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中毒 新生儿患病易发生酸中毒,可促使BBB开放,使细胞摄取红素增加,形成胆红素脑病。 肝脏未成熟 出生早期胆红素产生过多,新生儿肝脏未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使得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多,透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酶系统不成熟 肝细胞不能有效地将未结合胆红素结合成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易于通过而与脑组织结合,早产儿更差,各种感染、窒息缺氧因素可影响BBB栅栏作用的完整性。 血脑屏障功能较差 新生儿出生早期血脑屏障发育未成熟,在一些病理情况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游离胆红素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形成胆红素脑病。 血浆白蛋白含量较低 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下时,使游离胆红素增加,胆红素更易透过血
警告期 日龄较小,血清胆红素在256.5μmu;mol(15mg/dl)左右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嗜睡、拒食、肌张力减退、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抑制症状,也有表现为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约半到一天进入痉挛期。 痉挛期 表现为痉挛、发热、肌张力增高尖叫、慈祥、眼球震颤、呼吸困难、惊厥或角弓反张等兴奋症状,早产儿的痉挛等症状可以不明显,幸存者1~2天后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 先是吸吮和反应逐渐恢复,继而呼吸好转,痉挛减轻或消失,此期约持续2周。 后遗症期 一般在生后2个月~3岁出现,手足徐动,眼球上转困难或斜视、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有绿牙或棕褐色牙,以椎体外系统受损为主的所谓四联症。上海835例溶血病随访所见的48例胆红素脑病中还有智力落后,抽痉或阵挛、
核性白内障 是指由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阳光与紫外线的影响、缺氧影响而产生的白内障。 特点:核性白内障视力障碍明显。多为双眼患病。 绕核性白内障 绕核性白内障又称板层白内障。为乳白色薄层混浊,包绕在透明晶状体核之外,有时在此板层混浊之外,又套一层或数层板层混浊,各层之间仍有透明皮质间隔。 特点:绕核性白内障(板层白内障)视力影响不大。 前极性白内障 先天性前极性白内障的发病原因是胚胎期晶状体泡没有从表面外胚叶完全脱落所致,为发生在晶状体前囊膜中央的局限性浑浊。 特点:前极性白内障如视力无明显影响,可不治疗。 后极性白内障 后极性白内障常与玻璃状体动脉残留或原始剥离体残留有关,混浊居晶状体后极偏鼻下方。一般为
遗传因素 先天性白内障大约有1/3的病例有遗传因素,最常见的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的表现为不规则的隔代遗传;隐性遗传多与近亲婚配有关。非遗传性白内障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局部或全身障碍引起的晶状体混浊:孕期胎儿宫内病毒感染,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早孕期感染风疹病毒致白内障的高发病率已引起高度重视,发生在妊娠2月内风疹感染所致的白内障发病率可达100%。 营养不良及代谢障碍 营养不良及代谢障碍是儿童白内障的另一主要原因,如母体妊娠期糖尿病、甲亢、贫血、低钙、低维生素A、晚期缺氧等,以及新生儿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甲状旁腺功能低,半乳糖血症等。 理化因素 一些理化因素也是病因之一,如出生后因各种危重疾病长时间吸入高压氧、接触射线等。 预防措施 1、由于目前还没
