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3Good宝宝的6个步骤
    成为3Good宝宝的6个步骤

    3Good就是体质好、智商高、情商高,养育这样的宝宝是每个父母梦寐以求的。   从宝宝呱呱坠地起,我们就可以通过游戏或运动等方式,朝着3Good宝宝的方向,精心规划宝宝的未来。专家们为此提出了6条合理化建议,帮助我们实现造就3Good宝宝的梦想。  Step1:宝宝不足6个月时,您可以在换尿布时,轻轻弯曲他的膝盖,拉直他的腿,这可能是孩子一生中最早参与的健身操了。同时您还可以跟宝宝喃喃细语一番,作一些情感上的交流。  Step2:鉴于婴儿的脑袋相对较大(接近其全部身长的1/4),其背部和颈部的肌肉承受重力显然过大,故您不妨每天三次让他面朝下地抱着他,强化他的颈部肌肉。这为今后孩子参与更多、运动量更大的游戏作好准备。  Step3:宝宝7~8个月大时可以在床上训练爬行,“满床爬”不仅锻炼了宝宝全身的肌肉和骨骼,而且让宝宝比静卧不动时有了更大的接触面。如

  • 社交和人格发育的游戏设计
    社交和人格发育的游戏设计

      社交发育   社交发育主要由队下阶段组成:社交性微笑、社交性参考、社交性互动、模仿性学习,台作性学习、互换性学习、组织性学习。   社交发育游戏设计原则   0-6个月加强识别“熟悉的面孔”。 “熟悉的面孔”是指经常照顾孩子,经常出现在孩子面前的人   6-12个月让宝宝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创造和别的孩子—起玩耍的环境,使孩子在互相   0-6个月朋友在哪里   玩法:家长把宝宝抱到室外,让宝宝观看其他宝宝玩耍。邀请哥哥姐姐们与宝宝握握手,并请他们与宝宝进行交流,“你叫什么名字?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一起玩球吧。”   6-12个月妈妈哪去了   玩法:爸爸抱着宝宝,妈妈用报纸挡住脸,喊“宝宝”,再迅速拿掉报纸。然后爸爸抱着宝宝坐在椅子上,妈妈边喊宝宝边从爸爸身后探出头来,让宝宝看。宝宝看到妈妈后,妈妈再迅速藏到爸爸身后,喊宝宝,爸爸

  • 准妈妈多动脑,宝宝长心智
    准妈妈多动脑,宝宝长心智

       怀孕后,很多准妈妈都会感到特别疲惫,容易犯懒,什么事情也不想干,甚至什么也不愿去想。很多人认为,这是孕妇的生理特性,是正常情况。殊不知,准妈妈可能会因此而失去一个让胎宝宝长心智的良好时机。    在怀孕期间,准妈妈的思想活动对胎儿大脑发育的影响至关重要。专家表示,母体与胎儿之间有着天然和密切的信息交流,肚子里的宝宝虽小,却能感知母亲的思想。因此,妊娠期间,如果准妈妈能在保护眼睛和保证休息的前提下,适量地读书学习、勤于动脑、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对生活工作充满积极的热情和情趣,那么,胎儿也将能从母体获取到这些积极的信息,从而促进他的大脑成长发育,也会形成良好的进取向上的求知精神。

  • 怎么避免冤枉孩子
    怎么避免冤枉孩子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一个孩子哭泣时,首先需要处理的就是他父母的情绪。第一步:深呼吸,当你濒临爆发的时候,请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一下。第二步:默数30秒,在自己心里默数30秒,再开始说话!请在大脑中自动过滤掉攻击性的语言。 多跟孩子沟通 妈妈在沟通的时候完全没有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直接给孩子判死刑,而使误会升级,为了避免这种无效的沟通,父母可以语气平和的问孩子:妈妈刚刚在厨房忙着,告诉妈妈,这花瓶怎么碎了? 给孩子多一点信任 当妈妈发现错怪儿子不知所措时,儿子却开始控诉她“妈妈,你为什么总是批评我呢?我也有诚实的时候,你为什么从来都不表扬我?可见,信任感对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多给孩子些信任,就多一份亲密,少一点伤害。

