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奖励孩子这件事,99%的家长都做错了
    奖励孩子这件事,99%的家长都做错了

    “孩子晚上洗漱总偷懒,而且还要催好几次怎么办?”有位妈妈回复:“我儿子以前也这样,后来跟他说按时洗漱的话,奖励小红花,集齐5朵实现一个小愿望,成效特别显著,你也可以试试。” 接着又有位妈妈说:“我儿子班级有个孩子家里就一直奖励奖励的,现在没奖励根本不学习,说期末考好了要家里给买苹果手机,孩子才四年级,以后还管不管得了?” 随后群里的话题就从怎么让孩子好好洗漱,变成了到底该不该奖励孩子,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热闹起来。 同样是奖励孩子 效果天差地别 曾接触过两位宝妈的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位宝妈家里的孩子四岁不到,孩子还在上幼儿园,但是因为她和老公工作都很忙,平时主要是爷爷奶奶在带。 老人平时带孩子会跟孩子说“把饭吃光光,奶奶就给你1块钱”,“好好上幼儿园,如果听话,奶奶给你买巧克力”,出去到别

  • 孩子自主性培养大有不同,全年龄段掌握
    孩子自主性培养大有不同,全年龄段掌握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要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同时儿童的先天对快慢感受也是不同的。我们班级有个六岁的孩子他的动作就非常快,我说把小汽车拿给我一下,我话音刚落他就把小汽车递给我了,而另外的孩子则不会这样。所以不同的年龄不同天性的孩子是需要不同的对待方式,无论什么样的方式都是以建立儿童健全健康的人格为前提的。 一、0~3岁的儿童 1)允许儿童玩勺子 如果可以请在儿童13个月的时候允许孩子玩勺子,这个阶段的儿童通过玩勺子来锻炼自己的手腕的能力,但因为手眼协调能力还达不到把饭喂到嘴里的能力,所以需要自己吃一部分,父母喂一部分,这个阶段可以让孩子玩勺子,那么孩子在18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吃饭了,后面关于吃饭的问题就不会出现了。在2岁左右的时候孩子一定要开始自己吃饭了,如果孩子不吃饭一般是因为不饿,那么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减少10点的水果量或者点心量,还有孩子

  • 语言能力MAX的孩子要如何培养
    语言能力MAX的孩子要如何培养

    孩子的语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发展不同于身高、体重等身体发育,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就能自然增长,而是一个必须通过一定的学习训练才可以提高的能力。 一般来讲,从孩子出生到掌握语言, 都需要几年的时间。 专家认为, 9个月到24个月(2岁)是理解语言的关键期, 2-4岁是孩子表达语言的发育关键期, 此时学习语言效果最佳, 而且获得的语言习惯最容易长期保持下去。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具体是怎么划分的呢? 一、语言准备期: 又称语言的预备阶段(1—3岁幼儿前期). 语言发育第一期(12-18月)——单词句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往往会用一个简单的词汇代替和表达完整句子所包涵的意义,如说“奶”表示他想要吃奶。一般18个月的孩子可以掌握50-100单词,以后每月可以掌握25

  • 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家长应如何优雅地“插手”?
    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家长应如何优雅地“插手”?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对交往方面认知的不成熟,有时会出现“被欺负”或者“欺负别人”的情况,那面对孩子间的这种问题,老师和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呢? 「 弄清楚孩子被“欺负”的原因 」 1、孩子性格问题 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内向,比较安静、胆小,到了幼儿园或学校这个新环境后更是不知道该如何与人相处。如果第一次受到欺负后,又会因为胆小害怕而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也不敢反抗。 2、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太恰当 有的父母平时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经常因为一点错误就训斥孩子,使孩子总处在一种不知所措的心态中,内心缺乏安全感,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3、孩子的言谈、行为被小朋友排斥 如果孩子回家总说有很多人欺负他,家长就要警惕了。幼儿园的孩子都比较单纯,不会出现很多小霸王。如果很多的孩子都不喜欢都欺负他,问题可能出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是不是

