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育儿导航>1-3岁>幼儿教育>0-2岁孩子都会有哪些敏感期

0-2岁孩子都会有哪些敏感期

2018年11月23日 10:38阅读次数:1820
宝宝在0-2岁半期间,都会出现哪些敏感期?关于宝宝敏感期,爸妈了解多少呢?宝宝一言不合就哭闹、发脾气是不是因为敏感期?

宝宝在0-2岁半期间,都会出现哪些敏感期?关于宝宝敏感期,爸妈了解多少呢?宝宝一言不合就哭闹、发脾气是不是因为敏感期?

从宝宝一出生,生命的器官就严格执行着“用进废退”的原则。经研究证明 ,在各个敏感期,如果宝宝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的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例如:

  • 不使用鼻子,鼻子就会失去嗅觉;

  • 不使用耳朵,耳朵就会失聪;

  • 不使用眼睛,眼睛就会失明。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当婴儿开始使用口和手时,就开始遭遇成人的干涉了,比如:宝宝把手或者玩具放到口中,家长就觉得不干净,要把它们拿出来,完美的错过了一次用口来探索学习的机会。当宝宝长大一点后,有了自己的意志和思维时,受到成人的干涉会更厉害。

那么,宝宝在0-2岁半期间,都会出现哪些敏感期呢?

今天我们分享:掌握宝宝的各种敏感期,让妈妈更好的了解宝宝的每一种行为都是处于他年龄段的正常表现,从而给孩子提供更适合他当前年龄段的发育环境及游戏方式。

因此,妈妈不用为错过了某个敏感期,而担忧或者是懊恼啦。

0-6个月: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宝宝出生后,如果妈妈去仔细观察,会发现,小宝宝会到处寻找淡淡的阴影和阴影的边界。随着时间的发展,宝宝很快就能寻找到生活中那些明暗相交的地方:一幅画、窗帘或者书、窗户边那些明暗相交的地方,宝宝会高度投入的一直注视着那些地方,直到疲倦为止。

宝宝视觉的敏感期是在出生时,是一种脑内完全建构工作。所以这个时候,宝宝的视觉从不会偏离在生活环境中的明暗相交的地方。

这个过程结束后,视觉将在孩子出生后头6年的过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有的教育家甚至认为儿童对外在世界的认识靠的就是一只大眼睛。这样的说法实际就是为了强调视觉对儿童的重要性。

4-12个月:口的敏感期

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

口腔的敏感期在半岁左右来临,有早的2-3个月就会出现。最早的表现是,把手放到嘴里满足的吮吸。

当宝宝出生时,能够使用的唯一的器官是他的口、眼睛和体感。尽管刚一出生便有了视觉的敏感期,但脑科学认为婴儿的视觉并没有达到完善,他看世界时是模糊的,而口不一样,刚出生时就能熟练地使用。

口是宝宝连接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最自然通道。

最初宝宝仅仅是用口认识手,发展到后面,会用口认识周围所有的一切(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这个过程也完成和健全了口的功能。并不是婴儿不知饥饿,仅仅是因为他在用口来认识世界的,直到手被完全地唤醒。当手的敏感期到来,又帮助和加快了口的敏感期的发展。直到宝宝无处不在地触摸,口的敏感期就这样逐渐过去了。

6-13个月手的敏感期

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

6个左右,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很多妈妈不难发现,这个时候的宝宝喜欢抢妈妈手里的勺子或者直接用手去抓碗里的食物,抓抓,捏捏,尝试往嘴里放。

尤其是八九个月的宝宝非常喜欢抓捏软的物体,手的活动不只是手的活动,而是有着智能的目标。我们成人常常因为无知,给宝宝设置了很多障碍,剥夺了他用手的自由,也剥夺了宝宝认识世界的机会。

宝宝手的敏感期到来时,有一个抓的过程——一把抓,三指捏,二指捏。婴儿期锻炼用手非常重要。我们常看到很多成人不会用手或者很笨拙,筷子拿不好,不会按键,不会用手指夹围棋子,不会点钞,不会拴绳索等。这都和他们婴幼儿时期这方面的发展受到阻碍有关。

7-24个月:走的敏感期

从最初的要大人拉着手跳,到独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楼梯,到专门爱走不平的地方。

