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幼儿生动积极投入活动的源泉,幼儿只有对某项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在活动中表现主动性和积极。 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兴趣的特点: 1、孩子的兴趣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兴趣会随着实践的推移而有所改变,不久前还很感兴趣的东西,现在已近“靠边站”,让位给其它更感兴趣的事物了。 2、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可塑性。只有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 3、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广阔。孩子的兴趣就好像孩子的胃一样,生来就已经准备好接受任何“事物”,只是由于经过外界环境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而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的兴趣程度不同而已。 斯蒂芬·格林讲述了以下这个故事。 “我儿子迈克刚开始学打高尔夫球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出现了。回家的时候,我发现高尔夫球杆散落
(一)什么是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孩子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通过引导,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帮助他们认知情感和表达自我。它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它的本质是允许孩子自由轻松的表达情感,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的教会他这种情绪叫做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情感引导饱含尊重和温柔) (二)为什么要进行情感引导? 它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情感引导不仅会帮助你的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还有助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掌握了丰富的情感表达词汇的孩子会较少耍脾气或者用行为来发泄情绪。它还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加深你们之间的感情。在家长的悉心的引导下,孩子将学习到宝贵的的社交技能,以及如何去照顾别人的情绪,他还会学到如何结交新朋友,并和他人愉快
是不是觉得这篇文章的题目很奇怪?是不是觉得应该是“请像对待大人(朋友)一样,对待你的孩子”?不,题目没有错,我的意思确实是:希望家长能够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难道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像孩子吗? 有!而且很多行为其实是家长不自觉的把孩子当成了成年人来要求! 类似下面这样的话你说过吗? 你不知道墙上不能乱画吗? 你说说你为什么不想学画画? 你吃东西怎么不嚼啊? 你为什么要打爸爸? 你怎么就不能不把玩具随便乱扔呢? …… 诸如此类的话,其实就真是不把孩子当孩子! 家长和孩子对话的时候,觉得自己都很有道理,而孩子很无理,甚至无理到不可理喻的程度。可是,如果你把孩子当孩子的话,你会发现,孩子还很简单,他的头脑根本跟不上大人的转速,你以为你
最近听到有妈妈说,我家的孩子总是粘着我,我去哪里,她就去哪里,分分钟都恨不得挂在我脖子上,连我去个厕所,都恨不得坐在我大腿上,我要是出门,让奶奶带一会,她就哭得撕心裂肺,这要是上了幼儿园,可怎么适应呢? 其实,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是天生的,更是一种本能,但是如果孩子过于粘着妈妈,一定是妈妈对孩子的抚养方式上出了问题。 现在都提倡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但是这样的高质量陪伴,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粘你哦! 除了陪伴方式有问题,最重要的是在关键的时候,你没有给她陪伴。 孩子太粘人一方面可能是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所以各位宝妈们,如果孩子过于粘着你,不放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