  • 知道这4点,很多父母不忍心再骂孩子
    知道这4点,很多父母不忍心再骂孩子

    我们在很多地方会遭遇到语言攻击,我们也可能用语言伤害别人,这种攻击形成的伤痕不会留在身体上,却会留在心灵上,甚至久久不愈。最容易遭到语言暴力的是孩子。我一直认为,如果父母知道语言暴力对孩子有这么大影响后,会不忍心再不假思索地辱骂孩子。 1、言语侮辱会改变孩子发育中的大脑结构 大脑结构除了受到基因影响,还会受到后天经历影响,孩子大脑正在发育,尚未定型,他们对言语暴力调节能力比成年人差很远。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发现,言语侮辱会造成孩子大脑“损伤”。 言语暴力最容易影响的大脑区域是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海马回(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和前额叶(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区域)。 当环境充满了压力,并且需求常常被剥夺,人类的大脑为了调整状态适应环境

  • 爸妈英语零基础,宝宝也能So Easy!
    爸妈英语零基础,宝宝也能So Easy!

    宝宝正确学习英语的方法 现状 家长们都知道,对于现在这个社会来说,孩子的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经常会有爸爸妈妈的提问:“我家宝宝3岁了是不是应该开始学习英语了?要从听英语儿歌开始吗?” “我想让把孩子从小学习英语,但是我自己不会怎么办?” “你给我推荐一些英文绘本好吗?” “有哪些英语培训班比较好呀?可以推荐几个吗?” 从爸爸妈妈们的提问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家长们对于孩子学习英语的关心之切、焦虑之急。 而且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中国的家长们总是把孩子学习英语当做一件头等大事,想着给孩子报班,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这样的心态就会把孩子学英语这件事情当做一项任务,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 在这样的一种心态之下,学英语就会变成一件很吃力很辛苦的事情。 中国式方

  • 每个独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会“偷懒”的爸妈
    每个独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会“偷懒”的爸妈

    今天的话题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漫画↓ 这组漫画中,“学习就是家务”在中国孩子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家庭中,如果一个孩子能主动帮着大人做家务,一定会被夸为懂事,而在外国家长看来,这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那些从小就学着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 做家务的孩子都是人生赢家 当你干家务时,身旁的小不点或许总喜欢热心地“帮你忙”: 学你洗衣服,然后把全身搞的湿漉漉; 你刚把

  • 孩子偷拿别人玩具?做妈妈的就该这样处理!
    孩子偷拿别人玩具?做妈妈的就该这样处理!

    我是两宝的妈妈,薇薇是妹妹,还有一哥哥。在生活中,我把太多的时间放在薇薇身上,对大宝来说可能缺乏关心。导致小家伙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今天我给小家伙上了一课,他好像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我家和嫂子家离得很近很近。我经常带着薇薇去她家玩。他奶奶忙着干活,没时间照顾大宝,于是就跟着我,这样他奶奶就好干活,小家伙就不捣蛋! 上次婆婆说“小家伙玩人家小朋友的玩具,玩了还带回家里来。”他奶奶又偷偷趁他不注意的时候,还给人家。我就跟婆婆说“下次一定不让,不管孩子咋闹,小时顺手牵羊大了还得了!”习惯是养成的,小孩子不懂事,做家长的可不能糊涂。 作为九零后妈妈,我不抠门,每次出门我都会逛逛玩具店,看看有没有新鲜好玩的给小家伙带上。如果小家伙一起出来逛,他要有喜欢的我都会满足他,即便家里的玩具再多,可是在孩子看来,还是别人家的好玩。家里新的有时候还没有别人家破的好玩,只

  • 活泼宝宝育儿宝典
    活泼宝宝育儿宝典

    活泼宝宝育儿宝典一 积极回应宝宝 1、原因: 因为宝宝通过安抚或者喂食得以安静,此时他大脑的焦虑反应系统自动关闭了。 2、建议: 宝宝还不会说话之前,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与你交流。也许是一点声音、一个动作或是脸部的表情、目光的注视或逃避,但这就是宝宝给你的暗示。不要吝啬你的回应,你会发现,你的微笑能使焦躁的宝宝逐渐安静下来,他会哭得更少,晚上会更安静。 3、提醒: 千万不能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你只对宝宝的暗示保持一种积极的回应,让他知道你明白了他的要求。 活泼宝宝育儿宝典二 照顾好你自己 1、原因: 养育宝宝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当你感到疲惫、急躁、沮丧、或者受挫时,就更加难以满足宝宝的要求。 2、建议: 照顾好你自己对宝宝

