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德国承包了一半的诺贝尔奖。他们之所以培养了那么优秀人才,与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有关。下面一起来看看德国麻麻怎么教孩子,希望各位能有所启发。 能力大于成绩 让孩子成为独立、完整的个体。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更不是父母未完成梦想的接力者。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规则1:孩子像花也像大树,需要呵护更要历练!死知识和活能力,都是学习。 规则2:既要学业好,更要能力强,宠物是最好的老师──教会孩子热爱生命、付出爱心和动物相处,就是一种学习。 规则3:从小能和动物相处,长大就能和他人相处,拥有柔软的心,关怀弱势,善良比金子更可贵!照顾比自己弱小的生命。 规则4:为故事设计不同的结局,训练逻辑思辨能力,动脑筋,就能克服困难,解决难题。 规则5:从
我很少用差生这个字眼。在我眼里,这个世界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参差百态,正是幸福之本源。但你必须有自己的特长,至少要有自己的爱好。没有爱好的孩子,可能才是真正的差生。 北京借调期间,因为要弄高考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需不断征求大学招办意见,我曾与多位招办主任有过交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担忧:高中生根本没有兴趣爱好,根本不是因为对专业理解才报考某个专业的。到了高校之后,想要转专业又极为艰难。这太可怕了! 很多学生每天学着自己讨厌的东西,简直生不如死。这样的人浑浑噩噩,只有在学习上装死,每个学校这样的“植物人”至少要达到60%。 所以招办主任告诉我们,高中一定要进行人生规划,一定要有职业体验,让学生对未来的专业有切身体验,否则就是对学生、对历史的犯罪。 但很少有高中学校关心这事。马加爵事件之后,一位校长说了一句大实话,只有
当孩子在学校磕了碰了、被小朋友欺负了、不想上学了……你会怎么处理?你想过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一家公司的两个推销员先后到一个落后的地区去考察市场。第一个去的人看后摇头叹息,给公司回复:这儿的人都是赤脚,根本不穿鞋,怎么可能卖出去呢?于是空手而回。 第二个去的人一看,大喜过望,给公司回复:太好了,这儿的人还赤脚,市场太大,大家都有买鞋的潜力,于是建议公司给人们免费赠送一部分鞋,等当地的人们有穿鞋的习惯,感觉赤脚的不便时,卖鞋就顺理成章了,结果满载而归。 同样是去考察市场,不一样的推销员,不一样的结局。孩子的言行受家长影响,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同样的孩子,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 1、当孩子意外磕碰时 睿智型家长这么认为:几十个孩子在一起打闹嬉戏,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就连我
阅读对孩子的学习特别重要,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孩子的阅读,家长能任性一点,不论家境如何,也不论穷养富养,对孩子的书架,请一定舍得投资。这是我常常跟朋友们说的一句话。 有的朋友觉得这有道理。 于是回家就跟孩子一起整理书架。 结果翻来翻去,家里的很多书竟然都是新的,买回家就没有翻开过。 而有的家里,也找不到一丝的书香味。 听你说起时点头称是,然后又假装什么都没发生,日复一日照旧。 可是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目前改变命运最好的办法就是好好读书。 而阅读对孩子的学业有着重要的关系。 从长远来看,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很多老师发现一种现象,那些在小学阶段,单纯通过题海战术和补
如果父母真的有这3种行为,可一定要注意了,这3种行为会让孩子有心理阴影还会变得很冷血,别不信,让我们看看下文吧。 前几天,自己快压抑死了,很多时候明明心里很开心还要装作面无表情,被别人说自己冷血,其实这都与她的妈妈有关。记得有次她看电视被感动哭了,结果被妈妈看到后说没出息,从此她再也不敢在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情绪了。我表示非常同情这位女生,不难看出她是一个内心温暖的人。作为家长如果你也有下面这3种行为,你就要注意了,不仅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还会让孩子真的变得很冷血,看完赶紧改: 一、贬低、打骂孩子 相信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你教了他一遍又一遍,他还是做错;让孩子背课文的时候,提示了好多次还是背不流利等。即使这样你也不能去诋毁、贬低孩子,说出你真笨或者是你是猪脑子之类的话,更不能拿着书本或者是小棍子敲打孩子。
