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娃未来能学习好,在很早之前我和大家分享过,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想要娃长大数学好,3岁前你就该深刻了解这个概念! 今天我想和大家具体聊聊数学能力,因为几乎我们身边所有的娃都人手有一套甚至几套乐高,宝宝们都爱玩,我们也知道这个好,但似乎很少有人能道出它具体好在哪里?也许你会说对培养孩子空间能力好呀,但具体怎么个好法,还是说不出,要知道不仅仅对空间能力,其实说白了对娃的数学能力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的。它到底如何起作用?今天我就帮大家彻底捋一捋。 当然除了乐高,就空间能力的培养我也会在最后给大家罗列出在日常最易实践的方式方法。 都说乐高培养娃的空间能力, 这个能力具体来说是什么? 一提到空间能力,我们第一反应就是空间的搭建,这些说起来都是很概念性的东西,给人感觉不明确。 其实具体到点上,就是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
今年的5月25号,是哈佛大学第366界毕业典礼,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受邀在毕业典礼上发表讲话。 为此,他特意向比尔·盖茨讨经验,扎克伯格说:“他们知道咱们没毕业,对吧?”盖茨回应道:“这下精彩了!他们得给你学位证了!” 请一个肄业生来参加毕业演讲,哈佛教务处是脑筋搭错了吧?这是在鼓励孩子们都不要读大学,或者读了大学也不要毕业吗? 我们先来看一张表格。 这是一项针对美国的11,745名成功人士的研究,我们发现身价30亿美元以上的富豪竟然有20%没读过大学。 30亿美元俱乐部里有20%的人没上过大学 难道我们可以不鼓励孩子上大学了吗? 这些人身上有什么共性呢?科学是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 研究发现,在某个领域创造了不凡成绩的人,普遍具备着强烈的好奇心、
前段时间一个视频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家里孩子比较小的妈妈们,看了都揪心不已。各路媒体在转发的同时,也对视频中的现象加以评论,众说纷纭,看法不一。视频中的事情发生在杭州某商场内的一个小游乐场,大致是这么一个情况:一个小小的滑梯,大概也就两米来高,几个孩子爬上爬下地玩。 其中一个1岁左右的男孩在往下滑的时候,一个3岁左右的女孩在后面一直推他,小男孩的妈妈就把孩子带到一边玩,结果小男孩在滑梯下面爬的时候,那个推他的小女孩从滑梯上滑下来,直接从小男孩的腰上踩了过去。 小女孩体重轻,小男孩骨头也软,应该是没什么大碍,小男孩哼唧了两声,男孩妈妈就把孩子带走了,走在半道不放心,撩开孩子的衣服看看,有点红,可能越想越生气,就把孩子又带回到滑梯旁,要求那个女孩向自己儿子道歉。 视频就是从这开始的。前面的这些信息是疑似小男孩妈妈的同事事后在网上补充的。视频我就不详细叙述了
对于家长来说,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在外面不要吃亏、受欺负。其实有时候孩子在外面经历了什么,我们做家长的未必知道。虽说“吃一堑长一智”,但我仍然不希望,我孩子的成长是在吃了亏、受了苦之后才得到的。 一个有多年教学经验的班主任朋友告诉我,学校里吃亏最多的孩子,往往都有以下2种特质。 懦弱的孩子 朋友的女儿贝贝十分乖巧可爱,自己能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特别让朋友省心。在学校里,贝贝也是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但听朋友说,贝贝前阵子特别不爱说话,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朋友问她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孩子也支支吾吾不说话。 晚上,朋友要给贝贝洗澡时,孩子死活不愿意脱衣服,朋友这才发现出了问题。把孩子衣服脱下来后,朋友眼泪瞬间就掉下来了。 看着孩子胳膊上青紫的伤痕,赶紧问孩子发生了什么。贝贝这才说出了实话:“班里有
做爸爸的能当着孩子面说脏话骂人吗?你家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吗?在爸爸脏话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会怎样?面对孩子说脏话时,妈妈该如何干预引导呢? 人生气时都会时不时地说几句脏话,尤其是男性,更有甚者,脏话连篇。现在的孩子见的人比较多,这么三来五去的,就容易受这些大人的影响。如果这个说脏话的人,是日日陪伴在孩子身旁的爸爸该怎么办呢? 在爸爸脏话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会怎么样呢?尤其男孩,妈妈该不淡定了。 女孩子慢慢成长,她的性格是一个收的过程;但是男孩子慢慢成长,他的性格是一个放的过程。同时由于我们中国传统礼仪的影响,人们对女孩的约束往往多过男孩,所以男孩更容易受到脏话的影响。 一个在爸爸脏话中长大的孩子会形成两种极端:一种是极其反感讨厌说脏话的人,另一种是演变成和爸爸一样爱说脏话的人。后者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因为孩子从小就有语言敏感期,会不自觉的跟着爸爸学