我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像一个科幻大片。今天南方台风,水淹没整个城市,后天霜冻,电视上工人修理缀满冰凌的电线冻得那么可怜,后天飞机失事,大后天大西洋彼岸恐怖袭击全城戒严。大人们有时候也会感慨,现在灾难怎么这么多呢?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从前为什么不这样呢? 统计学家解释不是这样的,从前信息传递慢,甚至传递不了,灾难发生了咱也不知道,其实灾难并没有变多。 但是,孩子呢?孩子也会看到这些负面新闻啊,而且除了灾难,还有抢劫、拐骗、暴力、黄色新闻,孩子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我们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办? 对策1 :如果孩子不知道,不要提醒他们去看。 苏苏胆子特别小,因为小时候被吓唬到了。 那时候随妈妈在乡村小学住过一段,没事儿的时候,比苏苏大的孩子就凑一块儿,给苏苏讲鬼故事。 苏苏去卫生间,给苏苏配一版卫生间的鬼故
接丫头放学的路上,偶遇了一个朋友。就停下来,聊了几句话。她看着丫头就开始夸:“长的真漂亮啊,一看成绩就很好吧。这书包这么干净啊,不像是我家里那个小子,整天书包上都是泥巴,照顾他我都累死了,还是养女儿好啊,小女孩都会把自己房间收拾的好好的。” 听闻这些话,我只和朋友说,还有别的事,要先走了,谢绝了她说晚上一起吃饭的邀请。 在一起说话不到五分钟,全都在夸奖我的丫头。 而再看看丫头呢,早就把下巴抬起来,一副高傲的模样。关键是我这个朋友,根本不了解我的孩子,这种夸奖纯属的客套,就像是很多女人之间见了面,第一句话就是“你瘦了啊?”,实际上,这些话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真实度,只是成了一个问候语,两个人说话的开场白。 回到了家,女儿就把书包一扔,我刚开口说:“把书包捡起来,弄脏了。” 女儿立马一句话回了过来:“你忘了,阿姨夸奖我书包干净了。”
英国一个年轻小伙子无意中看到了奶奶开着的电脑,谷歌搜索里显示奶奶打出的内容是这样的:请翻译一下这些罗马数字,谢谢。小伙子问奶奶为什么要对谷歌说“请、谢谢”,奶奶认为网络那边有谷歌的人在专门处理这些搜索,所以如果询问时多些礼貌,会更快地得到搜索结果。 他把奶奶的搜索页面拍照发到网上,引起轰动,大家都为老奶奶叫好。 谷歌英国回复老奶奶: 在数以亿计的搜索词条中,你的词条让我们微笑。对了,你想知道的数字是1998,谢谢。 连谷歌总部也专门在推特上对这位礼貌的老奶奶表示了赞赏和感谢。 看到这彬彬有礼的“请、谢谢”,谁能够拒绝你呢?当一个人礼貌起来,全世界都会对她点赞。 一个真正有礼貌的人不是假仁假义,也不是敷衍了事,而是发自内心地以礼待人,体现在生活里点点滴滴的行为里,让别人感受到尊重,同样也会被别人所关注和信任。
孩子胆子不够大,总是缺乏安全感,如何建立起踏实的感觉,让他自信满满呢? ★ 家庭气氛很重要 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头几年是最重要的。父母关系好,孩子就会很开心,因为孩子的世界就是他的父母。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总是相互指责,孩子就会害怕。但孩子不会表达他的害怕的心情,就会用很多古怪的行为来处理。如果一个孩子行为古怪,那说明他不知道如何处理他自己的情绪。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 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安全的 孩子要是对这个世界的安全产生怀疑的话,那么就会失去对任何人的信任,从而逐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所以父母要时常的用语言和行动来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即使有什么危险也是会过去的,父母也是会一直在他身边。 ★ 互动游戏有帮助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奥勒冈州的波特兰有一位牧师和他的太太。他们有个儿子,这儿子带给他们许多烦恼。不只如此,这儿子离家出走、断绝音讯已有三、四年了。牧师于是找了一位心灵咨询师,把他心中的苦楚告诉对方。 简单沟通之后,这名咨询师看著他说:“你已经诅咒儿子多久了?”牧师十分讶异地说:“你说我在诅咒我儿子,这是什么意思?” 咨询师回答:“所谓诅咒的意思就是,口说与心想另一个人的不是。刚才你所说的,都在告诉我有关你儿子的不是。你这样诅咒你儿子多久了?” 这位牧师低着头说:“是的,他一出生我就开始诅咒他到现在,对他,我从来都不曾说一句好话。”咨询师说:“结果是无效的,对吧?”牧师回答:“是的!” 于是,咨询师说:“我现在请你和你妻子给你们一个挑战。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当你们想到这个儿子时,就祝福他,而不是想到他的不好之处。我
小米是我朋友的女儿。我看着她,时常在想十多年前的自己,是不是也和她一样,并不知道好孩子的意义,却拼命地希望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孩子。 她今年10岁,长着一米五的大个子,在人群中显得出挑,可她终究是一个孩子。 她是一个有点内向的孩子,她希望被肯定,也希望被所有人夸奖,可是却没有人告诉她,不是所有夸奖都是好孩子的定义,不是所有夸奖都需要你忍气吞声。 有一段时间,我的好友时常看到她的手臂上有淤青,抑或是好好的课本上,被划得乱七八糟。 好友问她,为什么不把欺负你的人告诉老师。 她说,她害怕那个女孩子哭,害怕那个女孩子不再和她玩,也害怕那个女孩子和她反目成仇。 好友没有吭声,在她看来,孩子的事情是不允许大人出手的,除非不可控。大人的出现,有时未必会让事情扭转,或许陷入更加恶劣的情况。 好友很苦恼,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被妈妈惩罚得最严厉的一次,是在某个暑假。下班回家的妈妈问我:今天有好好完成作业吗?有看电视吗?我斩钉截铁地说:没看! 然而发热的电视机外壳出卖了我,我被妈妈狠狠地训斥了一通,还罚我一周不准出门玩、不准吃雪糕。这个惩罚对于年幼的我来说,显然比被打一顿更难熬。 当时觉得特别委屈,我明明在写完作业以后看的电视,妈妈太小题大做了。可现在回想起来,妈妈惩罚我的原因,并不是看了电视,而是因为我不承认看了电视,我撒谎了。 想必在所有家庭的教育里,撒谎应该都是位于“最不能被忍受的错误TOP 3”之列吧。 的确,谎言会带来伤害、猜忌、背叛、风险,虽然撒谎有可能会让人一时获取利益或拖延惩罚,但从长远来看,撒谎都会带来更严重的不良后果。每个社会的建立和进步,都会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所以这就要求大家需要讲诚信,做一个诚实的人。不仅如