走的敏感期大概从7个月开始出现。起先宝宝拒绝坐,不断要妈妈拉着双手跳,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走,看上去像是在跑。这也可能是父母最累的时候:

  • 不会走,但到处走;

  • 会走了,就无处不走;

  • 上楼梯、下楼梯都要自己来,不管需要多长时间;

  • 哪里不平偏要往哪里走……

走路的敏感期中,孩子是一个自由、活跃的个体,他对空间的把握能力从此跨出了一大步。

这时,家长应该放弃自己走路的节奏、生活节奏去配合孩子,让孩子在敏感期内得到充分、良好的发展。

0-6岁:空间敏感期

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 、抓、移动物体等,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空间敏感期的发展从0岁开始一直持续到6岁,这个时间跨度是很长的。最早的空间敏感期是这样的:宝宝首先会发现这一物体和那一物体是分离的,所以他喜欢把一些东西从高处拨拉到地上,然后寻找,再拿到高处,拨拉下来。

8个月左右的孩子尤其喜欢这么干,妈妈给他一玩具,他扔下去,然后再给他,再扔下去,如此重复,乐此不彼。这就是宝宝最早的对空间的感受。

接下来就是:他会发现一个空间里边的东西能抖出来,外边的东西能塞进去 。所以宝宝见了洞洞就会把一个东西塞进去,甚至用手去抠。这个活动一般在宝宝1岁左右的时候非常频繁,可谓是逢洞必抠。

紧接着宝宝开始不断垒高、推倒,再垒高,再推倒,这是典型的感知空间发展的一种能力,是对空间感受的过程。这个感受是宝宝智能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如果和宝宝一起搭积木时,父母不断搭高,他不断推倒,不妨耐心的多和他这么玩吧!

接着宝宝会对一个狭小的空间非常感兴趣,比如钻到大衣柜里、桌子下面玩耍。之后宝宝对爬到某个高处开始有兴趣,我们常常看见小朋友反复爬楼梯,实际上,这都是孩子在运用身体对空间把握的一个过程。

比如说:宝宝不用腿走着下楼梯,会倒着下,原因是宝宝对手的把握要超出脚,所以宝宝必须对手有把握以后,才有决心和心理能力再使用他的腿,这样结合起来,他才觉得能准确把这个楼梯的过程走下去,这就是身体对空间的探索。这时候的孩子对爬窗台、爬桌子、爬楼梯、爬栏杆都会有巨大的兴趣。

这个阶段过去以后,宝宝的能力又得到了提升,开始喜欢从高处往下跳跃。这个过程除了宝宝在感受空间的大小外,他还在用他的皮肤、他的肌肉、他身体所有的东西来感知这个空间有多大、多高、多远。宝宝发现自己从这个高度往下跳的时候,心理已经能够承受了,就会跳下去。宝宝透过经验发现对这一空间高度能够把握,能够再一次承受,就会探索更高的空间。

所以对空间的把握,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在心灵上能够承受大的一个空间的状态,这决定了宝宝未来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能力,为未来发展埋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空间的敏感期可能给家长造成的危机感比较大。很多家长因为害怕,不许孩子趴在桌子上,不许从窗台上往下跳,不许孩子钻到一个小地方……

宝宝对环境的把握是有天然的自卫意识。我们可以跟在孩子几米以外保护他,而不是没完没了的唠叨,不要设置那么多限制。破坏孩子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丧失了探索世界的机会。所有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都会有这样的需求。

空间敏感期对空间的探索,是宝宝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一个突破极限的过程。

18-24个月: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

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看微小的东西需要专注,需要耐心,需要聚精会神,需要时间。这些甚至比那观察的对象本身还重要。

蒙特梭利说过,宝宝在1岁半到2岁时会有一个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使宝宝掌握事物的细节,但这不意味着宝宝总是这样。宝宝的敏感期很多很多,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不固定,同一个敏感期中宝宝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如果在和宝宝外出玩耍时,宝宝被蚂蚁或者地上任何细小事物吸引时,家长请放慢脚步,耐心的等待着孩子。

2岁左右:秩序敏感期

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秩序感,如果宝宝每天的生活都有条不紊的进行,那么他每天的哭闹也会很少,而且过得很快活。

当孩子到了2岁左右,进入秩序敏感期时,也是最令父母头疼的时候了。比如:

