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担心:“我的孩子双腿总是并不拢,是不是‘罗圈腿’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保健所副主任医师张凤玲说,孩子是不是“罗圈腿”,家长是可以初步判断的。 让宝宝仰卧,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向中间靠拢。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两腿靠拢时,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是并拢的,如果有间隙,就应引起重视,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宝宝下肢发育的问题。如果按上面的方法,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的间隙超过10厘米,很可能就是罗圈腿了,家长应马上带孩子就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骨科矫正治疗。 造成宝宝罗圈腿的原因很多,如软骨营养障碍等,但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多,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如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发育。佝偻病患儿长到1岁左右,学站学走路时,腿部难以负荷
家庭教育中不可忽略的12件小事! 1、给宝宝换尿不湿时,一定要和宝宝说话。 2、每天和宝宝玩5次以上躲猫猫游戏。 3、给孩子穿色彩鲜艳的衣服。 4、多背宝宝,有助于锻炼平衡能力,发达运动神经。 5、不要对宝宝用婴儿语言,直接和他像成人一样交流。 6、一定要和孩子朝一个方向教他拿筷子和笔,而不是和孩子对坐,这样会让孩子混乱。 7、经常向宝宝提让他作出抉择的问题,比如“你喜欢哪个玩具啊?” 8、教孩子从10倒数到0,特别是要让孩子意识到零的存在。 9、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只有这样才会让你的孩子也学会守约。 10、给小宝宝玩手摇铃的时候,不要太快,而是在宝宝的眼前慢慢移动。 11、训练宝
未满周岁的婴儿 未满周岁的婴儿来说,最安全的乘车方式是使用婴儿座椅。但现在绝大部分家长都是习惯把婴儿抱在怀里乘车,其实这是很不安全的。因为如果司机紧急刹车或大转弯都有可能将婴儿甩出去,从而造成严重的伤害。此外,还有专家建议:不要让婴儿坐立太长时间,要经常休息或将其抱起。 学步期 如果你家的宝宝正处于学步期,那最安全的乘车方式就是将宝宝安置在较大的面朝后儿童固定装置上。这是因为这时段的孩子颈部十分脆弱,其可托住颈部并有助于将正面碰撞力分散到更大的区域。 90到150厘米左右 如果孩子的身高在90到150厘米左右,还需要继续使用儿童座椅。但如果孩子比较不安分,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增高座垫,它可以把孩子垫高,因为若直接使用汽车后座的安全带,有可能会使安全带越过儿童的脖子,造成勒伤或割伤。但在系安全带时也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 父母的教育很重要。那么问题来了,想要教育孩子尊重生命该怎么办?带着疑问,一起来看看相关知识吧。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样的一句话,我们重点来看前面的一句,生命是多么可贵,又是多么的值得珍惜,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尊重生命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这样的概念在心中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感悟生命的真谛。 狭义的认识生命应该是包含了自然界的人,动物,植物三个方面,尊重人和其他物种的生命,对孩子从小成长,最后走向社会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尊重生命,才能敬仰生命,才可以更好的生活。 生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每个生命个体都有着自己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教孩子认识生命,当然不能通过这么复杂的概念来阐述,我们可以通过教孩子爱护家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和自然界的小动物,比如桌子、电脑、书籍等、猫、狗等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人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和技艺。学习就是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而获得新知识、新行为的过程,或者说是获得信息的过程。学习预计一密切相关,人们储存、提取和再现获得的信息就是记忆。通俗的讲, 人们能够会想起以前曾经发生过的某种事情的思维能力就是记忆。 