  • 造成孩子近视的原因
    造成孩子近视的原因

    原标题:越来越多的孩子近视,真正原因竟是?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高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大学生近视率均已超过70%,而小学生近视率也接近40%。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学生视力不断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近视10年来竟翻了一倍!这样的一个数据,想想这是什么样的概念! 有时候在大街上会看到一些很小的孩子戴眼镜,心里就会犯嘀咕:“现在孩子是怎么了,这么小就近视了”。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肯定是电子产品玩多了”。是的,现在电子产品这么多,大人都抵抗不了诱惑,何况是小孩子呢?那么电子产品到底是不是导致近视的真正原因? 研究表明,我们所认为的罪魁祸首“电子产品”导致近视是没有依据的,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近视率越来越高的? 虽然关于近视的研究很多很多,但是造成近视的真正原因,至今还未被发

  • 有意培养孩子拥有一双巧手
    有意培养孩子拥有一双巧手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科尔佐娃在对婴儿的双手边进行训,边测定记录大脑生物电流的强度时发现:大脑皮层的成熟程度随手指运动的刺激强度和时间而加快。由此,她总结出:促进手指的灵活运动,是提高大脑两半球皮质机能的何效手段,进而提醒家长应当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拥有一双巧手。   那么这双巧是怎样训练出来的呢?     首先,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训练儿童的双手,应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开始。从一岁左右就要教孩子自己拿勺子把饭送到嘴里。这时可能饭要撒到身上、地上,家长一定不要怕弄脏了衣服而去喂他。等孩子再大一些可以教他们玩简单的玩具如串珠、摇鼓等,也可让孩子自由涂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进一步教他自己搞戴帽子,穿脱鞋袜、衣裤用梳子梳头等。三岁以后可以教孩子搭积木、拼图、捏橡皮泥、翻绳、摆七巧板等等。   其次,有意识地训练孩子使用简单的工具

  • 再小的孩子也该懂礼让
    再小的孩子也该懂礼让

      对于两三岁孩子的“犯混”,不少家长都觉得是孩子还小,不大懂事,所以才常常会口吐脏字,随便动手“打”人,这种没礼貌的行为教了也没用,等长大一点,懂事了,再教也不迟。  其实,这是一种糊涂认识。孩子越是“不懂事”,越是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训练的好时机。由于小孩子不懂事,事情知道得不多,他们才希望自己懂更多的事。周围客观世界的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事事都想知道,都想尝试,对每件事情都怀有浓厚的探究兴趣。但究竟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要做应当遵守什么规则,就需要家长告诉他们,对他们进行培养训练,这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  孩子年龄越小,感受能力越强,可塑性也越强。也就是说,小时候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训练,作用最明显,效果最好。人们常说的“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画最好的图画”,

  • 罚了又赏要不得
    罚了又赏要不得

    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  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真正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用钱物或食品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 专家提示  诚然,惩罚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且还有一个使用方法的问题,正确使用可以以罚代教,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孩子的坏习惯变本加厉。如有些儿童在感情冲动时会用坚持错误行为来报复惩罚。而惩罚的反复执行要么使孩子产生恐惧父母的神经官能症,要么使孩子破罐破摔,对惩罚“逆来顺受”无所谓,这都是不足取的。

