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对待小儿挑食
    正确对待小儿挑食

    1岁以后,一般孩子都会挑食,今天光吃这个,明天光吃那个,这餐某种食品多吃一点,那餐另一种食品多吃一点。很多情况下,当孩子表现出不喜欢某种饮食时,家长并不是劝说或讲道理,而是一味地迁就;当孩子表现出喜欢吃某种食品时,父母马上又买来,让孩子多吃,以增加营养。久而久之,家长实际上是纵容和促成了小儿吃饭挑食的坏习惯, 经常挑食的小儿,会造成某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影响小儿的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家长一定要帮助小儿纠正挑食的坏习惯。 首先,家长应该努力为小儿习惯吃各种食物创造条件,即使家长自己不吃的某种食物,也要给孩子吃,决不能因自己不吃而影响孩子。 其次,合理安排小儿膳食,品种多样化,饮食花样更新,烹调注意色、香、味、形具全,引起小儿对食物的兴趣。其中,特别注意将新添加的食品或孩子不喜欢吃的食品,要与他喜爱的食品搭配到一起食用,耐心地诱导孩子吃。

  • 好的家庭教育都浓缩在这6句话里,家长们知道吗?
    好的家庭教育都浓缩在这6句话里,家长们知道吗?

    很多家长们都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经常为了如何教育孩子而头疼,其实好的家庭教育都浓缩在这6句话里,家长们知道吗?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 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 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

  • 科学求真 艺术唯美 教育向善
    科学求真 艺术唯美 教育向善

      “科学求真,艺术唯美,教育向善”,这句话是从著名医生、协和医院妇科主任郎景和大夫那里“套”用过来的。他说的是“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医学求善”。他说,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道药方应该是“关爱”。他说:“科学家也许更多地诉诸理智,艺术家也许更多地倾注感情,医生则必须把冷静的理智和热烈的情感集于一身。”他的话真是精彩!他的话每每使我联想到“教育”。教师在孩子面前,是不是应该像医生在病人面前一样呢?是不是也应该像科学家一样“冷静理智”、也应该像艺术家一样“倾注热烈情感”呢?   郎大夫还说:“再年轻的医生,在病人面前也是长者,他肯向你倾吐一切;再无能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贤,他认为你可以解决一切。”大夫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不是也和老师在学生面前的形象一样呢?可惜的是,我们一些教师往往自己没有意识到这形象的神圣,让学生屡屡“失望”。   我们说“教育向

  • 家有女儿,让她如何变得越来越优秀
    家有女儿,让她如何变得越来越优秀

    原标题:如果有女儿,一定要每天多教她三件事,长大会越来越优秀 有人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有人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小情人。无论怎样,女儿对妈妈爸爸来说,都是最暖心的存在。所以,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倾尽全力,让女儿越来越优秀,将来非常幸福。作为父母,如果能够每天教她三件事,那么她们长大之后一定会越来越优秀的。 一、学会独立。 许多有传统观念的父母,会想着让女儿将来找个好的依靠,就能过上幸福生活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却发现: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成功,将来才能真正靠得住。不是有一句话吗?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作为父母,一定不能把女儿将来的幸福寄托在他们身边的伴侣身上。 二、学会爱自己。 现实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新闻:有的女孩子,因为不够自

  • 孩子不听话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去做?
    孩子不听话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去做?

    孩子进入青春期,总是会出现跟叛逆不听话,凡事都跟家长对着干,反着来,一句话说不对,就跟家长大吵一架,甚至离家出走。孩子不听话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去做? 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即焦虑,有伤心,养了这么大的孩子,花费了多少心血在他身上,如今却跟自己反目成仇,事事跟自己过不去。 其实在面对孩子叛逆期的这种情况,家长还是要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孩子为什么总是跟我们对着干?家长其实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出现问题。 有些家长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对孩子关心较少,沟通也不多,导致孩子出现了不听话逆反的心理。其实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在生活当中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多去关心孩子,给予孩子鼓励和温暖。这样孩子跟你的关系才能亲密起来,就不会出现和你对着干的情况。 而有些家长因为教育方法的错误,就导致了孩子越来越逆反。孩子因为沉迷手机或是写作业懒

  • 拥抱,最能表达情感的方式
    拥抱,最能表达情感的方式

      与孩子交流,最能表达情感的方式当首推“拥抱”。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   拥抱及其他的方式如握手、头顶头、搂肩膀,拍头或后背,用力握他的双肩,轻捋他的头发等“体态语”,所表达的情感是相当丰富:   你真的长进了,干得不赖!   我相信你,我为你骄傲!   我很关心你,你对我比什么都重要!   生活不是很美好吗?祝贺你!   我不会让你一个人对付困难,你不会感到孤独!   这些不愉快的事会很快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没关系,从头再来。我爱你!   你我在一起会很安全,没有人可以伤害你!   它们有比言辞更明确的含义,比言辞更动人心魄的力量。讲话也要改变以往训斥的语气。试行诚恳的耳语,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