人脑中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中枢有四个:运动语言中枢、感觉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及阅读中枢。学习过程中说、听、读、写四个环节都是有着四个中枢完成的。人的一生中可储存十多兆个信息单元,这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储存场所,它的储存记忆功能远远大于一台普通计算机的功能。 人类的记忆可分为感觉性、短期、长期记忆。感觉性记忆是一种在脑内感觉去保存时间很短的感觉信号。如果这一信息未被利用,则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被新的信息取代,如听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不经过注意和处理,这一信息很快消失。用"听而不闻"一词来
令人兴奋的暑假就要来了,据说这是近年来最长的一个暑假。和大人们过去“睡懒觉、吃冰棍、看电视”的单调暑期经历相比,现在的小朋友可要幸福多了,到游乐园去、到影剧院去、到科技馆去……眼、耳、口、鼻、手齐动员,过一个充满“动感”的快乐长假。 玩 游乐园里“心花怒放” 动感指数:★★★★★ 玩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到世界公园去“一天环游世界”,到北海公园“荡起双桨”,或者到北京游乐园狠狠坐10次过山车。但在选择玩乐场所时,老爸老妈们别忘了提醒孩子远离位置偏僻、装修封闭的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毕竟只有设施齐全、保证安全的游乐园和公园才是孩子们真正的“度假天堂”。 推荐去处:世界公园、北京游乐园、石景山游乐园等。 学 科普馆里“屏住呼吸” 动感指
直升机父母要先从观念上自我转变 在行动上,从小事开始,学会放手,而不是包办一切。比如在生活上,可以先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衣物和书籍,按自己的喜好装饰和美化自己的房间等,这样孩子也会产生成就感,愿意进一步学习一些家务,逐步培养自理能力。 家长可以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课外书 在补习班的选择上,则最好和孩子商量以后共同决定。这样的过程也能让孩子明白,自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树立起自我负责的观念。面对人际交往上的一些问题时,家长可以帮孩子出主意,和孩子商量讨论,但不能替孩子行动,要让孩子自己去处理。 家长应当意识到,孩子总有要独立的一天 若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会生活的人,包办一切自然是不行的。家长们不妨多培养些兴趣爱好,转移生活重心,不让自己的生活里只有孩子,这样或许会更利于孩子的自我成长呢。
孩子有缺点,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平时挤不出时间教育他,吃饭的时候,全家坐到一块儿,认为这是教训孩子的好机会,常常在饭前或吃饭时训斥孩子,弄得孩子愁眉苦脸或抽泣嚎哭,这样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在正常情况下,孩子在吃饭前会产生旺盛的食欲,唾液分泌增加,如果这时突然受到父母的责问、训斥,会引起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心理压抑,食欲就会消退,唾液也分泌减少,甚至骤然停止,这样吃饭就不香,因为唾液少,吃的物也难于下咽。 食物进入胃肠道后需经过消化液的作用并通过肠壁吸收其营养成分,每当就餐时,消化腺就会分泌消化液,而这个消化过程是一个在大脑神经支配下的条件反射活动。如果这时遭到大人的训斥、打骂,已经兴奋起来的消化腺就会受到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就会大大减少,即使食
精心保护自尊心的火种。每个教育者要真诚地爱护和关心儿童,尊重他们的喜好、特长,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愿望,要善于联系具体的行动情境,向儿童揭示有关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对“是”和“善”的行为给予肯定,从而形成儿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孩子会从家长的举止中揣摩你对他的看法,当他意识到父母爱他、尊重他时,他就会儿地说到自己的价值。 坚持正确的教育引导方向。同任何事物一样,自尊心也有度。如果超越了界限,就会使儿童萌发“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意识,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家长一方面要让儿童懂得,求自尊与尊重他人是互为条件的,谁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谁就应该尊重他人;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人的自尊的实现是同明是非、辨善恶分不开的,只有立身处世是非分明、趋善嫉恶,个人的自尊需要才能如愿以偿。 注意升华孩子的自尊情感。儿童的自尊心有一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孩子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对未来处事的象征。 启发孩子智慧的游戏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家庭中可常用的亲子动脑活动: 分类的游戏 这是创造力学者威尔斯提出的方法。平日可提供孩子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类物品,例如小汽车、汤匙、钥匙、铁币、回纹针……等,让孩子发觉其共同特征来加以分类,并鼓励其重复分类。也可以提供符号、颜色、食品、数字、形状、人物、字词等材料,让孩子能依其特性分类。 扮演的游戏  