  • 大错误与小错误
    大错误与小错误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以经营技巧高超、管理方法先进,被誉为“经营之神”。   后滕清一原是三洋电机公司的副董事长,后来投奔松下公司,在担任厂长时,工厂失火烧掉了很多财产。后滕清一心中十分恐慌,以为不被革职也要降级。不料,松下幸之助接到报告后,只对他说了四个字:“好好干吧!”  松下幸之助这样做,并不是姑息部下的过错。  在过去,后滕清一即使只因打电话的方式不当,也会受到松下幸之助的严厉斥责。这种严谨的作风可以说是松下幸之助的管人秘诀。  然而,后滕清一在这次火灾发生后没有受到惩罚,他更加心怀愧疚,对松下幸之助也更加忠心效命,并以加倍的工作来回报。  松下幸之助的这种做法,巧妙地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在犯小错误时,当事人多半并不在意,因此需要严加斥责,以引起他的注意;相反,在犯下大错误时,傻子也知道自省,因此就不

  • 教孩子生活的本事
    教孩子生活的本事

     爱孩子就不要扼夺他的学习机会。有学习才有成长,因为生活也是学习的最佳场所,尽量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存的本事。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年轻的父母大多对孩子保护过度,舍不得孩子动手,害怕孩子受伤,更有甚者杜绝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他们认为孩子只要认真的念书就足够了。我们都知道知识很重要,但是技能何尝不是如此呢?世上有哪一对父母能提供孩子一对永恒的羽翼呢?  从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习,可以由最基本的帮自己折衣服、收拾玩具、切水果做起,我们能做的只有为他做好安全正确的示范,找把适合孩子使用的工具。  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要选择以工作的方法来爱他。因为我们不能永远陪伴他,所以要选择能够使他独立生活的方式来爱他。而由工作中学习,不仅可以学到技能,且能从中得到回馈,增强自信心,又能够促进亲子间的感情,增强互动频率,何乐而不为呢?

  • 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
    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

          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儿童教育专家海瑞特博士说,让孩子感到爱的最好方式就是和孩子维持真正有意义的接触。那么什么是有意义的接触呢?就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拿出一点时间,听命于孩子      每天留出15分钟的时间给孩子,在这个时间里你不是父母,也完全抛开你的工作。坐在地板上和刚刚学步的孩子玩玩具;帮助你12岁的孩子做一个手工作业;带着你已是初中生的孩子去买几张音乐唱片。   这时你一定要记住孩子是这个时间的主宰。你要按照他的指导去做,少提建议和约束。这些时间里,孩子能在你面前尽情表现自我,他们才有一种被爱和被接受的感觉。   如果你实在没有15分钟,少一点也不要紧,关键是你要在短暂的时间里充满爱意地看、听、积极地参与、满足孩子的兴趣。&nbs

  • 批评孩子,一天最多两次
    批评孩子,一天最多两次

      当宝宝能走会跑后,一天之内被妈妈批评个三五次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因为这时的宝宝不是摔坏了杯子,就是拿着拖把到处乱拖,要不就干脆钻到桌子底下尝试着把小指头塞进电源插座里,总之,只要妈妈一分钟没注意到,宝宝就肯定会“犯错误”。但是专家却建议,不管宝宝犯多少错误,每天批评他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周林说,在育儿方面,家长的态度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较为开放的,例如美国等国家,对孩子都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管得很松,这样有其好的一面,即利于孩子养成天真、坦率的性格,但不容易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而中国家长大多是另一种,即对孩子严格管理,它好的一面是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负面效果是,过多的批评、呵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宝宝犯错误时,总是大加谴责、恐

  • 玩具,宝宝想要挑一挑
    玩具,宝宝想要挑一挑

          一个有意思的结果也许让您在为宝贝添置玩具的时候多考虑3分钟:   玩具越多的孩子越不爱惜玩具,玩具越多的孩子越喜新厌旧。   -现场男孩子汽车、机器人,女孩子芭比娃娃   像服装一样,如今的玩具也越来越多地有了自己的“性别”。除了一些婴童类玩具    不分男女孩之外,1岁以上的宝宝挑玩具时已经有了明显的三八线:女孩最喜欢的是芭比娃娃,今年芭比又出了新娃娃胡桃夹子、茱丽叶,赢得了很多小芳心;男孩的玩具中卖得比较好的,是拼插玩具、汽车和机器人。   动画片的热播,也带动了很多玩具的热销,如铁臂阿童木、奥特曼等系列的玩具。   益智类玩具一直是爸爸妈妈们的最爱。今年,还有很多科技类玩具成为新宠,如显微镜、望远镜、远程视听器,有的价格接近千元,照样很畅销。   -关注买玩具也有“玩具经”

  • 如何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最脆弱的阶段?
    如何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最脆弱的阶段?