  • 骂完孩子又后悔,你习惯性爆发全是伤害
    骂完孩子又后悔,你习惯性爆发全是伤害

    受帝都雾霾天气影响,医院儿科诊前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带海蒂抽指血复查,在大厅里等化验结果的时候,我不经意瞟见缴费窗口有一位撇着小嘴、面露愁容的小女孩。她的眼神有一丝恐惧,还有一点无助。 没几分钟,医院大厅里传来了一位女孩子的哭声,“我不敢,我不去,妈妈,求求你”。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那个小女孩。她瘫坐在离抽指血窗口很近的地上,任由她妈妈怎么拽都不起来。小女孩的妈妈失去了耐性,边咆哮边用胳膊使劲打小女孩的后背,“让你不起来,让你不起来……” 再聊聊今天愁眉不展的米妈。昨晚她情绪不佳,两岁的孩子又恰巧把她洗干净的衣服从阳台拉到卧室,衣服上沾染了颜料、菜汁,惨不忍睹,于是她没忍住冲着孩子怒吼,一把拎起孩子扔到床上。“看着孩子哭的撕心裂肺,一会儿又跑过来找我抱抱,真心觉得我是个坏妈妈!” 你,有心情不爽冲孩子爆发负能量的时候么?你,有被熊孩子惹毛的时候么?

  • 孩子哭闹时,除了大吼大叫,你还能做些什么?
    孩子哭闹时,除了大吼大叫,你还能做些什么?

    因为临时有事,我去接女儿的时间有点晚,赶到时,教室里面只剩了4个小朋友,女儿在和其中的两个小朋友玩玩具,另外一小男孩,神情焦灼不停地看着窗外。 当熟悉的身影出现,小男孩立刻扑了上去:“爸爸,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啊?我的托马斯呢?”爸爸一脸尴尬的说,“对不起啊儿子,爸爸今天特别忙,把买小火车的事忘记了。”小男孩一下子怒了,嚷嚷起来:“你早上答应给我买的,我都等了一整天了!你这个骗子!”爸爸好声安慰:“别生气了,爸爸真是忘记了,我们现在就去商场买”。 但是小男孩并没有停止哭闹,对着爸爸又打又踹。 爸爸连拉带拽把男孩拖到车里。男孩大叫着不停地踢打车门,爸爸终于怒不可遏:“闭嘴!不许哭!你再敢动一下,我就把你扔下去!” 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孩子在自己面前无理取闹地发脾气,面对孩子的哭闹,我们变成第二个开始发脾气的人,针尖对麦芒的大声嚷嚷完,发现陷入连锁反

  • 培养“心灵手巧”的宝宝,没你想的那么难!
    培养“心灵手巧”的宝宝,没你想的那么难!

    如何训练0-1岁宝宝手的技能? 各种感官共同参与: 0-1岁宝宝通过各种感官来学习:听觉、视觉、嗅觉、味觉、五指的感觉等, 手指的重要性在于:人类通过手部劳动来实现自我价值。探索、控制、创造世界,其实都依赖于双手,这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进化的结果。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要逐步发展手的作用。 不同阶段,不同任务: 主动探索贯穿整个孩子的成长期。在0-1岁这一阶段,婴儿早期主要依靠嘴来探索,双手仅处于辅助地位。 4-6个月宝宝的关节运动开始有经验,手部小肌肉也开始发展、于是此时宝宝精细动作开始爆发式发展。手与各种感知觉之间的配合协调关系,开始萌生。其中:5-6个月大拇指开始分化、6-8个月二指、三指分化、然后是抓握、做推、拍、扔东西、单指点击等。 宝宝可以通过手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探索学习、解决问题、创