如果孩子处于8~18岁,告诉他这10个秘密,感激你一辈子。而父母则是放风筝的牵线人,不管孩子飞得多高,总是牵挂着孩子。 所以,在此之前,我也分享过很多文章,希望家长平时能够对孩子多一丝的关注,能够多陪陪孩子,而现实是,随着孩子逐渐地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和家长之间,也开始逐渐出现了不同的代沟,沟通和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 特别是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有着一身的“菱角”,家长稍微说教一句,或者语气不对,就非常容易吵起来来,不少的家长为此苦恼不已,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叛逆,不听话。而其实,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性格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恰如同一张白纸,然后逐渐的接受各个信息,或主动,或被动的去学习,接受周边的一切,而我们,作为父母,除了物质上能给孩子一定的满足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塑
家长该注意孩子的五种性格偏向 1.胆怯怕事 有的孩子非常胆小怕生,不愿意和熟人打招呼,不会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都要靠别人去猜他们想要什么,不愿意主动去结交新的朋友,对于这种孩子,家长只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强行改变只会适得其反。 2.胆大妄为 过于大胆的孩子对于任何陌生的新鲜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通过各种方式去接触,总是闯祸或者让自己受伤。这样的孩子不能一味地责骂,家长要让他们少接触一些含暴力、动作的画面,改善外部环境,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 3.过于冷漠 有些孩子看上去十分乖巧,总是安安静静地不吵不闹,但同时也对身边的一切都毫不关心。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多多陪伴,让他与同龄人多接触,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去。 4.不够专注 这种孩子做任何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对事情抱有的热情有限,还总是调皮捣
孩子是简单纯粹的,高兴就笑,难过就哭,累了就睡,喜欢就要,不想就拒绝……但如果孩子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小习得“讨好”人格,变成老师家长眼中的乖宝宝,却压抑了本来的自我,他将来的人生得有多悲哀? 阿德勒:人是需要这种尽管被讨厌但还是敢于做自己的勇气,这样才可以逃脱无法做自己的羞耻感,获得真正的幸福。 1 瑶妈是我一个很好的闺蜜,3年前跟瑶爸离了婚,女儿瑶瑶上小学1年级,因为懂事又乖巧,常常成为朋友们夸赞和羡慕的对象。 然而前几天,因为一件小事,让瑶妈突然觉悟,女儿这种看似“懂事”,实则“讨好”的性格,并非什么好现象。 前几天,瑶妈在给瑶瑶洗澡换衣服的时候,发现瑶瑶的裤子湿哒哒地半干着,一问之下才知道,女儿情急在学校尿了裤子,因为坐在靠窗的位置,怕被老师同学发现,就一直没有离开座位,一个下午都无心听课,祈祷着自己的裤
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尽管非常努力,但成绩总是上不去。这是很多孩子的共同问题。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影响孩子自控力和执行力的八项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孩子把过去的经验与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联结在一起,从而获得时间感和空间感。 这种潜意识的连续性有利于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和建构: “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独一无二?” 拥有这种程度的自我意识,可以使孩子学会更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不管孩子的专注力和执行力有多强或多弱,它都是由八项不同的技能———我们称之为八大思维能力构成的。这些思维能力包括: 01主动性:发起行动的能力 能够很好地组织自己的想法并发起特定的行动,不需要别人的一再提醒和要求(讽刺的是,在当下这个提倡效率的时代,浪费时间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
阅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现如今大多数的父母都明白,但随着孩子进入小学、中学,学业负担不断加重,阅读和学业开始争抢时间,二者间的矛盾也变得似乎难以调和。 作为一位怀揣教育理想的学者,近年来,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阅读,尤其是童书阅读。在不同场合,他都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阅读史”。他是如何看待学业和阅读的兼容问题的?为什么在学生时代培养起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1、“精神饥饿感”更易在中小学阶段形成 “阅读就像美食一样。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不断想吃,读了好的书,也会让你不断地去找好书读。”说起阅读,朱永新很形象地用美食打了个比方,他说,阅读会带给人喜悦感、新鲜感,这些最后都会汇聚成精神上的饥饿感,也正是有这种饥饿感作为动力,他每天清晨都比一般人早起两个小时,专心读书。 但正如孩子学习语言、音乐、绘画都有