  • 家庭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交流
    家庭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交流

      “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管?深了不是,浅了也不是。”日前,在北大资源大厦一间会议室中,一位家长充满困惑地说。成功心理学专家方晓光当即反驳:“孩子不是管出来的,家长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孩子,让孩子成为完成自己梦想的工具。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他提醒所有的家长说,“现在孩子的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却没有跟上,而学习、生活经历又与父辈截然不同,代沟使得孩子的许多事家长管不了,家庭教育中最好的办法是交流,而不是管教。”  另一位母亲焦急地问道:“我孩子今年16岁了,干什么事都没有耐性,该怎么办?怎么才能发现他的潜质呢?”方晓光回答说,首先要对成功心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孩子的定位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随便给孩子定性,对孩子最关键的是高中到大学的一段时间,但并不意味着过了这个阶段就定型了。“要对

  • 别小看离园后的亲子交谈
    别小看离园后的亲子交谈

    “今天在幼儿吃什么啦?”,“听教师的话了吗”,“你今天学了什么本领”,“有没有小朋友欺负您”……从幼儿园接了孩子,一路上,妈妈没完没了地问,孩子一一回答着。   “离园”这个时机天天有,很多家长都愿意用这段时间和间短的交谈,既了解了孩子的在园情况,又增加了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最主要的是发展了孩子的评议表达。这种做法非常好,但还不够,家长应提高自己的“问话”水平,改用启发式,与孩子进行更广泛的交谈。如:“给爸爸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好吗?”,“今天你班李洋小朋友来了吗”,“ 他的感冒好的吗?”“餐上你教妈妈做你新学的折小纸船,好不好?”,启发孩子多谈,谈话内容不要仅仅围绕“吃什么了,玩什么了”,可从关心他人,获取新知识等多方面进行,而且,问话要具体,要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地,孩子便会喜欢与家长谈一天的在园生活。回家后,如果再给孩子表现的

  • 孩子只听老师的话咋办
    孩子只听老师的话咋办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听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可在家里却任性、不讲理,任凭家长说破了嘴也无济于事。为什么呢?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占有“权威”地位。老师在教育孩子时,目标是明确一致的,对孩子的要求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老师对孩子一视同仁,善于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处处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老师注意自己的修养,既有丰富的感情又有深刻的理智,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情绪对待每一个孩子。    家长在孩子面前没有树立好威信。家长的威信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因素,是孩子自觉接受家庭教育的重要条件。然而许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很好地树立起威信,主要表现为:    教育方法不得当:或溺爱孩子,使其养成任性、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或经常用很严厉的态度对待孩子,常常为无关紧要的事大发雷

  • 家长“假装式”陪孩子有什么影响
    家长“假装式”陪孩子有什么影响

    最近被微博上一个“孩子有多渴望父母的陪伴”视频刷屏,视频中采访了几个小孩,只问了简单的几个问题,答案却十分扎心。 第一个问题:“你喜欢玩吗?” 孩子们是这样回答的:“喜欢”、“和洋娃娃在一起”、“小人模型”、“溜冰”.....足以看出孩子们多么热衷于玩耍。 但当问到他们“和谁一起玩耍时”,却得到这样的答案: “只和我奶奶”、“和我姐姐玩”、“和我弟弟一起”...始终不见父母的只言片语。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这样的:妈妈从来不和我一起玩,经常有紧急使命需要完成,爸爸总是在写字... 可见父母们已缺席孩子们的生活良久。 而后面采访者让他们说服父母一起玩耍时,孩子们在欢呼雀跃的同时也在担心实现的可能性。 因为他们害怕听到父母熟悉的推脱话语。越是在乎反而会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 幼儿早期教育不等于智力教育
    幼儿早期教育不等于智力教育

      分语言、常识、音乐、美术、计算、体育6类,20分钟一节课,这是记者日前见到的一张幼儿园中班“课程表”。该园老师说,因家长迫切想了解孩子能学到什么,幼儿园不得不在每周五向家长发放下周的“课程表”,把教学计划告诉孩子的父母。   据了解,目前本市不少幼儿园都开设了各种知识类课程,而家长们对孩子在幼儿园知识学习的关注也大大超过了其它方面。   浦东海富幼儿园的缪老师说,在报名过程中,家长们问得最多的是用怎样的课程教学、将学到哪些知识。还有一位家长问会不会给孩子留家庭作业,在得到否定的回答时,这位家长竟感到非常失望。   师资力量如何?大学毕业的老师多不多?这些问题也成了家长对幼儿园关注的焦点。普陀区银锄湖幼儿园副园长孙萃红说,幼儿园应提供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运动活动等全方位的完善教育,而不仅是智力教育,家长们如对智力方面过于关注,会影响