如果孩子处于8~18岁,告诉他这10个秘密,感激你一辈子。而父母则是放风筝的牵线人,不管孩子飞得多高,总是牵挂着孩子。 所以,在此之前,我也分享过很多文章,希望家长平时能够对孩子多一丝的关注,能够多陪陪孩子,而现实是,随着孩子逐渐地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和家长之间,也开始逐渐出现了不同的代沟,沟通和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 特别是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有着一身的“菱角”,家长稍微说教一句,或者语气不对,就非常容易吵起来来,不少的家长为此苦恼不已,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叛逆,不听话。而其实,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性格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恰如同一张白纸,然后逐渐的接受各个信息,或主动,或被动的去学习,接受周边的一切,而我们,作为父母,除了物质上能给孩子一定的满足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塑
孩子在幼儿园受到处罚,对家长来说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而且,受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我们现代父母都已经有了这样一个理念:教育孩子要讲道理,多用赏识,少用惩罚。 其实,教育原本就是各种理念和方法的综合。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下,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方法。教育必定要随当时的情况而改变。因此,如何面对孩子受处罚,当家长的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 首先,要维护老师的威信 孩子入园后,许多父母会觉得与老师很难沟通。有些父母甚至会想当然地认为,老师要管那么多孩子,肯定没有时间和精力,因为遇到孩子调皮的时候,惩罚肯定会很多。而且,社会上现在流行是不能体罚孩子,所以,有些父母一旦听到孩子被惩罚,马上会把老师置于对立的角度。 其实,幼儿园的大部分老师都是负责任的。许多媒体报道的缺乏职
家长该怎么和孩子良好相处?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维持,那么如何和孩子无隔阂相处?如何和孩子无隔阂相处有什么方法吗? 一、开局,吵架前的妥当准备 吵架前的准备至少要包括四个维度,一是人数,二是距离,三是高度,四是离场。 1、人数 吵架前清场原则:吵架的当事人只能是两个人,孩子+妈妈、孩子+爸爸、爸爸+妈妈等,除当事人之外的所有非当事人,必须全部离开。 清场原则是:谁主张,谁清场。比如妈妈准备率先破冰,计划好要和孩子吵一架,那么,妈妈就必须担负起清场任务。被清场的孩子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阿姨等第三人必须全部离开。 清场注意事项:一是非当事人的离开,不是躲进自己房子里的那种离开,而是直接离开家;也不是潜伏在家门口的那种离开,是离开小区。二是离开之后,必须严格遵守约定时间,比如当事人约定好了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到点以后
朋友圈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所有孩子都是天才。 A的女儿画画得了奖,B的儿子书法被展览,C的孩子能用外语交流,全都要晒到朋友圈,都是360度无死角的完美。 这些孩子不仅活在朋友圈,更活在生活圈,父母提到孩子就滔滔不绝,孩子有了“三道杠”要宣传,连当上个破班委也要大肆炫耀,甚至有的孩子钢琴考级结果还没有出来,家长就对外说孩子“钢琴八级”了。 我认识一位家长,孩子的作文被发表在学校的杂志上,父母喜极而泣,复印了好多份散发给大家看,更没想到的是奶奶在小区里逢人便说“我孙子成了作家……” 喜欢炫耀的家长,总能在孩子身上找到“发光点”,如果孩子成绩好,就大吹特吹;成绩一般,就吹有天赋;没有天赋,则吹身体好,如,“这孩子一餐可以吃两碗饭,从来不生病”;如果连这个也没得炫耀,还能说“这孩子听话,打他也不哭”…… 记得看过一个新闻,一位南京家
很多小朋友刚离开父母去上幼儿园,很多都会哭闹,不愿意离开家长,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让宝宝爱上幼儿园?帮父母解决入园焦虑! 开学一段时间了,很多宝妈宝爸们以为不用费心带娃,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但是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么简单。。。。。。 很多孩子刚入园或者长时间不去再去幼儿园都会有一个哭闹的过程,这可急坏了家长们。 家长们蹲在门口守着,生怕孩子受委屈。 其实,只要帮助孩子渡过入园焦虑这关,家长们也不用这么劳心劳力了。下面就给大家分享干货! 入园前家长一定要做的事 1. 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 不管天气冷热、刮风下雨,都要按时,面对孩子的央求不能“心太软”,态度一定要坚决,今天逃一天课,明天逃半天课,这样就可能不自觉的延长了“不爱去幼儿园”过程,经常强调客观原因不去幼儿园,还会养成孩子怯
