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认为,一定要当众批评,不然宝宝不长记性。孩子面对批评的反应会是什么呢?妈妈到底要如何做更有效呢? 我们都不喜欢当众被批评。 但在面对孩子时,我们却总忍不住要说孩子几句。 因为妈妈总觉得说,孩子总是人来疯,你不说他几句,就更不得了了。 孩子真是的这样吗?你会当众批评宝宝吗,这种批评有用吗? 妈妈带大宝在小区玩,刚下过雨,大宝偏偏在有水的地方走,还一边使劲踩一边大笑。 妈妈生气地说:“大宝,看你把鞋子都踩脏了。说过多少次了,每次出门都乱跑乱跳,把衣服弄得那么脏。” 妈妈的声音很大,从旁边经过的人都回头看看大宝。 大宝不笑了,默不作声地跟在妈妈身后。 很多妈妈以为,一定要当众批评,不然宝宝不长记性。 其实真的不是这样的。 即使是幼小的宝宝
每逢春节后,很多宝妈都开始头疼宝宝节后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睡得太晚,早上起不来等。家长们在节后身体也容易倦怠,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在家哄宝宝睡觉,有时候自己睡着了,宝宝还睁着眼呢。这样的体验对于家长们来说,头痛不已。 春节期间,众亲好友难得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很容易放松自己,也会忽略宝宝的饮食和作息规律,很容易打乱宝宝的长期养成的生物钟,饮食和睡眠都难以保证。也有的是宝宝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有了新的玩伴,狂玩狂睡,狂吃狂喝,从春节期间的热闹回归到原来的安静生活环境,又很难一下子适应过来。 若长期这样,有损宝宝健康。作为家长,你要学着如何把宝宝从过去“拉回来”。 节后家里保持安静是正确的,能确保宝宝有一个比较良好的休息环境,也能逐渐让宝宝适应并回归原来的生活环境。 此外,家长们还可以这样做
目前,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没能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很多家庭就会请其他的家人或者保姆、育儿嫂帮忙照看孩子,如果听到她们在孩子面前说这八句话,那当妈的一定不能觉得不好意思,而是要及时出面阻止! 打桌子,谁叫它撞疼我们宝宝的! 孩子在能走能跑的年纪,磕磕碰碰的其实很正常。调皮点的一天都不知道要碰多少次。可是往往这个时候有些人总是迫不及待的冲上去抱起孩子打桌子打凳子,边打边说:“谁要你碰到我们宝宝的…”这原本是一种心疼孩子的方式,不过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却是负面的:我摔倒了不是我的错,都是桌子凳子的错!这样的孩子你还指望他长大能三省吾身?大概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了! 别告诉你妈,她不让你吃! 对于总是在孩子面前唱红脸而让妈妈唱白脸的家长们,真让人无可奈何。比如我们不许孩子去玩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玩具,可事实上,大多数家长拗不过孩
昨晚,我回家前买了几块蛋糕。小宝刚好吃完晚饭,于是给他一块自己拿着吃,一边我再给他喂点肉汤和青菜。过了不久,大宝睡醒了,睡眼惺忪地爬上餐椅,如同可爱小猫咪般柔顺地依偎着我的后背。我也摸了摸他,亲了亲。 我继续喂小宝喝汤,奶奶递给大宝温开水,他喝了一口说,要吃蛋糕。 我下意识地否定,得先喝水、再吃饭、最后才能吃蛋糕。 他立马不高兴起来,拒绝喝水。 奶奶逼他喝,他把奶奶手一推,碗差点被打掉,水洒了出来,奶奶大声惊叫。 紧张情绪会传染,他开始大声嚷嚷要吃蛋糕。 我们呵斥他,讲规矩讲道理,他开始哭闹。 张牙舞爪像一只咆哮的小狮子。 (很少买外面的蛋糕,这个问题,还没做过约定,可当下明显不是制定约定的时机。) 通常这种情况,家庭里会出现坚定派、骄纵派和忽视派之一,或两三种都有。
