丽心愿而已。 不过,无论怎么样,孩子的每一次微笑,都是他们成长的一大步。孩子第一次微笑,大都是他们的无意之举,最多只能说明他们对现在的环境很满意。 到了4个月左右的时候,孩子就会对特定的人或事展露微笑。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孩子的微笑看作是社会性的微笑,是孩子迈向社会的一大步哦~ 而且不同情况,不同刺激也会让孩子的笑声不一样哦。 多笑笑十年少 虽然,暂时没有证据证明孩子越早笑就越聪明,不过孩子多笑笑,也是有好处的哦。 ※说明爸爸妈妈养得好。 只有孩子在吃饱喝足,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才会展

  • 0-3岁这样玩,轻松变记忆小达人
    0-3岁这样玩,轻松变记忆小达人

    在宝宝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只有认识这些特点,把握最佳培养时机,才可能使宝宝的记忆力有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宝宝一起玩这些记忆小游戏,让宝宝分分钟变记忆小达人。0-1岁的记忆游戏 在宝宝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只有认识这些特点,把握最佳培养时机,才可能使宝宝的记忆力有最大程度的提高。 0~1岁的宝宝是短时记忆,能记住一些经常出现的、颜色鲜艳和运动的事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目的和意图,凡是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事物就容易记住。 1.认世界 抱着宝宝在房间走动的时候,指认房间的物品,比如电视,灯等,让宝宝将名称与实物结合,帮助宝宝进行具体的记忆。吃东西的时候,告诉宝宝吃的是什么,比如“宝宝要吃苹果。”“苹果在哪呢?”让宝宝指认。 2.看照片 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的照片制作照片小书,经常和宝宝翻看,告诉

  • 有一门“学问”,是很多家长都需要学习的
    有一门“学问”,是很多家长都需要学习的

    邻居家的七岁儿子浩浩离家出走了,他的爸妈在小区的群里发布找孩子的消息,我也跟着焦急起来,因为时间已经晚上八点了,孩子还没有找到,而且,老师说孩子今天神情恍惚,作业没有一项完成的,正准备找家长谈一谈,却没有想到这就出事了。 因为住在一栋楼好几年,对浩浩印象很深刻,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就是作为一个男孩子有一点过于害羞和胆小,有一次,我们一起下楼,遇见了一个小狗,他立马躲在了我身后,倒是我的女儿热情地迎上去,要不是在我的制止下,估计都会上去抱它。 已经找了四个小时,不到二十四小时,还不能报警,浩浩妈坐在楼梯道口哭,一直在说,孩子要有一个三长两短她也不活了。 她这一份爱子的心,我这个同样当妈的人当然也理解。可想到平时她家里的生活,也实在让人发愁。 她老公工作忙,加上经常出差。从孩子出生到现在,都是她一个人在带娃,孩子三岁上了幼儿园

  • 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养成了一些“坏毛病”
    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养成了一些“坏毛病”

    表姐的女儿悠悠今年五岁,娇俏可人,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平时虽然骄纵些,但基本没什么坏行为。但最近表姐却有些担心,表姐说悠悠最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特别喜欢吐口水,尤其是对谁不满意时。 悠悠最近吐口水成了习惯了:爷爷忙得没有时间讲故事,她就朝爷爷吐口水;奶奶做的饭不好吃,她就直接把口水吐到饭菜里然后走掉;爸爸下班没带回来她喜欢的玩具她就直接朝爸爸吐口水;对表姐更是,如果一有不满意,就对表姐吐口水。 “吐口水”现象是悠悠长这么大第一次出现的情节严重的坏行为,所以表姐特别重视,表姐曾多次教导悠悠不能吐口水,但并没取得成效。有一次悠悠对爷爷吐口水,爸爸觉得悠悠不尊重爷爷,就动手打了悠悠一顿,结果悠悠只改了两天,依然还是喜欢吐口水。 表姐说,现在吐口水成了悠悠表达自己不满意的一种方式,她特别想帮孩子改正这个坏毛病,但又觉得束手无策。