如果你家孩子将要或正在学习才艺,或者孩子已经在才艺学习上受挫,这份“线路图”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1942年,有一位老头自信满满地拍着胸脯跟众人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在我设定的环境里生活,我能把他们任何一个人养育成任何专家……”,众人都“扔鸡蛋”:“我噗!谁愿意将亲生儿女给你去做实验啊?”这位老头叫华生,是20世纪杰出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1965年,有一位冒失的匈牙利年轻人跟他的乌克兰女笔友第一次约会,就风风火火地跟对方说要生6个小孩,并且要把孩子们都养育成像“莫扎特那样”的孩子,这位可爱的女笔友叫克拉拉,是一位老师;冒失的年轻人就是拉斯洛.波尔加,一位犹太裔匈牙利心理学家。克拉拉欣然接受了这种“不按常规出牌”的求婚。著名的“波尔加实验”(美国心理学家艾利克森研究论文中有真实记载该实验)从此拉开序幕,虽然这对夫妻的做法一开始得来无数冷嘲热讽。
可是如果是由父母提出建议,例如“如果你想进足球队的话,可以试试每天早上起来跑步或做做伸展,你必须要变得更有力量才行”,孩子就会想“伸展的话不需要早起,而且在家也可以做,似乎更容易”,然后开始做伸展运动。但是由于这并不是因为自己想做才做的,因此会因为“身体有点累”、“睡觉太晚不好”等等理由放弃锻炼,或者很有可能不小心就忘记了要锻炼这件事了。 一天不锻炼就会慢慢放松、懈怠了,“今天也不锻炼了应该没关系吧”,最后就会失去下决心当天的热情。 孩子是不是明确知道“为了入选足球队能够在家做的事情就是增强体力、练习跑步”,自己是不是从心底希望能够入选足球队,这些决定了孩子是不是能坚持锻炼,会不会只是三分钟热度。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坚持做一件事,最好是让他意识到坚持做这件事的动机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某个目标。然后,父母和孩子一起思考达成这个目标的方法,从中挑选出几件孩子有可能坚持
酒窝自打换了学校后,经常迟到。 新的学校离家有5公里远,自然没有之前上小区里的学校方便。但是,新学校的上课时间是8:30,比原来公立校的上学时间整整推迟了45分钟。 新的学校似乎对于学生的考勤并没有什么惩罚措施,如果迟到了,迟到的学生在前台领一张迟到卡就可以进教室了。几次迟到后,酒窝更有持无恐了。 酒窝每次迟到几乎都是在8:32~8:40之间,也就是只是迟到几分钟。稍微早出发就可以避免迟到了。 作为家长,每次催酒窝出门时的心情是火急火燎的,但是酒窝始终是不紧不慢的样子:慢条斯理的吃着早餐,从容不迫的拉臭,慢慢悠悠的收拾书包,穿衣服。 酒窝似乎对于迟到不以为然。她已经成为班里的迟到大王了。 我一直想要解决酒窝迟到的问题,但我相信,任何外在压力促成的成长都是假象,我要想办法,激发酒窝自己为时间负责的内动
街上车来车往,一位父亲一手拿着手机低头看着,另一只手推着一辆婴儿车走在旁边的人行道上。 眼睛偶尔会瞥瞥婴儿车里的孩子,确认是否安全,手机却依旧不离眼。 一人一车缓慢的走着,旁边的车流不是很多,但悲剧还是就这么发生了:原本走得好好的父亲,没留意人行道尽头的台阶,使得婴儿车忽然就倾斜了。 不幸的是,旁边有一辆正常行驶的车转弯,结果因为孩子在婴儿车中摔出来后,就被卷进了转弯的那辆车里…… 如果要追究原因的话,也不知该追究谁的责任,但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来自家长的疏忽! 永远在玩手机,到底谁才是你的孩子! 有些爸爸会帮忙带着孩子,可现实往往是:手机才是他的孩子。 不管孩子在旁边怎么打闹,都能聚精会神玩手机,真是神了! 如果这份专注能放在「活生生」的孩子身上,那对孩子的
儿子的情商高低,往往取决于爸爸的这三个表现,做家长的要注意。不知不觉就从家长身上学到了很多习惯,有好的习惯,也有一些坏习惯。 我在与闺蜜们聊的天的时候,就经常会听她抱怨说儿子的情商略低,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其实,儿子的情商高低,往往取决于爸爸的这三个表现,做家长的要注意了。 爸爸是否尊重妈妈,不搞性别歧视 不得不说,家长在孩子面前的行为真的非常重要,特别是儿子,很喜欢模仿父亲的行为。如果一个爸爸不知道尊重孩子的妈妈和一些其他女性,还会有性别歧视。那么, 他的儿子想必也不会特别的绅士,不懂得礼让女孩子,没有风度等等。 这样的男孩子,一般都会被女孩子说成情商低,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直男。所以说,爸爸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 爸爸是否是大男子主义,控制欲强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做父亲的,是一个具有