大宝对二宝的态度跟什么有关?你家大宝对二宝是什么样的态度?有二胎的家庭,多半都会上演“二人夺位”之争,不过也有些二胎家庭相当和睦,同样是俩孩子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原来大宝对二宝的态度,可能和这些因素有关,对照看看。 和年龄差有关 我姐姐的大宝和二宝相差四岁,是天天争啊,不管怎么说都没用,越是告诉大宝让着二宝,大宝就越来劲,大宝甚至还跟我姐姐说让她把二宝卖了,卖到宠物店去,等到长大了再把二宝买回来,是不是所有的大宝都想把二宝给卖了,独享专宠呢? 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婆家哥哥也是个二胎家庭,他的大宝和二宝相差九岁,两个孩子相亲相爱的,大宝有什么好吃的,都会主动让给二宝吃,出门了还抢着推二宝的手推车,别人如果欺负二宝了,他也会第一个找上门说事,护短的很。 所以,大宝对二宝的态度,其实和年龄差有一定的关系,毕竟大宝越大越懂事,你无需说,他都知
宝宝不会说话脾气也差怎么办?安潇是一位有两个宝贝女儿的妈妈,姐姐叫Suki,妹妹叫Sula。她发现小女儿的语言能力比大女儿差了很多,究竟是为什么呢?宝宝的语言启蒙又要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我之前发布的游戏里,姐姐Suki的身影占据了大多数。而今天的这篇长文,是奉献给妹妹Sula的!说的全都是她! 因为......她落后啦。主要是在语言发展方面,她被同月龄时期的姐姐甩了好几条街。今天的文章,其实是面对老二的检讨和内省。同时我也会把我给sula的语言特训课的方法掰开了揉碎了细说。 语言发展差距只是因为个体差异吗? Sula现在21个月,和Suki同月龄时期相比,语言能力相差很多。姐姐Suki 10个月开始说”爸爸””妈妈”以外的单词,比如“鸭子”“气球”“苹果”。一岁半已经变成话痨,可以说中英文双语的很多生活常用词,熟记A-Z,1-10,流利
惠惠最喜欢听妈妈讲睡前故事,可惠惠妈却为此烦恼不已:同样一个故事,女儿能反复让她讲八遍,其中一些细节,女儿甚至都会背了,可仍然坚持让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讲,而且每一遍都听得津津有味。 这不是某一个家长才会遇到的情况,应该说,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孩子们不仅喜欢反复听一个故事,还喜欢反复看一集动画片。或者重复的去做一件事情。于是,不胜其烦的家长,有时斥责或限制孩子,有些则会纳闷地询问孩子:宝宝,你为什么总爱听这一个故事,做一件事,烦不烦啊?宝宝们自然无从回答,或直接就说:我喜欢这样! 还记得一次经过幼儿园,我在路边等人,看见一个3岁左右的小孩在看一本图画书。他妈妈在旁边说:“这是最后一遍啊,都看了多少遍了,有什么好看的?怎么就看不够呢?”但孩子好像没听见一样,一遍一遍地看,根本没有合起书本的意思。而且我还发现这个小孩每看一遍都会笑一下,看起来很幸福的样子
不少家长嘴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宝贝,爸爸(妈妈)爱你”,这句话在七八十年代也许是新潮的,是能勾起孩子内心感动虫的,但是在现在,在21世纪,这句话虽然也能让孩子心里有一丝丝的安慰,但是只是单纯的说这句话,那么它的性质却是低级的、LOW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国际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中国也没有奔跑的速度没有慢下来,反而一年比一年快,人们的生活水平、经济水平都在大幅度提升,同样的,人们的心理需求也会随之改变,不管成人还是小孩。 之前常说,只要有钱就能给孩子想要的生活,就能让孩子过的更好,才能对得起孩子。您不觉得这样的做法想法对孩子是极其不公平的吗?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孩子需要成长,需要基本的生活物质,没有钱是满足不了的。但是有一样东西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对于孩子来说这样东西是比任何钱能买到的物质都重要的,那就是爸爸妈妈的陪伴。