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五官歌》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能配合音乐指认五官的位置。 2、学习有节奏地唱准歌曲,喜欢和老师一起做音乐问答游戏。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磁带。 2、请一名大班幼儿与教师配合对唱并表演。 活动过程: 1、复习游戏,听口令指五官: (1)教师即兴说出五官的名称,并不断地变换口令,逐步加快速度,幼儿听完口令立即用手指点五官,如:教师说"眼睛",幼儿就用手指自己的眼睛。 2、幼儿欣赏教师和大班幼儿表演的游戏: (1)在音乐得伴奏下,教师和大班幼儿表演游戏: "我们现在做的游戏和刚才大家一起做的游戏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再次欣赏表演,幼儿拍打节奏。
最爱逗弄问题之一:你最爱谁? “你最喜欢谁呢?是爸爸还是妈妈呢?是奶奶还是外婆呢?你喜欢住在哪里呢?”娃一般都一脸蛋定地回复:我最喜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姑......我最喜欢住在奶奶家外婆家...... 还有不死心的会问:这些人最喜欢哪一个? 会搞得孩子很懵,为什么只能选一个呢? PS:以前嘟嘟外婆也会这样逗弄小侄子们,在大姨、二姨以及我的努力下已经不会再这样子去逗弄孩子了。 二、各种和幼儿园”有仇“版本 “好久没见了,变瘦了呀!是在幼儿园里没有吃饱是吗?在幼儿园里吃饭要快一点,要跟人家抢,不多吃点要饿死的!” 不知不觉就在向孩子灌输抢夺的观念;还担心孩子不吃快要饿死,这都是什么年代了! “幼儿园里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有没有骂你?你在幼儿园里有没有不乖?” (拜托他在幼儿园很好
我们是孩子亲密无间的家人,我们到底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在这个故事里,我找到了答案。 清晨醒来的小女孩,被祖父弹琴的姿势吸引,稚嫩的小手跟随着粗糙的大手,在黑白琴键上缓缓移动。从此,弹琴成为了女孩一生的梦想。 梦想常常源自一件小事,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避免的被某个人或某个举动影响过,梦想也常由此萌芽。 还记得,五岁的我,在一个傍晚走过书房,看见爸爸坐在桌旁认真写字。 调皮的我坐到他腿上,问他在干嘛,爸爸说他在写文章。 金色余晖透过窗户,轻轻覆盖在爸爸身上,写满隽秀楷体的纸散发出淡淡清香,仿佛具有了某种魔力。 不知为何,就这样,我对文字产生了莫名兴趣,持续至今。 可能,我们不是音乐家,只会随手弹几只曲子。可能,我们不是学者,只是喜欢读书。可你知道吗,我们弹琴、读书时认真的样子
活动目标: 1.在触觉板、沙池中行走,锻炼平衡觉和触觉。 2.体验光脚走触觉板以及用脚在沙池中寻找物体的乐趣。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场地上画一大圆圈当作池塘,触觉板,由触觉板拼搭而成的各种"小桥"图片,四种颜色的海洋球,与海洋球颜色相匹配的筐。 2.鸭妈妈头饰一个,小鸭子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跟妈妈一起出去晒晒太阳吧! 2.引导幼儿边朗诵儿歌《矮矮的鸭子》边活动身体,摇摇摆摆来到"池塘"边。 3.引导幼儿随儿歌《脚丫操》活动腿部关节。 二、练习动作
在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父母说的话或许不完全正确,但是他们的话语却是支持和鼓励我们向前走的动力喔。 妈妈说的那些话 昨天中午和同事聊天,聊起父母小时候某句话对自己一生产生的影响,很感慨,在我30多年的生活阅历中,就多次体验到小时候父母一些话的影响,有的让我诚实,有的让我自卑,有的让我更宽容。 仅就我的求学之路来说吧,就有印象这么深的两个小细节。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让默写生字,母亲在灯下给我念生字的时候,忽然念到一个不要求掌握的生字,我不会写,就对母亲说:“这个老师不要求掌握的,不用写!”,母亲就说了一句话,大意是你学习是给自己学的,只要书上出现的生字,最好都把她记下来。不知为什么,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后来我无论学什么东西,都不会跟着老师要求掌握的走,而是跟着自己的认知需要走,就是母亲那句话在脑子里扎了根的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防盗的设施与方法。 