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每次都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如果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一味地向孩子灌输自己的信念,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而在教育中,除了正确的方式,合适的时机也很重要,能让教育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每日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哪些时机是值得抓住的呢? 不良行为刚冒头时,孩子的坏习惯是如何形成的? 就是父母在孩子做了错误的事时没有及时进行正确指导。其实在孩子做错事后,往往是他们最为畏惧和内疚的时刻,此时更容易听取父母的教育、虚心接受批评。 父母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充分和孩子说明事件的危害与后果,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受挫时 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逆境与挫折。比如在学习骑车时,有时方向控制不稳,有时摔倒。如果家长此时恨铁不成钢地大声训斥:“你怎
一个人,情绪失控会招来什么后果?卡耐基说:“情绪失控,等同于魔鬼出现,它可以瞬间毁掉一切美好的东西。” 就像前不久说的,广东佛山,一名两岁男童和妈妈闹别扭,被妈妈撇下后仅30秒,便被一辆小车撞倒并卷入车底……这就是魔鬼之举。当这位妈妈在车流往来中撇下孩子的那一刻,我猜她脑中出现的多半是魔鬼的影子。 看,一个人在情绪上如果缺乏最基本的自制力,就可能变成一辆失控的汽车。你能想象一辆刹车和方向盘都失灵的汽车,在闹市里高速行驶,会造成什么后果吗?不但车毁人亡,还会伤及无辜。 或许,有妈妈会说 “我就这个性格”“我天生脾气爆,改不了!”……别急,问题的根源并非全在这,据我了解,很多妈妈身上积淀已久的不良习惯,更容易导致情绪像火山一样埋伏在体内,不知哪天忽然就爆发了。 照顾好身体的状态 很多在职妈妈,在工作上为了不居人后,每天超负
很多家长遇到了这种奇怪现象:孩子玩游戏、玩iPad能坚持很久,但学习却总是三分钟热度,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管也管了、骂也骂了,但总是不见效。那该如何是好呢? 今天小编提供4个对抗孩子三分钟热度的方法,这是一套组合拳,综合使用效果更佳! 1、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计划能让孩子清楚知道接下来一段日子自己的职责,对学习有个宏观认识。 这个计划不是家长帮孩子做,针对年纪小的孩子,可以由家长和孩子共同计划,而年纪大的孩子则尝试独立做计划。计划可以以一学期为周期,分月、周、日列明任务,可以综合学校课程表制定孩子的计划表,综合起来更有针对性。 完成计划表后,贴在孩子房间显眼处,时刻提醒孩子每日任务,让孩子潜意识里重视这份计划表。 2、找同伴 人总是有惰性的,没有监管情况下一个人很容易
一位妈妈说了自家老人带娃的事,让小编捏了一把冷汗! 宝宝满月后,婆婆脾气越来越大,没有带过一天宝宝。 相处过程中,婆婆看一会,就让宝宝从很高的床上摔下来了,宝宝哭的撕心裂肺,她却只是把宝宝抱起来,扔在床上不闻不问。 这件事发生了3次。 最近,新闻里甚至有了“七旬老人晕倒压伤孙子致昏迷”的报道。家里老人真的胜任养育孩子的责任吗?他们极端的做法有时不但误导,甚至会伤害孩子。 以下这些类型的老人不适宜帮你带孩子,请爸爸妈妈们慎重! -01-迷信思想重 有一个奶奶,说自己的孙子命里缺金,立马就把自己的金戒指摘下来塞到孩子的嘴里了,三个月的孩子一下子就吞下去了,差点丢了性命。 还有一个奶奶,新得了孙子,高兴极了。要按照“习俗”用钱给孩子洗澡。结果孩子皮肤严重过敏,浑身起大红疙瘩,哭闹个不止。就这情况
真正优秀的孩子都是时间管理的高手!美国幼儿园5个方法,屡试不爽。换句话说,真正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时间管理。 儿子的画画班上有两个同学,男孩经常迟到,挨了批评也不以为然,每天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女孩总是很早就到,摆好用具,静静地坐等老师。 女孩的画技突飞猛进,男孩还是画得不知所云。 大家向女孩妈妈取经,她说,也没什么特别的,学习对孩子来说,天赋重要,可态度更重要。我只要求女儿凡事认真,而认真上课的前提就是守时。 态度决定状态,状态自然决定成绩。 有句话说的好:守时的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人一定很守时。 因为守时就代表着自律,有责任心,会让人感觉靠谱,在团队合作和未来发展中更容易获得好机会。 对孩子来说,守时代表着有管理时间的能力,有计划、有责任心地学习和生活。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