    标签:幼儿教育
  • 宝宝见生人就哭怎么办
    宝宝见生人就哭怎么办

    宝宝认生是正常的成长过程。3个月左右的宝宝是不懂得“认生”的,但随着宝宝一点点长大,会逐渐辨认出亲近的人和陌生人,辨认出他们脸的模样的不同。当宝宝长到半岁左右,随着记忆力的提升,他会更加清晰地分辨出亲人和陌生人的模样,从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因为对陌生人不熟悉,不喜欢,宝宝会感到恐惧、不安全,从而出现认生表现。那么,宝宝见生人就哭该怎么办呢? 一、宝宝认生期 几乎每个宝宝在一段时期都会经历这个所谓的“认生期”,德国的教育学专家Christiane博士曾经说过:“宝宝的认生期随着他的成长而自然产生,很可能在一夜之间,认生期就到来。”宝宝认生是他情感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宝宝可能会变得很粘人,只要碰到新面孔(哪怕是熟悉的人),他就会感到焦虑不安,如果有陌生人突然接近他,宝宝也可能还会哭起来。所以,妈妈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不用感到奇怪,这是宝宝正常的表现。

  • 孩子为什么不和你亲?一个宝贝这样回答
    孩子为什么不和你亲?一个宝贝这样回答

    我家当米妈也有这样的纠结。孩子大了,每天催作业的是她;逼着孩子洗澡的是她;从被窝里把孩子拉出来的是她……回家给孩子讲故事的是我;出差往回带礼物的是我;偶尔早回家和孩子滚在一起的是我……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和我“亲”。 但你能想象我每天在两个女儿与孩儿她妈的醋意间游走是什么感觉么?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一颗玻璃心,常常会追着孩子讨要一个心目中NO.1的位置。 如,我们会担心孩子跟对方太好,而跟自己不够好; 如,我们明知不恰当,却仍会有意无意地问一问孩子“爸爸和妈妈,你最喜欢谁呀?”、“如果爸爸和妈妈同时掉进水里,你想先救谁?”之类的问题。 面对父母的无理取闹,孩子是怎么应对的? 外国一家电视台曾做过这样一个街头随机采访,采访对象是大都是学龄前小孩子们,采访的问题是:“爸爸或妈妈你最爱谁?”通常,小一些的孩子的答案都会是妈

  • 孩子输不起?合作游戏玩起来!
    孩子输不起?合作游戏玩起来!

    我的孩子每次和小伙伴玩游戏总表现出“输不起”的样子,原本很开心的事情,最后就是不欢而散,这该怎么办? 游戏VS玩耍 首先,我们要分清游戏和玩耍的区别,许多游戏并不是一种玩耍活动——至少在我们的文化中那些熟悉的游戏不是玩耍活动。 ● 玩耍:玩耍的特点是游戏规则可以自行自由规定,同时又灵活可变,其目标仅限于游戏之中,活动充满着想象力与纯粹的快乐。 ● 游戏:大部分游戏有着严格的规则,有赢有输,有批评,有较量,因此充满着紧张感,而且工具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使用,不可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使用。 对于孩子们来说,游戏并不仅仅是“游戏”,而是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感知自尊感或竞争感。输了一场游戏对于孩子而言非同小可,它可能会损害到孩子的自信心。 看看你的孩子们玩的游戏。是不是过于强调规则而不是人本身呢?是不是过

  • “别人家的孩子”不如我家的?你信!
    “别人家的孩子”不如我家的?你信!

    别人家的孩子聪明懂事成绩好,自家的孩子调皮捣蛋不争气,家长总是爱拿孩子做比较,殊不知,你的孩子也需要好好培养哦! 总拿孩子跟人比,影响孩子心理! 自从当了妈,我们的生活就被两个孩子霸占了: 一个是自家的“熊孩子”:总是调皮,好动,攻击性强,霸道,输不起,不听话,最令家长头痛的是,无论怎样努力为他们提供好的学习条件,他还是样样都不如人! 另一个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怎么让大人操心,没见家长怎么费劲,孩子就能学习好、处事得当、听话懂事……无论哪一方面都值得自家孩子学习。 熟悉吗?许多妈妈都爱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殊不知,这样做将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极大影响: 01孩子会产生许多负面情绪 父母总爱在孩子面前夸别人好,让孩子加倍努力,孩子会认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可能会变得不开心、无安全感、自卑感、