2、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求知欲、创造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防盗设施、方法的图片资料。 2、介绍“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电子门”“保险柜”,观看有关录像。 3、画有住宅小区、银行、博物馆、超市、幼儿园的图片。 4、红色水笔人手1支。 活动过程: 1.利用生活经验引出课题 讨论:你们家有没有被偷过东西,是怎么一回事?(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孩子参与踊跃,描述绘声绘色,兴趣被充分激发。) 2、了解各种防盗方法 (1)幼儿介绍自己了解的防盗方法。(幼儿借助实物投影仪,把准备的图片资料通过大屏幕展示。)
活动目标: 1、体验“痒”这一生理反应令人发笑、令人舒畅的感受。 2、将生理反应的笑与愉悦的情绪体验建立起联系来。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体验“痒”的生理反应,并将其与愉悦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 解决策略 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体验“痒”唤起的笑,宣泄不良情绪,体验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红布头一块,弹力絮若干,绒毛围巾一条,请一名表演能力强的幼儿穿上红衣服来园扮演红布头。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趣。 1、师讲故事:“猪妈妈要给小猪做一件棉袄,她找来一块红布头,这块红布头很怕痒,一碰,它就会痒得笑起来。用这样一块红布头做棉袄会发生什么事
小詹是个上一年级的男孩子,有次班里组织了一个大型的亲子活动,家长都要出席,小詹的父母打扮美美的开心的来参加儿子学校的活动,孩子和家长做完活动后,学校组织了孩子和父母在食堂一起用餐,结果用餐后,小詹好像被很多家长嫌弃了,不少家长纷纷警告自己孩子,远离这个没教养的孩子。原来小詹在餐桌上表现很不好,很多人围在一起吃饭,小詹就挑挑拣拣的,碰见鸡腿后,拿起这个放下那个,那脏油油的小手碰过后,很多人都不愿再吃了。孩子够不着时,家长还没帮忙夹菜呢,小詹就自己站起来去夹菜,结果把一些盘子弄翻后,还打翻了饮料瓶子,整个吃饭饭过程中,小詹太活跃了,而父母也很少来约束,让很多家长内心都不满,只能自认倒霉的和这熊孩子分到了一桌上。 孩子的教养有时候直接决定他的人际关系,孩子的教养一直是很多家长所关心的,除了在餐桌上,还在这三个方面能体现出来。 说话时 有
上个月还有一个家长来找我,说因为生了二胎,自己忙不过来,所以把 5 岁大的儿子给外婆带,自己专心哺育刚出生的小妹妹。最近发现,儿子老是打妹妹,力道还挺重的,还会打外婆,谁的话都不听。 由上面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阶段,如果我们没能给予孩子很好的照顾,即使孩子还在我们身边,却可能已经与我们疏离了。 一、「有奶便是娘」是有道理的 我们的孩子并不是一出生就知道谁是自己的妈妈的,而是随着母亲的哺乳、频繁的交流,对妈妈的体味、声音、抱自己的习惯、再到面庞逐渐加以熟悉后,才有了最初的对「妈妈」的认知。 这期间在孩子的内心,会逐渐形成一个安全的港湾,里面装载着对妈妈的各种感知的记号。当陌生人靠近,或者抱起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有所惊醒,开始哭闹。 所以老话说「有奶便是娘」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这只是第一步,而当孩子逐渐长大,认知能力逐
可是如同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你是否有用心去发现老一辈们身上具有的闪光点呢?你是否思考过该如何让孩子传承老一辈的优点同时规避缺点呢?你是否愿意花时间去与老一辈交流探讨育儿心得呢?我很清楚我婆婆的优缺点,同时我认为凡事经双方的友善沟通可以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 我的婆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全职家庭主妇,小学二年级的文化水平,做事比较慢,爱和别人聊天,有时候一聊上就把该做的事情忘了。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觉得纳闷为什么我还放心让她带我的宝贝儿子。别急,我还没讲我婆婆的闪光点呢,容我慢慢道来。 婆婆虽然没多少文化,但是她很善良,而且深晓为人处事的道理。她所教出来的儿子女儿,亲朋好友都夸有教养,很孝顺,懂得做人等。她自己的孩子都可以教这么好,我相信她的孙子她也可以。在我的育儿生涯中,我坚持将教宝贝如何做人放在首位。平常我婆婆会教宝贝要