  • 吃饭必须自己选择菜,自己决定是否要乘米饭,如果家长给乘好了,必须倒出去重新来;

阿姨用妈妈的手机拍照

  • 妈妈的手机,别人不能拿,即使是爸爸也不可以拿;

  • 分类整理玩具时,比如积木放到了钓玩具中,必须要重新取出放到相应的盒子里才行。

    ……

在孩子秩序敏感期,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等待和更多的理解,因为这个时期程序和秩序给宝宝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乱,会给宝宝带来极大的混乱和不适。

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来自童年。是童年造就了一个人的基本品质和素质。一旦宝宝有了良好的秩序感,自我形成就成为了可能,内在就是和谐的。

2岁左右:模仿敏感期

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妈妈:现在几点了?

露颐:现在几点了?

爸爸:15:47.

露颐:15:47

妈妈:我们下午一起出去散步吧。

露颐:我们下午一起出去散步吧。

……

露颐接近2岁的时候,处于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她总是不断地模仿成人在生活中的常用口语,并不断地重复练习这些口语。

在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宝宝模仿口语,练习口语,感觉语言的音韵,并不断重复使用语言,在使用中把语言内化,这是宝宝学习语言的方式。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要说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口语。

模仿是“0-3岁期间很重要的智力发展过程”,在2岁左右最明显。当孩子成长到2岁时,孩子不但模仿各种行为,而且开始模仿社会性行为,并且可以把行为协调起来,系列模仿。宝宝选择性的模仿,基本集中在对父母行为的模仿上。

有些模仿父母容易接受,但有些模仿看起来似乎很无聊,比如模仿摔倒,再摔倒……父母不明白孩子为什么重复这样毫无意义的举动,就会制止孩子。而这个制止的过程恰恰破坏了宝宝敏感期的正常发展,从而妨碍宝宝智能和认知的发展。智能发展的阻碍必然会伴随相应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这都是成人后大脑平庸的一个早期现象。

J.凯根说:“对于儿童,模仿可以是一种获得愉快、力量、财富或别的渴望目标的自我意识的尝试。”

所以给父母最好的建议就是:

一、让孩子去做,模仿没有对与错;

二、尽量放慢自己的动作,满足儿童模仿的需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使孩子平稳地度过这一时期。

2岁左右自我意识敏感期

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宝宝出生时,他的意识是混沌的,与万物浑然一体的,要从这样一个汪洋大海中脱离出来,是自我分离和发现自我的过程。

处于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他会抱着娃娃说:“这是我的”。指着自己的衣服说:“这是我的。”她拒绝跟别人分享她的玩具。她对成人未经允许就触摸他也极度愤怒,她会以哭、叫来捍卫自我。

在这个时期,我们就多给宝宝指哪些物品是他的,哪些物品是爸爸的、妈妈的、别人的……这样逐渐的能让孩子明确哪些是属于自己的,哪些是属于别人的,也会让孩子对物品所有权有清晰的认识。

2岁左右审美敏感期

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孩子2岁的时候,有一天,你像往常一样,将一个苹果切开或者将一块饼干掰开给你的孩子时,孩子会突然大哭起来,并且把饼干和苹果扔了。

不理解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个孩子太贪婪了!他要一个大的也吃不了。但是,对于一个2岁的孩子来说,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苹果才叫苹果,一块完整的饼才叫饼。

最开始,宝宝的审美是通过吃开始的,其后,宝宝审美的注意力会放在他所使用的事物上:

纸不能有豁口,不能折叠;

一笔画下去,没有遂愿,这张纸自然就不完美了,扔掉……

实际上这正是宝宝审美敏感期到来的景象。如果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非要把破了的纸给孩子用,画了一笔的纸给孩子用,无形中会破坏了孩子这种建构自我的机会。

食品要完整,厕所要干净,苹果要光亮和最大的,衣扣不能掉一个……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这个时候,大人容易心烦。完美的东西毕竟不多。如果理解了孩子细腻、追求完美的心,把孩子的要求当做关乎成长、关乎品质形成的一次机会,尽可能用心去体察孩子的每一次不满,我们就能理解孩子,并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

当宝宝把高度的审美通过外在事物完善之后,就会回到自己的身上,对自己的身体以及和自己身体有关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

道德是因为审美而建构和形成的。破坏了审美就意味着破坏儿童道德的形成过程。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