弱视治疗 白内障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视力,首先应注意防止剥夺性弱视的发生。由于患眼有混浊的晶体遮挡,干扰了正常视网膜刺激,影响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而产生剥夺性弱视。如果新生猴的双眼遮盖12周以后,可以产生不可逆的弱视,并发现从外侧膝状体至大脑皮质有永久性神经元变性。猴发生弱视的时间与白内障患儿发生摇摆动性眼球震颤的时间是一致的。因此推测12周是产生严重不可逆的弱视的临界时间。已有的资料表明,4月前治疗剥夺性弱视是可逆的,6月后治疗效果很差。 剥夺性弱视为单侧或双例,如果弱视发生,2~3月的婴儿即可有眼球震颤,表明没有建立固视反向,因此必须早期治疗先天性白内障,使固视反射能正常建立。 保守治疗 双侧不完全白内障如果视力在0.3以上,则不必手术。但婴幼儿无法检查视力,如果白内障位于中央,通过清亮的周边部分能见到眼底,可
白瞳征 成年白内障患者,常常因视力明显减退而就诊。而婴幼儿白内障患者,特别是单眼患者,一般并无症状,因此经常被延误诊断。只有当瞳孔区出现白色反光,即所谓白瞳征(leukokoria)时,方引起家长或医生的注意。白瞳征并非先天性白内障所特有,临床上应与其他病症加以鉴别。 眼球震颤 患双眼致密混浊性白内障的患儿,大多伴有眼球震颤(nystagmus),震颤多为游移性(wanderring)和搜寻性(searching)等类型。这种类型的眼球震颤往往提示视力极为低下,一般不会超过0.1。 斜视 由于视力低下或双眼视力不平衡,阻碍融合机制的形成,可迅速造成眼位偏斜。 畏光 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晶状体混浊引起光散射,可使患儿产生畏光症状,这种情况在有绕核性白
食管扩张术 食管扩张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用的气囊扩张替代了硬性扩张条。适用于膜状蹼较薄者的治疗。 膜状蹼切除术 若膜状蹼厚而坚韧,扩张无效,可切开食管,切除环形黏膜,再将食管黏膜对拢吻合。亦有在内镜下成功切除先天性食管蹼的报道。必要时术后继续扩张。 食管部分切除术 对继发于气管、支气管组织残存物的先天性食管狭窄和纤维肌肉肥厚型狭窄可行食管部分切除。狭窄段<3cm者,可于狭窄部分切除后,给予食管端端吻合,术中注意保护迷走神经与会咽神经。对于长段纤维肌肉肥厚引起的先天性食管狭窄,经扩张术无效可作代食管手术。如狭窄靠近胃食管连结部,可推荐作节段性切除后食管吻合术,并加作抗反流手术。后者常用的有改良Hill胃壁固定术、Nissen胃底折叠术等预防反流。Collis胃成形术也曾被
发病原因 本病是因食管胚胎发育过程中,气管、食管隔膜基底部或食管侧嵴中胚叶成分过度增生的结果,多发生在气管分叉以下位置。 发病机制 在胚胎发育中,食管形成的空泡阶段,多余的黏膜被吸收,空泡消失,但遗留下部分或完全的食管内黏膜环状隔膜。另外有人认为是由于食管发育过程中鳞状上皮取代绒毛柱状上皮细胞时过度生长所致。 根据先天性食管狭窄的病理特点,Nihoul-Fekete(1987)将其分为3型: 1、膜状蹼或膈形成:亦称膜样狭窄,是最罕见的一种类型,有人认为它是食管闭锁的一种混淆形式,往往发生在食管中段或下段。膜或膈结构表面均有鳞状上皮覆盖,症状典型发作的年龄恰在进食偏重于进固体食物时。 2、纤维肌性肥厚:又称特发性肌性肥厚或纤维肌性狭窄,是先天性食管狭窄中最常见的一种。组织学特点是黏膜下
一般症状表现 先天性食管狭窄的特征表现是进餐后的食物反流,摄取半固体或固体食物时症状更加明显。反流物主要为唾液和消化不良的乳汁或食物,并无酸味,亦不含胆汁。反流食物进入气管,患者可出现呛咳或发绀。 其他症状表现 有些年长儿,由于近端食管异常扩大,成为存有食物的囊袋,可以压迫气管或支气管,产生喘息。查体有些患者可有营养不良或贫血。 检查方法 1、实验室检查: 可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必要时取食管黏膜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辅助诊断。 2、其他辅助检查: (1)食管钡餐造影:根据钡餐造影的影像特点,食管狭窄可分两型。 ①长段型:狭窄发生于食管中下段,长约数厘米。狭窄边缘欠光滑,狭窄段以上食管扩张,钡剂下行缓慢,可见逆蠕动。本型临床症状出