很多时候孩子之间问题与父母的感受并不一致,有时我们认为自己的宝宝吃亏了,认为别的宝宝是故意攻击自己的宝宝,上升到道德和人权的高度。但是生活中孩子之间的冲突并非如大人所想,父母明智的做法是尽可能让孩子自己解决。 看到宝宝受欺负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育龄段:1-2岁 宝宝的冲突有可能来源于 彼此之间竞争的关系 宝宝处于一定的环境当中,都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资源。比如仅有的几个玩具,大家都希望能够拥有,所以难免产生争抢,这本身是很正常的过程,但家长往往容易对人不对事的看待问题,觉得孩子之间有矛盾。其实,从宝宝的眼光来看,他们只是一心想要得到玩具,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从而产生争执或者身体冲突。这其实是宝宝社会性培养过程中自然的历程,是相互之间人际交往发展的过程。 父母不要随意干预 父母看到宝宝之间的小冲突,
1、熟练应用自然拼读对中国孩子的巨大现实意义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自然拼读(phonics)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我从家长的普遍反馈和孩子的普遍学习效果来看,很少有家长对自然拼读的真正作用有真正地了解。现实情况就是,绝大多数孩子错过了学龄前英语启蒙,错过了最佳的自然拼读时机,或是学习的方法和时机出现重大失误。即使通过短期培训班系统学习过自然拼读,也因为没有练习与应用而劳而无功。总之,大多数初高中孩子,即使是在校外培训机构学习了很多年,也完全没有或没有充分发挥自然拼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这对学习英语这种拼音文字是致命的。 通俗地说,英语自然拼读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汉语拼音对于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因为英语是语音文字,拼写和发音不可分离。因此熟悉应用自然拼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是连通单词音形义的工具,调动多个感官,极大提高学习效率,并内化为
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很多爸爸妈妈都很难理解,为什么小孩子玩一个手指头,或者一块小积木,可以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玩儿很久很久。 其实啊,在并不遥远的18世纪,当时的父母就想出了一个很极端的方法:阻止孩子动来动去。他们采用的方法是这样的: 这是18世纪被束缚在摇篮里的孩子。在英国,到1820年左右,就很少有包扎婴儿的习惯了。而在法国,甚至到了20世纪初,在乡村地区仍有这样行为。 和这样的: 18世纪给孩子穿的紧身衣,以此来限制孩子的行动。 但是,后来出现了问题。就是越是这样保护、限制孩子的地区,孩子们的健康率反而下降了。 洛克与卢梭。他们在教育理念上有不同的思想,但是在让孩子动起来的见解上,惊人的一致。 于是,洛克和卢梭出现了,他们认为,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特
一岁宝宝早教方法一 观察能力的训练 1、训练。 上下、里外、前后方位意识。如游戏时说:“球在椅子上、椅子下”、“球在箱子里、在箱子外面”等等。 2、辨别多少。 如分糖果给家人,看看分的是否一样多,放桌上比比看谁多谁少。也可以用专门的图画,训练孩子认识多少。 一岁宝宝早教方法二 记忆力的训练 1、词汇记忆。 成人在讲述孩子较熟悉的故事,或教宝宝念他熟悉的儿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时,有意识地停顿下来让孩子补充,由简到难,开始让孩子续上单字,以后可逐渐让孩子续上一个词、一句话这既可促进记忆力的提高,还可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 2、实物记忆。 让宝宝回忆起不在眼前的实物,可给孩子一件玩具,让他注视您将玩具放到盒中,盖上盖子,让他说出盒中玩具的名称。
我曾一直向往有一个乖巧的女孩子,懂事听话,可以让大人少操很多心。可惜事与愿违,上帝送给我一个非常调皮的男孩。从他出生开始,常常哭、闹、翻遍家里的一切、打碎东西、撕书、到处乱画……总之像所有的男孩子那样,他拥有一颗好奇又固执的心,坚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作为他的妈妈,我时常感到有点抓狂,他对我的话常常置若罔闻,即使重复说几十遍也不一定见效。所以,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请 你 听 话 一 点 好 吗?” 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经常对孩子说这句话呢?可能不只是家长,甚至学校的老师,都希望拥有听话的孩子,因为那样意味着“少麻烦”,也意味着“容易控制”。那些不听话又调皮的孩子,无论对于家长还是老师而言,都是头痛的存在! 我曾遇到过一个孩子,他总是自顾自玩耍和说话,而对别人对他说的话不做任何反应。他的父母百般无奈,就开始猜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带他去看了医生