  • 父母惩罚孩子时,最不应该和孩子说的3句话
    父母惩罚孩子时,最不应该和孩子说的3句话

    父母惩罚孩子时最不应该和孩子讲的3句话:  “如果你再怎样怎样,我就把你送人。”  一些父母喜欢对犯错的孩子说这样恐吓威胁的话。虽然只是大人的一句气话,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并不是这么想。他们会信以为真,认为爸妈不喜欢自己了。家长的这句话于是就成了对孩子的精神惩罚。经常用这样的话来恐吓孩子,会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一些小事就会令他烦躁不安,敏感多虑。  “我看你就是这样子,长大也不会有太大的出息。”  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气头上常会对孩子这么说。因为一次错误故意轻贬孩子所有的能力,甚至用孩子的短处比他人的长处。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是想激励孩子进步,但这种语言带来的负面效应比正面效应要大得多,不仅影响亲子关系,还会造成孩子从小自卑,与同龄人在一起时容易产生自我否定。  “你做得不错呀!还要再来一次吗?”  孩子犯错了,家长用成人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他。这

  • 各时期育儿方案——第五个月育儿方案
    各时期育儿方案——第五个月育儿方案

    ■ 育儿方案:第五个月  在这个时期,发育良好、体重超过七千克的宝宝,可以逐渐吃断奶食品了。在给断奶食品的同时,最好合理搭配一些果汁,。可以在孩子情绪好时给他吃,不要急于求成。改变饮食习惯要慢慢来,以免孩子产生厌食情绪。   ■ 养育要点  添加辅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让宝宝习惯一种再加一种。注意观察宝宝的食欲、大便。如果消化不料,就暂停几天。 重视感官训练,让宝宝的视觉、听觉、语言交往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提高。不会翻身的宝宝,要多进行翻身训练。对宝宝进行冷适应锻炼,逐渐适应较大的温度变化,增强鼻腔、皮肤的抵抗能力。 除冬天外,每天至少有两小时的室外活动。    ■ 发育指标  能够认识妈妈以及亲近的人并与他们应答。大部分孩子能够从仰卧翻身变成侧卧或俯卧,可靠着坐垫坐一会儿,坐着时候直腰,大人扶着,能站住,能拿东西往嘴里放,会发出一二个

  • 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两大主因
    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两大主因

      调查表明:睡眠不足和教学方法枯燥是主要原因   (记者顾雪林)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今天在京联合公布了全国青少年注意力状况调查活动的结果,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和教学方法枯燥成为影响青少年注意力的两大主要原因。   据负责主持本次调查活动的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冯伯麟教授介绍,这次调查覆盖了全国五大区域的八大城市,调查对象涉及中小学生和大学生,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内容最全面的针对青少年注意力状况的社会调查。冯伯麟指出,注意力是智力行为的本质特征之一,提高注意力水平,培养青少年的良好学习习惯,对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落实素质教育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冯伯麟介绍说,这次调查结果初步表明,导致我国青少年注意力难以集中有内因和外因,其中,睡眠不足和疲劳是两大内因;老师讲课趣味性差和课堂环境有干

  • 母爱在养育孩子中释放
    母爱在养育孩子中释放

    做母亲是每个女人生命中一段奇妙的经历,每个母亲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母亲节将至,让我们通过以下妈妈们的育儿故事,读懂妈妈和孩子之间那份天然的爱。   女儿终于开口说话了   郡郡妈妈:女儿在1岁9个月还不会说话,只会叫爸爸。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女儿有严重的听力问题,要依靠助听器才能重新学说话,这真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一周后,女儿带上了助听器,我也从此成了全职妈妈。遵照医生“逢做必说”的嘱咐,开始不停地和女儿说话。可是带上助听器后,女儿或许惊奇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声音,反而不肯说话了。聋儿康复中心的老师告诉我,这是女儿在积累语言,说出来是迟早的事。终于在4个月后的一天,女儿叫了第一声“妈妈”。6个月后,她很自然地开始学说话。那段时间,我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给女儿说话,说得筋疲力尽、口干舌燥,一个故事总要讲上七八遍,自己觉得头晕时,才去刷碗。  