  • 孩子开始撒谎?好事啊,我们千万别搞砸了
    孩子开始撒谎?好事啊,我们千万别搞砸了

    孩子开始撒谎,是他长大的标志,4岁的儿子,昨天又跟我撒谎了。晚上,明明是他偷吃巧克力酱,不小心打碎了瓶子。还告诉我是姥爷晚上饿了,想抹面包吃,没拿稳,就给打碎了。 拜托,儿子,你满嘴角都是巧克力酱。妈妈看着你一本正经地鬼扯,又是好笑又是好气。 前天也是,告诉我,肚子太疼了,没有办法去上英语课。刚转身,就在小区花园跟邻居小伙伴疯跑了一圈又一圈。 我看着他,突然有点慌了,这么小小年纪,怎么谎话张口就来。孩子不是天使来着,不是最诚实、从来不撒谎的生物吗?!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撒谎<<< 就在陷入恐慌时,一个学幼儿心理的朋友宽慰我,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撒谎,这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 天啦噜,这是什么进化史。 于是,朋友用科学

  • 造成“熊孩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造成“熊孩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个孩子,如果他某方面没有匮乏感,就没有强烈的需求;如果他的心理不曾被压抑,就没有破坏欲和反抗欲。事实是,所有真正惹人生厌的“熊孩子”都是被不断地错误评价、不断地过度管制的结果。 造成“熊孩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两年有个词特别流行——熊孩子,指那些不大遵守规矩,调皮捣蛋给家长造成很多困扰的孩子。请问您怎么看待“熊孩子”现象?有些孩子天性就比较调皮,为什么现在会有一个专属名词来形容他们?有些人认为“熊孩子”是提倡自由教育,或者不干扰孩子天性导致的,是这样的吗?家长遇到熊孩子应该怎么办? 孩子的天性原本都是良善、纯洁的,如果真有一类孩子是“熊孩子”,产生原因是两个:第一被错误评价,第二被改造和扭曲。同样是孩子把电视遥控器扔鱼缸,我认为这是孩子在探索,在尝试,他在努力建立自己和世界的联结,分辨自己和外界的关系,所以我觉得我孩子是天才,如果他愿意,我会

  • 2岁之前这样做,打造全能社交宝宝
    2岁之前这样做,打造全能社交宝宝

    外向≠社交达人,内向≠不善社交 有位妈妈问我:“ 我的宝宝1岁半了,我发现她特别不喜欢人多的公共场合,比较内向。我带她到商场,有喜欢她的阿姨凑过来逗她,她都是害羞的往我身后躲。我和她爸都是内向的人,在社交方面特别不擅长,也吃过很多亏,我特别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向我们一样不会社交,所以特意给她报了早教班,希望能在小朋友多的环境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善于社交。但是,我带她上早教课,她总是哭着要往外跑,也不跟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活动,真的很没办法,不知道怎样让它变得外向一点。” 单从孩子的性格来说,内向和外向并不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很多人都有一种误区,认为性格外向的人活泼、开朗,善于表达和交际;而性格内向的人沉稳、内敛,不喜沟通和交际。其实不然,这只是我们看到的性格的外在表现形式,但这都不会影响到社交能力。不同性格的人,有自己喜欢、适合的社交方式。 所以,父母完全

  • 原来,教孩子独立全都在这5个细节里
    原来,教孩子独立全都在这5个细节里

    最近,看了动画短片《Piper》。短短6分钟,便浓缩了一个稚嫩小生命所经历的全部成长课题。 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是,小矶鹬到了要独立捕食的年纪,面对未知的新世界,它不敢迈出自己的小脚。 在身后的妈妈,却把它一步步硬顶向了满是风浪的大海。 看到这个镜头,我对鸟妈妈满是佩服。或许动物界的生存法则,比人类社会的还要残酷,所以更加懂得放手对孩子的人生意义。 而当我们最初面对孩子的“独立战争”时,却很难做得像这个鸟妈妈一样。 记得小拍3岁多,有一天出门前心血来潮要自己系鞋带,我在一旁看着她系了5分钟没有成果,于是拿开她的手给她迅速系好。 她5岁多时,要自己搭配穿的衣服鞋子,我看季节都没搭对实在难看,于是讲了半天道理,给她换上了我选的搭配。 现在想起来,当时我做得太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