对那些在体力或情感上较自己弱小的人表示敌意或进攻性的行为,就是欺负人。其结果会导致受害者痛苦和忧愁。国外将欺负人的行为概括为以下五种形式。 1.肉体上的欺负:主要表现有踢、打、掐、咬、揪头发和威胁。例如,“将东西交出来,否则,将会受到痛打”等。 2.语言上的欺负:常常与肉体上的欺负同时出现。包括骂人、散布谣言、嘲弄等。 3.情感上的欺负:将受欺负的孩子与小朋友们隔离,不让小朋友跟他玩。 4.种族歧视:如种族蔑视、漫画侮辱、模仿受害者的文化传统、做一些挑衅性的姿势等。 5.性欺负。 &nb
家长如何做:把家当做愉快的场所,让幽默添加乐趣,创造家庭环境。不能再在中国学习了,要到外国去留学。”后来她果然去美国留学了! 女儿一次回国探亲,她和父母谈起同在美国留学的弟弟,说弟弟想娶个黑人姑娘。父母不由大吃一惊。“妈妈怎么还有种族歧视?黑人女孩是黑珍珠,身材好极了,长得也漂亮。”“我倒没有种族歧视,”接话说,“我就担心他们以后给我养个孙子,送到上海来让我们带,万一晚上断电,全是黑的,找不到孙子那不急死我们!”女儿连忙说:“那没关系,断电的时候你就叫孙子赶快张开嘴巴,那不是就找到了!”在父女之间这场温情脉脉的唇枪舌剑中,父亲显示了他开阔的胸襟、年轻的心态和幽默的天性,而女儿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番“唇枪舌剑”为久别重逢的父女增添了一份格外的喜悦。家庭环境考验加强也可以抑制一个孩子创造力的发展。一个对人、地、事物拥有丰富体验的孩子,能呈现多样化的可能性和创
又是一年入园时。 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战争。孩子“冲锋陷阵”,家长暗自心焦——孩子是否会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不会想家……看着孩子楚楚可怜的眼神,家长“明知山有虎”,但为了孩子的综合发展,却不得不“偏向虎山行”。 磊磊上幼儿园了,可他并不开心。 上幼儿园前,为了免除磊磊对陌生环境的精神焦虑,妈妈事先做了不少功课:带他去幼儿园参观,在滑梯、转椅上尽情地玩了一番;给他讲老师像妈妈,小朋友一起玩多开心。 第一天磊磊半是期待半是畏怯地走进幼儿园,忍住眼泪跟妈妈道别。回家时,他的额头上还贴着老师表扬他的五角星。可当天晚上,磊磊在梦中哭了几次。第二天妈妈说尽好话,甚至答应陪他呆在幼儿园,磊磊就是哭着不肯去。 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 磊磊的年龄,还无从用语言把拒绝去幼儿园的缘由表达出来,于是妈妈去跟老师
总会有妈妈问我,早教有必要吗?我娃这么小,能学啥?吃饱喝足不就行了?其实,现在教育孩子讲究科学,早期的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认为,早期教育当然是有必要的,婴幼儿期是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最快、潜能开发最关键的时期。这时候也是进行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 孩子的早期教育有必要吗?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她的《有吸收力的心灵》一书中写道:童年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 孩子在0~6岁期间,会经历数十个敏感期。所谓的敏感期,就是孩子学习该项技能的最佳时期,比如空间敏感期,就是锻炼孩子空间感的最佳时期。 孩子如果在早期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和训练,等孩子上学后,跟其他孩子会拉开很大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早教不是让孩子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好
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依恋之情,这本是件好事,但好事过了头也会变得坏事,亲子间的过分依恋往往会导致子女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进展迟缓甚至严重滞后。应该说,子女与父母间的依赖是双向的,父母往往也在心理上依赖子女,他们几乎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付给了孩子,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发展,最后又妨碍了孩子的发展。 但是,亲子间这种过分的相互依赖,为日后不可避免的亲子分离埋下了痛苦的隐患。孩子进入青春期,心理上的独立意识剧增,而生活上的依赖习性难改,这会使他们陷入困境。 所以,父母自己应该明确,并让孩子也明白:家庭成员之间是既相互依存又各自独立的关系,每个成员都应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生活内容。如果父母希望赢得子女终身的尊敬和钦佩,并培养出具有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子女,就应很有分寸地把握亲子关系中的亲近和距离。