按摩方法一 用拇指或十指指腹压迫泪腺,按在鼻根及眼睛的内眦中央的部位,顺时针的方向挤压脓液,眼角就会有一部分脓液流出来,擦干净,点眼药即可。适用于眼睛里面有脓性分泌物的患儿。 按摩方法二 用拇指或十指指腹压迫泪囊,按在鼻根及眼睛的内眦中央的部位,有一定力度的往下按压,通过按压,能把鼻泪管下端的阻塞的膜给冲开。 按摩方法三 用拇指或十指指腹压迫泪囊,按在鼻根处的内眦中央部位,向鼻梁中间往下挤压,按压时要注意力度,不要触及到宝宝的眼睛,脓液要及时清理,按摩后用医生开的药物护理患处。 新生儿泪囊炎按摩的作用 1、按摩可以增加泪囊内的静水压,进而通过压力传导使得鼻泪道中膜性的阻塞物破裂,促使鼻泪管下端开放,解除阻塞。 2、按摩可以排出泪
生蒜 1、忌吃理由: 生蒜是属于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刺激胃肠粘膜,导致水肿,充血,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恢复。 2、忌吃建议: 宜吃清淡的食物。 米粑 1、忌吃理由: 米粑是属于比较难消化的食物,容易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腹部胀满,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恢复。 2、忌吃建议: 宜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 小麻椒 1、忌吃理由: 肥肉含有大量的脂肪、容易滋养细菌,导致炎症感染加重,病情加重,不利于患儿的恢复。 2、忌吃建议: 宜吃低脂的食物。 饮食禁忌 1、忌吃容易滋养细菌的食物,如肥肉、猪油、牛油。 2、忌吃不容易消化吸
牛奶 1、宜吃理由: 牛奶富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促进恢复。 2、食用建议: 每天200-300毫升为宜,热饮为佳。 柠檬 1、宜吃理由: 柠檬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还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有利于患儿的恢复。 2、食用建议: 每天泡水喝100-300毫升为宜。 排骨 1、宜吃理由: 排骨富含有大量的钙磷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患儿的恢复。 2、食用建议: 每天100-300克炖汤喝。 其他食物推荐 1、蛋白质:
致病菌 1、最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其次致病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 3、具体分析:据报道,社会获得性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67.2%);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例中,则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56.8%)。 感染原因 1、新生儿脐炎:导致新生儿脐带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出生后结扎脐带时污染或在脐带脱落前后敷料被粪、尿污染;羊膜早破,出生前脐带被污染;分娩过程中脐带被产道内细菌污染;被脐尿管瘘或卵黄管瘘流出物污染;继发于脐茸或脐窦的感染。 2、成人脐炎:脐窝较深且底面皮肤皱褶,污物、皮脂存留,不易使局部清洁,或去垢时不慎擦伤,致使细菌侵入而引起感染。 急性脐炎未治愈,迁延为慢性脐炎与脐肉芽肿;脐带过早脱落留下未愈合的创面;脐窝内有异物(如爽身粉)长期慢