如果你家孩子将要或正在学习才艺,或者孩子已经在才艺学习上受挫,这份“线路图”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1942年,有一位老头自信满满地拍着胸脯跟众人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在我设定的环境里生活,我能把他们任何一个人养育成任何专家……”,众人都“扔鸡蛋”:“我噗!谁愿意将亲生儿女给你去做实验啊?”这位老头叫华生,是20世纪杰出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1965年,有一位冒失的匈牙利年轻人跟他的乌克兰女笔友第一次约会,就风风火火地跟对方说要生6个小孩,并且要把孩子们都养育成像“莫扎特那样”的孩子,这位可爱的女笔友叫克拉拉,是一位老师;冒失的年轻人就是拉斯洛.波尔加,一位犹太裔匈牙利心理学家。克拉拉欣然接受了这种“不按常规出牌”的求婚。著名的“波尔加实验”(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研究论文中有真实记载该实验)从此拉开序幕,虽然这对夫妻的做法一开始得来无数冷嘲热讽。
一岁孩子 培养安全感不可错过的一年 很多父母在孩子一岁时就抱着很高的期望,甚至开始对他进行各种技能和思维的训练。其实,科学实验证明,孩子在一岁半前行为和智力水平基本上和猩猩一样,太早训练并没有益处。 而父母该做的,其实是多陪孩子玩就好。这胜过任何生硬的知识,因为他在这里已经学到了更宝贵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有人疼爱,知道自己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知道有人会帮助他,还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每天都经历着挫折和困难,小小年纪,要千方百计的做自己力量所不能达到的事情。 他们特别喜欢有人在他们身边,注意他们的举动,逗他们开心,和他们说话,以及用一切最自然的方式跟他玩闹,才会有安全感和亲熟感,成长起来也才会更顺利。家长最应该做的,是耐心的包容孩子,培养起他一生的信赖感和幸福感。
1、装作没有听到你说话 不断给孩子重复或提醒你的要求、指挥,会让孩子养成等待你的提醒,而不是留心你所说的话,渐渐地还会发展到不理会你说的话。如果这种习惯继续下去,他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不会尊重别人。 爱娃娃建议方法:尽量不要远距离跟孩子说话,走到孩子前面跟他说清楚你的要求。当你说话的时候,要求孩子看着你,并要有所反应。 2、态度轻浮 你的孩子是不是有边跟你说话边做鬼脸或用很轻佻的态度跟你说话的情况,很多孩子尤其是小孩子会有这些行为,他们的目的是要测试一下父母的反应。很多父母可能会忽视这些行为,觉得孩子还小,现在只是过渡阶段,但如果你不让孩子尽快改正,他可能会很难跟别人好好相处。 爱娃娃建议方法: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当的。例如孩子在你说话的时候翻白眼,你可以告诉他,这种行为表明他不喜欢你所说的话,你可以停止跟他
教宝宝说话的顺口溜 1、宝宝乖,宝宝好,大口喝奶喝个饱。喝完伸个大懒腰,一觉睡个大通宵! 2、嗷嗷嗷娃睡着,娃娃睡着娘干活! 3、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遇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12345! 4、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 5、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白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6、小宝宝,快睡觉, 蓝蓝的天空静悄悄,小小船儿轻轻摇,小鸟不飞也不叫,小宝宝好好睡一觉。 7、小月亮,高又高,窗户外面静悄悄,我要做个好宝宝,轻轻上床去睡觉。 8、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哩骨碌滚下来。 9、一只哈巴狗,蹲在大门口,两眼黑黝黝,想吃肉骨头,一只哈吧狗,吃了肉骨头,尾巴摇一摇
这些神逻辑为什么会伤害到你的孩子?逻辑高对孩子有帮助吗?带着这样的神逻辑:觉得最有效的管教方法是用语言或者暴力吓住孩子。仔细一想,我们有很多这样的大人。 前几天在幼儿园外边遇到的一件事,让我一直没有忘记。 那天放学后,陪儿子在操场边上玩。 栏杆外边,一对漂亮的双胞胎小姐妹背着书包也回家了。 一个50多岁的妇人牵着其中的一个。 另一个孩子呢! 看上去就调皮一些,在路旁的一棵树那蹲了下来。 好像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 只见大人催促着,带着几分不满:“你每天都这个样子,回家的路上东玩西玩,还不快点。” 见孩子没动。 她继续说:“你这个样子我会告诉你妈妈的。不过你爸爸也说了,要把你送人,因为你太不乖。” 这时孩子抬头看了她,对他的话感兴趣了。 “我前