可能造成大孩子内向的性格 由于父母的焦点都放在男孩身上,只要姐弟两个吵架,总是训斥姐姐,会造成孩子有什么想法都会放在心里,慢慢地孩子在家庭中就会沉默寡言,形成内向性格。 有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叛逆 当孩子自己独立后,孩子就会把自己真正的想法爆发出来,太多的压抑会导致孩子很叛逆。 引发孩子之间的不满 很多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反而不如朋友之间的感情好,往往是父母无意间的偏心,让他们无形中成为了敌人。
宝宝都希望能有一个自己的空间,小小的,舒适的,只有自己和小朋友才能进去的好地方。怎样才能帮宝宝实现这个梦想呢?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纸箱,一把剪刀,好看的图案,双面胶以及透明胶带。 一般来说,纸箱最好高90厘米左右,宽不超过50厘米。再大就太占地方了,再小宝宝往往会玩得不尽兴。箱子一般可以在批发市场或图书市场找到,家里买电器的包装箱也很好。 先用双面胶把箱子四周绕一圈,固定好形状,然后贴上白纸或者其他颜色的纸。用裁纸刀,在前后箱盖上分别划出小门和小窗,别忘了给小门里外安上门把手。最后把宝宝喜欢的图案贴上去,一个温馨可爱的“童话屋”就做好了。 除了做小屋子,箱子还是宝宝用来学习“方位”的好“教具”。 宝宝不会走时,妈妈可以把宝宝放在箱子里坐着,告诉宝宝,这是“里面”,然后
对宝贝来说,玩具不仅仅是摆在商场里的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任何他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玩具或者制作玩具的材料。只要宝贝能发现某一物件包含有某种有趣的元素,这个物件就很容易成为宝贝珍爱的玩具,即便它一钱不值。 宝贝的思维方式与成人完全不同,因此,他们衡量事物价值的观念也与成人相去甚远。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玩具与它的价值无关,而与它的功用有关。只要某个东西能吸引宝贝的注意,能调动他玩的兴趣,对宝贝来说,这个东西就是个非常好的玩具。如果宝贝能参与制作玩具的过程,那么这个玩具在妈咪眼里再怎么不堪入目,对宝贝来说,它就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建议:1、给宝贝捡拾“垃圾”的自由不管宝贝从外面捡回什么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逐渐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这个时候, 父母们就要提防孩子被人欺负。那么当孩子被欺负了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然而看到的天下之事,善者寥寥,恶者泛泛。 孩子在人们眼中本是天真可爱的,然而我们却越来越多地看到了孩子的“恶”:熊孩子,校园暴力,霸凌事件……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自家孩子的同龄人扮演着恶魔的角色,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 保护孩子是家长的责任,教会孩子保护自己更是家长的责任。 诚然,坏孩子作恶,学校和家长都有责任,我们自然要教育孩子向善,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家长要做的,绝不单单只是约束自己的孩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勇敢反抗,保护自己。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欺负?是那些
家长们要是想拥有一个聪明的孩子,最先要培养的就是孩子的专注力,让他养成做事情专注的好习惯。那么,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很多父母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专心、坐不住,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呢?其实很多事情在家里就可以做,比如帮孩子学会“听”和“看”,说孩子可以理解的话,从孩子喜欢做的事开始来练习集中注意力等,这样在生活的点滴中孩子慢慢地学会了保持注意力,做事更专心。 1、帮孩子学会“听” 回想一下家里有没有这种情况——家人之间经常一边做自己的事一边大声交谈,和孩子说话也常常是想起什么就说什么,无论孩子正在做什么事,身边总有声音围绕着他。 长时间被各种语音指令包围,孩子对语音信息的敏感度会降低,甚至逐渐养成“屏蔽”语音信息的习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像没听见一样”。这跟听力无关,是孩子的身体对各种繁杂声响启动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