  • 家教失误以后
    家教失误以后

        法同著名化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博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而西班牙的神经学家拉蒙·依·卡哈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他们的父母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当他们一旦发现对子女的教育有失当的时候,就放下架子,向孩子检讨,并用实际行动补救自己的过错。   格林尼亚的父母非常富有,他们平日对儿子十分娇惯,以致格林尼亚终日在外游荡,无心学习。经过痛苦反省,他们认识到孩子变坏正是自己对他溺爱所造成。因此,他们冷静地向儿子检讨对他教育的失误,并郑重地表示歉意,鼓励儿子离开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发愤苦读。父母的道歉,震撼了格林尼亚的心灵,猛然回首,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发明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成为著名的化学家,1912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拉蒙·依·卡哈小时候非常顽皮。13岁那年他根据所学的知识,造了一门“大炮”,在发射时,把邻居家的孩子打

  • 帮助孩子懂得真实的自己
    帮助孩子懂得真实的自己

      孩子爱我们,同时也怨恨我们。他们对于父母、老师以及任何可以管教他们的人都有两种态度。父母发现要接受这种又爱又恨的矛盾感情很困难,他们自己不喜欢这样,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有这种想法。他们认为对人又爱又恨在情感上天生就是错误的,特别是对家人而言。   我们可以学着接受我们自己内心以及孩子心中的这种矛盾情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孩子应该知道这样的感情是正常的、自然的。通过承认孩子的这种矛盾情感,并表达出来,可以减少孩子的内疚和焦虑。   “你似乎对老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你既喜欢她,又讨厌她。”   “你似乎对你哥哥有两种情感,一方面你敬爱他,另一方面又讨厌他。”   “对这件事你有两种想法:你既想去参加夏令营,又想待在家里。”   对孩子的矛盾情感保持平静的、不批评的态度对孩子有好处,因为这样做传达给他们一种信息:即使是这样

  • 直到现在我的孩子还根本不会道歉该怎么办?
    直到现在我的孩子还根本不会道歉该怎么办?

    前几天出去给孩子买玩具时,在玩具店看到的一件让我不太舒服的事情。 一个小朋友在玩展示的玩具时,将玩具弄坏掉了。他的表现很好,和妈妈一起去跟店员说“对不起”。 然而在店员好几次暗示自己可能要承担损坏的玩具的钱而且希望对方赔偿的时候,这位妈妈很是惊讶,然后振振有词地质问店员:“一个小孩子都道歉了,你怎么还是这副态度?”店员哑口无言。 我看了看那个孩子,他好像已经忘了,或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仍然玩着自己的玩具。 我不赞同这位妈妈的观念,也对她的孩子满满担忧。 回家的路上和儿子闲聊,我问孩子要是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儿子坚定地说要跟阿姨说对不起,我问他然后呢?他就说不出话了。 原来我的孩子也只会说“对不起”! 我问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他若有所思地说: 这样我就是好孩子了。 我反省了我

  • 1岁内宝宝,家长影响宝宝发育的行为
    1岁内宝宝,家长影响宝宝发育的行为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头的宝贝,尤其是一岁内的孩子。因为年龄小,为了孩子的成长发育,家长照顾起来格外上心。爸妈上班以后,家里的爷爷奶奶照顾起来也是不遗余力。 慢妈我在小区里就经常看到抱着小月龄孩子不住地哄逗的家长。可是你知道吗,一岁内宝宝其实在某些方面是不必要照顾过勤的,家长越勤对孩子的发育越不利。 三个月内的孩子经常抱 记得我刚生下乐乐时,爷爷奶奶高兴坏了,经常从屋里将孩子抱出来放沙发上逗着玩,要么就是抱着来回在屋里转。当时我还不懂,也没阻止。后来才知道,三个月内的孩子是不适合经常抱的,让他多躺躺才最好。 因为小月龄孩子的脊柱还没发育完全,抱起来以后身体的重量会全压在脊柱上,尤其是竖抱姿势不对的话,时间长了造成脊椎侧弯,对宝宝发育不利。 给孩子喂辅食家长全部代劳,不让孩子动手 记得乐乐吃辅食一两个月

  • 想要培养孩子以后不被欺负该怎么办
    想要培养孩子以后不被欺负该怎么办

    现在越来越多校园欺凌时间被爆出来,很多家长都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那么想要培养孩子以后不被欺负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帮姐姐去学校接孩子,看到他哭着出来,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在学校他不小心把同学的铅笔弄坏了,他不仅道歉了还把自己的铅笔送给了同学。可是那个同学依旧不依不饶,还欺负他,把他吓哭了。我赶紧抱着他,安慰他,说明天找老师说说。 为什么孩子明明表现好,也很懂礼貌,为什么还是容易受欺负呢?其实是大多数的家长都忽略了在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的指导,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 家庭和学校双方都要重视起来,这对孩子有个好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那么,怎么培养孩子,才能让他不受到欺负呢? 1、建立温暖的家庭 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很忙,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很少,而很多时候,正是这些缺少父母陪伴和关心的孩子才更容易在学校受到欺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