  • 你那么聪明,难怪养坏了孩子
    你那么聪明,难怪养坏了孩子

    世界是这样,由聪明人和不那么聪明的人组成,聪明的爸爸妈妈带娃当然有优势,比如耳濡目染,娃的思维会更灵活,但是也有三个劣势哦。聪明的爸爸妈妈快来看看自己中枪了吗? 第一个劣势是难免挤兑娃。 去闺蜜家玩,闺蜜家孩子说:“妈妈,我在学校门前买了一个泡大球(泡水里就会变大,孩子特别喜欢的一个玩具),可便宜了,还特别好看。” “啊,怎么可能?又便宜又好看,一定是骗你们小孩子的,你泡泡试试,一定不能用。” 小朋友泡了,一天,两天,三天......玩具也没变大,闺蜜说看到了吧,早说骗你了。 这是聪明的爸爸妈妈容易犯的第一个毛病。 聪明就难免毒舌,毒舌就会不小心挤兑娃。 其实也不是专门挤兑娃,聪明人是谁都要挤兑的啊:你早听我的就好了;我早告诉你了,你这样会搞砸;你就是不听我的,才会这么惨;你脑袋被门夹

  • 即便这是个功利的世界,也千万不要把孩子养“独”了
    即便这是个功利的世界,也千万不要把孩子养“独”了

    周末和儿子外出,看到一个女孩,儿子告诉我,她是他们学校的学霸,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是老师同学都很不喜欢她。怎么会有老师不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呢?我自然有些奇怪。 儿子说,因为这个女孩子特别的“独”,从来不肯和同学来往,也从来不和同学们分享,就连她的同桌向她借笔,她都不肯同意。 关于这方面问题老师和这个女孩谈过,希望她能跟同学友好相处,作为一个人来说,只有学习成绩是不行的,还要有社会交往的能力。 女孩子自有一番道理:我不求别人,别人也别求我,我自己做好我自己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对。如果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这世界已经很美好了。 这么清晰的论点显然是孩子早已认定的人生观,绝对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老师渐渐地也就不再跟这个女孩交流了,因为在和她的家长谈过以后,老师已经明白,这个女孩之所以有这样的人生观是因为她的家长就是这样。

  • 你们的BB跌倒时,你们是怎么反应呢?放手、学习跌倒、学习长大
    你们的BB跌倒时,你们是怎么反应呢?放手、学习跌倒、学习长大

    你们可曾想过,当你们的BB跌倒时,你们是怎么反应呢?许多父母因为担心孩子跌倒或受伤,常会说:「不要跑,会跌倒。」 小猪有时候是不小心跌倒,我会冷静的看着他或请他自己站起来,接着问他有没有哪里痛?或是称赞他很勇敢,很叻叻。久而久之,他自己跌倒后自行爬起来,拍拍身体,一副没事的样子。 如果太过用心呵护,孩子的确不常跌倒,一旦可能跌倒,脸或下巴直接碰着地,失去身体自我保护的反应机制,有可能因为孩子的身体缺乏摔倒的经验,在即将跌倒的瞬间,没办法用手脚撑地,不懂得侧身卧躺去缩小受伤范围,减轻伤害程度。 孩子为什么会跌倒?可能是他走路和跑步的时候不专心,还是「太专心」沉浸在奔跑在快乐中,没有注意周遭事物。又或者,是因为太活跃,太挑皮而跌倒? 小猪曾试过因为「太专心」地走路,看不见路边的灯柱,一不小心便撞到受伤,很痛而放声大哭起来。我会

  • 会手语的宝宝学说话更快,将来更聪明
    会手语的宝宝学说话更快,将来更聪明

    宝宝会说话的平均年龄是14个月左右,会说话之前已经能理解很多事情了,也有很强的表达意愿。但通常只会采取哭闹、摆手、踢腿等肢体语言来表达,这时宝宝学动作的能力要比学语言的能力强多了,父母们可以教宝宝一些手语。 国外开展婴儿手语研究的团队发现,在宝宝不会讲话前,用手语与他们交流,宝宝学会说话的年龄更早,而且以后的智商也比其他宝宝要高一些。 用手语交流过的这些宝宝一旦提前了学会了说话,就会有更强的表达欲望,会说更多的话。因为在应用手语的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语言的结构。 研究中还发现,会使用手语的宝宝会更自信,不容易有挫折感,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帮助极大。 手语其实在胎教时就可以教给宝宝了。孕妈妈在做手语时,眼睛注视着自己的手,并用心记住手的运动轨迹。这一切,都将通过你的大脑传给胎宝宝,宝宝出生后会