熟悉的东西有一点改变都不行, 同样的东西换了第二样就发火。 家长纳闷:小小的孩子怎么这么“倔”! 妈妈的乖宝宝怎么变得那么不讲道理呢? 不要着急, 你的宝宝可能正处在“秩序敏感期”。 椅子一定要放回原来的样子,毛巾要挂在原来的位置上不能变,出门要按程序和常规的路线,穿衣服换裤子穿鞋子戴帽子都有"指定程序"…… 如果家里2-4岁的孩子忽然变成小管家和小警察,严谨勤奋地忙着维持家里物品的秩序和做事程序,一旦家长破坏秩序和程序就会引起孩子的哭闹和反抗,这些"信号"都在提醒家长,孩子处在秩序敏感期了! 大部分宝宝在2岁多的时候会进入一种让父母疯狂的“较真”状态,他们会极其严格的坚持在大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 比如: 门铃响了必须他去开门,如果别人开了,他必须让客人出去,然后重新进行开门这个过程; 袜子必须先穿左脚,
6个月宝宝玩什么亲子游戏好呢?亲亲宝贝小编推荐这款适合6个月宝宝玩的亲子游戏——毛毛熊蹭痒痒,它能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哦! 游戏名称:毛毛熊蹭痒痒 适用年龄段:6个月第1周 材料准备:无 游戏功能: 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用触觉刺激宝宝发音 促进亲子关系 游戏玩法: 1、妈妈抓住宝宝的一只手,并让他(她)的手张开。 2、妈妈用另一只手在他(她)的掌心画圆圈,接着用两根手指顺着宝宝的手臂往上移。边做这些动作边哼唱儿歌给宝宝听:“胖胖毛毛熊,围着花园转,一步,两步,三四步,就在这儿蹭痒痒,蹭啊蹭啊,蹭痒痒!” 3、当儿歌唱完时,手指定在他(她)的下巴下,轻轻地挠痒痒,逗得宝宝乐开怀。 小提示: 宝宝感到你在他(她)手掌的动作,会觉得新奇,随着手指的移动,宝宝的好奇心也越
一边要做家务,一边还要照顾宝宝,爸妈们是不是经常觉得筋疲力尽?何不让宝宝也参与到家务中来,带他边玩边做,在游戏中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和秩序感呢? PartI 实战篇 客厅 任务1:收玩具 可将玩具桶或收纳箱(盒)分类编号,如此将玩具收起来时,简单、不占空间。告诉宝宝她的玩具分别在哪,下次要玩从哪拿出来还要再放回去,培养他的秩序感。 如拼图、积木等小型组装玩具,可用数字在背后编号或用贴纸贴。 任务2:收书 按书的大小归类,爸妈在收拾的时候可以和宝宝互动,跟他说“这是大的,放这里;这是小的,放这里。”如此可让宝宝培养成就感及懂得爱惜书本。 简单的书本收拾工作,可以让宝宝一起完成,但是不建议让他们来收报纸,因为报纸有油墨,容易让宝宝不小心手沾到而食入,应避免让他们接触。
迪斯尼的动画片可以说风靡全球,几乎每年都有几部力作推出一个高潮,别说孩子们喜欢,就连我这个即将步入中年的妈妈级人物也是爱极了。去年春年期间,《forzen》可以说走进了千万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小孩们不仅把影片中的一些歌曲背的滚瓜烂熟,还可以说出经典的对白。这部冰雪奇缘好像已经有阅读版本了哦! 这就是动画片的魅力,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能力。也许我们会觉得让孩子看电影不好,特别是这些有点青少年味道的动画片,小小孩是不是适合看呢?结果是,不管多大的孩子都会着迷上,看完一遍又一遍,从不知道厌倦,这就是喜爱的疯狂。 看电影是一回事,阅读似乎是另外一回事,其实不然,看电影和阅读完全是可以连成一体。对孩子来说,看完一部电影,最主要的还是过后的讨论。而且现在网络上很多人因为喜欢就会自己改变一些动画片变成文字版动画片或者漫画版动画片。 我记得去年回国的时候
举例而言,某位就读国一的孩子,很期待可以出国玩,妈妈为了鼓励他好好念书,就告诉他:「你认真一点,如果每学期都能考进全班前五名,国中毕业的时候,我就带你出国玩一个月。」 孩子一听到这样的承诺当然很开心,也希望自己表现好,于是他卯起来努力。但是,过没多久,他对读书又失去动力了。 不管妈妈怎么说「以后要带他出国玩」的事,情况还是一样。这个奖励之所以失效,主因就是奖励的时间点拖太久了。 再例如,父母可能会跟孩子说,「如果你这学期能考进班上前叁名,学期末我就买辆○○牌的脚踏车送你」。这样的奖励也不够好,设立的时间点,还是太远。 这个情形就像是老闆平时对员工缺乏奖励,某天心血来潮却对员工说:「如果你们业绩够好,十年后,我发给每人一千万」。 这个承诺真的太遥远了,员工不会相信的。 孩子的智能发展尚未成熟,承诺两年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观察理解两次抢蛋糕的不同结果,理解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改编故事的兴趣。 