过氧化氢液 1、适应症: 轻症者。 2、消毒方法: 用3%过氧化氢液清洗脐部,再涂以75%酒精,每日3次。 青霉素等药 1、适应症: 脐部化脓,蜂窝组织炎或出现全身症状者。 2、消毒方法: 可用青霉素、新青霉索Ⅱ、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等药。可切开排脓。 硝酸银溶液 1、适应症: 肉芽肿形成者。 2、消毒方法: 可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后,敷以油膏,每日更换敷料,直到愈合为止。如肉芽肿较大,可作手术切除。 注意事项 1、新生儿脐带的脱落一般在生后3~7天。脐部是个自然伤口,也是细菌侵入的门户,生后每天洗完澡后都要做脐部护理,
很多新生儿会得皮肤病,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皮肤病吗?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新生儿常见这7种皮肤疾病,宝妈们可得注意了! 新生儿皮肤娇嫩,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皮肤疾病,爸爸妈妈该怎样去应对? 下面帮妈讲解有关婴儿常见的7种皮肤疾病症状、病因、应对方法,希望可以帮助束手无策的你。 湿疹 湿疹俗称奶癣,是婴儿比较常见的皮肤病。 病发年龄: 多见于2-3个月宝宝,一般在5岁前出现,6个月以后逐渐减轻,1岁半以后大多会逐渐自愈。 病发部位: 前额、面颊、四肢、躯干等部位,2岁后宝宝常出现于脖颈和手脚部位。 病发症状: 皮肤干燥且发红,也会以细小水泡状态存在,小水泡破后会结痂,皮肤较痒,瘙痒过的皮肤会变得粗糙。 病发原因: 有的跟遗传性有关。家庭成员如果
什么是鹅口疮?相信很多宝妈们都不太清楚,很多新生宝宝会比较容易得这种病,新生儿鹅口疮别大意!需要注意什么? 一般新生儿和幼儿时期的宝宝比较容易患鹅口疮。鹅口疮最常见的病因是宝宝免疫力低下,在口腔不清洁或者是营养不良时容易多发,这时候宝宝抵抗力不足以抵抗病菌诱发鹅口疮。引起鹅口疮的病菌是霉菌。致病的重要因素有三个,一是新生儿的口腔粘膜娇嫩,抵抗力弱,如稍有擦损,就容易继发感染;二是使用的餐具被污染,喂奶时消毒不严或用不干净的纱布揩擦口腔时感染,三、新生儿在生产过程中易经产道感染,妈妈乳头不洁、皆可能感染。 新生儿鹅口疮能自愈吗 一般孩子患上鹅口疮时开始没什么疼痛感,对孩子的影响也不是很大,若能保证孩子的口腔卫生,哺乳妈妈能做好饮食控制,鹅口疮是会慢慢往好的方向发展,不久后就会自动痊愈。 若是放任不管,也很可能越来越严重,最
便色灰白是判断基准 根据统计,每20万名新生儿中,约30至40人有胆道闭锁的症状,发生率约万分之1.6,而近10年来共出现325个胆道闭锁症的病例,其中300是经「婴儿大便辨识卡」筛检而发现异常,比例高达92.3%。 胆道闭锁是一种新生儿渐进性的胆道病变,病因至今仍不清楚,可能是产妇产前感染、胚胎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造成婴儿胆道不通,胆汁郁积于肝脏内,进而引发肝硬化需换肝,甚至严重者致命。 黄疸和大便颜色异常是判断胆道闭锁的重要依据。针对每个新生儿都会有的黄疸现象,正常的生理性黄疸,通常可在出生后2周内慢慢消退,但若黄疸现象持续3至4周,且症状越来越明显,则属于病理性黄疸,需尽快就医,检查是否为胆道闭锁的问题。而除了黄疸之外,若宝宝大便颜色偏黄或偏绿属正常颜色,但若是不正常的灰白或浅黄色,则要高度怀疑是胆道闭锁症。 利用婴
基础护理 要保持口腔清洁,喂奶后需喂少量温开水清除残留奶液,有鹅口疮者喂奶后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皮肤清洁宜用温水,忌用皂类产品,以免破坏皮肤保护层。 术前肠道准备 BA患儿术前需行肠道准备以减少肠道生物群,减少术后发生胆管炎的机会。术前1天洗肠1-2次,一般采用生理盐水低压回流洗肠,切勿使用肥皂水以免肠道的碱性环境增加氨的吸收,从而加重肝脏负担。洗肠液体总量为80-120ml/kg,洗肠过程尤其应注意保暖,避免患儿受凉导致呼吸道感染而延误手术时机。术前清洁洗肠可以利用机械性冲洗,从数量上减少肠道微生物。 术后切口的护理 BA患儿术前多有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甚至因腹水致腹胀。术后切口愈合较其他患儿差,常有腹水经手术切口外渗,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预防伤口感染与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