你是不是经常会对宝宝说“你真懒”、“你真烦人”之类以“你”开头的话,这种方式的谈话会让宝宝把这些负面信息和自身联系起来,潜移默化他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换种说话方式呢?“我很生气,我想让你把玩具都收拾好”,这样会减少很多给孩子带来的负面效果。家长需要诚实面对自己的情绪,明明自己不开心,却假装对孩子很开心;明明心中很生气,却假装讨好孩子。 有研究发现,一切事情,包括视觉、听觉、言语,都会永远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包括当时的情绪。有些很难被回忆起来,但它真实存在在我们的大脑皮层的褶皱里,发挥着它们的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自认为孩子小还听不懂,或者孩子听不到。你知道吗?孩子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能够听明白你话里的意思了。50米外你拆根棒棒糖试试,孩子肯定立马跑过来。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要懂得多,所以别当着孩子面或者以为孩子听不到给他做一些不真实的评价。不过,如果你
常言道3岁看大,7岁看老,你真的认为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么?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3岁是宝宝发育的最关键时期,这是因为3岁不仅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还是宝宝智力、语言、心理的重要阶段。 所以说,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重视对宝宝这些方面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脑部发育的重要时期 宝宝刚出生时脑重量约有350~400克,而一个发育正常的成人脑重约为1400g,占到成人大脑重量的25%~28%;一岁时,宝宝大脑重量就已经接近成人的60%;而到了3岁,宝宝的大脑容量基本接近成人了。 有科学调查先是称:大脑包含皮质、前脑、脑干等,这些部位的容量与结构都可能与智商有关。因此,在0~3岁,尤其是2~3岁这个阶段是宝宝脑部发育的重要阶段(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影响着宝宝的智力健康。 不仅如此,2~3岁是记忆能力、思
我们生活中都见过一类人:会办事儿、懂做人、受欢迎,没什么情绪困扰,幸福感和成就感都挺强。羡慕呀!这便是情商了,它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这种游刃有余的生活掌控感,谁不想拥有呢?那如果想让孩子高情商,家长要注意些什么?如何从小培养呢? 最近在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John Gottman的书《培养高情商的孩子》,里面提到孩子成长中的情商培养关键期和要点,赶快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3个月左右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喜欢和父母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模仿来认识和表达情绪,和父母对视时,他们的眼神会发亮。 父母要做的,就是通过积极的回应和关注,对宝宝进行情绪管理训练。比如,可以用一些模仿孩子的妈妈语与孩子交流,说话缓慢、不断重复,面部表情夸张;还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无声的面部表情的交流:宝宝吐舌头,妈妈也跟着吐,宝宝发出咕咕的声音,
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孩子们难免会吵架,正常的冲突往往可以找到友好的解决方式。不过,这篇文章说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的霸凌——活泼可爱的孩子也有能力制造出可怕的折磨。 Jessica Shunga是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的一位母亲。她还记得在她小时候,大她三岁的姐姐总是朝她发火,从肢体上和情绪上折磨她。“一点小事就会让她发火,”这位37岁的母亲说,“现在想起来,我还能感受到当时的那种惊慌和恐惧。”从她小学开始,她的姐姐就说她又丑又胖,还会威胁她,逼她做一些她不喜欢的事。Shunga被揍过脸,还被扯过头发。有一次特别残忍,她刚拔过智齿,她姐姐却一脚踢在她脸上。 这种类型的虐待听起来好像很极端,然而Shunga并不是一个人。2013年,一篇发表在《儿科学》杂志上的论文,调查了3600名2至17岁的儿童,其中有近38%的儿童在上一年里曾经受到过来自兄弟姐妹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