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每次都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如果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一味地向孩子灌输自己的信念,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而在教育中,除了正确的方式,合适的时机也很重要,能让教育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每日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哪些时机是值得抓住的呢? 不良行为刚冒头时,孩子的坏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就是父母在孩子做了错误的事时没有及时进行正确指导。其实在孩子做错事后,往往是他们最为畏惧和内疚的时刻,此时更容易听取父母的教育、虚心接受批评。 父母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充分和孩子说明事件的危害与后果,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受挫时 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逆境与挫折。比如在学习骑车时,有时方向控制不稳,有时摔倒。如果家长此时恨铁不成钢地大声训斥:“你怎
为什么有的孩子越养越笨?父母太有“爱心”反而使得孩子越来越笨?宝宝出生以后,家里人可真是百般呵护,就是捧在手心里啊!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发现那些被过度呵护的孩子,反而各方面的发育要晚于同龄的孩子,显得比较笨。 为什么这样说呢,接着往下看: 别碰,太脏了 小宝宝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当小手的敏感期到来的时候,什么都想用手碰一碰,很多家长会出于卫生方面的考虑,阻止孩子去碰触一些东西,会马上制止:不能碰,脏脏! 如果宝宝不听,还要去碰触,有的家长还会佯装去打孩子的小手,直到宝宝真的不敢去碰了。时间长了,宝宝自己也会觉得很多东西不能碰,很脏,看到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敢去碰,只会在旁边看着,或者看着别的小朋友去玩。 太危险了,别去! 宝宝的安全是第一位,这是没错的。但是很多事情在成人的保护下,是完全可以规避风险的。但是
给孩子讲道理适合几岁的孩子?家长要如何讲道理,孩子才会听得进去?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教你如何明白孩子所想。 “每次都和他讲道理,可是他不听”,很多父母和橙子叙述自己孩子令人头痛的行为问题的时候,这句话的出镜率非常高。 这个问题在中国家庭里非常普遍,以至于成了许多父母简单粗暴对待孩子的充分理由。因为相比浪费唇舌而言,打骂吼好像更有效一些。 相信所有的家长都不想动手,都希望孩子能深明大义通情达理,一说就听话。但是为什么绝大多数苦口婆心好话说尽的尝试“讲道理”,孩子都当耳旁风不屑一顾呢? 因为很多家长都误会了。 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可能是唐僧;长翅膀的未必是天使,还可能是鸟人;用语言表达的未必是讲道理,大多数是说教。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两样传统教养法宝,打骂和说教,你要用,这两样得一起用,先用身体和精神双重暴力
养育男孩子用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好?什么样的妈妈对儿子成长帮助非常大,儿子也会更亲近她。下面来看看你是不是这三类妈妈的其中一个? “儿子特别不听话,总说我说得没用,我这个当妈妈的是不是太失败了?”这样的疑惑,曾萦绕在很多妈妈的心头。小男孩往往比小女孩更调皮,也就更难管教。 而孩子的妈妈和孩子差了一辈,在思想观念上会有两三代人的差距,教育起来很容易出现问题;妈妈和儿子出现了矛盾,亲子关系不会很好,儿子自然越长大越不愿意亲近妈妈,让妈妈感觉自己很失败。 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妈妈能不能教好儿子、能不给给儿子的成长带来帮助。 这三类妈妈,对儿子成长帮助非常大 1、富有耐心的妈妈 小孩子的耐性普遍较差,尤其是小男孩,上蹿下跳好像一只停不下来的小陀螺。 有养育儿子经验的妈妈,在提到孩子小时候时都难免露出苦笑,那时候实在
曾经听一名单亲妈妈说:为了孩子,每天陪她阅读、游戏、户外活动,几乎放弃了所有的社交,工作也是马马虎虎,花费太多精力在孩子身上,可是孩子却没有期望的那么优秀,心里有点失落,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回报。 我以为是她的孩子高考失利,仔细一问,孩子才三岁多,还没有上幼儿园。 我问她,什么是“没有期望的那么优秀”,她回答,孩子认字认得不多,英文单词和英文对话会的少,10以内的加减法只会掰着手指头数,画画不灵巧,跳皮筋也是一团糟。 她的话让我目瞪口呆。 三岁的孩子,似乎还不到够不够优秀的年龄吧? 让这么小的孩子去学习认字、英语、对话、绘画、加减法,看上去确实很勤奋,可是实际上,孩子能学习到什么呢?他只是在重复机械化的记忆而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正常的心态,可是用十岁的标准去衡量三岁的孩子,标准本身就不正确,这样做只会事倍功半,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