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现在的家长们喊得最响亮的一句口号,所以现在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要在父母的推动下开始奔跑,为了让孩子成为10岁进入清华北大,5岁成为舞蹈天才的高智商宝宝,做各种早教功课,报各种名牌辅导班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宝宝智商高,肯定是每个家长喜闻乐见的事情,有少数宝宝因为天赋或选择的原因早早成名,但相信更多的宝妈都知道拔苗助长的后果会让宝宝的童年及早的夭折,该怎样潜移默化的训练宝宝的智商是每个家长都想要知道的事情,宝宝的高智商也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怎样锻炼才能让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优秀呢?家长需要这样做。 尊重宝宝的兴趣 只有在喜欢的东西上,人的潜力才会得到更大更多的发掘,家长不要盲目随从别人的喜好,别人家报舞蹈班自己孩子也要报舞蹈班,别人学钢琴,自己孩子也必须学钢琴,这会让自己和孩子的兴趣站在对立面上,孩子的情绪不佳、心
1、装作没有听到你说话 不断给孩子重复或提醒你的要求、指挥,会让孩子养成等待你的提醒,而不是留心你所说的话,渐渐地还会发展到不理会你说的话。如果这种习惯继续下去,他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不会尊重别人。 爱娃娃建议方法:尽量不要远距离跟孩子说话,走到孩子前面跟他说清楚你的要求。当你说话的时候,要求孩子看着你,并要有所反应。 2、态度轻浮 你的孩子是不是有边跟你说话边做鬼脸或用很轻佻的态度跟你说话的情况,很多孩子尤其是小孩子会有这些行为,他们的目的是要测试一下父母的反应。很多父母可能会忽视这些行为,觉得孩子还小,现在只是过渡阶段,但如果你不让孩子尽快改正,他可能会很难跟别人好好相处。 爱娃娃建议方法: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当的。例如孩子在你说话的时候翻白眼,你可以告诉他,这种行为表明他不喜欢你所说的话,你可以停止跟他
游戏能轻松让孩子分床睡,对于孩子,学习与游戏之间没有区别。学习就是游戏、游戏等于学习,孩子通过游戏能了解世界吗? 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学习了解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识;消除对未知的抽象事物的恐惧。 在孩子3-5岁的时候,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慢慢就会和孩子分床睡。刚开始与孩子分床睡,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糯糯,你现在长大了,你要学会一个人独立睡觉哦。” “我不要嘛,妈妈,我要和你们一起睡”孩子撇嘴 “你们班的苗苗现在就是一个人独自睡觉,虽然你现在一下适应不了。没关系,我可以陪你,等你睡了我再回房间” 妈妈为孩子布置了温馨的儿童房,和孩子约定开始自己独立睡觉。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就是不肯,还是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睡。 大多孩子在分床睡的初期,都是这样反反复复。不是哭闹就是提出其他要求。总之十万个不情
有个朋友知道我是做育儿的这一行的,诉说“孩子不领情怎么办”,我问怎么回事,他说,我听你的,经常夸孩子,但他还是没有什么改变。我问怎么夸的,他说,在他做完什么事情的时候,我满脸笑容的夸‘你真棒’”。我说,还有呢?他说,就这样啊,没有了。 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里面,夸孩子,不是一句“你好美,你好棒”,就属于夸孩子的,里面介绍了三个夸奖孩子的技巧:说看到的、说感受、总结词语。 以我家点点为例子 点点小一些的时候,每次我让点点把垃圾丢在垃圾桶里面,她都会很乐意的执行,到后来,在她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时候,我只需要说三个字“垃圾桶”,她就明白了。 当他把垃圾丢在垃圾桶之后,我会说“我看到点点小朋友把垃圾放在了正确的地方。”点点就会笑嘻嘻的看着我。之后有一次,她自己把玩具收拾好了,主动过来跟我说“妈妈,我把玩具也放在正