2、体验老虎两次吃蛋糕的不同感受,学会用语言或非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 2、小图书人手一份; 3、多媒体(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图片上有谁?谁来谈谈你所了解的狐狸和老虎? 2、看了图片你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结伴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3、你们讲了这么多,我觉得都有可能发生,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理解故事内容: 1、看幻灯片(一半故事内容): (1)看到些什么?还有吗? (2)刚才你们都说狐狸偷了蛋糕,谁来找一找这幅图片! (3
前两天,小育在网上看到一篇育儿文章,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大讨论,文中写到全家人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龋齿,对孩子饮食严格管束, 3岁多的女孩从没有尝到过糖果味道,但偶然尝到后,却对糖果表现出狂热的喜爱,并对家人企图制止吃糖的行为,用尖叫、大哭等激烈行为表示反对。有不少网友疑惑:全家严防死守一颗糖,到底有必要吗? 防龋齿 3岁女孩不知糖滋味 全家严防死守一颗糖 这篇育儿文章来自一位名叫“暖暖妈”的网友。 “暖暖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小区组织了一次孩子们的自制食品展示活动。“暖暖妈”带着自制的棒棒糖也加入了行列。 一个三岁左右的文静小女孩一直站在各色糖果摊位旁,眼巴巴地看着五颜六色的糖果。一旁的孩子姥爷说:“我们从来不让孩子吃糖。”“暖暖妈”说:“吃糖多是不好,但是孩子嘛都喜欢糖,偶尔吃一次也还好。”孩子姥爷说:“我们一颗都不给她吃,万一牙坏了可不好。”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3以内的数,学习颜色与实物数量的匹配。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学习分享。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音乐《办家家》、《新年好》 小熊一家的图片,红绿黄三种颜色标记。 实物:(红):樱桃番茄、草莓、枣子。(黄)樱桃番茄、橘子。(绿)黄瓜、绿樱桃。 活动过程: (一)、谈话:新年快要到了,小熊一家想做一锅美美的五彩汤,去送给朋友们分享。一大早,它们全家就忙开了。 (二)、瞧:爸爸出来了。(出示爸爸的图片),音乐《办家家》,幼儿跟老师律动。 看看爸爸要做什么呀?出示:
人生真正的成功从不是瞬间冲到顶峰,用尽所有的运气。高潮和低谷交错,对极端成功的不执着,是长期稳定成功的最重要前提。 我们该怎么跟孩子解释竞争?泛着人性光彩的感人光辉,才是体育持久的生命张力,而不是对极端主义成功的执着追求。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更加从容地看待得失。 唯金是命的背后,折射了什么心理? 今天是奥运会夺金日第一天,杜丽和庞伟没有拿到金牌,孙杨也没有,即便在国民素质已经大大提高,人民日报也报道唯金牌论时代已经去,但大部分媒体,依然用了“痛失金牌”来作为新闻标题,民众的热情也有微妙的挫败。 孙杨在新闻发布区痛哭,被万千荧光灯闪耀的时刻,我为他感到心疼。 这样的首金,只有在中国会被如此重视,西方体育人没有首金的概念,运动员把竞技场当成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尽人力听天命。 作家王旭说得
在列车上,年仅11岁的董昊辰与妈妈在如何处理压岁钱的问题上产生争执,为避免数千元压岁钱被“没收”,聪明的小昊晨竟找来警察维权…… 2011年2月20日上午9时30分,在T148次列车上,列车长忽然被一男孩拦住去路。男孩指着身边一女子说:“妈妈要收走我的压岁钱,我不同意,你说她能强行抢走我的钱吗?”面对小男孩的质问,列车长不知如何回答,只得叫来乘警。原来,小昊晨过年时得到了几千元压岁钱。往年,小昊晨得的压岁钱都是上交父母,可今年小昊晨却不愿将压岁钱上交。孩子不肯交出压岁钱,小昊晨的妈妈有些急了,便欲“强行没收”。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列车长问小昊晨为啥不愿将钱交给妈妈。小昊晨说,今年给爷爷拜年时,发现爷爷的腿疼比以前严重了,他想用压岁钱给爷爷买根拐杖。听孩子这么一说,小昊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