  • 当孩子反抗大人说NO的时候,妈妈的反应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当孩子反抗大人说NO的时候,妈妈的反应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从幼儿园回来,我一直在想那个叫球球的孩子。他是小小费同班的小朋友。在所有人眼里,他特别乖。他虽然年纪小,却乐于为大家做事情。我们以为是他的天性使然,然而有一次,他的妈妈来接他时,母子的相处之道让人吃惊。 当时,球球衣服沾了油渍,妈妈二话不说敲了他的脑门。球球一边忍着泪,一边讨好地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会弄脏衣服了,你别生气。”他妈妈给了他一个白眼,他动动嘴角,没说什么。 后来一次,听说他的情况,才明白事情并不简单。自打父母离婚以后,球球跟妈妈住在一起。他的妈妈工作忙、脾气也坏,因为球球是男孩,生活有了牵绊。每次他妈妈谈对象,对方一听有个男孩,就不了了之。于是,他妈妈也把找不到另一半的怒气,撒在小孩子身上。 球球很懂事。从一系列的事情来看,他已经形成了一个“讨好型”人格。 我们常见的就

  • 简单这样做,就能让宝宝更聪明!
    简单这样做,就能让宝宝更聪明!

    安全感没有,一切都白搭 要让宝宝更聪明,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点是给足安全感,如果安全感没有,就什么都没有。大脑首先是为安全存在的,没有安全感,它根本没办法执行其他功能。 所谓的安全感,就是一种依恋,年幼的孩子在面临危险、紧张和有压力时的一种本能,向大人求助。如果这种“需要和帮助”的关系建立得很良好,那么宝宝就在一次次实践中建立起安全感。如果这种“需要和帮助”产生的依恋关系被我们忽视掉了,那就会导致之后很多学习和行为上的问题。 儿科神经学奠基人Erikson曾提出:儿童出生的第一年叫基本信任期。这个信任期是通过妈妈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及时反应而建立的。 举个例子:孩子饿了,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感,这种紧张感积累到一定程度,孩子会以哭闹的形式吸引我们的注意。我们就会给孩子喂奶,孩子的紧张感也会随之消失。这样一次一次的过程就可以形成一张固定的喂养时间表

  • 宝宝犯错不能打不能骂,咱也不做啰嗦“唐僧妈”,早教有方法!
    宝宝犯错不能打不能骂,咱也不做啰嗦“唐僧妈”,早教有方法!

    最近宝妈们吐槽,一到管教宝宝的时候,就特别头疼。如今新闻也出来了,宝宝的头不能打,肉最多的屁屁也不能打,打了说不定还有反作用!骂对宝宝的影响更加恶劣,那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如果有一种方法 既能教育了宝宝 又能有效避免宝宝哭闹 同时妈妈们也能温柔、慈眉善目依旧 宝妈们一定会感动到流泪的有木有? 豆妈这次提醒各位宝妈,注意一些误区,更好地学习教育宝宝这个大学问! 说话不管用就用行动做示范 下面是一位妈妈的苦恼,你一定也有: 不知道是我儿子开窍晚啊,还是赖皮啊?现在一岁半,扔玩具,吃饭往地上扔饭粒,罚他在角落面壁,他哈哈地乐,我心平气和跟他讲道理,他还是哈哈乐,气的我急了,用我的衣服把他手捆起来,说你没有手了还怎么扔!他还哈哈哈的乐..... 这位妈妈一心想培养宝宝一个好的习

  • 对着孩子吼叫,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做法
    对着孩子吼叫,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做法