1、过度关爱 主要表现为长辈们对孩子的物质娇宠和情感娇宠。从孩子的婴儿期开始,长辈们在物质、金钱上极其慷慨大方,竭尽所能地给孩子提供吃、穿、玩等方面最佳的物质条件。孩子稍大一点后,基本上是要什么给什么——只要孩提出要求,就给予满足。 在情感上,除从小就过多地亲吻抚抱,过分地亲昵呼唤外,还生怕孩子不高兴,往往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这就日渐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 的自私心理和放任性格,学会以哭闹、不吃饭等非理性方式来要挟父母、祖辈,最终变成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不通情理、缺乏感恩心态的“小公主 ”、“小皇帝”。 2、过度保护 很多家长不放心孩子一个人睡,与宝贝从小就同房、同床睡觉,有的在孩子长到好几岁甚至十多岁乃至更大,还是如此。此外,他们对孩子的食物、饮 料、衣服、玩具、日常用品等都百般
“你觉得决定一个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昨天我们在家长群里聊了这个话题。涵涵妈:“智力,当然是智力。有了好的学习成绩才能够进入好大学,进入好大学才能出人头地啊。从怀孕开始我就注意这方面的培养,听说DHA对孩子的脑子有帮助,那时我吃了很多DHA的营养品。” 彤彤妈:“性格。智力固然重要,但是考上好大学未必能够成功,你看马云、李嘉诚都不是什么名校毕业的,现在好多企业家都不是什么名校毕业的,我觉得他们能够成功关键还是他们的性格。” 茜茜妈:“才艺。马云李嘉诚那种都是靠命的,我对我的孩子要求不高,现在看来以后拿个大学文凭进个单位一般没什么问题的,我想那时大家在相同的条件下,那些会一两个才艺的都特别吃香。我们公司的小李就是这样,工作能力不怎么突出,但是小姑娘能歌善舞,领导特别喜欢她。” ...... 是的,千万个妈妈有千万个不同的答案。你的答
下周,春节长假就要来了,你终于有时间可以好好陪娃,可却发起愁来,「应该和孩子玩些啥呢?」这不,贴心的小爱为你准备了一些活动,让你和孩子的假期充实且意义非凡。 1. 玩耍中大扫除。极具仪式感的年度大扫除,对孩子来说可是个好玩的时刻!别嫌孩子碍事,就不给他们机会。辞旧迎新之际,你可以放松下来,让孩子成为你的小帮手。比如让孩子成为「图书管理员」,按大小、中英文或主题把书进行分类,帮助你整理书架;比如,让孩子瞬间变身「除尘小超人」,擦桌子抹柜子,一块抹布也能让孩子玩的不亦乐乎。 2. 贴春联识汉字。家家户户都会贴的春联,是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你可以给孩子讲讲贴春联的来历、背后的民俗文化,还可以给孩子念念各家各户的春联,让孩子感受汉语音律和对称之美,让孩子对「汉字」产生兴趣。 3. 手工礼物送亲友。假期的闲暇时间,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手
有时你感觉熊孩子就是个火药桶,动不动就发脾气,哎,其实这是因为宝贝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没有足够的词汇和你据理力争,只好用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啦!不过应对他们的小脾气,掌握几个技巧,嘿嘿,搞定他们还不是易如反掌? 宝贝发脾气太正常了,因为对几岁的宝贝来说,他们还没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一两岁的宝贝,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语言技能来表述自己想要干什么,当他们心急的时候,就容易发脾气。而大一点的宝贝,发脾气通常是因为他们想捍卫自己的决定权和选择权,他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当你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他们就容易发脾气。 是的,发脾气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爱发脾气的宝贝,一般都是容易产生挫败感的,这与宝贝的年龄、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有关。从宝贝的认知上看,由于宝贝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决定,当宝贝遇到挫折或是不满足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想些办法来帮助他排解