    香港每年的青少年自杀个案,八成以上的年龄是在9 至14 岁之间。这不是巧合,而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个阶段最为脆弱。 孩子成长到10 至12 岁之间会有一些重要的转变,如果家长不谅解和不懂得配合这些转变,对亲子关系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沟通会快速地恶化;抗拒、隐瞒等行为亦会出现。一般人说的代沟、反叛性格都在这个时期产生。更严重的争吵、不理睬、离家等行为也可能发生。特别是这些转变来得既快又大,令家长感到不知如何是好。其实,这与孩子大脑成长发育的方式有关。 孩子由13 至14 岁左右到成人的阶段,对大脑的发育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准大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孩子做的事都在模拟成年人的行为(认为自己已经有做成年人所做的事的资格),不会只是遵从大人的指示而做事。为了进入这个“准成人”阶段的准备工作便是在10 至12 岁的一段时间进行。 孩子可能在过去常常听

  • 家长最常犯的致命错误
    家长最常犯的致命错误

      1.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养育了孩子就有资格主宰孩子的未来。   2.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产品,家长没有权力对孩子进行违背规律的改造。   3.孩子不是家长证明自己身份的商品,家长没有资格把孩子当作向人炫耀的物品。   4.爱孩子不只是为他提出怎样的目标与要求,更不是用未来竞争的残酷使他感受恐惧和焦虑。   5.爱孩子就不要拿他和别的孩子去比较。别的孩子之所以好,是因为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父母。   6.在指责孩子的时候,先问自己:我做了什么?   7.既然爱孩子,为什么不给他最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让他选择自己的生活?   8.不要因自己的心情好坏而影响对孩子的态度。   9.不要总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判断现在的世界,要知道世界在变,孩子才是引领未来的主角。   

  • 夫妻感情世界因何改变,“第三者”是宝宝吗
    夫妻感情世界因何改变,“第三者”是宝宝吗

      孩子的降临会给家庭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家庭从此围着孩子转,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还能找得出时间来与配偶相处吗?要维护你的婚姻,你必须“拨”出时间来。    说说容易做到难。首先,夫妻俩必须达成的一个共识是,你们的生活确实因为有了小宝宝而发生了改变,小宝贝的需要排第一,你们之间的关系排在第二位,这是意料当中的事儿。有时候,作为新妈妈的妻子由于忙于照顾宝宝而对丈夫有所忽略,其实也无可厚非。一段时间后,当生活稍稍安定下来,你们之间就会比较容易找到新的方式来表达彼此的爱慕和眷恋了。    从起初纯粹的伴侣关系过渡到为人父母的角色,是需要假以时日的。当你们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享受两人世界的温馨时,不妨试一下以下的建议:    1、偶尔请父母或兄弟姐妹帮忙照料一下孩子,夫妇俩下班后相约在外面见面。    2、如果嫌出去约会太麻烦,你们也可以在哄宝宝