    今年八岁的小侄女,在家没人能管得住她,每天在她妈妈高分贝的“狮吼”声下,依然我行我素。她妈妈的狮吼功我是见识过的,简直振聋发聩,一嗓子吼出来,感觉玻璃都在晃。可是,就这样的威力,小侄女依旧我行我素。 我作为小侄女最喜爱的小姑姑,自然有特权:“告诉小姑姑,你妈妈每天这么吼你,你咋还这么不听话呢?” “因为我妈妈每次吼的时候都还没生气呢,就知道吓唬我,我再玩个半小时完全没问题~” “你怎么知道你妈妈没生气呢?” “生气的话她就不吼了,直接过来瞪着我!” 现在的孩子,把爸爸妈妈的性格脾气摸得清清楚楚,一个个都是鬼灵精,想要和他们斗智斗勇,没点必杀技还真不行。 只是可怜了我的嫂子,以为嗓门越大孩子就会乖乖听话。殊不知自己的“狮吼功”在孩子眼里,就像纸老虎一样,看起来可怕,其实并没有什么杀伤力。反倒是一言不发更有效。

  • 宝宝为何越哄越“娇气”
    宝宝为何越哄越“娇气”

    自孩子蹒跚学步,磕磕碰碰就会成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手指不小心蹭破了皮,膝盖不留神磕红了,手臂不知怎地弄得青一块儿紫一块儿……当孩子遭遇这些小磕小碰的时候,父母本能地会安抚受伤的孩子。可是,面对父母的抚慰,有些孩子不仅没有表现得更坚强,反而 “娇气”起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父母又该怎么做才好? 被放大的焦虑 八月一个人玩耍时,手指不知怎么蹭破了一点儿皮。一整天了,他没有因为这个“小伤”而哭闹,大人也没有注意。晚上妈妈下班看到八月手上的伤,大惊失色:“唉呀!宝宝的手怎么受伤了?疼吗?怎么弄的呀?这么大一个口子……”伴随着妈妈一阵焦虑的询问,之前还像个没事儿人一样的八月,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直到晚上睡觉时,八月还举着手指头,小嘴嘟囔着:“不能再碰到了,不能再碰到了……” 宝宝身心尚未发育成熟,没有能力判断某些事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对于

  • 为啥孩子动手能力差?一定是你在他们2岁前做错一件事
    为啥孩子动手能力差?一定是你在他们2岁前做错一件事

    为什么中国的大多数孩子的动手能力都很差?每个孩子其实天生都是“折腾”能手,只是家庭一种常见的错误养育,活活把孩子的这种天赋扼杀了。 哥哥与弟弟的故事 “没家教”被打的哥哥 某天晚饭开始前,奶奶端上一碟碟美味的菜肴,1岁6个月的瑞瑞突然走到饭桌旁,伸出手抓捏碟子里的菜。奶奶刚好从厨房出来发现,拿起瑞瑞油油的小手狠狠打了几下,“没一点饭桌礼仪,养成这样的习惯没家教!”连续几天,瑞瑞都被奶奶打手。瑞瑞每次只是哇哇大哭,他不理解什么叫礼仪,也不明白什么叫家教,他只知道奶奶因为他抓捏饭菜很生气,当然,为了避免被打和奶奶生气,他便停止了这样的行为。随着瑞瑞年龄的增长,爸妈发现瑞瑞不喜欢钻研和捣腾,动手能力也差。 幸运的弟弟 瑞瑞的妈妈生了二胎小朱古力后,因为身体不好在家休养,所以她亲自带小朱古力,瑞瑞也因为上小学了,奶奶便回到乡下。到小朱古力

  • 帮助孩子“时间管理”,你需要这个“工具箱”~
    帮助孩子“时间管理”,你需要这个“工具箱”~

    家长们都意识到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具体做起来,似乎方法有限。我目前所看到的主要是这两种:一是让孩子做计划制定时间表。这个办法我们自己小时候都实践过,都知道那是什么感觉——刚开始有用,但似乎永远不会长期奏效。另一个方法是新观念:让孩子承担后果。这个也有用,但是我觉得在这两者之间,我们还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方法和工具,去帮他们。 时间管理“工具箱” 感受时间 时间管理的教育应该从让孩子感受时间开始。只有对时间有了感觉,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才能去管理它。 感受时间的方法很多。比如,对于三四岁的孩子,在他还没有能力看懂表时,我们可以做这些事情帮助他体会时间: 让孩子熟悉基本时间概念: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黄昏、前天、明年……可以给孩子讲解,也可以让孩子猜现在是什么时候。我女儿有一阵没事就问我“