孩子成长的一些信号,常常会被误认为是“问题行为”。这些误会很可能会让父母错失正面引导孩子的机会。 1、搞破坏 很多孩子到一岁左右,会开始出现一些让父母匪夷所思的“破坏”行为。 比如把所有抽纸都从纸盒里抽出来,扔东西制造噪音,将所有盒子、柜子门都打开,想将手伸进插座…… 当孩子身体运动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们的认知能力会大幅提高。 这个“搞破坏”的时期,实际是孩子人生阶段的“实验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周围的事物。 这个阶段的每个动作,对他们来说都具有意义。 他们什么都想要亲自摸一摸,打开来看,摔打一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身体去了解这件物品。 但这些行为常会被父母误会是“没规矩”,因为有点像在搞破坏。 其实这个阶段不必要着急管教孩子。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妈妈,你就是推动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那只手,只有你做得好了,你的孩子才会成长得优秀! 以下这7种妈妈,千万别做! 01“为你好”妈妈 “为你好”妈妈的口头禅就是“我这是为你好!” 孩子不想学画画,妈妈偏要他学,说:“我这是为你好”;孩子不想加衣服,妈妈偏要他穿,说:“我这是为你好”;孩子想要玩泥巴,妈妈不让他玩,说“我这是为你好”…… 能够尊重孩子选择的时候,我们都要尊重孩子,多问问孩子“你想怎么做?”,不要用“为你好”三个字禁锢了孩子的成长! 02“邋遢”妈妈 邋遢妈妈总是穿着随便、不修边幅,别人问:“什么时候你也化个妆、做个发型啊?”妈妈就说:“我每天带孩子忙前忙后,
怎么和叛逆的宝宝沟通打交道?两岁宝宝总是说不要,这是为什么?面对刷牙不要、洗手不要、吃饭不要等,我该怎么和她沟通? 我女儿一岁十一个月了,最近好像到了叛逆期了,干什么都是不要:叫刷牙不要,洗澡不要,洗手不要,吃饭不要。除了读书,别的总要逼着她要去做,搞得我特别的焦躁。我现在每天催催催,不催还得各种哄,要不然就成了威胁。 宝妈该怎么办才好? 这位妈妈有很好的觉察力,认识到宝宝凡事爱说不,是进入到了“两岁叛逆期”,只是不知道如何与这个阶段的宝宝进行沟通。宝宝进入叛逆期,是心理上的进步,说明宝宝又长大了一些。孩子凡事爱说不,并不表明他不愿意做这件事,只是想通过否定妈妈来表达他的独立性,刷他的自我存在感。很多妈妈面对孩子的叛逆期行为,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引导方式,仍然采用宝宝小时候的简单指令式,那就行不通了,宝宝的“不不不”就都把妈妈给否定
关于宝宝好动的问题,宝宝3岁3月,自入园后一直好动,老师怀疑是多动症,我该怎么办呢? 我儿子三岁三个月,二岁半时入的园,语言表达正常,大人引导着做事也可以,就是在教室里不能安静地坐着,还影响其他小朋友。另外,做事磨蹭,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和小朋友一起玩时,不是爱打人就是爱抢人东西。老师说是多动病,我该怎么办呢? 孩子好动是天性,特别是先天气质类型中那些活动水平偏高、注意力不持久的孩子表现会明显些,但不能根据这些表现就说孩子是多动症。好动的宝宝做安静游戏或者做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事情时挑战更大,更不容易保持定力。和人在一起玩,爱去招惹人,表面上攻击性比较强,其实就是手停不下来。宝宝不喜欢主动与人交往,也有可能是受性格和社交能力的影响。当然家长的焦虑和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放心,可以带孩子去儿童神经科和儿童心理科检查确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