  • 家长宠爱孩子别忘了给孩子立规矩
    家长宠爱孩子别忘了给孩子立规矩

    每个家长都喜欢自己的宝贝,但是在宠爱孩子的同时,千万别忘了给孩子立规矩,都说没规矩不成方圆。 同事豆豆家的孩子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开学没几天,豆豆就被老师叫去了学校,和豆豆说孩子缺乏管教,上课不懂规矩,总是嬉皮笑脸小动作不断,而且罚站式的惩罚完全没有作用,反而更加调皮,影响课堂纪律,老师让豆豆回家多管一下孩子。 豆豆说,从老师的表情就能看得出孩子确实很出格,自家的孩子自己也清楚,毫无规矩可言,就这一个独苗自己和老人小时候宠爱惯了,现在根本不敢带孩子外出吃饭,否则整个饭店的人都会对孩子厌恶,为此也经常被被旁人数落,可孩子不听话,再怎么说也听不进去,当下好一会儿,眨眼就又原形毕露了。豆豆为此也很是惆怅,后悔自己管教的晚了,在孩子心中没有威严的形象,想要立规矩别提多难了。 家长们,想让你们的孩子未来出色,不惹人厌恶,就要在合适的年龄段给孩子

  • 身边的宝宝益智小游戏
    身边的宝宝益智小游戏

    从早到晚,宝贝多么快乐,还有什么比他脸上的笑容更重要的呢?赶快抛弃你的敷衍、无奈和愤怒,加入到他们的游戏队伍中去吧。不知道在哪里玩?不知道玩什么?不要担心!客厅、厨房、浴室、书房、卧室、户外,随时随地都有我们为你准备的亲子游戏。  宽敞的空间,光滑的地板,简直就是为了宝宝游戏而设置的。那么,千万不要浪费,一定要利用利用再利用,玩个够本!   1.听指令做动作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玩法:家长面对宝宝,发出简单的指令,如叫他拍拍手,摇摇头,或伸出舌头笑一笑等,一面说一面亲自示范给他看,要是宝宝的年龄可了解说话的内容,家长可说话,不作示范。   宝宝学会——理解语言   小贴士:家长可逐渐为内容增加难度,如吩咐孩子替爸爸取报纸、外出时取自己的外套等。   2.分水果   适合年龄:1岁以上   用具: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等)、一个篮子、玩

  • 孩子自律还是磨蹭取决于什么
    孩子自律还是磨蹭取决于什么

    在无数个小孩子当中,有很多孩子都会有一些磨蹭的情况。那么问题来了,孩子自律还是磨蹭取决于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过制定了计划却又中断、拖延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自律能力不够,良好的执行习惯没有养成。 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与其指责他、批评他,不如试着理解他、帮助他、伸出手拉孩子一把。 孩子爱拖延、不自律的背后,一定有个需要被看到的原因,你看到了,问题就解决了。 央视主持人董卿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沉稳大气,理论上她应该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她也曾经相当的“不自律”过。 她说父亲是个非常严厉的人,在她小的时候,无论冬夏,都是天还没亮,就让她去家附近的中学跑1000米。 董卿则觉得自己一个人在跑道上跑步显得特别傻,所以就经常会耍小聪明,下楼以后找个门洞躲着,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再装作气喘吁吁地跑回

  • 教育中的收放:方法不一效果不同
    教育中的收放:方法不一效果不同

    话说我家两位小姐,资质并无太大差异,可在同一时期的自理能力上却有着差距。究其原因,无不与父母的引导培养有着很大关系。我来说说教育中的放与收。   放——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收——同时要加以引导,耐心示范和积极鼓励。  先谈大宝,带的第一个孩子,属于“照书养”,那时一遇到实际问题,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比如吃饭,看到撒了一地,就着急开始喂,只要张嘴当然省事,并在吃到一半时离座漫游。只好追塞几口。久而久之,短时期内就难以放手;  比如穿袜子,示范了很多次,她还是拿着袜子在原地做“无用功”,加以“哼哼唧唧”,表示太难不会。出门前强调自己不穿就不要出去了,还是老调重弹,只好匆忙给穿上了事。直到4岁才掌握了这一技能!  老二就不同了, 第二个孩子,属于“照猪养”,话虽不雅,还是有点道理。吸取经验教训,先收——做好第一次,吃饭固定位置,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