  • 把一个孩子养成才很难,但毁掉却很容易,只需这4步
    把一个孩子养成才很难,但毁掉却很容易,只需这4步

    把一个孩子培养成功,过程太艰辛了,有时你倾其所有的培养他,最后他反而是一无所获。培养难可毁掉容易,只需4步即可,有时我们身临其境却还不自知。 各种溺爱他 养孩子最忌讳溺爱他,溺爱孩子,从小任何事情都想替他包办,事事担心他做不好,就是这种心理,会把孩子养成娇生惯养、恃宠而骄的性格,溺爱下的孩子可能将来会一事无成,因为在你的过度保护下他将来可能没有可以安身立命好的根本。 永远给他最好的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艺术品,最宝贵的东西,因此总想给他人世间最好的一切,最好的玩具、最好的衣服、最好的食物、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生活环境,如果自己有能力还好,但是有些没能力的父母也会倾其所有的给他最好的生活。但是最好的也是有度的,这样很可能会让孩子养成花钱奢侈、爱浪费不懂付出的的放纵性子。 经常刺激他 孩子可以适当去刺激他

  • 跟孩子沟通,这9句话千万不要说!
    跟孩子沟通,这9句话千万不要说!

    家里有二胎的妈妈是不是有这种经历,当你在努力“一心二用”,烧饭(在厨房)的同时处理一些文书(在隔壁房间)。孩子们却不断地打扰你,一会想要吃零食,一会又会对着溅出来的颜料水大声尖叫,又或者问你松鼠喜欢吃什么东西,以及云彩能不能是蓝色,花朵能不能是绿色的问题吵个不停。当然让你更为头疼的是,身后传来的盘子破碎的声音... 于是,那天下午,你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够了!出去!不要再来烦我!” 但是当你看到两个孩子脸上的神情,两岁的那个眼睛睁得老大,四岁的那个皱起了眉毛,把大拇指猛地塞进嘴唇中间。就在那一瞬间,你后悔了,真希望能收回自己刚刚说的话,你想说这些话其实并不是真的从我内心里或者大脑里发出的。 我们都会时不时说出错误的话,让孩子感到受伤,生气或者疑惑。看看下面这些父母最常见的错误,学习自己的词汇中有哪些话是需要删除;学习对孩子的说话方式让他们真正听话,以及如何更

  • 如何劝说“强人所难”的孩子
    如何劝说“强人所难”的孩子

    宝宝喜欢强迫他人,怎么劝说才有效? 育龄段:3-4岁 同理心的培育 3-4岁的宝宝已经拥有了丰富的人际关系经验,也基本形成了自主思维,但他们不会轻易地为别人而改变自己,也容易因为较强的自我意识而与他人产生矛盾。所以,在这个年龄段,让孩子学会体会他人的感受,学会与他人的合作是人生很重要的方面。 在冲突中学习 平常生活中,孩子们发生冲突后,父母首先要把孩子拉开让他们平复情绪;等情绪过去后再把他们叫到一起,彼此分享对事件的看法和自己的感受,协商处理方法,甚至双方作出妥协和退让。当孩子能够正确面对自身情绪和接受别人的观点时,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会有处理的经验,知道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 大人适时指导 当孩子在冲突过程中无法自我解决时,大人要给与合理的指导,将自己的观点告诉孩子,可以针对不同方法进行利弊分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我们会注意到现在的高楼林立,别墅偏僻,我们的生活质量居住条件越来越好,而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孤单,恰恰是我们独生子女的政策,再加上居住条件的改善,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少。 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或活动越来越技能化专业化,比方说我们女孩子喜欢在一起玩表演,现在有舞蹈班,戏剧,音乐剧班; 男孩子在一起摔跤,踢球玩,现在也有了武术班,跆拳道班,网球班,游泳班等; 在家帮妈妈做饭,现在有了烘焙班等。 总之我们孩子之间的联接和社交都与孩子的兴趣学习班密不可分,而且一起的好朋友也学习一样的兴趣班,同时这也会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其他的爱好,比方说越来越宅,在家自己玩IPad,玩游戏,除了兴趣班的活动一般户外体育活动越来越少。 我们说培养一个有能力的人,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和史蒂芬·格伦博士都明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